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先生有一句话,委屈得让人心疼:“人总得休息,自己收拾自己有什么不妥?”把刚定稿的短篇发给好友小蒋看,她以“第一读者”的身份...
沈从文先生有一句话,委屈得让人心疼:“人总得休息,自己收拾自己有什么不妥?”
把刚定稿的短篇发给好友小蒋看,她以“第一读者”的身份,提给我一些意见。嘻嘻哈哈地说:“没有意见制造意见”,却能见出她的成熟。我说:“小蒋变成姐姐了!”意见提得对,虽然我一字未改,辜负了她。
我说,写文章是寂寞的,没几个人可以想。她问我要走这条路吗?我说,不是,只不过想在开始一份新工作前,把自己收拾一下,后面忙起来,怕忘记了。顺带聊及半月前我刚到简书放文章,觉得新奇,截自己写的几个句子发了一条朋友圈,文案是:“读黄永玉先生《无愁河的浪荡汉子》和《比我老的老头》,很受感动。写了一些读书记,记录哭哭笑笑的片段和零星的感慨,更新在知乎、简书和豆瓣上,欢迎朋友们来读~”,欢欢喜喜附上平台主页二维码。和小蒋说,似乎有些朋友把“欢迎来读”理解成“拜托来读”,大概是误会我要搞自媒体,在吸“粉丝”!我隐隐觉得不妥,知趣地设为私密了。
其实呢,大家或我,大可不必这么戒备。发朋友圈的初衷不过是想着,写了点东西,朋友们来读来评,热闹一下也是好的,就当聚会了。说起来,最早在知乎放文章,是读黄永玉先生《无愁河的浪荡汉子》,读得又哭又笑不成个体统,零零碎碎写了些笔记,短得很,不敢自称为“文章”。当知乎小白发现300字以上能自动生成视频,有字幕,方便检查错误,新奇!于是,不再写少于300字的读书笔记了,贪图人家这点自动生成视频的权限!无愁河十几篇读书笔记更新在知乎文章里,没有人来读。发到读书知味圈,时常有几位知友给些回应,像得到奖励那么开心!就一直坚持每日更一篇笔记,以及一个附带的、自动生成的、粗糙的视频。
为什么又到豆瓣和简书呢?
豆瓣是我找书读的地方。购一批书之前我会到豆瓣看评分,实话说,我信任这些评分。读完无愁河,也真诚地写书评发在豆瓣,推荐给想读的人。我喜欢读过原著的人写下的点评或感悟,若从中找到同感,就像认识了一位好朋友。把笔记从知乎粘一份到豆瓣,是想为黄先生的这两部作品,增加那么二三十条笔记,无论写得好坏,数量上我有所贡献,是一份心意。
再到简书,是真的写得寂寞了。听说简书是专门搞创作的平台,读文章的人多。又听说文章能投稿,好变现!于是就来了,试试吧!晕晕乎乎地从一个新平台来到另一个新平台,规则是很难一下子搞得清楚的。有新朋友关注我,我就关注他(她),很是新鲜,很是多谢得到注意和点评。最幸运在于读到一些好文章,有幸结识几位可爱的朋友,你来我往,相互读文章写评论,收获切实的快乐!
人如果内心足够热闹充盈,有些心路历程,是不必讲给人听的。自己收拾自己,没有什么不妥!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