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路孤独,常有欢喜”来自余光中的一本书名,我很喜欢,权作本文的标题。或许文人最能体会到孤独感,独处于书斋,让思想飞驰,这世间这世俗与我何干?蒋勋把孤独归结为六种,分别为情欲、语言、革命、暴力、思维和伦理(《孤独六讲》)。而心理学家们则把孤独仅分为三种:人际孤独、心理孤独和存在孤独。我眼中的
“来路孤独,常有欢喜”来自余光中的一本书名,我很喜欢,权作本文的标题。或许文人最能体会到孤独感,独处于书斋,让思想飞驰,这世间这世俗与我何干?蒋勋把孤独归结为六种,分别为情欲、语言、革命、暴力、思维和伦理(《孤独六讲》)。而心理学家们则把孤独仅分为三种:人际孤独、心理孤独和存在孤独。
我眼中的孤独,是一种心理状态,跟外部环境无关。哪怕身处灯红酒绿,也经常因为不善交际之道,而倍感孤独。这种孤独是一种自己有别于周边的感受,看着身边的人,觉得自己跟他们不是一类人,自己的情绪与感受也觉得不适合与他们诉说,于是只好作罢,让心暂时独居一旁,而身体却依然在觥筹交错中徜徉。
其实很多人不知道,这时候你活出了更高级的姿态。德国大哲学家海德格尔把人的存在分为两种:忘失的存在状态,念兹在兹的存在状态。不要紧张,海德格尔的话就是这个特点,每个字你都会读,但连起来你就完全不懂。我来解释一下,当一个人活在“忘失的存在状态”时,就活在了事物的世界里,沉浸于日常琐事,流连于人际社交,此时的人忘记了自己的存在,他的存在完全是基于外界的需要而存在的。
别人发个微信,他立刻回应。别人唱歌缺人欢呼,他立刻前往。他专注于“无所事事的闲聊”,迷失于别人构造的需要之中。这种的人不会感受到孤独,因为他们自己根本不存在。他们就如同我们身边的一只杯子,一支笔,它们存在吗?他们只有别人需要的时候才存在,所以他们热衷于这种被需要。
导致的结果就是,他们每天可能活得很热闹,可是这种热闹程度越激烈,他们就越迷失自我。他们忽略了人的另外一种存在,也就是“念兹在兹的存在状态”。佛家有句话叫“活在当下”跟这个是类似的意思,就是随时察觉自己的本身的存在。
比如现在你感觉一下自身的存在状态,你四肢的感觉如何?你的肠胃感受如何?你的体温怎样?你的情绪目前停留在哪个部位?你拿手机的姿势是怎样的?你是用那根手指在触碰手机的屏幕?这些才是你,当你开始意识到这些存在时,你摆脱了较低的层次,而将你的存在模式提升到了更高级的模式。
你开始考虑自身,也开始照顾自己的存在。这带来两个问题,一是你让自己成为世界的核心,而不是让自己成为世界或者他人运行的陪衬。二是因为你脱离了别人而存在,你也就感受到了一种孤独感。
这种孤独感包括:你需要自己做出人生的每一个选择,而不是外界逼迫你,你的下一步选择将影响你的未来。你需要独自面对死亡,不管你什么地位什么身份,你无法分享在死亡到来前的失落感。你需要照顾自己的情绪和思维,所谓的焦虑都是你自己导致的,跟这个世界其实没什么关系。
所以孤独感导致的终极结论就是:一切的过去,都是你活该。一切的未来,都是你现在的决定。你逃无可逃,躲无可躲,你把一切都推给外界,不过是为了放过自己而做出的说辞罢了。你明明战斗能力不够,却说同事们搬弄是非。你明明安于现状,却说因为孩子而不离婚。
孤独是心理学的一个终极问题,享受孤独那就是把这一切都重新肩负起责任。而意识到孤独,却不做任何处理,则引发了心理学的疾病。因此享受孤独,不是一般人有资格使用的语句,只有强者可以配得上。
怎么叫享受孤独?
首先是你要经常意识到自身的存在,在世间的所有事务中,你不仅是随波逐流,或者基于别人的需要而存在。你有自己的存在方式,你要经常懂得将这个自己唤醒,以清晰自己的定位。
其次这世界是围绕自己而展开的,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认,有你,才有所谓的世界。当你挂了,这世界你也可以说就没了,因为你意识不到这个世界了。因此你选择怎么样的构建模式,决定了你意识到的世界。
最后让自己肩负起责任,就是充分利用了孤独。孤独并不应该是去逃避,或者把自己关在书房里,那是形体的孤独。真正的孤独有点像走夜路,自己挑灯独行,去照亮路过的角落。这样你就勇敢起来,因为孤独的你,正在创造自己的世界。
这样你就可以豪气地说:来路孤独,常有欢喜。
-独立思考 | 做你自己-
琢磨先生
公众
哲学 | 文学 | 心理 | 电影 | 旅行 | 脱口秀
生活,就是心怀最大的善意在荆棘中穿行。
即使被刺伤,亦不改初衷。
长按上方
加入我们,一起披荆斩棘。
点阅读原文买我的新书《终有一天你会懂》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