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中李云龙为何重用张大彪?李云龙重用下属首先得就象使用手头工具一样使着顺手,张大彪对李云龙交给任务不打折扣,对李云龙忠诚,...
《亮剑》中李云龙为何重用张大彪?
《亮剑》开篇当中,张大彪是八路军第129师第386旅新1团1营营长,李云龙团长违抗军令,从日军坂田联队正面突围时,张大彪端起捷克ZB-26轻机枪,身先士卒冲锋在前。
先前,张大彪是国军第29军大刀队的一名基层军官,因为思母心切,开了小差回乡探母,发现所在村庄被日军血洗,老母死于日军屠刀。于是,报仇心切的张大彪投靠了八路军,成了李云龙所部的营长。
当然,小说包括影视剧中,并未具体交待张大彪是如何当上八路军新1团1营营长的,但从张大彪在战场上的表现,读者包括观众能够知晓,那就是张大彪个人军事素养较高,有丰富的实战经验,且会带兵打仗,素以骁勇善战而著称,难怪获李云龙重用,是其手下的一员骁将。
当李云龙被八路军副总指挥任命为独立团团长时,仅带走了原新1团1营营长张大彪,还是和继任他职务的新1团团长原第28团团长丁伟讨价还价得来的。
李云龙成了独立团长,张大彪也成了独立团1营营长,全歼孤军深入八路军根据地的日军山崎大队时,也是1营营长张大彪率领全团轻机枪手组成敢死队冲锋在前,率先攻上了日军阵地,给予山崎大队以强烈杀伤。
一营设伏全歼了以日军第21旅团服部直臣少将旅团长为首的100余名军官组成的战地观摩团以后,张大彪已升任独立团参谋长兼1营营长,说明了李云龙对张大彪非常器重。
张大彪将1营发展成了拥有小2000兵力,事实上是实打实的一个团的兵力,是李云龙率部攻打平安县城的绝对主力军,保证了平安县城的最终攻克。
当然,二营长那门他娘的意大利炮,关键时刻,发挥了巨大作用,一炮将他娘的日军特战专家山本大佐撕裂成粉沫。
张大彪率部抢在晋绥军前面,出色地完成了对战败日军的收缴工作,获得了大批日军武器装备,有力地支撑了独立团在抗战结束以后爆发的内战。
解放战争中,李云龙成了华野某纵队第2师师长时,张大彪担任了第2师参谋长,指挥侦察连连长段鹏端掉了国军第89师的8门美制大口径榴弹炮,减缓了对华野第2师的打击压力。
综上,张大彪原是国军基层军官,投靠八路军以后,获得了李云龙的重用,关键是张大彪有实战经验,军事素养出众,会带兵打仗。
张大彪本人,也确实没有辜负李云龙的厚爱,在苍云岭之战、李家坡之战、伏击日军华北军官观摩团、攻打平安格勒、收缴投降的日军武器装备等任务中,都身先士卒,表现非常出色。
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李云龙带张大彪那是因为用得实在太顺手了。
我们军队的传统是党指挥枪,一切行动都得听党指挥,这个是毫无疑问的。不然当年张国焘叛变的时候怎么部队就带不跑呢?我们的军队是人民的军队,是党的军队,这个是根本。但是具体到某个首长指挥某个部队的时候,你说不管谁来当主官都能一样地好使这也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
事实上,指挥员对于一支部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同样一支队伍,在不同的指挥员手中面貌就会完全不同。
但是独木难支,李云龙就是有天大的本事,一个人要撑起一个团,不是说不可以,但是要花时间去搞装备、搞给养、训练新兵,千头万绪,太多的事情要他来考虑。时间足够的话,这都不是问题,可这是在打仗,时时刻刻都面临着日寇的威胁,还有kmt明里暗里的搞事情,没个帮手真心累。
所以需要有个帮手,张大彪就是个好帮手。
首先打仗不含糊,张大彪是原来二十九军大刀队的排长,近身肉搏是把好手。八路军由于子弹稀缺,往往要陷入白刃战,但是由于训练水平不高以及营养不够,我们经常要三个战士才能干挺一个鬼子。而张大彪在这方面是行家里手,可以有效地提升战士的刺杀水平,减少我方伤亡。而且张大彪自己也很勇猛,能身先士卒,不是躲在后面喊给我上而是带头跟我上的那种,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初级指挥员。
其次,张大彪太懂李云龙了。李云龙和楚云飞搞摩擦,楚上门兴师问罪,李云龙戏精附体,一问三不知,然后把张大彪叫过来一顿骂,张大彪这个翎子接的真的也是奥斯卡影帝级的,一个劲地承认错误,双簧演的一愣一愣的。张大彪把李云龙伺候得那是太舒服了,要酒有酒,要烟有烟,没火了就点上,保障地实在太到位了。扪心自问,这样的下级,你不想来一个么?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忠诚,彼此的忠诚。突围的时候,李云龙发现张大彪没撤出来,二话不说抄起机枪就杀回去了,口号是独立团不丢下任何一个弟兄。而且是李云龙亲自背起张大彪突围出去的。同样地,李云龙被降级当了营长,这时候作为参谋长的张大彪依然是站地笔直地汇报工作,依旧把李云龙当做团长一样对待,这是真的战友情。
独立团抛下过弟兄么?也有过,但是由于不是张大彪,所以虽然李云龙心疼,但是都没有拼死回救。独立团三个人李云龙是一定会救的:赵刚、张大彪、和尚。所以这样的张大彪,李云龙不带就奇怪了。
八路军386旅独立团在1942年反扫荡之前,所部三个营长分别是一营张大彪、二营沈泉和三营王怀保,其中的沈泉在《亮剑铁血军魂》中交代得比较详细,是李云龙在四方面军时期的老部下,李大脑袋担任红九军171团团长时,沈泉就是其麾下的主力营长,后来牺牲于反扫荡战斗中。
而在老版《亮剑》中,弱化了二营长沈泉的戏份,并且关于三营长王怀保的牺牲,也只是李云龙在突围后跟孔捷丁伟相聚时顺便提了一嘴。但是既然承认在突围中营级干部只有张大彪冲了出来,那就说明另外两个营长都牺牲了,因为独立团战士伤亡过半,干部损失了三分之二。
所以李云龙重用张大彪的首要原因,就是因为他已经是资格最老的营长,否则应该是老红军出身的沈泉才对。张大彪虽然没有红军资历,但也是抗战爆发初期就参加八路军的老同志,论资排辈首当其冲,也因此后来才晋升了团参谋长兼任一营长。
第二个原因是作战勇敢,“张大彪摔帽”那可了不得,从俞家岭到李家坡战斗,营长张大彪都是亲自率领突击队冲在最前面。这个出身第29军大刀队的汉子,其实格斗能力还要高于“八岁习武”的李云龙,恐怕在独立团内部,武功仅在和尚和后来的段鹏之下,“比武吃肉”时就放倒了李大团长,后来的虎亭伏击战中,张大彪更是以一敌二毙杀两名日本军官,足见功夫之深。
第三个原因是执行命令坚决,并且只认顶头上司李云龙,这是任何一个军事主官都喜闻乐见的,哪怕命令是值得商榷的,也照办不误。比如李云龙暴怒之下要清剿黑云寨,老战友孔捷赶来劝阻,李云龙居然下命令缴枪关起来,独立团干部战士面面相觑不敢执行,因为这明显是个犯错误的命令。
带头把孔二楞子扭送小黑屋关起来的,还是猛人张大彪,他对李云龙的崇拜和服从近乎到了盲目的程度。这恐怕也与张大彪的出身很有关系,不讲政治,只认长官,尽管张大彪的政治素质有待提高,可是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样的干部是大多数部队长所喜欢的,尤其是李云龙这样的刺头。
其实还有个比较重要的第四点,那就是张大彪对李云龙性格和指挥风格的熟悉,使他能够第一时间理解团长的意图并迅速落实,这是“好部下”最重要的硬件。所以李云龙才有“使着顺手”的感慨,在被服厂宁可挨旅长的臭骂,也要把张大彪从新一团调出来,跟随自己一起去独立团上任,所谓“焦不离孟”。
楚云飞358团两个营兵发大孤镇的桥段中,李云龙动用三个营把晋绥军这支孤军深入的部队“关了禁闭”。楚云飞亲自来独立团团部商洽,你注意看李云龙和张大彪演的双簧,没有彩排却配合的天衣无缝,逼得楚云飞只能宣布主动退兵,临了还得央求李云龙给放个口子,这张大彪啊,骨子里也是一个戏精。
李云龙粗中有细,其实是很会带兵的,俞家岭突围时张大彪身陷敌围,李云龙率兵再次杀回包围圈背起张大彪突围,这是把张大彪既当成战友又是兄弟。同样,性格率真的张大彪也必然对他死心塌地,“士为知己者死”嘛,如此值得信任和得力的部下,李云龙没有理由不予重用,依笔者看来,在独立团团长的心目中,他的位置甚至要超过副团长邢志国。
《亮剑》中李运龙非常喜欢张大彪,从新一团带到独立团,从新一团挖走张大彪也是李运龙就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那么,李运龙为什么喜欢张大彪呢?
一,张大彪出身好,打仗有经验,以前是二十九军大刀队出身,身手不凡,又有战斗经验,在全团大比武中,连李运龙都敢打,说明胆子大,在打坂田联队时,张大彪一句话,就让人提气,说,白刃战咱八路军是小日本鬼子的祖宗。我这敢死队百十号人没人活着退出战斗。而坂田联队遭遇独立团时,连团政委都牺牲了,遭遇358团楚云飞部时,也是给楚云飞部以重创,在这样的条件下,张大彪敢跟鬼子硬碰硬,直接白刃战,视死如归,从这一点说明张大彪敢于挑重担,不怕死,能给全团做表率。有利于李运龙指挥全团。
二,一支部队往往是有什么样的首长,就有什么样的下属,就拿李运龙命令全团化整为零,每亇营,排,连,各自发展,可张大彪这下好了,也没人管了自己上山当上了山大王,平时小酒喝着,日本罐头吃着。在平时学得那些土匪习性全都用上了。李运龙攻打平安县城集合部队,一报偏制,张大彪人员扩充最多。而张大彪对李运龙是随喊随到,喊东到东,喊西到西,就向自己的儿子样,用着又顺手,这样的下属李运龙怎么不喜欢?
三,张大彪不仅是员猛将,有时也会动脑子,作战非常勇敢,每次作战总是带着突击队在前面开路,用土工作业的方法打坂田联队与李运龙一拍即合。张大彪重要一点就是很听李运龙的话,从不违抗命令,让他干啥就干啥,所以李运龙很喜欢他,才会重用张大彪。
李云龙为何要带上张大彪?在我个人认为张大彪身上有三个优点是深得李云龙喜欢的。
首先,张大彪打仗不含糊,作风勇猛,在新一团时期跟坂田联队作战,张大彪带领的大刀队在白刃战中硬拼坂田联队,关键是还干过了坂田联队,当时中国军队跟小日本拼刺刀基本都是4比1,5比1,日本人的身体素质和军事技能远远超过我们,由此可见张大彪训练的大刀队无论在军事技能还是士气方面都是非常牛叉的,这样的人如何不让领导喜欢?你再能拍马屁,业务水平不行也是白搭啊。
其次就是张大彪服从命令听指挥,他虽然比较傲,但是在李云龙面前一直是乖乖虎,他还是服李云龙的,李云龙这人对敌人狡猾,可是对手底下人重情义,而且很惜才,在他手下的人都把自身能力发挥的淋漓尽致,张大彪在新一团突围时负伤被围,李云龙毫不犹豫掉头回来救他,并背着他成功突围,可见只有领导爱惜底下的人,底下人才会为你卖命,后来在独立团魏和尚被土匪杀害,李云龙为兄弟报仇遭到孔捷阻拦,李云龙一声令下张大彪就下了孔捷的枪,关了孔捷的禁闭,虽然张大彪那时已是团参谋长,知道此事的严重性,可以劝阻,况且孔捷也是他的长官,可是张大彪还是对李云龙的命令坚决执行,从始至终跟着领导一条心,领导能不喜欢?在后来跟国军作战时,李云龙要带领突击队,张大彪虽有意见,但对于命令也是坚决执行,李云龙亲口承认张大彪两个优点,一是打仗不含糊,二是服从命令听指挥,所以李云龙一直把他留在身边。
最后就是张大彪的情商了 ,有眼色,会来事儿,魏和尚事后,李云龙被降为营长,可是张大彪从没把他当为营长,该跑腿跑腿,该递烟递烟,配合李云龙给楚云飞唱双簧更是精彩,跟了李云龙这么久,张大彪心里非常清楚李云龙的能力,知道这只是上级的无奈之举,不然无法服众,日后李云龙依然会受到重用,事实证明张大彪跟着李云龙一路升迁,也算是跟对了领导,得到了应有的收获。
把独立团比做一个公司,李云龙作为领导,如果你是李云龙,那你为什么会重用张大彪呢?个人感觉有以下几点:
1、性格脾气对路,这是基础,有了这个基础才能擦出更深的火花。
2、绝对服从。工作中安排的任务不问为什么,坚决去完成,执行力强。
3、绝对忠诚。这不仅体现在对党,对李云龙更加明显,就像李云龙被降职,但从心里依然是他的领导,换做你是领导,你喜欢这样的下属不?
4、个人能力强。作为大刀队的排长,有强悍的军事素质,不管是近身肉搏,还是大刀,还是枪支,都是实实在在的功夫。
5、有较强的领导力。能把一个营的队伍壮大到2000人,可见领导能力也不一般,而且每次战斗都身先士卒,同样有哪个兵不喜欢这样的领导。
所以,综上所述,一个忠心,能力又强,执行力又强,又有领导力,绝对服从于你的下属,你喜欢吗?
《亮剑》中李云龙对于张大彪确实非常的看重,把张大彪当作自己得心腹看待,属于左膀右臂的级别。
苍云岭战役中李云龙因为违抗军令被撤去了团长的职务,派到了被服厂当厂长,后来独立团的孔捷因为疏忽大意,导致部队受损严重,一个营建制差点被打残,被总部首长撤去了团长的职位,由李云龙接替,而李云龙接替独立团第一件事就是,让旅长把新一团一营营长张大彪调到独立团足以看出李云龙对张大彪的重视。
后来李云龙团部被山本一木偷袭,损失惨重,团部士兵基本阵亡,赵家峪数百乡亲被山本一木屠杀,李云龙刚过门的媳妇也被山本一木掳走,得知山本一木蜷缩在平安县城,李云龙一气之下集合部队攻打平安县城,而在这时张大彪由营长提升到了团参谋长,比同期营长提升的都快。
到了解放战争时期,张大彪已经从团参谋长的职位提升到了师参谋长的位置,可以说是连升了3级。
从这3件事可以看出李云龙对于张大彪非常的看重。
为什么李云龙那么看重张大彪呢?
从剧情中分析,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①张大彪有才干
张大彪才干主要体现在军事指挥和带兵能力上,日军对八路根据地扫荡时李云龙采取化整为零的策略,任由部队发展,而到了部队集合的时候,张大彪的部队已经扩充到了2000多人马,相当于2个团的人。
②张大彪敢打敢冲
李云龙的性格就是属于那种不管是谁有多厉害,我都要和你在一起干一架,哪怕打不过,逢敌必亮剑,而张大彪也是属于这种性格,冲锋时永远冲在最前面,丝毫不怂,很合李云龙的口味,自然受到李云龙的器重。
对于局势分析也是头头是道。
③听指挥
张大彪可以说是最听从李云龙指挥的,无论李云龙让他干什么,张大彪从来不会拒绝,或者多说一句话,哪怕是让他去送死,张大彪也不会多说一句话,所以对于上级来说,这样的士兵是最得人心的,能不器重吗?
我是汤里放药,专注于《亮剑》解析,欢迎关注。
李云龙重用张大彪,不外乎是:
1,张大彪与李云龙是“英雄吸引英雄”。除了与政委赵刚,就是与张大彪最贴心。
2,张大彪文武双全,善于领会李云龙意图,执行命令不折不扣。
3,张大彪品德过人,情商高,个人军事素养高,大刀挥就,所向披靡。作战身先士卒,很会带兵,有超群的组织指挥才能。在李云龙“落难被贬”时,仍然对李忠心耿耿。
如果在《亮剑》中,李云龙不重用这样的张大彪,他就不是成功的李云龙了。
众所周知,部队是武装集团,要求有高度组织观念和严格的纪律性,这就需要有服从命令听指挥的各级指挥员,张大彪是军中之骄,不是李云龙需要,各级首长都会爱不释手。
那些年的《亮剑》你真的看懂了吗?你真的懂亮剑精神?
亮剑精神固然可贵,但是不顾一切的无脑进攻,那不过是一种莽夫行为,其代价就是丢了性命,换个烈士的称号。或者说亮剑精神应该换个方式去理解,“狭路相逢勇者胜,剑锋所指所向披靡”这只是一种强者气势和英雄气质,绝对不是所谓不顾一切冲锋。
《亮剑》 这剧能红遍大江南北更重要的是故事情节吸引人,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战斗中体现出的智慧,有勇有谋;让人血脉喷张的团队的凝聚力;一批个性鲜明的英勇人物成功塑造出来。唯爱李云龙老子天下第一的性格,和赵刚的文明儒雅之气,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貌似一个是土豹子,一个是贵族。其中最让人伤感的就是战争年代的生死兄弟之情。
“作为一个军人,要有不怕死,敢于迎击的亮剑精神”。这一句话出自电视剧《亮剑》的主人公、李云龙之口。李云龙是一个敢爱敢恨,有情有义的人,遇敌作战时,他热血沸腾;部队训练时,他既严厉苛刻,又花样百出;犯错时,他又强词夺理……若把部队看作一个学校,那么李云龙就是学校里最调皮捣蛋的学生,但奇怪的是,他又屡建奇功。主角李云龙不是传统抗战剧里高大全的形象,他勇猛,善战,重情重义,但他说话粗俗,没文化,蛮横,脾气有点暴躁,但这些却使得他这个人物形象更加真实生动接地气,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性格多面,有魅力的英雄形象。而李幼斌把李云龙这个人物的霸气阳刚,智勇双全演的出神入化,让人看完后拍手称快,大呼过瘾。
狭路相逢勇者胜。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是为“亮剑”之精神。人生如战场,同样需要“亮剑”;学习亦如战场,同样需要“亮剑”,只是方式不一样,但同样在斗智斗谋,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我们斗的是谁更努力,学习方法,学习兴趣,这一切的一切都激励我们勇敢的向前冲,共同演义现代传奇故事。
看了电视剧《亮剑》,主人翁李云龙(李幼斌演)在剧中的一段台词,特别的令人振奋,提气。那就是李云龙在军校毕业论文的一句话:“古代剑客在与对手狭路相逢时,不论对手是谁?多么的强大!哪怕是天下第一剑客,明知不敌,也要亮出宝剑,就算是倒在对手的剑下,也虽败犹荣,这就是“亮剑精神……”。
这种“亮剑精神”,就是一个军队的勇往直前的动力源泉,是战无不胜的魂魄所在。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军队的军魂。
建设一支“能打仗,能打胜仗”的人民军队,就是要有这种军魂。为人民服务,为劳苦大众打天下,铁打的营盘,一代又一代英勇无畏的战士,前赴后继……
剑锋所指,所向披靡。
其实我觉得更应该这样理解: 《亮剑》中体现的亮剑精神是这样的,“纵然是敌众我寡,纵然是身陷重围,但是我们敢于亮剑,我们敢于战斗到最后一人。一句话,狭路相逢勇者胜。亮剑精神,是我们国家军队的军魂。剑锋所指,所向披靡。”但真的是这样的吗?
我们一起来看看李云龙面对生命和亮剑精神的选择是怎么做的。在一次战斗中他是这样教育自己的得力干将张大彪的,他训斥张大彪:“不行,硬战没你这打法!你小子不能只玩愣的,得学会动脑子,别没打着人家,把自己给搁进去了!赔本的买卖咱不干!”后来化整为零时,他的讲话是:全团干部要放下正规军的架子,只当我们是啸聚山林的梁山好汉,我李云龙只有一个原则,你们,只许占便宜,不许吃亏!明知不敌,就要赶快跑。
这又何尝不是一种真理呢?看过很言论都是反复说《亮剑》里的精华是亮剑精神——“就算对手(方)是天下第一的剑客,明知不敌,也要亮出自己的宝剑。”这些大忽悠的话最好就不要听啦,那是上级忽悠下级的,老板忽悠员工的。这是企业主最喜欢的培训内容,那是洗脑的屁话。
想想如果每个人多去为亮剑精神献身了,独立团打光了,李云龙和赵刚都壮烈牺牲了,谁去打仗,谁去建设这个国家。
亮剑精神固然可贵,但是不顾一切的无脑进攻,那不过是一种莽夫行为,其代价就是丢了性命,换个烈士的称号。或者说亮剑精神应该换个方式去理解,“狭路相逢勇者胜,剑锋所指所向披靡”这只是一种强者气势和英雄气质,绝对不是所谓不顾一切冲锋。但是话又说回来了,这种不顾一切献身的精神确实带有很强的震撼力,比如最后一刻仍然在进攻的骑兵连长孙德胜,那个未载入史册的坚守阵地8小时的小分队。
亮剑:独立团拉队伍,为何只有张大彪发展到两千人?
亮剑:独立团拉队伍,为何只有张大彪发展到两千人?答案不简单
《亮剑》中攻打平安县的那一战自播出,里面的细节让很多人忍不住津津乐道。例如张大彪带着自己那两千多号士兵回团的那一情节,里面的张大彪真的很让人刮目相看,但观众还是忍不住感到奇怪,为什么独立团里就只有张大彪能做到?
1迫不得已出外谋发展
共军的百团大战折损了日军很多将士,日军被逼急了于是就对共军展开了大扫荡。李云龙的独立团在这场战役中受到了不小的打击,抵抗完日军的反扫荡作战后,独立团的兵力流失很严重,迫于无奈之下,李云龙只好实行了化整为零的政策。
独立团原本是有三个营地,而营下面的就是连和排这些单位了,李云龙身为团长,营、连和排都得听他的话,而他们一般也是跟团长待在一起的,但为了更好的扩充兵员,李云龙只好叫他们分头行动了,因为这样拉人入伍才会更快些。
2羡煞旁人
时隔一年,验收化整为零成果的时间到了,李云龙很是突然的召集了自己的部下,原本以为来的人应该不会很多,但却没想到三个营一来就有好几千的人,整合好所有兵力,加起来起码有一万多人,而在这里面,张大彪的功劳应该算是最大的了。
李云龙召集成功后,那些老战友见了面都忍不住打起了招呼,而张大彪说他带2千多人入团的时候,其他的老战友都表现出了很惊讶的神情,就连李云龙这样见过世面的人也都忍不住对张大彪刮目相看了。
3士兵质量
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张大彪接到通讯员的消息后说的话吗?当时张大彪知道李云龙要让他回团,就让手下的人放弃刚缴械的东西,包括俘虏,就大概可以得知张大彪平时作战会遇到哪些人了。
被派到外面谋发展的时候,张大彪就见到了很多伪军,而伪军不像日军,他们说到底还是中国人,这根没变,那就是还有得救的。而伪军的作战能力一般不会很强,他们没有坚定的信仰和立场,被人一威胁就很容易投降,想要让他们入团还是比较容易的。
虽然说张大彪带的人有很多,但人多,质量不一定就很好,刚入团的士兵军事素养可能不会很高,看朱子明后来的背叛就可以联想到这一个。但总的来讲,平安县的成功肯定是离不开张大彪的兵马的。
独立团里的3位营长,为什么只有张大彪能突围成功?
在《亮剑》里,李云龙在围攻平安城以前,日子过得还是挺拮据的,为什么要说拮据呢?因为在那之前,他手中的人马不是很多,大家都知道,人马决定了一个部队战斗力的高低。而就在1943年以前,李云龙所带的团,都只有3个营,而每个营也仅仅只有300人而已。然而就在1942年年末,鬼子对八路军进行了一次有针对性的扫荡,而就在此次扫荡中,独立团可谓是损失巨大,其中这3个营的战士直接是锐减了一半,并且3个营的营长,除了张大彪最终活了下来,其他的二位都牺牲在了突围的过程里。
这3个营长,既然都是同级,那么这3人的能力应该都是差不多的。那么有网友就要说了,独立团里的3个营长,为什么一次突围战死了两个,唯独只有张大彪能够活下来呢?是不是因为张大彪是这部剧的主要人物,所以他一定不能在这样的情况下牺牲呢?其实真实情况并不是这样,只因为张大彪这个营长是实在是太聪明了。
首先,就在鬼子大扫荡开始以前,李云龙就特地着急了大家,并开了一个大会,会议的内容就是强调了这次鬼子扫荡的规模非常大。为了尽量避免不必要的伤亡,所以部队只能被打散,然后各个小分队从不同的方向进行突围活动。就在战斗刚刚打响的时候,李云龙身边也只是带了很少的一部分人,粗略估计也仅仅只有3个连左右,其中就有骑兵连。
也就是这个时候,张大彪还是跟在李云龙身边的,就在第一次战斗以后,骑兵连便以全体牺牲的代价,换回了团部的安全转移。但就打此次战斗以后,张大彪就没影了,按照道理来说,他应该是跟李云龙分散了,然后由他带着一小部分人进行突围。正是因为大部分的鬼子都被李云龙等人给吸引了注意力,所以张大彪所带领的一小部分人,自然就比较的安全了,所以张大彪也是非常的机灵了。
其次,就在张大彪和李云龙分兵以后,最后跟这张大彪走的战士,顶多也只有半个连,也就是说只有几十人而已。虽然鬼子此次采用的是拉网模式进行扫荡,但是张大彪所带领的人数实在是太少了,正是由于目标很小,所以他就很容易从鬼子的包围圈里钻出来。
最后,身为李云龙最最信任的部下之一,张大彪堪称是他的左右臂膀,虽然他只是一个小小的营长而已,但是在独立团的3个营长之中,还是要属张大彪更加的出色一些。不然世上的营长那么多,为何李云龙不管走到哪里非要带上张大彪?也正因为有了这个原因,所以张大彪的本事一定是高于其他两位营长的,张大彪虽然看起来比较的粗狂,但是他头脑非常的灵活,而且对于战局的把控也非常到位。既然张大彪这样的出色,所以能够在此次大扫荡里生存下来,也算是比较正常的一件事了。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