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认为杜甫诗歌广为流传的原因是什么?苏轼阐释了理由:“古今诗人众矣,而子美独为首者,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
苏轼认为杜甫诗歌广为流传的原因是什么?
苏轼认为,从古至今的诗人虽然很多,但是杜甫的诗歌排在首位,广为流传,就是因为他虽然漂泊流浪,饥寒交迫,一生都没有得到重用,是因为他没有在一顿饭的时间忘记君王,忘记人民,始终都有一种忧国忧民的伟大情绪。
杜甫生处乱世,那么他的诗作是怎么流传的呢?
最近梵高的画作被盗,正好看到这个问题,让我不禁联想到这两个人。他二人都是不出世的奇才,但同样活着的时候无人赏识,死了之后却名声大噪,千古流芳。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作品被称为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涛。是现实主义诗篇的代表作。
个人感觉,之所以觉得杜甫流传下来的诗篇众多,大概是因为杜甫的诗太经典,一个人就写出了一个朝代,饱含各种情感,语文课本中收纳较多,大家自小便熟读“李杜”,所以在数量上有“多”的感觉。
其实根据记载,李白传世诗歌有900多首,杜甫则有1400多首,而白居易有2900多首,所以杜子美的诗作流传并不十分多,在那个战乱年代,以杜甫的写作能力,至少有三成的诗篇遗失了。杜甫是新乐府诗体的开创者,也是代表人物。他的乐府诗直接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开展。.
到了唐末宋初,社会矛盾纷繁复杂,杜甫的诗成为当时最受推崇的文学,自苏东坡开始,王禹、王安石、黄庭坚、陆游等人对杜甫推重倍至,十分看重,也才有了“诗圣”之称,逐渐呈现了以杜甫为宗的江西诗派。苏轼曾写过:“古今诗人众矣,而子美独为首者,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由此可看出,在宋朝的推崇下,各大家对杜甫的诗都在研讨学习,肯定收集整理出多册,所以使得杜甫的诗得以流传。
到了明末清初,顾炎武等人主张“经世致用”,而杜甫“写实派”的风格正中其怀,开始效仿诗圣,用写实诗反映当时的抗争。
杜甫饭都吃不上,诗是怎么流传下来的
像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种颠沛流离的时候是不会写的,等回头找到朝廷,安定了才写下来。类似回忆日记。而且写完了还会修改推敲所以有底稿。
其次,实际古代诗歌除了考试用,其他很多是给自己看的。所以流传下来很少。很多都丢了。我们看到的只是很小一部分。
杜甫虽然穷困,但是学识见识都是一流的,家庭的教育也不会太差,作品能够流传下来必然少不了家人的整理 编纂 保存。其次,就是当时其他仰慕其作品的有识之士,能够助其流传。
篇幅太大,不适合粘贴,请移步————杜甫的诗是怎么流传出来的?
望采纳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