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语文书第三单元文言文答案1.,9年纪新版语文书第三单元课文及,小学生语文书五年级上册第九课课文是:《鲸》《鲸》不少人看过...
九上语文书第三单元文言文答案
小学生语文书五年级上册第九课课文是:《鲸》《鲸》不少人看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
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最大的鲸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
我国捕获过一头四万公斤重的鲸,有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
鲸生活在海洋里,因为体形像鱼,许多人管它叫鲸鱼。其实它不属于鱼类,是哺乳动物。
在很远的古代,鲸的祖先跟牛羊的祖先一样,生活在陆地上。后来环境发生了变化,鲸的祖先生活在靠近陆地的浅海里;又经过了很长很长的年代,它们的前肢和尾巴渐渐变成了鳍,后肢完全退化了,整个身子成了鱼的样子,适应了海洋的生活。
鲸的种类很多,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须鲸,没有牙齿;一类是齿鲸,有锋利的牙齿。鲸的身子这么大,它们吃什么呢?须鲸主要吃虾和小鱼。
它们在海洋里游的时候,张着大嘴,把许多小鱼小虾连同海水一齐吸进嘴里,然后闭上嘴,把海水从须板中间滤出来,把小鱼小虾吞进肚子里,一顿就可以吃两千多公斤。齿鲸主要吃大鱼和海兽。
它们遇到大鱼和海兽,就凶猛地扑上去,用锋利的牙齿咬住,很快就吃掉。有一种号称“海中之虎”的虎鲸,有时好几十头结成一群,围住了一头三十多吨重的长须鲸,几个小时就把它吃光了。
鲸跟牛羊一样用肺呼吸,也说明它不属于鱼类。鲸的鼻孔长在脑袋顶上,呼气的时候浮上海面,从鼻孔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等肺里吸足了气,再潜入水中。
鲸隔一定的时间必须呼吸一次。不同种类的鲸,喷出的气形成的水柱也不一样:须鲸的水柱是垂直的,又细又高;齿鲸的水柱是倾斜的,又粗又矮。
有经验的渔民根据水柱的形状,就可以判断鲸的种类和大小。鲸每天都要睡觉。
睡觉的时候,总是几头聚在一起,找一个比较安全的地方,头朝里,尾巴向外,围成一圈,静静地浮在海面上。如果听到什么声响,它们立即四散游开。
鲸是胎生的,幼鲸靠吃母鲸的奶长大。这些特征也说明鲸是哺乳动物。
长须鲸刚生下来就有十多米长,七千公斤重,一天能长三十公斤到五十公斤,两三年就可以长成大鲸。鲸的寿命很长,一般可以活几十年到一百年。
2. 9年纪新版语文书第三单元课文及课下注释我是复制的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i)或尽粟(sù)一石(dàn)。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注释 1伯乐:孙阳。
春秋时人,擅长相(xiàng)马(现指能够发现人才的人)。 2 而:表转折。
可是,但是 3 故虽有名马:所以即使有名马 故:因此 。 虽:即使。
名:名贵的。 4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也只能在马夫的手里受到屈辱(或埋没)。
祇(zhǐ):只是。奴隶人:古代也指仆役,这里指喂马的人。
辱:这里指受屈辱而埋没才能。 5 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
骈,两马并驾。骈死:并列而死。
于:在。槽枥:喂牲口用的食器,引申为马厩。
6 不以千里称也:不因日行千里而著名。指马的千里之能被埋没。
以:用。 称:著称。
7 马之千里者: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8 一食:吃一顿。
食,吃。 9 或:有时。
10 尽:全,这里作动词用,是“吃尽”的意思。 11 粟(sù):本指小米,也泛指粮食。
12 石(dàn),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一石约等于一百二十斤。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
13 食马者:食,通“饲”,喂。 14 其:指千里马,代词。
15 是:这样,指示代词。 16 虽:虽然(与前面的虽不一样,这里指虽然) 17 能:本领。
18 足:足够。 19 才 :才能。
20 美:美好的素质。 21 外见:表现在外面。
见:通“现”,表现;显现。 22 且:犹,尚且。
23 欲:想要。 24 等:等同,一样。
25 不可得:不能够得到。得:能,表示客观条件允许。
26 安:怎么,哪里,疑问代词。 27 求:要求。
28 策之:驱使它。策:马鞭,引申为鞭打,这里指鞭策,驾驭。
之:代词,指千里马。 29 以其道: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的方法。
以:按照。道:正确的方法。
30 食之:食,通“饲”,喂。 31 尽其材:竭尽它的才能。
这里指喂饱马,使它日行千里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 材:通“才”,才能。
32 鸣:马嘶。 33 通其意:通晓它的意思。
34 执:拿。 35 策:马鞭。
36 临:面对。 37 呜呼:表示惊叹,相当于“唉”。
38 其(1):难道,表反问语气。 39 其(2):恐怕,表推测语气。
40 邪:通“耶”,表示疑问的语气词,意为“吗” 41 知:懂得,了解,认识。 42 千里马:原指善跑的骏马,可以日行千里。
现在常用来比喻人才;特指有才华的人。 43 食马者:指不懂得重用人才的官吏。
44 伯乐:贤明的君主,懂得如何重用人才。译文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因此即使有名贵的马,只能辱没在马夫的手里,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粮食。饲养马的人不懂得它有能日行千里的能力而像普通的马来喂养它。
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品德就显现不出来。想要和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可能,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驱使千里马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够充分发挥它的才能;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握着马鞭站到它的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这世上)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3. 九年级上册语文书需要背哪些文言文陈涉世家司马迁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上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乃行卜。
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
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胜乃立为王,号为张楚。
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唐雎不辱使命】① 《战国策》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生,愿终守之,弗敢易。”
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生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出师表】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 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 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彼之、费、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官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 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 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 、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 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今南方已 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 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韦、允之任也。
愿陛。
4. 人教版语文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字词及课后十首诗1.观刈麦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2.
月夜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
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
虫声新透绿窗纱。
3.
商山早行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4、
卜算子 咏梅
宋·陆游
驿外
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5.破阵子
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
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6.浣溪沙 苏轼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7、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8、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dōu)鍪(móu),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9.
山坡羊·骊山怀古
(元)张养浩
骊山四顾,阿(ē)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yíng yū)。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10、
朝天子·咏喇叭
喇叭 ,唢呐,曲儿小腔儿大。
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
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字词稍等。
萧索 家景 如许 鄙夷 恣睢 厚实 嬉闹 祛除 歇斯底里 拮据 栈桥 煞白 十拿九稳
沙哑 发窘 抽噎 出风头
5. 九上语文文言文单元翻译《孟子二章》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比如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
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向背、内部团结啊。 所以说,管理百姓不能只靠划定的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川的险阻,征服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也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
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戚都反对的寡助之君,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从田野中发迹,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高升,胶鬲自鱼盐贩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获释被录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海边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之间而登上了相位。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体肤饿瘦,身受贫困之苦,种种行动去阻碍、干扰他的事业,(通过这些)来让他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起来,以不断增长才干。 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为人们所了解。
而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部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导致灭亡。 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患可以使人谋求生存,而安乐必将导致灭亡。
《公输》公输盘为楚国造了云梯那种器械,造成后,将用它攻打宋国。墨子听说了,就从齐国起身,行走了十天十夜才到楚国国都郢,会见公输盘。
公输盘说:“您将对我有什么吩咐呢?”墨子说:“北方有一个欺侮我的人,愿借助你杀了他。”公输盘不高兴。
墨子说:“我愿意给你千金作为杀人的报酬。”公输盘说:“我崇尚仁义,从不杀人。”
公输盘有些不高兴。墨子站起来,再一次对公输盘行了拜礼,说:“请允许我向你说一些话。
我在北方听说你造云梯,将用它攻打宋国。宋国有什么罪呢?楚国有多余的土地,人口却不足。
现在牺牲不足的人口,掠夺有余的土地,不能认为是智慧。宋国没有罪却攻打它,不能说是仁义。
知道这些,不去争辩,不能称作忠。争辩却没有结果,不能算是强。
你崇尚仁义,不去杀那一个人,却去杀害众多的百姓,不可说是明智之辈。”公输盘服了他的话。
墨子又问他:“那么,为什么不取消进攻宋国这件事呢?”公输盘说:“不能。我已经对楚王说了。”
墨子说:“为什么不向楚王引见我呢?”公输盘说:“行。” 墨子见了楚王,说:“现在这里有一个人,舍弃他的华丽的丝织品,邻居有一件粗布的短衣,却打算去偷;舍弃他的美食佳肴,邻居只有糟糠,却打算去偷。
这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呢?”楚王回答说:“这人一定患了偷窃病。”墨子说:“楚国的地方,方圆五千里;宋国的地方,方圆五百里,这就像彩车与破车相比。
楚国有云楚大泽,犀、兕、麋鹿充满其中,长江、汉水中的鱼、鳖、鼋、鼍富甲天下;宋国却连野鸡、兔子、狐狸都没有,这就像美食佳肴与糟糠相比。楚国有巨松、梓树、楠、樟等名贵木材;宋国连棵大树都没有,这就像华丽的丝织品与粗布短衣相比,从这三个方面的事情看,我认为楚国进攻宋国,与有偷窃病的人同一种类型。
我认为大王您如果这样做,一定会伤害了道义,却不能据有宋国。”楚王说:“好啊!即使这么说,公输盘已经给我造了云梯,一定要攻取宋国。”
于是又叫来公输盘见面。墨子解下腰带,围作一座城的样子,用小木片作为守备的器械。
公输盘九次陈设攻城用的机巧多变的器械,墨子九次抵拒了他的进攻。公输盘攻战用的器械用尽了,墨子的守御战术还有余。
公输盘受挫了,却说:“我知道用什么办法对付你了,但我不说。”楚王问原因,墨子回答说:“公输盘的意思,不过是杀了我。
杀了我,宋国没有人能防守了,就可以进攻。但是,我的弟子禽滑厘等二百人,已经手持我守御用的器械,在宋国的都城上等待楚国侵略军呢。
即使杀了我,守御的人却是杀不尽的。”出师表先帝开创的事业没有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
现在天下分裂成三个国家。蜀汉民力困乏,这实在是危急存亡的时候啊。
然而朝中官员在首都毫不懈怠,忠诚有志的将士在外面舍生忘死,是因为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殊厚待,想要在陛下身上报恩啊。实在应该广泛地听取意见,发扬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抱负的人们的志气,不应该随便看轻自己,说一些不恰当的话,以致堵塞人们忠言劝谏的道路啊! 皇宫中和丞相府中的人,都是国家的官员;。
6.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有哪些文言文第一单元
1 沁园春雪
2 雨说
3 星星变奏曲
4 外国诗两首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雨的诉说
第二单元
5 敬业与乐业
6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
7 傅雷家书两则
8 致女儿的信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演讲:微笑着面对生活
第三单元
9 故乡
10 孤独之旅
11 我的叔叔于勒
12 心声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青春随想
第四单元
13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15 短文两篇
16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好读书读好书
第五单元
17 智取生辰纲
18 杨修之死
19 范进中举
20 香菱学诗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金钱,共同面对的话题
第六单元
21 陈涉世家
22 唐雎不辱使命
23 隆中对
24 出师表
25 词五首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话说千古风流人物
希望可以帮你哦!
7. 九年级上册语文课文题目第一单元
1.沁园春·雪
2.雨说
3.星星变奏曲
4.外国诗两首
蝈蝈与蛐蛐
夜
第二单元
5.敬业与乐业
6.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演说
7.傅雷家书两则
8.致女儿的信
第三单元
9.故乡
10.孤独之旅
11.我的叔叔于勒
12.心声
第四单元
13正确事物的答案只有一个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15短文两篇
16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么
第五单元
17.智取生辰纲
18杨修之死
19.范进中举
20香菱学诗
第六单元 文言文
21.陈涉世家
22.唐雎不辱使命
23.隆中对
24.出师表
25.词五首
望江南(梳洗罢)
渔家傲 秋思
江城子 密州出猎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一共六个单元然后最后还有课外古诗词背诵
是这个版本的语文不
8. 九年级上册语文课文题目第一单元 1 沁园春 雪 2 雨说 3 星星变奏曲 4 外国诗两首第二单元 5 敬业与乐业 6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 7 傅雷家书两则 8 致女儿的信第三单元 9 故乡 10 孤独之旅 11 我的叔叔地勒 12 心声第四单元 13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14 应有格物致和精神 15 短文两篇 16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第五单元 17 智取生辰纲 18 杨修之死 19 范进中举 20 香菱学诗第六单元 21 陈涉世家 22 唐睢不辱使命 23 隆中对 24 出师表 25 词五首。
诗歌地理学的代表诗人
作为“杜甫草堂”而存立于彭志强笔端的诗歌,体现出三个特征:
其一,彭志强在数十次出没草堂之余,他的诗性从未被大剂量的阅读所干扰和变乱。智性反而成为他测量草堂的水准仪,他不是“诗意”地表述感受,而是让笔下的风物得到了一种诗性的确立和命名,使得他的知识考据与诗性话语获得了融盐入水、无痕有味的文境与语式。看看他的《大雪密封的家书——在草堂茅屋故居观楠树》:“跨进柴门,吸附在古井盖上的乡愁/一望便来。可我不想翻开/井盖下沉默的水/因为遍地都是/杜甫在诗卷里遗落的梦想。茅屋上/一只麻雀足够诠释火的孤单……”桢楠是成都生活的一个图腾。桢楠是成都平原的一个动词,它对一切生灵的撼动都是显而易见的。所以,那些“生长在楠树上的忧伤,绿了又黄,黄了又绿/仿佛是风的春秋/不断轮回的色彩。”这让我联想起杜甫写于761年秋季的五律《高楠》。相传唐时浣花溪畔有一株几百年的大楠树,杜甫草堂即建于这株楠树之下。珍稀的植被,伟大的创造,因为庇护了诗人的生活,因而本身成为极品。对于诗人来说,渴望拥有和桢楠一样被选择的勇气和庇护人子的魄力,那么诗歌就永远不会被遗忘。
其二,湮没的历史与往事通过诗人的追踪,具体的地点、植物、路径得以复活和彰显,是《草堂物语》写作的一个要津。
其三,“杜甫草堂的当代诗歌写作”意义。我认为,《草堂物语》既是向唐朝的致敬,向诗圣杜甫的致敬,更是一种对于成都诗歌生活方式的捍卫与弘扬。鉴于彭志强无形之中已经被杜甫那种箴言式的句型带往那个时代,他的诗歌言说里也是警句不断。他所展示出来的多元的、拓展空间的、开放性的写作,神来之句随手可拾。从高处着眼,他的诗歌正是自由思想者逾越天堑与宏大叙事的一根钢丝。因此,《草堂物语》打开的域度,注定要大于、高于、优于风景主义的游记。
郦道元,是北魏范阳人。郦道元是我国北魏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文学家。郦道元的一生对我国的自然地理做了大量的实地考察,和研究工作。并且地理著作《水经注》,就是他撰写的。
文学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再比如岛国国家英国的作家,写的小说环境里可能更多的是阴雨天,这也是为什么英国人出门要带伞。阴雨天的环境甚至会影响到人的心态,相对来说缺少轻松,偏压抑。
东西方文学是地理概念还是民族文学种类
藏在诗词中的地理
藏在诗词中的地理如下:
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赏析:表达了诗人对边疆的热爱和对祖国山河的赞美。诗人通过描绘黄河的远景和孤城周围的万仞山,展现出凉州地势险要、荒凉孤寂的景象。这种描写不仅表达了诗人对边疆战士的同情和敬佩,也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祖国山河的赞美。
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赏析:描写了登高远望,白日和黄河的壮丽景象。诗人通过描绘太阳依傍山峦渐渐下落,黄河向着大海滔滔东流的景象,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也暗示着人生的短暂和应该珍惜时光,努力奋斗的寓意。
3、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赏析:描写了黄河之水的壮观和不可阻挡的态势。诗人通过描绘黄河之水从天而降,奔腾不息地流向大海,永不回头的景象,表达了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主题。
也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和对人生豪情的赞美。这种描写不仅展示了黄河的雄伟,也展示了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赏析:描写了进入塞外的景象。诗人通过描绘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的景象,表达了对塞外荒凉、壮阔、孤独的感受。
这种描写不仅展示了塞外的自然风光,也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哀愁。同时,通过运用直、圆等形容词,表现了诗人的情感和感受,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5、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赏析:描写了前路的艰险和困难。诗人通过描绘欲渡黄河却遭遇冰塞,将登太行却遇到雪满山,暗示了人生道路的坎坷和不易。
这种描写不仅展示了自然环境的恶劣,也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无奈和挫折感。同时,通过运用欲渡、将登等动词,表现了诗人的积极向上和对未来的期待,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