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其相关内容如下:1、这种耕作方式主要是通过使用石器、木器...
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
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其相关内容如下:
1、这种耕作方式主要是通过使用石器、木器等工具,将土地耕耘松软,然后在上面种植作物。随着铁器的出现,这种耕作方式逐渐发展为“犁耕”,即使用犁来翻耕土地。
2、在汉代,犁耕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二牛抬杠”和“代田法”等先进的耕作方式。其中“二牛抬杠”是指使用两头牛来牵引犁,可以提高耕作效率;“代田法”则是通过在田地中划出垄沟,将作物种在垄上,以便更好地利用土地资源。
3、随着时间的推移,明清时期又出现了“一年两熟”和“两年三熟”等复种轮作制度。这种制度通过在同一块土地上种植不同种类的作物,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农业产量。
农业的相关知识
1、农业的定义和分类:农业是一种通过种植、养殖、渔业等方式,利用土地、水等自然资源来生产粮食、蔬菜、水果、肉类、鱼类等农产品的产业。根据生产方式的不同,农业可以分为种植业、养殖业、渔业等。其中,种植业主要通过种植作物来生产粮食、蔬菜等。
2、农业的重要性:农业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产业,它生产的农产品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农业还对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民生活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
3、农业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农业也在不断进步。现代农业注重提高产量、提高效率、保护环境等方面的发展,例如采用先进的种植技术、养殖技术、渔业技术等,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利用智能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4、农业的未来:未来农业将面临许多挑战和机遇。随着人口增长、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需求不断增加,农业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生产能力、改善产品质量、加强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发展。
种菜为什么一定要翻耕土壤,用锄头刨一个洞把菜苗栽进去不就完了吗?
众所周知,土壤环境对作物生长很重要,但是随着连年种植,土壤板结,积累的病菌,虫卵也越来越多,导致很多作物的长势很差。很多农户问,病虫害增多,就要连续的用药去防治,在歇茬时有什么措施能减少病虫害呢?
农户老周种植了一些萝卜白菜,现在菜已经收完了。北方冬天天寒地冻,也种不活什么东西,这块地也一直闲着。老周说:“这块地要等到明年春天再种了,趁现在土地闲着,就把土地翻耕了一遍,等到明年再种时,土壤松很多,作物长得也不会差。”
冬天翻耕土地是过去常见的一种农事操作,只是现在很多农户都省掉了这一步,直接空着等到春天种植,我认为翻耕一遍土地还是很有必要的。这和大棚闷棚的道理是差不多的,闷棚是在夏季,利用有机肥发酵时的高温来减少土壤中的病虫害,同时又将肥料施入土壤中。
其实,冬季翻耕土地的好处也有很多。很多土地连茬种植,再加上化肥的不合理施入,土壤中存留了大量不能分解的物质,都有板结的情况,浇水施肥只能在表层,利用率不高。
土壤经过翻耕之后,下面的土壤翻上来,改善了土壤结构,土质变的疏松了,这样更利于作物生长。
另外,冬天温度比较低,土壤翻上来之后,有些病菌和虫卵都会被冻死。这和“冬雪消除四边草,来年肥多虫害少”,这句谚语是一样的道理。天寒地冻,土壤中的病虫害没有适宜的生存环境,等到春天就会少很多,从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防治病虫害的麻烦。
相反,如果不翻土壤,土壤深层温度比较高,给虫卵提供了越冬的场所,到了春季种植时,相对来说虫害会多一些。
比如很多种植春花生的农户,蛴螬是让很多农户头疼的一种地下害虫,在秋末冬初的时候,都会翻耕一次,而且是深耕。深度大概在25~30公分,等春季种植时,地下害虫也会少很多。而且翻耕时加入肥料,也能提升肥料的利用率。
冬天翻耕土壤是一种利用自然来减少病虫害发生的方法,无论是种植蔬菜还是粮食作物,在冬天翻耕土地,为春茬作物生长做好基础,总的来说它有以下几个优点:
1、翻耕能改善土壤结构。
2、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谢土的正确方法和步骤
谢土的正确方法和步骤如下:
谢土是种传统的农业技术它可以有效地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正确的谢土方法和步骤对于农民来说非常重要。
一、选择合适的时间
谢土的最佳时间是在秋季收割后,这时土地上的残留物质比较多,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物质来改善土壤质量。此外,秋季气温适宜,土壤湿度适中,有利于谢土的进行。
二、清理杂草和残留物
在进行谢土之前,需要先清理士地上的杂草和残留物。这些杂草和残留物会影响谢土的效果,同时也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清理杂草和残留物的方法可以采用机械或手工清理,具体方法根据土地情况而定。
三、翻耕土地
清理完杂草和残留物后,需要对土地进行翻耕。翻耕可以将土壤中的养分均匀地分布在土层中,同时也可以改善土壤的通气性和透水性。翻耕的深度一般为20-30厘米,具体深度也要根据土地情况而定。
四、施肥
谢土的一个重要步骤就是施肥。施肥可以为土壤提供养分,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在施肥时,需要根据土地的情况和农作物的需求来选择合适的肥料。一般来说,有机肥料比化学肥料更适合谢土,因为有机肥料可以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和通气性。
扩展知识:谢土的另一层含义:
谢土仪式是一种向逝去的亲人或朋友表示敬意和告别的仪式。
1、选择场地和时间:选择一个适合的场地,可以是家中的花园、阳台,或者安排在亲人的喜爱地点。选择一个适合的时间,通常在白天或早晨较为合适。
2、准备仪式用品:您可以准备一些鲜花、烛台、照片、纪念品等。这些物品可以代表您对逝去亲人的怀念和敬意。
3、安排仪式:在场地上摆放好鲜花、烛台等物品。您可以选择一段适当的背景音乐,营造出安静、庄重的氛围。
4、致辞和感恩:您可以站在场地前,回顾逝去亲人的生平,表达您对他们的感激之情。您可以讲述您们共同的回忆、故事,以及逝去亲人的品德和影响。
为什么要进行土壤耕作,土壤耕作都有哪些作用?
土壤耕作主要有两方面的作用:
①改良土壤耕作层的物理状况,调整其中的固、液、气三相比例,改善耕层构造。对紧实的土壤耕层,耕作可增加土壤空隙,提高通透性,有利降水和灌溉水下渗,减少地面径流,保墒蓄水,并能促进微生物的好气分解,释放速效养分;对土粒松散的耕层,耕作可减少土壤空隙,增加微生物的厌气分解,减缓有机物的消耗和速效养分的大量损失,以协调水、肥、气、热4个肥力因素,为作物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
②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的特点和不同作物的栽培要求,使地面保持符合农业要求的状态。如平作时地面要平整,垄作时地面要有整齐的土垄,风沙地区地面要有一定的粗糙度以防风蚀,山坡地要有围山大垄或水平沟等。这样可达到减少风蚀、保持水土、保蓄土壤水分、提高土壤湿度或因势排水等目的。 土壤耕作体系 各个单项的土壤耕作措施,都只有各自独特的效能,如铧式犁翻耕可以松土、碎土和翻土,圆盘耙耙地可以浅松、碎土和平整,耱地可耱碎土块和耱平地面,耖田可平整水稻田,使土壤上层起浆,便于插秧等。而要达到良好的耕层结构和地面状况,必须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作物种植方式等,采用一系列互相配套的土壤耕作措施。
拓展资料
使用农具以改善土壤耕层构造和地面状况的多种技术措施的总称。一般分基本耕作(翻耕、深松耕等)和表土耕作(耙地、耢耱、整地、镇压、铲地、耖田等)两类。
历史土壤耕作是一项古老的农业技术,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经历了从原始“刀耕火种”到现代机械化耕作的逐步演变。中国大约早在夏商至春秋时代已用木制耕具“耒耜”以及二人“耦耕”等方式耕田。春秋以后至战国时期,木犁上开始带铁铸犁铧,以畜力代替人力。约在秦汉时代发明的犁壁,使翻土作业更臻完善。此后又增添了 楱、劳(耢)、陆轴(碌碡)、锋等整地农具,至魏晋南北朝已逐渐形成了一套适合北方旱地的以耕、耙、耱相结合的抗旱保墒耕作技术。元代以后,南方以耕、耙、耖相结合的水田耕作技术也趋完善,并总结了“冻融”、“曝晒”等熟化土壤的经验。
随着人们连年耕作,过度施用化学肥料,土壤酸化板结,果树根系和体内的有益微生物越来越少,活性也逐年下降,造成果树树势弱,产量降低,果实品质下降。
而菌肥可以额外提供新鲜的活菌,为果树带来新的动力。下面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微生物菌剂到底好在哪里,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微生物菌剂。
微生物肥料中有益微生物能产生糖类物质,可以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有效打破土壤板结,促进团粒结构的形成,并能改善土壤的通气状况,促进有机质、腐殖酸和腐殖质的生成。
释放养分土壤“养分转换师”微生物在土壤中物质和能量的输入输出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是物质循环链上的重要环节。它能够活化土壤有机与无机养分,分解有机物,释放养分,增加养分的有效性。
微生物在其繁殖和代谢过程中,可以降解土壤中残留的化肥、有机农药和其他污染物等,在其理化反应中对上述污染物质进行分解、转化、固定、转移,把他们分解成低害甚至无害的物质,从而降低土壤污染的程度。
灭杀病菌土壤“治疗师”土壤中的微生物,例如抗生性微生物,它们能够分泌抗生素,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繁殖,这样就可以防治和减少土壤中土传病害微生物对作物的危害,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对土壤进行“解毒”和“保健”,调控和维护土壤的健康质量。
微生物肥料具有解磷、解钾、固氮的作用,促进土壤中微量元素的释放及螯合,可提高肥料利用率10%~30%。在一定的条件下,还能参与腐殖质形成,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
微生物菌剂好在哪?1、提升作物抗性
增强植物生物防控能力,提高抗病(虫)害、抗旱、耐涝、抗寒防冻的能力。大量有益菌分泌植物促生物质和抗生素,抑制病原微生物生长,提高对土传病的生物防控作用,提高抗重茬、枯萎、黄萎、根腐、根结线虫等病害的能力,使植物健壮、旺盛。
2、增加土壤肥力
改良土壤,增加土壤肥力。通过大量有益微生物活动,促使土壤形成团粒结构,增加通透性,减轻土壤板结;提高保肥、保水能力;增强水、肥、气、热、菌五个肥力因素相互协调。
3、促进根系生长
生根,养根、壮根。有益菌分泌物质刺激根系迅速生长,对根系有修复和再生的功能,减少沤根,烂根,促进根系发达,使植株健壮,叶片肥厚,叶色浓绿,花色鲜艳,提高植物成活率。
4、提高肥料利用率
制造和协调农作物吸收营养。多功能微生物菌肥把土壤中植物不可溶的磷钾钙镁锌等释放游离出来供植物吸收,相当于在植物根系建立了营养库。产生的微量元素刺激根系生长,极大提高了肥料利用率。
5、改善农产品品质
降解硝酸盐和农药残留,修复土壤,提高农产品品质。微生物的生命活动降低硝酸盐及农药残留,调节PH值,增加氨基酸、糖分、维生素等含量。
关于土地复垦的认识
土地复垦已经不仅仅是矿山环境问题,更是关系到国家土地安全、生态安全、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战略问题。据统计分析,中国耕地数量从1996年1.345×108hm2快速减少到2007年的1.252×108hm2,共减少9.3×106hm2。这导致中国人地矛盾加重,2005年中国人均耕地面积为0.094hm2,下降幅度达11.3%,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40%。按照《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1年)》控制要求,到2021年,耕地保有量在1.2×108hm2,可用耕地资源量只有140×104hm2,远远不能满足中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为此,国家已将1.2×108hm2耕地保有量作为一条红线,要求切实保护耕地(胡振琪,2009)。因此,如何在保证矿山开采顺利进行的前提下土地资源能够得到合理的恢复和利用成为国家关注的重点问题。
矿山开采造成的土地资源浪费等一系列问题并不是中国所独有,西方发达国家如德国、加拿大、美国等同样经历了我国目前所遇到的问题,但这些国家分别从土地复垦的制度、资金投入、管理等方面进行建设,保证了土地的恢复利用和环境的持续健康。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对矿山环境问题予以重视,1988年颁布《土地复垦规定》,标志着我国的土地复垦工作纳入了法制的轨道,2009年5月1日实施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对矿区生态保护与复垦均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国家从2001年开始实施国家投资开发整理项目,就有专项资金用于土地复垦。近年来,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工作日益受到国家重视。2008年年初的全国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会议上,要求“加大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力度,不断拓展土地利用新空间”;2009年9月,国土资源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工作的通知》;2009年10月公布的《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1年)》明确提出,积极推进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吕苑鹃等,2009)。
随着土地复垦实践的逐步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矿山土地复垦是一个涉及多学科、多约束条件的复杂问题。土地复垦是一个多工序的工程系统,它具有复杂性和多学科性的特征(胡振琪等,1993)。但是,目前的土地复垦研究仍处于离散状态,多学科之间的联系较差。在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土地复垦学者往往局限于用他们自己学科的理论和事实去思考。甚至至今并没有一个公认的土地复垦定义。在美国,“土地复垦(reclamation)”这一术语常用来表述为了满足联邦和州政府规程的要求所进行的复垦工作。《美国联邦法典》第30卷第7篇、美国内政部露天开采与复垦执法办公室第701.5款将其定义为:“将已采完矿的土地恢复成管理当局批准使用的采后土地的各种活动。”美国《矿井复垦》一书对其的解释为:“将因采矿而荒芜的、不用了的地区恢复到所期望状态的行动。”英国《采石场复垦指南》一书中指出:“采石场和露采场可恢复成为用于某种生产性目的的土地。”英国著名复垦专家Bradshaw (1987)提出的复垦概念是“土地复垦就是将破坏的土地恢复或重建至有益的用途,并使其生物能力得到恢复……最终的复垦土地利用方式应该满足当地的需要并与附近其他土地利用方式相适应。”前苏联《露天矿土地复垦》一书中指出:“土地复垦是指恢复破坏土地的生产效能和国民经济及改善环境条件为目标的各项工作之总和。”胡振琪(1997)认为土地复垦就是指对采矿等各种人为活动破坏的土地和各种人为及天然原因造成退化的土地,采取各种整治及弥补措施,使其因地制宜地恢复到可供利用的期望状态的活动或过程。焦华富等(1999)认为土地复垦是指对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张绍良等(1999)对土地复垦的定义可以概括为:对地球表层的陆地部分(包括海洋滩涂和内陆水域)中,由于人为或自然营力原因遭到直接或间接破坏而丧失了原有利用价值的部分,采取各种技术和相关措施,使之恢复到可供人类持续、高效利用状态的行为。1988年国务院颁发的《土地复垦规定》对“土地复垦”的界定是:土地复垦是指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对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
有学者将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联系起来讨论问题,如汤惠君(2004)认为土地复垦不仅是土地问题,也是环境问题;土地复垦的实质是既要恢复土地资源,又要重建生态平衡,生态重建是土地复垦的核心和目标,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是土地和环境综合治理的系统工程。认为采矿不仅破坏土地资源,而且也带来了一系列如土壤质量下降、生态系统退化、生物多样性丧失、景观受到破坏等影响深远的环境问题。以土地破坏为核心的生态环境问题,已对工矿区人类的生存空间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构成巨大威胁。因此生态意义的复垦才是土地复垦的最终目的。土地复垦的实质是:既恢复土地资源,又重建生态平衡。它是人类寻求资源合理利用的必然结果;是促进土地保护与资源开采协调发展的重要环节(汤惠君,2004)。而学术界对于生态重建本身即有较大的争议,例如白中科等(1999)认为对采矿引起的结构缺损、功能失调的极度退化的生态系统,借助人工支持和诱导,对其组成、结构和功能进行超前性的计划、规划、安排和调控,同时对逐渐逼近最终目标这一逆向演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跟踪评估并匹配相应的技术经济措施,最终重建一个符合代际需求和价值取向的可持续的生态系统即为生态重建。而张杰等(2002)认为生态重建是对采矿引起的土地功能退化、生态结构缺损等问题,通过工程、生物及其他综合措施来恢复和提高生态系统的功能,逐步实现矿区的可持续发展。龙花楼(1997)则认为生态重建是按照景观生态学原理,在宏观上设计出合理的景观格局,在微观上创造出合适的生态条件,把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建立在良好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与自然的共生,它涵盖了复垦以外的社会、经济和环境的需要。美国生态重建学会1994年将生态重建定义为:“将人类所破坏的生态系统恢复成具有生物多样性和动态平衡的本地生态系统。其实质是将人为破坏的区域环境恢复或重建成一个与当地自然界相和谐的生态系统。”由此我们可以认为,土地复垦包含着生态重建的部分内容,但其研究目的显然与生态重建有着区别,所以二者最好不要混为一谈。
但是这并不妨碍土地复垦实践的大规模进行,在十几年的探索中,我国矿区土地复垦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经历了从自发性零星复垦到自觉性有计划复垦、从单一型复垦到多形式复垦、从无组织到有组织、从无法可依到有法可依的巨大变化;土地复垦技术从“一平二挖三改造”的简单工程处理发展到基塘复垦、疏排降非充填复垦、煤矸石和粉煤灰等充填复垦、生态工程复垦和生物复垦等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多种方法相结合的复垦技术体系,而且肩负着矿区持续发展、生态重建和协调矿产资源开发的重任(张绍良等,1999)。相关的理论探索也逐步深入,土地复垦是紧紧围绕破坏或退化的土地及其环境问题而展开的,其核心问题是破坏或退化土地的再生利用及其生态环境系统的恢复重建。破坏或退化土地的再生利用及其生态系统的恢复主要是确定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向和生态系统结构(平面、垂直、时间和营养结构),优化土地复垦方法及恢复和提高土地生产力和生态环境容量的技术途径,这是土地复垦学的核心任务,其目的不仅仅是恢复土地生产力,而且恢复生态系统,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统一(胡振琪,1997)。从土地复垦的内容来看,它是利用生物的、工程的、化学的等综合技术措施,保护、恢复、建设和改善生态环境状况的一系列过程。
土地复垦受自然规律和社会经济规律的双重制约,所以土地复垦研究也以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结构-功能理论、对应变换分析理论、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系统的演变理论、系统学的熵理论、耗散结构理论、生态学的系统关联、生态平衡理论、土地经济学的土地利用原理、可持续发展理论等的融合作为其自身理论基础的生长点(张绍良和张国良,1999)。因此张绍良和张国良认为,土地复垦的基本理论包含如下四个方面:①土地破坏机理和破坏土地损失理论。具体内容有:破坏土地各要素的演替过程和演变规律;土地资源破坏的损失分析与评价;破坏土地的系统熵与非平衡状态方程;土地破坏形式与其产生背景的相互关联;破坏土地的生态经济量化评价理论等。②土地复垦的基本原理。包括仿自然原形原理、耗散结构原理、景观格局优化原理、多样性与异质性原理、因地制宜组合外部条件原理和人与自然协调与持续发展原理。③土地复垦的基本规律。包括微观和宏观两个基本层面。微观方面有:破坏土地的复垦可行性判别准则、土地复垦的阶段及其特征、复垦过程控制与优化、复垦土地正向演替机制等。宏观方面有:土地复垦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土地复垦的社会经济条件和法则等。④复垦土地持续高效利用理论。包括复垦土地经营管理的技术体系、生物复垦与土壤改良的行为模式和技术应用的环境效应等。不过持续高效利用土地的自然社会经济特征和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将成为该理论的核心。
从以上的综述可以看出,由于土地复垦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的新领域,因而在基本概念、名词术语、学科性质及体系、复垦模式等许多问题上尚未获得统一的认识,呈现零散、杂乱的状况,再加上我国土地复垦重工程实践,轻理论研究,参加研究的专家及领域还十分不足,因而使土地复垦的理论显得十分薄弱。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