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礼不辞小让,细节决定成败。——汪中求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张瑞敏在中国,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愿意把小事做细的人很少;我们不缺少雄韬伟
大礼不辞小让,细节决定成败。
——汪中求
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张瑞敏
在中国,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愿意把小事做细的人很少;我们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决不缺少各类管理规章制度,缺少的是对规章条款不折不扣的执行。
我们必须改变心浮气躁、浅尝辄止的毛病,提倡注重细节、把小事做细。
——卢瑞华
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老子
致广大而尽精微?——《中庸》
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
——戴维?帕卡德(惠普创始人)
成大业若烹小鲜,做大事必重细节。
成功是一种习惯。
细节是一种创造,细节是一种功力,细节表现修养,细节体现艺术,细节隐藏机会,细节凝结效率,细节产生效益,细节是一种征兆。
要想比别人更优秀,只有在每一件小事上比功夫。
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难以成江河。
1%的错误会带来100%的失败。
每一条跑道上都挤满了参赛选手,每一个行业都挤满了竞争对手。
细节体现艺术,也只有细节的表现力最强。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一个不经意的细节,往往能够反映出一个人深层次的修养。
永远向竞争对手学习,学习每一个先进的“细节”
竞争优势归根结底是管理的优势,而管理的优势则是通过细节来体现出来的。
做事不贪大,做人不计小。
1、汪中求在《细节决定成败》一书中说:“在中国,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愿意把小事做细的人很少;我们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决不缺少各类管理规章制度,缺少的是对规章条款不折不扣的执行。
我们必须改变心浮气躁、浅尝辄止的毛病,提倡注重细节、把小事做细。
”
2、海尔总裁张瑞敏先生在比较中日两个民族的认真精神时说:如果让一个日本人每天擦桌子六次,日本人会不折不扣地执行,每天都会坚持擦六次;可是如果让一个中国人去做,那么他在第一天可能擦六遍,第二天可能擦六遍,但到了第三天,可能就会擦五次、四次、三次,到后来,就不了了之。
有鉴于此,他表示: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海尔集团“严、细、实、恒”的管理风格,把细和实提到了重要的层次上,以追求工作的零缺陷、高灵敏度为目标,把管理问题控制解决在最短时间、最小范围,使经济损失降到最低,逐步实现了管理的精细化,消除了企业管理的所有死角,大大降低了成本材料的消耗,使管理达到了及时、全面、有效的状况,每一个环节都能透出一丝不苟的严谨,真正做到了环环相扣、疏而不漏。
3、上海地铁一号线是由德国人设计的,看上去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直到中国设计师设计的二号线投入运营,才发现其中有许多细节被二号线忽略了。
如一号线三级台阶的设计,在下雨天可以阻挡雨水倒灌,从而减轻地铁的防洪压力;出口处设计了一个转弯,可节省下很多电,从而减少运营成本;靠近站台约50厘米内铺上金属装饰,又用黑色大理石嵌了一条边,当乘客走近站台边时,就会有了“警惕”性。
正因为这些细节的忽略,导致二号线的运营成本远远高于一号线。
4、在德国,有这样一则故事:一群大学生在德国某城市街头做了个试验。
他们把“男”、“女”两个字分别贴在马路边两个并排电话亭的门上。
结果发现,来打电话的男士都走进了“男”电话亭,女士则都进了“女”电话亭。
一会儿,“男”电话亭爆满,先生们宁可在门外排队,也不去光顾正空着的“女”电话亭。
这时又一位先生匆匆走来,当他看到“男”电话亭爆满时,便毫不犹豫地进了“女”电话亭。
大学生们上前一问,排在“男”电话亭外等候的全是德国人,那个闯入“女”电话亭的是个法国人。
5、2003年02月01日,载有七名宇航员的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结束了为期16天的太空任务之后,返回地球,但在着陆前发生意外,航天飞机解体坠毁。
美宇航局最终确定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原因是泡沫隔绝材料存在的缺陷。
6、我国前些年澳星发射失败也就是细节问题:在配电器上多了一块0.15毫米的铝物质,正是这一点点铝物质导致澳星爆炸。
7、密斯·凡·德罗是20世纪世界四位最伟大的建筑师之一,在被要求用一句最概括的话来描述他成功的原因时,他只说了“细节是魔鬼”五个字。
8、托尔斯泰曾说过:一个人的价值不是以数量而是以他的深度来衡量的,成功者的共同特点,就是能做小事情,能够抓住生活中的一些细节。
9、1907年,美国建设魁北克大桥。
设计者库帕认为是“最佳、最省的”,还飘飘欲仙、忘乎所以地把大桥的长度由原来的500米加长到600米,以争取成为世界第一桥。
桥的建设速度很快,施工组织也很完善。
正当人们开始思考如何为大桥剪彩时,忽然听到一声耳欲聋的巨响――大桥塌了,19000吨钢材和86名建桥工人落入水中,只有11人生还。
事后调查原因,是由于库帕沉溺于自我陶醉,忽略了对桥梁重量的精确计算,从而酿成了一场悲剧。
10、德国前总理施罗德,星期一到星期五,他可以坐着豪华的奔驰去会见各国政府首脑;可一到周末,他却只能驾驶着属于他自己的旧宝马车,在保镖开的豪华奔驰一前一后保护下,去美丽的吕贝克海滩度假。
如果在中国早就成了不可思议的轰动新闻,而在德国仅是茶余饭后的花边新闻,德国人认为这是每个公民理所当然遵守的事,政府总理没有理由不受国家法律法规约束,他们坚信“法律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
11、中国人从小教育孩子不要吃亏。
在中国的大学食堂,打饭时学生们总是挤作一团。
然而留学韩国的中国人却发现,韩国学生自动排队,饭票都是自己扔在盒子里,无人监视。
12、韩日世界杯期间,韩国球迷的表现给全世界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他们在场上服装统一,用具统一,口号统一,数万人掀起红色巨浪,高呼“大韩民国”,让人感觉到强烈的震撼。
而中国球迷人数也不少,可是都是四五十人各自为战,从服装到口号,五花八门,形不成合力,只感到杂乱。
比完赛,韩国球迷都要收拾好身边的杂物再走。
可是中国球迷所到之处,垃圾遍地,其中竟有许许多多的小五星红旗!
13、近几年来,一些中国公民的旅游陋习,严重损害了中国‘礼仪之邦’的形象,引起海内外舆论的广泛关注和批评,人民群众反应强烈。
“中国人,便后请冲水”,“请安静”,“请不要随地吐痰”……这种仅以简体中文标出的警示牌,正在中国人出境游的主要目的地国——法国、德国、日本、泰国、新加坡等地频现。
当大批游客成为中国的最新出口品时,“中国人”却成了不文明、粗鲁的代名词。
乱丢垃圾,坐公交车抢座,排队加塞,大庭广众脱鞋脱袜、赤膊袒胸,吃自助餐多拿多占,遇有纠纷恶语相向……2006年9月22日,中央文明办和国家旅游局公布了从网上征集的10类“中国公民出国(境)旅游常见不文明行为”,以上行为全部榜上有名。
14、美国的希尔顿旅馆,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旅馆之一,总公司经理康希·希尔顿要求每个员工不管多么辛劳都要向旅客保持礼貌的微笑。
希尔顿认为:“旅馆服务员没有微笑,正像花园里失去了春天的太阳与春风。
”他说:“如果我是旅客,我宁愿住进虽然只有残旧地毯,但处处见到微笑的旅馆;不愿走进只有第一流设备而看不见微笑的地方……”
15、19世纪末的一天,英国王室在伦敦举行晚宴,接待来访的印度某部落首领。
当时主持这次晚宴的是“皇太子”温莎公爵。
宴会中,达官贵人们觥筹交错,气氛热烈,可就在宴会快要结束时出了一件事。
侍者为每个客人端来了洗手盆,印度客人看到那精巧的银器里盛着亮晶晶的水,以为是喝的水,很多人便端起来一饮而尽。
作陪的贵族们个个都目瞪口呆,不知如何是好,纷纷把眼光投向了主持人。
温莎公爵却神色自若,一边与客人谈笑风生,一边也端起面前的洗手水,像客人那样“自然而得体”地一饮而尽。
于是,大家便纷纷仿效,本来要造成的难堪与尴尬顷刻释然,宴会取得了预期的成功。
16、法国一位名叫切尔西的女记者走访了在二战中遭受浩劫的一些城市。
她对日本的广岛和中国的南京两个灾难深重的城市记录得比较详细,现摘抄一些:广岛:被原子弹轰炸的残骸都保存完好。
南京:难以找到当年屠城遗址。
南京:大屠钉死难人数36万人以上,纪念馆“哭墙”上只刻有3000个死者的名字。
广岛:2001年8月6日,公布原子弹受害者221893人,精确到个位。
广岛:每年8月6日,举行悼念大会,8月15日,钟声汽笛鸣响,工厂、学校、机关停止一切工作,全城哀悼。
南京大屠杀纪念大会从1985年才开始,1997年才有了拉响防空警报和车船汽笛的做法,除了悼念大会会场,鲜见肃立默哀场面。
南京:参加纪念大会人数2000左右,最多不到1万人,占全市人口的1/2800或1/500。
广岛:参加纪念大会的有5万多人,占全市人口的1/21……两个民族对历史的记忆,为什么差别这么大?
17、1981年春,当时身为副总统的布什正在一次飞往外地的例行公务旅行的飞机“空军2号”上。
突然布什接到国务卿黑格从华盛顿打来的电话:“出事了,请你尽快返回华盛顿。
”几分钟后的一封密电中告知总统里根已中弹,正在华盛顿大学医院的手术室里接受紧急抢救,飞机调头飞向首都华盛顿。
飞机在安德鲁斯着陆45分钟,布什的空军副官约翰.马西尼中校来到前舱为结束整个行程做准备。
飞机缓缓下滑时,马西尼突然想出了个注意,他说:“如果按常规在安德鲁斯降落后,再换乘海军陆站队一架直升飞机,飞抵副总统住所附近的停机坪着陆,再驾车驶往白宫,要浪费许多宝贵时间。
不如直接飞往白宫。
”布什考虑了一下,决定放弃这个紧急到达的计划,仍按常规行事。
他解释道:“约翰中校,只有总统才能在南草坪上着陆。
”布什坚持着这条原则:美国只能有一个总统,副总统不是总统。
18、托马斯·杰斐逊是美国第三任总统。
一天他和孙子从田间走过,一个正在干活的农工取下帽子向他们鞠躬致敬。
杰斐逊立刻摘下帽子,鞠躬回礼,态度比农工还谦逊。
杰斐逊的孙子大惑不解:“您贵为总统,又是农场的主人,鞠躬却比手下的工人还低,这不是自降身份吗?”老总统严厉地说:“难道你觉得农工应该比你更有教养,更懂礼貌吗?”听了祖父的话,男孩儿羞愧不已,赶紧还礼。
杰斐逊的脸上这才露出了微笑。
19、在日本东京的地价在不断的上涨,一般普通的员工都没有钱住在东京城内,所以他们都住在东京郊外,大多数人每天要利用地铁上下班。
早上7点到9点和晚上9点钟左右是两个交通非常高的高峰。
为了保障人们的顺利出行,地铁运营商充分考虑了出行高峰和低谷之间客流量的差异,科学精准地安排谷峰的车辆配置,使地铁经济而高效地进行着。
方便、快捷固然是日本地铁的主要特点,而车厢里的一些细节也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工作日早上10点以前座椅是竖起来的,10点以后会自动放
20、沃尔玛(W-MART)成为龙头
如果你要问谁是这个世界上最富有的人?还是比尔·盖茨吗?不!不是,而是罗伯森·沃尔顿先生。
如果你要问谁是世界500强之首?微软吗?通用汽车吗?GE吗?IBM吗?都不是!而是山姆·沃尔顿家族的沃尔玛。
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兴起了众多的零售商店,经过40多年的争斗搏杀,沃尔玛从美国中部阿肯色州的本顿维尔小城崛起,到目前为止,沃尔玛商店总数达到4000多家,年收入2400多亿美元,列全球500强首位,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神话。
沃尔玛几十年来蒸蒸日上,而且不断扩张。
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沃尔玛仍然以良好的速度增长,仅仅在中国,它就计划到2005年开100家店。
沃尔玛成功的秘密就在于它注重细节,从细节中取胜。
1)小城镇出大效益
沃尔玛开业之初不在任何一个超过5000人的城镇上设店,保障以绝对优势成为小城镇零售业的支配者。
沃尔玛创始人山姆·沃尔顿说:“我们尽可能地在距离库房近一些的地方开店,然后,我们就会把那一地区的地图填满;一个州接着一个州,一个县接着一个县,直到我们使那个市场饱和。
”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沃尔玛开始进军都市市场。
2)“保证满意”“顾客永远第一”,说到容易做到难
一个顾客在沃尔玛店买了一个果汁机,不久出了点小毛病。
他拿着机器和付款小票来到它的一家连锁店。
营业员立刻给他换了一台,还告诉用户:果汁机又降价了,我们还需要退给你5美元。
3)永远向竞争对手学习,学习每一个先进的“细节”
沃尔玛的竞争对手斯特林商店开始采用金属货架以代替木制货架后,沃尔顿先生立刻请人制作了更漂亮的金属货架,并成为全美第一家百分之百使用金属货架的杂货店。
沃尔玛的另一家竞争对手本·富兰克特特许经营店实施自助销售时,山姆·沃尔顿先生连夜乘长途汽车到该店所在的明尼苏达州去考察,回来后开设了自助销售店,当时是全美第三家。
4)注意顾客的每一个“细节”
沃尔玛认真记录分析每一个商业数据,用通讯卫星为每一个客户服务。
沃尔玛全球4000多个店铺都装有卫星接收器,每一个消费者在其任何一个联锁店进行交易时,客户的年龄、住址、邮编、购物品牌、数量、规格、消费总额等一系列数据都记录下来,送进企业信息动态分析系统。
沃尔玛的信息网络系统包括:客户管理、配送中心管理、财务管理、商品管理、员工服务管理。
山姆·沃尔顿说:“我如果看不到每一件商品进出的财务记录和分析数据,这就不是做零售。
”
5)降低经营成本,注重每一个“细节”
●一杯咖啡10美分沃尔玛员工要喝咖啡,自己要在旁边的储钱罐里放上10美分。
你觉得这种管理可笑吗?但是,请记住,这就是沃尔玛。
●“视纸如命”有一天,沃尔玛总裁山姆·沃尔顿在一家店面巡视,看到一位店员正在给顾客包装商品,随手把多余的半张包装纸、长出来的绳子扔掉了。
山姆·沃尔顿微笑着说:“小伙子,我们卖的货是不赚钱的,只是赚这一点节约下来的纸张和绳子线。
”
沃尔玛从来没有专业用的复印纸,都是废报告纸背面;除非重要文件,沃尔玛从来没有专业打印纸;沃尔玛的工作记录本,都是用废报告纸裁成的。
●不论你是总裁,还是经理,繁忙时都是店员
美国人平时很忙,购物人数有限,而一到公休日、节假日,人们便涌进购物中心。
这时,几乎所有的沃尔玛店面都感觉人手不够,这时,沃尔玛从运营总监、财务总监、人力资源经理及各部门主管、办公室秘书,都换下笔挺的西装,投入到繁忙的商场之中,去做收银员、搬运工、上货员、迎宾员……
21、地毯上的纸团
有一个流传很广的关于应聘的故事:
有家招聘高级管理人才的公司,对一群应聘者进行复试。
尽管应聘者都很自信地回答了考官们的简单提问,可结果却都未被录用,只得怏怏离去。
这时,有一位应聘者,走进房门后,看到了地毯上有一个纸团。
地毯很干净,那个纸团显得很不协调。
这位应聘者弯腰捡起了纸团,准备将它扔到纸篓里。
这时考官发话了:“您好,朋友,请看看您捡起的纸团吧!”这位应聘者迟疑地打开纸团,只见上面写着:“热忱欢迎您到我们公司任职。
”几年以后,这位捡纸团的应聘者成了这家著名大公司的总裁。
这道显然是专门用来考察求职者细节的试题,使得一些志在必得的应聘者纷纷铩羽而归。
在这里,一个不经意的细节就决定了面试的成败。
对于求职者来说,展现完美的自我,是需要靠细节来体现的,所以,时时处处勿忘细节自然是渴望成功的人必须要注意的。
22、记住学生名字的应聘者
某学校招聘教师,要通过试讲从几名应聘者中选出一名。
几位应试者都做了精心的准备。
因为校方要在最后一关试讲中只选择一个。
铃声响了,一个个试讲者分别微笑着走上讲台。
师生互相致意后,开始讲课。
导入新课、讲授正文、总结概括、复习巩固……各项工作进行得还算顺利。
为了避免满堂灌,有一个试讲者也效法前面几位试讲者的做法,设计了几次并不高明的课堂提问,但效果一般。
下课时,比较自己与前几名试讲者的效果,这名试讲者估计自己会输。
谁知,第二天他即接到被录取的通知。
惊喜之余,他问校长为什么选中了他。
“说实话,论那节课的精彩程度,你还稍逊一筹。
”校长微笑着说:“不过,在课堂提问时,你叫的是学生的名字,而他们却叫学号或用手指。
试想,我们怎能录用一个不愿去了解和尊重学生的教师呢?”
叫学生的名字而不是学号或用手指,事情虽小,却反映了讲课者对学生的的尊重,体现了一片爱心。
同时,对于应试者来说,记住学生的名字,也是一种应试准备,而且是更精细的准备。
正是这种细节上的准备,使他与其他应试者区别开来。
23、第一位进入太空飞船的加加林
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坐4.75吨重的“东方l号”航天飞船进入太空邀游了89分钟,成为世界上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
他为什么能够从20多名宇航员中脱颖而出?
原来,在确定人选前一个星期,航天飞船的主设计师罗廖夫发现,在进入飞船前,只有加加林一个人脱下鞋子,只穿袜子进入座舱。
就是这个细小的举动一下子赢得了罗廖夫的好感,他感到这个27岁的青年既懂规矩,又如此珍爱他为之倾注心血的飞船,于是决定让加加林执行人类首次太空飞行的神圣使命。
加加林通过一个不经意的细节,表现了他珍爱他人劳动成果的修养和素质,也使他成为遨游太空的第一人。
希望对你有帮助!!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