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叶嘉莹先生的小故事为材料的作文大全 叶嘉莹先生为什么叫先生

发布时间: 2022-07-12 13:58:00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句子 点击: 94

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国历史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语言艺术,诗词以言志表情谊,是汉字文化的最高表现形式,也是华夏文明传承千年的艺术瑰宝。而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在闪烁

以叶嘉莹先生的小故事为材料的作文大全 叶嘉莹先生为什么叫先生

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国历史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语言艺术,诗词以言志表情谊,是汉字文化的最高表现形式,也是华夏文明传承千年的艺术瑰宝。

而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在闪烁的霓虹灯下,在车水马龙的道路上,难免私欲扰心,心智枯寂。

那就让我们沉浸于唐诗宋词的柔美中,和潜伏在各个时代里的深邃的灵魂,剪烛西窗,把酒夜谈;和流淌在各个情景中的深刻的文字,相互交融,倾诉生平,在静美的夜色中盛开一树芳华。

而通过阅读叶嘉莹先生的《唐宋词十七讲》,让我们更好的在诗词的海洋中徜徉,探寻到蕴藏在诗词中一种古朴,本土的美感,宛如在寂静的江南小城中走过斑驳的青石板,走过弯弯的小石桥,在绵绵细雨中嗅到淡淡的芳香。

她说,我是在苦难之中成长起来的,伴随着我的苦难,给了我理想给我力量的就是中国古典诗歌。

1924年,叶嘉莹出生于一个北京的书香世家,在父辈的耳濡目染之下,她对于中国古典诗词尤为热爱。

17岁时她考入辅仁大学国文系,此时的她更加深刻的体会到古典诗词中所蕴含的感发生命与人生智慧,注定此生与诗书相伴。

20世纪60年代,叶嘉莹在美国哈佛大学和密歇根州立大学任客座教授,她将西方的文学论融入中国诗词教学研究之中,学贯中西,自成体系。

1979年,在海外漂泊多年的叶嘉莹,毅然选择回国教书,已至花甲之年,治学仍然仔细严谨,兢兢业业,将泉泉诗意注在诗中。

她说

“苦难的打击可以是一种催伤,但同时也可以是一种锻炼。

”不是说要看破红尘,但有时候我们确实要看破一些纷纷扰扰,获得更大的精神的自由,代价是不得不承受一些常人难以承受的苦痛,而且在苦痛中要支持着不能够倒下去。

中华文化传统中胸怀理想的文人,在精神上往往也是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士人。

既要独善其身,又要兼济天下。

如果眼见着一种宝贵的文化传统日渐消亡,作为一个深知其价值和意义的人,难免会有一种难言之痛。

叶嘉莹心怀这痛苦,担万任于双肩,脚踏实地地做着传承与开拓的工作。

余虽不敏,但余诚矣。

《唐宋词十七讲》是叶嘉莹多年来辗转各地讲课时的录音整理。

“一般来说,我自己对于讲课本来就是没有准备讲稿的习惯。

这倒还不只是因为我的疏懒的习性,而且也因为我原来抱有一种成见,以为在课堂上的即兴发挥才更能体现诗词中的生生不已的生命力,而如果先写下来再去讲,我以为未免要死于句下了。

”她平生喜欢“以无生之觉悟做有生之事业,以悲观之心境过乐观之生活”。

下面我分别从叶嘉莹先生笔下的柳永,冯延已和苏轼,来深入探究这本书。

几曲别歌断柔肠——柳永

本文标题: 以叶嘉莹先生的小故事为材料的作文大全 叶嘉莹先生为什么叫先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uzi/186794.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叶嘉莹诗词 哭母诗八首一生奔波为诗词阅读答案 一生奔波为诗词阅读题答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