怎样有效的阅读一本书,让自己从书中有所收获

发布时间: 2021-06-16 08:05:14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112

如何有效的阅读好一本书首先,环境准备:一处阳光充足(但不要在阳光下)安静的地方、一张桌子、一把椅子,然后再泡上一杯香茗,就可以开...

怎样有效的阅读一本书,让自己从书中有所收获

如何有效的阅读好一本书

首先,环境准备:一处阳光充足(但不要在阳光下)安静的地方、一张桌子、一把椅子,然后再泡上一杯香茗,就可以开始你的阅读之旅了~

之前你要先选择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可以是图书馆借的,也可以是自己买的。看书名等信息判断这本的分类,这本书讲的是什么,是生活实用得工具书还是情感的理论书。

看一本书的顺序是:书名(判断是哪类书)、作者(看看是否是自己认识的,如果认识,那么这个作者的写作特色是什么)、出版社(有些外国翻译过来的书不同出版社是不同的)、简介(是有兴趣读这本书)。

做完前面所有事就可以开始看了:翻到目录,了解这本书的基本构架(大体、细分、重点)。如果是故事书等想象文学类的书,对于内容你可以快读,并且全心全意地读。读完后可以拿出笔记本来写写你的心得,这本书你学到了什么,可以不用太多,如果这本书是你自己的,可以再书的旁边边读边写评论。

如果作为一名职场达人,你或者会读一些对自己工作能力提升有帮助的实用书,那么你就不能像前面那样阅读了,对于这样的书你起码要读3遍以上,并且代入自己的思想,与作者的思想产生共鸣,才能真正理解掌握运用这些知识。

读完一本书你要思考这样几个问题:1、这本书到底在谈什么? 2、作者写这本书的目的意图是什么? 3、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 4、你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这本书吗?

哈哈~阅读是一种习惯,好的阅读习惯受益一生,有效地阅读书更是让人受益匪浅,让我们大家一起阅读吧!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

当今时代,广播电视互联网已经取代传统媒介如书籍报纸成为我们了解世界发展获取信息的工具。新闻的实时跟踪报道以及新闻事件的影像处理,专家评论,对我们的生活有着极大的影响力。然而一个严肃的问题却是:这些新时代的传播媒介是否真能增进我们对自己世界的了解呢?在互联网时代还有阅读书籍的必要吗?

事实上,信息爆炸的社会我们只是增进了知识而已,却没有增长智慧。获取信息是阅读的一个目的,但更重要的目的应该是教会我们了解世界了解自己,我们应该要变得更智慧,而不只是更有知识。《暗时间》里有这样一段话:传统的阅读和思考永远优于所谓的在互联网上汲取新知识,后者往往浅表、不系统,乃至根本没有价值。我非常赞同这个观点,我们现在对这个世界的广度比前人有了更多的了解,看上去好像我们要比前人懂太多,但事实上对一些问题理解的深度却远远不如前人,因此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比任何时候都需要学会阅读的技巧,现代的媒体正在以压倒性的泛滥资讯阻碍着我们的理解力。经常会发生的一个现象是:对于某些公共事件,我们不需要面对困难和努力,能够轻松通过互联网搜集整理出“自己”的思绪,把名人大V的言论包装毫不费力地讲出来,包装成自己的,根本用不着自己去思考做结论。

如果说2021有一本书让我醍醐灌顶的话,那非《如何阅读一本书》莫属。在此之前我的阅读是很宽泛而没有目的性,诚然,那种随性的阅读会带来很多的乐趣同时带来不同新的生活体验,但是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对书不精挑细选的确浪费了我很多时间。随性阅读最常见的一个问题就是一本书从头读到尾你会发现一本书讲来讲去就说了那么一个点,同时对那个点你本来就对此一清二楚,作者只是把你已经了解的东西重新传达出来而已,这无疑是一种浪费。

一本消遣或娱乐性的书可能会给你带来一时的欢愉,但是除了享乐之外,你也不可能再期待其他的收获了。我们并不是反对娱乐性的作品,我们要强调的是这类书无法让你增进阅读的技巧。只是报道一些你不知道的事实,却没让让你增进对这些事实的理解的书,也是同样的道理。为了讯息而阅读,就跟为了娱乐阅读一样,没法帮助你心智的成长。也许看起来你会以为是有所成长,但那只是因为你脑袋里多了一些你没读这本书之前所没有的讯息而已。然而,你的心智基本上跟过去没什么两样,只是阅读数量改变了,技巧却毫无进步。

还有一个问题则更大,当我读完一本小说之后,如果你问我:你为什么要读这本书?你用一段话来归纳这本书的内容?为什么你觉得这是一本好书?作者的观点说的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读完之后有什么感触,对自己又有什么样的帮助?由此可见,我只是享受了阅读的过程,但并不是一个好的阅读者,更不是一个好的评价者。如果这些问题都回答不了,那么阅读跟不阅读还有什么差别?因此我想到必须要改变阅读的习惯:

阅读前:
看书挑剔,只选经典:在阅读之前做足功课,看豆瓣评分评价,综合分析,尽量挑选出你认为对你最有价值的书,先总览下,决定阅读的顺序。关于选书这一点我有几点感触:一是多读“死人”的书,而把畅销书放在一边,二是选择好书作者的其他类书,三是选择好书里推荐引用的其他书,根据这三点去选择应该不会出大问题。

阅读中:
一:经常问问自己,你在读的是哪类书籍,历史,玄幻还是小说,越早知道越好。
二:阅读过程中把自己的思考总结下来,同时将好的例子摘抄下来,可以用evernote来记录,并打上标签。
三:阅读过程中用单一的句子或者最多几句话(一小段文字)来叙述其中的情节,经常提醒自己,阅读过程中,我有什么收获呢。

阅读后:
像《八分钟阅读》那样,尝试着使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述一下,这本书到底讲了什么,在此之前暂缓评论,直到你确认你真的读懂了后,去公正地评判这本书哪里好,哪里不好。很多时候,重新表述就能够极大地加深印象和理解。最后,可以把阅读的感受写在blog上,因为在写作的过程中你需要去不断思考和总结,写作的作用一来可以更多地和别人交流分享。二来可以让自己更好的将事情表达清楚。很多时候,你不知道如何去表述一个事情,那十有八九是因为你对它还没有完全理解,书写是为了更好的思考。

其他:
我自己常常有这样的经验,买了一堆书却一点都不看,但却会一直心心念念记挂很久,挂念的好书太多让自己有种愧疚感。其实最好的方法是读完一本再去涉猎其他,不然那些书只会成为你的负担。除非你能真正起身去接触到它们,把自己提升到同样层次,否则那些你挂念的好书只会让你感到厌倦,产生不断的挫败感。

如何有效的阅读一本书,做到真正的读有所用?

只要读了就有用。

如何阅读一本书呢?有层次,有效率,有收获

请及时下载! 作者简介  莫提默·J.艾德勒(1902-2001) 以学者、教育家、编辑等多重面貌享有盛名。除了写作《如何阅读一本书》外,以主编《西方世界德经典》,并担任1974年第十五版《大英百科全书》的编辑指导而闻名于世。  查尔斯·范多伦(1926-)   先曾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后因故离任,和艾德勒一起工作。一方面襄助艾德勒编辑《大英百科全书》,一方面将本书1940年初版内容大幅度增补改写。因此,本书1970年新版由两个人共同署名。  序言  《如何阅读一本书》的第一版是在1940年初出版的。很惊讶,我承认也很高兴的是,这本书立刻成为畅销书,高踞全美畅销书排行榜首有一年多时间。从1940年开始,这本书继续广泛的印刷发行,有精装本也有平装本,而且还被翻译成其他语言—法文、瑞典文、德文、西班牙文与意大利文。所以,为什么还要为目前这一代的读者再重新改写、编排呢?  要这么做的原因,是近三十年来,我们的社会,与阅读这件事本身,都起了很大的变化。今天,完成高中教育及四年大学教育的年轻男女多了许多。尽管(或者说甚至因为)收音机及电视普及,识字的人也了。阅读的兴趣,有一种由小说类转移到非小说类的趋势。美国的教育人士都承认,教导年轻人阅读,以最基本的阅读概念来阅读,成了最重要的教育问题。曾经指出1970年代是阅读年代的现任健康、教育及福利部部长,提供了大笔大笔联邦政府经费,支持各式各样改进基本阅读技巧的努力,其中许多努力在启发儿童阅读的这种层次上也的确)有了些成果。此外,许多成人则着迷于速读课程亮丽的保证—增进他们阅读理解与阅读速度的保证。  然而,过去三十年来,有些事情还是没有改变。其中一项是:要达到阅读的所有目的,就必须在阅读不同书籍的时候,运用适当的不同速度。不是所有的书都可以用最快的速度来阅读。法国学者巴斯卡(Pascal)在三百年前就说过:“读得太快或太慢,都一无所获。”现在既然速读已经形成全国性的狂热,新版的《如何阅读一本书》就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不同速度的阅读法才是解决之道。我们的目标是要读得更好,永远更好,不过,有时候要读得慢一点,有时候要读得快一点。  很不幸的,另外有一件事也没有改变,那就是指导阅读的层次,仍然逗留在基本水平。我们教育体系里的人才、金钱与努力,大多花在小学六年的阅读指导上。超出这个范围,可以带引学生进人更高层次,需要不同阅读技巧的正式训练,则几乎少之又少。1939年,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的詹姆斯·墨塞尔(JamesMursell)教授在《大西洋月刊》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学校教育的失败》。现在我引述他当时所写的两段话,仍然十分贴切:  学校是否有效地教导过学生如何阅读母语?可以说是,也可以说不是。到五六年级之前,整体来说,阅读是被有效地教导过,也学习过了。在这之前,我们发现阅读的学习曲线是稳定而普遍进步的,但是过了这一点之后,曲线就跌入死寂的水平。这不是说一个人到了六年级就达到个人学习能力的自然极限,因为证据一再显示,只要经过特殊的教导,成人及大一点的孩童,都能有显著的进步。同时,这也不表示大多数六年级学生在阅读各种实用书籍的时候,都已经有足够的理解能力。许许多多学生进入中学之后成绩很差,就是因为读不懂书中的意义。他们可以改进,他们也需要改进,但他们就不这么做。  中学毕业的时候,学生都读过不少书了。但如果他要继续念大学,那就得还要念的书,不过这个时候他却很可能像是一个可怜而根本不懂得阅读的人(请注意:这里说的是一般学生,而不是受过特别娇正训练的学生)。他可以读一点简单的小说,享受一下。但是如果要他阅读结构严谨的细致作品,或是精简扼要的论文,或是需要运用严密思考的章节,他就没有法了。举例来说,有人证明过,要一般中学生掌握一段文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或是论述文的重点及次要重点在哪里,简直就是难上加难。不论就哪一方面来说,就算进了大学,他的阅读能力也都只会停留在小学六年级的程度。  如果三十年前社会对《如何阅读一本书》有所需求,就像第一版所受到的欢迎的意义,那么今天就更需要这样的一本书了。但是,回应这些迫切的需求,并不是重写这本书的惟一动机,甚至也不是主要的动机。对于学习“如何阅读”这个问题的新观点;对于复杂的阅读艺术更深的理解与更完整的分析理念;对于如何弹性运用基本规则做不同形态的阅读(事实上可引伸到所有种类的读物上);对于新发明的阅读规则;对于读书应如金字塔—基础厚实,顶端尖锐等等概念,都是三十年前我写这本书时没有适当说明,或根本没提到的概念。所有这些,都在催促我加以阐述并重新彻底改写,呈现现在所完成,也出版的这个面貌。  《如何阅读一本书》出版一年后,出现了博君一粲的模仿书《如何阅读两本书》(HowtoReadTwoBooks),而I.A.理查兹教授(I.A.Richards)则写了一篇严肃的论文《如何阅读一页书》(HowtoReadaPage)。提这些后续的事,是要指出这两部作品中所提到的一些阅读的问题,无论是好笑还是严肃的问题,都在我重写的书中谈到了,尤其是针对如何阅读一系列相关的书籍,并清楚掌握其针对同一主题相互补充与冲突的问题。  在重写《如何阅读一本书》的种种理由当中,我特别强调了阅读的艺术,也指出对这种艺术更高水准的要求。这是第一版中我们没有谈到或详细说明的部分。任何人想要知道增补了些什么,只要比较新版与原版的目录,很快就会明白。在本书的四篇之中,只有第二篇,详述“分析阅读”(AnalyticalReading)规则的那一篇,与原版很相近,但事实上也经过大幅度的改写。第一篇,介绍四种不同层次的阅读—基础阅读(elementaryreading)、检视阅读(inspectionalreading)、分析阅读、主题阅读(syntopicalreading)是本书在编排与内容上最基本也最决定性的改变。第三篇是全书增加最多的部分,详加说明了以不同阅读方法接触不同读物之道—如何阅读实用性与理论性作品、想像的文学(抒情诗、史诗、小说、戏剧)、历史、科学与数学、社会科学与哲学,以及参考书、报章杂志,甚至广告。最后,第四篇,主题阅读的讨论,则是全新的章节。  在重新增订这本书时,我得到查尔斯·范多伦(CharlesVanDoren)的帮助。他是我在哲学研究院(InstituteforPhilosophicalResearch)多年的同事。我们一起合写过其他的书,最为人知的是1969年由大英百科全书出版公司出版的二十册《美国编年史)(AnnalsofAmerica)。至于我们为什么要合作,共同挂名来改写本书,也许有个更相关的理由是:过去八年来,我和范多伦共同密切合作主持过许多经典著作(greatbooks)的讨论会,以及在芝加哥、旧金山、科罗拉多州的阿斯本举行的许多研讨会。由于这些经验,我们获得了许多新观点来重写这本书。  我很感激范多伦先生在我们合作中的贡献。对于建设性的批评与指导,他和我都想表达最深的谢意。也要谢谢我们的朋友,亚瑟·鲁宾(Arthur L.H.Rubin)的帮助—他说服我们在新版中提出许多重大的改变,使这本书得以与前一版有不同的生命,也成为我们所希望更好、更有用的一本书。  莫提默·J·艾德勒  1972年3月26日写于波卡格兰德(BocaGrande)第一篇阅读的层次  第一章阅读的活力与艺术  这是一本为阅读的人,或是想要成为阅读的人而写的书。尤其是想要阅读书的人。说得更具体一点,这本书是为那些想把读书的主要目的当作是增进理解能力的人而写。  这里所谓“阅读的人”(readers),是指那些今天仍然习惯于从书写文字中汲取大量资讯,以增进对世界了解的人,就和过去历史上每一个深有教养、智慧的人别无二致。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这一点。即使在收音机、电视没有出现以前,许多资讯与知识也是从口传或观察而得。但是对智能很高又充满好奇心的人来说,这样是不够的。他们知道他们还得阅读,而他们也真的身体力行。  现代的人有一种感觉,读书这件事好像已经不再像以往那样必要了。收音机,特别是电视,取代了以往由书本所提供的部分功能,就像照片取代了图画或艺术设计的部分功能一样。我们不得不承认,电视有部分的功能确实很惊人,譬如对新闻事件的影像处理,就有极大的影响力。收音机最大的特点在于当我们手边正在做某件事(譬如开车)的时候,仍然能提供我们资讯,为我们节省不少的时间。但在这中间还是有一个严肃的议题:到底这些新时代的传播媒体是否真能增进我们对自己世界的了解?  或许我们对这个世界的了解比以前的人多了,在某种范围内,知识(knowledge)也成了理解(understanding)的先决条件。这些都是好事。但是,“知识”是否那么必然是“理解”的先决条件,可能和一般人的以为有相当差距。我们为了“理解”(understand)一件事,并不需要“知道”(know)和这件事相关的所有事情。太多的资讯就如同太少的资讯一样,都是一种对理解力的阻碍。换句话说,现代的媒体正以压倒性的泛滥资讯阻碍了我们的理解力。  会发生这个现象的一个原因是:我们所提到的这些媒体,经过太精心的设计,使得思想形同没有需要了(虽然只是表象如此)。如何将知识分子的态度与观点包装起来,是当今最有才智的人在做的最活跃的事业之一。电视观众、收音机听众、杂志读者所面对的是一种复杂的组成—从独创的华丽辞藻到经过审慎挑选的资料与统计—目的都在让人不需要面对困难或努力,很容易就整理出“自己”的思绪。但是这些精美包装的资讯效率实在太高了,让观众、听众或读者根本用不着自己做结论。相反的,他们直接将包装过后的观点装进自己的脑海中,就像录影机愿意接受录影带一样自然。他只要按一个“倒带”的钮,就能找到他所需要的适当言论。他根本不用思考就能表现得宜。  ※主动的阅读  我们在一开始就说过,我们是针对发展阅读书的技巧而写的。但是如果你真的跟随并锻炼这些阅读的技巧,你便可以将这些技巧应用在任何印刷品的阅读上—报纸、杂志、小册子、文章、短讯,甚至广告。  既然任何一种阅读都是一种活动,那就必须要有一些主动的活力。完全被动,就阅读不了—我们不可能在双眼停滞、头脑昏睡的状况下阅读。既然阅读有主动、被动之对比,那么我们的目标就是:第一提醒读者,阅读可以是一件多少主动的事。第二要指出的是,阅读越主动,效果越好。这个读者比另一个读者更主动一些,他在阅读世界里面的探索能力就更强一些,收获一些,因而也更高明一些。读者对他自己,以及自己面前的书籍,要求的越多,获得的就越多。  虽然严格说来,不可能有完全被动阅读这回事,但还是有许多人认为,比起充满主动的写跟说,读与听完全是被动的事。写作者及演说者起码必须要花一点力气,听众或读者却什么也不必做。听众或读者被当作是一种沟通接收器,“接受”对方很卖力地在“给予”、“发送”的讯息。这种假设的谬误,在认为这种“接收”类同于被打了一拳,或得到一项遗产,或法院的判决。其实完全相反,听众或读者的“接收”,应该像是棒球赛中的捕手才对。  捕手在接球时所发挥的主动是跟投手或打击手一样的。投手或打击手是负责“发送”的工作,他的行动概念就在让球动起来这件事上。捕手或外野手的责任是“接收”,他的行动就是要让球停下来。两者都是一种活动,只是方式有点不同。如果说有什么是被动的,就是那只球了。球是毫无感觉的,可以被投手投出去,也可以被捕手接住,完全看打球的人如何玩法。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关系也很类似。写作与阅读的东西就像那只球一样,是被主动、有活力的双方所共有的,是由一方开始,另一方终结的。  我们可以把这个类比的概念往前推。捕手的艺术就在能接住任何球的技巧—快速球、曲线球、变化球、慢速球等等。同样地,阅读的艺术也在尽可能掌握住每一种讯息的技巧。  值得注意的是,只有当捕手与投手密切合作时,才会成功。作者与读者的关系也是如此。作者不会故意投对方接不到的球,尽管有时候看来如此。在任何案例中,成功的沟通都发生于作者想要传达给读者的讯息,刚好被读者掌握住了。作者的技巧与读者的技巧融合起来,便达到共同的终点。  事实上,作者就很像是一位投手。有些作者完全知道如何“控球”:他们完全知道自己要传达的是什么,也精准正确地传达出去了。因此很公平地,比起一个毫无“控球”能力的“暴投”作家,他们是比较容易被读者所“接住”的。  这个比喻有一点不恰当的是:球是一个单纯的个体,不是被完全接住,就是没接住。而一本作品,却是一个复杂的物件,可能被接受得多一点,可能少一点;从只接受到作者一点点概念到接受了整体意念,都有可能。读者想“接住”多少意念完全看他在阅读时多么主动,以及他投人不同心思来阅读的技巧如何。  主动的阅读包含哪些条件?在这本书中我们会反复谈到这个问题。此刻我们只能说:拿同样的书给不同的人阅读,一个人却读得比另一个人好这件事,首先在于这人的阅读更主动,其次,在于他在阅读中的每一种活动都参与了的技巧。这两件事是息息相关的。阅读是一个复杂的活动,就跟写作一样,包含了大量不同的活动。要达成良好的阅读,这些活动都是不可或缺的。一个人越能运作这些活动,阅读的效果就越好。  ※阅读的目标:为获得资讯而读,以及为求得理解而读  你有一个头脑。现在让我再假设你有一本想要读的书。这本书是某个人用文字书写的,想要与你沟通一些想法。你要能成功地阅读这本书,完全看你能接获多少作者想要传达的讯息。
本文标题: 怎样有效的阅读一本书,让自己从书中有所收获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143805.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如何写出好的书评读书笔记之《为什么精英都是时间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