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赏析唐高宗李治的诗歌。如《过温汤》《谒大慈恩寺》。

发布时间: 2021-07-18 17:58:11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散文 点击: 114

带外字的诗句有哪些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其他:《饮马长城窟行》李世民塞...

如何赏析唐高宗李治的诗歌。如《过温汤》《谒大慈恩寺》。

带外字的诗句有哪些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其他:
《饮马长城窟行》李世民
塞外悲风切,交河冰已结。
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
迥戍危烽火,层峦引高节。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寒沙连骑迹,朔吹断边声。
胡尘清玉塞,羌笛韵金钲。
绝漠干戈戢,车徒振原隰。
都尉反龙堆,将军旋马邑。
扬麾氛雾静,纪石功名立。
荒裔一戎衣,灵台凯歌入。

《于北平作》李世民
翠野驻戎轩,卢龙转征旆。
遥山丽如绮,长流萦似带。
海气百重楼,岩松千丈盖。
兹焉可游赏,何必襄城外。

《初晴落景》李世民
晚霞聊自怡,初晴弥可喜。
日晃百花色,风动千林翠。
池鱼跃不同,园鸟声还异。
寄言博通者,知予物外志。

《赋得李》李世民
玉衡流桂圃,成蹊正可寻。
莺啼密叶外,蝶戏脆花心。
丽景光朝彩,轻霞散夕阴。
暂顾晖章侧,还眺灵山林。

《秋日翠微宫》李世民
秋日凝翠岭,凉吹肃离宫。
荷疏一盖缺,树冷半帷空。
侧阵移鸿影,圆花钉菊丛。
摅怀俗尘外,高眺白云中。

《相和歌辞•饮马长城窟行》李世民
塞外悲风切,交河冰已结。
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
迥戍危烽火,层峦引高节。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寒沙连骑迹,朔吹断边声。
胡尘清玉塞,羌笛韵金钲。
绝漠干戈戢,车徒振原隰。
都尉反龙堆,将军旋马邑。
扬麾氛雾静,纪石功名立。
荒裔一戎衣,云台凯歌入。

《谒大慈恩寺》李治
日宫开万仞,月殿耸千寻。
花盖飞团影,幡虹曳曲阴。
绮霞遥笼帐,丛珠细网林。
寥廓烟云表,超然物外心。

《途次陕州》李隆基
境出三秦外,途分二陕中。
山川入虞虢,风俗限西东。
树古棠阴在,耕余让畔空。
鸣笳从此去,行见洛阳宫。

《送贺知章归四明》李隆基
遗荣期入道,辞老竟抽簪。
岂不惜贤达,其如高尚心。
寰中得秘要,方外散幽襟。
独有青门饯,群僚怅别深。

《轩游宫十五夜》李隆基
行迈离秦国,巡方赴洛师。
路逢三五夜,春色暗中期。
关外长河转,宫中淑气迟。
歌钟对明月,不减旧游时。

《春晚宴两相及礼官丽正殿学士探得风字》李隆基
乾道运无穷,恒将人代工。
阴阳调历象,礼乐报玄穹。
介胄清荒外,衣冠佐域中。
言谈延国辅,词赋引文雄。
野霁伊川绿,郊明巩树红。
冕旒多暇景,诗酒会春风。

《为赵法师别造精院过院赋诗》李隆基
宗师心物外,为道运虚舟。
不恋岩泉赏,来从宫禁游。
探玄知几岁,习静更宜秋。
烟树辨朝色,风湍闻夜流。
坐朝繁听览,寻胜在清幽。
欲广无为化,因兹庶可求。

《饯王晙巡边》李隆基
振武威荒服,扬文肃远墟。
金坛申将礼,玉节授军符。
免胄三方外,衔刀万里余。
昔时吴会静,今日虏庭虚。
分阃仍推毂,援桴且训车。
风扬旌旆远,雨洗甲兵初。
坐见台阶谧,行闻袄祲除。
檄来虽插羽,箭去亦飞书。
舟楫功须著,盐梅望匪疏。
不应陈七德,欲使化先敷。

《九月十八赐百僚追赏因书所怀》李适
雨霁霜气肃,天高云日明。
繁林已坠叶,寒菊仍舒荣。
懿此秋节时,更延追赏情。
池台列广宴,丝竹传新声。
至乐非外奖,浃欢同中诚。
庶敦朝野意,永使风化清。

《七月十五日题章敬寺》李适
招提迩皇邑,复道连重城。
法筵会早秋,驾言访禅扃。
尝闻大仙教,清净宗无生。
七物匪吾宝,万行先求成。
名相既双寂,繁华奚所荣。
金风扇微凉,远烟凝翠晶。
松院静苔色,竹房深磬声。
境幽真虑恬,道胜外物轻。
意适本非说,含毫空复情。

《驾幸新丰温泉宫,献诗三首》上官昭容
三冬季月景龙年,万乘观风出灞川。
遥看电跃龙为马,回瞩霜原玉作田。
鸾旂掣曳拂空回,羽骑骖驔蹑景来。
隐隐骊山云外耸,迢迢御帐日边开。
翠幕珠帏敞月营,金罍玉斝泛兰英。
岁岁年年常扈跸,长长久久乐升平。

《游长宁公主流杯池二十五首》上官昭容
逐仙赏,展幽情,逾昆阆,迈蓬瀛。
游鲁馆,陟秦台。
污山壁,愧琼瑰。
檀栾竹影,飙风日松声。
不烦歌吹,自足娱情。
仰循茅宇,俯眄乔枝。
烟霞问讯,风月相知。
枝条郁郁,文质彬彬。
山林作伴,松桂为邻。
清波汹涌,碧树冥蒙。
莫怪留步,因攀桂丛。
莫论圆峤,休说方壶。
何如鲁馆,即是仙都。
玉环腾远创,金埒荷殊荣。
弗玩珠玑饰,仍留仁智情。
凿山便作室,凭树即为楹。
公输与班尔,从此遂韬声。
登山一长望,正遇九春初。
结驷填街术,闾阎满邑居。
斗雪梅先吐,惊风柳未舒。
直愁斜日落,不畏酒尊虚。
霁晓气清和,披襟赏薜萝。
玳瑁凝春色,琉璃漾水波。
跂石聊长啸,攀松乍短歌。
除非物外者,谁就此经过。
暂尔游山第,淹留惜未归。
霞窗明月满,涧户白云飞。
书引藤为架,人将薜作衣。
此真攀玩所,临睨赏光辉。
放旷出烟云,萧条自不群。
漱流清意府,隐几避嚣氛。
石画妆苔色,风梭织水文。
山室何为贵,唯馀兰桂熏。
策杖临霞岫,危步下霜蹊。
志逐深山静,途随曲涧迷。
渐觉心神逸,俄看云雾低。
莫怪人题树,只为赏幽栖。
攀藤招逸客,偃桂协幽情。
水中看树影,风里听松声。
携琴侍叔夜,负局访安期。
不应题石壁,为记赏山时。
泉石多仙趣,岩壑写奇形。
欲知堪悦耳,唯听水泠泠。
岩壑恣登临,莹目复怡心。
风篁类长笛,流水当鸣琴。
懒步天台路,惟登地肺山。
幽岩仙桂满,今日恣情攀。
暂游仁智所,萧然松桂情。
寄言栖遁客,勿复访蓬瀛。
瀑溜晴疑雨,丛篁昼似昏。
山中真可玩,暂请报王孙。
傍池聊试笔,倚石旋题诗。
豫弹山水调,终拟从钟期。
横铺豹皮褥,侧带鹿胎巾。
借问何为者,山中有逸人。
沁水田园先自多,齐城楼观更无过。
倩语张骞莫辛苦,人今从此识天河。
参差碧岫耸莲花,潺湲绿水莹金沙。
何须远访三山路,人今已到九仙家。
凭高瞰险足怡心,菌阁桃源不暇寻。
余雪依林成玉树,残霙点岫即瑶岑。

《奉和圣制过温汤》李贞
凤辇腾宸驾,骊籞次乾游。
坎德疏温液,山隈派暖流。
寒氛空外拥,蒸气沼中浮。
林凋帷影散,云敛盖阴收。
霜郊畅玄览,参差落景遒。

《奉和麟德殿宴百僚应制》鲍君徽
睿泽先寰海,功成殿武韶。
戈鋋清外垒,文物盛中朝。
圣祚山河固,宸章日月昭。
玉筵鸾鹄集,仙管凤凰调。
御柳新低绿,宫莺乍啭娇。
愿将亿兆庆,千祀奉神尧。

《摊破浣溪沙》李璟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
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回首渌波三峡暮,接天流。
千里冰封,万里雪2飘。
望长城内外,惟3余莽莽4;大河上下5,顿失滔滔6。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7试比高。
须8晴日,
看红装素裹9,
分外妖娆10。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11。
惜秦皇12汉武13,略输文采14;唐宗15宋祖16,稍逊风骚17。
一代天骄18,成吉思汗19,只识弯弓射大雕20。
俱往矣21,数风流人物22,还看今朝。
情感人物写人哲理写雪言志抒情目的景色
译文
逐句全译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北方的风光,千万里冰封冻,千万里雪花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远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山岭好像银白色的蟒蛇在飞舞,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它们都想试一试与老天爷比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要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艳艳的阳光和白皑皑的冰雪交相辉映,分外美好。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江山如此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只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学才华;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治功劳。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称雄一世的人物,成吉思汗,只知道拉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这些人物全都过去了,数一数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今天的人们。
查看更多

注释
北国: 该词源于中国古代的分裂时期,如宋称辽、金为北国,东晋称十六国等为北国,南北朝时代南方的各朝代称在北方与之对抗的各朝代为北国等。毛泽东中的“北国”使人在不觉中产生出一种我国疆土广大的民族自豪感。
雪: 这首词作于红一方面军一九三六年二月由陕北准备东渡黄河进入山西省西部的时候。作者在一九四五年十月七日给柳亚子信中说,这首词作于“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
惟: 只。
馀: 剩下。此字一作“余”,但目前刊出的书法作品中写作“馀”,以此为准。
莽莽: 无边无际。
大河上下: 大河,指黄河。大河上下,犹言整条黄河。
顿失滔滔: (黄河)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描写黄河水结冰的景象。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原”指高原,即秦晋高原。蜡象,白色的象。
天公: 指天,即命运。
须: 等到;需要。
红装素裹: 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红装,原指妇女的艳装,这里指红日为大地披上了红装。素裹,原指妇女的淡装,这里指皑皑白雪覆盖着大地。
分外妖娆: 格外婀娜多姿。
竞折腰: 折腰,倾倒,躬着腰侍候。这里是说争着为江山奔走操劳。
秦皇: 秦始皇嬴政(前259~前210),秦朝的创业皇帝。
汉武: 汉武帝刘彻(前156~前87),汉朝功业最盛的皇帝。
略输文采: 文采本指辞藻、才华。“略输文采”,是说秦皇汉武,武功甚盛,对比之下,文治方面的成就略有逊色。
唐宗: 唐太宗李世民(599~649),唐朝的建立统一大业的皇帝。
宋祖: 宋太祖赵匡胤(927~976),宋朝的创业皇帝。
稍逊风骚: 意近“略输文采”。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一代天骄: 指可以称雄一世的英雄人物,泛指非常著名,有才能的人物。天骄,“天之骄子”的省略语。意思是上天所骄纵宠爱的人,成吉思汗即是。汉时匈奴自称。后来也泛称强盛的少数民族或其首领。
成吉思汗: 元太祖铁木真(1162~1227)在1206年统一蒙古后的尊称,意为“强者之汗”(汗是可汗的省称,即王)。后蒙古于1271年改国号为元,成吉思汗被尊为建立元朝的始祖。成吉思汗除占领中国黄河以北地区外,还曾向西远征,占领中亚和南俄,建立了庞大的蒙古帝国。
只识弯弓射大雕: 雕,一种属于鹰类的大型猛禽,善飞难射,古代因用“射雕手”比喻高强的射手。“只识弯弓射大雕”,是说只以武功见长。
俱往矣: 都已经过去了。 俱,都。
数风流人物: 称得上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数,数得着、称得上的意思。
查看更多


初中1-3年级必学的《中国近代史》,著名作家与名著背后的故事
13课时课
199.00元¥99.50
赏析
毛泽东词是中国革命的史诗,是中华诗词海洋中的一朵奇葩。《沁园春·雪》更被南社盟主柳亚子盛赞为千古绝唱。这首词一直是众人的最爱,每次读来都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又看到了那个指点江山的伟人,不由地沉醉于那种豪放的风格、磅礴的气势、深远的意境、广阔的胸怀。
然而,从发表之日起,这首词就遭到了诸多恶意的攻击,引发了旷日持久的争论。有人说它有帝王思想、君主气象;有人说它夸大自吹、离题万里;有人说它比喻不当、缺乏转折;有人说它词意稀疏、平淡无奇;甚至有人说它是模仿之作、旁人代笔……断章取义且流于表面,竟视金玉如砖石。
艺术追求含蕴,词中别有洞天。 这首词因雪而得、以雪冠名,却并非为雪所作,而是在借雪言志。它隐藏了太多的秘密,包纳着无尽的玄机。其中的每一句都意有所指,是诗人所思所想的真实流露,是诗人对许多重大问题给出的回答。其情感之真挚、寓意之深远、哲理之精辟,令人拍案叫绝认清局势“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好一个周天寒彻,好一场漫天大雪,好一番人间苦难!天地间被风雪改变了容颜,只见长城内外苍茫一片,了无生机,连滔滔黄河也被雪冻冰封,不再奔流。神州的北国仿佛进入了一种死寂状态。让人联想起了柳宗元写雪的名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1936年2月,毛泽东率“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渡过黄河,准备转往绥远对日作战。在陕西清涧县袁家沟筹划渡河时,突然飘起鹅毛大雪,他登高远望,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写下了这首词。其所在地,北距长城约150公里,东距黄河约25公里。可见,词中描写的不全是实景,而更多地是诗人脑海中的景象。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它屹立在中华大地的辽阔北疆,它代表着中华儿女的顽强不屈,它作为中原的万里防线曾无数次阻挡了外族的入侵。在雄伟的长城内外,正是一片战火硝烟。日本人威胁华北,炮口直指平津要地;殷汝耕投敌卖国,组织“冀东自治政府”;蒋介石不顾大义,鼓吹攘外必先安内。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奔腾咆哮着滚滚向前,它无私哺育着华夏文明,它与历史之河一同流淌见证着悠悠五千年荣辱兴衰。在浩荡的黄河之畔,又是一场生死搏杀。国民党集结了东北军、西北军、中央军,几十万军队围攻解放区。而中央红军刚刚到达陕北,人马只剩八千,立足未稳,粮弹奇缺。
站在群山之巅,顶着刺骨寒风,面对漫天飞雪,你会有怎样的心态呢?作为红军统帅,冒着内战炮火,迎对列强欺凌,你会做怎样的回答呢?广阔富饶的中华大地会冰封吗?浩瀚深长的中华历史之河会断流吗?从诗句中可以看到,毛泽东面临着怎样艰难的困局,拥有着怎样惊人的洞察,又进行着怎样深刻的思考指引战斗“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舞”指飞舞,形容群山披雪似“银蛇”,蜿蜒曲折。“驰”指奔驰,形容白雪覆盖的丘陵如飞象奔驰。
“舞”和“驰”通过以动写静,形象地赋予了高原飞动的气势,使之生机勃勃。
刹那间,群山起舞,灵动如无数银蛇;高原奔驰,威猛如漫野蜡象。整个世界由死寂变成了欢腾,天地之间充盈着无穷的生机。风雪是天公之所赐,苦难乃历史之必然,但我们要打破冰封、战胜苦难,与天公一决高下。这就是一个强者对天公的回答,这就是一个民族对命运的回答!
但与天意对抗,需要怎样的力量、勇气和智慧呢?静默的群山起舞了,沉睡的高原觉醒了,化作了千军万马,在大地上纵横驰骋。群山在他手中成了战斗的武器,高原在他眼里就是胜利的阶梯。其精彩处,实难用语言来形容了!
他发现了人民的力量。他对中国社会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研究。他唤醒人民起来造反,催发出中华民族的惊人潜力。那力量是无可匹敌的,只能用群山和高原来比拟;那力量可以化腐朽为神奇,使整个大地都焕发出勃勃生机。经过革命思想的洗礼,东亚病夫就成了无敌金刚;经过万里长征的洗礼,工农红军已成了无敌劲旅。
他秉承了不屈的性格。他与他的兵将们都拥有着一种大无畏的胆气,不为任何敌人所吓倒。他们是永不言败的斗士,意志象群山和高原一样顽强。面对挑战,没有一点儿畏惧,有的只是超人的冷静;面对苦难,没有一点儿哀愁,有的只是高昴的斗志。汽油筒能当大炮来用,炸药包成了坦克克星,枪炮声宛如战地交响……他掌握了战争的规律。他的军事思想的核心之一就是“动”,战略战术上都充满了一种灵性。他擅长在敌军重兵集团中灵活穿插,他能够在对方铁壁合围中出奇制胜。他的运动战让任何敌人为之折服,他的每一次胜利都象是一个奇迹。他以近乎艺术化的手法,导演出一幕幕战争力作,将兵法演绎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预言胜利“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弹指间,已是云开日出;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是想象雪后天晴的美丽景色。毛泽东早已经看到了战争的结局,向全世界发出了胜利的预言。那字里行间所透露出来的分明是扭转乾坤的气魄,分明是洞悉时空的慧眼。中国革命注定是一场极其艰难曲折、惊心动魄的斗争,但人民一定会胜利,革命一定会成功。雪后必然会天晴,不应有丝毫怀疑。
经常有人把“红装”误写成“红妆”,或认为两词意思相近,其实一字之差有天壤之别。红色代表着激情、忠诚、鲜血、革命,是我们团旗、党旗、军旗、国旗的主色。而给锦绣河山披上“红装”则象征了革命的彻底胜利。这一句正是在约亲密的战友们,等革命胜利之后重来看雪。红装与素裹并存,却没有丝毫矛盾。
革命进程中经常有人会疑问:我们如此弱小,敌人那样强大,红旗究竟能打多久?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人民军队的特点就是越打越强、越打越多。即使是第五次反围剿这样的惨败和二万五千里长征这样的艰险,也不曾把革命的火种扑灭。而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革命军队,必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成为所向披靡的无敌之师。
革命的胜利绝非偶然。虽然他依靠的是一个破破烂烂的中国,统帅的是一支工农组成的军队,装备的是一些战场缴来的枪弹,但已经没有什么力量能战胜中国人民。在随后的17年里,他领导中国人民接连战胜了凶残至极的日本法西斯,横扫了反动透顶的蒋介石集团,打败了不可一世的美帝国主义。在他面前,帝国主义和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赤子之心“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这一段承上启下,祖国的山河是多么壮美。爱国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感情之一,是诗人所有智慧和力量的源泉,也是他最大的精神财富。雪景唤起了他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了他“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历史使命感,使他心中充盈了无比的热爱和无限的激情。帝国主义列强妄图侵占这大好河山,而我们才是这里真正的主人!
爱国情感造就出无数英雄。世界上没有不爱国的英雄,爱国与英雄之间总有一根红线相连。国家危难时刻,对祖国博大深厚的爱必然转化成誓死保卫她的决心。一种神圣的使命感就像火团一样,在每一个爱国者的胸中熊熊燃烧。我们要叫所有侵略者知道:中华是一块英雄辈出之地,神州是一块不可征服之地!
多么炽热的赤子情怀。早在学生时代,毛泽东就立志报国,身无分文徒步游历,积极接受进步思想。民族危亡关头,他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率领红军奋起抗击日本侵略者。革命战争时期,他转战于大江南北,并有六位亲人为革命事业献出了生命。朝鲜战争爆发,他又把儿子派到前线,壮烈牺牲之后埋葬在了异国他乡。
多么忠诚的赤子之心。峥嵘岁月里,中国共产党汇集了全民族最有才能和骨气的精英人物,组成了一支最彻底的民族解放的先锋队。他们曾无数次弹尽粮绝,他们曾无数次濒临险境,他们曾吃草根维持生命,他们曾面对着非人酷刑。他们只要投向国民党或者日本鬼子,就可以升官发财,享受荣华富贵,但他们忠心不改文武之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立国当以文武之道,武能平定乱世,文可富民兴邦。武力统一是前提,在混战中是不可能安心建设的;武力强盛是保障,在动荡中是不可能发展经济的。而只有文治才能使人民安居乐业,才能使国家走向强盛,才能使山河更加壮丽。“文采”、“风骚”,在这里显然是借用,指出了封建统治者们缺少文治的弱点。
武功曾经几度辉煌。扫除六合的秦始皇;平定匈奴的汉武帝;南征北战的唐太宗;结束纷争的宋太祖;纵横驰骋的成吉思汗……这些雄才大略的封建帝王、中华民族的天之骄子,把一部中华民族的历史演绎得那样烟波浩渺。历史不仅为我们论证了这个古老国度的战斗力,更为我们树立了驱除一切敌寇的自信心。
文治需要某种思想。封建时代的孔孟学说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只有少数人从中受益,也只会出现短暂的盛世。他不仅找到了马列主义,而且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毛泽东思想。这种思想是为大多数人谋利益的,是为全体人民服务的,只有在它的指导下,中国才能实现富强的梦想,才会出现长久的盛世。
正是有了上述认识,所以他喜欢握笔而不喜欢摸枪,一生与书为伴而一生未发一枪。投身革命后,残酷而沉痛的现实才使他不得不抓起了枪杆子。在长征途中,贺子珍为他缝了一个装笔墨纸砚的多层口袋,他开玩笑地说:“我要用‘文房四宝’打败国民党反动派。”可以说,他是用笔杆子加枪杆子打碎了旧世界光明之路“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好一句惊天之语!言有尽而意无穷,堪称为点睛妙笔。这震撼千古的结语,发出了超越历史的宣言,道出了改造世界的壮志,展示了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流露了对光明前途的无比信心。那一刻思接千载,那一刻洞悉未来,那一刻豪情万丈,那一刻傲视古今。
什么人才有资格评述千秋功过呢?“俱往矣”,写的是封建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交替。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结束了,帝王们乘着历史的航船渐渐远去,永不复返。共产党人要平定乱世,一扫民族近百年的屈辱和灾难,更要开创盛世,建立一个没有剥削和压迫的新中国。也只有共产党人能肩负起使祖国大地繁荣昌盛的万钧重担,能肩负起使中华民族重铸辉煌的历史责任。
什么人堪称历史中的风流人物呢?毛泽东当然是其中之一,而且还是其中的佼佼者,但“无数英雄”绝不仅指五位杰出帝王,“风流人物”也绝不是在称孤道寡。他深知,历史从来不是某个人的独角戏,历史必将催发出无数英雄豪杰、风流人物。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他们为治理国家而呕心沥血;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他们为保卫国家而流血牺牲;张思德、王进喜、雷锋……他们为建设国家而无私奉献。这一句正是对所有革命者和建设者的赞美,是对所有为祖国献身者的赞美,是对所有为人类造福者的赞美。
是什么激发了诗人的创作灵感呢?诗成时,毛泽东思想已经基本成型,他完成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寻找,他为中国开辟了一条无比辉煌的光明大道,他已经远眺到了一条升腾而起的东方巨龙。自豪感、愉悦感等人生顶峰体验奔涌而出,让他怎能不引吭高歌!于是冰雪有了诗情,山河有了画意,于是才有了这千古绝唱否定帝王有人借这首词攻击毛泽东想当帝王,甚至批判他是封建君主,却恰恰暴露了他们自己的浅薄和狭隘。确实,词中充盈着雄视天下的气魄,显示出包纳天地的胸怀。以数千人马迎战百万之众的领袖人物怎能没有这样的气质?这是一种领袖风范,而绝非什么帝王思想。
作者请出历史人物,并非为了回到历史。对于中国历史中最杰出的五位帝王,他用了一个“惜”字,余者如晋武帝、隋文帝朱元璋、清圣祖……就更加不值一提。他对封建礼教深恶痛绝,对封建君主深怀蔑视,对官僚风气深感忧虑。甚至于,他发动了那场文化大革命,要把一切封建意识和落后思想彻底地清除干净。
毛泽东一生不慕富贵。青年时代,他就写下了“粪土当年万户侯”的诗句,帝王之位对他而言何足挂齿!他视察大江南北,从不带家属。他住中南海,亲戚都不许住。他的孩子坐公共汽车上学,在公共食堂吃饭,长大后没有享受特殊待遇,也没有一个当官的。连他的稿酬也作为党费来管理,不曾留给子女和亲戚。
毛泽东一生不图享乐。长征途中,他始终坚持步行,和普通战士一起爬雪山过草地,吃尽了各种艰难困苦;延安时期,他住在两间窑洞,所有的财物是一卷铺盖、一顶蚊帐和几件衣物;建国以后,他依然生活简朴,饮食只要求粗茶淡饭,睡衣上竟有73块补丁;困难时期,他主动地节衣缩食,与全国人民同甘共苦。
1944年,毛泽东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发表《为人民服务》的讲话。他把自己当作人民的勤务员,用一生履行着“为人民服务”的诺言。他曾对人说:“我死后把我火化,骨灰撒到长江里喂鱼。你就对鱼说:鱼儿呀,毛泽东给你们赔不是来了,他生前吃了你们,你们吃他吧,你们吃肥了好去为人民服务。”
1949年,在开国大典上,毛泽东动情地高喊:“人民万岁!” 他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相信人民,依靠人民,把人民当作真正的英雄。他相信人民拥有惊人的英勇、超人的耐力、伟大的技巧和无比的坚决。他领导革命的历程就是全心全意依靠人民群众的历程。他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查看更多

作者
毛泽东 [máo zé dōng

关于大雁塔的古诗有什么?

《题雁塔》

唐代:许玫

宝轮金地压人寰,独坐苍冥启玉关。北岭风烟开魏阙, 
南轩气象镇商山。灞陵车马垂杨里,京国城池落照间。 
暂放尘心游物外,六街钟鼓又催还。

《雁塔》

唐代:解彦融

峥嵘彻倒景,刻峭俯无地。勇进攀有缘,即嶮恐迷坠。 
窅然丧五蕴,蠢尔怀万类。实际罔他寻,波罗必可致。 
南山缭上苑,祇树连岩翠。北斗临帝城,扶宫切太清。 
餐和裨日用,味道懿天明。绿野冷风浃,紫微佳气晶。 
驯禽演法要,忍草藉经行。本愿从兹适,方知物世轻。 

《赠潼关不下山僧》

唐代:李远

与君同在苦空间,君得空门我爱闲。禁足已教修雁塔, 
终身不拟下鸡山。窗中遥指三千界,枕上斜看百二关。 
香茗一瓯从此别,转蓬流水几时还。

《依韵答黄校书》

唐代:徐夤

慈恩雁塔参差榜,杏苑莺花次第游。 
白日有愁犹可散,青山高卧况无愁。

《游云门寺》

唐代:宋之问

维舟探静域,作礼事尊经。投迹一萧散,为心自杳冥。 
龛依大禹穴,楼倚少微星。沓嶂围兰若,回溪抱竹庭。 
觉花涂砌白,甘露洗山青。雁塔鶱金地,虹桥转翠屏。 
人天宵现景,神鬼昼潜形。理胜常虚寂,缘空自感灵。 
入禅从鸽绕,说法有龙听。劫累终期灭,尘躬且未宁。 
摇摇不安寐,待月咏岩扃。

《谒大慈恩寺》

形容大雁塔的诗词

大雁塔位于唐长安城的大慈恩寺内,又名“慈恩寺塔”。

描写大雁塔的诗词一般把它叫做慈恩寺塔。

《谒大慈恩寺》
李治(唐高宗皇帝)
日宫开万仞,月殿耸千寻。
华盖飞团影,幡红曳曲阴。
绮霞遥笼帐,丛珠细网林。
寥阔烟云表,超然物外心。

《九月九上幸慈恩寺登浮屠群臣上菊花酒》
上官婉儿
帝里重阳节,香园万乘来。
却邪萸入佩,献寿菊传杯。
塔类承天涌,门疑待佛开。
睿词悬日月,长得仰昭回。

《奉和九日登慈恩寺浮屠应制》
李适
凤辇乘朝霁,鹦林对晚秋。
天文贝叶写,圣泽菊花浮。
塔似神功造,龛疑佛影留。
幸陪清汉跸,欣奉净居游。

《礼慈恩寺题诗》
吕大防(北宋进士)
玄奘译经垂千秋,慈恩古刹闻九州。
雁塔巍然立大地,曲江陂头流饮酒。

满意请采纳,谢谢。

上官昭容 诗词赏析

找上官昭容的诗词赏析
全唐诗共收录上官婉儿诗32首,赏析没找到

【奉和圣制立春日侍宴内殿出翦彩花应制】上官昭容
密叶因裁吐,新花逐翦舒。攀条虽不谬,摘蕊讵知虚。
春至由来发,秋还未肯疏。借问桃将李,相乱欲何如。

【九月九日上幸慈恩寺登浮图,群臣上菊花寿酒】上官昭容
帝里重阳节,香园万乘来。却邪萸入佩,献寿菊传杯。
塔类承天涌,门疑待佛开。睿词悬日月,长得仰昭回。

【彩书怨】上官昭容
叶下洞庭初,思君万里馀。露浓香被冷,月落锦屏虚。
欲奏江南曲,贪封蓟北书。书中无别意,惟怅久离居。

【驾幸三会寺应制】上官昭容
释子谈经处,轩臣刻字留。故台遗老识,残简圣皇求。
驻跸怀千古,开襟望九州。四山缘塞合,二水夹城流。
宸翰陪瞻仰,天杯接献酬。太平词藻盛,长愿纪鸿休。

【驾幸新丰温泉宫献诗三首】上官昭容
三冬季月景龙年,万乘观风出灞川。
遥看电跃龙为马,回瞩霜原玉作田。
鸾旗掣曳拂空回,羽骑骖驔蹑景来。
隐隐骊山云外耸,迢迢御帐日边开。
翠幕珠帏敞月营,金罍玉斝泛兰英。
岁岁年年常扈跸,长长久久乐升平。

【游长宁公主流杯池二十五首】上官昭容
逐仙赏,展幽情,逾昆阆,迈蓬瀛。
游鲁馆,陟秦台。污山壁,愧琼瑰。
檀栾竹影,飙风日松声。不烦歌吹,自足娱情。
仰循茅宇,俯眄乔枝。烟霞问讯,风月相知。
枝条郁郁,文质彬彬。山林作伴,松桂为邻。
清波汹涌,碧树冥蒙。莫怪留步,因攀桂丛。
莫论圆峤,休说方壶。何如鲁馆,即是仙都。
玉环腾远创,金埒荷殊荣。弗玩珠玑饰,仍留仁智情。
凿山便作室,凭树即为楹。公输与班尔,从此遂韬声。
登山一长望,正遇九春初。结驷填街术,闾阎满邑居。
斗雪梅先吐,惊风柳未舒。直愁斜日落,不畏酒尊虚。
霁晓气清和,披襟赏薜萝。玳瑁凝春色,琉璃漾水波。
跂石聊长啸,攀松乍短歌。除非物外者,谁就此经过。
暂尔游山第,淹留惜未归。霞窗明月满,涧户白云飞。
书引藤为架,人将薜作衣。此真攀玩所,临睨赏光辉。
放旷出烟云,萧条自不群。漱流清意府,隐几避嚣氛。
石画妆苔色,风梭织水文。山室何为贵,唯馀兰桂熏。
策杖临霞岫,危步下霜蹊。志逐深山静,途随曲涧迷。
渐觉心神逸,俄看云雾低。莫怪人题树,只为赏幽栖。
攀藤招逸客,偃桂协幽情。水中看树影,风里听松声。
携琴侍叔夜,负局访安期。不应题石壁,为记赏山时。
泉石多仙趣,岩壑写奇形。欲知堪悦耳,唯听水泠泠。
岩壑恣登临,莹目复怡心。风篁类长笛,流水当鸣琴。
懒步天台路,惟登地肺山。幽岩仙桂满,今日恣情攀。
暂游仁智所,萧然松桂情。寄言栖遁客,勿复访蓬瀛。
瀑溜晴疑雨,丛篁昼似昏。山中真可玩,暂请报王孙。
傍池聊试笔,倚石旋题诗。豫弹山水调,终拟从钟期。
横铺豹皮褥,侧带鹿胎巾。借问何为者,山中有逸人。
沁水田园先自多,齐城楼观更无过。
倩语张骞莫辛苦,人今从此识天河。
参差碧岫耸莲花,潺湲绿水莹金沙。
何须远访三山路,人今已到九仙家。
凭高瞰险足怡心,菌阁桃源不暇寻。
馀雪依林成玉树,残霙点岫即瑶岑。
关于上官婉儿及其诗歌创作

上官婉儿(664~710年),又名上官昭容,唐女诗人。陕州陕县(今属河南)人。上官仪孙女。仪被杀,随母郑氏配入内庭。年十四,即为武则天掌文诰。唐中宗时,封为昭容。曾建议扩大书馆,增设学士。代朝廷品评天下诗文,一时词臣多集其门。临淄王(即唐玄宗)起兵,与韦后同时被杀。

摘要 上官婉儿是唐初诗人上官仪的孙女。上官仪因替唐高宗起草谋废皇后武则天的诏书被诛。时在襁褓中的婉儿与母亲郑氏被没入掖庭。上官婉儿14岁时,武后让她执掌诏命,成为武则天私人政治力量中的重要一员。中宗复辟,拜上官婉儿为昭容,大加信任。后在临淄王李隆基起兵推翻韦后政权时被诛。上官婉儿,这个在宫廷政治斗争中追逐权利的聪明的机会主义者最终玩火自焚,死在了强权的屠刀之下。她的诗歌创作具有清新豪放的特色。 唐玄宗李隆基令人收集整理她的诗文,令大诗人张说为之作序。
一、 生平事迹
“古者有女史记功书过,复有女尚书决事宫闱。昭容两朝专美,一日万机,顾问不遗,应接如响,虽汉称班媛,晋誉左嫔,文章之道不殊,辅佐之功则异。迹秘九天之上,身没重泉之下,嘉猷令范,代罕得闻,庶姬后学,呜呼何仰。”上引乃出自有“燕许大手笔”之称的著名诗人张说为《唐昭容上官氏文集》所作之序文。张说作为与上官婉儿同时代的人对上官氏作出了很高的评价。千年以来,人们对上官婉儿的评价却众说纷纭。上官婉儿的真实面目被后人妄加涂改,任意点评。在一本武侠性质极浓却冠以历史小说题目的书里,上官婉儿甚至成了身怀绝技的武术高手,并曾成功击退欲行刺武则天的刺客。如此无稽之谈,乃小说家言。最为流行的是有关其私生活之淫乱的传闻。理学家斥其骚妇之心,小说家更是绘形绘色地加以夸张渲染。《控鹤监秘记》把她描写成满口秽语,一身淫气,意欲色通天下男人的一流荡妇。《唐史演义》这样的历史小说也多描写其淫乱之行。《唐史演义》出于封建文人之手,观念自有局限。《控鹤监秘记》这样的书则纯是无聊文人发泄其过盛想象力的游戏之作。本文拟尽量客观地对上官婉儿及其诗歌作出评价。
公元664年,上官仪及其子上官庭芝被诛之时,婉儿尚在襁褓之中。《旧唐书·上官昭容传》记载:“婉儿时在襁褓,随母配入掖庭。及长,有文词,明习吏事。”《新唐书·上官昭容传》记载:“婉儿始生,与母配掖庭。天性韶警,善文章。年十四,武后召见,有所制作,若素构。”婉儿的命运可以说至为不幸,也可以说很幸运。不幸的是显赫的家庭在她出生不久即弃她而去。她的命运陡转急下。她将在寂寞阴暗的宫中生长,没有人能帮她一把。她只能在想象中感受自己家族曾经的显赫。如果她想出人头地,她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幸运的是她拥有超出常人的天赋。而这不同寻常的天赋正来自她无缘亲历的显赫家族的遗传。她的祖父上官仪是当时引领潮流的大诗人。她的父亲自然也非普通民众可比,“历位周王府属。”(《旧唐书·上官仪传》)她的母亲也是大家闺秀,是“太常少卿修远之姊”。(《新唐书·上官昭容传》)。当然天赋仅仅是人成材的先天条件。一个人能否成材,后天的勤奋学习要比天赋的重要性更大。于是在郑氏的合理培养与教导下,聪明的上官婉儿茁壮成长。然而她如何才能出人头地呢?身为奴婢地位地下的孤儿寡母看来只能等待人生中的偶然出现了。对于上官婉儿来说,这一次偶然将决定她是终老宫中,象一朵小花那样自开自谢,还是走出这阴暗的囚笼去面临更多的偶然。在此之前,她已经迎接了人生中的两次重大偶然,第一就是祖父和父亲的死,第二是她和母亲竟然没有被株连,侥幸活了下来。
公元678年,上官婉儿的人生之路拐了一个弯。那一天武后召见她,当场对她进行面试,考察她的才华。她的表现不错,“有所制作,若素构”。武则天,这个凶狠残忍的政治家,曾经杀害了她的祖父和父亲,现在有意培养提携她。这使14岁的上官婉儿被迫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何理解武则天的行为?
武则天杀了自己的祖父和父亲,不,明确点说,在武则天的强烈请求下,高宗李治下令杀了自己的祖父和父亲。那么自己与武则天之间是否存在一种仇恨呢?不能。因为祖父和父亲不是被普通人杀掉的,而是被皇帝杀的。皇帝,天之子,代表着天的意志,杀掉自己治下的臣民,是天经地义的。天赋予了天之子至高无上的权力,天之子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因为他根据的是天意,而天意永远都是正确的。果真是这样吗?否。天之子也有犯错的时候。太宗朝的宰相魏征就曾多次指出皇帝的错误。看来天之子并不永远都是正确的,也有犯错的时候,那么自己的祖父和父亲是否被皇帝错杀了呢?这就要思考另一个问题:祖父上官仪为何要求当今皇帝废掉武则天的皇后身份。
皇帝是天之子,并有权利拥有许多嫔妃,皇帝和这些人数众多然而等级分明的嫔妃组成一个规模庞大的家庭。后宫便是他们的家。在这个家庭中存在多个女人,但是皇帝总是垂青其中的几个女人,甚至一个女人。当皇帝垂青这一个女人的时候,他的家庭的范围便缩小了。武则天现在就处在这一个女人的位置。而武则天这个权力欲望极强的女人,根本不容许别的女人来侵占她的底盘,她要一个人拥有皇帝。她牢牢控制着高宗李治的家庭范围,并且已经给高生下了四个儿子两个女儿。同时武则天在慢慢地把自己的权力范围扩展开去。李治这个权力欲望不大的男人虽然安于这种家庭状态。但他对武氏的权力扩张也有所警惕,他害怕武氏日后把他的李姓江山夺走。于是他便与宰相上官仪合谋废掉武则天,并且让上官仪起草了诏书。上官仪赞同废掉武则天,出于很光明正大的理由:为了国家利益。因为武则天作威作福,滥用大权,损害了李唐王朝的利益。但是他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同时损害了皇帝李治的家庭。他认为皇帝应该一心为国家利益着想,并且为了国家利益应该牺牲个人利益。他不明白国家是属于皇帝一个人的,国家利益也是皇帝的个人利益。唐高宗只是担心武氏夺走他的李姓皇位。只要武氏不觊觎他李家的皇位,以武氏的政治能力,相反能保证他李家江山的稳固。总归武氏是未来的皇太后,把大权交给她总比交给外姓大臣稳妥得多。他完全低估了武氏的野心。在当时他也不可能想象得到武氏会有那么大的野心,即使上官仪也不可能想象得到。主宰上官仪的怕仅仅是这样一种男尊女卑的观念:女人不应该干政。所以高宗在开始还心有所动,但经过武氏一哭二闹,就打消了废黜武氏的念头,并且委罪于上官仪。看来祖父上官仪是死于观念不清。
而武则天为了保证自己的命运,保住自己的地位,扫清自己权力扩张之路上的障碍,要求杀掉上官仪,看来是有理由的。自己的父亲上官庭芝没有参与谋废武后之事,也被株连,是害怕他为父亲报仇,看来也是有理由的。那么这种理由是否正当呢?武则天凭什么仅仅为了个人的的地位与野心就要并且就能杀掉阻碍者呢?武则天当时作为皇后并没有什么权力,她是通过皇帝来除掉上官仪的。皇帝依赖的是皇权,皇权是天经地义的,没有人敢于对此提出质疑。即使那些造反者,他们反对的也仅仅是这一个或那一个皇帝,而不是皇权。因为那些造反者最后的目的正是皇权。既然皇权是天经地义的,为什么那些拥有皇权的皇帝还能被推翻呢?因为天抛弃了他。天又重新选择了一个人——新的天子——来贯彻它的意志。说白了,皇权就是强权,与其说皇帝在秉承天的意志,不如说皇帝赋予了天以意志。谁拥有皇权,不,强权,谁就可以主宰他人的命运。强权就是公理。
聪明的上官婉儿弄明白了这一点,对武则天也就低眉顺首,曲就其意了。从此她便开始了在复杂的宫廷斗争中游刃有余地在各种政治力量之间保全自身的机会主义之路。我们对于上官婉儿此后的所作所为也就不难理解了。
公元683年,唐高宗李治病死,太子李显即位,是为中宗,政事皆取决于皇太后武则天。中宗的即位带给上官婉儿极大的希望,因为这位中宗早就对上官婉儿青眼有加。虽然中宗已经立了韦皇后,但是皇后的位置是变动不居的,通过努力谋得皇后的位置的希望不是没有的,当年的武则天就是最好的例证。上官婉儿着实高兴了一把,但是她的希望很快破灭了。
684年,上官婉儿20岁。这一年朝内朝外发生了一系列重大事件。2月,武后废中宗李显为庐陵王,立睿宗李旦,改元文明。睿宗居别殿,毫无实权,政事决于太后。3月,武后逼被贬在巴州的废太子李贤自杀。4月,迁庐陵王李显于房州,又迁于均州。9月,改元光宅;徐敬业起兵,旋平。这一系列事件当使上官婉儿对宫廷政事有了更深的理解。她的出头的希望也变得渺茫了。但是上官婉儿见风使舵,李显是靠不住了,但武后对自己还是垂青的,跟着武则天也会有好日子过。
690年,武则天改唐为周,称圣神皇帝。
696年3月,改元万岁通天。从678年14岁起一直到这一年18年间,作为武则天私人政治力量中的一员,上官婉儿虽然一直以文章制诏之事为武则天服务,但直到这一年才为武则天重用,开始参决百官表奏,成为武则天的心腹。这一年上官婉儿已经32岁了。
705年,中宗李显复辟,上官婉儿被封为婕姝,大被信任。708年封为昭容,母郑氏封为沛国夫人。上官婉儿制诏的身份也由武后时期宫人的兼职性质,变为类于待诏翰林的学士专务。这一年上官婉儿建议中宗置修文馆。上官婉儿看到中宗李显虽然身居皇帝之位,却和他的父亲一样窝囊,大权旁落在韦后和安乐公主手中。上官婉儿于是依附韦后,起劲帮韦后出谋划策。韦后初掌大权,很需要政治经验丰富的上官婉儿的帮助,对上官婉儿也很重视。上官婉儿本与武三思串通一气,又把武三思推荐给了韦后。韦后与武三思本来又是亲家。于是韦后与安乐公主、上官婉儿、武三思结成了政治集团。为彻底控制朝政。在韦后的支持下,武三思、上官婉儿、安乐公主合伙诬陷张柬之等五王,将他们一一害死。
从705年到710年被诛,上官婉儿权势日盛,个人欲望极度膨胀。
《资治通鉴·中宗景龙二年七月》记载:“安乐、长宁公主及皇后妹成国夫人、上官婕妤、婕妤母沛国夫人郑氏、尚宫柴氏、贺娄氏、女巫第五英儿、陇西夫人赵氏,皆依势用事,请谒受赇,虽屠沽臧获,用钱三十万,则别降墨敕除官,斜封付中书,时人谓之“斜封官”;钱三万则度为僧尼。其员外、同正、试、摄、检校、判、知官凡数千人。西京、东都各置两吏部侍郎,为四铨,选者岁数万人。”
这种做法不仅可以收受贿赂,同时可以树立党羽,扩充私人政治力量。
《旧唐书·上官昭容传》:“婉儿既与武三思淫乱,每下制敕,多因事推尊武后而排抑皇家。节愍太子深恶之,及举兵,至肃章门,扣阁索婉儿。婉儿大言曰:观其此意,即当次索皇后以及大家。帝与后遂激怒,并将婉儿登玄武门楼以避兵锋,俄而事定。”
《旧唐书·上官昭容传》:“婉儿常劝广置昭文学士,盛引当朝词学之臣,数赐游宴,赋诗唱和。婉儿每代帝及后、长宁安乐二公主,数首并作,辞甚绮丽,时人咸讽诵之。婉儿又通于吏部侍郎崔湜,引知政事。湜尝充使开商山新路,功未半而中宗崩,婉儿草遗制,曲叙其功而加褒赏。”
上官婉儿在宫中盛极一时,在腐败的道路上愈走愈远。但这个机敏的女人时刻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密切注视着宫廷的各种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韦后和安乐公主野心勃勃,要步武则天的后尘,而中宗似乎对此表现出不满。并且韦后一旦得逞,对她这个受中宗垂青的女人将采取什么态度,完全不能保证。上官婉儿敏感到应该为自己留一条后路,于是她又阴附韦后的主要竞争对手太平公主。太平公主这个同样野心勃勃的女人在中宗复辟后积极联络相王李旦,妄图推翻韦氏政权。
上官婉儿妄想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与丰富的政治斗争经验保持个人长盛不衰的状态。然而智者千虑,必有一失。710年元月,另一个更精于掌控权利的皇族临淄王李隆基起兵,为了扫平自己强权之路上的障碍,采取了宁可枉杀不使漏网的态度,对韦后、安乐公主、上官婉儿及诸韦亲党进行了全面彻底的清洗。上官婉儿,这个在宫廷政治斗争中追逐权利的聪明的机会主义者最终玩火自焚,死在了强权的屠刀之下。
二、诗歌创作
上官婉儿对于促进唐诗的发展做出过积极的贡献。《新唐书》对此作出了客观评价:“婉儿劝帝侈大书馆,增学士员,引大臣名儒充选。数赐宴赋诗,群臣赓和,婉儿常代帝及后、长宁安乐二主,众篇并作,而采丽益新。又差第群臣所赋,赐金爵,故朝廷靡然成风。当时属辞者,大抵虽浮靡,然所得皆有可观,婉儿力也。”
《旧唐书》记载:“及韦庶人败,婉儿亦斩于旗下。玄宗令收其诗笔,撰成文集二十卷,令张说为之序。”张说收集整理了《唐昭容上官氏文集》,并在序文中对上官婉儿的诗文才华作了高度评价:“明淑挺生,才华绝代。敏识聪听,探微镜理,开卷海纳,宛若前闻。摇笔云飞,咸同宿构。”《唐昭容上官氏文集》早已散轶。《全唐诗》仅录存其诗三十二首。我们只有籍此略窥上官婉儿的诗才。
现存的三十二首诗中,包括三言诗2首,四言诗5首,五言绝句9首,七绝6首,五律10首。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应制诗。个人性的诗仅有一首五律《彩书怨》(一云彩亳怨):
彩书怨
叶下洞庭初,思君万里余。
露浓香被冷,月落锦屏虚。
欲奏江南事,贪封蓟北书。
书中无别意,惟怅久离居。
这首诗是现存诗中最优秀的一首。大多认为是写给被废的太子李贤的。诗中表达了自己对意中人的思念之情。当洞庭湖的落叶纷纷飘下的时候,我在遥远的万里之外思念你。秋露晶莹,香被不耐夜寒。月亮西坠,看着锦屏的目光一片茫然。本想再多谈些江南的事,但急于把信寄给身在蓟北的你。信中没有别的意思,只是惆怅我和你分别已经很久了。婉儿当时20余岁,正是少女情怀正浓之时,对宫廷斗争的残酷与复杂认识尚浅。她尚未真正卷入政治斗争的浊流中去。因而这首诗格外笔调清新,意境高远,是上官婉儿现存诗中的代表作。
三言诗现存两首:其一:逐仙赏,展幽情。逾昆阆,迈蓬瀛。其二:游鲁馆,陟秦台。污山壁,愧琼瑰。四言诗五首。其三:枝条郁郁,文质彬彬。山林作伴,松桂为邻。三首诗诗风豪放流畅。三言与四言体唐以来均少见,除唐末吕岩(吕洞宾)曾作四言外,三言诗更是难以为继。但婉儿敢于创新的精神实属可贵,尤其是在应制诗中。
五绝九首,其二云:携琴侍叔夜,负局访安期。不应题石壁,为记赏山时。其八云:傍池聊试笔,倚石旋题诗。豫弹山水调,终拟从钟期。颇有名士风度与隐逸精神。
七绝其一云:三冬季月景龙年,万乘观风出灞川。遥看电跃龙为马,回瞩霜原玉作田。诗风豪放,似非出自女子手笔,非胸中有丘壑者不能为也。其六云:凭高瞰险(一作迥)足怡心,菌阁桃源不暇寻。 馀雪依林成玉树,残霙点岫即瑶岑。末二句绮丽多姿,奇光异彩。是现存诗中的佳作。
另有咏双头牡丹之句曰:势如连璧友,心似臭兰人。据说是十四岁受武后召见时即席所作,深得高宗与武后的夸赞。类似的佳句尚有“斗雪梅先吐,惊风柳未舒”,表现了昂扬的精神;“石画妆台色,风梭织水文”,深具匠心,独出机杼。
上官婉儿在当时虽然引领一代诗风,但是因为留传下来的诗很少,所以她主要不是以诗人的身份被世人确认的。加之盛唐时代的到来,诗歌大家层出不穷,盛唐诗光焰万丈,相形之下,上官婉儿的诗人身份就很微不足道了。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遗忘这位在诗坛和政坛都曾发出过自己光辉的女诗人和女政治家。

赞美大雁塔的诗句

《咏慈恩寺雁塔》-“凌空雁塔耸云霄,设计匠工何巧雕。俯瞰平岗山海阔,仰瞻秦岭路迢遥。塔门吞吐天边月,古刹钟声云外飘。历代名人留雅句,慈恩幽广系难描。”(蔡多辉,龙江社词长)
《登大雁塔》-“一层双折一层天,古塔登临历九旋。雁落雁飞怀故土,客来客往仰先贤。攀高试学擎云手,摩顶呤成揽月篇。千载题名留胜迹,朝凝霞彩暮笼烟”;“绝顶凭凌纵目观,万千景象绕西安。金城隐隐旌旗动,兵俑森森剑气寒。绿映咸阳连渭水,云连秦岭卷函关。骊山秀色垂华盖,今古风流任赏看。”(陶绍景,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咏西安大雁塔》-“谁将彩笔插重霄,雁字书空气自豪。历经沧桑仍未老,饱经风雨亦堪骄。七层磊落奇特,八面摩空不动摇。多少骚人同墨客,争留题咏到今朝。”;“登临曾上最高层,北望长安脚下横。报晓钟楼犹壮丽,护城雉堞尚峥嵘。未央宫殿知何处?历代碑林负盛名。文治武功宜不朽,开来尤应奋飞腾。”(闻楚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谒大慈恩寺》-“日宫开万仞,月殿耸千寻。华盖飞团影,幡红曳曲阴。绮霞遥笼帐,丛珠细网林。寥阔烟云表,超然物外心。”(李治,唐高宗皇帝)

《九月九上幸慈恩寺登浮屠群臣上菊花酒》-“帝里重阳节,香园万乘来。却邪萸入佩,献寿菊传杯。塔类承天涌,门疑待佛开。睿词悬日月,长得仰昭回。”(上官婉儿)

《奉和九日登慈恩寺浮屠应制》-“凤辇乘朝霁,鹦林对晚秋。天文贝叶写,圣泽菊花浮。塔似神功造,龛疑佛影留。幸陪清汉跸,欣奉净居游。”(李适,字子至)

《题慈恩寺塔》-“十层突兀在虚空,四十门开面面风。却怪鸟飞平地上,自惊人语半天中。回梯暗踏如穿洞,绝顶初攀似出笼。落日凤城佳气合,满城春树雨蒙蒙”(章八元,唐代宗大历六年进士)

《礼慈恩寺题诗》-“玄奘译经垂千秋,慈恩古刹闻九州。雁塔巍然立大地,曲江陂头流饮酒”(吕大防,北宋进士)

《登慈恩寺雁塔怀汴京》-“四面八方风韵悠,南山秦岭竟深秋。紫微星隐将临顶,黄菊花开未解释。叠叠燕台迷蓟羯,层层雁塔却幽州。汴梁已有兴邦志,为爱东楼难得收”(蔡榷,北宋举进士)

《秋夜登慈恩寺塔》-“河汉西流秋夜长,登临高塔思茫茫。谁将笛怨吹衰柳,况复砧声杂细螀。太液光浮龙塞月,曲江寒带雁门霜。愁来此际知多少,思妇羁人总断肠。”(秦定远,清朝人)

《慈恩寺上雁塔》-“忆从初地擅名扬,阅劫来游竟渺茫。韦曲花深愁暮雨,终南山古易斜阳。高、张、岑、杜诗篇冷,天宝开元岁月荒。莫笑众贤名易朽,塔前杯水已沧桑。”(洪亮吉,清进士)

水调歌头•庚戌中秋晚登雁塔看月出》-“扶醉问明月,更上最高层。一年今夕偏好,毕竟是何情。说甚长安远近,曾与九霄多榜,万里共光明。宫阙水晶域,天地玉壶冰。秦山影,泾渭色,眼前清。惟有霜砧画角,犹向耳边惊。子弟梨园白发,姊妹昭阳飞燕,歌舞尽无声。几照马韦嵬驿;不独汉家营。”(张伯驹,字丛碧。任《词学》编委)
本文标题: 如何赏析唐高宗李治的诗歌。如《过温汤》《谒大慈恩寺》。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sanwen/149304.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新诗】和【现代诗】有什么区别有一个会写诗的男朋友是什么体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