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故而,南方人主食大米,北方人擅长面食。 老杨是南方人。小时候,因家里穷,只有轮到他们弟兄中谁生日那天早上,母亲才会吩咐父亲到镇上面店里买一斤挂面,清水下面,打打牙祭。 老杨的爱人江燕是东北人,自从跟着老杨来到江南生活了三十多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故而,南方人主食大米,北方人擅长面食。
老杨是南方人。小时候,因家里穷,只有轮到他们弟兄中谁生日那天早上,母亲才会吩咐父亲到镇上面店里买一斤挂面,清水下面,打打牙祭。
老杨的爱人江燕是东北人,自从跟着老杨来到江南生活了三十多年,还是好东北的那一口面食,尤其是饺子。每星期都要亲手做一顿饺子吃。
老杨经常调侃江燕是从小吃饺子长大的。可江燕说她小时候,东北农村大多数人家都穷,尽吃粗粮,难得吃饺子。就是吃饺子,也因没钱买肉,只能吃素菜馅的。大人们好说,可孩子们馋肉馅饺子。于是他们盼呀盼的,从年初盼到年尾,一年之中也就冬至、大年初一这两大年节,能吃上鲜肉饺子。尤其是大年初一早上的鲜肉饺子,特别让孩子们期待。
年三十晚上吃过晚饭,父亲哼着小调,站在锅台边剁肉,将手里的菜刀在砧板上剁出一连串热烈、欢快的节奏。母亲往大木盆里倒上面,加上适当的水,起劲地和面。大姐带着弟妹们,坐在热乎乎的炕上,边磕葵花籽边看着父母亲忙乎。
为便于下饺子时能快速区分肉馅和素馅,按村里的习惯,肉馅的饺子边是带褶的,而素馅的饺子边是光边的。等所有的饺子都包完,都放在厨房的桌子上。然后守岁。半夜里放过鞭炮,一家人熄灯睡觉。等大年初一早晨醒来,下了饺子,可着劲吃,一个个吃得腰都弯不下来。
有一年大年初一早上,母亲起床后刚走进厨房,立即惊叫起来:“我家的鲜肉饺子长腿了,跑了不少,却多出来一堆素馅饺子。”
听到母亲的惊叫,孩子们纷纷跳出热被窝,手忙脚乱地穿好衣服,一起奔进厨房,一眼看去,明显发现桌上带褶的饺子少了许多,而光边的饺子却相应增加了不少。
说是进了贼,那贼却没有将所有饺子全偷走,只是有选择地拿走一部分肉馅饺子。同时将自家带来的素馅饺子补上空缺。这就怪了,是谁干的呢?
那时的农村人家,大多没有围墙。就是有,也是矮矮的土围墙,或者胡乱往地里栽些树枝、葵花杆等,用绳子编成简陋的篱笆。再找几块破木板钉扇墙门,用铁丝拧在土围墙或篱笆上。因为没什么可偷,厨房大多不上锁。因此有人如果想进入别人家的厨房,简直是不费吹灰之力,抬腿就能进。
冬天下雪,在东北是常事。放眼望去,屯子里家家户户屋顶上都戴着一顶厚厚的大雪帽,高高的柴禾堆上盖满了雪,好像一个个雪白光滑的大馒头。院子里外旧雪未化,新雪又罩上了。
一家人大眼瞪小眼了一会,母亲在院子转了一圈,突然一拍脑门,说:“有了,我知道是我家的肉馅饺子跑谁家了。”说罢一个急转身,大步流星地往外就走。
江燕一看有热闹可看,立即撒着小脚丫子,噼里啪啦地在雪地上紧撵母亲。
昨夜下过雪,母女俩顺着院子里清晰可见的一溜陌生脚印,走出院子,拐上村道,穿过半个村子,来到村西头的老宋家院子,脚印戛然而止。母亲一把推开破旧的木门,径自走进黑乎乎的屋子里。只见宋家三个耳朵上都有冻疮的男孩子,正围着锅台,狼吞虎咽地抢吃热腾腾的肉馅饺子。他们那半瞎的母亲则蹲在地上,正往灶门里添柴禾。
看到母亲破门而入,宋家大儿子做贼心虚,知道偷换饺子的事东窗事发了,顿时吓得呆若木鸡,楞站着,张着嘴,含着来不及咽下的饺子,惊恐地盯着母亲。
江燕那年才七八岁,一跺脚,不管不顾地叫了起来:“好呀,宋大成,你还是三好学生呢,竟敢偷换我家的肉馅饺子!看我不到学校里吆喝去。”
宋家老二吓得赶紧吐掉饺子皮,一猫腰就钻到了桌子底下。最小的孩子右手里紧抓一个饺子,连滚带爬地躲到了他的母亲身后。
他们的母亲智商较低,听到有人进门,忙不迭地站起身,拍打着身上的柴禾屑,睁大了眼睛认了好一会,才高兴地跟母亲打招呼:“哎哟,二嫂。你这么早就来拜年啦?新年好哇!大家发财,大家发财!”
母亲看看还穿着破旧甚至开花棉袄的三个半大孩子,看看他们的傻妈,看看一贫如洗的家,再扫了眼墙上挂着的男主人遗像,眼睛很快就湿润了。她把江燕拉到身后,长叹了口气,抬起右手擦了擦眼睛,尽量用温和的口吻对三个孩子说:“吃吧吃吧,侄子们。今天是大年初一,应该高高兴兴、乐乐呵呵的。你们都是好孩子,还知道给婶送点素饺子。”
那大孩子回过神来,不好意思得满脸通红,当即含泪双膝跪地,弯腰叩头,说:“二婶,侄儿给您老人家叩头了。祝你全家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母亲赶紧拉起孩子说:“免了免了。你们不够吃,还上我家去拿!”
四十多年后的一个年底,老杨陪江燕到东北回娘家。从踏进熟悉的小山村那一刻起,岳母一家子为如何接待老杨这个“见过大世面的上海人”而发了愁。
弟媳说:“好吃不过饺子。要不咱家包鲜肉香菇酸菜馅饺子吧?”
江燕说:“别介,咱俩现在以素为主了,荤菜尽量少吃。干脆包道地的东北素馅饺子吧。”
正说的热闹,隔壁走过来一个高个子男人,一进门就哈哈大笑着说:“小燕呐,可把你们给盼来了。”
江燕仔细认了一下,失声叫道:“你就是村西头的宋大哥呀!三十多年没见了,你过得咋样啊?”
宋大哥哈哈笑着,说:“我已经退休了。不教书了,整天陪外孙玩呢。前两年旧屋翻新,就搬到你弟弟家隔壁做邻居了。”
第二天是大年初一,岳母指使江燕和弟媳烧水,下饺子。
当老杨用筷子从大号彩碟里夹起一个晶莹如玉的饺子,在醋碟子里蘸了下,送进嘴里,嚼了几下,正要夸奖一下老岳母的手艺时突然楞住了:咦!说好包素馅饺子的,怎么吃出鲜肉来了呢?
还没等老杨发表疑问,正在读高中的内侄连连说:“嗯,香!好吃,好吃。这鲜肉饺子太对我胃口了。”
正在灶台上忙乎的弟媳笑了:“大儿,你上网上糊涂了。素馅的竟吃出鲜肉味来了。”
老杨接口道:“他没说错。我吃的这饺子也是鲜肉的。”
内弟问他媳妇:“你是不是还包了肉馅饺子?”
弟媳回答得挺快:“没哇。”
岳母纳闷了:“这饺子来的蹊跷,你们快别吃了。”
话音未落,门外有人搭话了:“没事,趁热吃。吃出问题我负责!”紧接着,宋大哥夫妻俩抱着小外孙,在院子里跺掉皮靴上的雪泥,进到屋里,笑着对大家说:“我家的饺子早就吃好了。小外孙嫌鲜肉饺子吃腻了,哭闹着不肯吃。没办法,你嫂子就装了一盒鲜肉饺子,摸到你家的厨房里,换了一盒素馅饺子,才把宝贝外孙哄好。既然大侄子说我家的饺子香,老婆,赶紧回家再拿些来。”
弟媳赶紧拉住宋大嫂的胳膊说:“别费事了,我儿子也吃不多。一盒子够他吃的了。”
宋大嫂笑着说:“现在的人哪,鸡鸭鱼肉,敞开了吃,嘴都吃刁了,巴不得天天换着花样吃。每次进厨房做饭,可把我愁死了。”
老岳母感慨万分:“唉,今非昔比,谁叫我们赶上了好辰光了呢?倒退四十年,吃顿肉馅饺子,那得是多大的事呀!小燕,还记得那年大年初一……”
宋大哥哈哈大笑,赶紧打断了老岳母的感慨:“打住,二婶,打住!别哪壶不开偏提那壶,我还想给咱外孙留下好形象呢。”
大家顿时哄堂大笑起来。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