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诗歌流派知多少秦代以前,远及上古时代的歌谣、谚语。先秦诗歌除《诗经》、《楚辞》及“逸诗”外,还有些歌谣谚语,它们也反映了...
中国现代诗歌流派知多少
秦代以前,远及上古时代的歌谣、谚语。先秦诗歌除《诗经》、《楚辞》及“逸诗”外,还有些歌谣谚语,它们也反映了古代诗歌的发展过程。
尝试派
1917年2月《新青年》刊出胡适的《白话诗八首》,它是新诗最初的尝试之作。1918年5月,《新青年》第4卷第1号推出胡适、刘半农、沈尹默三人的白话新诗,被称为 “现代新诗的第一次出现”。俞平伯、康白情等人也发表了白话新诗。胡适在1920年3月出版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尝试集》,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个人新诗集。此后,更多的诗人开始尝试白话诗的创作,现代新诗的诗体范式开始形成。
代表作家:胡适、沈尹默、俞平伯、康白情、刘半农、刘大白
人生派
“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最早成立的文学社团,1921年成立,代表诗人主要有鲁迅、冰心、朱自清、周作人等。文学态度和创作实践均倾向于现实主义。主张“文学是一种工作,而且又是于人生很切要的一种工作。”文学研究会的主要成员朱自清、叶绍钧、刘延陵、俞平伯等之后在上海成立了现代文坛上第一个新诗社团──中国新诗社,并于次年1月创办了第一个新诗专刊《诗》。文学研究会的诗人以“为人生”为核心的诗歌价值观念,因此常被称为“人生派”或“为人生”派。
代表作家:王统照、周作人、冰心、鲁迅、朱自清、刘延陵
创造社
1921年7月由郭沫若等人组成。1921年秋在上海出版发行《创造社丛书》,1922年5月起在上海出版《创造》季刊,1923年5月起出版《创造周报》。同年7月在《中华新报》编辑文学副刊《创造日》)。前期的创造社主张自我表现和个性解放,具有浓重的唯美抒情倾向。后期创造社有冯乃超等思想激进的年轻一代参加,其中,王独清、穆木天、冯乃超后来加入了现代派阵营。
代表作家:郭沫若、宗白华、王独清、冯乃超、穆木天
湖畔诗人
1922年3月,应修人汪静之潘漠华冯雪峰四人在杭州结成湖畔诗社后,效仿英国十九世纪英国浪漫主义作家是湖畔派三诗人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的风格,以中国的湖畔派诗人自居,并于 1922年出版了第一本诗歌合集,书名为《湖畔》和《春的歌集》。后有魏金枝、谢旦如(谵如)、楼建南(适夷)等人加入,编辑出版刊物《支那二月》。形成了湖畔诗派。以写作爱情诗而最为有名。
代表作家:应修人、汪静之、潘漠华、冯雪峰
新月派
1923年,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陈源等人发起成立新月社,开始是个俱乐部性质的团体,共后,因提倡现代格律待而成为在诗坛上有影响的社团。1925年,闻一多回国,徐志摩接编《晨报副刊》,并于1926年4月1日创办《诗刊》,团结了一大批后期"新月派"的新诗人。新月派是中国新诗史上活动时间长并在创作中取得了较高成就的诗派。新月派提出了“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提倡格律诗,主张诗歌的色彩美和意境美,讲究文辞修饰,追求炼字炼意,其鲜明的艺术纲领和系统理论对中国新诗的发展进程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徐志摩是新月派的代表诗人。
代表作家:徐志摩、孙大雨、饶孟侃、林徽因、于赓虞、刘梦苇、闻一多、朱湘、邵洵美、卞之琳、方令孺、方玮德、陈梦家
象征诗派
以李金发为代表的早期象征诗派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中期,他的作品主要出现在1925到1928这4年间。中国的象征诗派创作理论和实践受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影响,注重自我心灵的艺术表现,摒弃客观性,偏爱主观性,强调诗的意向暗示性功能和神秘性,追求观念联络的奇特,通过多义的、但却是强有力的象征来暗示思想。这一诗派对后来的20世纪30年代现代派诗歌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代表作家:李金发、穆木天、王独清、冯乃超
现代派
现代主义(包括汉园三诗人):现代派由新月派和象征派演变而来,代表诗人有戴望舒、卞之琳等。1932年《现代》杂志在上海创刊,成为现代派诗人发表作品的重要阵地,最早提出“现代派” 概念的是当时的批评家孙作云,他于1935年发表了《论“现代派”诗》一文。现代派一方面追求“纯诗”的艺术观,坚持表现自我,以个体生命和个人情感为中心,另一方面在内容上往往表现出悲观的虚无思想。在表现形式上,不追求严格的格律,诗的韵律靠诗情的抑扬顿挫来表达,多用象征、暗示构成诗的意境。现代派诗人中,风格较为独特的是卞之琳、何其芳、李广田,1936年他们三人出版了合集《汉园集》,被称作“汉园三诗人”。
代表作家:戴望舒、卞之琳、何其芳、李广田、金克木、冯文炳、林庚、李白凤、苏金伞、冯至、纪弦、辛笛、徐迟、南星
七月派
由《七月》杂志得名,指在《七月》、《希望》等杂志以及《七月》丛书的出发表作品的诗人群。《七月》杂志于1937年9月在上海创刊,主编是胡风。诗人阵容强大、思想倾向鲜明,有已经成名的诗人如艾青、田间等,而更多的则是刚刚走上诗坛的青年诗人。在他们的作品中,政治抒情诗占有较大比重,多着重对重压之下的生命、死亡与背叛等主题的思考。
代表作家:艾青、胡风、田间、彭燕、郊牛、汉鲁、藜绿原、阿垅、曾卓、杜谷、邹荻帆
中国新诗
(包括九叶诗派/九叶诗人)指在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在上海出版的《诗创造》和《中国新诗》等刊物上发表作品而形成的现代主义诗歌流派,代表诗人有穆旦、杜运燮等。在中国新诗派诗人中,辛笛、穆旦、唐祈等30年代就开始写诗,而其他诗人如杜运燮、陈敬容、郑敏、杭约赫、袁可嘉等基本上都是在40年代中期才开始他们的诗歌创作生涯。他们在新诗写作中追求现实与艺术、感性与理性之间的平衡美。该诗人群中有九人的作品《九叶集》于1981年出版,因此又被称为"九叶派"。
代表作家:穆旦、杜运燮、辛笛、陈敬容、郑敏、唐祈、唐湜、袁可嘉、杭约赫
现实主义
泛指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全国报刊杂志上出版的诗歌。作品普遍注重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运用典型化的方法描写生活的真实化本质。
代表作家:李锳、郭小川、公刘、张志民
现代派
新现代主义1953年纪弦创办了《现代诗》季刊,二月创刊号问世。参加《现代诗》季刊的还有杨唤、林泠、元思、羊令野、郑愁予等。1956年纪弦号召诗坛同仁,组成现代派,提倡新现代主义,掀起新诗的再革命运动,即所谓的现代派的“自由诗运动”及“现代诗运动”。现代派诗人也可能说是20世纪30年代"现代派"的延续,所以也称为新现代主义。《现代诗》季刊的创办也被认为是台湾现代诗歌的起端。
代表作家:纪弦、杨唤、林泠羊令野、郑愁予
易心派
“易心派”,简称:易派、易派诗词。是现代新诗史上刚兴起的一个诗歌流派,由诗人易白所创建。是一种融合古今中西诗歌创作理论技巧的新流派,诗学核心理论颇受儒释道文化影响。
这个诗歌流派最大的诗学特色是摒弃中国传统诗词中讲究平仄的束缚,在注重结构和韵律的基础上,创作诗词时很少用及生僻字词,并融入时代语言和口语。
文学评论家欧阳百川为易白著诗集《心界》撰写的跋文《心界之界》中论述其诗已自成一派,并建议诗人易白坚持自己的诗歌创作理念继续创作和探索。易白诗歌的创作技巧和理念在后期的大量创作实践中逐渐成熟,自成一派。受到读者及学界认可,被广誉为“易心派”。[5]
2021年4月14日晚上易白在接受西征网记者采访时宣布正式成立“易心派”。
“三新”理论由易白提出来。一既中西诗学上的结构创新,二既古今诗学的理念创新,三既诗歌韵律的随时创新。
1917年2月《新青年》刊出胡适的《白话诗八首》,它是新诗最初的尝试之作。1918年5月,《新青年》第4卷第1号推出胡适、刘半农、沈尹默三人的白话新诗,被称为 “现代新诗的第一次出现”。俞平伯、康白情等人也发表了白话新诗。胡适在1920年3月出版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尝试集》,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个人新诗集。此后,更多的诗人开始尝试白话诗的创作,现代新诗的诗体范式开始形成。
代表作家:胡适、沈尹默、俞平伯、康白情、刘半农、刘大白
人生派
“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最早成立的文学社团,1921年成立,代表诗人主要有鲁迅、冰心、朱自清、周作人等。文学态度和创作实践均倾向于现实主义。主张“文学是一种工作,而且又是于人生很切要的一种工作。”文学研究会的主要成员朱自清、叶绍钧、刘延陵、俞平伯等之后在上海成立了现代文坛上第一个新诗社团──中国新诗社,并于次年1月创办了第一个新诗专刊《诗》。文学研究会的诗人以“为人生”为核心的诗歌价值观念,因此常被称为“人生派”或“为人生”派。
代表作家:王统照、周作人、冰心、鲁迅、朱自清、刘延陵
创造社
1921年7月由郭沫若等人组成。1921年秋在上海出版发行《创造社丛书》,1922年5月起在上海出版《创造》季刊,1923年5月起出版《创造周报》。同年7月在《中华新报》编辑文学副刊《创造日》)。前期的创造社主张自我表现和个性解放,具有浓重的唯美抒情倾向。后期创造社有冯乃超等思想激进的年轻一代参加,其中,王独清、穆木天、冯乃超后来加入了现代派阵营。
代表作家:郭沫若、宗白华、王独清、冯乃超、穆木天
湖畔诗人
1922年3月,应修人汪静之潘漠华冯雪峰四人在杭州结成湖畔诗社后,效仿英国十九世纪英国浪漫主义作家是湖畔派三诗人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的风格,以中国的湖畔派诗人自居,并于 1922年出版了第一本诗歌合集,书名为《湖畔》和《春的歌集》。后有魏金枝、谢旦如(谵如)、楼建南(适夷)等人加入,编辑出版刊物《支那二月》。形成了湖畔诗派。以写作爱情诗而最为有名。
代表作家:应修人、汪静之、潘漠华、冯雪峰
新月派
1923年,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陈源等人发起成立新月社,开始是个俱乐部性质的团体,共后,因提倡现代格律待而成为在诗坛上有影响的社团。1925年,闻一多回国,徐志摩接编《晨报副刊》,并于1926年4月1日创办《诗刊》,团结了一大批后期"新月派"的新诗人。新月派是中国新诗史上活动时间长并在创作中取得了较高成就的诗派。新月派提出了“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提倡格律诗,主张诗歌的色彩美和意境美,讲究文辞修饰,追求炼字炼意,其鲜明的艺术纲领和系统理论对中国新诗的发展进程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徐志摩是新月派的代表诗人。
代表作家:徐志摩、孙大雨、饶孟侃、林徽因、于赓虞、刘梦苇、闻一多、朱湘、邵洵美、卞之琳、方令孺、方玮德、陈梦家
象征诗派
以李金发为代表的早期象征诗派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中期,他的作品主要出现在1925到1928这4年间。中国的象征诗派创作理论和实践受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影响,注重自我心灵的艺术表现,摒弃客观性,偏爱主观性,强调诗的意向暗示性功能和神秘性,追求观念联络的奇特,通过多义的、但却是强有力的象征来暗示思想。这一诗派对后来的20世纪30年代现代派诗歌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代表作家:李金发、穆木天、王独清、冯乃超
现代派
现代主义(包括汉园三诗人):现代派由新月派和象征派演变而来,代表诗人有戴望舒、卞之琳等。1932年《现代》杂志在上海创刊,成为现代派诗人发表作品的重要阵地,最早提出“现代派” 概念的是当时的批评家孙作云,他于1935年发表了《论“现代派”诗》一文。现代派一方面追求“纯诗”的艺术观,坚持表现自我,以个体生命和个人情感为中心,另一方面在内容上往往表现出悲观的虚无思想。在表现形式上,不追求严格的格律,诗的韵律靠诗情的抑扬顿挫来表达,多用象征、暗示构成诗的意境。现代派诗人中,风格较为独特的是卞之琳、何其芳、李广田,1936年他们三人出版了合集《汉园集》,被称作“汉园三诗人”。
代表作家:戴望舒、卞之琳、何其芳、李广田、金克木、冯文炳、林庚、李白凤、苏金伞、冯至、纪弦、辛笛、徐迟、南星
七月派
由《七月》杂志得名,指在《七月》、《希望》等杂志以及《七月》丛书的出发表作品的诗人群。《七月》杂志于1937年9月在上海创刊,主编是胡风。诗人阵容强大、思想倾向鲜明,有已经成名的诗人如艾青、田间等,而更多的则是刚刚走上诗坛的青年诗人。在他们的作品中,政治抒情诗占有较大比重,多着重对重压之下的生命、死亡与背叛等主题的思考。
代表作家:艾青、胡风、田间、彭燕、郊牛、汉鲁、藜绿原、阿垅、曾卓、杜谷、邹荻帆
中国新诗
(包括九叶诗派/九叶诗人)指在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在上海出版的《诗创造》和《中国新诗》等刊物上发表作品而形成的现代主义诗歌流派,代表诗人有穆旦、杜运燮等。在中国新诗派诗人中,辛笛、穆旦、唐祈等30年代就开始写诗,而其他诗人如杜运燮、陈敬容、郑敏、杭约赫、袁可嘉等基本上都是在40年代中期才开始他们的诗歌创作生涯。他们在新诗写作中追求现实与艺术、感性与理性之间的平衡美。该诗人群中有九人的作品《九叶集》于1981年出版,因此又被称为"九叶派"。
代表作家:穆旦、杜运燮、辛笛、陈敬容、郑敏、唐祈、唐湜、袁可嘉、杭约赫
现实主义
泛指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全国报刊杂志上出版的诗歌。作品普遍注重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运用典型化的方法描写生活的真实化本质。
代表作家:李锳、郭小川、公刘、张志民
现代派
新现代主义1953年纪弦创办了《现代诗》季刊,二月创刊号问世。参加《现代诗》季刊的还有杨唤、林泠、元思、羊令野、郑愁予等。1956年纪弦号召诗坛同仁,组成现代派,提倡新现代主义,掀起新诗的再革命运动,即所谓的现代派的“自由诗运动”及“现代诗运动”。现代派诗人也可能说是20世纪30年代"现代派"的延续,所以也称为新现代主义。《现代诗》季刊的创办也被认为是台湾现代诗歌的起端。
代表作家:纪弦、杨唤、林泠羊令野、郑愁予
易心派
“易心派”,简称:易派、易派诗词。是现代新诗史上刚兴起的一个诗歌流派,由诗人易白所创建。是一种融合古今中西诗歌创作理论技巧的新流派,诗学核心理论颇受儒释道文化影响。
这个诗歌流派最大的诗学特色是摒弃中国传统诗词中讲究平仄的束缚,在注重结构和韵律的基础上,创作诗词时很少用及生僻字词,并融入时代语言和口语。
文学评论家欧阳百川为易白著诗集《心界》撰写的跋文《心界之界》中论述其诗已自成一派,并建议诗人易白坚持自己的诗歌创作理念继续创作和探索。易白诗歌的创作技巧和理念在后期的大量创作实践中逐渐成熟,自成一派。受到读者及学界认可,被广誉为“易心派”。[5]
2021年4月14日晚上易白在接受西征网记者采访时宣布正式成立“易心派”。
“三新”理论由易白提出来。一既中西诗学上的结构创新,二既古今诗学的理念创新,三既诗歌韵律的随时创新。
现代诗歌流派的流派形成
中国现代诗歌发展史上出现的最重要的诗歌流派有:
20世纪初至1920年代:尝试派、文学研究会(人生派)、创造社(早期浪漫主义)、湖畔诗派、新格律诗派(新月派)、中国早期象征诗派
1930年代:中国现代派诗群、七月派、汉园三诗人
1940年代:中国新诗流派、九叶诗派
1950年代:中国现实主义、新现代主义(现代派诗群)、蓝星诗群(蓝星诗社)、创世纪诗群(创世纪诗社)
1970年代:朦胧派(今天派)、白洋淀诗群、中国新现实主义
1980年代:新边塞诗派、大学生诗派、第三代诗群(新生代诗群、新世代)、莽汉主义、整体主义、海上诗派、圆明园诗派、撒娇派、英雄写作、他们诗群、丑石诗群、非非主义(红色写作)、神性写作、新乡土诗派、知识分子写作诗群
1990年代:网络诗歌(网络诗人)、民间写作、第三条道路写作、中间代、信息主义、70后诗人
21世纪初:第三极神性写作、女子智灵性诗歌、灵性诗歌、新江西诗派、80后诗人、90后诗人、春草派诗歌、边缘诗派、窗诗派、素颜派诗人、新婉约诗派、
诗歌是在四大文学体裁中出现最晚的吗
诗歌是在四大文学体裁中出现最晚的吗不是。诗歌出现最早。
四大文学体裁,即指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四种文学创作体裁,是文学创作最为常见也最为高端的四种体裁。
其中:①诗歌,
传统的诗是有韵律的文学作品。它通过想像与抒情来表达某种强烈的情感。诗是历史最悠久的文学形式。中国是世界上诗歌最发达的国度之一。从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最早的长篇抒情诗《离骚》以来,汉代的乐府,唐宋格律诗,和唐末兴起的词,元曲以及五四以来的新诗,历代的民间歌谣,构成了中国诗歌无以伦比的巨大传统。相比之下西方的叙事诗发达较晚,而结合戏剧,成就很大,例如《荷马史诗》,《但丁神曲》等。
②散文,
这是一种没有严格的韵律和篇幅限制的文学形式,与韵文相对。中国的散文从先秦诸子散文发展而来,代有散文名家名作。其中历史散文和赋体以及奏议文告等应用文体,对后代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自古是世界上散文最发达的国度。
③戏剧,
这是另一种古老的文学形式,主要通过不同角色之间的对话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感情。戏剧可以用于舞台的表演,也可以阅读。
戏剧,指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文学上的戏剧概念是指为戏剧表演所创作的脚本,即剧本。戏剧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木偶戏等。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综合艺术。例如元曲 京剧 昆剧等。
④小说,
这是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通过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环境的描述来概括地表现社会生活。“小说”一词最早记载于《庄子·外物》:“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小说,是从先秦散文中的寓言滥觞,经过汉末六朝的笔记,到唐传奇宋话本拟话本而成熟,再传至明清以四大奇书(后《金瓶梅》被《红楼梦》取代,成“四大名著”)为代表的长篇小说和以聊斋志异为代表的短篇小说。
四大文学体裁,即指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四种文学创作体裁,是文学创作最为常见也最为高端的四种体裁。
其中:①诗歌,
传统的诗是有韵律的文学作品。它通过想像与抒情来表达某种强烈的情感。诗是历史最悠久的文学形式。中国是世界上诗歌最发达的国度之一。从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最早的长篇抒情诗《离骚》以来,汉代的乐府,唐宋格律诗,和唐末兴起的词,元曲以及五四以来的新诗,历代的民间歌谣,构成了中国诗歌无以伦比的巨大传统。相比之下西方的叙事诗发达较晚,而结合戏剧,成就很大,例如《荷马史诗》,《但丁神曲》等。
②散文,
这是一种没有严格的韵律和篇幅限制的文学形式,与韵文相对。中国的散文从先秦诸子散文发展而来,代有散文名家名作。其中历史散文和赋体以及奏议文告等应用文体,对后代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自古是世界上散文最发达的国度。
③戏剧,
这是另一种古老的文学形式,主要通过不同角色之间的对话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感情。戏剧可以用于舞台的表演,也可以阅读。
戏剧,指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文学上的戏剧概念是指为戏剧表演所创作的脚本,即剧本。戏剧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木偶戏等。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综合艺术。例如元曲 京剧 昆剧等。
④小说,
这是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通过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环境的描述来概括地表现社会生活。“小说”一词最早记载于《庄子·外物》:“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小说,是从先秦散文中的寓言滥觞,经过汉末六朝的笔记,到唐传奇宋话本拟话本而成熟,再传至明清以四大奇书(后《金瓶梅》被《红楼梦》取代,成“四大名著”)为代表的长篇小说和以聊斋志异为代表的短篇小说。
现代诗歌中,有哪些流派?代表诗人有哪些?艾青、戴望舒有哪些诗歌?
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 》《北风》、《大堰河》(1939)《火把》(1941)《向太阳》(1947)《黎明的通知》《宝石的红星》《春天》《我爱这片土地》《海岬上》《春天》《归来的歌》《彩色的诗》《域外集》《雪莲》《鱼化石》等 戴望舒:《古神祠前》、《雨巷》、《望舒草》、《秋叶思》、《白蝴蝶》、《游子谣》、《流浪人的夜歌》、《在天晴了的时候》、《忧郁》、《致萤火》等。这些是他的诗歌作品,不是作品集哈。
流派方面:尝试派 1917年2月《新青年》刊出胡适的《白话诗八首》,它是新诗最初的尝试之作。1918年5月,《新青年》第4卷第1号推出胡适、刘半农、沈尹默三人的白话新诗,被称为 “现代新诗的第一次出现”。俞平伯、康白情等人也发表了白话新诗。胡适在1920年3月出版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尝试集》,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个人新诗集。此后,更多的诗人开始尝试白话诗的创作,现代新诗的诗体范式开始形成。 代表作家:胡适 沈尹默 俞平伯 康白情 刘半农 刘大白 新格律诗派 新月派 1923年,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陈源等人发起成立新月社,开始是个俱乐部性质的团体,共后,因提倡现代格律待而成为在诗坛上有影响的社团。1925年,闻一多回国,徐志摩接编《晨报副刊》,并于1926年4月1日创办《诗刊》,团结了一大批后期"新月派"的新诗人。新月派是中国新诗史上活动时间长并在创作中取得了较高成就的诗派。新月派提出了“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提倡格律诗,主张诗歌的色彩美和意境美,讲究文辞修饰,追求炼字炼意,其鲜明的艺术纲领和系统理论对中国新诗的发展进程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徐志摩是新月派的代表诗人。 代表作家:徐志摩 孙大雨 饶孟侃 林徽因 于赓虞 刘梦苇 闻一多 朱湘 邵洵美 卞之琳 方令孺 方玮德 陈梦家 早期象征诗派 以李金发为代表的早期象征诗派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中期,他的作品主要出现在1925到1928这4年间。中国的象征诗派创作理论和实践受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影响,注重自我心灵的艺术表现,摒弃客观性,偏爱主观性,强调诗的意向暗示性功能和神秘性,追求观念联络的奇特,通过多义的、但却是强有力的象征来暗示思想。这一诗派对后来的20世纪30年代现代派诗歌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代表作家:李金发 穆木天 王独清 冯乃超 七月派 由《七月》杂志得名,指在《七月》、《希望》等杂志以及《七月》丛书的出发表作品的诗人群。《七月》杂志于1937年9月在上海创刊,主编是胡风。诗人阵容强大、思想倾向鲜明,有已经成名的诗人如艾青、田间等,而更多的则是刚刚走上诗坛的青年诗人。在他们的作品中,政治抒情诗占有较大比重,多着重对重压之下的生命、死亡与背叛等主题的思考。 代表作家:艾青 胡风 田间 彭燕郊 牛汉 鲁藜 绿原 阿垅 曾卓 杜谷 邹荻帆 现代派 新现代主义1953年纪弦创办了《现代诗》季刊,二月创刊号问世。参加《现代诗》季刊的还有杨唤、林泠、元思、羊令野、郑愁予等。1956年纪弦号召诗坛同仁,组成现代派,提倡新现代主义,掀起新诗的再革命运动,即所谓的现代派的“自由诗运动”及“现代诗运动”。现代派诗人也可能说是20世纪30年代"现代派"的延续,所以也称为新现代主义。《现代诗》季刊的创办也被认为是台湾现代诗歌的起端。 代表作家:纪弦 杨唤 林泠 羊令野 郑愁予 朦胧派 今天派(包括白洋淀诗群):20 世纪70年代末期中国诗坛出现了大批的优秀青年诗人。他们对当代诗歌传统规范进行挑战,先后大量发表了当时无法让“正规”诗坛接受的充满新风格的诗。他们诗歌来反思人的本质问题,通过一系列琐碎的意象来含蓄地表达出对社会的不满与鄙弃,开拓了现代意象诗的新天地,新空间。他们由地下秘密写作、交流转入公开写作和集会活动。早期的朦胧派诗人有食指和黄翔等,1978年12月北岛、芒克等创办了民刊《今天》,推出了一批当时的优秀诗人的作品,如北岛、杨炼、顾城、江河、舒婷、芒克、江河、严力等。因为1985年11月出版的《朦胧诗选》收集了这些诗人的作品,所以一般人将他们称为朦胧诗人,又因为大部分朦胧诗人都在《今天》上发表过作品,朦胧派也往往被称为今天派。白洋淀是当年离北京较近的河北知青点,聚集了大批高官子弟,他们因家庭的优势容易接触西方的前沿作品,因此而产生了白洋淀诗群。白洋淀诗群代表诗人有芒克、多多、根子等。 代表作家:北岛 杨炼 多多 舒婷 芒克 顾城 食指 黄翔 江河 梁小斌 严力 王小妮 林莽 方含 田晓青 哑默 傅天琳 新边塞诗派诗歌 八十年代昌耀等以《绿风》诗刊为平台形成“新边塞”诗派,以咏唱西部为主。 代表作家:昌耀 大学生诗派 指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各大学兴起的前所未有的诗潮,共有4个梯队的具有强大创作力量的大学生诗歌创作队伍。第一梯队是77、78级大学生诗人,如叶延滨、王小妮、王家新、韩东、丁当等;第二梯队是79、80级大学生诗人,如宋琳、于坚、简宁、翟永明、林雪、小君、王寅、陈东东、陆忆敏、骆一禾、海子、普珉、西川等;第三梯队是 81、82、83大学生诗人,如江堤、臧棣、黄灿然、张枣、李元胜等;第四梯队是84、85、86大学生诗人,如小海、伊沙、中岛、徐江、候马、桑克、戈麦等。而他们的诗歌报刊分为三种。第一种是跨校组织的大型社团创办的诗歌报刊:如黑龙江省大学生诗歌联合会1984年创办的《大学生诗坛》,重庆近二十家大学生诗社文学社1985年3月联合创办的《大学生诗报》,《这一代》(1979),《中国当代诗歌》(1986),《我们》(1980),《现代诗报》 (1985),《南十字星》(1985)等。第二种是各大学诗社、文学社创办的社刊:如辽宁师范学院1979年创办的《新叶》文学丛刊,徐敬亚、王小妮、吕贵品等主编的《赤子心》诗刊和《红叶》,宋琳、张小波、于奎潮等主编的社刊《夏雨岛》,于坚主编的《银杏》《高原诗集》等几十种。第三种是大学生校园诗人自办的诗歌报刊:如兰州大学中文系学生封新成等1982年创办的《回音壁诗刊》及1984年创办的《同代诗刊》,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80级学生王寅、陈东东、陆忆敏1982年创办的《作品1号》,北大中文系83级学生臧棣主编的《启明星》文学丛刊,四川南充师范学院学生万夏、李雪明、朱智勇创办的《彩虹》诗刊以及李亚伟、胡玉创办的《刹那》诗刊,万夏、李亚伟、胡玉等创办的《金盾》诗刊等几十种。 代表作家:叶延滨 王小妮 王家新 韩东 丁当 宋琳 于坚 简宁 翟永明 林雪 小君 王寅 陈东东 陆忆敏 骆一禾 海子 普珉 西川 江堤 臧棣 黄灿然 张枣 李元胜 小海 伊沙 中岛 徐江 侯马 桑克 戈麦 万夏 李亚伟 郑单衣 杨克 南野 祝凤鸣 岩鹰 叶舟 唐欣
流派方面:尝试派 1917年2月《新青年》刊出胡适的《白话诗八首》,它是新诗最初的尝试之作。1918年5月,《新青年》第4卷第1号推出胡适、刘半农、沈尹默三人的白话新诗,被称为 “现代新诗的第一次出现”。俞平伯、康白情等人也发表了白话新诗。胡适在1920年3月出版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尝试集》,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个人新诗集。此后,更多的诗人开始尝试白话诗的创作,现代新诗的诗体范式开始形成。 代表作家:胡适 沈尹默 俞平伯 康白情 刘半农 刘大白 新格律诗派 新月派 1923年,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陈源等人发起成立新月社,开始是个俱乐部性质的团体,共后,因提倡现代格律待而成为在诗坛上有影响的社团。1925年,闻一多回国,徐志摩接编《晨报副刊》,并于1926年4月1日创办《诗刊》,团结了一大批后期"新月派"的新诗人。新月派是中国新诗史上活动时间长并在创作中取得了较高成就的诗派。新月派提出了“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提倡格律诗,主张诗歌的色彩美和意境美,讲究文辞修饰,追求炼字炼意,其鲜明的艺术纲领和系统理论对中国新诗的发展进程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徐志摩是新月派的代表诗人。 代表作家:徐志摩 孙大雨 饶孟侃 林徽因 于赓虞 刘梦苇 闻一多 朱湘 邵洵美 卞之琳 方令孺 方玮德 陈梦家 早期象征诗派 以李金发为代表的早期象征诗派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中期,他的作品主要出现在1925到1928这4年间。中国的象征诗派创作理论和实践受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影响,注重自我心灵的艺术表现,摒弃客观性,偏爱主观性,强调诗的意向暗示性功能和神秘性,追求观念联络的奇特,通过多义的、但却是强有力的象征来暗示思想。这一诗派对后来的20世纪30年代现代派诗歌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代表作家:李金发 穆木天 王独清 冯乃超 七月派 由《七月》杂志得名,指在《七月》、《希望》等杂志以及《七月》丛书的出发表作品的诗人群。《七月》杂志于1937年9月在上海创刊,主编是胡风。诗人阵容强大、思想倾向鲜明,有已经成名的诗人如艾青、田间等,而更多的则是刚刚走上诗坛的青年诗人。在他们的作品中,政治抒情诗占有较大比重,多着重对重压之下的生命、死亡与背叛等主题的思考。 代表作家:艾青 胡风 田间 彭燕郊 牛汉 鲁藜 绿原 阿垅 曾卓 杜谷 邹荻帆 现代派 新现代主义1953年纪弦创办了《现代诗》季刊,二月创刊号问世。参加《现代诗》季刊的还有杨唤、林泠、元思、羊令野、郑愁予等。1956年纪弦号召诗坛同仁,组成现代派,提倡新现代主义,掀起新诗的再革命运动,即所谓的现代派的“自由诗运动”及“现代诗运动”。现代派诗人也可能说是20世纪30年代"现代派"的延续,所以也称为新现代主义。《现代诗》季刊的创办也被认为是台湾现代诗歌的起端。 代表作家:纪弦 杨唤 林泠 羊令野 郑愁予 朦胧派 今天派(包括白洋淀诗群):20 世纪70年代末期中国诗坛出现了大批的优秀青年诗人。他们对当代诗歌传统规范进行挑战,先后大量发表了当时无法让“正规”诗坛接受的充满新风格的诗。他们诗歌来反思人的本质问题,通过一系列琐碎的意象来含蓄地表达出对社会的不满与鄙弃,开拓了现代意象诗的新天地,新空间。他们由地下秘密写作、交流转入公开写作和集会活动。早期的朦胧派诗人有食指和黄翔等,1978年12月北岛、芒克等创办了民刊《今天》,推出了一批当时的优秀诗人的作品,如北岛、杨炼、顾城、江河、舒婷、芒克、江河、严力等。因为1985年11月出版的《朦胧诗选》收集了这些诗人的作品,所以一般人将他们称为朦胧诗人,又因为大部分朦胧诗人都在《今天》上发表过作品,朦胧派也往往被称为今天派。白洋淀是当年离北京较近的河北知青点,聚集了大批高官子弟,他们因家庭的优势容易接触西方的前沿作品,因此而产生了白洋淀诗群。白洋淀诗群代表诗人有芒克、多多、根子等。 代表作家:北岛 杨炼 多多 舒婷 芒克 顾城 食指 黄翔 江河 梁小斌 严力 王小妮 林莽 方含 田晓青 哑默 傅天琳 新边塞诗派诗歌 八十年代昌耀等以《绿风》诗刊为平台形成“新边塞”诗派,以咏唱西部为主。 代表作家:昌耀 大学生诗派 指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各大学兴起的前所未有的诗潮,共有4个梯队的具有强大创作力量的大学生诗歌创作队伍。第一梯队是77、78级大学生诗人,如叶延滨、王小妮、王家新、韩东、丁当等;第二梯队是79、80级大学生诗人,如宋琳、于坚、简宁、翟永明、林雪、小君、王寅、陈东东、陆忆敏、骆一禾、海子、普珉、西川等;第三梯队是 81、82、83大学生诗人,如江堤、臧棣、黄灿然、张枣、李元胜等;第四梯队是84、85、86大学生诗人,如小海、伊沙、中岛、徐江、候马、桑克、戈麦等。而他们的诗歌报刊分为三种。第一种是跨校组织的大型社团创办的诗歌报刊:如黑龙江省大学生诗歌联合会1984年创办的《大学生诗坛》,重庆近二十家大学生诗社文学社1985年3月联合创办的《大学生诗报》,《这一代》(1979),《中国当代诗歌》(1986),《我们》(1980),《现代诗报》 (1985),《南十字星》(1985)等。第二种是各大学诗社、文学社创办的社刊:如辽宁师范学院1979年创办的《新叶》文学丛刊,徐敬亚、王小妮、吕贵品等主编的《赤子心》诗刊和《红叶》,宋琳、张小波、于奎潮等主编的社刊《夏雨岛》,于坚主编的《银杏》《高原诗集》等几十种。第三种是大学生校园诗人自办的诗歌报刊:如兰州大学中文系学生封新成等1982年创办的《回音壁诗刊》及1984年创办的《同代诗刊》,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80级学生王寅、陈东东、陆忆敏1982年创办的《作品1号》,北大中文系83级学生臧棣主编的《启明星》文学丛刊,四川南充师范学院学生万夏、李雪明、朱智勇创办的《彩虹》诗刊以及李亚伟、胡玉创办的《刹那》诗刊,万夏、李亚伟、胡玉等创办的《金盾》诗刊等几十种。 代表作家:叶延滨 王小妮 王家新 韩东 丁当 宋琳 于坚 简宁 翟永明 林雪 小君 王寅 陈东东 陆忆敏 骆一禾 海子 普珉 西川 江堤 臧棣 黄灿然 张枣 李元胜 小海 伊沙 中岛 徐江 侯马 桑克 戈麦 万夏 李亚伟 郑单衣 杨克 南野 祝凤鸣 岩鹰 叶舟 唐欣
本文标题: 现代诗歌流派的命名是不是远远晚于其流派中的诗歌的出现时间。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sanwen/177873.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