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诗评家,写诗却不行

发布时间: 2022-04-05 13:59:05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散文 点击: 103

为何大学教授鉴赏诗词,满腹才华,但是却无法自己作出优秀诗作呢?这是太正常不过了。一个大学教授,文学功底自然不浅,他可以作出很好的...

为什么很多诗评家,写诗却不行

为何大学教授鉴赏诗词,满腹才华,但是却无法自己作出优秀诗作呢?

这是太正常不过了。

一个大学教授,文学功底自然不浅,他可以作出很好的理论研究,但是写出一首好诗几乎不可能,这是为啥呢。

其实自隋唐科举制度以来,读书人逐渐增多,状元,进士,举人,秀才,这些人多到不计其数,相当多都是饱学之士,他们可是只读古文古诗的主,也没有现代五花八门的知识干扰。这些人里面,又有多少人可以作出一首好诗?

自古以来,好的诗人都是凤毛麟角般的存在,比如那些最出名的诗人,先秦时期最出名的也不过一个屈原,再往后作诗能够被追捧流芳的有谁,不过是三曹、陶渊明等寥寥数人以诗歌出名。直到到了唐宋时期,才有大量的诗人涌现,不过那个大量,也不过是相对其他时期而言,如果用这个数量跟整个时期的读书人做对比,那数量还是少得可怜。

如果选一些最出名的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苏轼、辛弃疾等等,可以看到他们著名的诗篇多的也就几十首。

再举个例子,落魄书生张继一只作了一首出名的诗《枫桥夜泊》就可以流芳百世。勤勉诗人陆游一生作诗几万首,出名的也不过那一些。而乾隆一生四万多首诗,竟无一上乘之作,可以说是个笑话。这样看来,想写诗很容易,但一个佳作太难,难到仅有一首就可以扬名立万,难到可能写了几万首竟挑不出一个像样的来。现在的大学教授写不出好诗来,实在不值得惊奇。

其实从唐宋就可以看出来,佳作涌现需要时代的加成,唐诗宋词最杰出的诗作就在那两个时代,后面元明清虽然偶有佳作,但远不能跟那两个朝代媲美。到了近代,唐诗宋词形式的诗歌已经大大衰落了,唯一可以称得上上乘之作的唯有主席的诗词了。除他之外,近代在难觅好的唐诗宋词。

大学教授放到古代,不过是一个普通读书人,不要说是在现在诗歌衰落的时代,就算是把他放到唐代、宋代,没有绝佳的机会绝好的才华,他也做不出好诗啊。

实际上,诗歌专家这个词在听起来有些贬义。诗歌是一种人们在情绪激动时滔滔不绝的押韵词。这是一件非常私人的事情。谁能代替诗人的感情,成为你的专家?出现在大众面前被称为诗歌专家的,大多是语言文学古文的老师教授。诗歌只是主业之外别人的爱好,也是最后的技能。

我们坚持要给他们种上诗专家的称号,但他们未必愿意这样做。格式,格律知识点都是前人总结出来的,可以教,但是内容,那种闪烁着光芒的诗词,是教不了的,需要学习者自己的天性和大量阅读后的顿悟。老师只能教你知识,不能教你灵感。

甚至,这些老师因为长期被专业知识所困,已经失去了诗一般的心。但对他来说,教授解释诗歌的技巧是可能的,也是专业的。

怎么写诗和怎么写好诗完全是两码事。我们说诗家只认同这些学者的文化传承,这是形式上的,不是内容上的。当然也不排除专家能做好诗歌,但他们不是专业诗人。就算有一些优秀的作品,也不一定需要拿出来。酒吧喷的那么多,欣赏水平参差不齐。很多写诗写得好的人,不一定愿意晒太阳评论。

人的专业技能可以无休止地碾压大众,这些诗词没有争议,不能乱喷。他们凭什么拿自己有真实心理表达的诗词让人指点迷津?

张学友为什么不想参加综艺节目?人们珍惜自己的羽毛。实际网络平台上的很多创作并没有脱离欣赏的层面,而是上升到了创作的层面。最明显的就是在别人创作的基础上选择剪辑和简单嫁接。这种工作是基于自己的视觉,加上别人的视觉偏好。我们欣赏的是细节;创作的关键也是细节。有些人可能觉得这很难听,但不想说任何违心的话。有的专家得意洋洋地晒着诗,完全是综艺节目赢来的,失去了自知之明。

诗词鉴赏家(含诗词评论家、古诗词研究学者以及诗词理论家)和诗人、词人并不是同一个专业。两者的学识背景从大范围而言类同,互相间也有交叉点和相融的部分,但一方不能替代另一方,两者并行不悖。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马未都先生是古董鉴赏专家,但要让马先生去烧一个瓷器,恐怕也不一定能烧出什么精品,这就是生产者和鉴赏者的区别。

诗词作品也可以说是一种产品,诞生于诗人、词人之手。擅长诗词写作者,除了写作技巧之外,也还要具备相当的知识储备,以及对他人作品的鉴赏能力。在这点上,和诗词鉴赏家相通。反过来,诗词鉴赏家并不要求自己具有诗词创作能力,虽然实际上诗词鉴赏家写出的作品也会相当不俗。

为什么卓越的诗词鉴赏家未必能写出优秀的诗词作品?在于写作并非他们的专业,更非强项。其次诗词鉴赏家所加以评论、鉴赏的作品,都是大家耳熟能详,历经数百年乃至上千年时间淘洗之后,震古烁今的作品。这样的作品,不可复制。而我们潜意识里,会将诗词鉴赏家的作品与这些伟大作品相比较,这本身就不公平。

任一种文学体裁都会有自己的巅峰时期。从历史角度来看,有可能巅峰时期尚未来临,有的则早已过去。比如诗歌(古体诗词),唐宋是它的巅峰时期。后人无论如何也只能是比肩(这已经是“欺负”前人作古,不能站起来反驳的做法了)古人。唐宋之后的一系列著名诗人、词人,如龚自珍、纳兰性德等,尽管作品非常优秀,但在文学史上,他们中无一人可冠以“伟大”。这就是因为非巅峰时期的文体,受限于时空难于诞生伟大作品。不在巅峰时代的后来者,除非另辟蹊径,否则难以突破;这也是新诗(自由诗)出现逐步代替律诗的原因。

作为满腹才华的诗词鉴赏家,要求他们写出比肩古代大诗人的巅峰代表之作,显然这个要求过高了。

                    《凌绝顶大观》
十年三趟凌绝顶,风月万变未敢诗。
卧龙神槐常欢送,迎客老松正挥枝。
今朝踏顶又十载,试挥淡墨一并题。
再临太白开云处,冷风携雾乱迷离。
放眼世间万物小,举目天外北斗低。
飞天云车送游客,谷间石梯人未稀。
黄河区区一条带,汶水渺渺两道溪。
徂徕落缩一堆丘,泰城瘦收半张席。
群峰亮姿万仞丽,众贤留墨千壁词。
云海玉盘曾为趣,山涧佛光仍是谜。
碧霞元君佑华夏,此时谢恩再拜之。
脚踏绝顶知尊大,放声云霄感飘逸。
来年携酒邀月饮,醉里拨星下天棋! 
作诗这种东西它是讲时代的现代不是一个作诗的时代,那些大学的教授不是写不出来诗,他们自己也能写出来,但是现代人写出来的诗是没有说服力的,他们能够把古代这些诗人的诗词都鉴赏的特别清楚,读书破万卷下笔自然就有神,他自己确实能写诗,只不过效果不一样。

为什么科学家,文学家,作家都有家,而诗人却没家??

高,这个问题可以想一下.也许从很早很早就传下来的.老师那么教的、数里也那么些的。如果从这以后你规定都叫诗家,20年后一说诗歌作家就没几个人愿意说了,甚至有的人都不知道了。
再说了,在这么多家里。就诗家挣的钱最少。买不起房子是理所当然的。所以别人就先搬了新房子,诗家就还继续写作,然后直接导致成了诗歌作家。以为他在写作挣钱买家。哈哈……
诗人一般都是四海为家的,这个家太大了,不能只给他一个人用不着,所以就说他没家了
我是肉体的诗人,也是灵魂的诗人!
我占有天堂的愉快和地狱的痛苦
前者我把它嫁接在身上让它增殖
后者我把它翻译成新的语言……
古往今来,诗人是最不受人重视的,所以,难成其家。
怎么没有?
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不顺嘴

因为 诗家 容易让人理解成 世嘉 跟游戏机混淆
又或者 写诗的穷 没有家 只有一个人 所以,,,

如何写诗评

大家当作一种玩笑看吧。 哦,我告诉你吧 开场白: 在我们这个一次性消费时代,一切转瞬即逝,而能够存留下来的,或许只有文字,记录那些日常的平庸的事件……可是,那能够令人感动的(比较适合男性化的人文色彩的诗歌),疼痛的(如果是女性的话)则是一种坚持……XXX是一个低调的人,这些年来默默的写诗(哈哈,当然也有整天自我炒作的诗人,简直就是写诗行为主义者了) 接着,就可以写一小段我是如何见识到这个诗人的文字了。可以写,我第一次读到他/她是怎样的;然后写,见到他本人,当然还要说如何得到他的诗集。顺便说一句,最好用这个人的“韵事”作为玩笑,提供一种软偷窥……诗人的非常人生活总是令人感兴趣的,例如人们需要觉得诗人都有一些疯疯癫癫或者败坏道德的行为。这会增加评论者和该诗人交往的排他性,也就从旁暗示评论者的权威性。 正文的正文: 他的诗歌的主题。一般说来,既然前面已经定了一个大的基调了,这个就比较好忽悠了。人类之痛的几大主题,太easy了;如果是女人,更easy了。朝大里说,人类之痛,个体生存(的悖论或者荒诞)啦,(人文的终结的社会的)关怀啦,朝小李说,小人物的挣扎啦,心理创痛啦,当然,说完了之后,一定要将这个小人物视为揭示了我们当代的普遍生存状态,犹如天宇降大任与斯人也,必定先要用石头压出他胸底的呐喊,云云。当然,有人甚至说,我一看到他的脸或者额头,就感到他有一种对于人类的深切…… 有关引用: 引用说明自己理论功底好,说明自己博闻强识,知识面广,于是就已经吓唬了很多人了。通常说来,引用分两种。一种是套用理论,一种是寻章摘句。套理论,无非就是要用西方的现代派乃至后现代派的任何说法来佐证自己的阐释途经,也就是我这么评论他可不是我在评论,简直就是西方大师在评论,所以你要反驳我,你得首先去反驳那些大师去。量你也没那本事,因此我就有了权威了。 引用,通常要引用两、三个大师的话,这怎么也得要的。可以选的经典大师有三四类。第一类包括:柏拉图、康德、黑格尔等人。这个引用往往有不利的地方,因为这几位实在太有独立的思想体系,没有稍微丰富的阅读或者了解,有时候会出点方向上的错误。我以为通常少引用为好,再说了,也有点不够时髦。 第二类是现代一点的,如克罗齐、海德格尔、阿多诺这类的。不过这个比较难,因为人们引用得比较少,因此我也不会引用。引用,说到底都是人家经常引用的,连人家都不引用的,我去引用,要么我是真才实学,要么我就是瞎猫碰到死耗子,不知深浅。因此,第三类才是必须的。这就是大诗人的话。例如古典一些的歌德、现代一些的里尔克、更现代一些的如博尔赫斯,等等。这些人总是需要被引用的,最好是大诗人,毕竟是评论诗歌嘛。 如果要显示自己一下,还可以引用几位当代的诗人,当然主要是获得诺贝尔奖的诗人,例如希尼什么的,毕竟很多诗人的议论文还没有介绍过来。另外,著名人包括,俄国白银时代的那几个,加上其他几个流亡诗人也是必须引用的。 不好意思,我们评论诗人的人只能引用西方的理论或者大师,谁让我们已经有的诗评家们的话实在没有可引用性呢。再说了,功成名就的诗评家就是靠引用西方大家的话成功的。中国古典诗歌?不合适啊。引用得不好,我漏气了,这毕竟是在中国,懂古典文学的人太多了;引用西方的,尤其是现当代的诗人,最大的好处是,搞外国文学的,即使对那些诗人做了研究,也通常不会来评论中国当代诗歌,呵呵,隔行如隔山啊,所以用他山之石,真的可以攻“誉”。 主题梳理: 人类关怀主题已经例证完毕。接着最好还需要具体一点,也可以安排在主题范围内也就是地方化的问题,这需要结合当下社会。例如,那个乡村或者当代中国城市。一个最关键的词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那就是:尴尬,如果还要深一点就用焦虑。一般说来尴尬 可以足够了。诗人深切体认到当前境遇下的精神尴尬。例如,《XXX》中的诗人形象或者说话人(在此,需要引用几行到一节不等,看篇幅要求,还可以继续引用三个例证)。 语言: 最后,如果有足够的空间,那么就需要写一写这个诗人的语言特色了。口语诗,就说它鲜活;“学院诗”就说它精炼等。如果介于两者之间,那么能说的就更多了,例如空灵、轻捷、细腻等。当然,这儿有可以分别从不同的诗篇中各引用几行,罗列一下,就说我看到这几行眼睛为之一亮就可以了,不比另外说什么主题啦,也不必这些诗篇整体是什么东西,关键的就是所引用的有一两个很“惊艳”的用词就行。 这样的评论,一天写一个,没问题的。连诗歌都不用读,保证写得出来,还够水准,而且你看我还介绍了一点隐私,也介绍了一点时髦的可引用的话,这都保证了某种可读性。诗评嘛,又不是什么论文,我不需要读懂,不需要什么独特的观点,只需要推销,而你,普通读者,难道敢说你能读懂这个诗人或者能够将这个诗人放置到一个大的诗歌背景中去?
本文标题: 为什么很多诗评家,写诗却不行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sanwen/169794.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有没有描写秋天的诗句开头日日思夜夜想春夏秋冬盼君归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