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死后蜀汉立马亡国,地位堪比诸葛亮,三国演义为何却对他只字未提?三国演义为何却对他只字未提?这个人便是陈祗。陈祗是当时蜀汉大司...
此人死后蜀汉立马亡国,地位堪比诸葛亮,三国演义为何却对他只字未提?
三国演义为何却对他只字未提?这个人便是陈祗。陈祗是当时蜀汉大司徒兄长的外孙,而三国演义着重强调的是诸葛亮以及姜维的忠心,像这种反对姜维的人根本不会被提及。但是当时年纪轻轻,陈祗变得到了刘禅的赏识。并且后来陈祗还被封为镇军将军。可以说当时蜀汉的军政大权是由陈祗这样一个年轻人管理的。但是他和姜维之间非常的不对付,而且有着非常大的恩怨,这主要是因为他们两个人之间的政策发生了很大的矛盾。
当时陈祗主要主张的就是姜维停止北伐。因为停止北伐可以使得当时蜀汉的老百姓得到一个休养生息的机会。因为以前随着诸葛亮六出祁山,姜维九伐中原,使得蜀国的国力遭到了严重的损害。并且使得蜀国的老百姓深受战争的伤害。也造成了蜀国的经济发展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所以陈祗在当时主张将为能够停止征战,休养生息,这样积蓄力量以后才能够打败曹魏。但是这也埋下了陈祗和姜维之间的恩怨。
可以说当时蜀汉的局面并不会因为一个人的努力而得到改变,主要是因为当时蜀汉已经遭受了常年的战争伤害。早已经失去了统一天下的能力。因为早在蜀汉集团丢失荆州的时候,就决定了蜀汉根本不可能和曹魏集团进行对抗。因为一旦从汉中出兵讨伐曹魏的话,将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这样长期下去的话,蜀汉是根本支撑不住的。
至于三国演义里为什么没有对于这样一位有才华的年轻人进行描述,主要是因为这个年轻人站在了姜维的对立面。一旦出现反对姜维的事情出现,就会使得大家对于诸葛亮的形象出现更多的解释。因为姜维是诸葛亮扶持起来的人。
地位比赵云还高,刘禅宠信的青年才俊是谁呢?
看过小说《三国演义》的朋友都知道,屡进谗言的宦官黄皓,不仅影响了姜维北伐的战事,而且还是个祸国殃民,欺上瞒下,结党营私的卑鄙小人。正史上的黄皓,恶行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不仅打压贤良,排挤大将军姜维,连皇宗国戚刘氏宗亲,都会因为不肯依附黄皓这样的宦官,而被排挤打压。
连在景耀四年(261年),已经统领朝政的诸葛亮之子—卫将军诸葛瞻,和辅国大将军董厥一起统领国事,面对黄皓弄权,二人没有吸取东汉“十常侍”的教训,不仅没及时打压,反而出面庇护黄皓,北伐失利的姜维不敢回成都,于是留在沓中屯田种麦,避祸自保。
黄皓之前不敢如此放肆,在刘禅初登大宝时,朝堂上都是先父刘备的托孤重臣,刘禅有意培植属于自己的个人势力,身边的黄皓自然得宠。黄皓擅长献媚钻营,但是侍中兼领尚书令的董允,志虑忠纯,刚正不阿,敢于当面正色匡谏后主,并多次责骂黄皓,黄皓畏惧董允,不敢为非作歹。
董允知道黄皓绝非善类,但鉴于是刘禅的宠臣,董允不便于惩治,但董允一直限制黄皓的官秩,只让黄皓担任黄门丞(黄门令的副官),限制他在内廷的影响力。但好景不长,董允于延熙九年(246年)逝世。接替董允,担任侍中的年轻人,反倒成了黄皓的盟友,这个人便是刘禅的宠臣—陈祗。
陈祗,字奉宗,祖籍汝南平舆,是蜀汉大司徒许靖兄长的外孙。陈祗父母双亡,自幼便在叔外祖父许靖家长大。许靖位列三公,官拜司徒,深得刘备的信赖,而且门生满天下,陈祗因为许靖的缘故,在蜀汉士人中颇有名气。陈祗弱冠之年,便进入尚书台担任选曹郎。尚书令费祎特别器重他,破格让陈祗接替董允入内廷担任内侍,并得到刘禅的喜爱。
董允去世后,陈祗顺理成章,接替董允担任侍中,并跟同为刘禅亲信宦官黄皓结盟,二人互为表里,黄皓有机会参与政事,并升任黄门令。汉灵帝时代的“十常侍之乱”,刚刚过去五十多年,陈祗没有吸取经验教训,反而选择跟宦官结盟,把持朝政,结果开启了灭亡季汉的潘多拉魔盒。
延熙十四年,公元251年,尚书令吕乂去世。刘禅为了培植皇权势力,让陈祗以侍中的身份兼领尚书令,并加为镇军将军。后起之秀的陈祗,在刘禅的扶植下,此时俨然成为朝廷新贵,连老臣们都不敢得罪他。不久,这位年轻的后生,利用许靖攒下的人脉,主公刘禅对他的信任,和跟群宦的关系,架空了大将军姜维的实权。
当时姜维领兵在外,九伐中原,但北伐战绩一般,徒劳无益。此时蜀汉国力日渐衰微,穷兵黩武严重影响蜀地百姓的生活。中散大夫谯周上表刘禅,建议暂停北伐,陈祗虽然架空姜维权力,但不希望姜维罢兵后,回朝与他争权夺利,于是带头表示支持姜维,跟谯周展开激辩。
258年,陈祗病逝,虽然他寸功未立,但作为后主的心腹,刘禅对他的去世特别悲痛惋惜,并追谥陈祗为忠侯。刘禅追念陈祗,特赐给陈祗的长子陈粲为关内侯,提拔陈祗的次子陈裕为黄门侍郎。陈祗去世后,黄皓从黄门令一跃成为中常侍和奉车都尉,朝中没有能够约束制衡黄皓的大臣,蜀汉很快走上了灭亡的道路。
陈祗在小说《三国演义》中,虽然只字未提,但此人是蜀汉十二位得谥大臣。其中,法正因为得到刘备的宠信,早在先主时代便已经见谥。诸葛亮、蒋琬、费祎赤心为国,劳苦功高,夏侯霸远来归国,所以在去世后被后主追谥,陈祗虽然没有功勋,却因是后主刘禅心腹,得以追谥。景耀三年秋九月,已故的关羽、张飞、庞统、马超、黄忠被刘禅追谥。一年后,两救阿斗的恩人赵云,才被刘禅想起,追谥为顺平侯。
解读三国时蜀汉亡国的责任:后主刘禅昏庸误国
蜀汉后期的一员大将,镇守一方,却选择依附黄皓吗?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朝代的衰落和灭亡,往往和“亲小人,远贤臣”存在直接的关系。就三国时期的蜀汉来说,诸葛亮、蒋琬、费祎等人在世时,后主刘禅基本上做到了“亲贤臣,远小人”。不过,在诸葛亮、蒋琬、费祎等大臣相继去世后,后主刘禅开始宠信黄皓这一佞臣。在蜀汉后期,黄皓总揽朝政、操弄威权,还排挤北伐中原的姜维。而就笔者今天要说的阎宇,作为蜀汉后期的一员大将,其却选择依附和巴结黄皓。不过,对于阎宇来说,长期镇守一方,还是为蜀汉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特别是在蜀汉灭亡之际,阎宇率军救援成都,最后不知所踪。
首先,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阎宇,字文平,生卒年不详,荆州南郡(治今湖北省荆州市)人。对于阎宇这个人,《三国志》的作者给出了“宿有功干,於事精勤”的评价。在蜀汉后期,阎宇接替张表成为蜀汉第六任庲降都督,出镇南中。对于蜀汉的庲降都督,是汉末刘备入蜀后,按照诸葛亮“南抚夷越”的方针在益州南部、南中地区设立的戍卫重镇。在阎宇之前,马忠、张翼等蜀汉后期的大将,都曾担任过庲降都督。在镇守南中地区旗舰,阎宇为人勤勉,确保了蜀汉后方的平稳。
延熙二十年(257年),东吴内部出现的一定问题。对此,东吴骠骑将军施绩担心内乱会让曹魏趁虚而入,便秘密书信联络蜀汉,以此做好共同防御曹魏进攻的准备。在蜀吴联盟的基础上,蜀汉任右将军的阎宇率领五千军力增强镇戍白帝城的守御,以便在需要的时候支援东吴。一年后,永安都督宗预因病回到成都,蜀汉朝廷任命阎宇为永安都督。就永安都督来说,蜀汉章武二年(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中伐吴失败,被吴国大将陆逊击败,溃退永安,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在此基础上,刘备不久修筑了永安的城池,还设立了永安都督。
对于蜀汉的永安都督,因为地处蜀汉和东吴的交界地带,所以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在阎宇之前,李严、陈到等蜀汉重臣都曾担任永安都督。
而在阎宇之后,罗宪镇守永安,并在蜀汉灭亡后打退了东吴的进攻。在公元258年,蜀汉尚书令陈祗卒,宦官黄皓因为获得了后主刘禅的信任,得以把持朝政。对于黄皓来说,排斥了姜维蜀汉的忠臣良将。不过,阎宇却选择巴结和依附黄皓。但是,阎宇却没有和黄皓一样排斥忠臣贤才。比如针对被黄皓贬为巴东郡太守的罗宪,阎宇却选择任命罗宪为自己的领军和副手。
三国时,蜀汉有哪些奸臣?
孟达算一个。关羽失荆州,孟达见死不救,还劝服刘封按兵不动。
范疆、张达也算两个。把张飞刺杀,先给东吴。
黄皓,被后主宠幸的宦官,操弄权柄,败坏朝政。亡国后,贿赂邓艾左右的人,没被处死。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