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红乱紫满林塘,旋扫苔莓一迳香。——李石《扇子诗》乱红有何好,风雨一夕空。——邓肃《古意三首》乱红缬眼柳花飞,烟抹霅溪秀一围。——李新《刘小漕》乱红杂下残花雨,暗绿兼飞弱柳风。——
乱红乱紫满林塘,旋扫苔莓一迳香。——李石《扇子诗》
乱红有何好,风雨一夕空。——邓肃《古意三首》
乱红缬眼柳花飞,烟抹霅溪秀一围。——李新《刘小漕》
乱红杂下残花雨,暗绿兼飞弱柳风。——强至《仲春感怀》
乱红欹涧水,浮绿涨郊墟。——张九成《即事》
乱红桃下雨,轻白柳飞绵。——郑刚中《春到村居好四绝》
乱红狼籍紫苔斑,帘卷东风雨脚残。——王之道《春残次韵张叔元》
有与乱红匹配的诗词吗?
我觉得曲陪词比较好(本人阅读词也比诗多、此答案仅供参考)
蝶恋花
【宋】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
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
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以乱红开头的诗句
采桑子·乱红夭绿风吹尽 吕本中
乱红夭绿风吹尽,小市疏楼。细雨轻鸥。总向离人恨里收。
年年春好年年病,妾自西游。水自东流。不似残花一样愁。
请问,有没有和"乱花迷人眼"差不多意思的古诗词或句子?像乱红纷扰...
《恨春迟》 宋 欧阳修
欲借江梅荐饮。望陇驿、音息沈沈。住在柳州东,彼此相思,梦回云去难寻。归燕来时花期浸。淡月坠、将晓还阴。争奈多情易感,风信无凭,如何消遣初心。
《春恨》 唐 韩偓
残梦依依酒力余,城头画角伴啼乌。平明未卷西楼幕,院静时闻响辘轳。
《奉和袭美卧疾感春见寄次韵》 唐 陆龟蒙
共寻花思极飞腾,疾带春寒去未能。烟径水涯多好鸟,竹床蒲椅但高僧。须知日富为神授,只有家贫免盗憎。除却数函图籍外,更将何事结良朋。
《恨春》 宋 苏泂
芍药荼醾一万枝,花开动是隔年期。欲留春色都无计,睡过红云白雪时。
还有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应该也符合要求,我记不得了,你自己查查。
“乱红”是什么意思?
古诗词里乱红多指“凌乱的落花”。
拼音[luò][hóng]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宋代: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译文
庭院深深,不知有多深?杨柳依依,飞扬起片片烟雾,一重重帘幕不知有多少层。豪华的车马停在贵族公子寻欢作乐的地方,她登楼向远处望去,却看不见那通向章台的大路。
春已至暮,三月的雨伴随着狂风大作,再是重门将黄昏景色掩闭,也无法留住春意。泪眼汪汪问落花可知道我的心意,落花默默不语,纷乱的,零零落落一点一点飞到秋千外。
《郊行即事》
宋代:程颢
芳原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围。
兴逐乱红穿柳巷,困临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飞。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译文
我在长满芳草花卉的原野尽情地游玩,目睹春色已到远山,四周一片碧绿。乘着兴致追逐随风飘飞的红色花瓣,穿过柳丝飘摇的小巷;感到困倦时,对着溪边流水,坐在长满青苔的石头上休息。休要推辞这杯酒,辜负十分诚挚劝酒的心意,只是怕风吹花落,一片片飞散了。况且今日是清明佳节,又遇着晴朗的好天气,极宜游乐,但不可乐而忘返。
《点绛唇·桃源》
宋代:秦观
醉漾轻舟,信流引到花深处。尘缘相误,无计花间住。
烟水茫茫,千里斜阳暮。山无数,乱红如雨。不记来时路。
译文
我酒醉后架着小船,在湖中荡漾,听任流水把小船推向花草深处。现实世界的名利缠身,不能解脱,没有办法在这如花的仙境住下去。
烟水茫茫,笼罩在夕阳的余辉里。两岸的青山排列无数,晚风吹来,落花如雨,竟然不记得来时走过的路了。
参考资料
古诗文网:http://so.gushiwen.org/search.aspx?value=乱红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这句诗是什么意思
1、解释出处:
蝶恋花
【宋】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
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
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2、解释您说的这一句:
我带着伤心的眼泪对着花儿倾诉我心中的痛苦,但花儿确不能说话;红色的花瓣如同秋千一样荡来荡去的随风飞去了。
3、赏析: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此可谓层深而浑成。”(王又华《古今词论》引)他的意思是说语言浑成与情意层深往往是难以兼具的,但欧词这两句却把它统一起来。这两句情感层次如下:第一层写女主人公因花而有泪。见花落泪,对月伤情,是古代女子常有的感触。此刻女子正忆念走马章台(汉长安章台街,后世借以指游冶之处)的丈夫,可是望而不可见,眼中唯有狂风暴雨中横遭摧残的花儿,由此联想到自己的命运,不禁伤心泪下。第二层是写因泪而问花。泪因愁苦而致,势必要找个发泄的对象。这个对象此刻已幻化为花,或者说花已幻化为人。于是女主人公向着花儿痴情地发问。第三层是花儿一旁缄默,无言以对。紧接着词人写第四层:花儿不但不语,反而象故意抛舍她似地纷纷飞过秋千而去。
“烟水茫茫,千里斜阳暮。山无数,乱红如雨,不记来时路。”是什么意思?
烟水茫茫,笼罩在夕阳的余辉里。两岸的青山排列无数,晚风吹来,落花如雨,竟然不记得来时走过的路了。
出自:出自宋代秦观的《点绛唇·桃源》
鉴赏: 这首词所反映的思想,是作者由于无端遭受打击,导致了他对现实的不满,并由此产生了对世外桃源的向往。但有的评论者认为句句都有暗寓,这只能是一种猜测。此词所表现出的那种迷离恍忽的境界,只是秦观在艺术上喜欢朦胧美的一种手法而已。
创作背景: 绍圣元年(1094),“穷凶稔悉”的新党章惇被起用为相。他握政伊始,即广兴党籍,大肆打击元祐时旧党的大小在朝之臣,苏轼、黄庭坚等皆遭贬谪,秦观也未能幸免。他始由国史院编修贬为杭州通判,途中再贬为监处州(今浙江丽水县)酒税。绍圣三年,又被削秩徙放到郴州(今湖南郴州市)。这一连串巨大的打击使得秦观陷入一种蒙受压抑而不能自拔的浓重悲哀之中。这首《点绛唇·桃源》作于词人贬居郴州时。
作者简介:秦观(1049-1100)字太虚,又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汉族,北宋高邮(今江苏)人,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秦观一 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下一句是什么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宝帘闲挂小银钩”何遽不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也。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周介存置诸温韦之下,可为颠倒黑白矣。“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金荃》《浣花》,能有此气象耶?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诗词皆然。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可无大误也。
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美成能入而不出。白石以降,于此二事皆未梦见。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