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拉巴洛条约(1922年德国魏玛政府与苏维埃俄国签署的条约)

发布时间: 2023-10-30 13:01:49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01

凡尔赛条约的历史意义及对中国的影响急求,谢谢1、历史意义:《凡尔赛条约》(英文:Treaty,of,Versailles,又称:...

如何评价拉巴洛条约(1922年德国魏玛政府与苏维埃俄国签署的条约)

凡尔赛条约的历史意义及对中国的影响

急求 谢谢

1、历史意义:

《凡尔赛条约》(英文:Treaty of Versailles,又称:《凡尔赛和约》),全称《协约国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协约国)对战败国(同盟国)的和约,其主要目的是削弱德国的势力。

1918年11月11日,双方宣布停战,在经过长达6个月的谈判之后(也即巴黎和会,Paris Peace Conference),于1919年6月28日在巴黎的凡尔赛宫签署条约,这项条约得到了国际联盟承认,并于1920年1月10日正式生效,这也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式结束。

2、对中国的影响:

中国代表因对会上欧洲列强处理中日青岛问题时故意偏袒日本,无视中国利益,愤而离席(转而与德国另签和约),这一事件进而引发了震动全国的五四运动。美国在国会表决时多数反对,也未签署凡尔赛条约。

扩展资料:

凡尔赛条约的谈判过程:

谈判于1919年1月18日在凡尔赛宫镜厅开始。1870年德国取得普法战争胜利并统一德国后德皇曾在此举行加冕仪式。来自38个国家的70名代表参与了谈判。战败国德国、奥匈帝国被排除在谈判之外。俄国因于1917年和德国单独媾和且布尔什维克取得国家政权也被排除在谈判之外。

从1919年三月开始,谈判由五个战胜国(英国、法国、美国、意大利、日本)政府首脑和外长组成的“十人委员会”主导,该机构组成复杂,矛盾重重,难以做出有效决定。

谈判过程中日本和其余各国外长先后退出十人委员会,实际上只剩“四巨头”,后意大利因对南斯拉夫的阜姆(现里耶卡)的领土要求被拒绝也退出时。

最终的谈判由三大国(英国、法国、美国)的政府首脑,即英国首相乔治、法国总理克列孟梭、美国总统威尔逊把持,意大利首相维托里奥·埃曼努尔·奥兰多的作用微乎其微。

甚至不准德国参与条约讨论。因为各国谈判目标不一致甚至存在冲突,每个决定都是经过“不愉快的妥协”后才能达成。亨利·基辛格称之为“美国式理想主义和欧洲式偏执狂之间的脆弱妥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凡尔赛条约

《凡尔赛条约》或《凡尔赛和约》,全称《协约国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协约国)对战败国(同盟国)的和约,它的主要目的是惩罚和削弱德国。。协约国和同盟国于1918年11月11日宣布停火,经过巴黎和会长达6个月的谈判后,于1919年6月28日在巴黎的凡尔赛宫签署条约,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式结束。得到国际联盟的承认后,于1920年1月10日正式生效。 一般认为虽然一战西线战事绝大部分发生在法国,法国因此遭受了重大损失,但克莱蒙梭的政策仍过分激进,对德国过分苛刻。而且条约是胜利者强加于失败者的和平,是对德国的一种羞辱。时至今日史学界对此仍有不同观点。 凯恩斯在其著作《和平的经济后果》中说,这是“迦太基式的和平”,意即将战胜了德国的法国比作与在布匿战争中战胜了迦太基并将其彻底摧毁的罗马帝国。后来法国经济学家埃蒂涅·曼托索在给凯恩斯的公开信中发表了他的不同观点,并指出凯恩斯的战后预言并未成真,如凯恩斯预言欧洲钢铁产量会下降,实际上1929年的产量较1913年增加了10%,凯恩斯预言德国钢铁产量会下降,实际上1927年德国的钢和铁产量较1913年分别增加了30%和38%,且1913年的数据包括了战后德国割让的领土。又如凯恩斯预言战后德国国内储蓄不会超过20亿马克而实际上1925年的数字是64亿,1927年76亿。凯恩斯预言德国在条约生效30年内无法支付高于20亿马克的赔款,曼托索称在1933至1939年间德国在重整军备上花费了7倍于此数的金钱。 近来又有一种观点称德国在条约中获益匪浅,如史学家格哈德·温伯格在其著作《手边的战争》中提到,由俾斯麦一手建立的德国政治体系不但未被摧毁反而得以保存,而且德国避免了战后被战胜国大规模军管(特别是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形势对比)。 现在回顾一下,在1919年时德国其实取得了较五年前战争爆发时更有利的战略态势,尤其是德国的东方,原来在经济和军事上都不断膨胀且亲法的俄罗斯帝国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外交上孤立,内部纷争不断且卷入内战的苏维埃俄国。在南方,德国的前盟友奥匈帝国分裂为数个弱小的共和国,对德国的再次崛起已经无法构成威胁了。 英国军事史学家科热里·巴尼特声称,与德国所期待的一旦赢得战争后他们强加于协约国的和平条约相比,凡尔赛条约实际上是相当仁慈的。对比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俄国失去了1/3的人口,一半的工业,90%的煤产地以及50亿马克的战争赔偿。巴尼特同样认为德国在签订条约后的战略态势较1914年更好,以前在德国东方可以起到平衡德国作用的俄罗斯帝国和奥匈帝国消失,而且德国和新生的俄国之间有波兰作为缓冲。在西方只有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人口都不如德国的法国和比利时。巴尼特还认为英法两国应通过一种彻底摧毁俾斯麦一手创立的统一的德国并使其重新分裂为多个较弱小的政治实体的方式实现欧洲大陆的永久和平,只有这样做才能彻底解决德国给欧洲带来的麻烦,但英国并未达成自己参战的目的。 如果不以现代的战略或经济角度思考问题,凡尔赛条约在德国人心中种下了仇恨的种子,随后在纳粹党的培育下生根发芽,这也是希特勒一上台就开始明目张胆的践踏条约并赢得国内的一片喝彩的原因。史学家丹·洛林说,凡尔赛条约的连锁反应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凡尔赛条约》共分15部分,440条。根据条约规定,德国损失了10%的领土,12.5%的人口,所有的海外殖民地(包括德属东非、德属西南非、喀麦隆、多哥以及德属新几内亚),16%的煤产地及半数的钢铁工业。

疆界的决定 @在1918年11月11日停战时,就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给法国,恢复法国在普法战争前的疆界。 @北石勒苏益格经过公投,回归丹麦。 @承认波兰独立,并给予波兰海岸线。把原属波兰的领土归还,包括西普鲁士、波森省、部分东普鲁士及部分上西里西亚;东上西里西亚予捷克斯洛伐克。 @但泽由国际联盟管理,称为但泽自由市。 @割让尤本及萨尔梅迪给比利时;克莱佩达地区给立陶宛(1923年)。 @萨尔煤矿区由法国代管15年,然后由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 @德国承认奥地利独立,永远不得与它合并。 @承认卢森堡的独立。 @归还在山东的权益给中国;但后来因为二十一条的关系,则转交到日本。这触发了五四运动,拒签《凡尔赛和约》。中国于1919年宣布与德国的战事结束,并于1921年与德国另签和约。 @所有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分配。

军事上的限制 @莱茵河西岸的领土(莱茵兰)由协约国军队占领15年,东西岸50公里以内德军不得设防。 @陆军被限制在100,000员以下,并且不得拥有坦克或重型火炮,取消德军总参谋部的设置。 @海军员额限制在15,000员以下,船舰方面只能有6艘排水量10,000吨战列舰、6艘巡洋舰和12艘驱逐舰,并不准拥有潜水艇。 @不得组织空军。 @不得进出口武器。 @不得生产、储存化学武器。 @为了限制接受军事训练的人数,废除义务兵役制,士官士兵的役期延长到12年、军官25年。

战争责任 @德国必须承认全部战争责任,承认对协约国平民犯罪。 @前德皇威廉二世被审判为战争罪首犯。 @部分德军被审判犯有战争罪,其中一些被判处死刑。

战争赔偿 根据协约国赔偿委员会决定,德国共需赔偿2260亿马克(约合113亿英镑)且以黄金支付,后减至1320亿帝国马克。1921年赔偿金额确定为49.9亿英镑,即1320亿马克。 一般认为这笔沉重的赔偿给德国经济戴上了一副沉重的枷锁并间接导致了纳粹党在德国的崛起,但对此观点史学界仍有不同评价。

各方对条约的反应 一、战胜国对条约的反应 法国认为自己没有完全得到满足,克里孟梭在随后的大选中下台。从整体而言英国对条约比较满意,德国东部边界得到了一定的安全,如波兰的独立和但泽自由市的成立。在某种程度上英国甚至认为条约对德国过分苛刻,这可能导致德国的不满并成为未来的不稳定因素。美国认为条约是欧洲的麻烦所在,而且对德国过于苛刻。1919年美国国会投票决定拒绝签署凡尔赛条约并拒绝加入国际联盟。 二、德国对条约的反应 当德国了解到条约内容后,愤怒和屈辱感迅速在德国国内蔓延,似乎德国并未意识到他们对发动战争负有责任而且他们已经战败,起初德国政府拒绝接受条约,德国海军以自沉舰艇的方式表达对条约的不满。 后来成立的魏玛临时政府陷入两难境地,总理谢德曼被迫决定接受条约,随后陆军总司令兴登堡称德军已无力再战。1919年6月28日协约国向德国发出最后通牒,新成立的魏玛共和国总统弗雷德里希@艾伯特决定接受条约。 随后保皇派、民族主义者和前军队将领开始质疑条约。魏玛共和国的政治家、社民党人、共产党人、犹太人被他们视为叛国者,因为这些所谓的“十一月罪犯”是魏玛政权的既得利益者,也是他们“在背后捅了德国一刀”。这种论调在德国投降后具有广阔市场,因为当时德国已经取得了东线的胜利并和俄国布尔什维克政权签订了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而西线德军仍在法国和比利时境内。但实际上西线德军的春季攻势因给养不足而被迫停止,在批评者眼中这次失败被归罪于后方的罢工,尤其是犹太人。而他们却忽略了交战双方已经卷入了总体战中,前线的局部战术优势无法扭转德国在战略上的失败。尽管如此,这种论点在德国国内仍引起了广泛共鸣并被纳粹党所利用。

德国对条约的破坏 战后的德国经济非常羸弱,只支付了条约规定的赔偿金额中的一小部分,但即使这一小部分也给德国经济造成了极大负担并导致了近1/3的通货膨胀。条约规定德国以矿产资源和工业设备赔偿未能以现金支付的部分更激起了德国民众的不满。 以下是对条约比较明显的违反: @1919年德军总参谋部在形式上被解散,但其核心仍以“部队局”的形式存在和运作,并依据一战的经验继续完善德军军事学说、组织训练。 @1922年4月16日魏玛共和国和俄国苏维埃政府在意大利拉帕洛签订拉帕洛条约,双方宣布放弃在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及一战后向对方提出的领土和金钱之要求。而且,两国也同意外交正常化并“友好合作,在经济上互惠互利”。在双方于29日签署的秘密附件中规定德国可在俄国训练部队、试验凡尔赛条约中禁止的坦克和飞机等武器。 @1935年3月希特勒宣布恢复兵役制并扩充德国军队,包括建立凡尔赛条约中禁止德国拥有的海军武器、装甲部队和空军。 @1936年2月希特勒宣布德国重新占领莱茵兰非军事区。 @1938年3月希特勒宣布德国与奥地利合并。 @1939年3月希特勒宣布占领捷克斯洛伐克除苏台德地区的其余部分。 @1939年9月德军闪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建立了凡尔赛体系,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间利益划分不平衡的矛盾

中国影响:将中国山东半岛利益转让日本,引发了国内“五四爱国运动”,
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损害了中国领土完整。

魏玛共和国的鼎盛

古斯塔夫·施特雷泽曼在1923年担任德国总理,后来从该年到1929年就任外长。在他当政期间,由于起义减少、经济复苏,所以共和国能够休养生息。
施特雷泽曼上台后首先推出地产抵押马克,用以减轻恶性通货膨胀对德国社会与经济的祸害。由于他坚持拒绝发行更多钞票,所以令问题迎刃而解。他为了振兴经济,更减少政府开支、简化官僚阶级并加税。魏玛政府接受了美国的道威斯计划,减少德国的战争赔款。
1922年,德国与苏俄签署拉帕罗条约,恢复外交关系。
1925年,施特雷泽曼与协约国签署了洛伽诺公约,恢复了德国在欧洲的外交地位。而且,德国凭着确认其西部边界,成功与邻国修好。在施特雷泽曼的帮助下,德国在1926年加入国际联盟并作为第六个常任会员国。德国也停止了裁减军备。
然而,1920年代初期的德国只是表面繁荣。它之所以经济复苏,有赖外国贷款,故此渐渐增加本国国债,并令整体贸易额下跌、失业率上升。施特雷泽曼的改革始终是治标不治本,未能真正令民主制度在德国扎根。
纵然德国在多方面都初见进步,施特雷泽曼仍然被他的政敌批评,被指为采取“屈从政策”,逐步实现凡尔赛条约的条款所需。
施特雷泽曼在1929年病逝,魏玛共和国的黄金时代结束。

闪击波兰,为什么我们只记住德国,还有位凶手却被刻意遗忘

1938年9月29日,英国、法国、意大利以及当时的纳粹德国共同签署了《慕尼黑协定》企图牺牲捷克,并把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企图换来长久的和平。当时的英国首相张伯伦非常高兴,认为这是大陆政策的又一次胜利,可以用德国来牵制日益强大的法国。 狡诈的希特勒 法国总理达拉第却没有那么高兴,因为他看到德国的胃口依然没有满足,这一次只不过是在纵容德国。而且达拉第认为战争早晚会爆发,并且他还认为德国12个师就能战胜法国100个师,因为他看到了德国新战术。而法国这个时候依然是一战时期的思维,认为战争依然依靠大炮,沟堑这类阵地战,实际上战争已经来到以坦克为主的闪击战。 戴高乐在二战前写了一本《机械化战争》,讲述了机械化装甲部队和空军结合的战术,但是当时法国掌权的是七八十岁,一战时期的老将甘末林,他们固执地认为,坦克飞机只不过是玩具,战场上能起作用的只有堡垒和大炮,所以修建了众多堡垒。而戴高乐的《机械化战争》被当时德国人买回去翻译成德文,陆军总司令古德里安看完后,如获至宝,并付诸实践。 古德里安 果然没过多久德国就吞并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但是因为捷克,奥地利等都是德国东部国家。所以当时英国、法国看到了德国的野心也没有做出任何实质性的动作。他们甚至还有个小心思,把祸水引到苏联那一边,顺势解决两个敌人。 时间来到1939年5月份,希特勒对波兰提出了领土要求,在一战的《凡尔赛合约》中,以前德国的波森和西普鲁士都割让给了当时的波兰,给予了波兰进入波罗的海的通道。早期希特勒为了麻痹波兰,还签订了《波德互不侵犯条约》,但是当德国吞并奥地利和捷克后,波兰就成了他下一个目标。 本来波罗的海的通道与德国领土是分开的,德国先是要求拥有治外法权的公路,这条公路直通东普鲁士和德国本土,波兰在获得英法支持以后,拒绝了德国的要求。希特勒认为英法不会因为波兰问题与德国开展,因此在1939年4月28日终止了《波德互不侵犯条约》。波兰随即与法国签订了一个同盟协议,法国承诺如果波兰遭到袭击,法国会在15天内加入战斗。英国随后在和波兰签订了军事同盟条约,其实这些都是自我安慰罢了。 与苏联的密谋 在德国入侵波兰之前,德国参观团看到波兰士兵在军营外大小便,于是便认为波兰此时的军纪涣散。要知道在部队中,随地大小便很容传染霍乱、痢疾等疾病,这类疾病都是通过粪便污染水源,或者干燥的粪便通过空气传入人体的,二战时期大家都知道这种随地大小便的危害,但是波兰这种行为是很明显说明军纪不严。 其实英法也没有闲着,在1939年6月派代表团到圣彼得堡与苏联谈判,苏联也很重视这次会谈,派最高规格的军事代表团,与前来的英法进行谈判。而英国却只派了几个空军少将,法国更过分,派了几个即将退休的将领过来谈判,而且这些将领为了保证自己顺利退休,进门就告诉苏联代表团,这事我们做不了主。这让当时苏联非常愤怒,做不了主,过来是旅游的么?这个代表团真还是来旅游的,先后游览了列宁格勒和莫斯科。 而且在谈判过程中,英法一直保持着对苏联的警惕。在历史上,东斯拉夫人对欧洲的抢劫达到30多次,每次都是灭绝式的抢劫,而且俄国信奉东正教,和西欧天主教在宗教上有无数次冲突。但是波兰与苏联都同属于东斯拉夫人,但是这兄弟俩仇恨要比同德国仇恨更深,历史上,俄国曾三次瓜分波兰,而且波兰国歌里都把抗击俄国的东布罗夫斯基当作人民英雄,可见与俄国的世仇有多深。 因为苏联与德国中间夹着波兰,苏联伏罗希洛夫元帅让英美问波兰,如果德国入侵法国,波兰愿不愿意借道,让苏联支援法国。波兰人的回答是:「 ”德国人来了,我们有丧失自由的危险;俄国人来了,我们有丧失灵魂的危险。绝不允许俄国士兵进入我们的领土。” 就这样英法把苏联送给了德国,此时希特勒也没有浪费这个人情,对苏联表示:没有什么不能谈的,如果有需要,甚至可以亲自飞往莫斯科。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当法国沦陷后,英国遭到德国猛烈轰炸的时候,丘吉尔偷偷与斯大林会面,谈判的内容甚至包括牺牲巴尔干半岛等。 一战结束后,苏联因为十月革命便退出了协约国,这在英法看来就是背信弃义,相对于英法,苏联和德国更像同病相怜的兄弟。于是在1922年,苏联德国签订了《拉巴洛条约》,这份条约第一次承认苏维埃俄国政权的合法性,并放弃原沙皇俄国时期的债务。 在英法看来,最不可能成为伙伴的两国国家结成了同盟,因为德国此时正在大力镇压工人革命,但是希特勒非常识时务,不但拉苏联入伙,还给苏联实实在在的利益,那就是瓜分波兰。 历史吊诡的是,苏德签订的这份《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在战后被苏联给否认。因为莫洛托夫特在与德国签订协议的时候,用的是拉丁字母而不是西里尔字母。我想此时苏联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也明白如果这份协议如果公之于众,对自己,对苏联都没有什么好处。于是这份「 ”伪造”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最后不了了之。 到了1939年8月份,纳粹德国大肆报道波兰将要入侵德国的新闻,甚至报道已经有150万波兰军队集结在德国边境。盖世太保从纳粹集中营中找到十几个死囚,让他们穿上波兰人的军服,然后枪杀这些死囚在德国与波兰边境的树林里,然后带着剩下的一个死囚,攻占了德国一个电台,宣布波兰对德国开战,然后把死囚打死在电台里。 入侵波兰 随后1939年9月1日凌晨4点45分,纳粹德国三个集团军群,160万大军,扑向沉睡中的波兰。天上是2000架飞机,地上是2800辆坦克,德军一共投入44个师,包括7个装甲师、4个轻装甲师和4个摩托化师。波兰方面一共是7个集团军、870辆坦克、407架飞机、39个步兵师、11个骑兵旅、2个摩托化旅,总兵力约100万人。 不仅仅是军力上的差距,还有战争思维上的差距,波兰此时主力部队居然是骑兵旅,共计有11个骑兵旅,仅波莫尔思卡骑兵旅就有1.2万人,而且还是波兰的绝对主力。你能想象,这些波兰骑兵骑着高头大马,拿着大刀冲向德国坦克时的场景,完全是带冷兵器穿越回古代的战争。 而且当时波兰把大量的军队集结在德国波兰的边境,当德国装甲师以每天60公里的速度进攻波兰的时候,突破了边境便入无人之境。唯一能形成的抵抗就是格丁尼亚战役,德军损失1000多人。 苏联德国瓜分波兰 德国占领波兰后,苏联宣称由于波兰 *** 不复存在,因此《苏波互不侵犯条约》不再有效,为了保护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人的利益,决定进驻波兰东部。1939年9月17日凌晨,苏联的军队开赴波兰东部,德苏两国军队在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会师。 波兰人没有看错,苏联占领波兰以后,认为波兰是资产阶级建立的国家,是劳工阶层的敌人,因此要坚决予以灭绝,下令处死1500名波兰的官员。但是在随后二战结束之后,在斯摩棱斯克附近的卡廷森林里,发现了4400具尸体,这些尸体双手都被捆绑,头部有弹孔,很明显这些都是苏联在入侵波兰时候杀死的。苏联占领波兰期间,还把100万波兰人流放到西伯利亚。因此在波兰人的印象里,闪击波兰,绝不是德国人一家干的,还有苏联。

二战前波兰为何敢说三天灭亡德国?揭秘二战波兰军事实力

说到二战时期的波兰小编是知道的,他们嚣张的很,话说他们曾经扬言要三天之内把德国给打灭亡,但凡是说这样话的,要么的的确确是实力出众,要么就是在吹牛,那这个波兰是属于那一种呢?其实还挺有意思的啊,所以下面我们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这个波兰到底是什么情况吧,波兰的军事实力到底有多强吧!
三天灭亡德国,是苏联和德国魏玛政府签订《拉巴洛条约》后,波兰军方撂下的一句狠话。当时的国际形势对波兰非常不利,波兰是在借机威胁德国。不过当时波兰确实有威胁德国的资本,并不是大话。
波兰第二共和国是在一战结束后,由英法扶持起来的一个东欧大国,专门用来遏制苏联和德国的棋子。当时的波兰很强,军事实力可以跟苏联硬钢,不是善茬子。
1921年3月18日,波兰和苏联在拉脱维亚首都里加签署了《里加条约》,结束了长达两年的苏波战争。签订条约后,苏波双方对结果都不满意,都觉得自己吃亏了。尤其是波兰,恨不得立刻组织反攻,宰了苏联。不过很快就传来了一个坏消息,把波兰上下都给气疯了。
1922年4月16日,德国和苏联签订了《拉巴洛条约》,双方各自承认对方的合法性,恢复了外交和领事关系。并且苏联和德国还在军事上进行了深度交流。比如苏联为德国提供武器试验的场所,苏联则得到德国教官对其军队进行现代化与训练。两国间的合作十分密切,没有意识形态的冲突,当时德国军队领导人汉斯·冯·塞克特将军甚至认为苏联是理想的盟友,两国的合作可以长久,并共同于未来将波兰毁灭。
苏德同流合污意味什么?看地图就知道,德波苏三国同三明治一样,波兰就是夹在苏德中间那块肉。
因此,这个事件让波兰感到极大的威胁,认为德苏两国军队未来可能发动向华沙进攻的巨大箝形攻势。为了缓解压力,波兰放弃了对苏联的敌视态度。主动与苏联恢复外交关系,并于1922年6月主动与苏联签订了《波苏友好条约》,恢复了外交关系。
暂时稳住了苏联后,波兰就开始向德国龇牙咧嘴,威胁德国不要轻举妄动。
当时的德国由于受《凡尔赛条约》限制:陆军被限制在十万人以下,并且不得拥有坦克或重型火炮等进攻性武器;海军只能拥有6艘一万吨,装备280毫米主炮的非无畏战列舰,6艘轻巡洋舰、12艘驱逐舰和12艘鱼雷艇。不得制造及拥有潜艇;空军直接被撤销,不得拥有空军。并且也不得生产、储存化学武器。
而当时的波兰由于不受任何条约限制,总兵力高达76万,是德国的七倍多,并且还有法国给它撑腰(英国不支持波兰),在国际环境和硬实力两方面,都对拔了獠牙的德国有碾压性的优势。
因此,后来担任波兰元帅爱德华·雷兹·斯米格维当时的撂下的这句狠话:波兰要与德国战争,德国将无法回避,一旦发生战争,波兰人将在三天内占领德国。其实并非大话,当时确实有这种可能性。
不过此一时彼一时,到了1930年代,由于纳粹德国的上台,德国经济飞速发展,把波兰远远甩在身后。波兰和德国的经济实力对比发生了大逆转。面对德国的这种咄咄逼人的压力,波兰人有点手足无措,开始病急乱投医。其典型案例就是1934年波兰和德国签订的《德波互不侵犯条约》。
为什么说这个条约是波兰病急乱投医的典型代表呢?
因为波兰签订《德波互不侵犯协议》时,完全没有和法国协商,波兰甚至没有事先知会法国政府,所以当法国得知波兰和德国缔结互不侵犯时尤为震惊。
并且,波兰同意了德国的要求,在《德波互不侵犯协议》中不确认《洛迦诺公约》,使得法国怀疑波兰和德国达成了某种密约。
事后,时任法国驻波兰大使拉洛什对着媒体愤怒的说道:波兰政府的外交政策非常自私自利!
这是非常严厉的外交措辞了,因为外交大使一般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不会乱说话。拉洛什大使敢这么批判波兰,显然就代表了法国政府对波兰的态度。
1934年6月,法国做出回应:法国内阁投票通过外长巴尔都的东方洛迦诺提案,主动和苏联的同盟。
法国的这个决定,明显是在要挟波兰。因为法国的死敌是德国,法国和苏联其实并没有深仇大恨。法国之所以敌视苏联,一方面是意识形态不同,另一方面是照顾波兰,不愿意牺牲波兰的利益和苏联交往。但是现在波兰把法国卖了,单方面和德国缔约,给了法国一耳光,这显然就是把法国从改善对苏关系的道德束缚中给解脱了出来。
既然波兰能和法国死敌德国单方面缔约,法国就不能同波兰死敌苏联缔约?
不过法国也没有把事情做绝,当法国抛出了这个《东方协定》后,还想拉波兰入伙,共同围堵德国,遏制苏联。但是波兰对此邀请并不热衷,一直迟迟不肯表态。最后在法国的反复催促下,波兰政府给了出一个让法国很失望的回复:《东方协定》不能替代和有损于《德波互不侵犯协议》的有效性;立陶宛和捷克斯洛伐克必须排除出这个条约体系之外,否则波兰不参加。
很显然,波兰政府不买账,基本等同于不会参加《东方协定》。
到了后来,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时,波兰大使向法国外长博内表示:如果法国出兵协防捷克,波兰不会出兵协助。法国总理达拉第听到这个消息后,当场晕菜。
法国对此是既恼火也无奈。恼火的是波兰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大局,无奈的是法国单方面又扼制不住德国。无法抵挡纳粹德国的崛起。于是,法国开始走上了绥靖之路。
也就是说,法国之前为了遏制德国,构建了一个体系。波兰单方面和德国缔约,破坏了这个体系。法国为了修补体系,也单方面和苏联缔约,准备再建一个体系。然而由于波兰不感兴趣,于是这个体系崩塌了。法国没了体系,没有能力单挑德国,所以才走绥靖之策。寄希望牺牲小国的利益,延缓二战的爆发。
因此可以这么说:波兰后来被灭,其实就是波兰自己造孽。如果波兰不拆台,二战未必会是后来的走势。
后来发生的事情很多人都知道。波兰在得罪了法国后,又先后得罪了苏联、德国、捷克斯洛伐克、立陶宛、匈牙利等周边国家。可谓是人见人弃,狗见狗嫌。如果德国或者苏联围殴波兰,根本不会有盟友帮忙。
不过就算是如此,当时担任波兰武装力量总司令的爱德华·雷兹·斯米格维依然嚣张的认为波兰有百万大军,是世界第七军事强国,不惧怕德国和苏联的进攻。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斯米格维元帅引以为傲的百万大军瞬间崩溃。法国虽然向德国宣战,但是法国根本不想救波兰这个二五仔国家。因为法国已经认为波兰不值得自己拯救了。同时法国也希望德国吞并波兰后,向东去打苏联人。
至于波军统帅爱德华·雷兹·斯米格维,他在波军被德军击败后,越境逃往罗马尼亚,并被扣留。
在罗马尼亚,他首先辞去了波兰军队总司令的职务,随后逃脱了罗马尼亚人的看守,先跑到匈牙利,再取道斯洛伐克,辗转潜回华沙。在华沙,他放弃了军衔和职务,更名改姓为扎维沙,以一名普通士兵的身份重新加入抵抗运动。不过没多久,他就因心脏病而死。由于大家不认识他,所以他的墓碑上的名字也一直是他的化名,直到1991年才改正过来。
本文标题: 如何评价拉巴洛条约(1922年德国魏玛政府与苏维埃俄国签署的条约)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341059.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历史上的张飞是怎么死的如果亚洲一直没被欧洲侵略,会发展成什么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