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什么是散文

发布时间: 2022-06-16 01:00:44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散文 点击: 95

散文,知识讲解,什么样的文章是散文?散文有什么特点散文,是一种描写见闻、表达感悟的自由灵活的文学样式。描写见闻、表达感悟,是就散...

到底什么是散文

散文 知识讲解 什么样的文章是散文?散文有什么特点

散文,是一种描写见闻、表达感悟的自由灵活的文学样式。描写见闻、表达感悟,是就散文的内容而言;自由灵活,是就散文的形式而言。我们欣赏散文,既要细心领会作者对于自然和人生的描述与感悟,又要认真品评作者表达这种感悟所用的形式。先说内容。作者不论是述说人生,还是描写自然,不论是说“自家事”,还是说“人家事”,无不从自我感悟出发。这种感悟,既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特殊美质的发现,也是作者感情激荡、神思飞扬的心灵体验过程。作者的感悟,是散文的思想感情、意味情趣的本源。这种感悟的特点,首先是它体现着作者的个性。也就是说,作者披襟剖心,真诚道白,让读者从文中见出作者本人的经历、个性、趣味、爱好、志向、学识、修养……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描写了济南暖冬日照下的地形地势、积雪的山、清明的水……作者是“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他传达给我们的是一个“外来人”“客居者”新鲜、独特、丰富的感受(或许这种感受是济南本地人习以为常的,以至于感受力“钝化”了)。其次,作者的感悟包含或暗示着时代和社会的影响。作者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来源于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的体验。因此,作者的感悟要保持个体的真实性,又不陷于个人心灵的“狭隘”圈子,而寻求与读者心灵的直接、广泛的沟通,以期获得读者的共鸣。如鲁迅的《藤野先生》,描写作者一生中最难忘怀的一段生活,表现一个普通的日本教师对中国留学生的关爱,也写出了作者当时经历的一次重大的思想转折。读者既能读出作者的爱国情怀以及对异邦师长的深情,也能看到中国人作为弱国子民备受异族人的欺侮的悲惨现实。再说形式。散文通常写自然风物、社会风云的一角,写名士凡人的一些片段事迹,抒写一缕情思,传达某种趣味。有人说散文姓“散”,“散”就是散淡散漫、自由灵活。这种自由灵活,表现为在服从内容需要的前提下,写法不拘一格,任意起止,“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苏轼)。我们读过鲁迅、朱自清、冰心的散文,它们无一不是精思巧构、自然顺畅而又奇妙独异之作。因为作者对所写材料十分熟悉,胸有成竹,能够为散文设计出最佳的结构蓝图,同时又具有娴熟的表现技巧,能轻松自如地使那结构蓝图得以实现。如细致探究,具体情况又各显不同。就结构而言,千变万化,文无定法。有的比较讲究章法,精心布局,形式显得缜密、谨严,读者很容易掌握其脉络、层次,如朱自清的《春》;有的只是围绕一个中心,牵住一条线索组织材料,控制思路,形式比较松散、自由,但脉络、层次也清晰可辨,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还有的只是抒写一种心境或情绪,错综变化,全凭主观感情的暗中控制,因而在形式上显得更加随意,似乎无迹可求,如居里夫人的《我的信念》。就笔法而言,细小处落笔,诗意盎然。散文作家的笔墨,总是在对人物事件的细微处、局部的精描细绘处见出精彩的。如朱自清的《背影》抓住父亲背影这一细节大做文章,对父亲过铁道、上下月台买橘子的情景不厌其烦地写来。正因为有这样的精描细绘,后面的“我的眼泪又来了”“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这样的抒情语句才有出处,才落到实处。又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写景抒怀,其中对“像一条瀑布”的“一片辉煌的淡紫色”藤萝景况描写细致生动,淋漓尽致,占据了大量篇幅,分外引人注目。这些描写是抒情的起点或依托,是情思遐想得以飞动飘扬的缘由,是作者由小见大、悟出“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一深刻哲理的基础。有人说“好的散文就是一首诗”,这诗意就从这种精描细绘中来。就语言而言,散中见整,清新自然。散文的语言具有朴素、自然、流畅、简净等特点。它不刻意雕饰而不乏文采,不有意追求而自得其意蕴。而且,散文的语言经过情感的陶冶、锻炼,又有很强的抒情味和感染力。看看这样的句子:“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春》)虽然平白如话,但写得很动情,很有韵味,有一种自然流动.的节奏。有时作者也特意锤炼一些富有深刻哲理的语句,“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分外引人关注,如冯骥才的《珍珠鸟》最后写道:我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另外,为了增强语言的感染力,作者经常运用多种修辞方法,表现出文学语言的精彩,以期收到更好的效果。如《春》的结尾: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其中有比喻、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方法,有文采,有气势,有感情,像诗一样美。这些内容上的意味、情致和形式上的变化、创新,只有通过广泛深入的实践,通过对朗读、默读、精读、略读等多种阅读方法的体认,通过多多接触各种不同的散文作品,多多磨炼我们的感受力、想像力、理解力、悟性,才能体会得到,才能体会得深透。有人说散文是“将作者思索体验的世界,只暗示于细心的注意深微的读者们”,这既道出了散文创作的特点,又道出了散文欣赏的特点。 散文的写作 一、精于立意 “凡文以意为主”。散文的“意”是存在于深厚的生活土壤和浩瀚的生活海洋中的。要获得它,必须依靠我们对生活的深入观察、感受、理解。因此,散文立意只要从生活实际出发,凭着鲜明的感受,锋锐的观察能力,同人民同时代共同跳动的脉博,深厚的感情,丰富的想象,深沉的思索,就会感到我们生活中洋溢着的诗意。这诗意,就是使我们心灵受到触动的东西,使我们眼睛豁然开朗的东西,思想突然升华的东西,感情更为纯洁的东西,它就诗的灵感。我们要为自己的散文立意就要赶紧捕捉住它。因为这里面有心灵的颤动,思想的闪光。刘白羽说:“哪怕是微弱的闪耀也比没有闪耀要好,这才不是一般的照相,这才是文学。”(《早晨的太阳》序) 譬如,一个作家去看茶花,品种繁多,美不胜收的茶花引起了他的思索:“茶花是美啊。凡是生活中美的事物都是劳动创造的。是谁白天黑夜、积年累月,拿自己的汗水浇着花,象抚育自己儿女一样抚育着花秧,终于培养出这样绝色的好花?应该感谢那为我们美化生活的人。”这就是思想的闪耀,作家十分宝贵它,就及时把这个意思记下来。后来,他听一位花匠介绍一种茶花说:“这叫童子面,花期迟,刚打开骨朵,开起来颜色深红,倒是最好看的。” 并没有引起思索,但他是记住这种茶花的名称的。过了一会,恰巧一群小孩也来看茶花,这事引起了作家的注意,他看见孩子们一个个仰着鲜红的小脸,甜蜜蜜地笑着,唧唧喳喳叫个不休,心灵猛然一颤,不禁脱口说出:“童子面茶花开了。”而花匠听了这话省悟后说:“真的呢,再没有比这种童子面更好看的茶花了。”这话使得一个念头突然跳出他的脑海,他说:“我得到一幅画的构思。如果用最浓最艳的朱红画一大朵含露乍开的童子面茶花,岂不正可以象征着祖国的面貌?”于是,作家就把看茶花引起的感受、思索写成一篇文情并茂的散文《茶花赋》。这个作家就杨朔。而读者、评论者通过阅读就可以悟出作家写此文的立意:歌颂如花的祖国,歌颂美化祖国的劳动人民。 二、善于构思 构思是写作者对生活素材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提炼的过程。写作者要在构思中为散文的思想内容寻找尽量完美的艺术形式,使思想性与艺术性达到和谐的统一。因此,构思要解决立意、选材、创造意境、确定体裁、基本手法、布局谋篇等问题。这里着重讲讲确定体裁、寻找线索、创造意境三个问题。 第一、确定体裁。散文的体裁灵活多样。我们有了一个好的意思(思想),并且选取了表现这一意思(思想)的材料,那么就要考虑:是写成书信体,还是写成日记体?是写成随笔,还是写成偶感?是写成游记,还是写成回忆录?是写成序或跋,还是写成读后感?确定具体体裁的原则是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譬如到苏州旅游之后,你感到要向父母报告一下自己的游踪和观感,你就可以写成书信;你在游玩中遇到一些使你感动的人或事,你就可以写随笔、漫录;你在游玩虎丘、狮子林、寒山寺、西园、留园等地之后,觉得寒山寺的钟特别吸引人,并引起你的遐思,你就可以写成如《社稷坛抒情》那样诗意浓郁的抒情文;你如果是旧地重游,吃到苏州某种土特产而忆起往事,则可以偏重于回忆,写成《小米的回忆》那样的回忆式的散文……总之,要根据立意内容来确定表现形式——具体的体裁。 第二、寻找线索。散文的材料应该是很“散”的,每一个材料都是一颗珍珠,但这些珍珠互相之间有内在的联系,我们写作者要寻找一根线,用笔作针,将这些散乱的珍珠穿起来,成为一串光彩夺目的珠圈、项链。那末,有哪些东西可以作为线索呢?一是感情线索。我们的感情在生活中发生变化,如由厌恶到喜爱,或从喜欢到厌恶,就可以用这条感情的线索把一些似乎没有关联的材料联结起来。如杨朔写《荔枝蜜》就是利用感情线索,才把儿时记忆、从化疗养、荔枝树林、苏轼诗词、喜尝蜂蜜、参观蜂场、赞扬蜜蜂、农民劳动和夜晚梦蜂等事串连起来的。 二是事物线索。如曹靖华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今天仍然需要发扬延安时期“小米加步枪”的艰苦奋斗精神,就搜罗记忆中有关小米的往事,用小米把发生在不同地点、不同时间、不同情况下的事件组合在一起。许多托物咏志的散文也是以物为线索的,如冰心的《樱花赞》。 三是人物线索。如写某一个人物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活动,可以用这个人物作为线索串连起来,也可以用另一个人物把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人物、不同内容的事物串连起来。这个人物还可以是写作者本人——“我”。 四是思绪线索。如面对某一事物、景物沉思遐想,“鹜趋八极,心游万仞”,“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就能通过联想与想象,把有关的材料组织在一起,表达原定的主题思想。如秦牧的《土地》、杨朔的《海市》、贾平凹的《丑石》等。 五是景物线索。“一切景语皆情语也”。通过景物描写,在写景中融进写作者的思想感情。 如《天山景物记》、《西湖即景》。 六是行动线索。如游记以游程行踪为线索。刘白羽写《长江三日》就以游程为主线来写,当然,全文还有一条哲理性的思绪线索:“战斗——航进——穿过黑夜走向黎明”。 “文无定法”,散文的线索很多,以上六种线索是较为人们常用的。 第三、创造意境。散文的意境是情和景的交融,是意和境的统一,是作者浸透了时代精神的主观感情、意志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统一。意是灵魂,境是血肉。意高则境深,意低则境浅。散文的这种意境应是诗的意境,即所谓“诗情画意”。它是可以捉摸的,可以感受的,是物质的,形象的,但它又是动人心弦的,震颤魂魄的,是精神的,性灵的。如朱自清写《荷塘月色》,全篇着力于“淡淡的情趣”,顺着沿路走来、伫立凝想的线索,通过描绘使小路、荷塘、花姿、月色、树影、雾气、灯光……色彩斑烂,可见可感,而叶香、蛙鸣、蝉声,又可味可闻。更加上心情的抒写,巧妙的譬喻,创造出一种淡雅、闲静、情景交融的意境。这种优美的意境,正是散文写作者要努力追求、刻意创造的。 构思方法可以向前人借鉴,更需自己创新。过去就有一个青年作者发明出一种“散文快速构思法”,为《青春》、《采石》等刊物的编辑所重视。 三、巧于布局散文一般篇幅短小,布局有方便的地方,但要布局得好,却因篇幅短小而有其难处。这犹如一座大山上有小堆的乱石,常常无损大山的壮观。但是一个小园中有一堆乱石,就很容易破坏园林之美。因此,散文的布局——结构十分重要。参观苏州园林,从它精巧的建筑布局上,我们可以得到启示,可以借鉴它的园林建筑布局来考虑散文的布局。叶圣陶在《苏州园林》中写道,苏州园林建筑的设计者和匠师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作为散文的写作来说,也要这样讲究材料的布局、配合、映衬、层次。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但散文布局有时则需讲究对称,或对比。叶圣陶又说:“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度都注意图画美。”那么,散文的整体布局要讲究艺术性,它的局部的布局不是同样要讲究艺术性吗?至于布局的具体方法是很多的,前面讲的线索问题也与布局有关。这里可以着重提一下的是:不少散文的布局都要巧设“文眼”,开头往往似谈家常,结尾则加以深化,画龙点睛,“卒章显其志”,并且首尾呼应,通体一贯,有机结合。初学散文写作,不妨学习这种布局的方法。 四、明于断续散文要“散”得起来,除了选材要有技巧之外,就是在叙写上要注意断续的技巧。明于断续,才能使散文的行文上挥洒自如。贾平凹说:“记住:越是你知道多的地方,越要不写或者写得很少;空白,这正是你要写的地方呢。”他认为,“讲究了‘空白’处理,一是散文可以散起来,断续之,续断之,文能‘飞起’,神妙便显也。二是散文可以含蓄起来,古人也讲过:意在笔先,故得举止闲暇,看似胡乱说,骨子里却有分数。”我们要多阅读古人优秀的散文作品,学习他人的断续技巧,在写作实践中多次运用之后就必然熟能生巧。

散文是什么

散文是什么
什么是散文呢?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的散文,在古代指的是一切不押韵的文章。不过,古代没有“散文”这一个名称;“散文”这个名称是“五四”时期才有的。在现代,广义的散文包括了除去诗歌、小说、戏剧、影视文学之外的一切叙事性、议论性、抒情性的文体,如秦牧在《海阔天空的散文领域》中说,“不属于其他文学体裁,而又具有文学味道的一切篇幅短小的文章,都属于散文的范围”。这样,就有了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和议论散文等的分类。狭义的散文则专指抒情散文。这是因为随着文体的发展,叙事散文中的通讯特写、传记文学、报告文学等,已经发展成为独立的文体,各成一类;议论散文则有了专门的名称——杂文,也从散文中分了出来,剩下的只有抒情散文,这就是狭义的散文。

散文诗,是介于散文与诗之间的一种文体。是诗的散文,散文中的诗,说到底,还是精短的、有着内部韵律的、文字精美的、哲思的文字。 散文诗是一种独立的文学体式,是诗歌大类中的一个成员。

1.诗:韵文;讲求句式关系的基本规定性;一般说来,长度上受到限制。
2.散文:无韵文;不讲究句式关系(所谓单行散句是)。一般说来,长度上比诗受到的限制要小。
3.散文诗:或韵或散;句式通常短小;篇章长度通常短小。
形式上的区别我认为就是这样的。另外,还有题材上的区别、写作方法上的区别、风格上的区别等等。体会它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散文诗是散文还是诗?有人说,是诗;有人说过是散文。当然重要的不是文章的结构方式,重要的是它自身的写作和表达方式。虽然它具有散文行文的特点,但他的精髓依旧需要用诗歌的语言和思维来完成情感的表达,如同青蛙,陆地可以开阔它的视野,但它终生还是离不开水,诗歌就如同散文诗的水。

散文诗比散文“内容更精辟,诗情更浓烈,篇幅更短小,语言更优美,意境更深远”;它比诗歌“表现更自由,思维更活泼,联想更丰富,舒展更自如,情感更和谐”。

因此散文诗姿态横生,不受格律和韵脚的束缚,它是自由灵活的散文形式与精湛优美的诗意内容的有机结合体,兼二者之长,更重于形式上散文一样的无拘无束,更长于内容上诗一样的抒情言志。可以说它是凝练的散文,自由的诗歌。苏联散文诗作家普列什文说:“我是带着自己的诗走进散文!”可以说概括了散文诗的特点!

如果说大海是诗,海滩是散文,那么,贝壳应该是散文诗;如果说太阳是诗,月亮是散文,那么星星应该是散文诗。在散文和诗歌的两个空间,散文诗的连接作用是不可以替的,是一条连接两大文学形式的清幽的小路。近年来,散文诗受到更多数人的喜爱,是因为这条路再拓宽同时,散文和诗歌的探索中,也正寻求着散文诗独有的自由和抒情。

从文学的发展趋势与规律上看,文体的区分将越来越细,各种风格不可以兼容的地带,给了散文诗 发展的空间。散文诗是世界性的,而‘且非常平民化的,中国的散文诗虽然发展不过几十年,但中国传统文学中“赋”的写作艺术手法得到了更充分的发挥和继承,因此中国散文诗还是有着自己的创作特点和民族精神的。散文诗是一种新的独立存在的一种适合汉文化发展和实践的优美的文学体裁。

从诗的发展看,从严格的格律体的产生到走向自由诗的过程,都伴随着散文诗的痕迹。而散文诗是自由诗的进一步解放,没有自由诗,是不可能发展散文诗的。

从散文的发展趋势看,逐步走向分化,已经形成了各种独立的新的文体,议论性散文,演化为杂文;叙事性散文,派生出报告文学,抒情中的散文于诗歌中停滞于传统风格的流派相结合,产生散文诗是一种必然!

所以说,散文诗的产生是文学发展的必然,它必将摆脱依附于诗或者散文的附庸地位,这是一片新生的绿色的土壤,这里有人文精神的种子,也有大自然的迤俪风光和清新的空气。

了解散文诗要比了解诗歌容易和显与理解,也要比散文更多一分艺术光泽和吸引人们的情趣。对于写散文诗的人来说,了解散文诗与散文和诗歌的血缘关系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自觉地注意到从这两方面来吸取营养。想写好散文诗,注意散文的行文特点以及熟练地掌握诗歌的表现技巧,注意思维和语言的衔接,同样没有真实的情感,是很难写出好多散文诗的。

散文诗是因为其内容重在一般为诗所集中表达的感悟过程而与诗拉上关系的。当然,有人说,这种现象是写作者造成的“文体侵权”,比较新鲜 !

顺便问,这个几乎完全基于我们感受就可以清楚的问题有意义吗?

这个问题只要搜索一下就可以了,有很多资料的.
例如:
散文,是文学里的一株奇葩。中国的文学里很早就有了散文的踪迹,如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等。但最成功的,莫过于那部《徐霞客游记》。此文虽同属于游记的范畴,但在内容和思想性方面,已经脱离了那种单纯的借景抒情式的文章,开创 了散文新的体裁。
到了近代,中国更是涌现出一大批散文家。如朱自清、扬朔、艾青等,他们的作品,有的清新娟秀,有的深厚凝重。但同样之处都是记录、赞叹了新中国的建立,成长,发展。这对于后来的散文,在风格上影响甚深。
综上所述,散文主要有两个方面值得注意,既体裁和风格。
先说体裁。现在的散文体裁已经分有好几种。有随笔小札、心情文字、旅行游记、叙事抒情等等。随着笔者的感触不同,每篇散文的定义上就有所区别。
寥寥几语,尽述心事,这样的散文很精悍,与现代诗歌相得益彰;洋洋洒洒,阐述心情,这样的散文很凝铸,作者一定必有深意,要结合题目去理解,才能领悟。
再说风格。有清新的、凝重的、喜悦的、悲伤的、积极的、落寞的,数不胜数。但有一个宗旨,既文笔一定要优美,文章一定要流畅。‘形散而神不散’。最后结尾处,一定要有点睛之笔,突出主题,反应出这篇文章的思想。
其实,人生如酒自斟酌,文章似茶随调和。一篇好散文的成功之处,只要能引起读者共鸣的,都是好文章。散文虽有它自己独特的一些规定和范畴,但只要是发自内心的文字,谁不为之感动呢?古诗中的拗句也是如此。
什么是散文?散文就是剖露在纸上跳跃的心灵文字!

又例如:
什么是散文,怎样学散文

一、学习指导

本单元共五篇课文,都是散文。所谓散文,从广义说,是与诗歌、小说、戏剧相并列的一种文体;从狭义说,是一种自由、灵活,短小精悍,表现真人真事真实感情的文体。本单元课文都是狭义概念的散文。

按照所写内容的不同,狭义散文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写景咏物以抒情的抒情散文。这类散文常常通过对一事一物的描写,着重表达作者的感受和爱憎之情,文中往往充满诗情画意。例如:

《白扬礼赞》,作者咏物抒情,借着对傲然挺立在西北高原的白杨树的描绘和赞美,抒发了对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日斗争的北方军民的强烈赞颂之情,抒发了对北方军民质朴、严肃、团结奋斗、力争上游的崇高品质的赞颂之情,也表现了作者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心和乐观主义精神。

《松树的风格》,作者通过对松树的外形和对松树的认识、感受的描写,并用比喻的手法,将松树的风格与共产主义风格紧密而自然地联系在一起,抒发了对共产主义精神的赞颂之情,表达了作者勉励人们,特别是青年要全心全意为人民利益而献身,为人民利益而顽强不屈、积极乐观,做一各共产主义战士的心愿。

《井冈翠竹》,作者借竹咏怀,通过对修直挺拔的井冈翠竹英姿的描绘,抒发了“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的赞颂之情;并通过联想,进一步赞颂了井冈山人乃至全国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坚贞不屈、艰苦奋斗的革命气节和革命精神。

另一类是叙事散文。这类散文一般以记人叙事为主。作者往往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事情的片断或人物的性格、思想,在记人叙事的过程中适当地抒发感情。例如:

《温馨的风》,作者记叙了三件平凡的小事:胶东少年的片言之礼,江南少女的半伞之助,关中小伙的一杖之谊。深情地歌颂了粉碎“四人帮”以后,我国青少年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的新风采,表现了作者对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充满希望和激情。

抒情散文与叙事散文并非截然不同、相互对立,实际上,叙事散文中也往往饱含着炽烈的感情,抒情散文也常常寓情于叙述与描写。

《茶花赋》,作者既描写了花,借花抒情;也记叙了人,托人言志。先写了花,花,就是“绝色的好花”——茶花;后写了人,人,就是“能工巧匠”——普之仁。作者将叙事记人与借景抒情自然而和谐地结合在一起,既歌颂了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也歌颂了伟大的中国人民。当然,《茶花赋》的侧重点还在于抒情,所以可将此篇列为抒情散文。

人们都知通,散文的鲜明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所谓“形散”,既指取材广泛,内容丰富,又指形式多样,自由灵活。例如,《井冈翠竹》,既写了毛竹在各个革命历史时期的作用,又写了井冈人开创的业绩,内容、范围十分广泛。再如,《温馨的风》写了三个典型事例,从空间上看,写了胶东、江南、关中,从人物上讲,写了少年、少女、小伙子,从时间上看写了好几天的事件。空间广、人物多、时间长,内容相当丰富。所谓“神不散”,也指两个方面,就内容而言,有集中突出的主题;就表达来说,有清晰的线索和严谨的结构。还以《井冈翠竹》和《温馨的风》为例。这两篇散文都有一个集中突出的主题;也都有一条清晰的线索和严谨的结构,其中《井冈翠竹》以竹子的功绩为线索,由毛竹引起联想,按中国革命历史的时间为序组织材料,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温馨的风》则以作者的行踪为线索,依时间为序组织材料,构成一个完美的整体。一篇好的散文,“形散”与“神不散”是和谐统一的,既放得开——“形散”,又收得拢——“神不散”。

懂得散文的知识,对阅读与写作散文具有很大的指导作用。我们应该运用这些知识去阅读,去写作。无知必无能。知识是构成能力的因素之一,而且是起着指导作用的因素。不过,只有学会运用这些知识,才能真正形成能力。因此,一要了解这些知识,弄懂这些知识,掌握这些知识。二要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这些知识去阅读,去写作,而且要特别在运用方面下功夫。就散文而言,要紧紧抓住“形散而神不散”这一显著特点,去探索和掌握散文的读、写规律。不管“形散”,还是“神不散”,都要注意内容与表达两个方面。分析内容时,既要注意题材范围的广泛,又要注意作者取材的角度,也就是看围绕一个什么主题展开联想或想象的,从而抓住中心。分析表达方法时,一要注意形式的灵活多样,如象征、比喻手法的运用,二要注意是以什么为线索贯穿全文终始,巧妙安排结构的。其中最重要的是善于从理清作者的思路入手,找出贯穿全文的线索。因为散文最重构思新颍、巧妙。联想、想象、象征、比喻等等,无不以线索贯穿。试以本单元的课文阅读为例:

《白杨礼赞》,尽管内容广泛,联想与想象丰富深刻,并且运用了象征、比喻的手法,但是“散”而不乱。全文以白杨为线索贯穿,形成一个严谨美妙的整体。开篇点出白杨树“不平凡”,暗含了“礼赞”的强烈之情。继而撇开白杨,笔锋一转而写西北高原的“雄壮”、“伟大”、及“单调”之感的“潜滋暗长”。表面上似乎不再写白杨树,在为后文的盛赞作铺垫、设伏笔,暗中仍在写白杨。以至紧接着写“猛抬眼”见到白杨的一刹那的惊呼,感情为之一振,再次礼赞。然后又正面写开了白杨的“极普通”,于“极普通”和“不平凡”的矛盾之中,突出白杨的“不平凡”:“力争上游”,“向上发展”,“不折不挠”。在描写白杨外貌的基础上,又由白杨展开联想——联想到北方的农民,抗日的哨兵,中华民族的精神与意志,点出了白杨的象征意义。最后再次表达了对白杨,对白杨所象征的伟大人民及其美好精神的强烈赞颂之情。全文无一处不在写白杨,无一处不体现白杨的光辉现象。

《松树的风格》,是以松树为线索贯穿全文的。先写看到松树形象时的感受与敬佩之情;再写松树令人敬佩的原因,写它的风格及象征意义;又写由松树的风格联想到共产主义风格,阐释共产主义的实质;最后写具有共产主义风格的人的表现,勉励人们做具有共产主义风格的人。全文从松树写起,以松树贯穿,就松树做总结。体现了“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茶花赋》则以茶花为线索。通过象征手法,以茶花之美,赞颂祖国新貌,又由茶花写到种茶花的人,赞颂“为我们美化生活的人”。无论写景与叙事,都围绕着茶花,由茶花联想,构成一篇和谐、自然、优美的散文。阅读时,只要抓住茶花,抓住作者由茶花展开的联想和赞颂之情,全文内容也就基本弄懂了,主题也就基本把握住了。

《井冈翠竹》和《温馨的风》的线索,已在前边谈到过,这里不再重复了。

此外,散文一般篇幅短小,语言精炼、准确、优美,这是我们在阅读过程中应该特别注意的。这个问题的解决不仅有助于会读,也有助于会写。例如,《白杨礼赞》的开头,“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其中“扑入”一词就极准确地表现了汽车急驰,景物迎面而来,飞快进入眼帘的感觉。“黄绿错综”也恰如其分地表现了汽车急驰,景物迎面而来,飞快井入眼帘的感觉。“黄绿错综”也恰如其分地表现了当时当地的景象特征。再如《温馨的风》中,“啊,那船舱内胶东少年的片言之礼,古寺前那江南少女的半伞之助,还有,这山路上关中小伙子的一杖之谊,究竟该如何估量?”语句中的“片言之礼”,“半伞之助”,“一杖之谊”,语言整齐而又富于变化,读来琅琅上口。尤其是“片言”、“半伞”、“一杖”的数量词的运用,正是极言其少,反衬“情”之极深,表达了作者“心头一动”的强烈感慨。

总之,阅读散文,就要了解一些散文的基本知识,并且运用这些知识做为指导去读,这样的阅读才是自觉的,才能避免和克服乱读一气的盲目性,才能真正提高阅读能力。而这样阅读又必然会促进散文写作能力的提高。

再例如
散文是什么东西

作者:肖复兴

散文是什么东西?谁能说出自己心中散文的模样,谁又能说得清楚散文到

底是什么东西?
说得清楚的,一般都是单薄的;说不清楚的,可能是糊涂的,却也可能是

丰富的。
能写好其它文学样式的,未见得能写好散文。
散文不是一只筐,什么东西都可以往里面装。
散文也不是小靳庄的诗,泛滥得没有边界。
散文是易写难工的高品位文学。
散文也可以是平易不工的原生态。
散文可以是精雕细刻的工笔画。
散文也可以是不拘一格的大写意。
散文可以小女人小男人儿女情长。
散文也可以大丈夫铁板铜钹仰天长啸大江东去。
散文可以只扫自家屋前雪。
散文也可以专管他人瓦上霜。
散文一般篇幅虽小,却可以“咫尺应须论万里”。
散文也可以鸿篇巨制,偏要“奔流入海不复还”。
散文是“含情量”最高的文体。
散文也可以是“说理性”极强的文体。
散文可以绵软成一摊糖稀,一杯甜腻腻冰凉凉的果子露。
散文也可以坚硬成一团刺猬,一锅煮不烂嚼不动的铁蚕豆。
但无论哪一种文体,散文是最见个性的文体;是心灵敞开、须眉毕现的文

体。从这一点意义来看,散文是一种光屁股的文体。
我看散文,看真情、真性、真人。

我写散文,写真情、真性、真自己。
真情,是第一位的,是散文的灵魂。没有真情积淀,渴望倾吐,不要碰散

文。
散文不是供奉优雅弹弹烟灰的玻璃缸。
散文不是装潢考究的礼品书。
散文也不是只供自己咀嚼的口香糖,嚼过之后便吐掉或咽进粘连自己的肠

液而自以为是蚕吐丝。
只有大自然能和散文相比,那种天籁,那种清新,那种随季节变化的丰富

而灵动的色彩、芬芳、气韵……才是散文的真谛。
只有音乐能和散文相比,在音乐面前,哪怕只是短短一段如歌的引子,或

更短的一段如“一分钟圆舞曲”,人与音乐一样透明,无法藏拙、矫情、耍花

活。
写小说、剧本,可以点燃一支香烟;写诗,可以品味一杯美酒;写杂文,

可以咀嚼一盘辣椒;写论文,可以准备一本词典;写公文报告,可以堆上一堆

巧克力……
写散文,什么也不需要,一点附加物也不要,只要你自己。

等等,希望对你有帮助~~

散文
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的散文,在古代指的是一切不押韵的文章。不过,古代没有“散文”这一个名称;“散文”这个名称是“五四”时期才有的。在现代,广义的散文包括了除去诗歌、小说、戏剧、影视文学之外的一切叙事性、议论性、抒情性的文体,如秦牧在《海阔天空的散文领域》中说,“不属于其他文学体裁,而又具有文学味道的一切篇幅短小的文章,都属于散文的范围”。这样,就有了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和议论散文等的分类。狭义的散文则专指抒情散文。这是因为随着文体的发展,叙事散文中的通讯特写、传记文学、报告文学等,已经发展成为独立的文体,各成一类;议论散文则有了专门的名称——杂文,也从散文中分了出来,剩下的只有抒情散文,这就是狭义的散文。
散文的意思不止一个。对骈文说,是不用对偶的单笔,所谓散行的文字。唐以来的“古文”便是这东西。这是文言里的分别,我们现在不大用得着。对韵文说,散文无韵;这里所谓散文,比前一文所包广大。虽也是文言里旧有的分别,但白话文里也可采用。这都是从形式上分别。还有与诗相对的散文,不拘文言白话,与其说是形式不一样,不如说是内容不一样。内容的分别,很难说得恰到好处;因为实在太复杂,凭你怎么说,总难免顾此失彼,不实不尽。这中间又有两边儿跨着的。如所谓散文诗,诗的散文;于是更难划清界限了,越是缠夹,用得越广,从诗与散文派生“诗的”“散文的”两个形容词,几乎可用于一切事上,不限于文字。——茅盾先生有一个短篇小说,题作“诗与散文”,是一个有趣的例子。
按诗与散文的分法,新文学里的小说、戏剧(除掉少数诗剧和少数剧中的韵文外)、“散文”,都是散文。——论文,宣言等不用说也是散文,但是通常不算在文学之内——这里得说明那引号里的散文。那是与诗,小说,戏剧并举,而为新文学的一个独立部门的东西,或称白话散文,或称抒情文,或称小品文。这散文所包甚狭,从“抒情文”,“小品文”两个名称就可知道。小品文对大品而言,只是短小之文;但现在却兼包“身边琐事”或“家常体”等意味,所以有“小摆设”之目。近年来这种文体一时风行;我们普通说散文,其实只指这个。这种散文的趋向,据我看,一是幽默、一是游记、自传、读书记。若只走向幽默去。散文的路确乎更狭更小,未免单调;幸而有第二条路,就比只写身边琐事的时期已展开了一两步。大体上说;倒底是前进的。有人主张用小品文写大众生活,自然也是一个很好的意思,但盼望做出些实例来。
读书记需要博学,现在几乎还只有周启明先生一个人动手。游记、传记两方面都似乎有很宽的地步可以发展。我以为不妨打破小品,多来点儿大的。长篇的游记与自传都已有人在动手;但盼望人手多些,就可热闹起来了。传记也不一定限于自传,可以新作近世人物的传,可以重写古人的传;游记也不一定限于耳闻目睹,掺入些历史的追想,也许别有风味。这个先得多读书,搜集体料,自然费功夫些,但是值得做的。不愿意这么办,只靠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判断力,也可写出精采的东西;但生活的方面得广大,生活的态度得认真。——不独写游记、传记如此,写小说、戏剧也得如此(写历史小说,历史戏剧,却又得多读书了)。生活是一部大书,读得太少,观察力和判断力还是很贫乏的。目前在天津看见张彭春先生,他说现在的文学有一条新路可以走。就是让写作者到内地或新建设区去,凭着他们的训练(知识与技巧)将所观察的写成报告文学。这不是报纸上简陋的地方通信,也不是观察员冗杂的呈报书,而应当是文学作品。他说大学生、高中学生都可利用假期试试这个新设计。我在《太白》里有《内地描写》一文,也有相似的说话,这确是我们散文的一个新路。此外,以人生为题的精悍透彻的——抒情的论文,像西赛罗《说老》之类,也可发展;但那又得多读书或多阅世,怕不是一时能见成绩的。
在所有文体中,散文是我们最熟悉而又最陌生的文体。说最熟悉,是因为所有有文化的人都阅读过它,说最陌生,是因为要确切地说明什么是散文,又颇感不易。个中原由,既是由于散文这种文体在内容和形式上最不固定,具有很大的游离性和随意性,又是由于散文这种文体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其内涵和外延不断变化,导致人们对它的认识和理解也在不断变化,散文的文体概念因之具有随着时代的不同而不同的特点。所以当我们今天说散文和写散文、读散文时,对散文理解常常并不完全一致。基于此,我们有必要对散文文体概念的演变进行考察,对散文进行文体定位,明确散文到底是什么?

在古代,散文就是指散体文章。从写作的实际来看,早在商代就有了散文,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就是早期散文的代表。虽然它们都是极其简单的记事,单纯而又质朴,但作为与诗歌相对的一种文体,显然已经独立存在了。《周易》、《春秋》的问世,表明人们对散文艺术开始重视,《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散文的相继出现,说明人们对散文记事功能的掌握已达到相当水平;《论语》、《孟子》、《庄子》、《荀子》等诸子散文的先后推出,不仅说明人们对散文的论说功能已非常了解,而且说明人们对散文的结构艺术和体制特点也有相当的认识。宋玉的《风赋》、《高唐神女赋》的出现,更表明人们已能用散文进行抒情写意。可以说,至战国末期,散文作为一种文体已经完全趋于成熟,但人们却无散文文体的概念。

两汉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人们对于文体的认识较之先秦有了明显的进步,具有了初步的文体意识。由于以诗歌、辞赋、散文为主的文学创作日益繁荣,文学作品的地位空前提高,逐渐出现了文学与学术分离的趋势。魏晋时期,文学进入了所谓“自觉的时代”,不仅能诗善文的文人辈出,而且有关文体分类和探讨各类文体特点的问题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刘勰《文心雕龙》按当时流行的观念把所有文体分为“文”和“笔”两类,“文”指韵文,“笔”指非韵文。前者指的是具有节奏韵律的诗、骚、赋及乐府,后者指的是韵文以外的一切记叙、议论、抒情性的文章,其中既包括诸子、史传在内的文学性文章,也包括缺少文学性的诏、诰、奏、疏等实用性文章。

南北朝时,散体文章在形式上出现了一个崭新的变化,骈词俪句成为文章的主要形式,对偶日工,以致出现了整齐固定的四六句式的骈文。作为文体名称的“散文”一词最早见于南宋罗大经的《鹤林玉露》,书中引杨东山论文说:“山谷(黄庭坚)诗骚妙天下,而散文颇觉琐碎局促。”此处的“散文”显然是指与诗歌相对的散体文章。事实上,整个古代都没有产生文学性“散文”这一概念,一切文学性的和非文学性的散体文章都纳入“散文”这一范畴。

现代散文——定位为文学文体。

随着小说、戏剧等新文体的出现和成熟,并已取得与诗歌、散文平起平坐的地位之后,再以宽泛的“散文”概念去概括散体文家族,既力不从心,又不合时宜。因此,在西方“Essay”散文概念影响下,一种与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文学性散文文体概念便开始出现,学者们对它的文体定位的探讨也随即开始,首先有人明确地把散文归为文学的范畴,把非文学的文章排除在散文在外。继而又明确地将散文与小说、诗歌、戏剧并提,归为四大文学样式。从而正式确定了现代意义上的散文概念。但还是把除诗歌、小说、戏剧、曲艺和电影文学之外的一切文学体裁,都归入散文,它包括杂文、随笔、小品、速写、游记、特写、通讯、报告文学、人物传记等。它的主要特点是“个性”“抒情”“自由”。

随着散文创作的日益繁荣,散文大家族中其他一些成员的个体特征迅速形成并鲜明地表现出来,它们几可以和散文称兄道弟,分庭抗礼,如杂文、报告文学、科普小品等,先后从散文家族中独立出来,使散文的概念内涵越来越纯文学化。

新时期散文的文体定位。随着九十年代散文创作热潮的涌动,散文表现手法多元化的出现,以“文化散文”为代表的具有大散文气度的散文革新走向,推动着各种 “新潮散文”文体革命的进行,使散文文体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局面,已引起了人们对散文文体的重新审视和思考。综合各家言说,结合目下文坛实际情况来认定的。我们认为,散文是一种可以充分利用各种题材,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文学表现手段,自由地展现主体个性风格,以抒情写意、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为主要目的文学文体。
散文
sǎnwén
[prose;essay]
指不讲究韵律的散体文章
一种文学体裁,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
(一)散文概述
文学体裁之一,散文这个名称,随着文学的发展,它的含义和范围也在不断的演变。我国古代把与韵文、骈体文相对的散体文章称为“散文”,即除诗、词、曲、赋之外,不论是文学作品还是非文学作品,都一概称之为“散文”。现代的散文指除诗歌、戏剧、小说以外的文学作品,包括杂文、小品文、随笔、游记、传记、见闻录、回忆录、报告文学等。近年来,由于传记、报告文学、杂文等已发展为独具特色的文体,所以人们又趋于把散文的范围缩小。
什么是散文呢?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的散文,在古代指的是一切不押韵的文章。不过,古代没有“散文”这一个名称;“散文”这个名称是“五四”时期才有的。在现代,广义的散文包括了除去诗歌、小说、戏剧、影视文学之外的一切叙事性、议论性、抒情性的文体,如秦牧在《海阔天空的散文领域》中说,“不属于其他文学体裁,而又具有文学味道的一切篇幅短小的文章,都属于散文的范围”。这样,就有了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和议论散文等的分类。狭义的散文则专指抒情散文。这是因为随着文体的发展,叙事散文中的通讯特写、传记文学、报告文学等,已经发展成为独立的文体,各成一类;议论散文则有了专门的名称——杂文,也从散文中分了出来,剩下的只有抒情散文,这就是狭义的散文。

什么叫散文,有何特点,可分

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散文”一词大概出现在北宋太平兴国(976年12月-984年11月)时期。
《辞海》认为 :中国六朝以来,为区别韵文与骈文,把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统称“散文”。后又泛指诗歌[2] 以外的所有文学体裁。
随着时间的发展,散文的概念由广义向狭义转变,并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
散文的特点
形散神聚:”形散“既指题材广泛、写法多样,又指结构自由、不拘一格;“神聚”既指中心集中,又指有贯穿全文的线索。散文写人写事都只是表面现象,从根本上说写的是情感体验。情感体验就是“不散的神”,而人与事则是“散”的可有可无、可多可少的“形”。
“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的表达主题服务。
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
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的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
语言优美:所谓优美,就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也美丽),生动活泼,富于音乐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所谓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散文力求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
散文素有“美文”之称,它除了有精神的见解、优美的意境外,还有清新隽永、质朴无华的文采。经常读一些好的散文,不仅可以丰富知识、开阔眼界,培养高尚的思想情操,还可以从中学习选材立意、谋篇布局和遣词造句的技巧,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散文的分类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或称记叙散文,以叙事为主,叙事情节不求完整,但很集中,叙事中的情渗透在字里行间。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从一个角度选取题材,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根据该类散文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又可将它区分为记事散文和写人散文。
偏重于记事
以事件发展为线索,偏重对事件的叙述。它可以是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如许地山的《落花生》,也可以是几个片断的剪辑,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叙事中倾注作者真挚的感情,这是与小说叙事最显著的区别。
偏重于记人
全篇以人物为中心。它往往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作粗线条勾勒,偏重表现人物的基本气质、性格和精神面貌,如鲁迅《藤野先生》,人物形象是否真实是它与小说的区别。[3]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或称写景散文,指以描绘景物、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的散文。
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类散文有对具体事物的记叙和描绘,但通常没有贯穿全篇的情节,其突出的特点是强烈的抒情性。它或直抒胸臆,或触景生情,洋溢着浓烈的诗情画意,即使描写的是自然风物,也赋予了深刻的社会内容和思想感情。优秀的抒情散文感情真挚,语言生动,还常常运用象征和比拟的手法,把思想寓于形象之中,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例如:茅盾的《白杨礼赞》、魏巍的《依依惜别的深情》、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冰心的《樱花赞》。
以描绘景物为主的。这类文章多是在描绘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抓住景物的特征,按照空间的变换顺序,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把观察的变化作为全文的脉络。生动的景物描绘,不但可以交代背景,渲染气氛,而且可以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更好的表现主题。例如:刘白羽的《长江三峡》。

哲理散文
哲理,是感悟的参透,思想的火花,理念的凝聚,睿智的结晶。它纵贯古今,横亘中外,包容大千世界,穿透人生社会,寄寓于人生百态家长里短,闪现在思维领域万千景观。 高明的作者,善于抓住哲理闪光的瞬间,形诸笔墨,写就内涵丰厚、耐人寻味的美文。时常涵咏这类美文,自然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迪和熏陶,洗礼和升华,这种内化作用无疑是巨大的。
哲理散文以种种形象来参与生命的真理,从而揭露万物之间的永恒相似,它因其深邃性和心灵透辟的整合,给我们一种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的底蕴、观念具有震撼性的审美效果。把握哲理散文体现出的思维方式,去体悟哲理散文所蕴藏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积淀。例如:尼采的《我的灵魂》。
1.哲理散文中的象征思维:哲理散文因为超越日常经验的意义和自身的自然物理性质,构成了本体的象征表达。它摒弃的是浅薄,而是达到一种与人的思想情性相通、生命交感、灵气往来的境界,我们从象征中获得理性的醒悟和精神的畅快,由心灵的平静转到灵魂的震颤,超越一般情感反应而居于精神的顶端。
2.哲理散文的联想思维:由于哲理散文是个立体的、综合的思维体系,经过联想,文章拥有更丰富的内涵,不至于显得单薄,把自然、社会、人生多个角度进行了融合。
3.哲理散文中的情感思维:哲理散文在本质意义上是思想表达对情感的一种依赖。“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由于作者对生活的感悟过程中有情感参与,理解的结果有情感及想象的融入,所以哲理散文中的思想,就不是一般干巴巴的议论,而是寓含了生活情感的思想,是蘸满了审美情感液汁的思想。从哲理散文的字里行间去读解到心智的深邃,理解生命的本义。这就是哲理散文艺术美之所在。

散文是什么?散文和写事的作文是有什么不同点和相同点?

散文是一种作者写自己经历见闻中的真情实感的灵活精干的文学体裁。"散文"一词大概出现在北宋太平兴国(976年十二月-984年十一月)时期。六朝以来,为区别于韵文、骈文,而把凡是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概称散文。随着文学概念的演变和文学体裁的发展,散文的概念也时有变化,在某些历史时期又将小说与其他抒情、记事的文学作品统称为散文,以区别于讲求韵律的诗歌。随着时间发展,散文的概念由广义向狭义转变,并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现代散文是指除小说、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之外的其他文学作品。其本身按其内容和形式的不同,又可分为杂文、小品、随笔等。
本文标题: 到底什么是散文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sanwen/176114.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万物静默如谜》的中文翻译如何有什么比较好的儿童入门诗歌书籍推荐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