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赏析的虚实结合是什么意思 虚实结合的古诗赏析

发布时间: 2022-07-15 08:57:00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句子 点击: 95

中国古诗词的艺术规律,是一门纵贯数千年,横涉千万家的博大精深的学问,笔者本着一个学诗者的初衷,浅谈诗词写作的重要表现手法之一:虚实结合。一、什么是古诗词的虚与实?何谓虚?即

古诗赏析的虚实结合是什么意思 虚实结合的古诗赏析

中国古诗词的艺术规律,是一门纵贯数千年,横涉千万家的博大精深的学问,笔者本着一个学诗者的初衷,浅谈诗词写作的重要表现手法之一:虚实结合。

  一、什么是古诗词的虚与实?

  何谓虚?即空虚,空无所有;何谓实?即真实,实在。

  吴乔从传统的表现手法“赋、比、兴”去辨析古诗词的虚实结合,阐明了虚实的辩证关系。

他在《围炉诗话》中云:“比兴是虚句活句,赋是实句。

有比兴则实句变为活句,无比兴则虚句变为死句”。

又云“文章实做则有尽,虚做则无穷。

雅颂多赋,是实做,骚多比兴,是虚做,唐诗多宗风骚,所以灵妙”。

  诗歌理论的虚与实,通常包括四种内涵:1、实,指诗人描写刻画的实体形象;虚,指实体形象所暗示出来的空白形象。

2、实,指客观有形的物象;虚,指主观的无形活动。

3、实,指具体描绘;虚,指抽象的议论。

4、实,指眼底景象;虚,指意中景物。

总之,眼见为实,心想为虚;已然为实,未然为虚;身临其境,仰观俯察为实,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为虚。

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是实景;“须晴日,看红装素裹”是虚景。

又如《卜算子•咏梅》:“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是实景;“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是虚景。

他老人家诗词中的虚景多数是未然的图景。

  二、虚实结合在古诗词中有何重要作用?

  关于虚实的重要作用,清朝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说得很精辟:“文章非实不足以阐发义理,非虚不足以摇曳神情,故虚实常宜相济也。

”鉴于诗词篇幅十分短小,容量有限,诗人谋求虚实结合,虚实相生,趣味、诗韵俱存,使其内涵丰富,外延无边。

如唐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唐肃宗宝应元年(762)冬十月,唐王朝官军破贼于洛阳。

次年春,杜甫正寓居在梓州(今四川三台),忽听官兵捷报,诗人欣喜若狂,写下这首生平唯一的一首欢快的诗。

  它前两联写实。

诗人初闻蜀中大地“收蓟北”,意味着盘踞八年的“安史之乱”老巢被摧毁,杜甫禁不住“涕泪满衣裳”!这是悲极而喜而又喜极而悲!他回头看看与自己一同饱受战乱苦难的妻子儿女,她们哪里还有愁云?遂卷起诗书,与家人同喜同乐!“收蓟北、涕泪满衣裳、却看、漫卷诗书”都是突然之间“喜欲狂”的生活真实!

  后两联写虚。

我们“放歌”、“纵酒”欢庆胜利,共庆失土的收复;我们焕发青春,返老还童,与年少的儿女作伴还乡,告别流离失所的生活。

诗人虽然此时身在异域,思绪早已鼓翼而飞,沿着涪江入嘉陵江,穿巴峡入长江,再出巫峡至襄阳,转向洛阳还故乡。

诗人回家畅想曲的节奏轻快、和谐,地点转换让人目不暇接!此时杜甫的感情,如洪峰迭起,向前奔涌,一泻千里啊!

  假如没有这两句虚笔,一路实写到底,就难以表现诗人乍闻胜利消息时的喜极心情和急欲赶路返乡的愿望!此诗之所以被誉为“杜甫生平快诗”,关键之一在于虚实妙合!虚写尤不可缺,恰如王世贞《艺苑卮言》所云:“前疏者后必密,半阔者半必细,一实者一必虚。

  三、如何运用虚实结合?

  虚实结合这种笔法,十分复杂且十分深奥。

大体而言,有以下四种:

  1、用字的虚实。

古人对用字的虚实,有两种不同看法:一是认为虚字易用,实义少,灵活婉转而有弹性,容易把诗做活;另一种认为虚字实义少,用不好时诗句软弱无力,诗意空洞。

而实字可使诗句刚劲挺拔、奇气纵横。

古代的诗词名家,善于驾驭虚实结合。

如李清照的《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晚年,处于国破家亡,流离异乡时作此词。

上阕多用实字侧重外形实写:女词人被无情的风雨锁在家中,十分苦闷;天放晴后,落花已化为尘土,令人惋惜。

因金兵南侵,丈夫赵明诚在离乱中辞世,自己只身流落浙江金华,目睹春景及丈夫遗物、遗著《金石录》,觉得物是人非,悲从中来,万事皆休,睡到日上三竿才起床且懒于梳头,甚至有时正想开口,可是眼泪已夺眶而出。

  上阕只在第四句用了虚字“欲语”,出语看似平易,用意无比精妙:把那种难以控制的悲痛状态和满腹忧愁表现出来,扣人心弦!

  下阕侧重内心发掘:女词人听说金华郊外的双溪,正春光明媚、游人如织,也来了出游之兴,准备划船前往。

但又担心舴艋“轻舟”太小,载不动自己那许许多多的忧愁。

  前三句一连用了“闻说”、“也拟”、“只恐”三组虚字,作为词意转折,配合实字表达,收到尺水兴波,感人至深的效果。

实词“轻舟”为下文的“愁重”作铺垫和烘托,使“愁”变得沉重,亦是女词人感情的无比深沉!也使抽象的“愁”变得具体可感,“奇气纵横”!无怪乎有人评论:后主李煜将“愁”变成水,秦观将“愁”变成随水而流去的物,李清照又进一步把“愁”搬上了船,而写《西厢记》的董解元却把“愁”从船上卸下,又驼到马背上去了。

似此,也不怪李清照在《声声慢》词末,绝望地悲鸣,无助的呻吟,撕心裂肺,催人泪下地再写“愁”——“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2、置景的虚实。

  诗词有实景与虚景,有虚实相间之景。

写实景要注意“实中透虚”,能触发联想,写实才不枯燥、不呆板。

写虚景要能落到实处,有凭藉依托,有云蒸霞蔚的气象境界。

范晞文在《对床夜话》中云:“不以虚为虚,而以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

”怎样置虚实之景,化景物为情思呢?如毛泽东1965年5月写的《念奴娇•井冈山》:

  参天万木,千百里,飞上南天奇岳。

故地重来何所见,多了楼台亭阁。

五井碑前,黄洋界上,车子飞如跃。

江山如画,古代曾云海绿。

  弹指三十八年,人间变了,似天渊翻覆。

犹记当时烽火里,九死一生如昨。

独有豪情,天际悬明月,风雷磅礴。

一声鸡唱,万怪烟消云落。

  井冈山是红色革命根据地,阔别38年,毛泽东重上井冈山,用非常欣喜的心情写下这首词。

  词的上阕写重上井冈山的所见,是一幅广袤千百里,林海古木参天,葱葱郁郁,不愧为南天奇岳的自然实景!另外,还点缀了井冈山今天的美景:许多高楼大厦,警勉后人的革命纪念亭台,五井碑,黄洋界,车来车往,如跃似飞。

细品之,叫人惊叹老根据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真是“江山如画”!

  词的下阕写诗人的所感,侧重回忆往昔和抒发豪情。

38年仅仅弹指间逝去,井冈山“变了”,但来之不易啊。

往下诗人虚写昔日在井冈山的斗争:风起云涌,枪林弹雨,抛头颅,洒热血,那真是“九死一生”!是党领导红军和根据地人民,似天上明月朗洁、高尚,革命豪情天生,横扫一切枯枝败叶!终于,迎来了“一声鸡唱”,东方红了,太阳升以至“万怪烟消云落”。

  诗人勾勒前实景和后虚景,且注入了革命情思,堪称妙用虚实景的典范之作,无不叫人惊叹其运笔之神奇!

  3、置议论的虚实。

写诗强调形象思维,但也不排斥抽象思维,即诗中的议论。

这议论不是泛泛而谈,它要求有哲理性,有形象性,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换句话说,就是要善于运用虚笔。

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这首诗大约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741)以后。

王昌龄当时为江宁(今南京)丞,刚由洛阳到江南,恰巧辛渐正要回洛阳,于是作此诗送朋友辛渐。

  前两句是诗的第一层,点明送别的时间、地点,它如同用一幅巨大的水墨山水画作背景,衬以高高的芙蓉楼,奔腾的大江,如织的冷雨,接天连江,友人、高楼、整个吴地都笼罩在潇潇冷雨中,为即将的离别平添几分悲凉气氛。

“楚山孤”既是写实景,也是诗人孤寂心情的写照。

一向豪迈的王昌龄,一场送别,一阵冷雨,怎会如此落寞?原来诗人被贬岭南,自负甚高的王昌龄在官场上很不得意。

  后两句是诗的第二层,转入议论,表白自己崇高的品质和坚强的意志。

  辛渐归去的洛阳是唐代的东都,名人荟萃,诗人又素负诗坛盛名,亲友故交一定会问起他的近况。

诗人借用六朝时鲍照《白头吟》“清如玉壶冰”的诗句,推陈出新以“一片冰心在玉壶”作了回答,自喻高洁、清白的品格。

他让辛渐代言:虽然自己多次遭到打击,被排挤陷害,但绝不会同流合污,向恶势力低头;要一尘不染,如玉壶冰心,晶莹洁白!

  诗人屡遭贬谪而志气不改的表白,画龙点睛之笔是末句。

假如实事求是地说,即使千言万语都比不上末句的虚拟议论!它蕴含着哲理,形象感人,感情强烈,成了千古名句!

  4.情境的虚实。

这里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以回想过去的情境为虚,以目前具体情景为实;一种是虚拟或想象的情景为虚,以真实具体情景为实。

情境实写容易而虚写难。

这里着重介绍虚拟的情境。

如毛泽东的《清平乐•六盘山》: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1935年10月7日,红军翻越六盘山。

登山时,来到一道高高的山梁,毛泽东对大家说:“休息一会吧!”他在一块石头上坐下,抽烟,望远,于是写下这首长征途中创作的最后一首词。

  词中“望断南飞雁”是典型的虚拟情境。

它把一系列难以表达的思维活动,都凝聚到望雁的神态之中。

看红军北上,大雁南飞,方向相反。

大雁要飞经的地方,正是红军走过的征途。

望雁:自然会引起对漫漫征途的回顾——有多少困难?有几场枪林弹雨?有多阔的草地和多高的雪山?一切都挡不住红军前进的步伐!真是志存高远,“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此外,大雁去到的地方,正是红军生活、战斗过的根据地。

望雁:还会想起坚持战斗的游击队员,还会想起鱼水情深的父老乡亲,还会想起四方面军的朱总司令和刘参谋长,以及五、九军团的同志们,北上红军还会捎去对南方亲人的问候和长征即将会师的胜利消息——“缚住苍龙”只是时间早晚问题!

  这种虚拟的情境,内涵深广,极富情趣!超脱而丰富的想象虚写,逼真境而生神境。

  上述可见,诗词的虚实结合,写法变化多端,但无论怎样变化,都要遵循人们认识事物的必然规律:即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具体描写到抽象描写,从实景到虚景,从浅而入深。

诚如谢榛在《四溟诗话》云云:

  李西涯曰:“诗用实字易,用虚难。

盛唐人善用虚字,开合呼应,悠扬委曲,皆在如此。

……”

本文标题: 古诗赏析的虚实结合是什么意思 虚实结合的古诗赏析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uzi/188078.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诗歌鉴赏对比和虚实结合有区别 虚实结合的诗歌鉴赏题高考诗歌鉴赏中虚实结合和想象的区别是什么 虚实结合的诗歌鉴赏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