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视野的中国道路与多党合作

发布时间: 2019-10-21 11:32:02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散文 点击: 113

文化视野的中国道路与多党合作 ——在党外人士培训班上的演讲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各位朋友: 我是民革党员、济南民革文史研究会理事胡春雨,有幸受组织指派,代表本党五名学员,与大家交流学习心得。作为入党刚刚几个月的新人,对我国的政党实践和理论了解远远不足,

文化视野的中国道路与多党合作

  文化视野的中国道路与多党合作

  ——在党外人士培训班上的演讲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各位朋友:

  我是民革党员、济南民革文史研究会理事胡春雨,有幸受组织指派,代表本党五名学员,与大家交流学习心得。作为入党刚刚几个月的新人,对我国的政党实践和理论了解远远不足,明显感觉到一种有思绪、无头绪的状态。三天的学习虽然时间不长,但给我很大启发。也许我们的课程,在社院属于最寻常的课程,但我明显感到其中内容非常丰富,视野非常宏大:其中展开的,正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节点上,当代中国治国理政的大格局,治国平天下的大棋局。从统一战线之大用,到民主党派之大器;从国民核心价值之凝聚,到党派履职能力之锻造,关乎“政道”,关乎中国政治文明的现代构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二人同心,其利断金。我们作为党外代表人士参与其间,作为民族一分子融入到这个伟大征程,如何达成政治共识,画出民族复兴的同心圆,至关重要。“国运”在哪里?就在我们的脚下。

  面对历史赋予的课题,我们首先要搞明白,我们的时代要干什么、怎么干?这就需要脚踏实地、自觉自信,而不是听那些异族竞争者,谈天说地、指手画脚。其中最根本的问题,就是要符合国情,顺应时代;其中的关键点,一定要顺应并光大我们固有的文化基因,要量体裁衣,不要削足适履。那么,在安邦定国这样的问题上,我们的文化基因是什么呢?这个问题,诚然不是一介匹夫所能理解,但通过这三天的学习,我首先想到的,是《礼记》和《孟子》中的两个经典概念:致中和、定于一:适中才能和,一统才能定。

  所谓和,是和谐、和气;而不是争,纷争、争斗,才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无论天时还是人事,只有达到了中和的境界,才能欣欣向荣,所谓“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让世界各得其所、生生不息。其中,也就包含了“和而不同”、“求同存异”,这样重大的社会政治命题。纵观独具中国特色的协商民主、多党合作,作为中国民主政治的一项基本制度,体现的正是这样一个文化理念。什么叫党?在中国文化里,它可以是“同明相照、同气相求”,也可以是党同伐异、朋党相争。不难想象,这是天上人间、截然不同的两种境地。远的不说,为什么我们八大民主党派和执政党的成员,今天能坐在这里一堂和气、议论风生,而不是跑到街上唇枪舌剑、纵横捭阖?就是这种文化基因的缘故。协商,凝聚社会共识;合作,凝聚竞争实力。从小家到大家,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在西方文化的经典中没有发生,不等于中华文明不能自己创造。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坚定不移的走下去、如何驾轻就熟拿起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在协商与合作中,真正产生这种民主政治的效益。

  一,在政治文明中,首先是统一、合一,不是分立、对抗,其中不仅包括领土的,更包括思想的、道路的。在中华文化里,这个一字非常大,儒家的孟子讲“天下乌乎定?定于一”,道家的老子讲“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兵家的姜太公也讲“凡用兵之道,莫贵于一。”从中国五千年历史来看,我们始终是一个大一统的国家,强调与之相适应的政权结构和意识形态。其中核心的,就是统一而稳定的中枢力量。做到了,国家就有希望;做不到,人民就要遭殃。法家的韩非子讲“事在四方,要在中央,中央执要,四方来效,”无非是强调围绕着共同的核心画出同心圆,协调四方,形成向心力。今天的统一战线和执政党的领导,在新的历史进程中,体现了这种中国政治哲学的大思路。没有执政党的统一领导,我们就没有强大的向心力;没有统一战线的求同存异,我们就画不出同心圆。我理解的所谓爱国统一战线,就是找出中国人民的最大公约数,从而形成最大共识,凝聚最大力量。那么,其中的力量来自何处呢?我想,就来自于一个“爱”字,爱是让天地向荣的力量,对祖国的大爱,成为我们不分党派、不分信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团结奋斗的力量!

  国家道路决定民族出路,文化自觉产生民族自信。纵观国史,百年沧桑,文化问题始终是近代以来我们面临的根本问题,直接决定着中华民族的命运与面貌。我想所谓文化,来自于人性、根植于历史,它可以集中体现为生活方式的升华,让人类活的有尊严、有品质。而其中的核心价值问题,从深层次制约着一个社会的发展取向。纵观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明白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追求什么样的社会?我们要塑造什么样的文化、培育什么样的国民?这些问题搞清楚了,也就搞明白了究竟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何以凝魂聚气,何以达成国人最大的政治共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更不是照抄西方哲学史,社会主义的任务是解放生产力,是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命力,在于根植中华文化的深厚土壤,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便是这条大道的不竭之源。

  从孙中山到十八大,历史的进程尽管大浪淘沙、道路曲折,但坚持中国道路、树立民族自信,以及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政党中坚作用,始终代表现代中国的发展方向和建政理念。孙中山先生说:“政党均以国利民福为前提,政党彼此相待应如兄弟”。又说:“政党必有两党或数党互相监督,互相扶助,而后政治方有进步”。中国政党制度,绝不是各立门户,而是天下为公。一党执政、多党合作的制度,在维护执政中枢稳定有序的同时,充分发挥民主党派政治协商、参政议政特别是民主监督的作用,对维系国家的长治久安、确乎不拔,具有深远意义。“武王谔谔以昌,桀纣墨墨以亡”。现在,民主协商和民主监督,已经上升到中国宪政体制的高度,乃中国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文化中,贯穿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精神底色,民主党派既然汇聚精英之士,尤其应当继承、光大这种深沉的家国情怀,自觉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服务。而调动广大民主党派成员的积极性,发挥其凝聚力量、凝聚智慧、凝聚人才的作用,从而致力于民主政治,应当是民主党派履职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

  总之,中山先生教导我们,“破除党界,修明党德”。我们作为民主党派成员,有幸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积极发挥党派特色,自觉提高履职水平,乃职分之所在,也是光荣之所在。大道之行,来日方长,愿我们与祖国共同成长!

  谢谢大家。

本文标题: 文化视野的中国道路与多党合作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sanwen/94948.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才女花蕊夫人的人生传奇惊起了我的夜思愁语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