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委书记徐道魁

发布时间: 2019-10-19 17:35:43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散文 点击: 107

那年春节刚过,县里一道命令,道魁同志当上了城关镇党委书记。 鳌阳城关镇,对于寿宁县来说,可是“京畿重地”,人们常说开封府的官难当,这一点他上任不几天就有觉察,倒不是难在复杂的官场人际关系,而是难在如何挖掉穷根,甩掉穷帽,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道魁到任时

镇委书记徐道魁

  那年春节刚过,县里一道命令,道魁同志当上了城关镇党委书记。

  鳌阳城关镇,对于寿宁县来说,可是“京畿重地”,人们常说开封府的官难当,这一点他上任不几天就有觉察,倒不是难在复杂的官场人际关系,而是难在如何挖掉穷根,甩掉穷帽,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道魁到任时,全镇人口平均收入仅二百多元,城关镇没有一家像样的企业,没有自己的一所中学,居民还没有用上干净卫生的自来水,解放三十年了,怎么还这么穷困落后?困难群众没钱治病,有孩子交不起学费,都靠慈善救助、靠捐赠,老徐转业地方不久,已参与过几次这样的捐赠了,这可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啊。

  穷困,曾经使他忍饥挨饿,使他没钱读书,使他弟妹夭折……穷困,带来的痛苦使他刻骨铭心,从小他就有摆脱穷困的念想,参军,他就有了“穷则思变”的愿望。转业回到故土,如今又是城关镇的党委书记,守着绿水青山,怎么才能发展生产,把它变成“金山银山”,带领群众脱贫,才是解决穷困的根本出路,也是自己作为一个乡镇书记的根本责任。

  (一)

  鳌阳应该怎样发展?一个党委书记,该怎样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从上任第一天起,这个问题就一直萦绕在道魁的脑际。那一阵子,他心急火燎,寝食难安。心中一直在思考、规划着鳌阳城关镇美丽的愿景。

  结论产生于调查研究,道魁决心从调查研究中寻找答案。他到任的第三天,就学习苏区干部“日着草鞋去办公,夜提灯笼访贫农”的好作风。他打起背包,穿起解放鞋,爬山涉水走街串户搞调研,带领镇干部先后花了一个多月时间,跑遍了鳌阳镇的六座大山,走了上千公里的山路,详细调查了全镇7个大队1个居委会、2000多户14000多人口的生产生活情况。

  通过深入的调研,他了解到当时农村落实“责任田”的情况,虽然受到群众的普遍欢迎,但有些基层干部还思想不通,抱怨这是在“走回头路”,不敢放开手脚落实责任田,抓包产到户,影响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另一个问题就是干部推广水稻新品种不力,农民思想保守,不愿抛弃传统的“高杆”低产水稻品种。当时,外地有些县在推广杂交水稻“白优63”的新品种,亩产达700——800斤,产量是“高杆”水稻品种的两倍。

  情况明,决心大。沐浴着十一届三中全会和煦的阳光,道魁同志组织镇党委成员、村书记和党员骨干,认真学习邓小平重要讲话文章,学习安徽小岗村“包产到户”种“责任田”的方法与经验,对党员干部说:“要改变我们鳌阳镇贫困的面貌,我们就是要解放思想,敢于开拓,要闯出一条致富路。相信大家看得很清楚,当务之急的就是两件事,一是抓好责任田的落实,搞好包产到户,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二是要耐心细致做好农民的思想工作,提倡科学种田,坚定不移地推广杂交水稻新品种,打好主业这一仗。”

  要抛弃祖辈种的“高杆”,阻力还是有的,但关键在于领导的决心。徐道魁和镇长卢广垣默契配合,并肩战斗。大力扶持农机站站长黄振勋推广杂交水稻“白优63”的新品种,大力宣传、普及农科知识。并亲自下田与农技人员一起育种搞试验;与农民兄弟一起摸爬滚打,抓样板田,从20亩扩大到500亩的规模。通过二年的试种,总结出杂交水稻“白优63”在海拔不同层级区域、温度变化不同情况下种植杂交水稻的经验,并获得“白优63”新品种每亩产量达到700-800斤的好收成,有的还超过1000斤的佳绩,大大超过“高杆”以往200-300斤的收成,使全面推广“白优63”杂交品种水稻种植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我翻阅了《鳌阳镇志》的记载:1980年-1983年,徐道魁在任四年间,鳌阳镇在逐年增加蔬菜种植面积的情况下,粮食总产量每年分别为1929.7吨、2281.2吨、2822.9吨、2867.6吨递增。让农民们收入不断增加,群众喜笑颜开。

  (二)

  推广水稻新品种,产量翻番,主业打了个翻身仗,群众相信了科学种田的力量,也更加认定了这个跟他们泡一起,在田里育种搞实验的党委书记徐道魁,就是他们致富路上的带头人。

  但道魁并不满足于初战主业的胜利。作为一个山区的农业小县,一个城关小镇,无农固然不稳,但只抓主业,不发展多种经营,老百姓是富裕不起来的。为此,道魁又动起了脑筋。还是从调研现状开始,全区多种经营有多少从业人员,他们都从事什么行业?经营效益情况如何?有一天,徐道魁到偏远的横埕村调研,爬到海拔1000多米的“高山草原”,居然发现“白云深处有人家”,这里独自住着一个养牛户,养了一、二十头肉牛,毛色金黄,膘肥体壮,他喜出望外,高兴地与养牛户攀谈起来了。

  他受到养牛户的启发,连夜写了一篇《养牛致富,大力发展副业》的调查报告。回来后,他向镇党委谈了自己的想法,他说:“我区地形、气候条件复杂,发展经济不能一刀切。有的地方宜林、有的地方宜竹、有的地方宜茶、有的地方宜菜、有的地方适宜放牧……应当根据各自的情况,能发展什么,好发展什么就发展什么。我们发展镇经济应两手抓,一手紧抓主业不放,一手要大抓副业,因地制宜地发展多种经营,加快改变我镇的穷困面貌。”徐道魁说得句句在理,干部群众听得心里亮堂堂,镇党委决定在全镇掀起发展多种经营的高潮。

  首先,请养牛专业户传授养殖的经验,扶持养牛、家畜、家禽的养殖,给农民送去小牛、小鸡、小鸭的种苗,进行全镇推广养殖业。其次,选择了厚墩桥、茗溪、安宁等地建立了高山种植蔬菜基地,同时发挥村干部积极性,请全国著名的高山种菜专家陶学海来指导。全镇创建了近100亩的蔬菜基地,应用科学种植方法,种上了适合高山的大白菜、大油菜、花柳菜、甘兰菜、荷兰豆、萝卜、辣椒、茄子等蔬菜,由于风调雨顺,取得了好收成,不仅有效的解决了寿宁县民众蔬菜供应的紧缺,而且还开辟了“绿色通道”将多余蔬菜运往周边地区进行销售,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第三,绿化山林保生态。4年期种树、竹等7966亩,有效保护了生态环境,为发展养殖业、种殖业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农民看到鳌阳镇“山青水秀、六畜兴旺、瓜果飘香”,多种经营又结出了硕果,农民的口袋也鼓起来了,大家喜在眉梢,甜在心头。

  (三)

  徐道魁带领鳌阳干部群众致富的第三步,便是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他的“抓好主业,开展多种经营,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的脱贫致富的思路与规划,符合鳌阳镇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被乡亲们称之为:“我们鳌阳“廊桥三节拱”式的致富蓝图。

  道魁深知,作为城关镇的鳌阳要发展企业,比起其它乡镇来还是有区位和近水楼台的优势,能较多地得到县有关部门的支持。话虽这么说,但办企业一要资金,二要技术,徐道魁为这些事可没有少费心少跑腿,从项目上马到选址,他找这个领导支持,那个部门帮助,骑着自行车跑东家、上西家,群众都看在眼里,感佩在心里。为了节约每一分钱,用来开办企业,发展生产,他和乡长商议紧缩镇财政开支,卢镇长给我们介绍说,连续几年他们镇里的招待费几乎是“零”开支。那怕是县长、县委书记来镇里调研、检查工作,也从不接待吃饭的。为此每年都节约十多万元的接待费,全部放在了乡镇企业的发展和学校办学的事业上。

  我们看到鳌阳镇各种企业星罗棋布,办起了棕麻厂、线毯厂、机砖厂,甚至还引进了彩印厂和建筑队。协助县里创办了自来水厂,引进山泉,让农民喝上了清洁卫生甘甜的水。企业兴旺了,有几家企业年创利润达到100多万,不仅解决了许多民众的就业问题,更主要的解决了脱贫致富的问题。会计说:“徐道魁同志任书记这几年,群众平均收入从200多元提高到2000多元了,而且我们鳌阳镇还成功地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我们在鳌阳镇采访时,听说当年群众脱贫后,有人想起他们的徐书记还没有地方住,有人说镇里有地、有木头,又有建筑队,私下商议要给他在县城建个小房子,这事被道魁知道后严加制止,严厉批评。大家说,道魁同志严于律己,对干部也严格要求。有人掰着手算了一下对我们说:徐道魁书记所带的那届班子的干部,至今没有一个人犯错误。

  闻听此言,我震撼了,这就是榜样的力量!与他在这个班子里紧密配合共事的镇长卢广垣由衷地赞叹:“道魁同志真是一个难得的好班长。”而许多在他手下干过的一般干部,则无不称赞说:“我们的徐书记,是一个勤政、廉政,真正关心群众的党的好干部。”

  如今的鳌阳镇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我们已经找不到当年的那些旧农房了,放眼望去四周全是农民新村的小洋楼,真的是旧貌换新容了。也正如我在鳌阳城关镇内的一处廊桥上看到的一幅对联所描述的那样:“虹桥卧波怀古韵,鳌城添景唱新诗。”

本文标题: 镇委书记徐道魁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sanwen/94366.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致未来的自己感谢生命中的遇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