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心理学的一些知识,整理出来给大家普及下活出生命的意义—存在之虚无存在之虚无是20世纪普遍存在的现...
关于心理学的一些知识,整理出来给大家普及下
活出生命的意义—存在之虚无
存在之虚无是20世纪普遍存在的现象,这也可以理解,他可能是由于人类在成为真正的人的过程中经受的双重丧失。 在人类历史之初,人丧失了赖以指导其行为并因此产生安全感的某些动物本能。 动物所具有的那种安全感,好比天堂一样~ 对于人类来说是永远的失去了,人类不得不做出选择。此外, 在最近时期,人类还遭受到了另一种丧失,那就是原本作为期行为根基的传统迅速地消减。 丧失了告诉他必须做什么的本能,丧失了告诉他应该做什么样的 传统,有时人甚至连自己想做什么都不指导。这样,他要么去做别人做的事(随大流),要么做别人希望他做的事。
在之虚无的主要表现是:厌倦
现在我们能够理解叔本华的话了:人注定要徘徊在焦虑和厌倦这两极之间。事实上,怼精神学家来说,厌倦所带来的问题要比焦虑带来得多。
比如我们来看看“星期日神经官能症”——人们在忙碌了一周后,突然觉得生活没有了内容,其内心的空虚感凸显出来。类似抑郁,暴躁,我药物以来这样的普遍现象,除非我们承认其背后的存在之虚无,否则难以理解的。领养老金的人和年长者容易出现这样的危机,也是因为同样的道理。
此外,存在之虚无还戴着各种各样 的面具和伪装出现。有时,遭遇挫折的人对意义的追求会通过追求权力(包括追求权力之最原始的形态即金钱)得到替补性补偿。还有一些时候,遭遇挫折的人对意义的追求会被追求享乐所替代。这就是为什么存在之虚无常常会转向性补偿的缘故。
生民之意义
我觉得没有那个人能够用概括性的语言来回答这个问题。因为生命的意义在于每个人,每一天,每一刻都是不同的,所以不重要的不是生命之意义的普遍性,而是在特定时刻每个人特殊的生命意义。这个问题就好比问一个棋手:”告诉我,大师,世界上最佳的招法是什么?“离开特定的棋局和特定的对手,压根不存在什么最佳的招法,甚至连较好的招法也不存在,人的存在也是这样。你不应该追问抽象的生命意义。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使命。这个使命是他人无法替代的,并且你的使命也不可能重来一次。这样,每个人生命的任务是特定的,完成这些任务的机会也是特定的。
由于生命中每一种情况对人来说都是一种挑战,都会提出需要你去解决的问题,所以生命之意义的问题实际上被颠倒了。人不应该问他的生命之意义是什么,而必须承认是生命向他提出了问题。简单来说,生命对每个人都提出了问题,他必须通过自己生命的理解来来回答生命的问题。对待生命,他也只能担当起自己的责任。因此,负责人就是人类存在之本质。
我们说人要担负起责任,要实现生命的潜在意义,是想强调生命的真正意义要在世界当中而不是内心去发现,因为他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我将构成特点描述为”人类存在之自我超越“。它表明了一个事实: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他总是指向某种事物或人(他自己以为的某人)——不论是作为有待实现的意义还是需要面对的他人。人越是忘记自己——投身于某种事业或献身于所爱的人——他就越有人性,越能实现自己的价值。所谓自我实现,绝不是指某种可以实现的目标,因为人越是追求这个目标,越是容易失去它。换句话说,自我实现可能是自我超越唯一的副产品。
至此,我们已经说明生命的意义总是在变化,但作为意义永远不会消失。我们可以用三种不同的方式来发现生命之意义:
1),通过创立某项工作或从事某种事业;
2),通过体验某种事情或者面对某个人;
3),在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难时采取某种态度。第一种就是成就或成功,其意义显而易见。第二种和第三种需要进一步解释。
找到生命之意义的第二种方法就是通过体验某种事情——如真善美——通过体验自然和文化或体验另一个人的独特性——就是说去爱某个人。
爱的意义
爱 是直达另一个人内心深处的唯一途径。只有在深爱另一个人时,你才能完全了解另一个人的本质。通过爱,你才能看到所爱的人本质特性,甚至能够看到他潜在的东西即他应当实现而尚未实现的东西是什么? 只有通过爱,才能使你所爱的人实现他的全部潜能。通过使他认识到自己的所能和应为,他就会实现自己的潜能。
爱不是被解释为仅仅是性欲和本能的副现象。爱与性一样,都是一种主现象。通常,性是爱的表达方式。只有当为爱之载体的性才是正当的,甚至是神圣的。这样,爱就不能仅仅被理解为性的副产物,相反,性是被称作爱的最终合一这种体验的表达方式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