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养着这么个习惯,就是一得时间,一定去户外闲自地走走。 街路车喧影杂,最好是寂静的郊外,野草地头,纵横小陌。亦或是更远一些的山路,坡上有羊肠,柔软地自山角下三两篱落伸出来,绵转幽曲,逶迤着,像条小蛇,一直伸向草暗花明,一直伸到山顶的云里;又仿佛一
多年来养着这么个习惯,就是一得时间,一定去户外闲自地走走。
街路车喧影杂,最好是寂静的郊外,野草地头,纵横小陌。亦或是更远一些的山路,坡上有羊肠,柔软地自山角下三两篱落伸出来,绵转幽曲,逶迤着,像条小蛇,一直伸向草暗花明,一直伸到山顶的云里;又仿佛一缕飘落到旷野上的炊烟,飘飘渺渺,干干净净,光阴一样,落在尘世的外面。
那些俗世的琐屑和拥挤,此时已都散去,和自己在一起,身心不系,双足如牧,任意东西。太过平坦而宽阔的路,往来之履偏多,过于热闹,反倒杂沓了。因此,路上便少了自然之气。反正你做的是无的之游,索性优哉乐哉,做一下野鹤闲云,当然是去那些人迹罕至的偏僻小径。
径狭而幽邃,身单而随处。越是蜿蜒,越是僻静,就越是别致。“曲径通幽”的意境,出自唐代诗人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诗中说的是作者清晨一个人闲步到一座古寺,当时空气清新,日照高林,有一条曲折竹径,向远而深。沿径而行,远处的禅房,在花木浓荫的掩映里若隐若现。作者被吸引,如此幽妙之境,一时间,令他忘情地深赏陶醉。他又望见寺后有隐隐青山焕然、鸟声飞鸣,有清澈水潭倒映出自然美景,连同自己的影子,也在潭水中显得空明清湛。这一切令他望着望着,心中尘杂尽抛、俗虑俱灭,只闻不远处空门之钟磬,声声送禅,袅袅入境,心中豁然开朗怡悦。
“曲径通幽处”,这样的意境,充满着幽朴古妙、静逸越俗之气。这一切,都是那条山径带他进入的。
好境在墨外,弦外有梵音。全诗语言朴素,无多用藻,却意象非常,极尽幽微深秀。作者以意用墨,却非刻意。这样的诗,好似一轴气象氤氲的古画,挂在你面前,你看着看着,不觉间,已然走了进去。
尤喜“幽径”一词,很细致,很婉转,很意境,仿佛你走在了上面,是走在一行隽逸小诗,走在一小段静好时光。散散漫漫,兜兜转转,一直能走出嘈杂尘世。那前路亦不远还远,不即不离,仿佛永远有未知的好在等你,而一切,又都在云深不知处。
独独一条曲曲弯弯的小径,与你依依将行。那是你的心意,是到达一切美景的线索;那是通幽之径,既可衔接所有清幽好景,又会抵达一个人闲逸怡然、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
一条幽幽小径,究竟还会有多好。
春时烟树溪草,韶景如墨。朱淑真写“迟迟春日弄轻柔,花径暗香流”。那时天色好,薰照抚弄依依杨柳,漫步一段花间小径,幽情暗暗,衣衫染香,不觉中,最是春景能醉人;夏时繁木阴阴、草色葳蕤,荫鸟凉风、蝉鸣高挂,也会自随一路清凉;秋时层林如妆,天高云净,红叶黄花,空水明媚。这时又恰好读杜牧的《山行》,一个人行在山中清远石径,远远就望见白云里的人家,又何必急于路程呢,不如放下旅途劳顿,停在黄昏里,看斜阳染着深秋的红叶片片,已然灿过二月花。想想,这样的秋景有多美,当真可以醉在一首诗、一幅画里了;后来到了冬,再沿径一路向北,那时,天地空远、白雪飞絮、玉树琼柯,一切的一切,都彻底静下来了。
依旧是那条小径,往事已在身后,只有漫天漫地的花事,与你缠绵而行。
真羡慕那些清逸闲澹的古人,他们住在诗里,住在自己的精神领域,乃至千百年过去了,依旧让我们痴痴地遥望。
多年前的老宅,落在没有改建的旧城区里。那会儿的时光朴素而安祥。简单的烟火里,你有意无意地出门走走,随便的一条路,就能通向很美的黄昏和月光。现在想想,已然很遥远了,越来越丰富和舒适的生活,似乎使这些离我们越来越远。
山深有幽径,到底不是繁繁所在。如今,我们的生活环境好了,所居住的城市,楼房林立,道路整饬,虽有太多纵横宽敞的街道,但早已被熙熙攘攘的市声填满。太多每天忙着赶路的人们,恐怕大都早已忘了,自己究竟是在走着一条怎样的路。
世上有那么多的路,我一直深信,一些宁静而美好的道路,一定是从一个人的内心深处铺设出去的。它或许不是很繁华,不是很便捷,但是,它一定有自然的气息,它会带给你行走的充实和乐趣,带给你旅途上真正的美。
那样的美,正如那条幽幽小径带给你的。并且,没有什么可以取代它。因为,这样的路,就像一道皎洁的白月光,就像一弯清澈的小溪水,就像一段安静淳朴的好时光。
就像,你一直想抵达岁月深处的,那一份不泯的痴情。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