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散文的发展历程宋代散文的发展历程宋代散文承中唐韩愈、柳宗元所倡导的古文运动而来。从思想内容上来看,宋代散文一是多以讲学为目的...
宋代散文的发展历程
宋代散文的发展历程
宋代散文承中唐韩愈、柳宗元所倡导的古文运动而来。从思想内容上来看,宋代散文一是多以讲学为目的的言道之文,二是多以论政为目的的政论之文,三是多以记录见闻为目的的笔记之文。言道之文具有很强的哲学性,政论之文具有很强的时代性,笔记之文具有机很强的趣味性和学术性。分期论述如下:
1.北宋初期,承袭晚唐五代之风,以骈文为主,也有人作古文。这一时期的最大的成就乃在于古文运动的再次兴起。代表性作家有柳开、王禹偁、石介、范仲淹、尹洙等。从思想内容上来看,这些古文家的最大特色是言道与论政密切结合,教化性较强;从艺术上看,其最大特色在于提倡平易自然,但创作实践上尚不能尽如人意,有时不免露出辞涩言苦的毛病。
2.北宋中期是宋代散文最辉煌的时期,也是古文运动取得成就的时期。欧阳修实际上为此期的领袖。从思想内容上来看,言理与论政逐渐分开,以程颐为首的理学家提倡“文以载道”,言理遂成为理学家的目的;以欧阳修为首的古文家则强调关心百事,言政遂成为古文家的主要内容。从艺术实践上来看,古文家不但把宋初平易自然的理论主张完全付诸实践,而且还发展了古文的艺术韵味,使之更具有文学性。
3.南宋初期散文创作充满爱国激情,文人纷纷以文言政,要求抗敌北伐,批判投降求和,具有高度的战斗性,其文风也慷慨激昂,气盛势足,理明词畅。
4.南宋中期又是散文创作相对发达的时期,其中尤以鼓吹北伐、议论国是的政论之文和倡明理学、论辩哲理的讲学之文成就最高。前者以辛弃疾、陆游、杨万里、范成大、陈亮为代表,后者以朱熹、陆九渊叶适等人为代表。这两大内容在写作上皆条分缕析、切当翔实,较之北宋散文更富有论辩力和逻辑性。
5.南宋末期的散文呈现衰落趋势,自中期以来就出现的萎靡文风此时有增无减。但在南宋亡国之际出现的文天祥、谢翱、邓牧、王炎午等一大批作家,都留下了许多优秀的纪实抒情散文,其内容仍以抒发爱国情怀为主,但在亡国之际风格更显得悲慨沉痛。
宋代散文承中唐韩愈、柳宗元所倡导的古文运动而来。从思想内容上来看,宋代散文一是多以讲学为目的的言道之文,二是多以论政为目的的政论之文,三是多以记录见闻为目的的笔记之文。言道之文具有很强的哲学性,政论之文具有很强的时代性,笔记之文具有机很强的趣味性和学术性。分期论述如下:
1.北宋初期,承袭晚唐五代之风,以骈文为主,也有人作古文。这一时期的最大的成就乃在于古文运动的再次兴起。代表性作家有柳开、王禹偁、石介、范仲淹、尹洙等。从思想内容上来看,这些古文家的最大特色是言道与论政密切结合,教化性较强;从艺术上看,其最大特色在于提倡平易自然,但创作实践上尚不能尽如人意,有时不免露出辞涩言苦的毛病。
2.北宋中期是宋代散文最辉煌的时期,也是古文运动取得成就的时期。欧阳修实际上为此期的领袖。从思想内容上来看,言理与论政逐渐分开,以程颐为首的理学家提倡“文以载道”,言理遂成为理学家的目的;以欧阳修为首的古文家则强调关心百事,言政遂成为古文家的主要内容。从艺术实践上来看,古文家不但把宋初平易自然的理论主张完全付诸实践,而且还发展了古文的艺术韵味,使之更具有文学性。
3.南宋初期散文创作充满爱国激情,文人纷纷以文言政,要求抗敌北伐,批判投降求和,具有高度的战斗性,其文风也慷慨激昂,气盛势足,理明词畅。
4.南宋中期又是散文创作相对发达的时期,其中尤以鼓吹北伐、议论国是的政论之文和倡明理学、论辩哲理的讲学之文成就最高。前者以辛弃疾、陆游、杨万里、范成大、陈亮为代表,后者以朱熹、陆九渊叶适等人为代表。这两大内容在写作上皆条分缕析、切当翔实,较之北宋散文更富有论辩力和逻辑性。
5.南宋末期的散文呈现衰落趋势,自中期以来就出现的萎靡文风此时有增无减。但在南宋亡国之际出现的文天祥、谢翱、邓牧、王炎午等一大批作家,都留下了许多优秀的纪实抒情散文,其内容仍以抒发爱国情怀为主,但在亡国之际风格更显得悲慨沉痛。
很多时候我们在提起宋代的文学成就时,不自觉的便会现想起宋词,唐诗宋词元曲,可谓如雷贯耳。但是呢我们却也忽略了在这个文学艺术高度发展的时期,其他文学形式的辉煌,虽然诗歌首推唐诗,磅礴大气,情感饱满,但是宋诗同样也不是其风范,宋诗中理趣,诗风平淡朴素,趣意盎然,在平淡之中达到了返璞归真的境地。同时唐宋八大家,两宋便占了六位,也足见宋代文赋的发展的成就之高,同样冠绝数代。而且在宋代的文学中,理趣在其中的贯穿是整个宋代文学的总体特征,这不仅仅得益于宋代理学的高度发展和其理论的日益成熟,而且还直接影响了两宋时期文人的治学理念,敢于疑古、不盲目崇古、勇于创新。
诗文革新运动的开展
宋代的诗文其实也是经过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的重新演变的。早在唐代中期在韩愈、柳宗元的倡导之下就开展了一系列针对散文的文体改革运动,他们倡导文章要古朴自然、质朴自由,这种新的散文特征与之前自魏晋南北朝以来的文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古文运动之前推崇骈丽文风,内容绮丽繁杂,在古文运动的倡导之下,唐代中后期的散文文理并重,如韩愈的《马说》。
韩愈
但是这种文风在宋代初期却没有延续下来,其实这其中有很大的影响是来自北宋初期词的发展,北宋初期的词承袭了五代花间词的写作风格,文风绮丽,多为花前月下。因此使得北宋初期的散文创作也浮靡卑弱,韩愈、柳宗元所提出的古文传统荡然无存,而且文章创作形式固定,流于形式主义。因此在当时的文坛上对于诗文的体制的变革的呼声高涨,要求改变这种糜烂的写作风气。
柳宗元
而欧阳修则是宋代诗文革新的领头人,他张文道并重,学习韩愈、柳宗元,倡导文章的质朴以及责任担当;反对以西昆体为代表的诗歌的绮丽繁华,认为应该遵循杜甫诗歌的真实。欧阳修的散文形式多样、内容饱满,政论文、史论、文赋皆名篇众多,在他的散文中议论、叙事、抒情相互融合,并且尽然有序,毫不杂乱。欧阳修的诗歌平易自然,简洁流畅,纡徐委婉,在当时被争相模仿。
欧阳修
欧阳修的诗歌则是一方面为了反映自我情怀以及个人生活,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反映社会现实,抨击社会弊端。王安石的诗歌创作受到了韩愈的影响,常常采用写作散文的方式写作诗歌,采用叙事手段写诗。诗歌总体流畅简洁,诗中富含议论,具有理趣,引人入胜。
王安石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散文、诗歌成就也非常高,而且王安石的文学创作显现出与非常明显的政治色彩,与其政治家的身份相符合。
诗文革新运动的开展
宋代的诗文其实也是经过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的重新演变的。早在唐代中期在韩愈、柳宗元的倡导之下就开展了一系列针对散文的文体改革运动,他们倡导文章要古朴自然、质朴自由,这种新的散文特征与之前自魏晋南北朝以来的文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古文运动之前推崇骈丽文风,内容绮丽繁杂,在古文运动的倡导之下,唐代中后期的散文文理并重,如韩愈的《马说》。
韩愈
但是这种文风在宋代初期却没有延续下来,其实这其中有很大的影响是来自北宋初期词的发展,北宋初期的词承袭了五代花间词的写作风格,文风绮丽,多为花前月下。因此使得北宋初期的散文创作也浮靡卑弱,韩愈、柳宗元所提出的古文传统荡然无存,而且文章创作形式固定,流于形式主义。因此在当时的文坛上对于诗文的体制的变革的呼声高涨,要求改变这种糜烂的写作风气。
柳宗元
而欧阳修则是宋代诗文革新的领头人,他张文道并重,学习韩愈、柳宗元,倡导文章的质朴以及责任担当;反对以西昆体为代表的诗歌的绮丽繁华,认为应该遵循杜甫诗歌的真实。欧阳修的散文形式多样、内容饱满,政论文、史论、文赋皆名篇众多,在他的散文中议论、叙事、抒情相互融合,并且尽然有序,毫不杂乱。欧阳修的诗歌平易自然,简洁流畅,纡徐委婉,在当时被争相模仿。
欧阳修
欧阳修的诗歌则是一方面为了反映自我情怀以及个人生活,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反映社会现实,抨击社会弊端。王安石的诗歌创作受到了韩愈的影响,常常采用写作散文的方式写作诗歌,采用叙事手段写诗。诗歌总体流畅简洁,诗中富含议论,具有理趣,引人入胜。
王安石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散文、诗歌成就也非常高,而且王安石的文学创作显现出与非常明显的政治色彩,与其政治家的身份相符合。
中国古代散文
散文是我国古代的主要文体之一。我国古代把与韵文、骈体文相对的散体文章称为“散文”。我国古代散文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时期:
(一)先秦时期
1. 第一部散文集《尚书》。自汉以来,《尚书》一直被视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哲学经典,既是帝王的教科书,又是贵族子弟及士大夫必遵的“大经大法”,在历史上很有影响。
2。 历史散文
随着时代的需求,产生了描述现实的历史文学,这就有了《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著作。《左传》与《战国策》是先秦历史散文的代表。
3. 诸子散文
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产生了诸子散文。有《论语》、《孟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
(二)两汉
两汉时代,散文进一步发展。
1. 政论文
贾谊的文章《过秦论》,晁错以主张募民备塞的《守边劝农疏》、《论贵粟疏》两篇散文最为著名。
2. 史传文
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封建王朝迫切需求总结古代文化,给予大一统的统治局面以哲学和历史的解释。
(1)《史记》司马迁的《史记》代表了两汉散文的最高成就。
(2)《汉书》
在《史记》的影响下,东汉产生了不少历史散文著作,班固的《汉书》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3. 赋
汉代出现了一种新的文体“赋”。赋的名称始于战国赵人荀卿的《赋篇》,到后代形成了特定的体制。讲究文采、韵节,兼具诗歌和散文的双重性质。接近散文的称“文赋”,接近于骈文的称“骈赋”。
(三)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时期,本期文章多讲求声律,形成马并俪文体,《水经注》、《洛阳伽蓝记》不同凡响。
(四)唐宋时期。
中唐韩愈、柳宗元领导了古文运动,“文起八代之衰”。北宋时,欧阳修力倡古文,苏氏父子等人互相应和,古文日渐占领文坛。
(五)元明清时期。
本期散文基本上继承发展了唐宋古文运动的精神。明代出现了前后七子的复古派,反对复古的唐宋派,主张性灵的公安派,出现了归有光等散文大家,清代影响最大的是桐城派。
(一)先秦时期
1. 第一部散文集《尚书》。自汉以来,《尚书》一直被视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哲学经典,既是帝王的教科书,又是贵族子弟及士大夫必遵的“大经大法”,在历史上很有影响。
2。 历史散文
随着时代的需求,产生了描述现实的历史文学,这就有了《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著作。《左传》与《战国策》是先秦历史散文的代表。
3. 诸子散文
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产生了诸子散文。有《论语》、《孟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
(二)两汉
两汉时代,散文进一步发展。
1. 政论文
贾谊的文章《过秦论》,晁错以主张募民备塞的《守边劝农疏》、《论贵粟疏》两篇散文最为著名。
2. 史传文
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封建王朝迫切需求总结古代文化,给予大一统的统治局面以哲学和历史的解释。
(1)《史记》司马迁的《史记》代表了两汉散文的最高成就。
(2)《汉书》
在《史记》的影响下,东汉产生了不少历史散文著作,班固的《汉书》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3. 赋
汉代出现了一种新的文体“赋”。赋的名称始于战国赵人荀卿的《赋篇》,到后代形成了特定的体制。讲究文采、韵节,兼具诗歌和散文的双重性质。接近散文的称“文赋”,接近于骈文的称“骈赋”。
(三)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时期,本期文章多讲求声律,形成马并俪文体,《水经注》、《洛阳伽蓝记》不同凡响。
(四)唐宋时期。
中唐韩愈、柳宗元领导了古文运动,“文起八代之衰”。北宋时,欧阳修力倡古文,苏氏父子等人互相应和,古文日渐占领文坛。
(五)元明清时期。
本期散文基本上继承发展了唐宋古文运动的精神。明代出现了前后七子的复古派,反对复古的唐宋派,主张性灵的公安派,出现了归有光等散文大家,清代影响最大的是桐城派。
4[4分] 宋代文赋是对骈文赋的一种创新,-|||-其代表作是() ()-|||-A.秋声赋-||?
《秋声赋》是唐代骆宾王的代表作,而不是宋代文赋的代表作。宋代文赋是对唐代散文的继承和发展,以理趣见长,注重内心世界的刻画和情感抒发,具有浓郁的文学气息。宋代文赋的代表作有很多,比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赤壁赋》等。
诗,词,赋,散文各有什么区别和特点?
诗、词、赋、散文各有其特点和区别。总体来说,诗通常以绝句方式表达,词则是简短的表达,而赋则需要读者自己去发掘和发挥。散文则是以抒情形式表达,类似于诗篇。
首先,诗可以分为先秦诗、乐府诗、绝句和律诗。先秦诗主要包括诗经、楚辞和其他杂诗,其韵律性不强,字数也不完全工整。乐府诗主要是从民间收集而来,韵律自由,能完整地叙述一件事情,可以排歌舞。绝句由四句组成,分为律绝和古绝,其中律绝有严格的格律要求。律诗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常见的类型有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一般都是四联八句,也有排律,即是八句的整数倍。
其次,词的主要特点是有词牌名,如蝶恋花、水调歌头等。词牌名是词的一种制式曲调的名称,亦即唐宋时代经常用以填词的大致固定的一部分乐曲的原名,有固定的格式与声律,决定着词的节奏与音律。
然后,赋的特点是讲究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赋可以简单理解为对仗工整且押韵的散文。赋最早出现于诸子散文中,称为“短赋”;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称为“骚赋”;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称为“辞赋”;魏晋以后,日益向骈对方向发展,称为“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入律体,称为“律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赋,称为“文赋”。
最后,散文是以抒情形式表达,类似于诗篇。
首先,诗可以分为先秦诗、乐府诗、绝句和律诗。先秦诗主要包括诗经、楚辞和其他杂诗,其韵律性不强,字数也不完全工整。乐府诗主要是从民间收集而来,韵律自由,能完整地叙述一件事情,可以排歌舞。绝句由四句组成,分为律绝和古绝,其中律绝有严格的格律要求。律诗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常见的类型有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一般都是四联八句,也有排律,即是八句的整数倍。
其次,词的主要特点是有词牌名,如蝶恋花、水调歌头等。词牌名是词的一种制式曲调的名称,亦即唐宋时代经常用以填词的大致固定的一部分乐曲的原名,有固定的格式与声律,决定着词的节奏与音律。
然后,赋的特点是讲究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赋可以简单理解为对仗工整且押韵的散文。赋最早出现于诸子散文中,称为“短赋”;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称为“骚赋”;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称为“辞赋”;魏晋以后,日益向骈对方向发展,称为“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入律体,称为“律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赋,称为“文赋”。
最后,散文是以抒情形式表达,类似于诗篇。
诗通常以绝句方式引导;
词通常就是表达某种意思的一个简短表达;
赋:就是与生具有,需要你自己去发掘,发挥;
散文就是以一种抒情形式表达,通常类似与诗篇.(摘自网络)
词通常就是表达某种意思的一个简短表达;
赋:就是与生具有,需要你自己去发掘,发挥;
散文就是以一种抒情形式表达,通常类似与诗篇.(摘自网络)
散文诗与诗与赋平衡点
散文诗与自由诗有和区别?如何写散文诗才不会不伦不类?如何找平衡点?散文诗与古代的赋有何区别?分行断句的知识谁介绍点!谢过了。我挑最简单的讲:
散文诗,顾名思义,是诗化了的散文;散文化了的诗,兼具散文的活泼自由和诗歌的简洁凝练的特点。
赋是介于诗、文之间的边缘文体(注意“文”的概念,“文”或“文章”在汉代是指有文采的作品。)赋,是由楚辞衍化出来的,也继承了《诗经》讽刺的传统。关于诗和赋的区别,晋代文学家陆机在《文赋》里曾说: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也就是说,诗是用来抒发主观感情的,要写得华丽而细腻;赋是用来描绘客观事物的,要写得爽朗而通畅。陆机是晋代人,他的话说出了晋代以前的诗和赋的主要特点,但不能作机械的理解,诗也要描写事物,赋也有抒发感情的成分,特别是到南北朝时代抒情小赋发达起来,赋从内容到形式都起了变化。
散文诗,顾名思义,是诗化了的散文;散文化了的诗,兼具散文的活泼自由和诗歌的简洁凝练的特点。
赋是介于诗、文之间的边缘文体(注意“文”的概念,“文”或“文章”在汉代是指有文采的作品。)赋,是由楚辞衍化出来的,也继承了《诗经》讽刺的传统。关于诗和赋的区别,晋代文学家陆机在《文赋》里曾说: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也就是说,诗是用来抒发主观感情的,要写得华丽而细腻;赋是用来描绘客观事物的,要写得爽朗而通畅。陆机是晋代人,他的话说出了晋代以前的诗和赋的主要特点,但不能作机械的理解,诗也要描写事物,赋也有抒发感情的成分,特别是到南北朝时代抒情小赋发达起来,赋从内容到形式都起了变化。
一、什么是散文诗
兼有诗与散文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体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从本质上看,它属于诗,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和想象,但内容上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从形式上看,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散文诗一般表现作者基于社会和人生背景的小感触,注意描写客观生活触发下思想情感的波动和片断。这些特点,决定了它题材上的丰富性,也决定了它的形式短小灵活。
1、散文诗,必须有两个特点:
其一,散文诗是诗和文的渗透、交叉产生的新文体。
散文诗是散文与诗“嫁接”出来的品种,这是没有疑问的。散文诗具有诗与散文的“两栖”特征,散文诗既吸收诗表现主观心灵和情绪的功能,也吸收了散文自由、随便抒怀状物的功能,并使两者浑然一体,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性。可以说不熟悉诗与散文这两种文体,就很难创作散文诗。但是散文诗究竟是一种新的文体,还是如有人说的:散文诗是“散文的诗”和“诗的散文”?关键要看散文诗是否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或者说散文诗区别与诗和抒情散文的艺术特征是什么。
其二,散文诗有其独特的审视人生方式,即运用比较自由的形式抒写心灵或情绪及其波动。从总体上看来,散文诗是抒写心灵或主观情绪的文体。
2、散文诗与诗、与散文(尤其是抒情散文)的区别。比如结构、语体、节奏等方面的不同。
(1)散文诗与抒情诗的区别。抒情诗由于要讲究句式的整齐或大体整齐和音乐韵律,因此,即便是自由体的抒情诗,在表现心灵或情绪时也不能不受到较多限制。正是为了突破限制,更舒卷自如地写出心灵的真实状态,于是才有散文诗这一文体的诞生。
散文诗与诗歌的不同之处在于散文诗经常运用描述和议论的表现手段。
与诗相比,散文诗没有诗的韵脚、节奏、音节、行数、排列,即没有诗歌的外形式的羁绊。散文诗的形式至少有如下几种:散文的形式,散文与诗交错排列的形式,即整段“散”的文字与单句(诗句)的交错。这是抒情诗不可能有的自由自在的形式。
(2)散文诗和抒情散文同是抒情文体,但散文诗独特的艺术特征是它的“动荡、波动、惊跳”。
承认散文诗是抒写心灵或情绪及其波动的文体,这与抒情散文的界限也就不难区分了。抒情散文总是离不开纪实,更不用说那些以记叙真人真事为主的叙事散文了。而散文诗几乎没有原原本本地记录真实人物和真实事件的。即使我们称为纪实的散文诗,究其实也是抒写的内心对现实生活的印象,不过这印象很少“变形”——很少对现实生活作想象式的反映罢了。
在结构上,有人说,诗是以“线”抒写生活,散文是以“面”反映生活,散文诗是以“点”折射生活。散文大都有时空长度,都有线索;散文诗无需线索,篇幅较短,常常是作者情感燃烧的那一点辐射开来,而内在情绪则形成环环相扣的情感冲击波,冲动读者的心弦,进入诗的境界。
赋,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重要文体,虽然对于现代人来说,其远不及诗词、散文、小说那样脍炙人口。但在古代,特别在汉唐时诗与赋往往并举连称,从曹丕的“诗赋欲丽”和陆机的“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可窥端倪。赋萌生于战国,兴盛于汉唐,衰于宋元明清。在汉唐时期,有只作赋而不写诗的文人,却几乎没有只作诗而不写赋的才子。建安以后乃至整个六朝时期,对赋的推崇甚至于诗。《史记》中称屈原的作品为赋,《汉书》也称屈原等人的作品为赋。后人因推尊《史》、《汉》,所以便把屈原等人作品称为之赋。赋是汉代最具代表性,最能彰显其时代精神的一种文学样式。它是在远承《诗经》赋颂传统,近《楚辞》的基础上,兼收战国纵横之文的铺张恣意之风和先秦诸子作品的相关因素,最后综合而成的一种新文体。它与汉代的诗文一起,成就了汉代文学的灿烂与辉煌。
赋是介于诗、文之间的边缘文体
在两者之间,赋又更近于诗体。从汉至唐初这段时期,赋近于诗而远于文,从主题上看,楚辞体作品主题较为单一,多为“悲士不遇”。而其形式也比较固定,都是仿效屈原作品体式,象屈原那样书写自己的不幸与愁思。 屈原的《招魂》全篇的铺张夸饰,对汉大赋的影响不言而喻。赋自诞生之日便 带有浓厚的文人气息,这就是受楚辞影响极深的原因。骚体赋,多采用楚辞的“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也常继用了楚辞的“引类譬喻” 手法。
赋与诗的盘根错节,互相影响从“赋”字的形成就已开始。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更出现了诗、赋合流的现象。但诗与赋必竟是两种文体,一般来说,诗大多为情而造文,而赋却常常为文而造情。诗以抒发情感为重,赋则以叙事状物为主。清人刘熙载说:“赋别于诗者,诗辞情少而声情多,赋声情少而辞情多。”
特点
:一、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并追求骈偶;二、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三、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 排偶和藻饰是汉赋的一大特征。经历长期的演变过程,发展到中唐,在古文运动的影响下,又出现了散文化的趋势,不讲骈偶、音律,句式参差,压韵也比较自由形成散文式的清新流畅的气势,叫做“文赋”。
骈文受赋的影响很大,骈比起于东汉,成熟于南北朝。在文章中广泛用赋的骈比形式,是汉代文人的常习。以至于有些以赋名篇的文章都被人视作骈文。象南朝刘宋的鲍照的《芜城赋》、谢惠连的《雪赋》及谢庄的《月赋》等。
诗和赋的区别
赋,是由楚辞衍化出来的,也继承了《诗经》讽刺的传统。关于诗和赋的区别,晋代文学家陆机在《文赋》里曾说: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也就是说,诗是用来抒发主观感情的,要写得华丽而细腻;赋是用来描绘客观事物的,要写得爽朗而通畅。陆机是晋代人,他的话说出了晋代以前的诗和赋的主要特点,但不能作机械的理解,诗也要描写事物,赋也有抒发感情的成分,特别是到南北朝时代抒情小赋发达起来,赋从内容到形式都起了变化。
兼有诗与散文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体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从本质上看,它属于诗,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和想象,但内容上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从形式上看,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散文诗一般表现作者基于社会和人生背景的小感触,注意描写客观生活触发下思想情感的波动和片断。这些特点,决定了它题材上的丰富性,也决定了它的形式短小灵活。
1、散文诗,必须有两个特点:
其一,散文诗是诗和文的渗透、交叉产生的新文体。
散文诗是散文与诗“嫁接”出来的品种,这是没有疑问的。散文诗具有诗与散文的“两栖”特征,散文诗既吸收诗表现主观心灵和情绪的功能,也吸收了散文自由、随便抒怀状物的功能,并使两者浑然一体,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性。可以说不熟悉诗与散文这两种文体,就很难创作散文诗。但是散文诗究竟是一种新的文体,还是如有人说的:散文诗是“散文的诗”和“诗的散文”?关键要看散文诗是否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或者说散文诗区别与诗和抒情散文的艺术特征是什么。
其二,散文诗有其独特的审视人生方式,即运用比较自由的形式抒写心灵或情绪及其波动。从总体上看来,散文诗是抒写心灵或主观情绪的文体。
2、散文诗与诗、与散文(尤其是抒情散文)的区别。比如结构、语体、节奏等方面的不同。
(1)散文诗与抒情诗的区别。抒情诗由于要讲究句式的整齐或大体整齐和音乐韵律,因此,即便是自由体的抒情诗,在表现心灵或情绪时也不能不受到较多限制。正是为了突破限制,更舒卷自如地写出心灵的真实状态,于是才有散文诗这一文体的诞生。
散文诗与诗歌的不同之处在于散文诗经常运用描述和议论的表现手段。
与诗相比,散文诗没有诗的韵脚、节奏、音节、行数、排列,即没有诗歌的外形式的羁绊。散文诗的形式至少有如下几种:散文的形式,散文与诗交错排列的形式,即整段“散”的文字与单句(诗句)的交错。这是抒情诗不可能有的自由自在的形式。
(2)散文诗和抒情散文同是抒情文体,但散文诗独特的艺术特征是它的“动荡、波动、惊跳”。
承认散文诗是抒写心灵或情绪及其波动的文体,这与抒情散文的界限也就不难区分了。抒情散文总是离不开纪实,更不用说那些以记叙真人真事为主的叙事散文了。而散文诗几乎没有原原本本地记录真实人物和真实事件的。即使我们称为纪实的散文诗,究其实也是抒写的内心对现实生活的印象,不过这印象很少“变形”——很少对现实生活作想象式的反映罢了。
在结构上,有人说,诗是以“线”抒写生活,散文是以“面”反映生活,散文诗是以“点”折射生活。散文大都有时空长度,都有线索;散文诗无需线索,篇幅较短,常常是作者情感燃烧的那一点辐射开来,而内在情绪则形成环环相扣的情感冲击波,冲动读者的心弦,进入诗的境界。
赋,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重要文体,虽然对于现代人来说,其远不及诗词、散文、小说那样脍炙人口。但在古代,特别在汉唐时诗与赋往往并举连称,从曹丕的“诗赋欲丽”和陆机的“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可窥端倪。赋萌生于战国,兴盛于汉唐,衰于宋元明清。在汉唐时期,有只作赋而不写诗的文人,却几乎没有只作诗而不写赋的才子。建安以后乃至整个六朝时期,对赋的推崇甚至于诗。《史记》中称屈原的作品为赋,《汉书》也称屈原等人的作品为赋。后人因推尊《史》、《汉》,所以便把屈原等人作品称为之赋。赋是汉代最具代表性,最能彰显其时代精神的一种文学样式。它是在远承《诗经》赋颂传统,近《楚辞》的基础上,兼收战国纵横之文的铺张恣意之风和先秦诸子作品的相关因素,最后综合而成的一种新文体。它与汉代的诗文一起,成就了汉代文学的灿烂与辉煌。
赋是介于诗、文之间的边缘文体
在两者之间,赋又更近于诗体。从汉至唐初这段时期,赋近于诗而远于文,从主题上看,楚辞体作品主题较为单一,多为“悲士不遇”。而其形式也比较固定,都是仿效屈原作品体式,象屈原那样书写自己的不幸与愁思。 屈原的《招魂》全篇的铺张夸饰,对汉大赋的影响不言而喻。赋自诞生之日便 带有浓厚的文人气息,这就是受楚辞影响极深的原因。骚体赋,多采用楚辞的“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也常继用了楚辞的“引类譬喻” 手法。
赋与诗的盘根错节,互相影响从“赋”字的形成就已开始。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更出现了诗、赋合流的现象。但诗与赋必竟是两种文体,一般来说,诗大多为情而造文,而赋却常常为文而造情。诗以抒发情感为重,赋则以叙事状物为主。清人刘熙载说:“赋别于诗者,诗辞情少而声情多,赋声情少而辞情多。”
特点
:一、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并追求骈偶;二、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三、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 排偶和藻饰是汉赋的一大特征。经历长期的演变过程,发展到中唐,在古文运动的影响下,又出现了散文化的趋势,不讲骈偶、音律,句式参差,压韵也比较自由形成散文式的清新流畅的气势,叫做“文赋”。
骈文受赋的影响很大,骈比起于东汉,成熟于南北朝。在文章中广泛用赋的骈比形式,是汉代文人的常习。以至于有些以赋名篇的文章都被人视作骈文。象南朝刘宋的鲍照的《芜城赋》、谢惠连的《雪赋》及谢庄的《月赋》等。
诗和赋的区别
赋,是由楚辞衍化出来的,也继承了《诗经》讽刺的传统。关于诗和赋的区别,晋代文学家陆机在《文赋》里曾说: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也就是说,诗是用来抒发主观感情的,要写得华丽而细腻;赋是用来描绘客观事物的,要写得爽朗而通畅。陆机是晋代人,他的话说出了晋代以前的诗和赋的主要特点,但不能作机械的理解,诗也要描写事物,赋也有抒发感情的成分,特别是到南北朝时代抒情小赋发达起来,赋从内容到形式都起了变化。
本文标题: 如何看待宋文赋与散文的关系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sanwen/344043.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