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有深刻的文化底蕴,自古到今研究之人颇多,早就有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之说。下面是美文网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喝茶感悟的散文,希望能帮到大家! 喝茶感悟的散文:茶的感悟 茶,绿叶,新芽。 古人说得好,茶似隐,酒似侠。所谓茶道,于是有了隐者所追求的超脱
喝茶有深刻的文化底蕴,自古到今研究之人颇多,早就有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之说。下面是美文网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喝茶感悟的散文,希望能帮到大家!
喝茶感悟的散文:茶的感悟
茶,绿叶,新芽。
古人说得好,“茶似隐,酒似侠”。所谓茶道,于是有了隐者所追求的超脱世外。
所以喝茶,不仅是用来解渴,更应懂得品赏茶中的蕴涵之道,因为里面既有品茶人的追求,又有品茶人的道理。
道家有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茶道属于东方文化,源于中国,盛于日本,虽说现在中国的茶道与日本的茶道讲究的差异很大,可以说是茶道的两个极端,但所最追求的却殊途同归,都是追求茶中蕴涵的的最高境界‘无’。
茶吸收天地之灵气于一身,最是亲近自然,深合天地大道,富含宇宙的无穷奥秘。
所以,喝茶就是在喝自然,读天地。
君不见曹松品茶“靠月坐苍山”,郑板桥品茶邀请“一片青山入座”,陆龟蒙品茶“绮席风开照露晴”,李郢品茶“如云正护幽人堑”,齐己品茶“谷前初晴叫杜鹃”,曹雪芹品茶“金笼鹦鹉唤茶汤”,白居易品茶“野麝林鹤是交游”。
在茶人眼里,茶中藏月,而月中有情;茶中有山,而山中有景,景中孕情;茶中有风,而风起云卷,故风有情、云有情,人亦有情。
不论皇家、凡人还是俗、禅、道家,品茶各行其法,各得其雅,不足而一论之。
但茶道无外乎两种表现形式,这两种形式一种以日本茶道最为著名,另一种则以我们中国自己的茶道最为代表。
日本的茶道讲究和、敬、清、寂,过程中又添加了无数的美学元素,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来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让人能真实的接触到了茶所蕴涵的丝丝美感。
它是由茶道中看不见的最高境界‘无’来推演出万物,再以看得见的万物风情来彰显最终的境界‘无’。
日本茶道由开始的至简到现在的繁琐,已经不仅仅是品茶如此简单,而是将茶中看不见的的道德修养与境界,以看的见形式凸现出来,以触摸到的身体之美来说明虚无的灵魂之美,让饮者达到“内省修行”的目的。
更是在沏茶、赏茶的过程中让饮者的的心慢慢静下来,丢掉杂念、戾气与疲惫,然后以最平和的心态去体味茶中的自然之美。
能在茶道中凸显人对自然的回归渴望,借茶来分享天地的韵味。
而我们中国的茶道则恰恰相反。
它不同于日本的茶道,走的是另一条路,根本不需要任何的装饰,它遵循大道至简的原则,丢弃一切可丢弃的,只留下那一丝丝根本。用最原始的方式接近自然,不加一丝人为气息。
它追求天人合一的禅境,让饮者在闻着茶香中凝神静气下来,体会茶中蕴涵的精、气、神。
在几千年的追求探索中,丢弃了各种繁琐的仪式与名贵的器具,简单的都不成样子了,像那泡茶的工具,只剩下一个泥捏的茶壶和几个茶杯,甚至连这些都丢弃了,直接用一个大碗泡茶而已。
但,这恰恰正是中国的茶道之美,美在返璞归真,能借灵魂之韵来说明形体之美,更容易的彻悟人生。
将一小捏茶叶装入中,倒上热水,看着皱巴巴的茶叶片在水中伸展开躯体,抖擞了精神,就好像突然有了灵魂一般。然后饮者饮着茶水,将自己的所有寄托于茶叶之上,借此来寄情于山水,忘情与山水,心融于山水,凭借自己的悟性去贴近它、理解它。
将万物拨开,只问本心。
然后,再借此机会,由万物的灵魂去追寻自然界存在的最高境界‘无’,将一切可看到的东西都忘记,进而追寻那看不到的境界‘无’。
无论是中国茶道还是日本茶道,表现形式虽不同,更可以说是背道而驰,但,都是为帮人们彻悟人生和探索人文宇宙的精神而发展起来的。
它们各有各的优点,也各有各的局限。
像中国茶道蕴涵着“情来爽朗满天地”的激情以及“更觉鹤心杳冥”那种与大自然达到“物我玄会”的绝妙感受,是日本茶道所不及的,而日本茶道将日常生活行为与宗教、哲学、伦理和美学熔为一炉,变成为一门综合性的文化艺术活动,这是中国茶道所欠缺的。
在喧闹的街市中,你我疲惫不堪的辛劳打拼,是为了家庭,是为了孩子,是为了以后的好日子?
当在追求这些东西时,除了酒,你还准备了什么?是刺激兴奋的可可?是浪漫浓郁的咖啡?还是自然清新的茶香?
不管你是想准备什么,反正我是准备了茶。
因为可可与咖啡喝久了,就会失去属于它的激情,而我不想像喝了酒一样的麻痹自己,醒来后,还是会愁更愁。我认为只有茶,总是富有内涵的,日日新,月月新,年年新,一壶茶一个感受。
茶就像看透世事的长者,他只会开解人,引导你走出暂时的迷茫与黑暗,而不是麻痹你的神经,给你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假象。
茶是自然地精灵,更能让现在的人在忙忙碌碌的喧闹世界中体味到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野幽情,在短暂的空明中放松精神,让绷紧的弓弦松弛下来,仿佛把整个自然天地都纳入了我的胸怀,来抚慰我的身心,消除我的烦恼,还给我“明天会更好”的激情与梦想。
茶是一个媒介,一个从自然世界中体悟人生的媒介;茶是一个契机,一个从天地变换中感悟道理的契机。
可以说,茶即人生,人生即品茶。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的这首《丑奴儿》,道尽了喝茶人的感悟。就像老茶树,它的嫩芽泡出来的茶味会更浓。越是老人,越能品懂茶所含的运道,因为他们已是历尽世事沧桑,早在人生浮沉中读懂了一切,而这些恰恰正是茶所要告诉品茶人的。
一滴眼泪,一句后悔,半生哀叹,都在这壶茶里。
为何年轻时就没有读懂这一切呢?为何又要让自己在历尽沧桑后,青春不再时,再让自己领悟到呢?
品茶,也许它真正的意义,其实就是品的过去的回忆,那曾经悲伤的故事,那曾经懵懂的青春,更有简单的自我写照。
茶,以自然的面貌贴近了人,希望借此告诫世人,但就是这个简单的告诫,却被世人无数次的错过,然后再用自己一辈子去尝试失败。
天地赋予茶自然地奥秘,而人们用茶去体会天地的奥秘,再用自己的过往去验证领悟到的道理。
天道,茶道,人道。
周而复始,万物循环。
喝茶感悟的散文:喝茶随感
古城的方塔园里有三件镇园之宝,那就是古塔、古井和古银杏。不知从何时起,也许是好友们的多次诚邀,也许是我对清静世界的向往,便养成了双休日去方塔园喝早茶的习惯。
喝早茶的内涵在一个“早”字,追求的是一个“静”字。当有些人还在睡梦中的时候,我已经在方塔园搬桌移凳,提壶续水,体会着举杯轻酌,齿间留香的感觉。当8点以后人声嘈杂时,我们已经起身腾位、打道回府了。喝茶的地点我选择在问泉堂前,这里右临古井,面朝古树,左边20米处就是常熟地标之一的南宋古塔,绿树浓荫,鸟语花香,古风遗构,直令人眼清神明,心淡意和。朋友间一个星期不见,总会有不少的话题,或谈天说地,或吹牛弹马……每逢双休,天天如此,真如孔子有言:“吾道,一以贯之也”。
喝茶有深刻的文化底蕴,自古到今研究之人颇多,早就有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之说。平日里关系比较密切的几个人,坐在浓郁的树荫下喝茶,那是一种时光的磨练,是一种精神的交流,是一种感情的升华。当我举杯浅啜,涩中盈甜含香的细流掠过舌尖入喉,耳中听到的是鸟儿婉转的轻鸣声,眼中看到的是绿叶中成串的银杏果,鼻中闻到的是香樟和冬青花开的清香味,那正是一种惬意和安逸的感受。所以我不习惯喝刻意追求过程的功夫茶,当主人熟能生巧地表现技能时,我坐在旁边等着喝茶的样子未免有点傻;我也不喜欢去茶楼里消费,几盆小吃的味道混在嘴里,生生驱走了青青绿茶的茗香;在空旷幽静,风景如画的园林里喝茶,才会和绿茶的韵味相得益彰,才能体验品茗谈心的雅韵。
坐在树荫下,常见到树叶的飘落,一片银杏叶飘舞着落下来,不偏不倚地掉进了我身旁老友的杯子里,老友连声说巧,并把它捞了出来放在桌子上。我随手拿在手里打量着这片貌似折扇形状的树叶,有一丝意念在心底悠然而生……我明白我的头顶不是菩提树,我坐之处也并非明镜台,可是我总想慢慢地参悟这片叶子的命运:也讲不出什么原因,它就这样静静地离开了依附过的树干,气流的作用托着它缓缓而下,产生了依依作别的意境,也难免体现出一种悲壮。然而,树上的哪一片叶子能摆脱这样的结局呢?你生得高也好,生得低也罢,不是总有掉下来的那一天吗?无数的树叶零落成泥的同时,树干却依旧挺拔,并不断地增生着新的年轮和高度,年年有更为翠绿的树叶在树枝上萌生发芽,日复一日,经历着不尽的轮回。树干不可能记得从它身上凋落的每一片树叶,因为实在是太多了;树叶却永远把自己依附过并受过恩泽的大树常记在心上,因为它曾经给以了生命和营养。
曾经有人问唐代名僧赵州和尚——什么是"禅"?和尚只叫来人喝茶去,意思是喝茶中能修禅心,解禅意。我喜欢喝茶,可能因为性格使然,却始终未能通禅,因为禅主张无为和空心,追求“勿使染尘埃”和“本来无一物”的境界,我却老是要牵丝攀藤地联想到一些什么,所以也就永远脱不了俗,悟不透禅。
周围的一切依然静悄悄,古井无波,大树无形,方塔无心,我却在默默的沉思……
喝茶感悟的散文:爱上喝茶
作者:你的嘴角带着笑
相信不少的朋友也喜欢游山玩水,找一个没有城市的喧闹只有鸟儿歌唱地方,亲近山间阵阵风声和新鲜的空气,让云在脚下的感觉!我也不例外,只是有一个习惯每次亲近大自然后还要在键盘上敲打一些文字留下一点记忆……
记得清明前夕,和几个朋友开车去高阳镇玩,一路上田野里的油菜花正是盛开之时,金灿灿一大片。路边桃花娇艳妩媚,很受小蜜蜂青睐,我们有说有笑欣赏着春色美景。开了两个小时车便到了高阳镇,镇子在山水之间,显得格外狭窄,抬头望去山间云雾缭绕,仿佛仙境。刚下车就闻到了缕缕茶香,那缥缈甚微的清香让人心生喜悦,朝前方望去发现原来是一农家伯伯在晒茶叶,处于好奇跑过去拿了一片含嘴里,顿时口舌生津,满口清香,便问农伯伯这茶是从哪里采的,农伯伯指着对面的山说:“这茶刚从对面的高阳山采下来的,小伙子不妨去茶园看看”。于是我们便过河向对面的高山出发,顺着山上小路边走边聊,渴了就喝山沟里的泉水,累了就坐下来欣赏山间的风景。树林中时不时有小动物跑过,偶尔还能看见松鼠翘着大大的尾巴好奇的看着我们。
不知道走了多久已经看不到下面的小镇,仿佛身处云海中,我们坐在石头上看着翻滚的云海,心里一片安宁,休息片刻后又继续往山上走,忽然听到依稀的歌声,翻过山包映入眼帘的是一片茶海,一道道茶树如埂成行,拨动一道道弦波,滑出一个个绸缎般的曲线,没有尽头地向前蜿蜒而去,只怕大地也忘了骄阳的慷慨和阴雨的多情。站在茶叶树前,就像身置画中,自己也不知不觉间变成一颗小小的茶树,在吐哺着一片片小巧的叶子,编织着一片片青的葱郁,描绘着一幅幅绿的图画。采茶姑娘们围着丝巾,带着斗笠,背着背篓,灵巧的双手飞舞着从树上采下一片片两叶一旗,把那茶树的芯蕊轻轻放入背篓中,那喜悦的心情越来越浓,把背篓慢慢地压得越来越重,脸上的汗水已被微风抚干,哼着山歌满脸笑容。
此时,一位老爷爷拿了一壶茶过来给我们一人倒了一杯,高兴的说这是我们高阳镇的高阳茶,名叫“高阳凤翎”叫我们好好品尝,我便郑重端起杯子含了小口,初尝时苦涩浅浅,之后清香淡淡,口感极佳,回味无穷,大赞好茶啊!老爷子开怀大笑于是给我们讲起了此茶的来源,相传,武则天登基称帝后不久,有一年正好轮到剑南道进贡春茶,鉴于当时茶叶制作工艺有限,利州刺史便安排高阳镇茶农采摘新茶上供至洛阳,茶农得知喜出望外,于是便选择老茶树嫩芽按照一芽二叶的标准精心挑选采制新鲜茶叶上贡至洛阳。女皇听闻家乡春茶到来,立即命人煮置御前,顿时茶香满室,香气怡人。思乡之情不禁油然而生。其宠臣张易之赞到:此春茶形若金凤翎,香似糖炒栗!此茶寓意祥瑞啊,皇上,武则天闻之凤颜大悦便赐名“高阳凤翎”
走时,老爷爷还给们一人拿了包茶,让我们多喝茶,有益身体健康。至今我都记忆犹新,从此我也爱上了喝茶。
点击下页查看更多喝茶感悟的散文相关内容
#p#副标题#e#喝茶感悟的散文:生活是茶
作者:夏沫初秋
茶是糊口,糊口是茶。
糊口是忙碌的,糊口也是艰辛的,一个人在红尘中良多时候是身不由己的。但我们能守护住自己的一颗心,清净安闲,不被他人所左右。就像茶一样不能和其它饮品混着喝,只有单沏才得其味。
一个耐得住寂寞的人才会喝茶,耐不住寂寞的人是品味不了好茶的。实在有时我们喝的不仅仅是茶,还有感悟和心境。
茶道的繁琐似和我这个俗人不相干,就是一瓶开水、一个玻璃杯、一撮绿茶。
茶叶放进杯里,倒入开水,绿叶翻转浮沉,宛如人的一生;童真的无暇、少年的执着,中年的探索,老年的沉淀。
学会喝茶,学会珍惜,学会感恩。
糊口得好坏只有自己知道,茶味的真意也只有自己知道,茶喝在自己口中,当下的体验也只有自己知道。
喝茶就是一件简朴的事情,渴了累了喝上一杯香酽的热茶解解乏,假如可以,再配上几个茶点,就能消除一身的疲劳融化心头的冰霜。
假如邀上几个谈得来的佛友,大家一边品茶一边交流学佛心得,那是再好不外的事了。可是,人生有多少这样的好时光呢?
每次喝茶前,我都会默诵大悲咒祈求菩萨加持茶水,这样的茶沁入身心,感觉身心宁静、安闲安详。久而久之,业障减轻、聪明萌发,对待糊口也徐徐豁然了。
污浊的淤泥中能开出雪白的莲花,莲花出淤泥而不染。茶一如莲花可以宁静我们的身心。我一直想栽几棵茶树,采茶做茶,除了自用还可以结善缘。但是像我这样的人恐怕难有此福报,那我只有祈请菩萨加被,发大慈悲赐赉大悲茶水来清洗我心灵的污垢吧。
喝茶感悟的散文:喝茶有道
茶,对我这个门外汉来讲,谈不上品,只算是喝,其功效作用只是解渴。然而在这喝的过程中,似乎隐约的感触到了表达不清的某些或道理或感悟的东西。我喝茶偏向于红茶或黑茶,更喜欢喝滚烫的浓茶,也许是恋着喝到嘴里的苦,顺着喉咙留在胃里暖暖的香。曾见过别人诠释茶艺文化,笨拙的自己至今也没有弄明白其中的步骤和原理,只是觉得看着美、喝着香。按专业的说法,泡茶之前应该根据茶叶的本身,来决定水的温度。一般用来泡茶的水质、温度和茶具会直接影响茶的口感。用专业术语讲,泡茶应该有第一泡、第二泡、第三泡……说道“洗茶”,因为一直不知道要洗去什么,所以会免去这“繁琐”,管“洗茶水”叫第一泡。
每到午夜子时,这个时候,都是属于我的。或进入梦乡与周公相会,或由着思绪无止尽的蔓延。一本书、一杯茶,飘着香,品着涩,伴一首老歌勾起了我许久前的记忆,别人的、自己的。
苦,这浓黑的“第一泡”是苦的,嘴里的苦,使我脑海里闪念出“万事开头难”。凡事在开头时,谁说不会经历苦呢?至于这苦是在胃里还是在心里,会成为今后成长甘甜的见证,或是成为一蹶不振的理由,与茶无关!
涩,“第二泡”更多的是涩,不知是习惯了这苦,还是真的没那么苦了,总之“第二泡”会好入口些。看着杯中茶在沸水中昙花一现的起舞后,毫无留恋华丽转身静静的谢幕,不会留下只字片语,留在身后的也许只有品过的人,才知道涩的味道。一次次的起舞、反反复复的谢幕,依然依旧,然而却带走了许多,留下了似水非水的那般,叫人心疼。
纯,用“纯”形容这“第三泡”,似乎有些欠缺,却又找不到更合适的字眼,没有了舌尖的苦涩,那种厚重之感依然还在。
香,“第四泡”的颜色似乎淡了许多,到这个时候,吃过饭的人消化的差不多了,没吃饭的人该饿了。胃里的香似乎勾起了“馋虫”。感受茶香之余,杯中的会出现零星的“茶屑”,随着越喝越淡的茶,会越来越多。想想自己亦如此,随着年龄的增长,或优点或缺陷留在了自己看到看不到的身上。然而,杯中的茶屑却难以掩盖茶与身居来的香。
淡,我一直恋着“苦”,念着“涩”,想着“纯”,喝着“香”,一切过后只剩“第五泡”的淡了,再往后只会有不同于水含着香的越来越淡。也许会有人想着,茶淡了,换一壶便是,那么人生经历的“这壶茶”该如何换?其实最值得“品”的也许就是一个字“淡”。最解渴的也是这淡淡的茶水,这是一种不骄不躁、耐得住寂寞、受得住诱惑的磨练、考验。在品淡的同时,内心便会不由的静下来,慢慢的积蓄着一种本能,让自已可以承受“第二壶茶”的苦、涩、纯、香、淡……
从起点到终点,一个大大的圆。“茶水”淡到极限只会回到最初用来泡茶的水,给世人展示了看似复杂实则简单的世间轮回。无论第几壶,终归逃不过一个“淡”字,相同的水泡相同的茶,不同的人会喝出不同的味道,何必计较太多。
心态对了,味就对了;
人做对了,事自然也就对了!
猜你喜欢:
1.茶感悟人生散文
2.感悟茶的经典散文随笔
3.描写喝茶的散文精选
4.关于喝茶的散文
5.描写喝茶的散文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