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扇

发布时间: 2018-05-11 23:47:47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散文 点击: 113

“箑,自关而西谓之扇”——杨雄《方言五》 “仙女出游知远近,羞借问,饶将绿扇遮红粉。”——晏殊《渔家傲》 “扇一动而风生,知风才可行也。”,一直觉得,或古或今,大多数喜爱扇之人或玩扇之人,身上都会有一种风雅软媚古风古韵感。或许,扇,善也,才是最好解释

人间扇

  “箑,自关而西谓之扇”——杨雄《方言五》

  “仙女出游知远近,羞借问,饶将绿扇遮红粉。”——晏殊《渔家傲》

  “扇一动而风生,知风才可行也。”,一直觉得,或古或今,大多数喜爱扇之人或玩扇之人,身上都会有一种风雅软媚古风古韵感。或许,扇,善也,才是最好解释古往今来才子佳人为之倾折的原因所在吧。以扇“善”之形为媒,以文明之慧为灼,扇子承载了对于善良的美好寄托,传承了那份‘人之初,性本善’最为柔软与坚毅的初心。我想也正是因此,才使得扇子与女人的善良结缘,成为了扇文化的一道靓丽风景,沧海不衰。

  无论是折扇或是竹扇,又或者其他,用时轻轻打开,“舒之则弥六合”,不用时合上,“卷之则退藏于密”。就宛若女人的善良一样,寻常时不见丝毫踪迹,需要时则无处不在。这种内心之美,是女人至上之美。

  “善即是美”,它所赋予的人性美远高于外形带给五官的感受,它不会随时光的流逝而褪色,反而会因岁月的酝酿而散发灼然的芬芳。一如《聊斋志异》中画皮所言,外表之美,只能作皮,内心之美,如蚌中珍珠。而女人之美,恰若一把扇子,若仅是徒有其表,而无内在之美,不过仅是只有扇面而无扇骨罢了,虽是一时好看,终不过是摆设,一场镜花水月。

  常常喜欢在夏天尚好的夜晚,泡上一杯清茶,轻摇一把折扇,看柔暖的星光从满天散落而下,和着拂面的三几凉风,只觉得,一日的浮躁就那般散了,全世界都安静了下来。心就像在茶杯氤氲打转渐渐沉淀的茶叶那般,回到了某个最初的始点。我想,古人喜爱扇子很大的原因,或是因扇之意——善为初心吧。

  这颗初心,要会欣赏。扇之于中国古代的女子,宛若千里马得遇伯乐,女人的手里一旦多了一柄扇,便会增添许多妩媚。喜爱看《红楼梦》的人大抵都会对于二十七回有“宝钗扑蝶”一段情节记忆尤深吧。说那宝钗“刚要寻别处的妹妹去,忽见面前一双玉色蝴蝶,遂向袖中取出扇子来,向草地下来扑”。可那蝴蝶“忽起忽落,来来往往”,直追得宝钗“香汗淋漓,娇喘细细”。一柄扇子,三几言语,便在笔者的灵巧勾勒之下,不仅将宝钗的身份、风度、修养、气派体现了出来,更是将一个女子的曼妙,那无限风情勾勒得淋漓而尽致。我想,若不是作者也欣赏喜爱扇子,知晓扇子的妙处,大抵也就写不出那般精彩的情节来了吧。

  我们常言“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我想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渴望并乐于得到某个人的欣赏青睐,因别人的欣赏,因他人的肯定,因旁人的懂得,会愈发地热忱生活,更乐观地去活出自己的价值。而欣赏与被欣赏,往往是一种互动的力量,所以,我们也应该学会去欣赏别人。张幼仪曾这样形容自己的一生:“我是秋天的一把扇子,只用来驱赶吸血的蚊子。当蚊子咬伤月亮的时候,主人将扇子撕碎了。”在那个年代,生着一对天足,却有着最传统的中国女性的孝道。这把被徐志摩抛弃的扇子,却一直照顾着徐志摩的母亲,并未两位老人风光体面地办理了后事。当张幼仪明白徐志摩的心不在自己身上,欣赏不了自己的那种美时,她并未在情爱悲伤中沉沦,而是毅然选择了离婚,比起离婚,她更怕做那把秋天的扇子,再不是他人的凉友。“善人者,人亦善之。”这样一位内心深美的女子,不被爱人所欣赏,却被亲人所疼爱,所以徐母直至最后也不愿承认陆小曼,不愿与他们生活在一起,而是选择与张幼仪及孙儿居住。晚年,张幼仪曾对她的晚辈说过:“我要为离婚感谢徐志摩,若不是离婚,我可能永远都没办法找到我自己,也没办法成长。他使我得到解脱,成为另一个人。”她的这种善良,这份善的初心,让她的余生活得温暖且幸福,也让她在民国那个名媛辈出的年代,成为了一个独特美的存在,被许许多多的人所欣赏,所铭记着。

  曾去参加过一个古扇展览会,那里摆设着各种样式的扇子,折扇,合欢扇,蒲扇等,扇面上画着水墨山水,人文风情,古意幽幽。很多人在听扇文化的讲解,听它们的历史渊源,听那古韵里的静,扇在岁月里的生欢慈悲。我当时只觉得看着那一柄柄扇,像是缘见众生佛,如是心静心安,便连眉宇的舒展都沾惹了扇的禅香,心生柔软,心生慈悲。

  如今琢磨,或是扇之初心,初心之善,应有慈悲。记得在某篇文里看过一则关于北宋文豪苏轼的故事。说他到杭州就职履历时,有人状告说别人欠他两万余钱未还。苏东坡于是招来那欠债之人询问,欠债人答:“我家凭制扇为生,恰逢家父去世,并且今春开始,天连降大雨,天气寒冷,做好的扇子卖不出,并不是故意欠钱。”苏东坡仔细看了他很久,对他说:“暂且将你做的扇子拿来,我来帮你卖。”不多时,扇子送到,苏东波拿了二十把空白的夹娟扇面,提笔书写草书,画枯木竹石,画完交那人去卖,刚出府门便被许多人挣抢卖光了。

  佛经有云: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儒佛道兼通的苏轼,便是这样一位心怀善心、心有慈悲之人。说来惭愧,我自幼爱佛,却并未接触了解太多,只是寻常见着了一些佛家妙言,便记在了心底。慈悲两字,我并不能具体作其解释,就如万千佛经一般,各有缘法。但慈悲二字,便仅是瞧着读着,便觉得心底深处寻常不见光亮的地方,某些被囿于心墙的东西释放了出来,柔软延络至每一处筋脉。慈悲,或是永怀初心,对于生活最初的那份热情,对于活着所一直坚信秉持的理想,对于心底深处所一直笃信的信仰。慈悲,或是心怀善意,乐于生活。是处于最深的苦难,仍然心生阳光,追寻着深不见底黑暗中的那抹光亮,是看尽了世间丑恶,尝尽了人间阴暗,依旧相信世间的美好,灰暗的那方是温暖。

  也或者,慈悲,仅是慈悲。只需记着,别让繁华万象迷乱了双眼,遮掩了人性中那份最初的淳朴、那份善良。

本文标题: 人间扇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sanwen/9497.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关于昙花的抒情散文欣赏关于描写元旦节的散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