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十三:13岁那年我曾离家出走

发布时间: 2019-08-23 21:43:56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25

为了洗脱标题党的嫌疑,先说一句,是真事。原因是我挨了一顿揍。13岁的时候我初一,我父母的一个好朋友因为要做生意,常年不在家,他们有个女儿,跟我同龄,所以他们的女儿就住在我们家。我们很要好,两个独生子女凑在一起,就像姐妹。事情起因是这样的,这个女孩有一个非常好的习惯,她会把所有用过的塑

狗十三:13岁那年我曾离家出走

  为了洗脱标题党的嫌疑,先说一句,是真事。

  原因是我挨了一顿揍。

  13岁的时候我初一,我父母的一个好朋友因为要做生意,常年不在家,他们有个女儿,跟我同龄,所以他们的女儿就住在我们家。我们很要好,两个独生子女凑在一起,就像姐妹。

  事情起因是这样的,这个女孩有一个非常好的习惯,她会把所有用过的塑料袋折叠好,整整齐齐地放在她的房间的抽屉里。有一天她不在家,我急着要一个塑料袋,家里找来找去找不到,就想到去她的抽屉里拿了个塑料袋。

  然后我就忘了这事。

  等她回到家,拉开抽屉,发现塑料袋被弄乱了,她就一下子哭了。

  我手忙脚乱地跟她道歉,许诺说以后绝对不再碰她的抽屉。她还是哭,哭到惊动了我爸,我爸爸是个传统意义上的好人——就是对外人一定特别好,从不偏袒自己人的那种。他知道起因是我没经同意就拿了她的塑料袋之后,当然劈头盖脸地骂了我,可是那女孩还是一直哭,在她的啜泣声中事态变得越来越严重……爸爸动手打了我。我13岁的时候也头颈很硬,我直接摔门离家出走。

  13岁的时候我还没有手机,也没有钱。同时安全意识又很强……游荡在小区附近,不肯回家,也不敢走远。

  我只敢在脑子里幻想我从此高飞远走的场景:我打上一辆车,跟司机说随便开,然后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去……或者我可以去投奔某个亲戚,我觉得随便一个亲戚都会比我爸爸讲道理。

  最后是我妈把我从小区门口的冷饮店里拎回家的。

  她把我带回家,扮演法官的角色,依次调停——她让我跟那个女孩道歉,又埋怨了我爸爸两句,然后就催我洗个澡一起吃饭了。

  但我跟那女孩到底不是姐妹。这事我们所有人都不再提起但都记得。几个月后,我妈刚好从楼梯上摔下来骨折,顺水推舟的,女孩不再住在我们家。

  十多年后我重新看这件事,觉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对那个女孩来说,自己房间的抽屉被人翻了,当然是很严重的隐私侵犯,而且这事会提醒她,她是住在“我们家”,本质上这个抽屉是“我们家”的,那种不安全感是会让一个女孩哭到停不下来的。事情确实不止“朋友拿了她一个塑料袋”那么简单。

  我爸当然需要在她面前表现出足够的公正。他应该向着她。她是弱势的,他得向着她才能表现自己的公正。这是个有趣的逻辑,我长大以后明白了。

  我理解了我爸的难处,但我仍然觉得当年挨打的我很冤——因为我爸打我不是因为他觉得我做错了很大的事情,而是他在那个情形下要对朋友负责,对朋友的女儿负责,我是他那时候表现自己无私可靠的道具。

  前阵子去看了《狗十三》,我觉得几乎可以敲定为本年度最好的青春片。

  以下部分内容涉及剧透,但我觉得这电影剧不剧透不怎么影响你的观影体验。

  一个13岁的初中女生,李玩。父母离异了,她跟爸爸,爸爸做生意,忙,后来又结婚,有了个儿子,李玩一直跟爷爷奶奶一起住。因为不知道怎么跟女儿说她将要有同父异母的弟弟这件事,也因为心存愧疚,当爹的给她买了条狗。李玩叫它爱因斯坦。

  爷爷带爱因斯坦去买菜,没牵绳,狗丢了(此处严正提出,出门遛狗务必要带牵引绳)。

  李玩难受,满街贴寻狗启事,全家人都不安生。她后妈想出了个办法,给她买了条新的狗,骗她说,这是爱因斯坦回来了。

  李玩本来不接受这个新的爱因斯坦的,因为她看出来所有人都在糊弄她嘛,而且他们都振振有词,觉得我们大人能那么专心地糊弄一小孩挺不错的了,再闹下去,就是不懂事。直到有天,新的狗因为被她弟弟吓到了,一个劲乱吼,她爸爸的办法是揍它,训它,而李玩从它的境遇里看到了自己——明明是被粗暴对待了,却还不能反抗,不然接下来就是更粗暴的对待,只有乖,只有丧失自尊心的那种“乖”,才会获得象征性的“宠爱”和“安抚”——同病相怜,她接纳了新的“爱因斯坦”。

  但新的爱因斯坦因为咬了她弟弟一口,还是被她爸爸扔掉了。后妈气急败坏地要求把小狗送去狗肉火锅店,爸爸把它送去了收容所——他有心放小狗一条生路,但小狗绝食而死。

  电影时间挺长,120分钟,因为是媒体场,观众多数都是女生,看到后半截的时候不时响起姑娘们的啜泣声。

  但我不知道你们去看了电影以后会不会跟我有同样的感觉——我觉得电影里的大人,其实挺好的了。

  李玩生活在西安。哪怕电影设定在2005年左右,它也是二线城市吧,她爸爸能在饭局上随口念两句诗,说明受过还可以的教育。这个家庭设定已经碾压大部分的小孩了。

  电影里李玩的爸爸也不全然是负面的。

  再婚的父亲有了儿子以后,想到要跟女儿缓一缓再说,想到要用一只小狗弥补自己的缺席和女儿的孤独——这算是某种程度上体贴的中国父亲了。

  爷爷把她的狗遛丢了以后,全家人都垂着头不知道要怎么跟李玩说——大人们的素质可以了,你问问多少小孩,他们的家里人觉得“狗丢了就丢了呗”,真要心疼也是心疼买狗的钱。农村里养土狗,大冬天的人都冷得发抖,狗是不许进屋的。李玩的家庭已经是一个城市里的文明家庭了。

  是,李玩的后妈“指鹿为马”,想出来了给她买条新的狗,谎称是从前的狗找回来了的馊主意。但如果身为读者的你已经到了一定年纪的话,你一定能理解后妈有多难做——明明有了自己的孩子,完全沉浸在这样的喜悦里,却要小心,小心不让青春叛逆期的女孩知道她有了个弟弟,小心不去刺激她。张爱玲在她的随笔里隐晦地讲她的继母坏话,说她因为跟继母顶嘴被父亲毒打,然而种种资料佐证这个继母人其实还可以。

  当继母多累啊,心里当然会觉得我们一家三口本来多简单,却偏偏多了你这么一个历史遗留问题,但为了展现自己的宽容和得体,她得站出来,她得站出来替公婆替丈夫想办法,她得提出“给李玩买条新的狗骗她是从前的爱因斯坦回来了”这样的馊主意,她何尝不是在辛苦自证——我能做一个合格的继母。

  结尾,李玩拿了物理竞赛一等奖,爸爸带她去收容所里找狗,发现狗已经绝食而死,爸爸跟她说对不起。这一幕简直太梦幻了好吗?现实生活中大家拍着胸口说,见过多少父母跟孩子说“对不起”?那种赌气式的“对不起我不该生了你”和那种自怜式的“对不起,爸妈没本事”不算的话,有多少父母因为自己的教育方式不当跟孩子道过歉?我相信寥寥无几。

  而且李玩得奖后,他爸跟前妻通了个电话,想起了从前的事情,在女儿面前边开车边痛哭,背景音乐是姜育恒的“再回首”,这个镜头甚至说明,这个商人父亲,不全是平庸的、市侩的存在,他有他感性的一面,他搞不好以前是个文艺男青年。

  我觉得导演曹保平拍的,是美化后的真实青春。就是他既复原我们心里的那一个小房间,那个小房间里的摆设跟我们13岁时候一样,小房间里还蹲着一个哭泣的少女,房间里有地球仪,有世界地图,有时间简史,可能还放着非常响的音乐——你回头想,我们十几岁的时候,不就是只能躲进由宇宙和音乐组成的世界里?宇宙第一直男在歌里写过,“只有音乐最安全”,也许对一个少年人来说这是对的。

  但同时,曹保平又非常克制,他没有专挑最惨的情形来拍——他何尝不知道有的是更悲惨的小孩,他要传达给你的讯息是——他拍的已经是文明家庭里的小孩的样子了,已经是还可以的大人了,但大人给小孩的伤害仍然是强烈的,野蛮的,不由分说的。

  我想一个大人能给小孩带来的最大伤害是什么呢?是那种“你的感受本质上不重要”的感觉吧。

  李玩为什么会收到第一只狗?是她父亲有了新的孩子,他对新的孩子越好,就越觉得从前亏欠了李玩,所以他想给她一个缓冲,想趁她高兴的时候告诉她这个消息。

  李玩为什么会收到第二只狗?是因为继母觉得她再这么找下去不是办法,所以用另一只狗搪塞了她。

  第二只狗为什么会被送掉?是因为它咬了弟弟。

  一个别人送给你的礼物,最后却因为它不合“别人”的心意被粗暴扔掉,这折射的根本不止是不尊重小狗不尊重动物,还是不尊重李玩。故事从头到尾都是围绕李玩发生的,可她又是最无足轻重的那一个,大人当然是会算计孩子的,因为孩子善良且心软。

  电影里让我印象很深的一幕是,前面发生的那么多事,送狗又送狗,这一切,其实就是爸爸为了找个恰当的机会,告诉李玩你有个弟弟了,希望你“接纳”这个弟弟,希望你“融入”到“我们家”。好了,李玩终于被爸爸带着,参加了弟弟的生日宴,然而真正唱生日歌的时候,李玩被越挤越往后,最后她管自己坐到一旁也没有任何大人发现——这一幕我觉得设计得太好了——大人们需要让这个家看起来完完整整体体面面,需要让你“融入”进来,就好像拍全家福的时候不能缺了任何一个人,然而你本质上是不重要的。

  ——你要“在场”,你的在场可以证明你的父亲治家有方把前妻的孩子跟现在的家庭处理得妥妥当当,你的在场证明你的继母做事妥帖心胸坦荡容得下人,你的在场是为了让大人们有成就感,他们想,哦,这个事解决了。至于你的感受,它最不重要。

  我必须再次夸奖导演的克制,镜头下的成年人不是通常意义上糟糕的成年人,他们的社会身份甚至可能挺体面;青春的残酷也不再是饶雪漫小说里的小耳朵或者郭敬明小说里的易遥。李玩有着平静的、文明的、看起来如此正常的成长环境,然而大人们对她心灵施暴的过程如此具体——我看的时候无数次想,我们就是这么长大的,然后若无其事地当一个崭新的成年人。

  但那些旧伤口确实会发作。

  我有次就跟朋友说,我很怕当父母,因为我觉得,无论我如何发愿我要做得比我爸妈当年更好,我仍然很害怕,我会不会一个情绪不受控的时候,又变成了我的爸爸妈妈。我知道我本质上不是什么温柔的人,我很怕我被不小心激发出我的歇斯底里。我不想我以后的小朋友经历任何我经历过的不愉快。

  朋友说了一句话,在我后来无数个自我怀疑的时刻都鼓励到我,我也分享给你们:

  他说不会的,一个警醒自己会不会成为糟糕的父母的人不会真的变成糟糕的父母。一个时时刻刻对自己心存疑问的人不会变成真正的坏人。

  正是因为我们自己都厌恶自己身上的那些沉疴,正是那么痛苦的厌恶,激发我往光亮处,再多走了一点点。

  最后,截止到12.10晚上8点,留言里点赞数最高的三位朋友,我会每人送出《狗十三》电影票两张。这部电影值得。

  你可能想阅读的还有:

  关于钱钟书的围城:如何骗到一个丈夫这种事,钱钟书早就教过你了

  关于手机和人性:就此刻,你想看伴侣的手机吗?

  关于朱丹和周一围:朱丹周一围:一对拧巴的夫妇

  关于奶茶和刘强东:这届女学生越来越不好带了

本文标题: 狗十三:13岁那年我曾离家出走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73680.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脑供血不足导致脑萎缩的详解2019年高三毕业季微信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