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口往事

发布时间: 2019-09-09 12:43:05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散文 点击: 119

铅山县的这座千年古镇——河口(今县城),明、清时期就是八省通衢的商埠重镇而闻名于世。她位于江西省上饶市的东北部,地处龙虎山、圭峰、三清山、武夷宫、黄冈山的中部,面积为75.6平方公里,信江的狮江段江面开阔,江北群山起伏,呈现丹霞地貌。宋代时期还只是一个

河口往事

  铅山县的这座千年古镇——河口(今县城),明、清时期就是八省通衢的商埠重镇而闻名于世。她位于江西省上饶市的东北部,地处龙虎山、圭峰、三清山、武夷宫、黄冈山的中部,面积为75.6平方公里,信江的狮江段江面开阔,江北群山起伏,呈现丹霞地貌。宋代时期还只是一个很小的农村墟场,仅有少数店铺。

  早在十五世纪初的明宣德年间,铅山河进行改道,在赤岩洄与信江河汇合,成为信江与铅山河交汇的河道口,故将原沙湾市改称为“河口”。明、清隶属广信府管辖,由于其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又地处水陆交通要道,尤其水运十分发达:东路逆水行舟信江可至上饶,西路顺信江西下至鄱阳湖,南可达赣州,西出长江能抵汉口,再转往南北各地。

  从明代中叶起,河口便逐渐发展为闽、浙、赣、皖、鄂、苏、湘、粤八省山珍海货等物资的集散地,故有“八省码头”之称。清代,官方的漕运所,管辖着铅山、弋阳、贵溪三县的漕运。

  民国初期,河口镇仍然设有四个私营快船局,拥有350余艘帆船,日常停泊在河口十大码头的上千艘商船,江面呈现出一派“桅杆如林,白帆如云”的景象非常壮观。

  古街一堡至四堡,由全长五华里的明清古街和两端的半边街组成,东西走向,南面古镇,北临信江,街宽五六米,古街路面中间石块横排、两边条石纵铺,以长条形青麻条石铺成,昔日往来行走在街道上的独轮花车,将青石辗成了道道深深辙印,历史岁月记录着当年河口繁荣商品交易时的盛况。

  留下来有经年磨损的车辙印痕的九弄十三街,大小店铺多达几千家,由于水上交通异常方便,商业贸易十分繁荣,故有“买不尽的汉口,装不完的河口”的说法。在历史上,河口镇与景德镇、吴城镇、樟树镇齐名,冠以江西四大名镇之一。古镇现在仍保存有明清古街和九弄十三街供八方游客观赏。

  坐落在古镇河口主街(二堡街)尾肖公庙前的狮江码头,北面是新滩乡的庙湾、九狮码头,这是河口镇通往新滩乡及横峰、上饶两县部分乡村的交通要道。

  狮江北岸临江的九狮山风景美丽如画,岁月穿越时空,缓缓悠悠西去的狮江水,清澈见底,倒映着赭红色的九座狮山。这里景点有“九狮过江”、“章岩映月”。登临九狮首峰——炮台山,近可鸟瞰河口镇全景和明清古街,(30多年前可以从三堡至一堡沿江看似乎很像一把关公青龙偃月大刀)远可眺望上饶、横峰和龟峰。

  每当夕阳西照,恰似山舞金龙、水戏赤狮,景色格外壮观。九狮景区以其独特的景观景点和历史悠久的佛教文化极富吸引力,尤其地势风景优美,浮光掠影,生态环境十分宜人,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捷的水上交通条件,(直通南北的浮桥)吸引着很多周边省、市、县的游客慕名前来观光、旅游。

  铅山于南唐大保十一年(953年)置县。因永平镇(老县城)四里有铅山,遂以山名县,境内物产丰富,民风淳朴,历史悠久。历朝、历代的四方僧侣、八方游客、文人墨客多驻足流连忘返。存有历史名胜古迹很多,古人留下诗词、歌赋无数。铅山称得上是人文荟萃、人杰地灵、人文景观、山水文化等融为一体的丘陵山区县,其传统文化底蕴和地下矿产资源十分丰富。

  明清古街(二堡街)上的百年老药号“金利合”,这幢三层楼的明清标志性的古建筑,门外历历在目的石雕匾额、楹联、石雕图腾,随着时代变迁、星移物转,诉说着金利合的兴衰史。还有保存完好,人文景观资源十分丰富的有:观音堂、天主堂、二府堂、关帝庙、药王庙、肖公庙、判官庙、天乳寺、菩提庵、九狮庵和徽州会馆、抚州会馆、洪都会馆、旌德会馆、福建会馆等古老建筑,亟待开发利用。现已具备旅游资源开发态势,时有慕名前来的外地游客考察观光。

  古镇老街的独特之处,就是沿街店铺都是前店后作坊或是前店后宅的格局,左右店堂靠近街巷,进深可达数十米,最后一进后门可面对惠济河或狮江。每幢房屋少则三四进,多则五六进,每进均有天井和堂屋。

  河口早在明嘉靖年间,就成为茶叶、土纸等手工业商品集散地而逐步扩大延伸到全国各地乃至出口国外。明万历年间,这里驻有巡检司,清代初年的河口,全镇人口数量己经达到5万,从商人员就高达70%,曾驻设过二府(副知府)衙门。到了清乾隆年间,河口已成为“货聚八闽川广,语杂两浙淮扬”,舟揖夜泊,绕岸灯辉”的江西四大名镇。明清时代,就曾与景德镇的制瓷,苏州、杭州的丝织,芜湖的浆染,松江的棉纺并称“江南五大手工业中心”。

  古镇历来是文化荟萃、商人群集、文化昌明、经济繁荣,物华天宝的名胜之地。清著名诗人、戏曲家,铅山籍人士蒋士铨这样描述当时繁华的河口:“舟车驰百货,茶褚走群商,扰扰三更梦,嘻嘻一市狂,移官资坐镇,空对绿野堂”。五华里长的明清古街至今保存完好,古风犹存。沿狮江而建的古街,称为一堡、二堡、三堡街道,共有各行各业店铺540余家,会馆庵堂6所。

  据2002年县文化部门调查,保存较好的店铺:一堡街有94栋,二堡街有199栋,三堡街有87栋。古街店铺虽历经岁月风雨侵蚀,但不少房屋仍保持原貌,古香古色。保存较好的商铺有金利合、吉生祥、同福昌、元生祥、太和祥、老生祥、永远祥、同春和,同升等等。

  弯弯曲曲穿镇而过的惠济河又是古镇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该河是明嘉靖年间宰相费宏倡导开挖的人工河。水脉分主流、支流两系萦绕在河口镇区。惠济河通水后,许多富商、财主纷纷以重金在河岸两边购地建房。逐渐荟萃了苏、浙、赣、闽、皖等地建筑风格的民居300多间。河上建有石桥30余座,每隔百米左右就有一座,古街北依狮江,南岸河边新建了“官埠头”、“巴家码头”、“金家弄”等十处大码埠。

  由于河口水上交通运输发达,具有五大地方特产:纸、茶、粮、竹器、柳木制品。纸类品种多,共二十余种,粗细有别,色泽各异。富有特色的“柬纸”细竹料精制,敦厚无筋膜,官府作奏折专用纸,其价十分昂贵。最著名的有“连四纸”以未叶嫩竹为原料,经渍、捣、蒸、曝等七十二道工序精制而成,素有“千年寿纸”之称。清代,造纸的从业人员占全县人口40%,年产量占全国20%。早在北宋时期,“白水团茶”、“小龙凤茶”就是当时进贡的佳品。

  到明初年,又有“小种河红”、“玉绿”、“特贡”、“花香”等数种名茶。明中期,河口的茶叶贸易昌盛,茶行达48家之多。到了清初,全国各地茶商云集河口,当地制作的茶叶畅销往全国,还远销俄罗斯、印度、南洋诸国与地区,“河红茶”是当年中国出口茶叶的主要品种。河口还是粮食的集散地,竹器与柳木制品两大特产贸易额也占重要地位。

  源源不断的商品交易正是通过停靠在河口这些码埠上的往来船只,出信江,经鄱阳,由长江往来于汉口、上海、南昌、鹰潭和上饶等地。高峰季节,货物吞吐量日可达数十万斤之多。

  镇内有林板桥、罗家桥、汪家桥、大桥口、江边桥……桥上人来人往,桥下流水清澈见底,时有吱呀作响的乌蓬船从惠济河上撑过,水中游鱼成群,好似一幅江南水乡的水墨丹青画卷。古镇目前乃是全省独一无二的明清古建筑格局遗存,房屋、街道、里弄、码埠、小河、石桥等等。折射出典型的江南古镇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互交融又丰富多彩的自然环境。

  多年前,铅山县政府曾邀请同济大学博士生导师,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专家阮仪三先生等前来考察、指导古镇保护工作,他经实地考察后,充分肯定了明清古街是原汁原味的古街,并提出很好的保护开发河口古镇的合理化建议。

本文标题: 河口往事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sanwen/79957.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月夜遐想让人流泪的爱情散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