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对海洋为什么关注很少

发布时间: 2023-10-16 09:01:07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81

中国是一个大陆—海洋型国家,为什么中国古代先民对海洋的利用不像西班牙、希腊、英吉利人那么得心应手?西班牙、希腊、葡萄牙、法国等国...

中国文化对海洋为什么关注很少

中国是一个大陆—海洋型国家,为什么中国古代先民对海洋的利用不像西班牙、希腊、英吉利人那么得心应手?

西班牙、希腊、葡萄牙、法国等国家大都是四面或三面环海的国家,他们对海洋的依赖比较强,同时他们的陆地面积、资源有限,因为工业的发展,人口的增加、社会的进步,他们寻求生存的途径只能是通过海上向外扩展。
而中国的主体是大陆,且资源丰富,通过内陆发展的空间很大从而忽略了海上的扩展能力。陆上的丝绸之路就证明了这一个点。当然文化上的约束也不容忽视。
人家有地中海呀,中国海岸线比例有岛国的多吗。中国还是生活在内陆的多。
靠近海边居住的人太少了吧
谁说的?郑和下西洋,你不知道吗?
淮阴师范的

本文哪些内容说明了历史上中国海洋意识的缺乏

走向海洋

阿来

①当站到一幅巨大的地图前,就发觉自己的目光已经改变。过去关注点总是高山与大河,那种蜿蜒与逶迤,给人已经上路、地平线上景色不停变幻的感觉。自从在中国渔政南海总队302船上有一次南海之行后,当我再次面对地图时,眼光就不由自主地投注于那片宽阔的蓝色海疆。感到脚下坚实的土地开始起伏,开始晃荡。

②海洋像天空一样展开在我们眼前的时候,她是多么陌生啊!

③当她平静的时候,我们难于忍受她的单调,当她迎风起舞时,我们又无法面对野性的动荡。我们在黄土中的根,扎得实在太深太深了,我们在陆地上的安居,也实在是太久太久了。很久以来,中国人就一直认为自己的国度是中央之国,是大地的中央。天空出现在头顶,是为了完成穹庐般罩子的使命;大海呢,那是大地床帷一样的漂亮的镶边。大海在中国人的主流观念中,从来不是出发之地,而是边缘与尽头。直到近代,才有一群群中国人来到海边,向遥远的彼岸瞭望,才有一些勇敢的中国人到了海上,不是为了像收获庄稼一样用网打捞一点鱼虾,而是为了一个遥远的强国富民的梦想。

④对一个生命意识与文化传统都深深扎根于黄土之中的民族来说,海洋或者是遥远的传说,或者就是外敌侵入的风险。所以,明代虽然有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但他督造的七宝楼船,也只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孤独的辉煌。郑和的故事,只有在今天中国人充分意识到海洋重要的时候,才被重新发掘出来,这个另类的英雄才被真正地记忆。更能让我刻骨铭心的历史是,同样是在明代,就在郑和七下西洋的船队消失于海上之后不久,并非正规国家军队的倭寇,从海疆上不断地侵扰,居然成为明帝国的心腹大患。中国在海洋上遭受屈辱,并不是到近代才有的事实,而是当中央之国尚称强大的时候就已经发生。明代,郑和的船队至少到达了非洲。但在同一个明代,面对倭寇的骚扰,来自农耕文明的军队只是在陆地上筑起城墙,而不是到广阔的大海上展开抵御外侮的战场。

⑤就在来自海上的倭寇之患平息不久,一个叫利玛窦的传教士经过漫长的充满风险的海上航行登陆中国。他在书信中向自己远方的国人报告对这个新到国家的印象:“我们依然很难相信,一个疆域如此广阔的庞大帝国,拥有的军队不计其数,却始终生活在持续不断的恐惧之中。”利玛窦还有些费解地指出:“他们害怕那些小国家。”

⑥明代早已成为编年史的一个逝去的段落,但这种文化习性却带着巨大的惯性在

持续着。对灾难与风险,更多国人的选择是视而不见,或者遗忘。

《走向海洋》阅读附答案《走向海洋》阅读附答案

⑦面对来自海洋的危险,封建帝王的选择是海禁。这让我想起一个二战时的故事。诺曼底登陆前夕,盟军秘密集中了大量的舰船在英国海岸。航船实在太多了,为了不走漏风声,艾森豪威尔为首的盟军司令部,决定让英国沿海居民后撤一段距离。但这个决定引得丘吉尔首相愤怒咆哮:英国的的习惯从来就是逼近,而不是离开海岸!不行,任何理由都不能让我们作出这样的决定!结果盟军不得不采取别的措施来保证计划的施行。

⑧而在我们漫长的历史上,海洋只是海边渔民收获一点鱼虾的水上牧场。至多,也只是在故乡无以为生的人们流浪异国求生的危险丛生的通道。使国人海洋意识苏醒,切肤感受到海洋主权之痛的是一部血腥的近代史,一个帝国幻梦的破灭。中华民族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⑨因此,南海总队这次巡航守礁的行为本身,就蕴涵了更为丰富的意义,一个后发的国家,开始意识到海洋的重要,并且行动起来,开始维护自己天然的权利的时候,却因为曾经的被殖民,因为后发,因为文化基因中海洋意识的缺乏,使一个国家维护主权的行为,也那么艰难曲折,波诡云谲,那么需要智慧与坚定。好在,我们已经在海上了。海图上的航线虽然有些曲折,但终归是指向遥远海疆。我站在302船的驾驶舱里,看到中国海上,台风过后,终于迎来壮美的日出!

那时,我感到不是一艘船在劈波斩浪,而是整个中国,正在走向海洋!中国要走向世界,没有办法不走向海洋!
原题答案
20.①认为海洋是大地的“边缘与尽头”;②认为海洋是遥远的传说,或者是外敌入侵的风险;③虽有先进的航海技术,却只能御敌于陆上;④面对来自海上的危险,封建帝王“实行海禁”;⑤只把海洋当作水上牧场和求生的通道。(每点1分,答对四点即可得满分)

海洋对中国古代而言主要意味着什么?

中国人从未背弃过海洋,但也从未真正关注过海洋,海洋作为“化外之域”的观念一直扎根于中国人的灵魂深处。那么,中国人是怎样看待海洋的呢?在古代中国人眼中,海洋是一个充满黑暗恐怖的地方,认为“海”字,从水从晦。汉人刘熙《释名》说:“海,晦也。”所谓晦,是指月朔或日暮,昏暗之意。晋人张华《博物志》也说:“海之言,晦昏无所睹也。”与此同时,中国人还把大海与苦难、凶险和荒蛮联系在一起,如把沉重的灾难称之为苦海,把北方西伯利亚荒凉不毛之地称之为北海,把茫茫沙漠称之为瀚海,等等。中国古代曾有“君乘而王,则海夷”的说法,意思说有了君子、好人做君主,海洋就不会泛滥成灾。中国古人把海洋等同于灾难所在,所谓“海夷不扬波”,即大海不起波浪、风平浪静就是天下清平的象征。成语中的“海宴河静”,更是把平静的海洋与不泛滥的黄河作为一种理想的生存条件。
据《山海经》等文献记载,北海之神禺强(是中国最早出现的海洋神),其形象是十分凶恶,且地处幽暗,掌管生杀予夺,实际上又是一位死神。上古神话中还有关于大禹巡海、海外异国的奇人奇事等故事,其中《山海经》中记载了大量海外世界的异国奇民的神话,比如其中记述了“灌头国”、“长脚国”、“大人国”、“玄股国”等的生活情况,充满了奇诡怪诞。这些神话折射出中国人对海洋的认识——即海洋是强大、凶险和变化莫测以及不可知的。即使像世人皆知的《精卫填海》神话(最典型的非海神神话:言炎帝之女女娃,失足于东海而被溺死。她死不瞑目,为了与溺死她的凶险大海进行抗争,其灵魂化作一只精卫鸟,每天衔着西山的木头去填大海),它除了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和征服海洋的雄心壮志外,主要是体现了中国古人的心目中海洋观——海洋是阴森可怖的死亡之所。及至唐宋,伴随着中国海洋事业的发展和兴旺,出现了新的民间海洋神话,最富有影响力的是海上女神天妃妈祖的故事,其主要内容是说妈祖女神经常显灵,解救海上从事捕捞和运输业的人们。这则神话表现的出无非还是人们对大海的畏惧心理以及祈求航海安全的心愿。
出于对大海的恐惧和崇拜,中国古人也祭祀大海,但往往列于江河之后,“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礼记·学记》)。事实上,秦以前,经济文化发达的中原人很少与海洋发生利害关系,因此人们祭祀的水神除了江河以外,就是湖、泉、井等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水体之神。直到秦朝一统天下后,随着疆域的拓展,人们航海活动的增多,才开始祭祀海神。到了汉朝,海神才逐渐被提到了与内陆水神同样的地位。这种河享有独特地位而轻视海洋的倾向,完全出于人们的功利目的——对华夏民族来说,大海所能给予的恩惠远远小于江河;与此同时,古人对海洋的祭祀和崇拜,主要出于对这种自然力的畏惧。可以说,对海洋的畏惧是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心理之中的。
中国人对海洋的敬畏心理与占统治地位的“四海”说相结合,乃有“海内”、“海外”之别和天涯海角之说。这种认识无非是把海洋与陆地的边缘看作一道自然屏障,屏障之内是可触摸的土地,屏障之外则是虚无缥渺、吉凶难测的未知世界。在这种意识的支配下,形成了中华民族封闭的“海洋地域观”,对中华民族的活动范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海洋的畏惧使中华民族更多地在大陆上纵横驰骋,而很少涉足海洋。长期以来,我们这个民族习惯于“脸朝黄土背朝天”,对苍天厚土甚至贫瘠的不毛之地充满了依恋,能够做到寸土不让;而对像蓝天一样广阔、比土地更加肥沃的海洋或视而不见,或见而不识,或视而不用。中华文明之所以被称为大陆文明,显然与此有直接和重要的关系。
1.海洋一直作为一道天险,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外部海盗的肆掠。
2.中国古代有发达的海洋贸易,从汉代开始,就与中南半岛,马来西亚等地建立贸易关系,为中国沿海居民带来丰富的利润。
3.郑和七下西洋,是中国最大的一次官方贸易,同时也代表了海洋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中国虽然以农业立国,但历史上卫温诸葛直到访台湾,宋朝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明朝郑和下西洋等历史事件也证明了中国开发,利用海洋历史悠久。
中国古代是一个内陆型的国家,很少把精力放到海洋之上,所以海洋对于中国古代而言是需要远离与防护敌方来袭的。
这个没有什么主要的意义,因为古代中国,它是以农业文明为主,对海洋没有什么依赖。

中国古代没有海洋文明历史吗?5000年文明为什么不重视海洋?

因为海洋文化并不是文明的起源之地。

有很多人说,因为海洋文化才导致人类社会进步,这完全是一个荒诞的想法。因为大陆文明才是人类进步的根基。不能因为最近二百年,西方国家利用海权征服和殖民部分大陆,就把海权上升到如此高度。更何况,中国很早以前就已经发展出高度发达的海权系统。当郑和宝船出现时,西方国家的船只不过就是儿童的玩具罢了。

陆权文明以前是,将来也是文明的主流,这是不以西方或是亲西方的某些人的话术就能改变的。

放在历史的大背景下,我们可以看出,只有陆权文明才能撑起人类发展的根基。人类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也仍然是陆权文明主导。

打开世界地图,我们可以看到世界大多数人口的几个国家和经济发展最好的国家(除美国)主要集中在欧亚大陆,非洲大陆也与欧亚大陆紧密相连。只有南北美洲游离于大陆体系之外。

美国这个国家,是靠趁火打劫起家的,他的海军再强大,仍然得依靠陆军的占领实现他的利益。要不然,它没有必要在二战后,反复对外动用陆军。那么多航母,开过去不就行了?实际上是不行的。

为什么美国作为一个以海权起家的国家,如此重视中东地区?就是因为如果不卡住欧亚非大陆之间的咽喉,美国的所谓海权不过就是一个气泡。如果欧亚非在经济上整合成一体,美国也就和英国一样,只是一个大号的岛国。

以前发展海路,是因为国家之间意识形态对立和科技能力不足以穿越高山和荒漠。而在全球化和科技能力日益成熟的今天,随着国家之间意识形态对立的逐渐改变,海权文化必然会退居二线。

美国现在是依靠其强大的海军实现它统治全球的目的吗?其实并不完全是,最重要的是它必须卡在三块大陆的咽喉,在中东制造分裂和动乱,迫使陆权国家走海路而已。当美国进入战略收缩期,不断退出中东,那么这个海权也就没有用武之地了。

从我们的一带一路的建设可以看出,中欧班列的成本大大低于海上运输成本,时间也大大缩短。如果中东地区不再服从美国的命令,团结合作搞经济,那么再多的航母也不过是漂在海上的靶子。

本文标题: 中国文化对海洋为什么关注很少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337980.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有什么安达卢西亚方面的历史书推荐吗卫青是否嫉妒霍去病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