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知道有了重孙子,老李家开枝散叶,父母便开始念叨着来山城看望,这就是俗话所说的“隔辈亲,亲又亲”吧。儿子在山城工作,父母也曾多次动了来山城的心思,因为前些年高铁尚没开通,就拖了一年又一年,始终没有成行,而这次是铁了心的。 冬去春来,乍暖还寒。父亲在
自从知道有了重孙子,老李家开枝散叶,父母便开始念叨着来山城看望,这就是俗话所说的“隔辈亲,亲又亲”吧。儿子在山城工作,父母也曾多次动了来山城的心思,因为前些年高铁尚没开通,就拖了一年又一年,始终没有成行,而这次是铁了心的。
冬去春来,乍暖还寒。父亲在电话里与儿子几次沟通之后,最后确定了来山城的具体时间。儿子让爷爷发来身份证信息,很快在网上订了两张高铁票。
3月21号,二姐开车把父母送到高铁站,又帮着送到高铁上,两位老人愉快地开启了山城之旅。
对于父母来山城,我是既高兴又担忧。高兴的是,大半年没见到父母了,甚是挂念,二老的到来,实现了祖孙四代同堂的愿望。同时,心里隐隐担忧,父母都已年近八十岁的高龄,一千多公里的颠簸能受得了吗?况且母亲患风湿,脚有旧疾。父亲也患有多年的肺气肿,遇冷就咳嗽不止。虽然坐高铁只有七个多小时的行程,可有些困难还是无法预料的。
北方人说,“春雨贵如油”。然而地处江南的山城,雨一场跟着一场,时雨不断。气温薄凉,一件冬衣里在身上也不觉得暖和。
下午,儿子还在出差途中,由儿媳开车,我们一起提前去接站。
来到高铁站,列车还要半小时抵达。我唯恐父母误了站,就拨打父亲的手机,接连几次都打不通,拨打母亲的手机亦是如此,这才想起湘西的山多,隧道也多,手机信号受到较大干扰。无奈,只有在焦急地等待中度过分分秒秒。
六时整,很快有旅客陆陆续续出来,我不停地向人流处张望。这时儿媳用手一指,爷爷奶奶来了。当年迈的父母相互搀扶着走在人流中,瞬间,我的鼻子一酸,泪水不由得流了出来。儿媳连忙跑过去接过行李,搀住母亲。父亲的行李却不肯让我背着,可能担心我膝关节的伤病吧,自己坚持走过地下车库。
车窗外的雨水毫无停歇的意思,父亲轻轻咳嗽了几声,说,来时没买啥东西,找一个超市停一下。
我搪塞道,雨下得紧,不好停车,先回去吧。
半路上二姐打来电话,询问父母的情况,知道我们已顺利接到,二老平安,又嘱咐了几句,才放心地挂了电话。
到家了,母亲洗了把脸,不顾旅途的疲劳,从妻子怀里接过重孙子。来,让老奶奶亲亲,说完在宝宝粉嘟嘟的小脸上亲了一口。宝宝懂事似的,回老奶奶一个甜甜的笑。
宝宝眉清目秀,白白胖胖,太可爱了!母亲高兴的心情溢于言表。
父亲掏出红包放在床头柜上,笑眯眯地说,给宝宝的见面礼。红包厚厚的,不用数,就猜到红包的份量。父亲又把带来的一撂青稞饼和几斤卤牛肉放在茶几上。
喏,这里还有一些照片。父亲递过来十几张略略泛黄的照片,都是儿子小时候的,其中有不少是与爷爷奶奶的合影。儿子幼时常黏在奶奶家里,出门走不了多少路就撒娇说累,赖在爷爷奶奶的背上。
母亲端详着照片,用心对比。你们看看,小家伙与他爸爸小时候长得多像啊!妻子跟着随声附和。父亲则坐在凳子上一个劲地乐,望着重孙子,偶尔插上一两句。
几天来,儿子和儿媳感受到奶奶风湿给生活带来的不便,就商量给奶奶买台全自动洗衣机。两人在京东上看了又看,最后看好一个款式,又征求了爷爷奶奶的意见,就在网上支付定了下来。孙子的孝心,令父亲和母亲脸上掩饰不住喜悦之情,嘴上仍说,我们自己买,不要你们小孩子破费。
春雨缠绵,天不作美,儿子原本打算带爷爷奶奶去附近的凤凰古城转转,只好作罢。
儿媳是湖南人,使出浑身解数展示自己的厨艺,每天变换着不同花样,尽量让爷爷奶奶吃着合胃口,又不失本地特色。爷爷奶奶对孙媳妇烧的菜很是满意。在每天的早餐中,二老还可以品尝到糯米养生酒,这是儿媳用红糖、山药、桂圆、大枣与糯米酒一起精心熬成的,既补气血,又养精神,父母特别喜欢。儿子还带着爷爷奶奶去酒店,品味了地道的葱把芷江鸭和苗乡酸汤鱼。舌尖上的的湘西风味,令父母耳目一新,赞赏有加。
由于天气的原因,大多数时间只能呆在家里。妻子让父母坐在被窝里,我们坐在周围陪着。一家人细数流年,往事如电影一帧帧回放,清晰如昨。
早年最喜欢喝妈妈磨的粥,至今想起来依然口唇生香。重温那段甜蜜的时光,妻子动情地说。
母亲呵呵一笑,说,那盘小磨子是赭红色的,产自于芒砀磨山,还是楼下热心的姜婶送给咱家的。
记得磨粥前,母亲早早准备,把大米和黄豆分别泡上。开磨的时候,母亲先把黄豆放进磨眼里,握紧磨把,用力转动小磨,室内发出冗长沉闷的“嗡嗡”声响,豆浆就像乳汁一样流进了盆里。豆浆磨好后,母亲再磨大米,用另外一个盆接住。等磨好过了箩,开始熬豆浆。母亲一边熬一边用勺子搅,待豆浆滚透了,再加入米汁接着熬。粥开了,清香四溢。
石磨不仅是生活工具,也是历史齿轮,更是文化符号。
那时候,几乎天天都能喝到母亲做的粥,只是辛苦了母亲。母亲做的每一顿饭都是那样香甜,都有家的味道,养育了我们成长。说来惭愧,作为儿女的我们又为父母做过几顿饭呢?
母亲叫着孙子的乳名接着说,还记得不,有一次奶奶磨粥,你坐在一边玩。奶奶要去厨房送东西,就安排你要听话,千万别动小磨子。谁知道奶奶刚进厨房,就听“咚”的一声响,奶奶吓得心脏都快出来了,赶紧跑出去一看,万幸万幸,小磨子砸在了盛粥的瓷盆上,好在没有伤到我的孙子……隔了这么多年,母亲仍心有余悸。
光阴虽然在母亲的额头刻上纹理,可沉淀在岁月里的记忆,在亲情的发酵下愈久弥新。
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相聚的时光总是短暂的。来时父亲就已经说明了,只能住到25号就得回去,家里还有一些事情急需处理。我们知道父亲倔强的性格,就没有再加勉强。
返程的前一天,父亲举起平板电脑为大家合影,又逐个房间录了像。平板电脑是儿子上班第一年给爷爷奶奶买的,为的是让爷爷奶奶下下棋,拍拍照,老有所乐,生活充实。母亲说,想你们的时候,我和你爸就打开看看。母亲说话时,我分明看到母亲和妻子眼里噙着泪花。
让我意想不到的是,父母回去以后,在外甥女的指导下很快学会了视频,还隔三差五地与我们临屏对话,千里之遥如在眼前。
想来,父母在,根就在,无论漂泊千里万里,父母永远是儿女温馨的港湾。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