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开头的诗句有哪些1.,七月字开头关于花的诗句,七月字开头关于花的诗句,1.带花字的7字诗句,春江花...
七月开头的诗句有哪些
七月字开头关于花的诗句 1.带花字的7字诗句
春江花月夜
年代:唐代
作者:张若虚
体裁:乐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读作xian.第四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一作“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一作“指”)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古音xiá,今读xié)。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读作jié)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一作“花”)摇情满江树。 金谷园 杜牧 繁华事散逐香尘,
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
落花犹似坠楼人。
2.开头是 花字的古诗 7言 5言 都行
李白《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杜甫《春宿左省》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杜甫《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3.有“花”字开头的诗句
1、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宋 ·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译文:落花独自地飘零着,水独自地流淌着。彼此bai都在思念对方,可又不能互相倾诉,只好各在一方独自愁闷着。
2、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 宋 · 郑思肖《寒菊du / 画菊》
译文:菊花盛开在秋天,从不与百花为伍,独立在稀疏的篱笆旁,情操意趣并未衰穷。
3、花zhi柳dao青春人别离。低头双泪垂。 —— 宋 · 欧阳修《长相思·花似伊》
译文:花儿柳枝已青的春天,人却要别离,低下头不禁流下两行清泪。
4、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筹。 —— 唐 · 白居易《同李十一醉忆元九》
译文:花开时我们一同醉酒以销春之愁绪,内醉酒后盼着了花枝当做喝酒之筹码。
5、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 宋 · 徐元杰《湖上》
译文:在那开满了红花的树上,欢跃的群莺在不停的鸣叫,西湖岸边已长满了青草容,成群白鹭在平静的湖面上翻飞。
4.花字开头的诗句有哪些,推荐几句
你好 这个很多的哟
花落知多少。 --《春晓》孟浩然
花开花落无寻处,仿佛吹箫月夜闻。---《游》辛弃疾
花重锦官城。--《春夜喜雨》杜甫
花有清香月有阴.--《春宵》苏轼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庆全庵桃花》谢枋得
花开有落时,人生容易老。--《惜时》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湖上》徐元杰
花落六回疏信息,月明千里两相思。--《寄陆务观》杨万里
花开水上槎。---《早春南征寄洛中诸友》欧阳修
花木成畦手自栽。---《书湖阳先生壁》王安石
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当酒筹。---《同十一醉忆元九》白居易
5.第七个字是花的诗句
昨夜闲潭梦落花
《春江花月夜》 唐·张若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行》 唐·杜牧
故穿庭树作飞花
《春雪》 唐·韩愈
闲敲棋子落灯花
《约客 / 有约》 宋·赵师秀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 / 寒食日即事》 唐·韩翃
此花开尽更无花
《菊花》 唐·元稹
何人不爱牡丹花
《牡丹》 唐·徐凝
深巷明朝卖杏花
《临安春雨初霁》 宋·陆游
簌簌衣巾落枣花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宋·苏轼
冷露无声湿桂花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唐·王建
多事红花映白花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唐·杜甫
江城五月落梅花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 黄鹤楼闻笛》 唐·李白
不是人间富贵花
《采桑子·塞上咏雪花》 清·纳兰性德
闲看中庭栀子花
《雨过山村》 唐·王建
半壕春水一城花
《望江南·超然台作》 宋·苏轼
几生修得到梅花
《武夷山中》 宋·谢枋得
偷看吴王苑内花
《无题二首》 唐·李商隐
直须看尽洛城花
《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 宋·欧阳修
念其霜中能作花
《梅花落》 南北朝·鲍照
望驿台前扑地花
《望驿台》 唐·白居易
6."月"字开头的诗句,7个字的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舟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客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清远的小诗。
题为“夜泊”,实际上只写“夜半”时分的景象与感受。诗的首句,写了午夜时分三种有密切关连的景象:月落、乌啼、霜满天。上弦月升起得早,半夜时便已沉落下去,整个天宇只剩下一片灰蒙蒙的光影。树上的栖乌大约是因为月落前后光线明暗的变化,被惊醒后发出几声啼鸣。月落夜深,繁霜暗凝。在幽暗静谧的环境中,人对夜凉的感觉变得格外锐敏。“霜满天”的描写,并不符合自然景观的实际(霜华在地而不在天),却完全切合诗人的感受:深夜侵肌砭骨的寒意,从四面八方围向诗人夜泊的小舟,使他感到身外的茫茫夜气中正弥漫着满天霜华。整个一句,月落写所见,乌啼写所闻,霜满天写所感,层次分明地体现出一个先后承接的时间过程和感觉过程。而这一切,又都和谐地统一于水乡秋夜的幽寂清冷氛围和羁旅者的孤孑清寥感受中。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运思的细密。
诗的第二句接着描绘“枫桥夜泊”的特征景象和旅人的感受。在朦胧夜色中,江边的树只能看到一个模糊的轮廓,之所以径称“江枫”,也许是因枫桥这个地名引起的一种推想,或者是选用“江枫”这个意象给读者以秋色秋意和离情羁思的暗示。“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伤春心”,“青枫浦上不胜愁”,这些前人的诗句可以说明“江枫”这个词语中所沉积的感情内容和它给予人的联想。透过雾气茫茫的江面,可以看到星星点点的几处“渔火”,由于周围昏暗迷蒙背景的衬托,显得特别引人注目,动人遐想。“江枫”与“渔火”,一静一动,一暗一明,一江边,一江上,景物的配搭组合颇见用心。写到这里,才正面点出泊舟枫桥的旅人。“愁眠”,当指怀着旅愁躺在船上的旅人。“对愁眠”的“对”字包含了“伴”的意蕴,不过不象“伴”字外露。这里确有孤孑的旅人面对霜夜江枫渔火时萦绕的缕缕轻愁,但同时又隐含着对旅途幽美风物的新鲜感受。我们从那个仿佛很客观的“对”字当中,似乎可以感觉到舟中的旅人和舟外的景物之间一种无言的交融和契合。
诗的前幅布景密度很大,十四个字写了六种景象,后幅却特别疏朗,两句诗只写了一件事:卧闻山寺夜钟。这是因为,诗人在枫桥夜泊中所得到的最鲜明深刻、最具诗意美的感觉印象,就是这寒山寺的夜半钟声。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固然已从各方面显示出枫桥夜泊的特征,但还不足以尽传它的神韵。在暗夜中,人的听觉升居为对外界事物景象感受的首位。而静夜钟声,给予人的印象又特别强烈。这样,“夜半钟声”就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永和清寥,而诗人卧听疏钟时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也就尽在不言中了。
这里似乎不能忽略“姑苏城外寒山寺”。寒山寺在枫桥西一里,初建于梁代,唐诗 僧寒山曾住于此,因而得名。枫桥的诗意美,有了这所古刹,便带上了历史文化的色泽,而显得更加丰富,动人遐想。因此,这寒山寺的“夜半钟声”也就仿佛回荡着历史的回声,渗透着宗教的情思,而给人以一种古雅庄严之感了。诗人之所以用一句诗来点明钟声的出处,看来不为无因。有了寒山寺的夜半钟声这一笔,“枫桥夜泊”之神韵才得到最完美的表现,这首诗便不再停留在单纯的枫桥秋夜景物画的水平上,而是创造出了情景交融的典型化6261696475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1333236383432艺术意境。夜半钟的风习,虽早在《南史》中即有记载,但把它写进诗里,成为诗歌意境的点眼,却是张继的创造。在张继同时或以后,虽也有不少诗人描写过夜半钟,却再也没有达到过张继的水平,更不用说借以创造出完整的艺术意境了。
7.有没有以“花”字开头的诗句
花对玉钩帘外发。
花间置酒清香发。
花盘小墢晴初压。
花前未醉到无花。
花随风散落谁家。
花应洞里寻常发。
花下舞筵铺彩霞。
花明锦襜垂杨下。
花绕楼台山倚郭。
花带残阳落远波。
花落敬亭芳草多。
花落僧禅复地多。
花庭忽作青芜国。
花时不是偏愁我。
花树满空迷处所。
花房腻似红莲朵。
花房透露红珠落。
花萼败春多寂寞。
花落更同悲木落。
花茂草青湘渚阔。
花开鞭马更相过。
花开后院还空落。
花里乱飞金错落。
花麟白凤竟冥寞。
花树不随人寂寞。
花前失意共寥落。
花迎剑佩星初落。
花迎剑佩星初落。
花拥石坛何寂寞。
花时比屋事豪奢。
花里牵船水上歌。
花门将军善胡歌。
花间石室可容车。
花间焰焰云旗合。
花门山头黄云合。
花径不通新草合。
花开堪折直须折。
花能几日供攀折。
花之赤白奈尔何。
花前不复抱瓶渴。
花尽酒阑春到也。
花萼楼南大合乐。
花繁不怕寻香客。
花前更谢依刘客。
花前白酒倾云液。
花盛庾园携酒客。
花深稚榻迎何客。
花随玉指添春色。
花月旧应看浴鹤。
花县当君行乐夜。
花自飘零水自流。
花落知多少?
花重锦官城。
弟一个字是对字开头的诗句
[作者] 李白
[全文]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如有疑问,请追问;如满意,请及时采纳,谢谢,祝开心^_^!...
对仗的诗句有那些 对仗的诗句有哪些
对仗也叫对偶 就是把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两个句子或词组对称地排列在一起的一种修辞方式.比如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鸟来鸟去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天若有情天亦老,月若无情月长圆. 海日生残月,春风入旧年.《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途中寒食》(唐)宋之问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有哪些对仗的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对仗诗句有哪些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鸟来鸟去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天若有情天亦老,月若无情月长圆. 海日生残月,春风入旧年.《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途中寒食》(唐)宋之问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在古诗中,对仗是什么意思?不是,对仗需两句才能称之对仗。 对仗又称对偶。因为古代仪仗,像现在戏剧舞台上跑龙套似的,都是左右两两相对的,所以叫对仗。对仗是一种形成文字整齐美的修辞手段,也是构成格律形式、呈现格律气氛的重要因素。 讲究对称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特色,大至帝皇宫殿、陵寝,小至平民百姓门户、摆设,仕女束装,都讲究个左右对称。文学上也不例外,因为汉语单音词较多,即使是复音词,其中的词素有相当的独立性,容易造成对偶,所以早在先秦的诗歌中就出现对偶句。例如《诗经》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小雅.采薇》)《楚辞》说:"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流。……鸟次兮屋上,水周兮堂下。"(《九歌.湘君》)。散文中也常有对偶,如《易经》中的:"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易.乾文言》)晋魏以后对偶影响扩张,将以前骈散交错的文章,发展为通篇骈四俪六的骈体文。也就从这个时期开始,诗歌中对偶从不工整到逐渐工整,从随意使用到逐渐规范化。初唐以后,格律定型时期,对偶就成为格律诗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偶一般要求两句同一位置上词语必须相对,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格律诗中的对仗较古诗和散文中的对仗工整而严格。它要求: 一,出句和对句平仄是相对立的; 二,出句和对句同一位置上的词语,词性相同,字不能相同。 例如: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苏味道《正月十五日夜》) "火树"对"星桥","银花"对"铁锁",都是名词对名词;"合"对"开",动词对动词。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李商隐《无题》) "春蚕"对"蜡炬",名词仂语对名词仂语;"到死"对"成灰",动宾词对动宾词;"丝"对"泪",名词对名词;"方尽"对"始干",动词仂语对动词仂语。 绝句、律诗、排律的对仗各有规则。 绝句一般不要求对仗,是否用对仗,凭作者自便。前人绝句多数不用对仗,例如: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王维《送别》)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李白《客中行》) 绝句有的首联对仗,尾联不对仗。例如: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杜甫《八阵图》) (注:对仗句以楷体字显示,下同)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桔绿时。 (苏轼《冬景》) 对仗出句多为仄声,五绝首句不入韵的多于七绝,所以五绝首联对仗的多于七绝。也有首句入韵、首联对仗的绝句。例如: 花枝出建章,凤管发昭阳。 借问承恩者,娥眉几许长? (皇甫冉《婕妤怨》)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乌衣巷》) 七绝首句入韵的多于五绝,这种首联对仗形式七绝多于五绝。 绝句也有首联不对仗,尾联对仗的。例如: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 肠断春江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洲。 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 (杜甫《漫......>>
古诗中有对仗诗句的有哪些【对仗】:中古时诗歌格律的表现之一。对仗又称对偶、队仗、排偶。它是把同类或对立概念的词语放在相对应的位置上使之出现相互映衬的状态,使语句更具韵味,增加词语表现力。对仗有如公府仪仗,两两相对。对仗与汉魏时代的骈偶文句密切相关,可以说是由骈偶发展而成的,对仗本身应该也是一种骈偶。格律诗对仗的具体内容,首先是上下两句平仄必须相反,其次是要求相对的句子句型应该相同,句法结构要一致,如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述补结构对述补结构等。有的对仗的句式结构不一定相同,但要求字面要相对。再次,要求词语所属的词类(词性)相一致,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词语的词汇意义也要相同。如同是名词,它们所属的词义范围要相同,如天文、地理、宫室、服饰、器物、动物、植物、人体、行为、动作等同一意义范围内的词方可为对。对仗的运用有宽有严,因而出现各种不同类型,有工对、邻对、宽对、借对、流水对、扇面对等。在内容上则有言对、事对、正对、反对等名目。 【工对】:近体诗中用得很工整的对仗,称为“工对”。要做到对仗工整,一般必须用同一门类的词语为对,如名词中天文、地理、时令、器物、服饰等同一意义范畴的词。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对仗相当工整。诗中的“两个”对“一行”(数量结构对数量结构),“黄鹂”对“白鹭”(禽类名词相对)、“翠”对“青”(颜色名词相对)、“千”对“万”(数词相对)都是同类词为对,非常工整。 【宽对】:近诗体对仗中的一种。它与工对是相对的概念。宽对是一种不很工整的对仗,一般只要句型相同、词的词性相同,即可构成对仗。这样的对仗,一般称之为“宽对”。宽对要比邻对的要求再宽一些。如一般以名词对名词、以形容词对形容词便可以。如黄鲁直《答龙门秀才见寄》诗第二联“明月清风非俗物,轻裘肥马谢儿曹”便是宽对。 【邻对】:近体诗对仗中的一种。用词义的门类比较接近的词为对,便叫“邻对”。所谓词义门类相近,如天文与时令、地理与宫室、器物与衣饰、植物与动物、方位对数量等的关系。用这些意义接近的词为对,就是邻对。如白居易《感春》中的两句:“草青临水地,头白见花人”草与头不同类,水与花不同类,地与人不同类,这可以算是邻对。 【自对】:也叫当句对,对仗的一种,一句之中某些词语自成对偶,叫作自对。如洪迈《容斋随笔》中引李义山诗:“密迩平阳接上兰,秦楼鸳瓦汉宫盘。池光不定花光乱,日气初涵露气干。但觉游蜂绕舞蝶,岂知孤凤接离鸾,三星自转三山远,紫府程遥碧落宽。”诗中多各相为对,如第二句的秦楼对汉宫,瓦对盘;第五句的游蜂对舞蝶;第六句的孤凤对离鸾等等。 【借对】:近体诗的一种对仗方式,或称为假对。它通过借义或借音等手段来达到对仗工整的目的。 A:借义是利用词的多义性,通过一个词的某一种意义与相应的词构成对仗,但诗里所用的并不是这一种意义,而是另一种意义。如杜甫《曲江》诗:“借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寻常”一词具有多种含义,一为“平常”,一是“八尺为寻,倍寻为常”。前者是一般的副词,后者是数量词,这里用寻常来对数词“七十”,用的是它本来具有的数量方面的含义,而诗中用的却是它副词方面的意义。这就是“借义对”。 B:借音是利用字词之间的同音关系,以甲词(字)来表乙词(字)。例如对句用了甲字,对句本来应当使用与甲字意义相类似的乙字,但用乙字在全中的意义上又不合适,于是就选用一个与甲字同音而又字义相关的丙字来结成对仗。俞弁《逸老堂诗话》说:“洪觉范《天厨禁脔》有琢句法,中假借格如残春红药在,终日子规啼,以红......>>
对仗的诗句对 仗
诗词中的对偶,叫做对仗。古代的仪仗队是两两相对的,这是“对仗”这个术语的来历。
对偶又是什么呢?对偶就是把同类的概念或者对立的概念并列起来,例如“抗美援朝”,“抗美”与“援朝”形成对偶。对偶可以句中自对,又可以两句相对。例如“抗美援朝”是句中自对,“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是两句相对。 一般来讲对偶,指的是两句相对。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
对偶的一般规则,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仍以“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为例:“抗”、“援”、“保”、“卫”都是动词相对,“美”、“朝”、“家”、“国”都是名词相对。实际上,名词还可细分为若干类,同类名词相对被认为是工整对偶,简称“工对”。这里“美”与“朝”都是专有名词,而且都是简称,所以是工对;“家”与“国”都是人的集体,所以也是工对。“保家卫国”对“抗美援朝”也算工对,因为句中自对工整了,两句相对就不要求同样工整了。
对偶是一种修辞手段,它的作用是形成整齐的美。汉语的特点特别适宜于对偶,因为汉语单音词较多,即使是复音词,其中的词素也有相当的独立性,容易造成对偶。对偶既然是修辞手段,那么,散文与诗都用得着它。例如《易经》说:“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易•乾文言》)《诗经》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小雅•采薇》)这些对仗都是适应修辞的需要的。但是,律诗中的对仗还有它的规则,而不是象《诗经》那样随便的。这个规则是:
⑴出句和对句的平仄是相对的;
⑵出句的字和对句的字不能重复①。
因此,象上面所举的《易经》和《诗经》的例子还不合于律诗对仗的标准。上面所举毛主席《长征》诗中的两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才是合于律诗对仗的标准的。
对联(对子)是从律诗演化出来的,所以也要适合上述的两个标准。例如下面这副对子: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出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这里上联(出句)的字和下联(对句)的字不相重复,而它们的平仄则是相对的:
(仄)仄 平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②。
就修辞方面来说,这副对子也是对得很工整的。“墙上”是名词带方位词,所对的“山间”也是名词带方位词。“根底”是名词带方位词③,所对的“腹中”也是名词带方位词。“头” 对“嘴”,“脚” 对“皮”,都是名词对名词。“重”对“尖”,“轻”对“厚”,都是形容词对形容词。“头重”对“脚轻”“嘴尖”对“皮厚”,都是句中自对。这样句中自对而又两句相对,更显得特别工整了。
我想到的一些对仗句:
举头望明月常低头思故乡.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寒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
另外楼上朋友也给出了一些,希望可以帮到楼主.
古诗中,诗句对仗是什么意思诗词中的对偶,叫做对仗。古代的仪仗队是两两相对的,这是“对仗”这个术语的来历。
对偶又是什么呢?一般来讲对偶,指的是两句相对。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
对偶的一般规则,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对偶是一种修辞手段,它的作用是形成整齐的美。汉语的特点特别适宜于对偶,因为汉语单音词较多,即使是复音词,其中的词素也有相当的独立性,容易造成对偶。对偶既然是修辞手段,那么,散文与诗都用得着它。例如《易经》说:“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易·乾文言》)《诗经》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小雅·采薇》)这些对仗都是适应修辞的需要的。但是,律诗中的对仗还有它的规则,而不是象《诗经》那样随便的。这个规则是:
⑴出句和对句的平仄是相对的;
⑵出句的字和对句的字不能重复①。
因此,象上面所举的《易经》和《诗经》的例子还不合于律诗对仗的标准。
对联(对子)是从律诗演化出来的,所以也要适合上述的两个标准。例如下面这副对子: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出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这里上联(出句)的字和下联(对句)的字不相重复,而它们的平仄则是相对的:
(仄)仄 平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②。
就修辞方面来说,这副对子也是对得很工整的。“墙上”是名词带方位词,所对的“山间”也是名词带方位词。“根底”是名词带方位词③,所对的“腹中”也是名词带方位词。“头” 对“嘴”,“脚” 对“皮”,都是名词对名词。“重”对“尖”,“轻”对“厚”,都是形容词对形容词。“头重”对“脚轻”“嘴尖”对“皮厚”,都是句中自对。这样句中自对而又两句相对,更显得特别工整了。
例如: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对仗工整,构成对联的诗句有哪些?"两个黄鹂鸣翠柳,
有没有对仗的诗句对仗的诗句太多了。律诗中,每首的颔联和颈联(即第二联和第)都是要求对仗的。如李商隐的五律 风雨 中的第二联第,都是对仗的诗句。
黄叶仍风雨,
青楼自管弦。
新知遭薄俗,
旧好隔良缘。
最有名的就是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是有名的工对。还有 *** 的七律 《长征》: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也是对仗极好的诗句。
古诗中有那些诗句对仗工整,构成对联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孟浩然)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孟浩然)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孟浩然)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王 维)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 维) 泉声咽危石,...
标签:作文经典 上一篇:让人舒心的句子 让人舒心的句子 下一篇:张中丞传后叙重点段落 阿房宫赋重点背诵段落
带有对领导表达敬佩感谢之意的诗句有哪些?
1、《雁门太守行》——唐代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译文:
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我军严待以来,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
秋色里,响亮军号震天动地;黑夜间战士鲜血凝成暗紫。
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
只为报答君王恩遇,手携宝剑,视死如归。
2、《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唐代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一篇谏书早晨上奏给皇帝,晚上就被贬官到路途遥远的潮阳去。
想替皇上除去有害的事,哪能因衰老就吝惜残余的生命。
云彩横出于南山,我的家在哪里?在白雪厚积的蓝田关外,马也停住脚步。
知道你远道而来定会有所打算,正好在瘴江边收殓我的尸骨。
3、《金错刀行》——宋代 陆游
黄金错刀白玉装,夜穿窗扉出光芒。
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
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
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
尔来从军天汉滨,南山晓雪玉嶙峋。
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译文:
用黄金镀饰、白玉镶嵌的宝刀,到夜间,它耀眼的光芒,穿透窗户,直冲云霄。
大丈夫已到了五十岁,可建功立业的希望渺茫,只能独自提刀徘徊,环顾着四面八方,祈求能一展抱负,小试牛刀。
我在京城里结交的都是些豪杰义士,彼此意气相投,相约为国战斗,同生共死。
不能在流传千年的史册上留名,我感到羞耻;但一颗丹心始终想消灭胡虏,报效天子。
近来,我来到汉水边从军,每天早晨都对着参差耸立的终南山,遥望着布满晶莹似玉般积雪的峰峦。
啊,楚国虽然被秦国蚕食,但即使剩下三户人家,也一定能消灭秦国,难道我堂堂中华大国,竟会没有一个能人,把金虏赶出边关?
4、《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唐代 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愁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阳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译文:
路途的马上渡过晚春的寒食节,
可惜在江边的码头上望,却看不见来自洛阳灞桥的离人。
虽然被贬为下臣放逐到南方,心中还是惦念着北方的英明的君王,
故乡家园,令人伤心断肠的地方,经历了日日夜夜之后,新的柳条又长出来了!
5、《后出师表》——魏晋 诸葛亮
夫难平者,事也。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已定。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凡事如是,难可逆见。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译文:
最难于判断的,是战事。当初先帝兵败于楚地,这时候曹操拍手称快,以为天下已经平定了。但是,后来先帝东面与孙吴连和,西面取得了巴蜀之地,出兵北伐,夏侯渊掉了脑袋;这是曹操估计错误。看来复兴汉室的大业快要成功了。
但是,后来孙吴又违背盟约,关羽战败被杀,先帝又在秭归遭到挫败,而曹丕就此称帝。所有的事都是这样,很难加以预料。臣下只有竭尽全力,到死方休罢了。至于伐魏兴汉究竟是成功是失败,是顺利还是困难,那是臣下的智力所不能预见的。
1、《答武陵太守》—— 唐 王昌龄
仗剑行千里,微躯敢一言。曾为大梁客,不忘信陵恩。
2、佳音传来慰我辈,高楼在望步若飞。
虽喜君上青云去,却网留别散点点悲。
犹忆昔日蒙援手,未知几时共酒杯。
祝君此去揽星月,众生皆赞大作为。
我想要说,您就是祖国的栋梁
正是您,支撑起我们一代人的脊梁
人们把您比喻成一支红烛,为后辈献出了所有的热和光
您讲的课,是如此精彩,每一个章节都仿佛在我面前打开了一扇门窗
让我微弱的眼散发出求知的光
让我好奇的心牵起寻知的欲望
啊,感谢您,我敬爱的老师
有了您,花园才这般艳丽,大地才充满宽广
有了您,我们才能看见盛开理想的地方
如果没有您思想的滋润,怎么会绽开那么多美好的灵魂翅膀
啊,我敬爱的老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请允许我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教师节,将您高声歌唱
是您为我们传播着知识,播撒着希望
是您就算拖着重病也不愿离开三尺讲台,挥洒着阳光
老师,您是美的耕耘者,灵魂的播种者
您就是用美普照人间灵魂的的朝阳
您多像那默默无闻的树根,使小树茁壮地成长
您给了我们一杆生活的尺,让我们自己天天去丈量
您给了我们一面模范行为的镜子,让我们处处有学习的榜样
您就是大桥,为我们连接被割断的山峦,让我们走向峰巅
您就是青藤,坚韧的修长,指引着我们去采撷崖顶灵芝的方向
当苗儿需要一杯水的时候,您绝不送上一桶水
当需要一桶水的时候,您也绝不给予一杯水。就这样,适时,适量
也正是您的教育艺术,让我们懂得感恩,背负理想
感谢您老师,是您用爱的奉献把祖国的明天照亮
是您用彩笔的耕耘于课堂,成就到祖国的四面八方
感谢您,我敬爱的老师
是您教会了我怎样做人,我的血液里有你的心血在流淌
感谢您,我敬爱的老师
您的每一次教诲每一份渴望,我都会把它刻在心底去珍藏
《答武陵太守》—— 唐 王昌龄
仗剑行千里,微躯敢一言。曾为大梁客,不忘信陵恩。
1) 大凡感情用事的人,都不适宜做领导干部。
2) 中国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推翻了三座大山,洗掉了身上的屈辱。
3) 有的干部弄虚作假,骗取上级领导的信任。
4) 积极选拔优秀青年干部,充实乡镇领导班子。
5) 学校领导正在筹划盖一栋教学大楼。
6) 领导干部视察工作要深入基层,了解实情。
7) 领导干部讲话要慎重,切不可信口开河。
8) 对那件事的处理,学校各领导莫衷一是。
9) 张小二总是在领导面前点头哈腰。
10) 领导者不但要懂业务,还要有胆识。
古典诗词对仗有哪些分类?
我们经常见到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等,但是还有对账,这也是中国古典诗词的主要核心,那么,古典诗词对仗有哪些分类?凡同类的词相对,叫工对。同小类的名词相对,更是工对。如杜甫《春日忆李白》第三、四句(颔联):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虽不是小类,但在语言中常常并列的,如“天地”“诗酒”“花鸟”等也算工对。反义词也算工对,如李白《塞下曲》: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2)、邻对
邻对即邻近的事类相对,如天文对时令,地理对宫室,颜色对方位,同义词对连绵词等。如王维《使至塞上》: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陈子昂《春夜别友人》: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3)、宽对
宽对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更宽一点就是半对半不对。如陈子昂《送魏大从军》: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这种对偶多用在律诗的首联。
(4)、借对
同一个词有两个意义,诗人在诗中用的是其中一个意思,但同时借用它的另一个意思来与另一词相为对仗。如李商隐《令狐八拾遗见招》:汉苑风烟吹客梦,云台洞穴接郊扉。("汉苑"的"汉"是汉朝的意思,借用"星汉"的意思来与"云"字相对。)杜甫《曲江》: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寻常”又可以是古长度单位。八尺为寻,两寻为常。所以“寻常”是“八”和“十六”可对“七”和“十”。)
有时借其音,以与另一词相对,常见于颜色对,如借“篮”为“蓝”,借“皇”为“黄”,借“珠”为“朱”,借“清”为“青”。如:杜甫《秦州杂诗其三》:马骄珠汗落。胡舞白题斜。(借"珠"为"朱")刘长卿《新安奉送穆谕德》:事直皇天在,归迟白鬓生。(借"皇"为"黄")
(5)、流水对
普通的对仗,出句与对句可以互换,意义没有改变,但有一种对仗一意相承,不能颠倒,叫流水对。如杜荀鹤《春宫怨》: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