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中秋到,十五的太阳好像特别理解人们期盼的心情,就是拿一根大竹竿也支撑不住他西沉的劲头,他急于让他心仪的女友—月亮姑娘“粉墨登
又是一年中秋到,十五的太阳好像特别理解人们期盼的心情,就是拿一根大竹竿也支撑不住他西沉的劲头,他急于让他心仪的女友—月亮姑娘“粉墨登场”。月亮还真的像一个刚过门的羞羞答答小媳妇,在千呼万唤中慢慢地掀开了她的红盖头,露出她娇羞而又清丽脱俗的面颊。
记得小时候,一到中秋时,是大人们最忙碌的时候,也是我们最兴奋的时候,最最想的是快快吃到那甜甜的月饼,然后点燃鞭炮,只要有一户人家“噼噼啪啪”放起来,整个村庄就会兴奋起来,那此起彼伏的鞭炮声连成一片,把天都映红了。
母亲变着戏法把月饼做得又香又甜,有芝麻拌糖的,有花生拌糖的,还有杏仁拌糖的,甜而不腻,酥而不软。
我和妹妹站在灶屋的门口,母亲在灶旁忙上忙下,额头渗出滴滴汗珠,一脸的喜悦。母亲烙好了第一块糖饼,递给我,吩咐我:“快到村口去,你爹说好今晚回来过节的,看回来了没有。”妹妹的眼睛盯着我的饼,我接过母亲递来的饼,拉着妹妹,我们快乐得像一只要飞翔的小鸟,我把饼分一半给妹妹,妹妹说:“哥,我们把饼留给爹吃,好吗?”
我们在月光下蹦蹦跳跳朝村口跑去,看到自己在月光下的影子,我和妹妹突然停住脚步,指着自己的影子说:“我不许你跟着我走。”我们跑得更快,生怕影子追上我们,可是那影子无论如何也甩不掉,我慢他也慢,我快他也快。
月光是那么祥和朦胧,路上看不到父亲的身影,只有那连绵不断的鞭炮声。我们多么希望听到父亲那辆老掉牙的自行车的吱吱呀呀的声音,父亲每次用车子拖走的是家乡的土特产,到六十里外的县城换回的是母亲和姐妹的花布料,还有我的“白油光”的大白纸。也是这辆自行车,每到逢集赶场时,我和妹妹会争着坐在车龙头上,任父亲把车蹬得飞快,在乡间的小路上穿梭,让迎面而来的花香风香轻吻我的面颊。
微风轻轻吹来,我们没有听到父亲自行车的叮玲,刚才跑得浑身是汗的身子渐渐有了凉意。
月亮慢慢的爬上了树梢。
“伟子,秀儿,回来吧。”母亲在老屋前呼唤我们。
当母亲看到只有我们兄妹俩,她烙饼的锅铲子扬在半空中,停住了,脸上露出失望惊讶的表情。那时候我还小,不知道母亲刚才那喜悦的笑容哪里去了,直到许多年以后我才读懂母亲失望惊讶的面容。
我缠着母亲要放鞭炮,母亲说:“等你爹回来吧,他一定会回来的。”
妹妹搬来了凳子,我们围坐在母亲身旁,看着月亮躲进像白莲花一样的云彩里,听母亲讲嫦娥奔月的故事,听母亲讲吴刚伐桂的故事。
月上中天,鞭炮声渐渐稀疏起来,妹妹打了呵欠,母亲的眼睛始终盯着路口。突然,一声熟悉的大嗓门老远就映入耳帘:“秀她娘,我回来啦。”
是父亲,我们一下子跳起来,母亲也忙碌起来。
“今天的特别好卖,城里人也特精明,我故意不急卖,终于卖了好价钱,回来晚了,呵呵。”父亲露出被旱烟熏黄了的牙齿。
那一晚,我们家也许是最后一家放的鞭炮,父亲和我抢着放鞭炮,母亲站在一旁微笑着,妹妹吓得用小辫子捂住了耳朵,我们一家沉静在无比快乐和幸福之中。我体会到了团圆对于一个家对于一个母亲是多么的重要。
许多年后,我已为人父了,却不再为人子了,每到团圆佳节的时候,仰望苍穹那圆圆的明月,心中那份惆怅难已言表。
有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我们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我们已不再年轻。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中秋佳节,多么美好的节日啊。海内外游子都跚跚投入母亲的怀抱,游子们想念自己的父母,父母何尝不想念你们啊。
其实,我们每个人过的是一个心的节日,爱心,孝心……过的是一个情的节日,亲情,友情……
月亮啊,你能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都那么圆么?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