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随便哪种未来

发布时间: 2019-08-22 13:17:17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16

打从开始养活自己,便会定期给母亲汇钱,当作是给家人的生活费。无关义务,也没有固定的数额,在力所能及跟预估中,依据节假日以及老人的身体状况而定。这个家,从前养育我的那个家,已经度过了曾经漫长的艰难阶段。所以即便到今日,依旧躲不开柴米油盐的琐事——可是我心底清楚地知道,最艰难的部分已经过去。

等待随便哪种未来

  打从开始养活自己,便会定期给母亲汇钱,当作是给家人的生活费。无关义务,也没有固定的数额,在力所能及跟预估中,依据节假日以及老人的身体状况而定。

  这个家,从前养育我的那个家,已经度过了曾经漫长的艰难阶段。所以即便到今日,依旧躲不开柴米油盐的琐事——可是我心底清楚地知道,最艰难的部分已经过去。

  不过在此之前,很长一段时间,母亲大人尚未可以与我在这一点上达成共识。

  她是明事理的人,我给家人的每一笔钱,她都记在本子上;并且会定期跟我汇报,最近的一阵子,大概的花销用在了哪里。

  这是她给我传达的生活逻辑:即便生活是辛苦的,赚钱是劳累的,但是用处留底,于是也便心底有数;只要心底有数,那么日子便不是荒废而过,而是带着进行中的投入。

  大概是这样的感受。

  这些年里,每一次她向我“汇报”的花钱去向里,从之前的喜事礼钱开销,大头部分逐渐转移到了白事上。

  那些与她同龄的,或者比她年轻上一些的长辈,这些年正在逐渐离世。

  起初她有些难过,向我嘟囔着:怎么这人,说没就没了呢?

  “前些日子,我们还在菜场碰头,看起来好好的……然后说是半夜起身,便昏了过去。”

  再过些年,她变成了一些“带着委屈”抱怨:这一次次地参加红白喜事,家里的礼钱是很大的一笔开支;可是如果为了省钱,总是过意不去;即便礼钱不多,但是次数积攒多了,就是一大笔开支了。

  她为此而犯愁上许久。

  我总是习惯性安抚一句:可是不管怎样,日子总是比以前好很多了,对么?

  她便不再抱怨。

  偶尔的几次里,为了让她没有看出我是在“敷衍”她,会尝试着与她多谈论几句:那个谁谁谁走了,你总是说,又要花费开销了;只是这小小的怨言之外,你有想过其他的么?

  “其他的什么?”她问。

  我说,“就是,死亡。”

  “我有想过。”她说,“时时刻刻都在想。”

  “但是我尽量让自己不去想它。”

  我突然很宽心:嗯,这样就很好。

  她曾经是极其焦虑、甚至暴躁的那一类母亲。我的原生遗传性格里,几乎完美地继承了她的这份极度忧愁。

  于是在我刚开始对这个世界有所感受的时候,就提前进入到了忧愁的心境。我无法参与同龄人的生活,包括话题。在很长一段时间内。

  而这忧愁,并非那种小情小爱——对某个男生的怦然心动、羡慕女同学的新裙子、或者是因为没有得到课堂上的表扬而失望。

  我的忧愁,来自一些很虚幻的东西。看起来不存在意义,或者意义不大。于是对应的,是无法描述,以及无法表达。

  我总是淡淡的、冷冷的、不苟言笑地,进行着一切的一切。无论是学业、与人交谈、或者课外活动。

  年少的时候,收获过一个昵称,叫做“小苹果”。缘由是我很容易脸红,几乎随便一个场合,脸上就泛起了红晕。

  大人们总是开玩笑:文艺表演,这个女孩根本不必化妆——去学校操场上转两圈,回来就可以有漂亮的红扑扑脸蛋了。

  也有过一阵子,因为知道如何“笑起来好看”,于是会被大人用来当作教育其他孩子的典范。但是这一切,都是在久远的童年时候了。

  这些星星点点的回忆,在如今看起来生动,并非是我已经“终于老到可以谈谈过去了”。

  仅仅只是在于,我跨过了这些当时被我认为是有些尴尬,甚至不堪——于是深藏在心底很久的画面跟情节。

  一个人,如果愿意谈谈过去的出糗时刻,一定是因为他已经不再如当初那般狼狈。

  假如他如今依旧活在某种不够满意的狼狈中,那是根本不愿意把往事翻出来的——不仅仅是羞愧;而是因为拿过去映照如今当下的不如意,更是一件沮丧的事。

  想想看,你奋斗或者辛苦了十多二十年,可如今还是当初那个有些畏畏缩缩的自己——你又能以怎样的心情,去关照过往的自己;以及又该如何安抚这一刻的自己?

  总归是不能的,至少在我这里。

  于是,我总觉得,有些往事,是需要等到某个年纪,才可以说出来的。而有些往事,是一辈子都无法说出来的。

  很多的爱,或者恨,你只能带着它们,跟随着你直到命运的尽头,而后与你陪葬。需要带着很多的秘密,才能战战兢兢地度过这一生。

  而回到与母亲的谈话,关于死亡。第一次与她真正谈及,是她的亲姐姐,我的一位阿姨离世——离世了一些年之后。

  而在当初的进行时,我们是不可以谈及的——她从身体到心灵上都无法承受。

  而与此同时,前些年的我,尚未足以有足够的能力,可以支撑我“与她一起支撑”过那部分的伤痛。

  你无法谈及,只能等着它过去。

  这个它——是故人,亦是时间。

  这件事情带给我的切身感受是:即便在我们来到这个世上之初,就开始接受“终有一死”的预言;可是当具体的人和事,发生在每一个我们自己身上的时候,那种疼痛感依旧像是第一次在经历。

  以及,循环往复下去,一次次接受死亡的告别——如同我的母亲大人,这些年在电话里向我汇报的那些已经离去的人——能够将悲痛转移的,并非是强大,而仅仅只是生活琐碎本身。

  从前的几十年,一直住在父母单位分配的房子里。那些因为狭窄、破旧、拥挤而造成的不堪回忆里,唯一留存的美好,便是与邻居们的礼尚往来。

  即便大家都不富裕,但是用一袋水果交换一篮子青菜,送来几枚鸡蛋、回赠一小袋糯米,都是记忆里很温柔的那部分角落。

  那一次,是旧屋的其中一位邻居阿姨离开。

  跟所有老人一样,她操劳一生,养育两个儿子,再帮两个儿子抚养好些孙儿孙女。她是带着遗憾走的,不管是大的遗憾、或者是小的不如意。

  母亲大人在电话里叹气。

  我问她,是伤心吗?

  她说,也不算是,只是觉得感概,明知道会有这样一日,可是还是不希望这一日发生。

  我想要借机劝慰她:

  你看她(那位邻居阿姨)奔波一生,看似儿孙满堂,但是这几十年的辛苦我们都看得见——那么对比你自己,我已经做了我可以努力的部分;

  而剩下的部分,该如何处理你的心情,安顿好你的晚年生活——这部分,也需要你自己参与进来,对么?

  我想要传达的,是她早前的某个观点——她一直将自己的危机,无论是曾经的中年危机、更年期危机、还是老年危机,都妄想依赖在我的身上,试图得到某种解决。

  在我年少的时候,她总是向我诉苦,而后会道歉。可是她并不知道,这些很苦很重的词语,会种在我的心底,成为我人格的一部分。

  在她经历不如意的时候,她总是全盘托出——她以为,只要说出来,对着我说出来,心底会释怀很多。

  只是她同样不知道的是,我在那个年纪,并没有那样的能力,可以消化那部分的“苦楚跟无奈”。

  我知晓了自己性格里的,某种带着黑暗色系的焦虑感跟恐慌。这种恐慌,使得我在十多岁的时候,就开始产生了厌倦感——

  我不喜欢大人世界里谈论的东西。因为他们总是持续犯错,但是从来没有严肃认真地对待过,该如何解决事情本身。

  与此同时,我也不喜欢当时同龄人的世界里谈论的话题。

  因为在宣泄自己的叛逆跟自我主张,一味地追求某种风格的“酷”的时候,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终将会有老去的那一日——到那一日,他们再也不愿意去回想自己曾经的幼稚了。

  我无法活在当下,在那个年纪里。

  这并非是这个世界的错,也不能单纯地埋怨是因为母亲的“不良影响”。

  我只是需要在很久之后才知道,其实过早地识别某些本质、或者真相,是不足以让我得到平和,或者关乎人生之意义一类的答案的。

  而关于本质,回到那个“小苹果”昵称的局面里——如今我终于愿意谈及它,不仅仅是因为在当时就识别出了自己是个害羞的孩子这个真相;而更多的,是我更加识别出,我并不喜欢大众化的热闹与沸腾这件事。

  关乎性格内向、隐忍、或者孤僻,我无意探究它的源头科学,或者更专业的精神层面探讨。

  我比较关心的的是:既然这件事情已经发生,既然我已经是这样的孩子——以及将来也必定会成为这样的大人——那么,我该如何以这样的自己,生存在这个世界上?

  我需要解答,而不仅仅知道“这样的自己从何而来”。后者或许可以让我释怀,但是唯有前者,才可以让我学会如何生活。

  于是为了这“学会生活”,我需要抽离出隐秘性格里的清冷,试图劝慰母亲,我要与她一起“陪她变老”,而不仅仅只是“坐等她老去”而已;

  我需要花上十多年,寻得一两位挚友,使得她们知道,我不爱现身,是因为我本就不爱现身——可是待我需要她们,我也不会像再从前那样一个人“死死地支撑过去”。

  即便是冷僻至极的人,也会渴求温暖。

  只是这温暖的出处不同,有的温暖来自人类本身,有些温暖则是来自于更多的领域:文字、风景、动物、音乐、以及很多奇思妙想的瞬间。

  想来这些年,最大的进步,或许并不是“某种不再追问的从容”,而恰好是建立在“某种已知之后的顾盼与祈祷”。

  这世间有些人可以一分为二,或者一分为多个人格,以此来获得生存;而有些人只能表里如一、身心齐头并行,才能完成自己的旅程。

  灵魂跟身体,无论是谁落下了对方,你的生活都无法进行下去了。

  你看,我终于对自己说出了这一句。

  如果早一些年,或者早十年,我可以对自己说出这一句——或许我会勇敢地说出很多拒绝:那些我并不喜欢的同学、不喜欢的课堂、不喜欢的事情。

  我知道他们自有存在的理由跟规律,但是我至少可以避开这部分的“勉为其难”——那样我或许会多一些快乐,对么?

  人们总说,要让灵魂跟上身体。

  其实一个心底有数的人,不必外人劝说任何,他一定会按照自己所坚信的哲学(理念),以某种形式进行下去,完成自己的生活与命运。

  谁都别来劝说我,我亦不去劝解他人。这样的世间,该有多好。

  “我生活在妙不可言的等待中,等待随便哪种未来。”这一句,出自安德烈·纪德的《人间食粮》。

  年少时候读到它的时候,我心生恐惧:如果随便期待任何一种未来,那岂不是对自己的人生完全不负责任了?

  可是后来的生活里,在走出年少的格格不入之困境之后,在终于可以“身心合一”地展开生活之后,我才意识到:

  随便哪种未来,说的不是“杂乱无序”的放任;而恰好是,在你审视过自己的内在之后,意识到了你必定可以拥有那样的未来。

  这里的“必定拥有”是一个中性词:

  如果你带着严肃认真对待,以及尊重你的选择,那么你将获得“任何一种都还算满意”的未来;

  如果你带着不屑与放任,那么上天也会“恩赐”你一份“随随便便得过且过”的未来。

  我倒觉得,到达这里的时候,不再关乎对错、或者好坏的区别;当然它也不存在比较跟评价的意义——因为越是拥有者,会越发慈悲;越是不自知者,并非越发抱怨,而只是麻木。

  如果十八岁的时候,便能够识别出这份“随便哪种未来”背后所需要付出的艰辛跟代价,或许我会在经历很多关键路口选择的时候,少一些痛苦,留出更多的精力——给选择之后的那些事情的推进。

  不过幸好,这份“随便怎样”的大度、勇敢、笃定之心中有数,终于在三十岁即将到来的节点到来。

  如果从这个时刻看待十年后的自己,或许我会说上一句:随便那是怎样的未来,我都为自己得到过这份“过往启迪的馈赠”而感激不尽。

  因为光是“有所等待”这件事本身,就已经是最好的妙不可言了,对么?

本文标题: 等待随便哪种未来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73057.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人生答疑:她父母不看好我们在一起,该怎么办?写我们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