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鞋在中国起源很早,历史久远,可算是中国人的一项重要发明。它最早的名字叫“扉”,相传为黄帝的臣子不则所创。李时珍有记载说∶“世本言黄帝之臣始作屦,即今草鞋也。”刘熙《释名》云∶“屦者拘也,所以拘也。者跷也,着之跷跷轻便也。不借者,贱而易得,不假借人
草鞋在中国起源很早,历史久远,可算是中国人的一项重要发明。它最早的名字叫“扉”,相传为黄帝的臣子不则所创。李时珍有记载说∶“世本言黄帝之臣始作屦,即今草鞋也。”刘熙《释名》云∶“屦者拘也,所以拘也。者跷也,着之跷跷轻便也。不借者,贱而易得,不假借人也。”从原始人类到现在一直有人穿草鞋。古代穿草鞋相当普遍。据史料记载,商周时期老子出函谷关时,脚上就时穿的草鞋。贵为天子的汉文帝刘恒也曾“履不借以视朝”。古代的侠客、隐士也以穿草鞋为时髦:“竹杖芝鞋轻胜马,一蓑风雨任平生。”电视剧中的大侠也大抵是如此装束,的确显得十分飘逸、洒脱、超然。大哲学家庄子,也曾穿着自己亲手编织的草鞋去见魏惠王。《三国演义》中的刘皇叔就是卖草鞋出身。说明草鞋在古代不仅平民百姓普遍穿用,连皇帝、侠客们也穿草鞋。从文献和先后出土的西周遗址中的草鞋实物,以及汉墓陶俑脚上着草鞋的画像证实,可确知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时代就已出现了草鞋。草鞋的编织材料各种各样,有稻草,有麦秸,玉米秸,东北有乌拉草,鞋有系绳的,也有拖鞋。反正草鞋是中国山区居民自古以来的传统劳动用鞋,穿着普遍,相沿成习。无论男女老幼,凡下地干活,上山砍柴、伐木、采药、狩猎等,不分晴雨都穿草鞋。草鞋既利水,又透气,轻便,柔软,防滑,而且十分廉价,还有按摩保健作用。特别是夏天走长路,穿上草鞋清爽凉快,软硬适中,步履敏捷,两脚生风,给人一种惬意感;雨天穿着它,既透水,又防滑;冬雪天内穿一双棕袜子,外套满耳子草鞋,既保暖,又防滑,如遇冰溜子上路,再套上铁制的脚码子,就方保无事。草鞋已成为团堡山区人装束的一个显著民俗特点。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工农红军战士们穿着草鞋,翻山越岭,北上抗日,团堡有民歌唱道:“打双草鞋送给郎,南征北战打胜仗”、“脚穿草鞋跟党走,刀山火海不回头。”可见穿草鞋也是要有一种革命精神的。稻草打草鞋在团堡、在利川、以至于在中国社会生活中,早就形成了一种文化,那就是草鞋文化。它体现了勤劳和智慧,表现了勇气和奋斗,展示了中华民族一环又一环的团结在一起,坚不可摧;而现在它又寄予了新的文化内涵——环保和资源的再利用。我预计,草鞋将在不久的日子里,随着草鞋将会带着这种文化绑在你的脚上,让你享受这中华民族赐予的舒适和健康。
编草鞋是团堡民间的一种传统技艺,手编草鞋有特制的工具和固定的步骤,现在我记载有教你草鞋的编法。
别看草鞋很普通,但制作起来也比较繁琐和讲究的工艺。打草鞋有一套专门用的工具:草鞋马、草鞋扒、草鞋捶、草鞋扛等专用器具。打草鞋的主要原料是比较优质的稻谷草和棕绳。“草鞋马”时在一根长方形木头上做成玉七个以上的木齿,中央一个高又大的圆齿,像羊角形弯弯尖顶。左右两边各有相等的几个方齿,长方形木头连接着一个"U”形勾头,打草鞋时勾在人体上便于操作。“草鞋捶’是捶稻草和拍打草鞋造型用的;“草鞋扒’,是一个扁形的木条,上圆下扁,开有四个齿,用于拗紧编稻草的;“草鞋扛”是一根方木做成,上面锯有四级梯形锯齿型,供于“草鞋扒”顶扛拗用。
工具备齐后,先将筛选出的鲜白千稻草捆成一捆,两手抓牢,在石阶用木槌拍打,丢掉稻衣杂物,并拍打到柔软,便于编制。再取麻绳或棕绳备用。材料备足后,就开始打草鞋了。取麻或棕叶搓成的绳二条,长度一“人”长(自己两手摊开放直的长度)。再对折中央做一个圈儿,即是草鞋鼻头。用一条绳穿过草鞋鼻头圈内,系在自己腰上。取“草鞋爬”勾在四尺木板凳一头。人坐在凳的另一头,人坐的凳头要顶板壁上,以防打草鞋向后拉紧时木凳向后滑。开始打草鞋鼻头了。先用稻草再二条棕绳内一上一下穿编,编到三手指长时,将两条草鞋绳挂在草鞋爬的左右的第一个与第三个木齿上,将另一个草鞋绳的另两端绳头拉回来,把绳头插人草鞋一头内固定住。由二条草鞋绳变成了四条草鞋绳了,接下取喷过水的半湿稻草来在四条鞋绳内一上一下穿制,在每穿一次稻草时都要把稻草向自己方向索紧,穿两边的稻草要用力搓紧,穿过中是二条鞋省稻草要略放松。这样编制起的草鞋,穿起来又牢、又软、又舒服,前头由小变大。鞋的宽度和形状就是草鞋绳在草鞋爬的几个齿上收放来确定.草鞋绳放到最外边齿上,鞋的宽度放大,草鞋前头长度编制到一手撑的横宽,在左右两边的草鞋绳上做草鞋扣儿,用络麻系在草鞋绳上,搓绳做四个长短不一的扣,然后就一边编一边用草鞋爬坳紧,在适当处安上两对耳子,然后收尾坳紧,草鞋就算打成了。要注意最关键环节是:草鞋的长短,取决于从草鞋鼻头到草鞋爬齿的四条草鞋绳的长度,以自己的前手臂的长度为标准。就能适合鞋的长度了。注意做好前鞋扣,接下继续用稻草编,每次编制插入的稻草接头都放鞋下面,上面保持美观、平整,适应脚穿,不损脚。
除了用稻草编草鞋,也可以用棕皮,麻皮,布条等编织成各种类型的草鞋,有的还染上花色装饰,摆在街上卖,很是吸引人。早年在团堡范围类内,沙地沟村的冉真庆,冉真新,唐国才,店子坪存的王三吉等都是打草鞋的能手。
遇到下雨或下雪,道路很滑,穿草鞋出门走路还要带“脚马子”,这种脚马子简易的可用稻草或麻绳挽成,连接在脚和草鞋上防滑。还有专门用铁打造的脚马子,一般长2-3寸,宽3—4寸,下方带有排列的铁齿,很防滑。总之穿草鞋是劳动人民的传统,也是一种环保的文化时尚。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