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宁的教学特色“笔啸艺空描遍繁星皆辉映,墨驰文海染尽诸浪俱交相。”讲解深入浅出,举例旁征博引,语言妙趣横生,台风亦庄亦谐,授课...
王丹宁的教学特色
“笔啸艺空描遍繁星皆辉映,墨驰文海染尽诸浪俱交相。”
讲解深入浅出,举例旁征博引,语言妙趣横生,台风亦庄亦谐,授课游刃有余。 独创“丹宁作文教学法”使高考满分作文变得触手可及。
整套体系一举扭转以往高考作文“不了解高考真题、议论文一家独大、缺乏审题立意技巧、模板僵硬落后、材料单一陈旧、缺乏生活体验等”诸多顽疾。
提出“中学作文学习与高考完全脱节”、“高考作文的好与坏与考生语文基础没有必然联系”、“高考作文才是考生备考冲刺的最大蓝海”、“让你比你的语文老师更了解高考作文”等见解……
小学作文教学很少有独立的教程和体系,各路高手谁能赐教一套完整的教学安排,也可以推荐些这方面的书籍
多谢了!新闻引路作文教学法
一套和谐的作文教学法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新闻引路序列作文训练研究”最终成果综述
从提出理论构想迄今,我已对新闻引路序列作文训练进行了长达七年之久的苦心研究,取得的一系列阶段性成果被专家评价为“一套和谐的作文教学法体系”,“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实施素质教育,必将发挥重要作用”。2002年,该项目被列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教育部青年专项课题。现将其理论体系简介如下:
一、重视积累 打好基础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泉,“百字新事”训练让语言积累、语感培养与思维发展直接源于生活,要求学生用百字左右的篇幅记录当天发生在身边的,或当天听过、读过、看过的新闻,做到语言精炼、流畅。百字新事与写作日记有着本质区别,不求长,不求多,唯求精,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写”方面。
阅读是一种特殊的生活,“剪报作文”训练要求学生每天剪报一篇,旁加对文章的点评、心得、联想,可从文章的主题与内容、情感出发,亦可从文章写作方式方法入手。这项训练既使学生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也为学生自主选择读写材料、自主写作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并落实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剪报作文与写作读后感有着本质区别,后者重在“感”,而剪报作文则重视了学生的评价能力,不仅在于对写作内容的“感”,还在于对写作的内容、过程与方法的“评”,体味文章成功之道,树立自己的作文标准。
上两者交替进行,让学生直接或间接地从生活中吸收营养,也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
二、新闻引路 轻松入门
笔者认为,作文训练应当经历“掌握作文特点—掌握写作方法—不断练习中提高作文能力”三阶段,因此而设计的“新闻引路”作文训练序列(新闻写作训练—想象能力训练—思维能力训练—语言优化训练—研究性作文训练)中,“新闻写作训练”着重让学生掌握作文特点和写作方法,而想象、思维、语言优化、研究性作文训练让学生在不断练习中提高作文能力。
作文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但小学到高中老师需不断重复。“新闻引路”以结构模式简单规范(一般为倒金字塔式)且易于掌握的新闻(消息)写作训练帮助学生快速闯入作文王国,牢固把握作文内容与情感真、新,语言简明精炼等特点,并从此成为习惯。
新闻写作对真实性的严格要求可规范学生运用典型事例写出真情实感;对新闻价值的严格要求可规范学生写出新意并进而培养创新精神;准确、精炼、生动的新闻写作语言要求为改变学生华而不实的“学生腔”提供了训练机会;为把新闻写真实、生动而去观察、琢磨的新闻写作过程对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和动机有很好帮助;散文式通讯和副刊文艺作品也为中学生学习文学语言找到了新天地。
语言是学生在潜移默化、朝花夕拾中积累起来的,包括老师在内,其他人都帮不上忙,所以重视想象与思维能力的训练成为最有效的作文教学内容,待学生有了一定语言积累再训练语言优化。郭沫若曾说:“于无法之中求得法,有法之后求其化”,与普通快速作文法相比,“新闻引路”作文训练序列通过想象、思维和语言优化训练求思维的广度与深度、语言的精度,迅速化解新闻的规范模式,不会造成模式化的恶果。
三、交给工具 四步成文
笔者认为:写作是一个“发散思维--聚敛思维--线性思维”的双重转化过程。即从写作目标出发,充分发挥观察、感受能力,从生活和头脑中联系各种知识、事物等写作内容是“发散思维”;选材、炼意、构思、谋篇,是连续不断地对已有材料与观点进行整理的“聚敛思维”过程;作者心里的东西变成文字,语言的“线性”特点(不同的字和话不能同时表达)就体现出来了。
基于此,笔者设计了4X积木式思维作文法。其基本步骤是:想(xiang)-选(xuan)-写(xie)-修(xiu)。这一方法符合新课标指出的“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
脑图是英国托尼·巴赞博士开发的全新思维方法,其要点是把主题词写在中心;把任何有关论点写上从中心点引出分支,不同类别另开分支并不断连接下去。4X积木式思维作文法中,脑图被作为帮助学生思维的作文工具。步骤“想”展画脑图,实质是发散性思维,通过展开联想引导线索、丰富内容,由一事物作为触发点联系熟悉的生活和知识领域,并引导学生遵从相似联想、对比联想、接近联想等联想三法则对事物进行联想使文章内容全面、丰富;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结合连续思维使文章内容深刻。步骤“选”完善脑图,实质是“聚敛思维”,要求学生按照“合题意要求、正确或合理、独到而新颖、利于发挥优势”的原则考虑写作内容写与不写、详写与略写、先写与后写,对内容进行归类。现代脑科学研究表明,大脑左半球负责加工线性信息,而右半球则负责加工形象性、结构性、层次性信息,脑图的引入避免了传统的列作文提纲的线性缺点,使作文选材、构思、立意过程呈发散性或聚敛性,更符合个人思维习惯,有利于调动大脑两半球协调工作,提高写作效率。步骤“写”即语言的“线性”表达,强调一气呵成。步骤“修”教给学生修改方法,强调念作文,使学生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
四、先练后导 目标导学
原存并仍在大面积应用的“先导后练”作文教学模式(指导→写作→批改→讲评)中学生丧失主体地位,教师指导代替了学生思维。“新闻引路”序列作文训练体系采用“先练后导”教学模式则省略了“作前指导”环节,其教学流程为:
师:命题并引导学生明确题意
生:构思并勾画脑图确定内容 “先练”
生:初草习作并作简要的检查
师:据实指导并讨论评价标准
生:据指导与评价标准以修改 “后导”
生:互评互改并展示精彩文段
“先练”尊重了学生写作的个体性和实践性,保证学生思维形式和内容的独立,写自己所想;同时也是教师当场备课过程,针对不同学生出现的不同情况加以指导和归纳,及时形成信息反馈,做到心中有数,改变指导的盲目性。“后导”融指导、批改和讲评于一体,让学生及时看到自己思维的特点,并据实际情况修改作文。
“先练后导”教学模式体现了“目标导学,以评促写”思想,师生共同讨论得来的“评价标准”具有教学目标作用,并在学生的当堂修改中得到体现:学生根据评分标准与教师指导修改作文,努力使自己获得良好的评价,从而获得强化刺激,最终把握作文评价标准。
五、立体操作 科学评价
在实验中采用以下量表进行作文评价,量表的设计突出了教学重点,两个空项在“讨论评价标准”时据教学重点确定,并用60%的分值对学生作“强度刺激”;突出了基本功训练,包括内容真实、新颖、写作步骤、语句规范、书写正确、行款讲究、标点无误等,每项仅占5%,总计占40%,学生经多次训练“反复刺激”后会对这些内容形成条件反射,久而久之成为习惯,在错别字、病句等方面不需浪费时间;突出了鼓励创意表达,在总分外附设20分,“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同学评价(分项计分,可计满分) 老师建议
项目 内容真新 4X 步骤 语句规范 书写正确 行款讲究 标点无误 字数达标 总计 创意
分值 10 5 5 5 5 55 5 100 20
得分
其他意见
自我评价
由于不可能制定绝对无误差的量表,在进行量化评价同时还有必要采用互评、师评、自评。学生互评可纠正作文教学目标成人化倾向;师评通过了解学生心目中的评价标准对学生互评情况作“宏观调控”并对错误的批改进行纠正;自评则使学生对自己作文的不足之处引起重视,反思互评和师评中提出的问题并对症下药地解决。
六、转变观念 随处作文
笔者认为:作文不一定成文,课堂内外的每一句话,每一小段文字都是作文训练。所谓写作知识,不一定是成系统的,系统的写作知识并不一定是最好的,实践中重要的东西才是最宝贵的写作知识。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最高境界的作文教学没有作文课也没有作文法。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开放性教学环境是作文教学的真正源头。开放可保证学生在真实状态下作文,减少虚假心理成分,展现个性,成就创新之作。作文教学可向生活开放,如组织学生搜集、欣赏、分析、创作广告词,并为此活动撰写新闻稿、编排手抄报等,整个过程无一不是在积累语文、发展思维,无一不是作文;可向语文以外的学科开放,如生物考试时要求学生就花坛改建瓷坪发表意见;可向教学开放,如变习题为习作,增加在阅读教学中习作的机会。就作文课教学内容也可开放,研究中,笔者引导学生学写童诗,在炼字炼句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活跃思维,培养审美、想象和创造能力,最终达到以诗带文全面提高的目的。就传统作文训练方式也可开放,如要求学生追求文章精品化,在不断修改中学习作文技法。
此外,作文教学应摆脱功利性,不要企图在短期内大幅提高学生作文能力,在转变观念教作文的过程中,强调加强学生作文的“内功”。
七、因材施教 特色育人
新课标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首先应做到因地制宜,特色育人。笔者摸索的“风景区特色作文”教改实验要求学生通过调查、访问、考察等形式走向课外,探索家乡自然山水隽秀之美,神话传说神奇之美,人文古迹沧桑之美,风景名胜开发之美,每人写一本作文专辑《这是我美丽的家乡》。该实验有效利用风景区自然、人文资源实施开放性作文教学,取得良好效果,促进了当地教师教学观念、行为、效果三转变。其次应做到因“材”制宜。如整体素质好的班级以开发作文精品为主,相对落后的班级则从开发想象力入手,分层教学,使学生的作文能力在教学中发展到最佳状态。此外,还应有效利用各种现有教学设施。如恰当运用电教手段,用投景仪教学看图作文;用录相机教学录相作文;用录音机训练音响作文;在互联网上训练网络作文等。
八、框架内的相关成果
作文教学问题的根源在于教师。教师很少进行写作实践,因此不懂写作的真正规律;而是将作文教学当成一种简单的知识传授,简略实践环节的有效指导;进而导致怕指导、指导不好之间的恶性循环。研究者认为,要真正有效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必须首先从教师方面找原因、想办法:写下水文提升教师自身的写作素养,向作家型教师转化,或设立专职作文教师;提高了解学生的能力,学习作文命题与批改的艺术;与时俱进,关注教学法、写作学理论发展。
作文教学应遵循“先放后收”的原则。中国传统语文教学作文训练过程“先放后收”的实质是“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启发性”等,刘锡庆教授对这一原则进行了阐释:“首先鼓励学生大胆地写,等有了一定的基础再要求精炼严谨。‘放’,即初学作文时要放开心灵,放开手脚,放开笔墨,不拘格套,放胆为文。提笔为文时,倘能见为文之‘易’而不见为文之‘难’,就能大胆抒发、放笔行文”。因此,作文起步非常重要:宜多鼓励,少命题;让学生大胆写作,教师慎重评点;起步时虽然要求低、慢,但引导学生走上“正道”之后,就会加快教学步伐,取得良好效果。
激发思维与激发兴趣同样重要。一方面,兴趣的激发需要良好的大环境而非小课堂,兴趣的保持比激发更难,应该让学生在不自觉中快乐地学习作文,把作文当成生活需要,加强内功。另一方面,写作思维训练应当是自觉的、积极的、主动的,但有些思维活动是被动的、消极的、无用的,有时候思维处于闭塞、抑制状态就需要调整、诱导、激发活跃而积极的思维活动。激发和保护学生写作兴趣使学生能在较长时期内乐学;而激发和保护学生写作思维才能使学生学习写作达到最佳效果,两者结合,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学习,提高写作能力。
有必要构建《作文教学法》学科。学科研究史上的作文教学法一直与写作学或语文教学法混同在一起,建设研究作文教学活动及其规律的作文教学法学科将有助于跳出老圈子看问题。作为教育学、心理学和写作学三者交叉学科的作文教学法学科,研究内容包括:教的规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估、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大纲、教材、教学原则)、学的规律(着眼于何种外在活动有效促进作文水平提高,加强作文成功学生的个案研究)、课程规律(课程设置、师资培训、教学设施、教学手段、教学史、教学理论史)。
(原载2005年第8期《中国教育学刊》)
一套和谐的作文教学法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新闻引路序列作文训练研究”最终成果综述
从提出理论构想迄今,我已对新闻引路序列作文训练进行了长达七年之久的苦心研究,取得的一系列阶段性成果被专家评价为“一套和谐的作文教学法体系”,“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实施素质教育,必将发挥重要作用”。2002年,该项目被列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教育部青年专项课题。现将其理论体系简介如下:
一、重视积累 打好基础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泉,“百字新事”训练让语言积累、语感培养与思维发展直接源于生活,要求学生用百字左右的篇幅记录当天发生在身边的,或当天听过、读过、看过的新闻,做到语言精炼、流畅。百字新事与写作日记有着本质区别,不求长,不求多,唯求精,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写”方面。
阅读是一种特殊的生活,“剪报作文”训练要求学生每天剪报一篇,旁加对文章的点评、心得、联想,可从文章的主题与内容、情感出发,亦可从文章写作方式方法入手。这项训练既使学生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也为学生自主选择读写材料、自主写作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并落实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剪报作文与写作读后感有着本质区别,后者重在“感”,而剪报作文则重视了学生的评价能力,不仅在于对写作内容的“感”,还在于对写作的内容、过程与方法的“评”,体味文章成功之道,树立自己的作文标准。
上两者交替进行,让学生直接或间接地从生活中吸收营养,也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
二、新闻引路 轻松入门
笔者认为,作文训练应当经历“掌握作文特点—掌握写作方法—不断练习中提高作文能力”三阶段,因此而设计的“新闻引路”作文训练序列(新闻写作训练—想象能力训练—思维能力训练—语言优化训练—研究性作文训练)中,“新闻写作训练”着重让学生掌握作文特点和写作方法,而想象、思维、语言优化、研究性作文训练让学生在不断练习中提高作文能力。
作文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但小学到高中老师需不断重复。“新闻引路”以结构模式简单规范(一般为倒金字塔式)且易于掌握的新闻(消息)写作训练帮助学生快速闯入作文王国,牢固把握作文内容与情感真、新,语言简明精炼等特点,并从此成为习惯。
新闻写作对真实性的严格要求可规范学生运用典型事例写出真情实感;对新闻价值的严格要求可规范学生写出新意并进而培养创新精神;准确、精炼、生动的新闻写作语言要求为改变学生华而不实的“学生腔”提供了训练机会;为把新闻写真实、生动而去观察、琢磨的新闻写作过程对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和动机有很好帮助;散文式通讯和副刊文艺作品也为中学生学习文学语言找到了新天地。
语言是学生在潜移默化、朝花夕拾中积累起来的,包括老师在内,其他人都帮不上忙,所以重视想象与思维能力的训练成为最有效的作文教学内容,待学生有了一定语言积累再训练语言优化。郭沫若曾说:“于无法之中求得法,有法之后求其化”,与普通快速作文法相比,“新闻引路”作文训练序列通过想象、思维和语言优化训练求思维的广度与深度、语言的精度,迅速化解新闻的规范模式,不会造成模式化的恶果。
三、交给工具 四步成文
笔者认为:写作是一个“发散思维--聚敛思维--线性思维”的双重转化过程。即从写作目标出发,充分发挥观察、感受能力,从生活和头脑中联系各种知识、事物等写作内容是“发散思维”;选材、炼意、构思、谋篇,是连续不断地对已有材料与观点进行整理的“聚敛思维”过程;作者心里的东西变成文字,语言的“线性”特点(不同的字和话不能同时表达)就体现出来了。
基于此,笔者设计了4X积木式思维作文法。其基本步骤是:想(xiang)-选(xuan)-写(xie)-修(xiu)。这一方法符合新课标指出的“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
脑图是英国托尼·巴赞博士开发的全新思维方法,其要点是把主题词写在中心;把任何有关论点写上从中心点引出分支,不同类别另开分支并不断连接下去。4X积木式思维作文法中,脑图被作为帮助学生思维的作文工具。步骤“想”展画脑图,实质是发散性思维,通过展开联想引导线索、丰富内容,由一事物作为触发点联系熟悉的生活和知识领域,并引导学生遵从相似联想、对比联想、接近联想等联想三法则对事物进行联想使文章内容全面、丰富;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结合连续思维使文章内容深刻。步骤“选”完善脑图,实质是“聚敛思维”,要求学生按照“合题意要求、正确或合理、独到而新颖、利于发挥优势”的原则考虑写作内容写与不写、详写与略写、先写与后写,对内容进行归类。现代脑科学研究表明,大脑左半球负责加工线性信息,而右半球则负责加工形象性、结构性、层次性信息,脑图的引入避免了传统的列作文提纲的线性缺点,使作文选材、构思、立意过程呈发散性或聚敛性,更符合个人思维习惯,有利于调动大脑两半球协调工作,提高写作效率。步骤“写”即语言的“线性”表达,强调一气呵成。步骤“修”教给学生修改方法,强调念作文,使学生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
四、先练后导 目标导学
原存并仍在大面积应用的“先导后练”作文教学模式(指导→写作→批改→讲评)中学生丧失主体地位,教师指导代替了学生思维。“新闻引路”序列作文训练体系采用“先练后导”教学模式则省略了“作前指导”环节,其教学流程为:
师:命题并引导学生明确题意
生:构思并勾画脑图确定内容 “先练”
生:初草习作并作简要的检查
师:据实指导并讨论评价标准
生:据指导与评价标准以修改 “后导”
生:互评互改并展示精彩文段
“先练”尊重了学生写作的个体性和实践性,保证学生思维形式和内容的独立,写自己所想;同时也是教师当场备课过程,针对不同学生出现的不同情况加以指导和归纳,及时形成信息反馈,做到心中有数,改变指导的盲目性。“后导”融指导、批改和讲评于一体,让学生及时看到自己思维的特点,并据实际情况修改作文。
“先练后导”教学模式体现了“目标导学,以评促写”思想,师生共同讨论得来的“评价标准”具有教学目标作用,并在学生的当堂修改中得到体现:学生根据评分标准与教师指导修改作文,努力使自己获得良好的评价,从而获得强化刺激,最终把握作文评价标准。
五、立体操作 科学评价
在实验中采用以下量表进行作文评价,量表的设计突出了教学重点,两个空项在“讨论评价标准”时据教学重点确定,并用60%的分值对学生作“强度刺激”;突出了基本功训练,包括内容真实、新颖、写作步骤、语句规范、书写正确、行款讲究、标点无误等,每项仅占5%,总计占40%,学生经多次训练“反复刺激”后会对这些内容形成条件反射,久而久之成为习惯,在错别字、病句等方面不需浪费时间;突出了鼓励创意表达,在总分外附设20分,“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同学评价(分项计分,可计满分) 老师建议
项目 内容真新 4X 步骤 语句规范 书写正确 行款讲究 标点无误 字数达标 总计 创意
分值 10 5 5 5 5 55 5 100 20
得分
其他意见
自我评价
由于不可能制定绝对无误差的量表,在进行量化评价同时还有必要采用互评、师评、自评。学生互评可纠正作文教学目标成人化倾向;师评通过了解学生心目中的评价标准对学生互评情况作“宏观调控”并对错误的批改进行纠正;自评则使学生对自己作文的不足之处引起重视,反思互评和师评中提出的问题并对症下药地解决。
六、转变观念 随处作文
笔者认为:作文不一定成文,课堂内外的每一句话,每一小段文字都是作文训练。所谓写作知识,不一定是成系统的,系统的写作知识并不一定是最好的,实践中重要的东西才是最宝贵的写作知识。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最高境界的作文教学没有作文课也没有作文法。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开放性教学环境是作文教学的真正源头。开放可保证学生在真实状态下作文,减少虚假心理成分,展现个性,成就创新之作。作文教学可向生活开放,如组织学生搜集、欣赏、分析、创作广告词,并为此活动撰写新闻稿、编排手抄报等,整个过程无一不是在积累语文、发展思维,无一不是作文;可向语文以外的学科开放,如生物考试时要求学生就花坛改建瓷坪发表意见;可向教学开放,如变习题为习作,增加在阅读教学中习作的机会。就作文课教学内容也可开放,研究中,笔者引导学生学写童诗,在炼字炼句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活跃思维,培养审美、想象和创造能力,最终达到以诗带文全面提高的目的。就传统作文训练方式也可开放,如要求学生追求文章精品化,在不断修改中学习作文技法。
此外,作文教学应摆脱功利性,不要企图在短期内大幅提高学生作文能力,在转变观念教作文的过程中,强调加强学生作文的“内功”。
七、因材施教 特色育人
新课标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首先应做到因地制宜,特色育人。笔者摸索的“风景区特色作文”教改实验要求学生通过调查、访问、考察等形式走向课外,探索家乡自然山水隽秀之美,神话传说神奇之美,人文古迹沧桑之美,风景名胜开发之美,每人写一本作文专辑《这是我美丽的家乡》。该实验有效利用风景区自然、人文资源实施开放性作文教学,取得良好效果,促进了当地教师教学观念、行为、效果三转变。其次应做到因“材”制宜。如整体素质好的班级以开发作文精品为主,相对落后的班级则从开发想象力入手,分层教学,使学生的作文能力在教学中发展到最佳状态。此外,还应有效利用各种现有教学设施。如恰当运用电教手段,用投景仪教学看图作文;用录相机教学录相作文;用录音机训练音响作文;在互联网上训练网络作文等。
八、框架内的相关成果
作文教学问题的根源在于教师。教师很少进行写作实践,因此不懂写作的真正规律;而是将作文教学当成一种简单的知识传授,简略实践环节的有效指导;进而导致怕指导、指导不好之间的恶性循环。研究者认为,要真正有效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必须首先从教师方面找原因、想办法:写下水文提升教师自身的写作素养,向作家型教师转化,或设立专职作文教师;提高了解学生的能力,学习作文命题与批改的艺术;与时俱进,关注教学法、写作学理论发展。
作文教学应遵循“先放后收”的原则。中国传统语文教学作文训练过程“先放后收”的实质是“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启发性”等,刘锡庆教授对这一原则进行了阐释:“首先鼓励学生大胆地写,等有了一定的基础再要求精炼严谨。‘放’,即初学作文时要放开心灵,放开手脚,放开笔墨,不拘格套,放胆为文。提笔为文时,倘能见为文之‘易’而不见为文之‘难’,就能大胆抒发、放笔行文”。因此,作文起步非常重要:宜多鼓励,少命题;让学生大胆写作,教师慎重评点;起步时虽然要求低、慢,但引导学生走上“正道”之后,就会加快教学步伐,取得良好效果。
激发思维与激发兴趣同样重要。一方面,兴趣的激发需要良好的大环境而非小课堂,兴趣的保持比激发更难,应该让学生在不自觉中快乐地学习作文,把作文当成生活需要,加强内功。另一方面,写作思维训练应当是自觉的、积极的、主动的,但有些思维活动是被动的、消极的、无用的,有时候思维处于闭塞、抑制状态就需要调整、诱导、激发活跃而积极的思维活动。激发和保护学生写作兴趣使学生能在较长时期内乐学;而激发和保护学生写作思维才能使学生学习写作达到最佳效果,两者结合,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学习,提高写作能力。
有必要构建《作文教学法》学科。学科研究史上的作文教学法一直与写作学或语文教学法混同在一起,建设研究作文教学活动及其规律的作文教学法学科将有助于跳出老圈子看问题。作为教育学、心理学和写作学三者交叉学科的作文教学法学科,研究内容包括:教的规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估、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大纲、教材、教学原则)、学的规律(着眼于何种外在活动有效促进作文水平提高,加强作文成功学生的个案研究)、课程规律(课程设置、师资培训、教学设施、教学手段、教学史、教学理论史)。
(原载2005年第8期《中国教育学刊》)
写新闻稿需要写作能力或语文能力么,语文能力不好的是不是不行?
怎样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这个问题很多年来一直困扰着无数的语文教师,令语文界同仁们感到无比棘手。学生写作水平提高不起来,直接影响到语文教学质量,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必须在写作方面进行重点攻关,只有攻克难关,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根据我多年来的经验总结,现提出几点见解,与同行们共同探究。 一、细致观察,追求真实 什么是观察?所谓观察,就是用眼睛去看,要远“观”近察,事事留心,时时注意,并养成一种习惯。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的法国作家莫泊桑曾拜当时著名的作家福楼拜为师,一天,他把自己坐在屋里编的准备写成小说的故事讲给福楼拜听。福楼拜听后说:“我劝你不要忙于写这些虚拟的东西,你每天骑马到外面转一圈,把路上看到的一切准确地、细致地记录下来”。于是莫泊桑意识到福楼拜是教他首先学会用眼睛去观察、认识、练好观察这一基本功。从此,他花了一年左右的时间,每天外出观察,终于写成了小说《点心》,并成为世界著名的小说家。所以学会观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第一要素。我在多年的教学中,常听一些学生说:“我就怕作文,一拿起笔起来就头疼,总学得没东西可写”。有的干脆说:“我不知道该写什么,从何写起。”有的作文虽然也交上来,但是仔细一看,生搬硬套的多,甚至瞎编一些内容,空洞无物,脱离实际。为什么造成作文难写呢?总的来说,就是缺少观察,没有真实感,因此无从下笔。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呢?我认为,首先要学会观察。我在教初中语文第三册阿累写的《一面》这篇课文时,指出作者阿累在描写鲁迅外貌时,五次写了他的“瘦”。其中三次是从远到近更清楚,更细致地写出外貌特征。为什么作者对鲁迅的外貌特征写得那么传神,那么典型呢?主要是作者善于细致的观察,内心有独特的感受。所以,我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时,非常重视观察,重视写真实内容。因此,每个星期的作文课,我都利用一定的时间带学生走出课堂,进行实地写作,有时在校园里观察校园植物,观察竹子、树木、花草,有时在周末时间到野外参观,进行野外写作,领略秀美的自然风光。经过这样的训练,不但激发了学生写作兴趣,积累丰富的题材,写出真实内容,而且能陶冶道德情操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 二、积累素材,学而致用 在教学中,碰到有不少的学生平时很少看课外书,特别是语文课外阅读方面的书籍,有的甚至除了课本之外,没有一本课外阅读材料,很少看书读报,写作的知识贫之,甚至连句子都写不通顺,写作文时想一句写一句,感到无话可说,无物可写。或者刚开了个头,敷衍了几句,就草草收场。内容空泛,不知所云,因此对作文望而生畏。为了能改变害怕作文的现象,做到出口成章,下笔成文,平时要多进行阅读,多积累写作素材。正如杜甫所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百篇,其义自见。”书读多了,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胸有成竹,得心应手。但是经验告诉我们,仅仅靠多读是不够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曾说:”“学以为耕,文以为获”。这是说阅读是写作的先导,没有读的“耕耘”就没有写的“收获”。所以在强调学生读书的基础上要对所读之书进行熟读精思,融会贯通。积累素材,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活水源头”,并学会运用,使作文内容应笔而生,有如涌泉,滔滔不绝,内容充实有力。 我们所学的课文有许多范文都是作者对人物或动物细致观察写下来的真实素材。如《一面》中对鲁迅的描写,《鹤群翔空》中的鹤群飞翔姿态的描写,鹤鹰搏斗的场面的描写,只要认真阅读,积累素材,就能变为自己有用的东西。此外,除了从书本中积累素材外,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积累,比如,就人新事的出现,各种有益的宣传,自然现象,社会新闻,国际时事等等这都是极好的素材,只要注意这方面的人和事,自然就会有丰富的素材,这样写作起来,就能妙笔生花,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三、提倡模仿,培养兴趣 模仿是借鉴的一种形式,但模仿不是简单的照搬,应当是创造性的借鉴。模仿的特点是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写作的难度,又收到明显的效果。对于写作水平不高的学生,应积极提倡模仿和借鉴范文,逐步培养写作兴趣,使之循序渐进地沿着写作的道路走下去,逐渐地提高写作能力。即使刚开始时的机械模仿,也应加以表扬和肯定,使他们产生写作的兴趣和欲望。历史上有许多文学家也曾模仿古人写作,成为一代风范,如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是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场杨柳共春旗一色”脱化而来的。又如历史上左丘明的《左传》、司马迁的《史记》他们的写法,都为后世的散文家、小说家、戏剧家所模仿。课本中的许多文章都是很好的范文,学生学了课文,可以模仿写作,使学以致用。例如我教了郑振铎的《猫》一课,让学生以另一动物为题模仿写作,有很多学生仿写很成功,把课文写法转化为自己的能力。虽然模仿是提高写作能力的第一步,但不能一味地模仿,作文开始起步时,可以进行模仿,但入门后,必须脱离仿写,走创新之路,追求自己的写法,有自己的特点。 四、多说多写,下笔成章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碰到很多例子,有些学生很会说话,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然而在写作文时却绞尽脑汁,写不出多少内容来,究竟原因何在?因为在日常生活中“说”的机会较多,几乎不费多少力气,但“写”的机会很少。光说不写,怎能提高写作水平呢?因此在写作训练时,我重在指导学生说练结合,多写多练,并且,不但要说得好,而且要写得好。我每教完一篇课文,就布置与课文相关的小作文训练题,有时让学生在课堂中完成,有时先让学生思考,下课后再让学生练习,要求写在作文本上,有一些当为作业题去做,比如,让学生写出作文题的题眼及作文的提纲,有的则写续写部分,有的进行改写训练等等,经过多方面的训练,写作水平相应地得到很大的提高,学生写作的情绪也日渐高涨,并自发地开展了写作竞赛活动。 五、多些表扬,少点批评 我们在批改学生作文时,无论写得怎样,都要首先给予肯定和表扬,毕竟都有其闪光点,有好的一面,在表扬之后,委婉指出不足之处,让其知道作文的优点和缺点,这样才能增强自信,提高写作兴趣,乐于多读多写,在作文中,有些学生的作文内容并不太好,但在用词、造句方面有值得学习的地方,我们也要给予表扬和赞美,让其产生写作兴趣,能够勤读多练。如果教师在评学生的作文时,批评的多,表扬的少,那无形中象泼了一盆冷水,使之对写作文的热情倾刻间消失,失去自信,增加了畏惧感,对提高写作水平更加不利。 六、勤写片段,多记日记 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常要求学生留心观察,勤写片段,多记日记,以及写心得体会之类的小练笔。如在人物描写方面,采取动景、静景等多角度描写训练,并要求学生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平时勤写片段,多记日记,把自己所见、所闻、所感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这不仅可以得到一种精神享受和乐趣,而且对提高写作水平大有益处。因此,我在作文教学中,强调每位学生每天写一则日记,大至一千八百字的篇幅,可以对时事发表看法和见解,小至遣词造句。也可以是写一段有关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的片断,这样,学生不但养成了爱写日记的好习惯,而且经过一段时间的练笔后,素材积累丰富了,写作水平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七、鼓励创作,推荐发表 任何人要想学好一种东西,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它是获得知识、进行创造性创作的一种自觉动机,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创作的内在动力,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我在作文教学中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写出优秀作文进行发表。为了能写出更多优秀作文,我首先让学生留意身边的人和事,记录新人新事,从班内到校内,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园到社会,然后进行合理的选村和组村,写出优秀作文,上送学校广播室及学校报刊编辑小组,让其优秀作文得以播出和刊出。这样,会极大地刺激他们的写作兴趣,让他们感到作文的份量,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创作的积极性。总之,在作文教学中,只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才能使学生多读多写,提高作文水平,解决长期困扰语文界的一大难题。 回答者: 与尔同轩 - 十二级 2006-8-5 10:08 多看书,积攒材料,并经常的练笔.还有,写日记也是可以的. 回答者: foolish_boy - 一级 2006-8-5 10:08 我看是精读长篇小说 回答者: haomingji - 一级 2006-8-5 10:10 一套和谐的作文教学法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新闻引路序列作文训练研究”最终成果综述 从提出理论构想迄今,我已对新闻引路序列作文训练进行了长达七年之久的苦心研究,取得的一系列阶段性成果被专家评价为“一套和谐的作文教学法体系”,“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实施素质教育,必将发挥重要作用”。2002年,该项目被列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教育部青年专项课题。现将其理论体系简介如下: 一、重视积累 打好基础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泉,“百字新事”训练让语言积累、语感培养与思维发展直接源于生活,要求学生用百字左右的篇幅记录当天发生在身边的,或当天听过、读过、看过的新闻,做到语言精炼、流畅。百字新事与写作日记有着本质区别,不求长,不求多,唯求精,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写”方面。 阅读是一种特殊的生活,“剪报作文”训练要求学生每天剪报一篇,旁加对文章的点评、心得、联想,可从文章的主题与内容、情感出发,亦可从文章写作方式方法入手。这项训练既使学生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也为学生自主选择读写材料、自主写作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并落实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剪报作文与写作读后感有着本质区别,后者重在“感”,而剪报作文则重视了学生的评价能力,不仅在于对写作内容的“感”,还在于对写作的内容、过程与方法的“评”,体味文章成功之道,树立自己的作文标准。 上两者交替进行,让学生直接或间接地从生活中吸收营养,也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 二、新闻引路 轻松入门 笔者认为,作文训练应当经历“掌握作文特点—掌握写作方法—不断练习中提高作文能力”三阶段,因此而设计的“新闻引路”作文训练序列(新闻写作训练—想象能力训练—思维能力训练—语言优化训练—研究性作文训练)中,“新闻写作训练”着重让学生掌握作文特点和写作方法,而想象、思维、语言优化、研究性作文训练让学生在不断练习中提高作文能力。 作文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但小学到高中老师需不断重复。“新闻引路”以结构模式简单规范(一般为倒金字塔式)且易于掌握的新闻(消息)写作训练帮助学生快速闯入作文王国,牢固把握作文内容与情感真、新,语言简明精炼等特点,并从此成为习惯。 新闻写作对真实性的严格要求可规范学生运用典型事例写出真情实感;对新闻价值的严格要求可规范学生写出新意并进而培养创新精神;准确、精炼、生动的新闻写作语言要求为改变学生华而不实的“学生腔”提供了训练机会;为把新闻写真实、生动而去观察、琢磨的新闻写作过程对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和动机有很好帮助;散文式通讯和副刊文艺作品也为中学生学习文学语言找到了新天地。 语言是学生在潜移默化、朝花夕拾中积累起来的,包括老师在内,其他人都帮不上忙,所以重视想象与思维能力的训练成为最有效的作文教学内容,待学生有了一定语言积累再训练语言优化。郭沫若曾说:“于无法之中求得法,有法之后求其化”,与普通快速作文法相比,“新闻引路”作文训练序列通过想象、思维和语言优化训练求思维的广度与深度、语言的精度,迅速化解新闻的规范模式,不会造成模式化的恶果。 三、交给工具 四步成文 笔者认为:写作是一个“发散思维--聚敛思维--线性思维”的双重转化过程。即从写作目标出发,充分发挥观察、感受能力,从生活和头脑中联系各种知识、事物等写作内容是“发散思维”;选材、炼意、构思、谋篇,是连续不断地对已有材料与观点进行整理的“聚敛思维”过程;作者心里的东西变成文字,语言的“线性”特点(不同的字和话不能同时表达)就体现出来了。 基于此,笔者设计了4X积木式思维作文法。其基本步骤是:想(xiang)-选(xuan)-写(xie)-修(xiu)。这一方法符合新课标指出的“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 脑图是英国托尼·巴赞博士开发的全新思维方法,其要点是把主题词写在中心;把任何有关论点写上从中心点引出分支,不同类别另开分支并不断连接下去。4X积木式思维作文法中,脑图被作为帮助学生思维的作文工具。步骤“想”展画脑图,实质是发散性思维,通过展开联想引导线索、丰富内容,由一事物作为触发点联系熟悉的生活和知识领域,并引导学生遵从相似联想、对比联想、接近联想等联想三法则对事物进行联想使文章内容全面、丰富;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结合连续思维使文章内容深刻。步骤“选”完善脑图,实质是“聚敛思维”,要求学生按照“合题意要求、正确或合理、独到而新颖、利于发挥优势”的原则考虑写作内容写与不写、详写与略写、先写与后写,对内容进行归类。现代脑科学研究表明,大脑左半球负责加工线性信息,而右半球则负责加工形象性、结构性、层次性信息,脑图的引入避免了传统的列作文提纲的线性缺点,使作文选材、构思、立意过程呈发散性或聚敛性,更符合个人思维习惯,有利于调动大脑两半球协调工作,提高写作效率。步骤“写”即语言的“线性”表达,强调一气呵成。步骤“修”教给学生修改方法,强调念作文,使学生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 四、先练后导 目标导学 原存并仍在大面积应用的“先导后练”作文教学模式(指导→写作→批改→讲评)中学生丧失主体地位,教师指导代替了学生思维。“新闻引路”序列作文训练体系采用“先练后导”教学模式则省略了“作前指导”环节,其教学流程为: 师:命题并引导学生明确题意 生:构思并勾画脑图确定内容 “先练” 生:初草习作并作简要的检查 师:据实指导并讨论评价标准 生:据指导与评价标准以修改 “后导” 生:互评互改并展示精彩文段 “先练”尊重了学生写作的个体性和实践性,保证学生思维形式和内容的独立,写自己所想;同时也是教师当场备课过程,针对不同学生出现的不同情况加以指导和归纳,及时形成信息反馈,做到心中有数,改变指导的盲目性。“后导”融指导、批改和讲评于一体,让学生及时看到自己思维的特点,并据实际情况修改作文。 “先练后导”教学模式体现了“目标导学,以评促写”思想,师生共同讨论得来的“评价标准”具有教学目标作用,并在学生的当堂修改中得到体现:学生根据评分标准与教师指导修改作文,努力使自己获得良好的评价,从而获得强化刺激,最终把握作文评价标准。 五、立体操作 科学评价 在实验中采用以下量表进行作文评价,量表的设计突出了教学重点,两个空项在“讨论评价标准”时据教学重点确定,并用60%的分值对学生作“强度刺激”;突出了基本功训练,包括内容真实、新颖、写作步骤、语句规范、书写正确、行款讲究、标点无误等,每项仅占5%,总计占40%,学生经多次训练“反复刺激”后会对这些内容形成条件反射,久而久之成为习惯,在错别字、病句等方面不需浪费时间;突出了鼓励创意表达,在总分外附设20分,“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同学评价(分项计分,可计满分) 老师建议 项目 内容真新 4X 步骤 语句规范 书写正确 行款讲究 标点无误 字数达标 总计 创意 分值 10 5 5 5 5 55 5 100 20 得分 其他意见 自我评价 由于不可能制定绝对无误差的量表,在进行量化评价同时还有必要采用互评、师评、自评。学生互评可纠正作文教学目标成人化倾向;师评通过了解学生心目中的评价标准对学生互评情况作“宏观调控”并对错误的批改进行纠正;自评则使学生对自己作文的不足之处引起重视,反思互评和师评中提出的问题并对症下药地解决。 六、转变观念 随处作文 笔者认为:作文不一定成文,课堂内外的每一句话,每一小段文字都是作文训练。所谓写作知识,不一定是成系统的,系统的写作知识并不一定是最好的,实践中重要的东西才是最宝贵的写作知识。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最高境界的作文教学没有作文课也没有作文法。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开放性教学环境是作文教学的真正源头。开放可保证学生在真实状态下作文,减少虚假心理成分,展现个性,成就创新之作。作文教学可向生活开放,如组织学生搜集、欣赏、分析、创作广告词,并为此活动撰写新闻稿、编排手抄报等,整个过程无一不是在积累语文、发展思维,无一不是作文;可向语文以外的学科开放,如生物考试时要求学生就花坛改建瓷坪发表意见;可向教学开放,如变习题为习作,增加在阅读教学中习作的机会。就作文课教学内容也可开放,研究中,笔者引导学生学写童诗,在炼字炼句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活跃思维,培养审美、想象和创造能力,最终达到以诗带文全面提高的目的。就传统作文训练方式也可开放,如要求学生追求文章精品化,在不断修改中学习作文技法。 此外,作文教学应摆脱功利性,不要企图在短期内大幅提高学生作文能力,在转变观念教作文的过程中,强调加强学生作文的“内功”。 七、因材施教 特色育人 新课标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首先应做到因地制宜,特色育人。笔者摸索的“风景区特色作文”教改实验要求学生通过调查、访问、考察等形式走向课外,探索家乡自然山水隽秀之美,神话传说神奇之美,人文古迹沧桑之美,风景名胜开发之美,每人写一本作文专辑《这是我美丽的家乡》。该实验有效利用风景区自然、人文资源实施开放性作文教学,取得良好效果,促进了当地教师教学观念、行为、效果三转变。其次应做到因“材”制宜。如整体素质好的班级以开发作文精品为主,相对落后的班级则从开发想象力入手,分层教学,使学生的作文能力在教学中发展到最佳状态。此外,还应有效利用各种现有教学设施。如恰当运用电教手段,用投景仪教学看图作文;用录相机教学录相作文;用录音机训练音响作文;在互联网上训练网络作文等。 八、框架内的相关成果 作文教学问题的根源在于教师。教师很少进行写作实践,因此不懂写作的真正规律;而是将作文教学当成一种简单的知识传授,简略实践环节的有效指导;进而导致怕指导、指导不好之间的恶性循环。研究者认为,要真正有效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必须首先从教师方面找原因、想办法:写下水文提升教师自身的写作素养,向作家型教师转化,或设立专职作文教师;提高了解学生的能力,学习作文命题与批改的艺术;与时俱进,关注教学法、写作学理论发展。 作文教学应遵循“先放后收”的原则。中国传统语文教学作文训练过程“先放后收”的实质是“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启发性”等,刘锡庆教授对这一原则进行了阐释:“首先鼓励学生大胆地写,等有了一定的基础再要求精炼严谨。‘放’,即初学作文时要放开心灵,放开手脚,放开笔墨,不拘格套,放胆为文。提笔为文时,倘能见为文之‘易’而不见为文之‘难’,就能大胆抒发、放笔行文”。因此,作文起步非常重要:宜多鼓励,少命题;让学生大胆写作,教师慎重评点;起步时虽然要求低、慢,但引导学生走上“正道”之后,就会加快教学步伐,取得良好效果。 激发思维与激发兴趣同样重要。一方面,兴趣的激发需要良好的大环境而非小课堂,兴趣的保持比激发更难,应该让学生在不自觉中快乐地学习作文,把作文当成生活需要,加强内功。另一方面,写作思维训练应当是自觉的、积极的、主动的,但有些思维活动是被动的、消极的、无用的,有时候思维处于闭塞、抑制状态就需要调整、诱导、激发活跃而积极的思维活动。激发和保护学生写作兴趣使学生能在较长时期内乐学;而激发和保护学生写作思维才能使学生学习写作达到最佳效果,两者结合,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学习,提高写作能力。 有必要构建《作文教学法》学科。学科研究史上的作文教学法一直与写作学或语文教学法混同在一起,建设研究作文教学活动及其规律的作文教学法学科将有助于跳出老圈子看问题。作为教育学、心理学和写作学三者交叉学科的作文教学法学科,研究内容包括:教的规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估、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大纲、教材、教学原则)、学的规律(着眼于何种外在活动有效促进作文水平提高,加强作文成功学生的个案研究)、课程规律(课程设置、师资培训、教学设施、教学手段、教学史、教学理论史)。 刘德斌/文
写新闻稿,肯定会有一些语文基础的,但是新闻稿与作文不同,都是客观事实的报道不需要华丽的语言,只要能把事实简单的叙述下来让人明白发生了什么就行了,另外写新闻稿还要抓住时间的中心,不要流水账似的胡乱写一通,建议多看看新闻播报,或买点新闻报道素材的书,相信自己,一定能做好
本文标题: 精华学校王丹宁老师的“丹宁作文教学法”是不是对写作真的有帮助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zuowen/244868.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