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儿童诗歌怎样创造小学语文低段儿童诗歌,具有语言凝练、生动活泼、意境悠远、情感丰富等特点,是低年级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占了...
小学儿童诗歌怎样创造
【关 键 词】 低年级儿童诗 现状 规范 策略
翻开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笔者发现语文课本中增选了相当数量的儿歌和儿童诗。儿童诗歌生动活泼,简单明了,富有童真和童趣,是孩子们十分喜爱的文学体裁。可是,在实际的教学中,笔者曾一度陷入“理性分析、呆读死记,思想灌输”等圈子。特别是低年级的儿童诗歌的教学,更是无计可施。总觉得这些诗歌简简单单,一读就懂,除了单调枯燥的读读背背之外,还是读读背背,没有什么具体的规范可以操作。所以,我常常思考着:其他语文教师是否和我一样,对低年级的儿童诗歌教学也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困惑呢?以下是笔者调查的一些现状及相应的对策思考。
一、情感:失落 入“情”
诗歌是最为注重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可以说诗歌的生命和灵魂就是情感。因此,情感体验在诗歌教学中是第一位的。可是,一些教师认为,低年级教材中的儿童诗歌,就那么短短几句话,一目了然,没有什么可教的,教学时只要让学生会认几个字,会读几行诗就行了。至于诗歌中蕴涵着的情感,跟这些低年级孩子一时半会儿也说不清,说了也没什么用,情感体验还是等到高年级再说吧!所以至今还有老师仍按“导入新课——识记生字词——读通课文——背诵课文——指导写字”五个程序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
儿童诗歌虽然短短几行,却流淌着源源不断的情感,有感恩、有同情、有热爱、有悲悯——如《一株紫丁香》表达师生之间浓浓的爱,《欢庆》表达了对祖国的深深热爱,《两只鸟蛋》体现的是对生命的珍爱,《假如》则让人体验到了关爱别人,关爱环境的情感。这条情感的河流,从诗题就起“源”,到结句还未断流。这就使得教师在儿童诗歌的教学中,从一开始教学时,就要用不同的手段,不停地激情、传情、融情,透过字里行间,理解文字背后蕴涵的丰富情感,从而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例如一位老师教学《两只鸟蛋》:
[片段一] 欣赏百鸟,生发爱鸟情
1.教师用课件出示各种鸟类的精美图片,问:小朋友们,你们喜欢鸟吗?在这生机勃勃的大自然中,鸟类世界真可谓异彩纷呈、妙趣无穷。无论是陆地、海洋、高山、,还是河谷、城镇、密林,到处都有鸟类的身影。据英国鸟类学家希尔的估计,大约有8700种,1000亿只,真是一个繁盛的大家族。
2.学生拿出自己收集的图片进行小组交流,说说自己喜欢什么鸟,也可以讲讲自己知道的鸟的故事。交流之后,让学生把图片张挂在黑板上,来个“百鸟齐欢”。
[片段二] 细读体味,感受爱鸟情
1.细读体味第一节
(1)自由轻读,读后交流知道了什么。
(2)拿出鸟蛋让学生摸一摸,感受鸟蛋“小小的、凉凉的”是多么的可爱。
(3)读出喜爱鸟蛋的这种感觉。
2.细读体味第二节
(1)两只鸟蛋怎么会是两个生命呢?
(2)交流看法,相机引导学生表达:一只鸟蛋就是一个生命,一只小鸟;两只鸟蛋就是两个生命,两只小鸟。
(3)课件演示小鸟孵化的过程,再次深切感受“两只鸟蛋就是两个生命”。
(4)指导朗读“两只鸟蛋就是两个生命。”
(5)想象说话:鸟蛋不见了,如果你是妈妈会怎么样?理解“焦急不安”
(6)引读:吃饭了,鸟妈妈一口也咽不下,这会儿一定——(生)焦急不安。
睡觉了,鸟妈妈翻来覆去睡不着,这会儿一定——(生)焦急不安。
【解析一】一词一句总关情
儿童诗的情感,蕴藏在文字的背后。学生只有通过与文本对话才能感受、体验。片段二中教学鸟蛋“小小的、凉凉的”时,出示了真实的鸟蛋,让学生摸一摸,瞧一瞧,真切感受到了小小的,凉凉的鸟蛋的可爱,所以学生读起句子来的感觉就特别好,自然对鸟儿生发喜爱之情。片段二,“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鸟妈妈这会儿一定焦急不安!”抓住“焦急不安”这个关键词,指导学生想象:“鸟妈妈找不到鸟蛋了,心里一定焦急不安,鸟妈妈一会儿……一会儿又……比如:吃饭了,鸟妈妈会怎么样?引读:鸟妈妈这会儿一定——(生)焦急不安。睡觉了,鸟妈妈会怎么样?引读:鸟妈妈这会儿一定——(生)焦急不安。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在一遍又一遍的反复诵读中,产生独特的、丰富的感受,激起情感上的共鸣。
【解析二】一言一行总含情
要读出文字背后蕴含的深情,就要将学生的情与作者的情融为一体。要将两者的情融为一体,教师就必须精心设计,为学生营造一个情绪场,即能给学生以情绪感染的情感体验,进而产生某种学习动机的课堂环境,它能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角色,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和完成学习任务。
1.导入处激情:上述片断一中,教师用丰富多彩的鸟类图片切入,,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引发了他们的兴趣。通过图片交流,让学生了解到在这生机勃勃的大自然中,鸟类的世界原来是如此的异彩纷呈,妙趣横生。带给学生情感上的强烈冲击,从而打心眼里喜欢上这些可爱的鸟儿。学生的情感闸门,此刻无疑已经訇然中开。
2.高潮点聚情:当学生的真情在课堂中流淌起来,教师就要借机推波助澜,起处要助势,伏处要烘托,并适时积聚,以掀起课堂教学中的高潮。本课中,学生情绪高涨处,是在对鸟妈妈的“焦急不安”的理解。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进画面,发挥想象:鸟蛋不见了,鸟妈妈是如何的着急,如何的担心,学生们联系自己的亲身经历侃侃而谈,“如临其境、如见其形、如闻其声”,那对小鸟的喜爱之情,对生命的珍爱之情也就愈发浓烈,愈发深厚,积聚在心头,凝聚成那一句句真切、感人的话语。而这一切,正是从孩子心底流淌出的情感的自然表达。
3.结束时传情:诗句教学结束之后,学生似乎情尤未尽,满腔热情澎湃于心。教师顺势引导拓展,当“我”轻轻地把鸟蛋放到鸟窝里,“我”并没有马上离开,请大家看语文书第四十页,你看“我”双手合起来,在想什么?小组讨论,集体交流。有学生说:“我对鸟妈妈说,对不起,我把你的孩子送回来了。”有的说:“鸟妈妈你快把小鸟孵出来,好让小鸟自由自在地飞。”有的说:“我想着想着,入了迷,仿佛听见鸟儿的欢唱,我连忙抬起头来,把目光投向高远的蓝天。在高远的蓝天上,我仿佛看见小鸟在蓝天上飞翔唱歌,
如此一来,学生的情在导入时被激发,在流淌中起高潮,在结束时又源源流淌,从中获得的情感体验是真实的,也将会是刻骨铭心的。
二、意境:空乏 补“白”
叶圣陶先生说:“作者始有境,入境始觉亲。”儿童诗的创作同样源于生活,作者在此时被此景所触发而生的情,融成笔端简单的几句诗,其思维的跳跃往往较大,相应的留白较多,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但读者唯有入其境,才能领其情。这些特点值得我们老师认真思索,真切把握,否则处理时易陷入蜻蜓点水式的简单化圈圈之中,再加上低年级学生理解时往往只能就字论字,就句读句,难以从整体加以把握。
以下是一位老师在试教《小柳树醒了》的实录片段:
1.小柳树醒了,是在谁的帮助下醒了呢?随机板书(春雷);
2.小柳树醒了后,又是谁帮助它洗澡、梳头呢?随机板书(春雨、春风)。
3.洗好澡、梳好头又是谁和小柳树游戏玩耍呢?随机板书(春燕、孩子们)。
4.那么,你觉的小柳树现在什么心情,你能把这种心情读出来吗?
显然,像这样的诗歌教学,学生学得索然寡味,诗歌的意境,情趣无从谈起,学生只能在诗外徘徊。《柳树醒了》这首诗歌,多么富有诗意,处处透出清新的春的气息。春雷跟柳树说话、春雨给柳树洗澡、春风给柳树梳头、春燕和柳树捉迷藏、孩子们和柳树玩耍……于是,柳树醒了,柳枝软了,柳梢绿了,柳絮飞了……整首诗琅琅上口,意境优美,可是上述的教学带给孩子的什么呢?仅仅是一个空乏的躯壳。
为了帮助学生顺利进入诗歌意境去悟诗,运用“补白”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就需要教师善于捕捉诗中空白,作层层铺展,为学生搭建“入境”的阶梯,让学生一边走进文本,一边获得体验,漫步诗境,欣赏诗歌的独特魅力。
1.课文补白
《柳树醒了》第二次教学时的设计:
(1)让学生自读课文,找一找是谁让柳树醒了?学生读文后能够很快地找到是春雷、春雨、春风、春燕让柳树醒了。
(2)接着跟学生说:如果你是春雷、春雨、春风或春燕,你打算怎样让柳树醒来?你喜欢扮演谁呢?请你先仔细读一读你要扮演的那一段话,读完后在小组内演一演。
于是学生兴趣十足地读起课文来了。不一会儿学生便纷纷举手要上台表现自己了。表现时学生非常地生动、逼真。有的是雷公公,粗着嗓子说:“小柳树,醒醒了,春天来了!”有的是小柳枝正在舞蹈,有的是春燕,正向小柳树述说春天飞行的快乐呢!边说边舞,孩子们的心已经动起来了,此时的课堂,诗情涌动,诗性飞扬。
2.图画补白
一首首诗歌本身就是一幅幅生动迷人、情趣盎然的画卷,所以教学时不妨让学生画一画,借画入境,效果也不错。如《柳树醒了》教学最后一个环节的设计:
师:"说说看,春天里还有什么醒了?"一时间,答案五花八门,精彩迭起。
生1:小草醒了。
生2:小花醒了。
生3:青蛙和蛇醒了。
生4:干脆总结:动物和植物都醒了!
还有一个可爱的孩子说:"冬天的时候,小河睡了,结冰了,春天来了,冰化了,水醒了。"水醒了",这不正是诗吗!不正是孩子们美丽的童真吗?
师:那么,你们能画一画睡醒的春天吗?
这下就更热闹了,孩子纷纷用缤纷的色彩画出了五颜六色的"春天",包括小欣黑得像乌鸦的"燕子"、小洋漂亮形象的"柳树"小轩哗哗流淌的“小溪”……我欣赏之余,不禁佩服起这些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其中,昱伟的画最吸引人,他的画纸上有一个硕大的绿色太阳,我看看四周,大部分的孩子都是红色的太阳,小昱伟为什么画的是绿色的呢?我问了昱伟。他腼腆地说:"春天看上去都是绿色的,我想春天的太阳公公如果也是绿色的,那就有更多的小草变绿了。"--多美的想法!多妙的画呀?
三、语言:苍白 精“彩”
诗歌讲究惜字如金,儿童诗凝练的语言,使得低年级语文课的教学重点之一——字词教学好像被架空,似乎找不到一个支点。于是部分老师认为低年级语文课的使命,不能只让学生去感悟那些尽管付出努力都不一定就能悟透的人文性,更应该引导学生牢牢抓住几个人人经过努力都能把握的语言现象及其规律(即工具性),然后进行分析,比较、训练。例一位教师教学《四季》时片段:
出示:谷穗弯弯,他说:“我是秋天。”
谷穗弯弯,他鞠着躬说:“我是秋天。”
(1)读一读,说说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2)“鞠着躬”是什么意思?
(3)谷穗为什么会“鞠着躬”呢?
(4)这两句话你觉得哪句更好?为什么?
(5)课文中还有这样的句子吗?找出来读一读。
(6)小结:我们以后写句子就要写得这样具体。
引导学生利用文本对学生进行语言的积累,语感的训练和听、说、读、写方面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确实很重要,但是片面强调语文的工具性,也是不妥的。特别是意境优美、情趣盎然的低年级儿童诗歌,如果对诗歌语言进行细致地切割,肢解,只在词语和句式上兜圈子,进行一种纯粹的语言教育活动,而忽视诗歌写景状物、抒情明理时那种既文意贯一、血肉交融,又开合跌宕、灵动多变的表现特点,只能是降低了诗歌教学的趣味,只会把学生的个性、灵气都给磨掉了。儿童诗歌所描绘的画面和营造的意境,主要是靠整体的感悟,让学生尽情地读、思、演、说,感受语言的优美,运用各种手段加深对诗歌情感的体验,,给学生插上一对想象的翅膀,放飞孩子们的思维,使他们飞翔在文学的天空,遨游在无限的空间——
例教师在第二次试教《四季》做了如下设计:
出示:“谷穗弯弯,他鞠着躬说:“我是秋天。”
老师装着惊奇的样子问道:谷穗为什么像人一样在鞠躬呀?
生:因为谷穗成熟了。
师:真聪明!知道谷穗鞠躬是因为他成熟了。别的同学呢?
生:我认为谷穗在跳舞。
师:你的想象力真丰富。还有不一样的答案吗?
生:调皮的风在和谷穗做游戏呢!
师:对呀,还有别的想法吗?
生:他在向大地鞠躬,表示感谢。
生:我想他是在沉思,回忆春天的故事。
生:也许他在等待,等农民伯伯来收割吧!
师:次时此刻,小谷穗好像在说什么?
生:“我成熟了,我多棒。”
生:“看我多肥呀,我沉甸甸的都弯腰了。
生:“我们成熟了,把我们带回家吧;
师:“是呀,丰收了,大家多高兴,让我们带着喜悦的心情来读读,好吗?
所以,低年级儿童诗歌教学应摒弃“句句讲解,字字分析”的教学程式,可以通过精练几个点来规范我们的教学,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
1. 吟唱诵读点
诗与曲,自古以来就是相互依存的姐妹艺术,许多优秀的儿童诗歌集形声韵律色彩之美感于一体,具有强烈的音乐性和节奏感。学习诗歌过程中如能调动学生所有感官的积极性,进行反复的吟诵,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可以让学生感悟到诗歌中字、词、句所表达的形象美、色彩美、音乐美。并通过这种感悟,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直接的、准确的、敏锐的感受能力。读诗歌还可以像古人那样“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许多儿童诗歌本来就是一曲曲久唱不厌的歌,如《小小的船》〈快乐的节日〉等诗歌,在音律中感受诗歌的美,获得独特的诗意享受。
2. 入境想象点
叶圣陶先生说:“读诗不仅要睁开眼睛看文字,更要在想象中睁开眼睛看由文字触发而构成的画面。”钱正权老师说:“引领学生进入诗境的基本路子,不是一味地去寻求诗的信息意义,而是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诗中的画面,读者要读出诗情须进入诗的意境,须发挥想象。”因此,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感受诗情画意。
3. 阅读链接点
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阅读积累,在诗歌教学中,还可以唤起学生以往诗歌阅读的记忆和经验,引导他们进行开放式的联想与链接。链接的方式可以多样化,比如,中外同题诗歌,同一作家的多篇诗歌等,在比较中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体会。如学了《四季》,可以拓展阅读《四季的脚步》、《春天在哪里》、《春风吹》等诗歌。
4. 写作拓展点
在一次次读诗、说诗、悟诗的过程中,学生的诗情逐渐被激发,诗心渐渐触动,学生在这种诗意的氛围中不只不觉萌发创作诗歌的冲动。即使是低年级的孩子也不例外,他们的诗歌创作可能还是处于模仿阶段,但也应该积极鼓励。如《四季》这首儿童诗,是适合学生仿说仿写的范本。在感受了四季的美丽之后,老师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随诗而仿,引孩子走近儿童诗,喜欢儿童诗,学写儿童诗。
1. 师:你还能从哪些事物身上知道春天(夏天、秋天、冬天)来了呢?
引导学生开阔思维,把平常看到的、想到的都说出来。
2. 师:老师手中有很多图片,每人拿一张,请你和同桌讨论一下,你认为手里的图片是哪个季节的?学生分组交流讨论,教师适时指导。
3. 师:你能照课文的样子说说你手中的图片吗?教师范例说,然后指名学生说。(出示课件)
4. __________会对小鸟说:“我是春天。”
__________会对青蛙说:“我是夏天。”
__________会对____说:“我是秋天。”
__________会对____说:“我是冬天。”
5. 贴图游戏。
师:说得好的奖励你把图片贴在黑板上。
学生自由贴图,组成一个多姿多彩的四季。
诗情、诗意、诗心潜藏在每一个人的心中,我们的教学的目标不是要培养多少诗人,但应该让他们爱诗、读诗,在我们的课堂里应该赋予孩子们文化的气息,让我们的教学蒙上一层文化的色彩和诗性的光辉”。
诗,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韵律的语言来反映生活,抒发情感。(《现代汉语词典》)即按照一定的规则,使音节、声调和韵律符合要求,并用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形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
(诗乃文学之祖,艺术之根。这个祖,这个根,从一诞生起,就以韵文的形式出现的。)
二、知道诗一定要押韵(只强调,不作理论阐述)
押韵是汉文诗最基本的形式特征
1、押韵是对诗最基本的界定
2、押韵是伴随着诗的产生而具有的原本特征。
3、新诗是诗,也必须押韵
4、用韵应以普通话为标准。
三、知道什么叫押韵
押韵。指同韵母的字在语言停顿的地方,有规律地重复出现,或者说诗句之间末尾一个字的读音的韵母相同或相通。
押韵的一般规律是:句句押韵或隔句押韵。
1、韵母相同
(1)、句句押韵
如:
《燕歌行》(曹丕 ):
秋风萧瑟天气凉,( liang )
草木摇落露为霜,(shuang)
群燕辞归鹄南翔。( xiang )
念君客游多思肠,( chang )
慊慊思归恋故乡,( xiang )
君为淹留寄他方?( fang )
贱妾茕茕守空房,( fang )
忧来思君不敢忘,( wang)
不觉泪下沾衣裳。( chang)
援琴鸣弦发清商( shuang )
短歌微吟不能长( chang )
明月皎皎照我床( chuang )
星汉西流夜未央( yang )
牵牛织女遥相望( wang )
尔独何辜限河梁( lang )
《猴子捞月亮》(儿歌):
小猴出门去玩耍, (shua )
忽然转身喊妈妈。 ( ma )
月亮掉进水里啦, ( la )
快拿勺子来捞它。 ( ta )
(2)、隔句押韵
(隔句押韵是中国汉文诗的一般定式,并且是逢双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如:
《山村》: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jia)
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hua)
《南雄孔江湿地公园》:
群山绕水映天蓝, (lan)
百岛浮停各不凡。 (fan)
翡翠乔松生白雾,
丹霞峭壁立深潭。 (tan)
山禽戏水千般态,
库鲤腾空万点斓。 (lan)
远处游人飞艇笑,
浪花入口似琼甘。 (gan)
《春晓》:
春眠不觉晓,(xiao)
处处闻啼鸟。(niao)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shao)
《登鹳鹊楼》: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liu)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lou)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guang)
疑是地上霜。(shuang)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xiang)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tian)
江枫渔火对愁眠。(mian)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chuan)
《小草》:
没有花香没有树高, (gao)
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 (cao)
从不寂寞从不烦恼, (nao)
你看我的伙伴遍及天涯海角。(jiao)
春风呀春风你把我吹绿,
阳光呀阳光你把我照耀, (yao)
河流呀山川你哺育了我,
大地呀母亲把我紧紧拥抱。 (bao)
《数鸭子》:
门前大桥下游过一群鸭, (ya)
快来快来数一数二四六七八。 (ba)
咕嘎咕嘎真呀真多呀, (ya)
数不清到底多少鸭。 (ya)
数不清到底多少鸭。 (ya)
赶鸭老爷爷胡子白花花, (hua)
唱呀唱着家乡曲还会说笑话。 (hua)
小孩小孩快快上学校,
别考个鸭蛋抱回家。 (jia)
别考个鸭蛋抱回家。 (jia)
2、韵母相通
a o e (红颜色韵母相通)
i u ü (红颜色韵母相通)
ai ei ui (红颜色韵母相通)
ao ou iu (红颜色韵母相通)
ie ue er (红颜色韵母相通)
an en in un ün (红颜色韵母相通)
ang eng ing ong (红颜色韵母相通)
另i 、er 相通
如:
咏鹅 (骆宾王):
鹅,鹅,鹅, (e)
曲项向天歌。 (ge)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bo)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hui)
乡音无改鬓毛衰。 (shuai 或 cui)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lai)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qin)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ren)
春日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bin)
无边光景一时新。(xin)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chun)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xing)
忽闻岸上踏歌声。 (sheng)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qing)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hong)
水村山郭酒旗风。 (feng)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zhong)
四、如何指导学生学写诗
创作要诀:
围绕押韵来造句,描写典型表心情。
(一)、作诗的步骤
1、确定主题
2、采风
3、选择内容(事物)
4、围绕押韵的字去造句,去排列句子
5、注意最后一句的收篇效果。(突出主题)
6、修改提炼,
(教师要有预案,要有目的地进行引导)
(二)、创作例举:
创作例举一:
学生习作:
五一劳动节
五一乘车回老家,
黄烟豆子长嫩芽。
农民伯伯好伟大,
少年儿童把你夸。
指导方案:
1、确定主题:通过对庄稼的描写,反映中国农民的勤劳奋发精神,表达少年儿童对劳动人民的敬意和爱戴。
2、确定诗作拟含内容:
(1)、明确行程:时间、地点、经过等。
(2)、描写庄稼:黄烟、大豆、花生、水稻、蔬菜等的生长状态。
(3)、表达对劳动人民的夸赞。
3、围绕内容进行采风活动。引导观察,启发语言表达,做好笔记。
4、构思诗作的表述:
(1)、确定韵部。主要是根据预拟词语及诗句中同韵字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如涉及诗作内容的词语有“老家”、“长得快”、“叶子大”、“长嫩芽”、“夸赞”等,所以诗作的字韵应确定韵母为“a”。
(2)、以韵母是“a”的字为韵脚,进行造句。形成书面语言。
5、修改提炼。
创作例举二:
学生习作:
回老家
老家春日艳阳天,
瓦片飘水笑池边。
黄叶梨花竹子绿,
鸡蛋肉汤香又甜。
指导方案:
1、确定主题:通过回老家的生活体验,表达自己对农村家乡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2、确定诗作拟含内容:
(1)、明确行程:时令、地点等。
(2)、描写家乡景物,描述游戏玩耍、生活交往等情景。
(3)、表达心情感受。
3、围绕内容进行采风活动。引导观察,启发语言表达,做好笔记。
4、构思诗作的表述:
(1)、确定韵部。主要是根据预拟词语及诗句中同韵字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如涉及诗作内容的词语有“晴天”、“艳阳天”、“瓦片”、“池塘边”、“肉汤甜”、“鱼肉鲜”、“又香又甜”等,所以诗作的字韵应确定韵母为“an”。
(2)、以韵母是“an”的字为韵脚,进行造句。形成书面语言。
5、修改提炼。
创作例举三:
学生习作:
家乡好
市场热闹商品多,
农民开店住高楼。
学校花香卫生好,
黄坑美丽比雄州。
指导方案:
1、确定主题:通过对新农村圩镇的特色描写,反映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国农村改革开放以来繁荣昌盛的巨大变化,从而达到“共产党领导好”的认识效果。
2、确定诗作拟含内容:
(1)、描写市场的繁荣景象。
(2)、反映农民的生活变化。
(3)、描写学校风貌。
(4)、抒发赞美之情。
3、围绕内容进行采风活动。引导观察,启发语言表达,做好笔记。
4、构思诗作的表述:
(1)、确定韵部。主要是根据预拟词语及诗句中同韵字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如涉及诗作内容的词语有“商品繁多”、“排排高楼”、“像雄州”、“争上游”、“钱包厚”、“不用愁”、“丰收”等,所以诗作的字韵应确定韵母为“iu、ou”。
(2)、以韵母是“iu、ou”的字为韵脚,进行造句。形成书面语言。
5、修改提炼。
创作例举四:
学生习作:
黄坑小学好
黄小是个好地方,
高楼层层花草香。
广场宽阔卫生好,
五星红旗高飘扬。
指导方案:
1、确定主题:通过对黄坑小学景物的描写,展现黄坑小学的环境风貌,折射出师生的敬业精神以及党和人民重视教育的办学成果。使人知道黄坑小学确实是少年儿童学习的好学校、好地方。
2、确定诗作拟含内容:
(1)、描写学校的校舍实施、花草树木、环境卫生。
(2)、抒发赞美之情。
3、围绕内容进行采风活动。引导观察,启发语言表达,做好笔记。
4、构思诗作的表述:
(1)、确定韵部。主要是根据预拟词语及诗句中同韵字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因涉及诗作内容的大量词语如:“好地方”、“鸟语花香”、 “校园宽敞”、“国旗飘扬”、“课室明亮”、 “课堂”、“饭堂”等都有含韵母“ang”的字,所以诗作的韵字应确定韵母为“ang”。
(2)、以韵母是“ang”的字为韵脚,进行造句。形成书面语言。
5、修改提炼。
创作例举五:
学生习作:
黎灿学校好
运动场边教学楼,
鸟语花香环境优。
黎灿之星特别棒,
幸福校园第一流。
指导方案:
1、确定主题:通过黎灿学校的景物、人物描写,表达对黎灿学校这一特色窗口学校的赞美之情。
2、围绕主题内容,引导观察和表述:
(1)、对主要教学实施如体育场地、教学大楼的观察和表述。
(2)、对校园环境的观察和表述。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感觉怎么样?
(3)、看墙报栏、学生书画展,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4)、对学校的总体评价并表述。
3、观察完毕后,要求学生用四句话进行表述。先不强求押韵,当学生记住了自己所要写的内容后,然后再引导学生押韵。
4、修改提炼。
创作例举六:
教师作品欣赏:
南雄孔江百岛湖
群山绕水映天蓝,
百岛浮停各不凡。
翡翠乔松生白雾,
丹霞峭壁立深潭。
山禽戏水千般态,
库鲤腾空万点斓。
远处游人飞艇笑,
浪花入口似琼甘。
(主题:通过对孔江百岛湖的景象描写,反映孔江湿地公园景区生态平衡发展的良好趋势,表达出热爱家乡秀丽山水的高雅情趣)
正确指导学生搜寻押韵的字:写诗时,当一时想不到新的韵字时,可试着用别的声母去与韵母相拼,也许会给你带来灵感。
五、讲究声韵美
为了使诗句更有声韵美,押韵句末尾一个字与不押韵对句末尾一个字的声调最好相对(一、二声对三、四声)。
如: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 …… 第四声
每逢佳节倍思亲。(qin)第一声
遥知兄弟登高处, …… 第四声
遍插茱萸少一人。(ren) 第二声
又如:
春 晓
春眠不觉晓,(xiao)
处处闻啼鸟。(niao)
夜来风雨声, …… 第一声
花落知多少?(shao) 第三声
强调:
不管作什么诗都要押韵,不押韵,干脆不要去写,免得浪费时间和精力。
注意:
每一诗句以不超过10个字为宜。
要求:
每个月写两首诗
每个月背诵三首诗
诗歌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主题是什么?
注:又因为现代的语文已不太注重表现手法与表达技巧地区分,可认为二者是同意的。但如果要严格区分表现手法从属于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主要包括:
①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抒情、议论等);
②表现手法(托物言志 写景抒情 叙事抒情 直抒胸臆 顺叙 倒叙 插叙 对比 衬托 卒章显志 象征 用典 想象 联想 照应 寓情于景 反衬 烘托 托物起兴 渲染 虚实结合 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等) ;
③选材剪材;
④行文的结构;
⑤意境的创设、人物形象的塑造、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等)的运用等。
----------------------------------------------------------------------------
一篇文章,不管作者选择什么样的表达技巧,都是为了更好地表情达意。因此,分析语言、理解文章内容,必须认识表达技巧的作用。
二、在鉴赏现代文阅读中,表达技巧包括:1、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抒情、描写。
2、表现手法:想象、联想、类比、象征、烘托、对比、渲染等。
3、材料安排:主次、详略、繁简。
4、结构:承上启下、悬念、照应、铺垫等。
5、修辞手法:比喻、反复、排比、反问、拟人、夸张等
[编辑本段]【不同文体的表现手法】
抒情散文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 象征等手法;
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
议论文写作手法如引经据典、巧譬善喻、逆向求异、正反对比、类比推理等;
小说的描写手法、烘托手法、伏笔和照应、悬念和释念、实写与虚写等。
[编辑本段]【具体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 叙事抒情 直抒胸臆 对比 衬托 卒章显志 象征 想象 联想
照应 寓情于景 反衬 烘托 托物起兴 以乐衬哀 渲染 虚实结合 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 欲扬先抑
夸张 比喻 拟人 悬念 抑扬结合 点面结合 咏物抒情 开门见山 承上启下 伏笔照应
[编辑本段]【诗歌的表现手法】
诗歌的表现手法很多,我国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 的传统表现手法有“赋、比、兴”。《毛诗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这“六义”中,“风、雅、颂”是指《诗经》的诗篇种类,“赋、比、兴”就是诗中的表现手法。
赋:是直接陈述事物的表现手法。宋代学者朱熹在《诗集传》的注释中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如,《诗经》中的《葛覃》《芣苢》就是用的这种手法。
比:是用比喻的方法描绘事物,表达思想感情。刘勰在《文心雕龙·比兴》中说:“且何谓为比也?盖写物以附意,扬言以切事者也。”朱熹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如,《诗经》中的《螽斯》《硕鼠》等篇即用此法写成。
兴:是托物起兴,即借某一事物开头来引起正题要描述的事物和表现思想感情的写法。唐代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说:“兴者,起也。取譬引类,起发己心,诗文诸举草木鸟兽以见意者,皆兴辞也。”朱熹更明确地指出:“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如《诗经》中的《关睢》《桃夭》等篇就是用“兴”的表现手法。
这三种表现手法,一直流传下来,常常综合运用,互相补充,对历代诗歌创作都有很大的影响。
诗歌的表现手法是很多的,而且历代以来不断地发展创造,运用也灵活多变,夸张、复沓、重迭、跳跃等等,难以尽述。但是各种方法都离不开想象,丰富的想象既是诗歌的一大特点,也是诗歌最重要的一种表现手法。在诗歌中,还有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是象征。象征,简单说就是“以象征义”,但在现代诗歌中,象征则又表现为心灵的直接意象,这是应予注意的。用现代的观点来说,诗歌塑造形象的手法,主要的有三种:
1、比拟。刘勰在《文心雕龙》一书中说:比拟就是“或喻于声,或方于貌,或拟于心,或譬于事。”这些在我们前面列举的诗词中,便有许多例证。比拟中还有一种常用的手法,就是“拟人化”:以物拟人,或以人拟物。前者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里荡漾。把“云彩”“金柳”都当作人来看待。以人拟物的,如,洛夫的《因为风的缘故》:……我的心意/则明亮亦如你窗前的烛光/稍有暧昧之处/势所难免/因为风的缘故/……以整生的爱/点燃一盏灯/我是火/随时可能熄灭/因为风的缘故。把“我的心”比拟为烛光,把我比作灯火。当然,归根结底,实质还是“拟人”。
2、夸张。就是把所要描绘的事物放大,好像电影里的“大写”“特写”镜头,以引起读者的重视和联想。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其中说到“深千尺”“三千尺”,虽然并非事实真相,但他所塑造的形象,却生动地显示了事物的特征,表达了诗人的激情,读者不但能够接受,而且能信服,很惊喜。然而这种夸张,必须是艺术的、美的,不能过于荒诞,或太实、太俗。如,有一首描写棉花丰收的诗:“一朵棉花打个包/压得卡车头儿翘/头儿翘,三尺高/好像一门高射炮。”读后却反而使人觉得不真实,产生不出美的感觉。
3、借代。就是借此事物代替彼事物。它与比拟有相似之处,但又有所不同,不同之处在于:比拟一般是比的和被比的事物都是具体的、可见的;而借代却是一方具体,一方较为抽象,在具体与抽象之间架起桥梁,使诗歌的形象更为鲜明、突出,以引发读者的联想。这也就是艾青所说的“给思想以翅膀,给感情以衣裳,给声音以彩色,使流逝变幻者凝形。”
塑造诗歌形象,不仅可以运用视角所摄取的素材去描绘画面,还可以运用听觉、触觉等感官所获得的素材,从多方面去体现形象,做到有声有色,生动新颖。唐代诗人贾岛骑在毛驴上吟出“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但又觉得用“僧敲月下门”亦可。究竟是“推”还是“敲”,他拿不定主意,便用手作推敲状,不料毛驴挡住一位大官的去路,此人乃大文豪韩愈,当侍卫将贾岛带到他的马前,贾据实相告,韩沉吟良久,说还是用敲字较好。因为“敲”有声音,在深山月夜,有一、二记敲门声,便使得那种情景“活”起来,也更显得环境的寂静了。前述《枫桥夜泊》的“乌啼”“钟声”,也是这首诗的点睛之笔。还有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音乐描写,“大珠小珠落玉盘”一段,更是十分逼真,非常精彩!现代的如黄河浪的《晨曲》:“还有那尊礁石/在固执地倾听/风声雨声涛声之外/隐隐约约的/黎明/灵泉寺的晨钟/恰似鼓山涌泉的/悠远回应/淡淡淡淡的敲落/几颗疏星/而涨红花冠的/雄劲的鸡鸣/仿佛越海而来/啼亮一天朝霞/如潮涌。这首诗也写得很好。所以我们如果掌握了用声音塑造形象的手法,那将为诗歌创作开拓一个更加广阔的领域。
无论是比拟、夸张或借代,都有赖于诗人对客观事物进行敏锐的观察,融入自己的情感,加以大胆的想象,甚至幻想。可以这样说,无论是浪漫派也好,写实派也好,没有想象(幻想),便不成其为诗人。比如,以豪放称著的李白,固然想象丰富,诗风雄奇,而以写实称著的杜甫,也写出了诸如“安得广厦千万间……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乾。”(《月夜》)等等浮想联翩的佳作。
古诗鉴赏九大题材主题如何归类?
一、山水田园(闲适隐逸):
热爱自然,喜爱山水田园美景;淡泊名利,与世无争,追求自由闲适生活;憎恶黑暗现实,厌恶仕途纷争,不愿同流合污,保持高洁人格;仕途失意,用山水田园美景慰藉心灵。
二、咏物言志:
赞美不慕名利、芳洁高尚的品格;抒发独立不羁、刚正不阿的情怀;表达执着理想、永不言弃的追求;讴歌甘愿献身、九死不悔的精神;倾吐蔑视权贵、直道而行的正气。
三、边塞征战:
杀敌疆场、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勇抗侵略、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奋勇作战、视死如归的牺牲精神;边关壮丽、为国戍边的神圣豪迈;反对战争、渴望和平的心灵诉求;长年戍边、思乡怀亲的苦闷无奈。
四、思妇闺怨:
良人远征、独守空房的寂寞孤独;聚少离多、音信杳然的无奈悲戚;反对战争、渴望团聚的美好愿望;思念游子、牵挂盼归的深切期待;年华易逝、红颜憔悴的悲愁哀叹;相知相离、梦醒时分的心灵挣扎。
五、咏史怀古:
追慕古人、建功立业的理想抱负;感慨古迹、沧海桑田的历史变迁;昔盛今衰、兴衰浮沉的历史教训;人生苦短、年华易逝的深沉感喟;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心灵悲愤;山河破碎、渴望统一的灵魂倾诉。
六、赠友送别:
依依不舍、相会无期的离别苦痛;情深谊长、思念牵挂的真挚友情;浮萍飘蓬、邂逅相遇的欣喜快乐;祝愿劝勉、早日重逢的衷心期待。
七、羁旅思乡:
戍守边关、思乡怀远、有家难回的绵绵乡愁;羁旅愁思、厌倦漂泊、渴望回乡的似箭归心;浮萍飘蓬、千里相思、乡梦惊醒的寂寞孤独;登高远眺、家国万里、音书渺茫的忧思愁心;追忆死者、阴阳两隔、永生难忘的刻骨思念。
八、即景感怀(忧时伤国)
兵荒马乱、民不聊生的深切同情;战争频仍、山河破碎的忧时伤国;贫富对立、世道不公的批判谴责;朝廷无道、国运衰微的拳拳忧心;年华易逝、壮志未酬的无奈悲叹。
九、雅趣哲理(谈禅说理):
天地永恒、人生渺短的伤感;豁达乐观、享受自然的愉悦;老当益壮、壮心不已的激情。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