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三国演义》中用铁棍做武器的将领有哪些?隋唐里的,铁木金,擅使一条100斤重的铁棒,武艺出众,英雄大会上仅三招击败王伯当,后...
请问《三国演义》中用铁棍做武器的将领有哪些?
演义里还真不记得有谁用过铁棍这种武器,倒是水浒里边使棍的不少...
补充
回复 oooo1196:您说的我查了一下,何曼用的武器确实是和铁棍类似的“铁棒”,这个是我疏忽了...
回复 coan丶向右:黄盖用的是铁鞭,不是棍,还有杀死甘宁的那个叫沙摩柯,他的武器叫铁蒺藜骨朵,也不是棍
那个彻里吉就是杀死甘宁的那位
用铁棍
三国里谁擅长用棍
我是玩 赤壁的 想选 祖籍当时的战场上都是武功,心术深不可测的猛男呀(当然祝融归纳为猛女).棍子它本身杀伤力太小了,就算你武功盖世,力挺千劲,一棍子下去闷死几口子,那你直接用枪或者刀`剑之类的硬物不更轻松省力么.
就算你能打一仗打他个三天三夜,但是人总归是有极限的,发挥到了,气力就不足了.所以带刃的是可以省力的.
如果经济受到限制买不起那些东西,可以把棍子的头削成尖尖的嘛,不是绑个铁头之类的......这好像原始人. 呵呵.
至于黄巾爆发时的农民叔叔们,肯定是穷人啦(身世显赫,或是足已赶上我们小康生活的朋友们,谁会听张角的忽悠,跟着他鬼混呀).穷人买不起那些个`铁片子`难免用一些农具也是可以晓之以理的.
提到孙策,孙伯符.这位堂堂的江东小霸王,统辖江东五郡:会稽,吴,建业,庐江,柴桑.(这些都是我们今天的浙江,扬州一带).英姿勃发,又是个大款爷,大军阀.怎么会突发奇想地使棍子呢!
孙策确实是有一柄他父亲江东之虎孙坚遗留下的一把宝剑.也有一种说法留下的兵器名字叫做古绽刀.而且还使得一种叫做手戟的暗器.我想人家大帅哥什么兵器不能买;人家武艺高超,什么兵器不会使;何必偏偏选中一支棍子.
试想在千军万马的战场上,小霸王统领三军冲锋陷阵,挥舞的是一支棍棍,后人会想到什么,是他的个人爱好?还是......
我看三国时期不仅没人使棍子,而且就连提问的那位兄台特别提到的`擅长`也未必会占多少.我看了好几年的三国,观三国之类的书籍多矣.从没见过罗贯中`陈寿也好,易中天等等现代学者教授也好,提到有人使棍的.
我看你也别去刻意寻找这位勇武超群却一直默默无闻的棍神了.
听说赤壁现在公测是要激活码的,不过我了解过一些,也不妨视之为一款不错的游戏,祝你游戏愉快!
游戏中就有孙策的小霸王和林统的双截棍
为啥说岳云这样的猛将,不敢用西瓜大小的锤子?
南宋抗金名将岳飞之子岳云在演义小说中,用锤之名影响深远,还衍生出了很多相关的文艺作品。在同类型的演义小说里,如岳云一样的猛将所使用的锤往往短柄圆头,锤头如西瓜大小。甚至引伸出了一个演义里的常用配置“四猛八大锤”。但这实际上是创作者的艺术夸张。这些猛将不可能也不敢用西瓜大小的锤子。而要解答这个问题则要从锤类武器的缘起讲起。
▲文艺作品中的锤
木棒是人类最早使用的武器。但单纯的木棒杀伤力太小了,别说跟人打,就算是打兔子,也感觉差点意思。为了提高武力输出,原始人便想办法对木棒进行各种改装,比如在棒头安上一片尖尖的石片,那便是原始的石矛。如果安装的不是石片,而是一个石球,那便是原始的石锤了。
▲石矛
中国的北方出土过很多这种原始的锤头。由于这种石锤比较原始,因此为了表达严谨,一般的出土报告中都称其为“棍棒头”,这种石质的棍棒头表面往往有乳钉状的突起,这样做的目的也是为了增大它的杀伤力。
一般认为,这种安装棍棒头的木棒,很有可能便是锤类武器的前身。西周和东周时期,这种带有棍棒头的木棒在草原民族地区十分常见,随着生产力的进步,石质的棍棒头已经显得过于落后,人们开始普遍使用青铜制造棍棒头。青铜棍棒头的杀伤力要明显大于石质的棍棒头,能够有效的击破当时的防护装备,对人体造成杀伤。
锤除了是武器之外,还是一种工具。这点上它和斧类似,两者都是兼有武器和工具两个属性。在古代,锤又叫做椎,有长柄和短柄之分。墨子中曾经说过,守城作战时,城墙上每两步要准备连枷、长斧、长椎各一件,枪二十只,以备使用。
▲东周时期匈奴铜棍棒头
铁椎这种武器制作容易,杀伤力也足够,同时还可以伪装成生产工具,因此经常被人用来作为暗杀的武器。战国时期信陵君刺杀晋鄙,以及秦末时期张良刺杀秦始皇,使用的武器都是铁椎。道理很简单,铁椎这种武器虽然沉重,但柄并不算很长,刺客携带起来非常方便,藏衣服里也行,装篮子里也可以。要是你用长矛,那就没地方藏了,只能扛着过去,只怕还没有看见目标,就被人家的卫士拿下砍头了。
▲汉代木柲铜锤
整体来说,在宋代以前,锤类武器不是常用的军用武器。大多数情况下,铁锤是作为工具存在的,另外锤类武器也会被当成仪仗用具,如沂南汉画像石上就刻画有持矛持锤的骑士护卫从车图。到了五代时期和两宋时期,受草原民族影响,锤开始大量出现。在当时,锤也被称为挝,《旧五代史》中记载,五代时期的著名将领周德威曾经使用铁挝作战。在《新五代史》中,同一件事情里,周德威的武器却变成了铁锤,可见当时挝锤不分。
▲国博鎏金錾花银骨朵
北宋官方修订的兵书《武经总要》中记载有两种锤类武器,一种称骨朵,一种称蒺藜,都是短柄锤类武器。据书中描述,骨朵和蒺藜用铁若木做头,其中蒺藜头的表面遍布尖刺。此外,宋代洪迈《夷坚丙志·婺州雷》中也有“执挝如骨朵状”的说法,这也可以作为骨朵即挝的证据。不过由于中国古代对武器的命名比较混乱,因此也不能简单的就认为挝就是锤。如明代《武备志》中的飞挝,实际上是一种飞抓类的武器。
两宋时期,各政权都普遍使用骨朵类武器,辽史中说,辽国的正规军——契丹正军每一名士兵都装备一件骨朵和一件斧钺。南宋朱彧所著的《手书》则说,金军入侵中原时,经常使用敲棒击打宋人的头部,中者无不头破血流而死,敲棒便是骨朵类武器的另一种称谓。北方地区出土过不少辽金时期的骨朵,这些骨朵的外形有圆球状、瓜棱状、蒺藜状之分,材质上则有银、铜、铁、石质、陶瓷等不同质地,从材质上看,这些骨朵中既有实战武器,也有仪仗用具。从出土文物来看,宋代的实战锤类武器普遍不大,锤头直径多在5cm左右。
▲辽代骨朵
到了元代,锤类武器仍然常见,由于蒙古军队的踪迹遍布欧亚,因此蒙古军队使用的武器类型也很杂。周纬所著的《冷兵器史稿》中提到,蒙古骑兵使用两种锤,一种称夏西帕尔锤,六棱圆形锤头;一种称佛来尔锤,是锤头为六角形的链子锤。但也有人认为,所谓的夏西帕尔锤即波斯地区的页锤(即Shashpar)。
在明代,骨朵类武器是军队的制式装备,著名军事学家唐顺之的著作中提到,明代边军士兵都装备腰刀和骨朵作为副武器,其中骨朵重三斤。清代由于火器普及度较高,因此不少冷兵器的装备量都有明显下降。从皇朝礼器图式中看,清代的绿营兵装备一种双持的短柄瓜锤,这也是清代军队成规模装备的唯一一种锤类武器。
总体而言,这种实战锤子大小都不会超过拳头大小,于是有句俗语“锤不过虎(手掌的虎口)”。
▲观复博物馆明代瓜棱锤
那么西瓜大小的锤子存在过吗?答案是有的。宋元时期,骨朵除了作为兵器使用之外,还是作为仪仗用具和刑具使用。仪仗用的骨朵一般为金银所制,在中原地区,这种骨朵是皇家的专用物品。宋仁宗时期,政府还曾经专门下令,禁止民间使用银骨朵。因为骨朵的外形类似于瓜类植物的果实,因为依仗用,大小也跟瓜类似,因此作为仪仗的骨朵也经常被称为瓜,有金瓜银瓜之称。辽史中记载,辽国的重臣韩德让有一次在朝堂上和人起了争执,大怒之下,夺过卫士的金瓜当场将对方击死。
在明代,那种页锤在明代也作为仪仗用品使用,如明代的《出警入跸图》中便出现过两种作为仪仗的锤,一种是瓜锤,一种是页锤。
▲《出警入跸图》
作为仪仗用具的锤在清代依然存在。从典籍中可知,清代的仪仗用锤分三种,分别称为卧瓜、立瓜、星。其中星即为页锤,立瓜和卧瓜的锤头为带有瓜棱的椭圆状球体。两者的区别在于,立瓜的木柄所在直线与锤头椭圆形截面的长轴重合,而卧瓜木柄所在直线与锤头椭圆形截面的长轴垂直。
▲故宫藏清代瓜锤
清代对仪仗用锤的形制和使用方法也做出了严格规定。换句话说,这锤子也不是你想用就能用的。按照规定,星只有皇帝能用,连皇帝他妈都不能用,而卧瓜和立瓜这两种锤子是大家都可以使用的,但不同级别的人使用的锤子的造型也不一样。如皇帝、皇后(以及妃嫔)、皇太后三人仪仗中使用的卧瓜和立瓜在涂装和尺寸上都存在区别。总之,虽然西瓜大小的锤子是有,但第一不是实战,第二也是皇室仪仗用,猛将们不可能也不敢用西瓜大小的锤子。
本文为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滚滚,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