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黄柏山,一个雄伟壮丽而又贫穷落后的地方。千百年来,她像一个伟大的母亲,艰难地养育着,呵护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土家人,成全了儿女们的美好也铸成了自己的辉煌。六十多年以来,我走着黄柏山的路,喝着黄柏山的水,唱着黄柏山的歌,呼吸着黄柏山的灵气,
我的家乡黄柏山,一个雄伟壮丽而又贫穷落后的地方。千百年来,她像一个伟大的母亲,艰难地养育着,呵护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土家人,成全了儿女们的美好也铸成了自己的辉煌。六十多年以来,我走着黄柏山的路,喝着黄柏山的水,唱着黄柏山的歌,呼吸着黄柏山的灵气,在她博大的胸怀里,一步一步地走到了现在。是她,一次又一次深情地凝视我走出他的怀抱,然后,一次又一次默默等待着我的归来。这,一方热土,不仅给了我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而且,她的雄伟和广袤,无私和坚定,也给了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伴随我度过了大半生的喜怒哀乐,检验着平凡人生的是非功过,可以说,黄柏山上的一草一木,都记忆着我的人生故事。
甜是家乡水,亲是故乡情。人到暮年,往事不堪回首,是非荣辱,兴衰起落,早已随着淡定的心绪烟消云散,夕阳晚景之中,惟有对家乡的眷念和热爱之情,就像一杯浓浓地陈年老酒,随着岁月的流淌,愈来愈变得更加清醇更加浓郁。
(一)
我爱黄柏山的奇山秀景,更爱黄柏山雄伟壮丽的气魄和博大精深的山魂。“八百里清江美如画,三百里画廊在长阳”,“长阳画廊三百里,三十里在黄柏山”。
当你从隔河岩乘船西上,进入曲溪与清江交汇的张家口,便进入了黄柏山地段。仰望江南,峭壁千仞,层蛮叠嶂,大气磅礴,直插云天。雄伟壮丽的大山影垂碧波,荡漾在蓝天白云之中,如梦如幻,扑索迷离之中,显现出来的便是大山的气魄和灵气。朔江而上,沿途经美人崖,老崖峡,水洞溪,过狮子包,老女山,到将军岭,一路上,奇山类物,飞瀑流秀。“泉溅疑为山落雨,云飞常伴鸟翔霄”,丹青妙笔,美不胜收。
如果,在张家口上岸,沿清江上行数公里便到了黄柏山的大门——对舞溪老崖峡。这里,两侧悬崖陡峭,高耸入云,形同双人相对而舞,对舞溪是以得名。峡中幽径深谷,宽不过数十丈,乱石嶙峋,荆棘丛生,溪水从中流过,叮咚有声,静谧中隐藏着几分神奇,流淌出几分清冷,令人不寒而栗。在“一线天”之下,沿着乱石中并不宽敞的公路盘旋而上,便可直通山顶。在峡谷深处,仰望南边高崖之巅,一方巨石突兀而起,酷似马头,青鬃映日,横空出世,状如腾飞的骏马,“马岭崖”亦因此得名。骏马腾飞便是黄柏山的山魂,更是黄柏山人的精神之魂。
或许是阳光明媚的春日,当你驱车来到黄柏山顶,扑入眼帘的便是大片大片地高山丘陵,这里地势开阔,一望无边。远处,碧波如镜的清江河,雄伟而神奇的“剪刀山”“天柱山”一览无遗,巍峨的主峰虽然显得渺小,但在蓝天白云,薄雾飘渺之中,更加丰姿魅人。一望无边的灌木丛中,点缀着片片松林,就像土家人“比兹卡”上镶龛着的绿色翡翠,在阳光下习习生辉。这如诗如画的高山原野风光和土家人的高粱米酒一样醉人心脾。
继续向前,便是黄柏山上的“天池”——倒栽坑。平整的山坳上,方圆数百米的地盘陷入地表数十米之深,成为一个小小的盆地。一股山泉从底面缓缓流过,注入小塘,云天倒影,清可照人。其妩媚静雅就像隐藏在大山深处的大家闺秀,楚楚动人。
折回东行数里,过“双鹤观”,眼前就是终年云遮雾绕的“天上坪”,这里,地势更加宽阔,数不清的小山包星罗棋布。特别是“龙家屋场”周围,众山环立,林木参差,白雾如烟,一派仙风灵气,故有十八罗汉捧观音之称。经此向下,过长巴县黄柏山区苏维埃政府所在地——曹家大屋,向下可直达闻名遐迩的清代古建筑群落——新屋。所谓新屋,距今已有180多年的历史。当年的新屋,共有九个丹墀、八个朝门,占地数亩。据说修建这些房屋经历了徒子徒孙三代共十三年时间。工程设计高超,建筑气势恢宏,石木结构谨严,高低错落有致。深入其间,飞檐吊瓦,雕梁画栋,池水青纯,曲巷幽通。各类木雕石刻,栩栩如生,虽因年代久远,几经天灾和人为损坏,但大部保存完好,仍不失当年风采,是上半个县古建筑的精品,也是黄柏山人勤劳和智慧的见证。
“自古名山僧占尽”。黄柏山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可惜边缘闭塞,交通不便,行僧不至,无人识荆,要不然,这里早已是佛教或是道教的名山胜境,一片修仙学道的神圣净土。
(二)
我爱黄柏山的气魄和山魂,更爱黄柏山的沉着与坚定。巍巍大山走过了远古洪荒,千万年来,任凭岁月流火,沧桑巨变,依然不屈不易,挺立傲然。正是大山的坚定和沉着赋予她的儿女们不畏强暴不畏艰险的秉性,为平等为自由敢于斗争,敢于牺牲,前仆后继,百折不回。黄柏山周边山势险固,山顶平坦开阔,沿清江一线悬崖绝壁,其间只有对舞溪、吴家口、布湾三条独路可以直通山顶,可谓“一夫挡关、万夫莫开”,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清朝嘉庆元年(1796),山下脂肪头土家族农民林之华,花屋场人覃士辉举白莲教起义,后与榔坪覃佳耀部汇合,发展武装16000余人,与清军首战“楂角石”,再战“秀峰桥”,强攻资丘镇,连战皆捷,朝野震动。嘉庆帝闻信,如坐针毡,连发22道谕旨,昭令楚府惠龄、将军成德等人从各地调兵协剿。当年十二月,义军弃资丘攻占黄柏山,固守三个多月,与围困黄柏山的清军激战于夜月山、马孤营、彭家墩剪刀山和帽子山等地,浴血突围之后,游击于鄂西诸县,清庭派将军额伦登保率川鄂湘黔四省数万官兵围剿达三年之久,义军终因寡不敌众而失败,林之华等人全部惨遭杀害,壮烈牺牲。
时隔58年之后,清朝同治元年(1864),本乡曲溪人田士群“文章报国尤嫌浅”,再次聚集密友,十一月初入资丘,杀族长田青远兄弟,旋移家眷至黄柏山,树旗起义,自称“天下倡议都统领”,改年号为“甲子元年”。于曲溪磨刀点将,于黄柏山安营扎寨,誓与清廷抗衡。十二月于都镇湾石羊滩大胜清军,朝庭震怒,传谕湖广总督调集重兵围剿半年,将田诱杀于靖安。虽然,两次起义都以失败告终,但是,那种敢于反抗,敢于斗争,不怕牺牲,前仆后继的精神,永远是土家人的骄傲。
一代风流留下的胜迹名区,昭彰史传。漫步黄金藏,当年义军储存粮草的“粮米洞”可容万人之众,洞壁遗痕尚在;低矮茂密的灌木丛中,战壕纵横交错,历历可观;隐约可辨的羊肠小道之间,酒杯大小的生铁炮弹随处可见。想象之中,似乎于丛林间又看到了当年金戈铁马,生龙活虎,旌旗蔽日,杀气冲天的壮烈场面,更不难想象出田士群磨刀点将,一代草莽英雄的神武风采。
从黄金藏北下,经火烧冲,沿途有营盘垴,兵山包,峨峰寨等当时的屯兵之地。据传说,当年,义军为了构筑工事,不惜让兵士排队,从中溪河经桃子坪、火烧冲、传递石头上山,沿途剩余的石头至今尤在。可以想象当年四五十里路长的队伍传递石头上山是何等的壮观!#p#分页标题#e#
“抬头看见黄柏山,低头看到清江水,山还是那么高,水还是那么清……”这是当时在中央军事博物馆工作后来被授予少将军衔的贺龙元帅的女儿贺捷生,寻踪黄柏山,瞻仰资丘七十七烈士纪念碑之后,在全县三级干部会议上发表的热情洋溢、诗一般的讲话,感动着黄柏山和黄柏山人,一直到现在。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贺龙元帅曾经三次上山,发展工农武装,打土豪,分田地,建立苏维埃政权。在这里先后建立了曲溪、花屋场、黄柏山三个苏维埃乡政府。在大革命失败以后白色恐怖的艰难时期,黄柏山乡政府主席刘宪道等人惨遭敌手,英勇不屈,壮烈牺牲。黄柏山苏维埃乡政府的大红印章至今仍保存于中央军事博物馆。1932年,中共湘鄂边特委第四次反围剿斗争失利以后,特委书记周小康率领特委机关,红四军独立团和中共长巴县苏维埃政府工作人员转移到黄柏山休整,分析形势,调整战略,重组力量,轻装上阵,会后率部奇袭五峰“百年关”等地,连战皆捷。当年的会址曹家大屋大门上的字迹至今清晰可读。
黄柏山的历史是沉重历史;黄柏山的人民是英雄的人民;黄柏山的土地是被鲜血染红过的土地。
“黄柏山像人,黄柏山人像山”,是黄柏山沉着和坚定的霸气,造就了一代又一代像大山一样的黄柏山人。解放以来,这里也是英雄辈出,人才荟萃。合作化时期就有过全国劳动模范;改革开放以来,有“全国见义勇为先进分子”,“湖北省供销社卫士”;还有全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希望工程园丁奖”的获得者。从这里飞起的“金凤凰”,有的飞进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全国重点名牌大学,为古老的大山挣得一顶顶博士、硕士的桂冠,他们为国家为民族的贡献,为黄柏山的辉煌增添了精彩的一页。
(三)
我爱黄柏山的沉着和坚定,更爱黄柏山的博大胸怀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是她的宽广胸怀和无私奉献,造就了黄柏山人的朴实和勤劳,无私和无畏,是她用甘甜的乳汁哺育着一代又一代黄柏山人。全国解放以后,黄柏山走出了腥风血雨的辛酸岁月。但是,由于自然条件和历史原因,经济发展缓慢,黄柏山人“端金碗、守穷山”,长期处于贫困状态。“吃粮靠供应,用钱靠贷款”,过着“向的兜儿火,吃的洋芋果”的艰难生活。黄柏山是黄柏山人的母亲,她身藏巨宝,财源丰盛,不仅山上有广袤的粮田,丰茂的草场,茂密的森林,独特的山货土产,而且地下还蕴藏着取之不尽的矿产资源,仅煤炭一项就足够他的儿女们小康一把。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醒了沉睡已久的大山,给古老的大山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特别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和科学种田的普及,无异于给农业生产插上了两只金翅膀,农村迎来了新的经济腾飞。但是黄柏山,交通不畅,投入不足,地难以尽其利,物难以尽其用,所以腾得不高,飞得不远。到1987年,农村全年人平纯收入才218元;90%的农户生活在绝对贫困线下;70%的人畜饮水困难;全乡只有3个村中的5个组近100个农户通电;60%的村,40%的组可通简易公路。鉴于此,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开发黄柏山,建设新苏区”的口号,并义无反顾,力排众议,在黄柏山设乡建镇,以加强领导来增强扶持力度,保持资金单列,专款专用,致力于改善基础设施,努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旨在让黄柏山人早日告别贫困。
1987年秋天,在黄柏山设乡建镇的决定让沉寂已久的山寨沸腾了,人们奔走相告,欢呼雀跃,坚定沉着的大山振奋了,她张开双手,敞开博大的胸怀,欢迎我们这些不速之客。在经历过兴奋和激动之后,黄柏山的父老乡亲们带着脱贫致富的殷切企盼拭目以待。上山的我们怀着报效桑梓的一腔热情,迎难而上,努力地去开拓,去拼搏,十年的艰辛付出,不孚众望也不负重托,到1997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达到了3620万元,农村人平纯收入1565元,分别比建乡时增长7倍、6倍;95%的人口越过了绝对贫困线;95%以上的农户解决了人畜饮水困难;100%的村、组、95%以上的农户通电;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80%以上;100%的村,80%的组修通了公路,乡内公路干线北抵清江,南接五峰,村组相连,通江达海。当家田、多种经济园人平占有率全部达标,全乡宣告整体脱贫。到2001年元月与资丘镇合并之后,黄柏山的经济仍然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人们的生活质量,生活条件特别是居住条件不断提升和改善,现在,全乡不仅消灭了茅草屋,而且50%以上的农户盖起了钢筋水泥结构的的小楼房;八成以上的农户自己购买了彩电和卫星接收天线,绝大多数农户和村民购置了摩托车和手机。
(四)
山门已经打开,道路已经铺平。黄柏山已经走向市场,市场已经承认黄柏山。以对舞溪为主的有档次有批量的原煤生产基地已具规模,集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链条已经形成;以蔬菜为主的粮食、畜牧业,林业、药材生产得到长足发展,特别是近几年高山无公害蔬菜的大力发展和产品大批量上市,促使农业生产朝着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的格局昂首迈进;大山里2000多名青壮年劳力外出打工,遍布全国20多个大中城市,农村富余劳动力正大规模的向城市转移,贫穷落后的黄柏山正在完成着由传统农业向社会化大农业转变的历史性的跨越。
我爱黄柏山的现在,更憧憬黄柏山的未来,我深信,在不久的将来,一个雄伟壮观又美丽富饶的崭新的黄柏山必将屹立在世人面前。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