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阅读到写作,卢曼的卡片笔记法,教我们轻松思考和写作卢曼说:“,不写,就无法思考。,”,简单的一句话却道出了下笔与思考的关系...
从阅读到写作,卢曼的卡片笔记法,教我们轻松思考和写作
卢曼说:“ 不写,就无法思考。 ”
简单的一句话却道出了下笔与思考的关系。
很多时候,我们有好的想法却没有及时写下来,一两天之后,就会忘记,或者再也提不起写的兴趣了。
因为担心写不出好的作品,所以我们一直不敢下笔;或者总是安慰自己:多多阅读之后,再来好好写;上了很多大师的写作课,读了很多有关写作技巧的书,但我们还是写不出好文章。
为什么我们写不出好文章呢?原来,我们想得太多,下笔太少!
教育哲学讲师申克·阿伦斯在《卡片笔记写作法:如何实现从阅读到写作》一书中指出, 写作其实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你只需要把自己的每一个想法都收集起来,就能写成一篇不错的文章。
这听起来有点太不可思议了,写作真的会有这么简单吗?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到底是什么笔记法,这么神奇!
01 重新认识笔记
传统的条列式笔记是照抄他人或是书上的内容,用纯文字的形式记录笔记。比如,我们在上课的时候将老师讲的重点内容完整地记录在我们的本子上,或者将阅读的书上的内容进行整理分类,然后用文字记录下来。
这样的笔记,我们不需要经过太多的思考,很容易就能完成,但也很容易忘记。
而经过阅读和学习,再经过我们的大脑思考和理解之后,产生的想法,最后通过笔写下的笔记,才会令我们记忆深刻。即使不经过刻意的记忆,我们也很难忘记。
初学思维导图的学员,很容易将它纯粹地当做一个整理的工具,将信息简单地进行分类,然后画出来。
整理信息,只是思维导图最基础的功能之一,而它最大的功能之一是:思维导图的发散性,带给我们无限的联想,从而产生好的点子和创意。
请注意:不是想象,而是创造出新的点子!
松浦弥太郎在《思考的要诀》一书中说到:“Imagination 的尽头,才会有Creation。唯有经过彻底的想象,才能学会创造。”
卡曼卡片法中,强调的是用笔记下我们自己的每个想法,不论它有多么的幼稚,或是不切实际,我们都一定要相信那是我们自己的创意,是经过我们的思考才产生的。
写下来,然后再来思考它是否可行,可以用在哪里,还可以怎样改进等等。不写下来,我们根本无法评估它们。
随时写下想法,在不停书写的过程中,产生新的想法。笔记记录的是我们的大脑思考的过程,而不是照抄别人的想法。我们不是知识的搬运工,而是创造者。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写出好的文章。
02 重新定义输入
坚持写作的小伙伴,写了一段时间后,突然有一天会发现自己江郎才尽,再也写不出好东西来。
大脑被掏空了的感觉太难受了!怎么办呢?
我们被告知,要进行大量的阅读来弥补自己知识积累的不足,这被称之为“输入”。
于是,我们每天不停地读书。可是读了一段时间后,发现我们依然写不好文章。
为什么呢?因为这样纯粹吸取别人思想的输入并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简单地复制和记录,我们写不出新意来,连自己读着都不喜欢的文章,别人更加不喜欢。
那么如何进行有效地输入呢?
首先,我们要学会观察。
在灵感枯竭的时候出去走走,养成观察周围事物和人的习惯,从生活中去找灵感和积累素材。
作者强调,在外出的时候也要带上方便记录的工具,或者用手机来进行语音记录。他想告诉我们,写作来源于日常的生活,千万不要错过了。
其次,有效地阅读。
阅读时,不仅仅只是读,边读边思考作者文字背后想表达的思想。想象一下作者就在我们的对面,我们和他进行着无声地交流。不是全盘接受他的想法,而是将我的想法和他的想法发生碰撞,产生新的想法,同时用笔写下它。
这才完成了一次整个输入过程。
边看边读边思考,边记下新的想法,这才是真正的输入。
03 改变输出观念
边看边思考,这是输入;边写边思考,记下产生的新点子,这是输出。
如果仅仅停留在记下新的想法,这样的输出,其实是没有多大用处的。
有了新的点子,新的创意,我们还需要用它们来为我们解决问题,用它们来指导我们的行动。光学到了新知识,想到了新的点子,如果不付诸行动,马上用起来,还是白学了。
所以真正的输出,是必须为我们带来价值,产生效益。
麦肯锡咨询公司的顾问们,每天要不停地书写十页方格笔记,为客户做能帮他们赚钱的方案。同样,卢曼用卡片笔记法,在他的卡片盒的帮助下,30年他出版了58本著作和数百篇的文章。
他们写下的笔记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输出。
写在最后
作者在书中分享了卡曼出书的过程,告诉我们:只要坚持像卡曼一样,每天做好6张卡片笔记,一年下来,我们就可以完成一篇博士论文,出书也不是一件难事。
而要完成这六张卡片笔记的方法也非常简单,只需要你随身携带可以记录的工具,随时记下脑海中闪过的每一个想法,或者用手机语音记录也可以。
坚持每一记录,每周整理,每月分类,你就会有用不完的写作素材。当你拥有丰富的写作素材时,你想要写出一篇好的文章自然就是信手拈来的一件事情。
在《卡片笔记写作法:如何实现从阅读到写作》这本书里, 作者不仅是在教我们写作的方法,更是在教我们如何思考,如何管理我们的知识体系。 如果你也正在为写文章时不知道如何下笔而苦恼,建议你可以读读这本书,它会让你重新认识笔记,让你享受写作的乐趣。
简单的一句话却道出了下笔与思考的关系。
很多时候,我们有好的想法却没有及时写下来,一两天之后,就会忘记,或者再也提不起写的兴趣了。
因为担心写不出好的作品,所以我们一直不敢下笔;或者总是安慰自己:多多阅读之后,再来好好写;上了很多大师的写作课,读了很多有关写作技巧的书,但我们还是写不出好文章。
为什么我们写不出好文章呢?原来,我们想得太多,下笔太少!
教育哲学讲师申克·阿伦斯在《卡片笔记写作法:如何实现从阅读到写作》一书中指出, 写作其实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你只需要把自己的每一个想法都收集起来,就能写成一篇不错的文章。
这听起来有点太不可思议了,写作真的会有这么简单吗?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到底是什么笔记法,这么神奇!
01 重新认识笔记
传统的条列式笔记是照抄他人或是书上的内容,用纯文字的形式记录笔记。比如,我们在上课的时候将老师讲的重点内容完整地记录在我们的本子上,或者将阅读的书上的内容进行整理分类,然后用文字记录下来。
这样的笔记,我们不需要经过太多的思考,很容易就能完成,但也很容易忘记。
而经过阅读和学习,再经过我们的大脑思考和理解之后,产生的想法,最后通过笔写下的笔记,才会令我们记忆深刻。即使不经过刻意的记忆,我们也很难忘记。
初学思维导图的学员,很容易将它纯粹地当做一个整理的工具,将信息简单地进行分类,然后画出来。
整理信息,只是思维导图最基础的功能之一,而它最大的功能之一是:思维导图的发散性,带给我们无限的联想,从而产生好的点子和创意。
请注意:不是想象,而是创造出新的点子!
松浦弥太郎在《思考的要诀》一书中说到:“Imagination 的尽头,才会有Creation。唯有经过彻底的想象,才能学会创造。”
卡曼卡片法中,强调的是用笔记下我们自己的每个想法,不论它有多么的幼稚,或是不切实际,我们都一定要相信那是我们自己的创意,是经过我们的思考才产生的。
写下来,然后再来思考它是否可行,可以用在哪里,还可以怎样改进等等。不写下来,我们根本无法评估它们。
随时写下想法,在不停书写的过程中,产生新的想法。笔记记录的是我们的大脑思考的过程,而不是照抄别人的想法。我们不是知识的搬运工,而是创造者。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写出好的文章。
02 重新定义输入
坚持写作的小伙伴,写了一段时间后,突然有一天会发现自己江郎才尽,再也写不出好东西来。
大脑被掏空了的感觉太难受了!怎么办呢?
我们被告知,要进行大量的阅读来弥补自己知识积累的不足,这被称之为“输入”。
于是,我们每天不停地读书。可是读了一段时间后,发现我们依然写不好文章。
为什么呢?因为这样纯粹吸取别人思想的输入并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简单地复制和记录,我们写不出新意来,连自己读着都不喜欢的文章,别人更加不喜欢。
那么如何进行有效地输入呢?
首先,我们要学会观察。
在灵感枯竭的时候出去走走,养成观察周围事物和人的习惯,从生活中去找灵感和积累素材。
作者强调,在外出的时候也要带上方便记录的工具,或者用手机来进行语音记录。他想告诉我们,写作来源于日常的生活,千万不要错过了。
其次,有效地阅读。
阅读时,不仅仅只是读,边读边思考作者文字背后想表达的思想。想象一下作者就在我们的对面,我们和他进行着无声地交流。不是全盘接受他的想法,而是将我的想法和他的想法发生碰撞,产生新的想法,同时用笔写下它。
这才完成了一次整个输入过程。
边看边读边思考,边记下新的想法,这才是真正的输入。
03 改变输出观念
边看边思考,这是输入;边写边思考,记下产生的新点子,这是输出。
如果仅仅停留在记下新的想法,这样的输出,其实是没有多大用处的。
有了新的点子,新的创意,我们还需要用它们来为我们解决问题,用它们来指导我们的行动。光学到了新知识,想到了新的点子,如果不付诸行动,马上用起来,还是白学了。
所以真正的输出,是必须为我们带来价值,产生效益。
麦肯锡咨询公司的顾问们,每天要不停地书写十页方格笔记,为客户做能帮他们赚钱的方案。同样,卢曼用卡片笔记法,在他的卡片盒的帮助下,30年他出版了58本著作和数百篇的文章。
他们写下的笔记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输出。
写在最后
作者在书中分享了卡曼出书的过程,告诉我们:只要坚持像卡曼一样,每天做好6张卡片笔记,一年下来,我们就可以完成一篇博士论文,出书也不是一件难事。
而要完成这六张卡片笔记的方法也非常简单,只需要你随身携带可以记录的工具,随时记下脑海中闪过的每一个想法,或者用手机语音记录也可以。
坚持每一记录,每周整理,每月分类,你就会有用不完的写作素材。当你拥有丰富的写作素材时,你想要写出一篇好的文章自然就是信手拈来的一件事情。
在《卡片笔记写作法:如何实现从阅读到写作》这本书里, 作者不仅是在教我们写作的方法,更是在教我们如何思考,如何管理我们的知识体系。 如果你也正在为写文章时不知道如何下笔而苦恼,建议你可以读读这本书,它会让你重新认识笔记,让你享受写作的乐趣。
《卡片笔记写作法》:从读书到写作的便捷之路
你是不是也有如下的烦恼:
喜欢读书,而又懒得记笔记;
发现书中的金句就随手划线标注;
遇到有触动的思想或灵感就写到笔记本上。
而当你写作要用到时,却又忘了曾经在哪里标注过或在哪个笔记本里记过。此时会忽然感觉:原来读过的书“白读了”、记过的笔记“白记了”。
最近读了一本书《如何实现从阅读到写作——卡片笔记写作法》,以上存在的问题,里面都一一给出了答案,并给我们提供了一套简便实用的解决方法。
被誉为“当代黑格尔”的德国社会学教授卢曼,发明了卡片盒笔记法,他用这个方法积累了9万张知识卡片,出版了58本书和上百篇论文。
这本书的作者申克·阿伦斯,受卢曼卡片盒笔记法的启发,建立了阅读、笔记、写作的整套流程和方法。用笔记系统构建自己的外脑,重新塑造学习输入与输出的关系。让人人都可以拥有取之不尽的素材库,轻松实现从阅读到写作,获得终身成长的认知复利。
接下来,我们先从学习输入开始了解。
读书时写笔记,既加深理解,又助力写作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写作是“炊”,那么,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储存“米”,也就是写作的思想和素材,主要来源于我们平时读书的积累。
1.笔记能够让我们理解和记住所读到的东西
读书是件很容易的事,但我们读书的目的又是什么呢?是获取知识、技能或无法预知的洞见和思想。
但我们的大脑不是电脑,特别容易淡忘,所以,“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记笔记是我们储备“米”的一条必经之路。
如果读书不记笔记,我们产生的想法或灵感往往会转瞬即逝。然而我们往往很自信,当时记忆清晰,有时懒得动笔,但经不住时间的侵蚀。本杰明·富兰克林说:
“我建议你在阅读时手里拿支笔,在小本子上记下你觉得常见的或可能有用的简短提示,因为这将是把这种痕迹印在你的记忆中的最好方法。”
就像现在,如果让你回忆读过的第一本小说,书中最值得你铭记的一句名言是什么?或者你读过的很喜欢的一本书,其中最触动你的一句话是什么?想必我们大部分人都已经不记得了。
在读书时遇到的好句子、新想法,我们用自己组织的语言写下来,才能说明我们是真正的理解了,它可以巩固我们的思想。
2.笔记是我们写作的重要素材
喜欢读书的人,大都喜欢记笔记。这些笔记包含了我们曾经汲取的新知识、新思维,甚至是一念而过的新灵感。笔记是日积月累的素材库,值得我们每天去写。
如果你想长期学习某样东西,就必须把它写下来,如果你想真正理解某件事情,你就必须把它转化为自己的语言。
就像卡片笔记法的发明者卢曼一样,其实著作等身只需要每天写下6张卡片笔记,就能拥有一个强大的、终生受用的知识资料库。
当要写作时,只凭记忆,是非常烧脑的,这迫使我们会想起曾经记录过的某些东西。此时,笔记就成了我们写作的重要素材。
学习的输入是为了输出,写作是唯一重要的事情。
写作,是新时代人人都需要的能力
写作并非只是作家或文字工作者的专属。我们日常工作中的计划、总结、申请、汇报等,都是写作。尤其是现代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是作者,写作已经成为我们的日常。
1.你的知识或成果,只有公之于众才有意义
古往今来,人类绝大部分文化成果和重要思想,都是利用文字传承下来的。而现代社会,无论是文化传播,或者个人的求职简历,也都是需要通过写作来呈现。
尤其是在学术界,你独道的见解、新发现、研究成果,如果只有你自己知道,那几乎等于没有。
如果想把你的成果公之于众,就必须把它形成文字写出来,让人们去阅读,这样传播开来才有意义,否则你的成果没有任何意义。
就如同我们写了一篇文章,我们认为已经清楚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但当人们阅读后,所反应的并非是你的真实意图。此时,你的本意不再重要了,而是你写出来的内容更加重要。
这就意味着我们写作的文章,就是我们对成果的公开见解。因此,写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写作,可以改变我们的阅读方式
当我们开始有意识地重视写作,我们的阅读方式也会随之发生改变。
在读书时,我们会习惯性地随手拿支笔。但并不可能把所有的想法都写出来,只取我们需要的,或对我们有启发的,这就会促使我们读得很仔细、很专注。
如此,我们就更容易记住重要的内容,并用自己的语言去写笔记。避免了空泛阅读和瞬间记忆的尴尬 。
带着写作的目的去读书,使我们能够源源不断地积累“米”,以便随时可以“炊”。
可在现实中,面对数年来一摞一摞的笔记,当我们写作时,不可能一本一本的去翻找,变得无从下手,很难将其运用到日常的写作中。而卢曼的卡片笔记法,攻克了所有读书写作者面临的这一重大难题。
卡片盒笔记法让写作水到渠成,源源不断
卡片笔记,顾名思义就是把笔记写在卡片上。但是它与传统笔记系统有一个根本的区别,那就是多了一个盒子,即卡片笔记盒。
1.卢曼卡片笔记盒不再是笔记的归档,而是思想的发酵场
我们平时的笔记,写完了就会放起来,很少再去用到它。就像已经发布过的文件一样,被归档保存。而我们当初记录的那些精华和灵感,就这样消失在笔记本里,很难再被利用到。
究其原因,那是因为我们没有一套从记笔记、分类、编号、存入卡片盒,到建立笔记之间的联结、提取等管理系统。
卢曼卡片笔记分为闪念笔记、文献笔记和永久笔记。
1)闪念笔记
主要是脑海里一闪而过的灵感与想法,只是起到提醒的作用,相当于备忘录,一般2天内就会整理为永久笔记,随后被扔进垃圾桶。
2)文献笔记
是记下自己想记住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简洁无误地记录,不要只是抄写。然后把笔记和参考书目的细节一起保存在文件管理系统中。
3)永久笔记
是指用完整的句子包含必要的信息,并且永远不会被扔掉。每张笔记都经过了深思熟虑,以便为后续创作提供灵感。它们总是以同样的方式存放在同一个地方,有统一的标准和格式。
最好我们每天都要打开卡片盒看一下永久笔记,思考它们与自己现在的事情有什么关联。从卡片的知识管理系统内自下而上地发展主题、问题和研究课题。
一段时间以后,当积攒到足够多的想法来确定一个写作主题的时候,基于我们所拥有的卡片素材,把这些相关的笔记内容变成我们的初稿。这样,一个主题 、一篇文章就在卡片盒内发酵产生了。
2.人人皆可用的卢曼卡片笔记盒操作简单
正是因为卡片笔记写作简单、易操作,也导致有些人不屑使用。就如铁杵磨针一样,需要刻意练习,坚持去做,才能硕果累累。
我们只需要对我们写过的笔记进行编号,用字母、数字或关键词都可以。比如说,第一条笔记的编号为字母A,那么当你的第二条笔记与第一条无关时,就编号为B;若是和A有关,则编号为A-1。接下来的第三条笔记如果与A有关,而与A-1无关,则编号为A-2;若是与笔记A-1相关或是有所补充,则编号为A-1-1……
卡片盒中已编号的笔记,为了我们随时能再次快速找到它,就需要建立索引。索引卡上记录关键词,并在旁边加上一条或两条笔记卡片的编号。
索引关键词要根据写作者的思维来写。有四类索引:
第一类是主题索引;
第二类是与主题索引类似,只不过是对某一个主题的概括;
第三类是在当前卡片上做索引,标明这条笔记逻辑上的前一条是什么,后一条是什么;
第四类是最常用的索引形式,就是简单的笔记-笔记。
然后,我们就这样不断地日积月累,当笔记足够多时,对于某些主题,自然就会有很多资料和素材来支撑。
此时,我们只需要专注的思考这些笔记内在的联系,然后对素材进行取舍和组织,就形成了完整的文章。这套卡片笔记系统,给我们打开了一条从阅读到写作的阳光大道,简单且高效。
这本《卡片笔记写作法》一书,不仅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大脑外部的成长知识体系,而且让我们学会了如何建立一个正确读书和写作的工作流程,将以往的压力变为一种不断成长的助推器,充满乐趣地进行学习输入与输出,受益终身。正如卢曼所说:
“我并不是什么事都自己想,它们主要是在卡片盒里发生的。”
希望恰好读到这篇文章的你,能够读有所获。重新认识读书、笔记和写作,在这个终身成长的年代,如鱼得水,妙笔生花。
喜欢读书,而又懒得记笔记;
发现书中的金句就随手划线标注;
遇到有触动的思想或灵感就写到笔记本上。
而当你写作要用到时,却又忘了曾经在哪里标注过或在哪个笔记本里记过。此时会忽然感觉:原来读过的书“白读了”、记过的笔记“白记了”。
最近读了一本书《如何实现从阅读到写作——卡片笔记写作法》,以上存在的问题,里面都一一给出了答案,并给我们提供了一套简便实用的解决方法。
被誉为“当代黑格尔”的德国社会学教授卢曼,发明了卡片盒笔记法,他用这个方法积累了9万张知识卡片,出版了58本书和上百篇论文。
这本书的作者申克·阿伦斯,受卢曼卡片盒笔记法的启发,建立了阅读、笔记、写作的整套流程和方法。用笔记系统构建自己的外脑,重新塑造学习输入与输出的关系。让人人都可以拥有取之不尽的素材库,轻松实现从阅读到写作,获得终身成长的认知复利。
接下来,我们先从学习输入开始了解。
读书时写笔记,既加深理解,又助力写作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写作是“炊”,那么,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储存“米”,也就是写作的思想和素材,主要来源于我们平时读书的积累。
1.笔记能够让我们理解和记住所读到的东西
读书是件很容易的事,但我们读书的目的又是什么呢?是获取知识、技能或无法预知的洞见和思想。
但我们的大脑不是电脑,特别容易淡忘,所以,“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记笔记是我们储备“米”的一条必经之路。
如果读书不记笔记,我们产生的想法或灵感往往会转瞬即逝。然而我们往往很自信,当时记忆清晰,有时懒得动笔,但经不住时间的侵蚀。本杰明·富兰克林说:
“我建议你在阅读时手里拿支笔,在小本子上记下你觉得常见的或可能有用的简短提示,因为这将是把这种痕迹印在你的记忆中的最好方法。”
就像现在,如果让你回忆读过的第一本小说,书中最值得你铭记的一句名言是什么?或者你读过的很喜欢的一本书,其中最触动你的一句话是什么?想必我们大部分人都已经不记得了。
在读书时遇到的好句子、新想法,我们用自己组织的语言写下来,才能说明我们是真正的理解了,它可以巩固我们的思想。
2.笔记是我们写作的重要素材
喜欢读书的人,大都喜欢记笔记。这些笔记包含了我们曾经汲取的新知识、新思维,甚至是一念而过的新灵感。笔记是日积月累的素材库,值得我们每天去写。
如果你想长期学习某样东西,就必须把它写下来,如果你想真正理解某件事情,你就必须把它转化为自己的语言。
就像卡片笔记法的发明者卢曼一样,其实著作等身只需要每天写下6张卡片笔记,就能拥有一个强大的、终生受用的知识资料库。
当要写作时,只凭记忆,是非常烧脑的,这迫使我们会想起曾经记录过的某些东西。此时,笔记就成了我们写作的重要素材。
学习的输入是为了输出,写作是唯一重要的事情。
写作,是新时代人人都需要的能力
写作并非只是作家或文字工作者的专属。我们日常工作中的计划、总结、申请、汇报等,都是写作。尤其是现代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是作者,写作已经成为我们的日常。
1.你的知识或成果,只有公之于众才有意义
古往今来,人类绝大部分文化成果和重要思想,都是利用文字传承下来的。而现代社会,无论是文化传播,或者个人的求职简历,也都是需要通过写作来呈现。
尤其是在学术界,你独道的见解、新发现、研究成果,如果只有你自己知道,那几乎等于没有。
如果想把你的成果公之于众,就必须把它形成文字写出来,让人们去阅读,这样传播开来才有意义,否则你的成果没有任何意义。
就如同我们写了一篇文章,我们认为已经清楚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但当人们阅读后,所反应的并非是你的真实意图。此时,你的本意不再重要了,而是你写出来的内容更加重要。
这就意味着我们写作的文章,就是我们对成果的公开见解。因此,写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写作,可以改变我们的阅读方式
当我们开始有意识地重视写作,我们的阅读方式也会随之发生改变。
在读书时,我们会习惯性地随手拿支笔。但并不可能把所有的想法都写出来,只取我们需要的,或对我们有启发的,这就会促使我们读得很仔细、很专注。
如此,我们就更容易记住重要的内容,并用自己的语言去写笔记。避免了空泛阅读和瞬间记忆的尴尬 。
带着写作的目的去读书,使我们能够源源不断地积累“米”,以便随时可以“炊”。
可在现实中,面对数年来一摞一摞的笔记,当我们写作时,不可能一本一本的去翻找,变得无从下手,很难将其运用到日常的写作中。而卢曼的卡片笔记法,攻克了所有读书写作者面临的这一重大难题。
卡片盒笔记法让写作水到渠成,源源不断
卡片笔记,顾名思义就是把笔记写在卡片上。但是它与传统笔记系统有一个根本的区别,那就是多了一个盒子,即卡片笔记盒。
1.卢曼卡片笔记盒不再是笔记的归档,而是思想的发酵场
我们平时的笔记,写完了就会放起来,很少再去用到它。就像已经发布过的文件一样,被归档保存。而我们当初记录的那些精华和灵感,就这样消失在笔记本里,很难再被利用到。
究其原因,那是因为我们没有一套从记笔记、分类、编号、存入卡片盒,到建立笔记之间的联结、提取等管理系统。
卢曼卡片笔记分为闪念笔记、文献笔记和永久笔记。
1)闪念笔记
主要是脑海里一闪而过的灵感与想法,只是起到提醒的作用,相当于备忘录,一般2天内就会整理为永久笔记,随后被扔进垃圾桶。
2)文献笔记
是记下自己想记住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简洁无误地记录,不要只是抄写。然后把笔记和参考书目的细节一起保存在文件管理系统中。
3)永久笔记
是指用完整的句子包含必要的信息,并且永远不会被扔掉。每张笔记都经过了深思熟虑,以便为后续创作提供灵感。它们总是以同样的方式存放在同一个地方,有统一的标准和格式。
最好我们每天都要打开卡片盒看一下永久笔记,思考它们与自己现在的事情有什么关联。从卡片的知识管理系统内自下而上地发展主题、问题和研究课题。
一段时间以后,当积攒到足够多的想法来确定一个写作主题的时候,基于我们所拥有的卡片素材,把这些相关的笔记内容变成我们的初稿。这样,一个主题 、一篇文章就在卡片盒内发酵产生了。
2.人人皆可用的卢曼卡片笔记盒操作简单
正是因为卡片笔记写作简单、易操作,也导致有些人不屑使用。就如铁杵磨针一样,需要刻意练习,坚持去做,才能硕果累累。
我们只需要对我们写过的笔记进行编号,用字母、数字或关键词都可以。比如说,第一条笔记的编号为字母A,那么当你的第二条笔记与第一条无关时,就编号为B;若是和A有关,则编号为A-1。接下来的第三条笔记如果与A有关,而与A-1无关,则编号为A-2;若是与笔记A-1相关或是有所补充,则编号为A-1-1……
卡片盒中已编号的笔记,为了我们随时能再次快速找到它,就需要建立索引。索引卡上记录关键词,并在旁边加上一条或两条笔记卡片的编号。
索引关键词要根据写作者的思维来写。有四类索引:
第一类是主题索引;
第二类是与主题索引类似,只不过是对某一个主题的概括;
第三类是在当前卡片上做索引,标明这条笔记逻辑上的前一条是什么,后一条是什么;
第四类是最常用的索引形式,就是简单的笔记-笔记。
然后,我们就这样不断地日积月累,当笔记足够多时,对于某些主题,自然就会有很多资料和素材来支撑。
此时,我们只需要专注的思考这些笔记内在的联系,然后对素材进行取舍和组织,就形成了完整的文章。这套卡片笔记系统,给我们打开了一条从阅读到写作的阳光大道,简单且高效。
这本《卡片笔记写作法》一书,不仅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大脑外部的成长知识体系,而且让我们学会了如何建立一个正确读书和写作的工作流程,将以往的压力变为一种不断成长的助推器,充满乐趣地进行学习输入与输出,受益终身。正如卢曼所说:
“我并不是什么事都自己想,它们主要是在卡片盒里发生的。”
希望恰好读到这篇文章的你,能够读有所获。重新认识读书、笔记和写作,在这个终身成长的年代,如鱼得水,妙笔生花。
《卡片笔记写作法》——一本顶十本的写作方法书
日更100/day6
《卡片笔记写作法:如何实现从阅读到写作》读书笔记1
读这本书给我的三点最大的收获:
收获一:写作的主要工作应该放在写作前的准备
第一次看《卡片笔记写作法》的时候,我发现以往我们学习的课程也好,看的教授写作方法的书籍也罢,他们都把着力点放在了写作中和写作后,教你如何选题,如何构思大纲,如何找素材,如何撰写一个比较受欢迎的开头结尾,文章结构是什么样的……等等。
这些要学吗?当然是加分项,但是,它是不是我们写作的主要着力点。看了《卡片笔记写作法》我的观念发生了颠覆性改变。写作最最重要的是写作前的准备工作。
在本书中作者介绍了著名社会学家尼可拉斯•卢曼的卡片写作法。
1.卢曼是谁?
尼可拉斯•卢曼 是20世纪德国最重要的社会学家,在卢曼长达三十年的研究中,以学术高产著称。出版了58本著作和数百篇文章。为什么卢曼能够取得如此高的社会成就,2021年,经过德国社会学家约翰内斯·F.K.施密特在做了大量研究后发现:卢曼的生产力源于他的卡片盒写作法。
事实上有很多人用卡片写作,比如日本的梅棹忠夫,纳博科夫等,卢曼和他们有什么不同?答案是多了一个盒子。
多了一个什么盒子?梅棹忠夫,纳博科夫等人的卡片盒子多数都是记载自己的灵感的卡片组成,而卢曼多了一个给这些卡片编辑索引的盒子。也就是说,卢曼不仅把自己的日常阅读和思考记录下来,还给这些内容进行了编码。
2.元认知是什么?
“从认知科学角度讲,卢曼的做法是极其聪明的。”认知科学家将进入人大脑的信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你感知、思考、记忆的内容。第二类则是对当前认知进行监控的内容。也就是认知的认知。比如:你当前感知到了什么?我当前思考了什么。
“卢曼卡片盒写作法通过新增加的这个盒子,能够更好地对“元认知”的内容进行保存和加工。一个盒子用于保存内容本身;一个盒子用于监控内容。”
卢曼卡片盒的高明之处还不仅于此,更重要的是
“他让卡片与卡片通过各种索引关联起来,从而提高了记忆提取的效率。”
3.什么是“必要难度”?
为什么写卡片更容易提升记忆?这里我们需要知道一个超出我们认知的概念:必要难度(Desirable Difficulty)。必要难度是认知科学最新研究成果,是由认知科学家比约克夫妇提出的。
我们知道记忆有两种基本机制:存储与提取。传统上我们认为,记得越快学习效果越好,也及时存储越快,提取越容易。然而,研究发现恰恰相反。“存储与提取负相关”,也就是说,
“存入记忆越容易,提取出来越困难;反之,如果你有些吃力地存入,知识提取会更方便。”
综合以上在书中得到的收获一,我们发现,写作的流程应该是把阅读和思考的内容记录下来,并反复研究,寻找他们之间的链接,而最后写出来的文章是这些思考的附属品。
写作的流程不应该是像很多课程教授的那样:先选题,然后列大纲,然后寻找素材,然后撰写开头结尾正文,最后发表。如果写作一直如此,你就会陷入“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的陷阱。慢慢你就会发现你渐渐陷入没什么可写的困境。
二、我的行动
1.研读《卡片笔记写作法》
我准备把《卡片笔记写作法:如何实现从阅读到写作》这本书研究透,并把卡片笔记写作法作为我未来写作的主要方法。这正解决了我一直不知道该如何积累素材,如何把自己的素材进行整理、编辑,一直能够做到未来在用的时候能够准确高效定位。
2.研究能够提供卡片笔记写作法的软件
的在众多的软件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并一直用下去。比如推荐序一作者推荐:由德国科学家丹尼尔·卢德克(DanielLüdecke)开发的开源软件——卡片盒笔记(Zettelkasten)。就可以着重研究一下,推荐序一作者认为:可以说,这是一款真正实现了卢曼卡片盒写作法原理的卡片写作软件,而且免费、易用、跨平台,强烈推荐大家使用。”
笔记未完待续
我是教作文的小房老师,定期分享好书,好方法。欢迎你一键三连!
《卡片笔记写作法:如何实现从阅读到写作》读书笔记1
读这本书给我的三点最大的收获:
收获一:写作的主要工作应该放在写作前的准备
第一次看《卡片笔记写作法》的时候,我发现以往我们学习的课程也好,看的教授写作方法的书籍也罢,他们都把着力点放在了写作中和写作后,教你如何选题,如何构思大纲,如何找素材,如何撰写一个比较受欢迎的开头结尾,文章结构是什么样的……等等。
这些要学吗?当然是加分项,但是,它是不是我们写作的主要着力点。看了《卡片笔记写作法》我的观念发生了颠覆性改变。写作最最重要的是写作前的准备工作。
在本书中作者介绍了著名社会学家尼可拉斯•卢曼的卡片写作法。
1.卢曼是谁?
尼可拉斯•卢曼 是20世纪德国最重要的社会学家,在卢曼长达三十年的研究中,以学术高产著称。出版了58本著作和数百篇文章。为什么卢曼能够取得如此高的社会成就,2021年,经过德国社会学家约翰内斯·F.K.施密特在做了大量研究后发现:卢曼的生产力源于他的卡片盒写作法。
事实上有很多人用卡片写作,比如日本的梅棹忠夫,纳博科夫等,卢曼和他们有什么不同?答案是多了一个盒子。
多了一个什么盒子?梅棹忠夫,纳博科夫等人的卡片盒子多数都是记载自己的灵感的卡片组成,而卢曼多了一个给这些卡片编辑索引的盒子。也就是说,卢曼不仅把自己的日常阅读和思考记录下来,还给这些内容进行了编码。
2.元认知是什么?
“从认知科学角度讲,卢曼的做法是极其聪明的。”认知科学家将进入人大脑的信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你感知、思考、记忆的内容。第二类则是对当前认知进行监控的内容。也就是认知的认知。比如:你当前感知到了什么?我当前思考了什么。
“卢曼卡片盒写作法通过新增加的这个盒子,能够更好地对“元认知”的内容进行保存和加工。一个盒子用于保存内容本身;一个盒子用于监控内容。”
卢曼卡片盒的高明之处还不仅于此,更重要的是
“他让卡片与卡片通过各种索引关联起来,从而提高了记忆提取的效率。”
3.什么是“必要难度”?
为什么写卡片更容易提升记忆?这里我们需要知道一个超出我们认知的概念:必要难度(Desirable Difficulty)。必要难度是认知科学最新研究成果,是由认知科学家比约克夫妇提出的。
我们知道记忆有两种基本机制:存储与提取。传统上我们认为,记得越快学习效果越好,也及时存储越快,提取越容易。然而,研究发现恰恰相反。“存储与提取负相关”,也就是说,
“存入记忆越容易,提取出来越困难;反之,如果你有些吃力地存入,知识提取会更方便。”
综合以上在书中得到的收获一,我们发现,写作的流程应该是把阅读和思考的内容记录下来,并反复研究,寻找他们之间的链接,而最后写出来的文章是这些思考的附属品。
写作的流程不应该是像很多课程教授的那样:先选题,然后列大纲,然后寻找素材,然后撰写开头结尾正文,最后发表。如果写作一直如此,你就会陷入“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的陷阱。慢慢你就会发现你渐渐陷入没什么可写的困境。
二、我的行动
1.研读《卡片笔记写作法》
我准备把《卡片笔记写作法:如何实现从阅读到写作》这本书研究透,并把卡片笔记写作法作为我未来写作的主要方法。这正解决了我一直不知道该如何积累素材,如何把自己的素材进行整理、编辑,一直能够做到未来在用的时候能够准确高效定位。
2.研究能够提供卡片笔记写作法的软件
的在众多的软件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并一直用下去。比如推荐序一作者推荐:由德国科学家丹尼尔·卢德克(DanielLüdecke)开发的开源软件——卡片盒笔记(Zettelkasten)。就可以着重研究一下,推荐序一作者认为:可以说,这是一款真正实现了卢曼卡片盒写作法原理的卡片写作软件,而且免费、易用、跨平台,强烈推荐大家使用。”
笔记未完待续
我是教作文的小房老师,定期分享好书,好方法。欢迎你一键三连!
《卡片笔记写作法》卢曼的卡片笔记盒,让阅读和写作完美的相辅相成!
尼克拉斯·卢曼(1927年12月8日-1998年11月6日),德国当代杰出社会学家之一,他发展了社会系统论,也是一位“宏大理论”的推崇者,主张把社会上纷繁复杂的现象全部纳入到一种的理论框架去解释。主要著作《社会的社会》 、《社会的艺术》、《社会的法律》。
在卢曼成为社会学家之前,他是一名普通的公务人员。业余爱好就是读书。广泛的阅读、思考以及正确的记录,让他从一个啤酒厂的儿子逐渐成长为一名社会学家。
像很多阅读爱好者一样,卢曼阅读时也喜欢随手记录、评论,但后来他发现这种记录方式虽然让文字堆积的越来越多,并不能为他日后写作或者研究所用。
于是,爱琢磨的卢曼开始想方设法优化他的记录方式。经过不断的实践应用,卢曼卡片笔记盒应运而生啦。
卢曼正是借助于卡片盒中的各种“奇思妙想”,发散出更多的思想,从一个普通公务员成长为一个自驱力超强且有洞见的高产作家,社会学者。
卢曼用独特的卡片记录方式,把他的卡片盒优化为一个系统化的写作仓库。这个仓库里的所有信息都是可跟踪、可提取的。
这样,卢曼就能轻而易举的把信息仓库里存储的很多信息随时聚合起来,进而衍生出更多新的想法。
这个系统化的信息仓库,不仅提升了卢曼的认知、拓宽了他的思维方式,而且让卢曼后来的写作变得简单化、流程化。
卢曼认为,写作是每个人应该重视的一项技能。因为写作不仅仅是个人观点的表达,更重要的是写作可以让思维外显后,得以完善。
经常写作,更容易发现自己的思维特点和缺陷。当你完善写作的时候,同时也完善了思维方式。
一、卢曼卡片盒
卢曼卡片盒是用来存放卢曼每天记录的卡片。
卢曼每天都会阅读。只要阅读,便会随手拿一只笔,随时记录书中有价值、不寻常的信息或者让自己产生其他想法的信息。
卢曼会把这些信息单独写在一个A6大小的纸片上。纸的一面写上书名及具体页码,另一面写下自己思考后的见解或者把作者有价值的观点用自己的话翻译一遍。
这个工作方法很符合非线性的写作形式。让卢曼在写作时,思想更开放,不会把自己局限在一个想法下动弹不得。
二、卢曼卡片盒使用方法
卢曼卡片的重点不在于记录,而 在于阅读后的思考、理解、以及发展思想 。记录只是一个最终的结果,是思维在纸上的呈现。
卢曼卡片盒共分为两种:文献卡片盒和主卡片盒
卢曼是怎么记笔记并整理卡片盒的呢?
1、简单笔记
随手准备纸笔(A6),将阅读过程中有价值的或者触动自己点用自己的话复述并记录下来。记录过程中可以验证自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程度。
在A6纸的一面写上书名,以及书中具体页码。在另外一面写上内容。确保一张卡片一个内容,为了便于以后阅读。然后将卡片装入文献笔记盒。
2、永久笔记
过1-2天翻看一下文献笔记,看看哪些是与自己思考研究主题或写作相关的。把认为对自己有价值的文献卡片再做重新整理、思考,在新卡片上记录自己的想法、评论,转化为永久卡片,放入主卡片盒。
一个卡片只记录一个想法,用完整的句子表述想法。如果有其他延伸的想法,可以再加一个新卡片。
这样,卢曼的卡片就会自下而上的构成一个按照自己思维方式形成的主题。而不是一开始就按照主题来整理笔记。
3、在永久卡片上随机编号
每写完一张永久卡,卢曼会翻看盒子里的其他卡片,看看这些卡片之间有什么相关性。应该放在什么位置更利于卡片之间的关联。
假设新卡应该放在第22张卡后,如果没有23,那么就编号为23。如果23已经存在,就编号为22-1或者22a,以此类推
4、索引
随着卡片积累的越来越多,为了方便查找和提取,卢曼会针对卡片内容做索引。
卢曼的索引方式通常分为4种:
①主题索引
把相同主题下的卡片记录在一个索引卡上。索引卡上记录卡号和内容概括(用1-2个词或短语),方便后面通过主题切入,查找具体内容。
②相近卡片索引
这个方式跟主题索引差不多,但是对相近卡片所涉及的所有主题进行概括。
主要是把临近的所有卡片按照主题,把卡号写在索引卡上。方便研究/写作时提取。
③卡片索引
直接在卡片上写上此卡与前后卡的关联关系。
④笔记与笔记索引
两个毫不相干的笔记之间,通过思考后,可能碰撞出新的思想,这时,要用索引卡记录这两个卡片的具体卡号。
5、经常翻阅卡片盒
每天一有时间就随意翻阅卡片/整理卡片盒子,目的是为了通过浏览各种想法,产生聚合效应,衍生出更多的新想法。
写在最后
卢曼的卡片盒工具固然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但更值得我们学习的,是卢曼对待阅读的态度。
阅读与思考已然成为卢曼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谓的高产作家,只不过是卢曼每天的思想经过日积月累后,自然而然的碰撞出来的产物。
在卢曼成为社会学家之前,他是一名普通的公务人员。业余爱好就是读书。广泛的阅读、思考以及正确的记录,让他从一个啤酒厂的儿子逐渐成长为一名社会学家。
像很多阅读爱好者一样,卢曼阅读时也喜欢随手记录、评论,但后来他发现这种记录方式虽然让文字堆积的越来越多,并不能为他日后写作或者研究所用。
于是,爱琢磨的卢曼开始想方设法优化他的记录方式。经过不断的实践应用,卢曼卡片笔记盒应运而生啦。
卢曼正是借助于卡片盒中的各种“奇思妙想”,发散出更多的思想,从一个普通公务员成长为一个自驱力超强且有洞见的高产作家,社会学者。
卢曼用独特的卡片记录方式,把他的卡片盒优化为一个系统化的写作仓库。这个仓库里的所有信息都是可跟踪、可提取的。
这样,卢曼就能轻而易举的把信息仓库里存储的很多信息随时聚合起来,进而衍生出更多新的想法。
这个系统化的信息仓库,不仅提升了卢曼的认知、拓宽了他的思维方式,而且让卢曼后来的写作变得简单化、流程化。
卢曼认为,写作是每个人应该重视的一项技能。因为写作不仅仅是个人观点的表达,更重要的是写作可以让思维外显后,得以完善。
经常写作,更容易发现自己的思维特点和缺陷。当你完善写作的时候,同时也完善了思维方式。
一、卢曼卡片盒
卢曼卡片盒是用来存放卢曼每天记录的卡片。
卢曼每天都会阅读。只要阅读,便会随手拿一只笔,随时记录书中有价值、不寻常的信息或者让自己产生其他想法的信息。
卢曼会把这些信息单独写在一个A6大小的纸片上。纸的一面写上书名及具体页码,另一面写下自己思考后的见解或者把作者有价值的观点用自己的话翻译一遍。
这个工作方法很符合非线性的写作形式。让卢曼在写作时,思想更开放,不会把自己局限在一个想法下动弹不得。
二、卢曼卡片盒使用方法
卢曼卡片的重点不在于记录,而 在于阅读后的思考、理解、以及发展思想 。记录只是一个最终的结果,是思维在纸上的呈现。
卢曼卡片盒共分为两种:文献卡片盒和主卡片盒
卢曼是怎么记笔记并整理卡片盒的呢?
1、简单笔记
随手准备纸笔(A6),将阅读过程中有价值的或者触动自己点用自己的话复述并记录下来。记录过程中可以验证自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程度。
在A6纸的一面写上书名,以及书中具体页码。在另外一面写上内容。确保一张卡片一个内容,为了便于以后阅读。然后将卡片装入文献笔记盒。
2、永久笔记
过1-2天翻看一下文献笔记,看看哪些是与自己思考研究主题或写作相关的。把认为对自己有价值的文献卡片再做重新整理、思考,在新卡片上记录自己的想法、评论,转化为永久卡片,放入主卡片盒。
一个卡片只记录一个想法,用完整的句子表述想法。如果有其他延伸的想法,可以再加一个新卡片。
这样,卢曼的卡片就会自下而上的构成一个按照自己思维方式形成的主题。而不是一开始就按照主题来整理笔记。
3、在永久卡片上随机编号
每写完一张永久卡,卢曼会翻看盒子里的其他卡片,看看这些卡片之间有什么相关性。应该放在什么位置更利于卡片之间的关联。
假设新卡应该放在第22张卡后,如果没有23,那么就编号为23。如果23已经存在,就编号为22-1或者22a,以此类推
4、索引
随着卡片积累的越来越多,为了方便查找和提取,卢曼会针对卡片内容做索引。
卢曼的索引方式通常分为4种:
①主题索引
把相同主题下的卡片记录在一个索引卡上。索引卡上记录卡号和内容概括(用1-2个词或短语),方便后面通过主题切入,查找具体内容。
②相近卡片索引
这个方式跟主题索引差不多,但是对相近卡片所涉及的所有主题进行概括。
主要是把临近的所有卡片按照主题,把卡号写在索引卡上。方便研究/写作时提取。
③卡片索引
直接在卡片上写上此卡与前后卡的关联关系。
④笔记与笔记索引
两个毫不相干的笔记之间,通过思考后,可能碰撞出新的思想,这时,要用索引卡记录这两个卡片的具体卡号。
5、经常翻阅卡片盒
每天一有时间就随意翻阅卡片/整理卡片盒子,目的是为了通过浏览各种想法,产生聚合效应,衍生出更多的新想法。
写在最后
卢曼的卡片盒工具固然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但更值得我们学习的,是卢曼对待阅读的态度。
阅读与思考已然成为卢曼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谓的高产作家,只不过是卢曼每天的思想经过日积月累后,自然而然的碰撞出来的产物。
本文标题: 有能说明白卢曼卡片盒的书或文章吗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shangganmeiwen/233348.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