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日子不承认历史算不算是愚民政策的一种

发布时间: 2023-10-15 07:00:29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81

封建专制制度最大的危害是什么?封建主义最大的危害是落后,主要表现为压迫剥削、专制、愚弄人民。这也是它被历史淘汰的根本原因。在经济...

小日子不承认历史算不算是愚民政策的一种

封建专制制度最大的危害是什么?

封建主义最大的危害是落后,主要表现为压迫剥削、专制、愚弄人民。这也是它被历史淘汰的根本原因。

在经济上,地主阶级对农民实行压迫剥削政策。地主阶级通过土地兼并等手段,获得了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资料。然后土地租给农民,农民就成了自己的佃农,一代又一代为他们耕种。这样,农民就被束缚在土地上,失去了生活的自由。这样,农民就让地主阶级压迫剥削,榨取他们剩余的劳动价值。

在政治上,地主阶级实行专制,农民没有参政议政的权利。自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皇帝制度以来,地主阶级的代表皇帝至高无上,被称为“天命”,在他身上掌管着国家政权和生死。作为统治阶级的农民,他们的政治处境更加恶劣,身上的政治枷锁越来越多。随着时间的推移,统治阶级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不断加大对农民的赋税,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因此,每当人民负担过重时,就会爆发“农民起义”,以“改朝换代”,缓解社会矛盾。

诚然,这是农民抵抗高压统治的一种方式,但这仅限于所谓的“换代”,不是真正的“革命”。那么,什么是真正的“革命”?毫无疑问,思想上有一场革命。但是统治阶级会“解放思想”吗?毫无疑问,这是不可能的。

在文化上,统治阶级对农民实行愚弄政策,提倡儒家的“忠君”思想,以“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约束农民的行为,不断压制农民的“反抗意识”。从思想上统治人民的企图。从延续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角度看,其效果是出人意料的!于是,“八股文”和“文狱”相继上演,愈演愈烈。

总之,封建专制制度落后,腐朽,更加无知。

最大的危害是人性的破坏和人民幸福感的低下。

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政治制度演进的趋势是从野蛮走向文明,从专制走向文明。

衡量各种制度优劣的标准,基本上看人是否受到尊重,是否符合人性,是否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幸福感。

建立封建专制制度是为了巩固封建统治。它本质上是对人性的否定。因此,中国历史上封建专制制度的强化时期,就是人民言论、经济、文化得到加强的时期。因为人的活力被压抑,创造力得不到释放,民族的整体凝聚力和国民素质就会下降。表面上看,一个国家一旦团结、稳定、和平,一旦遇到重大危机,往往无法有效应对。

大清帝国最能解释这一点。清朝是中国历史上封建专制制度的鼎盛时期。也创造了所谓的“康乾盛世”。在19世纪,当面对西方列强的时候,它是天真而软弱的!人民对自己的事情漠不关心,对自己的事情漠不关心。甚至希望法庭失败!究其原因,是在长期的专制压制下,人民丧失了责任感,变得极端自私和麻木。这是鲁迅等人发起新文化运动、大力提倡“民主”、“科学”主张思想解放的根本原因。

最大的危害是对人性摧残,民众幸福感低。

纵观人类社会发展,政治制度演进的趋势是从野蛮走向文明;从专制走向文明。

衡量一切制度优劣的标准,根本上应取决于是否对人的尊重,是否符合人性,是否有助于民众幸福感的提升。

封建专制制度,是为了巩固封建统治而创立的。它从根本上是否定人性的,因此凡是中国历史上封建专制强化的时期,就是对民众言论,经济,文化控制力加强的时期。因为民众的活力被压抑了,创造力得不到释放,所以整体民族凝聚力,民族素养都会下降。表面上看,国家统一,稳定,和平,一旦遭遇重大危机,往往不能有效应对。

这一点,清帝国最能说明问题。清朝是我国历史上封建专制达到顶峰的时期,也创造了所谓“康乾盛世”,可到了十九世纪,面对西方列强时,竟表现的十分幼稚与软弱!民众更是事不关己,漠然视之。甚至希望朝廷失败!原因就在于长期专制压制下,民众丧失了责任意识,变得极度自私与麻木。这就是鲁迅等人发起新文化运动,大力倡导“民主”,“科学”主张思想解放的根本原因了。

相反,到了抗日战争时期,尽管当时中日国力悬殊,但由于共产党发动民众,解放区实行民主自治,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终于团结起来战胜敌人。

所以说,好的制度必须有助于释放民众活力!
封建专制制度最大的危害就是对人民实行强迫、武断、专一思维模式的思想禁锢和愚民教育政策。专制独裁国家对国民从小到老、无时无刻、无处不在地进行着洗脑教育,使国民普遍被蒙蔽心智、迷失自我,颠倒黑白、不辨真假、认贼作父、助纣为虐,还以高尚爱国而自夸。而社会不公、弱肉强食又使国民变得偏激狭隘、唯利是图、缺失诚信,不守公德,而互相攻击,让独裁统治者坐收渔利。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曾经为人类的文明发展创造过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但是也不可否认,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不言而喻也是专制和人治的黑暗历史,更是封建专治王朝残酷统治、欺骗、麻醉和愚弄广大民众的罪恶历史。

几千年来的中国,从一个专治王朝的崛起,又到另一个专治王朝的没落,任何封建专制王朝之所以走不出历史的周期率而必然灭亡的命运,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他不从具有自我清洁的能力 。因此,我们只有通过阅读和重视历史,勇于反思,就能够从中找到问题的症结,真正看清封建专制制度的严重危害性。

胡适曾经这样说过:现在有人告诉你:“牺牲你个人的自由去争取国家的自由”。可是我要告诉你:“为个人争自由就是为国家争自由,争取个人的人格就是为社会争人格。真正自由平等的国家不是一群奴才建立起来的。”

应该说,人类社会各种制度的差别,其实说起来既简单而又直接,即使就是人之自由的多与寡的问题,而这个所谓的“自由”则涉及到了包括政治自由、经济自由、言论自由、教育自由、迁徙自由等等自由的方方面面。而自由的真正获取,对于一个人乃至一个社会来讲,可谓非同一般,意义重大。即是,自由不仅是人权之源、文明之源、财富之源、幸福之源,更是创造力之源!因为只有广大人民的自由的获得彻底解放,那么,其内在的精神创造力就会迸发而出,就可能创造出世界的一切奇迹,从而向人类更高级更先进的文明时代迈进!

历史的发展,必将证明,也一定会证明:先进必将战胜落后;文明必将战胜野蛮;民主必将战胜专治;自由必将战胜独裁。这是任何力量也阻挡不了滚滚向前的世界发展的历史潮流的!

经济上,地主阶级对农民阶级实施压迫剥削的政策。地主阶级通过土地兼并等手段,获得了农民耐以生存的土地资料。再把土地租给农民,使农民阶级成为了自己的佃农,世世代代来给他们来耕种。如此,就把农民捆绑在了土地上,进而就失去了生活的自由。农民就这样任由地主阶级压迫剥削,榨取劳动的剩余价值。

政治上,地主阶级实行独裁专制,农民没有参政议政的权利。自秦始皇统一六国,创立皇帝制度以来,地主阶级的代表皇帝至高无上,号称“受命于天”,执掌国家大权,生杀予夺集于其一身。作为被统治阶级的农民,在政治上的处境就更不好了,背负在其上的政治枷锁是越来越多。随着时间的推移,统治阶级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不断的对农民增加苛征杂税,人民因此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也因此,每当人民不堪重负时,就会爆发“农民起义”来“改朝换代”,借此缓解社会所集聚的矛盾。

诚然,这是农民反抗高压统治的一种方式,但也仅仅局限于所谓的“改朝换代”吧,算不得真正的“革命”。那么,什么才算真正的“革命”呢?毫无疑问,思想上的革命。但统治阶级会给你“解放思想”吗?毫无疑问,不可能的事。

文化上,统治阶级对农民实施愚民政策,倡导儒家的“忠君”思想,加以“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来约束其行为,不断打压农民的“反抗意识”。所谓的“千古一帝”秦始皇,就是开了这一个头“焚书坑儒”,其不仅仅是想要奴役以儒家为代表的知识分子,更要借此达到奴役人民的目的。这是一次,想要在思想上统治人民的尝试。从封建社会延续两千余年来看,其效果出乎所料,真是大好特好!于是乎,“八股文”、“文字狱”接连上演,愈演愈烈。

总之,封建专制制度是落后的、腐朽的、更是愚昧的。

一:封建制度,在中国商周时期和西欧中世纪出现的政治制度,是以贵族统治阶层层层分封,占有土地和农民(或农奴)等财富为基础的社会制度。
封建制度是一种政治制度,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宗室成员、王族和功臣分封领地。其基本形式是封建等级制和庄园制。农民(或农奴)耕种土地所有者的土地绝大部分产品交纳给封建主。上层建筑主要是以等级制为特点的封建制国家。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是以维护封建制度和封建等级制,宣扬传统道德为主要内容。在封建制度下,社会基本的阶层是封建主和农民(或农奴)阶层。
中国的封建制正式形成于公元前11世纪,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正式开始于公元前221年,结束于公元1912年。也就是自秦朝建立开始,至清朝灭亡结束!
二:特色
封建制度有三大最基本的特征:领主、封臣和采邑;封建制度的结构由这三大元素配合。领主是拥有土地的贵族,封臣是拥有领主所分封给他们土地的人,而这些分封出的土地就是采邑。封臣要为领主战斗,作为对领主给予采邑的回报。在领主、封臣和采邑之间的关系与责任构成了封建制度的基础。
领主、封臣和土地在一个领主把土地分封给某人之前,他得先令那人成为封臣。这需要一个正式的象征性的仪式,称为赞誉仪式(commendation ceremony),该仪式包含两个部分,忠顺誓言(act of homage)和效忠宣誓(oath of fealty)。在忠顺誓言中,封臣承诺听从领主的命令作战。“效忠(Fealty”来自拉丁语“Fidelitas”,也就是忠诚;效忠宣誓因此成为一个保证,即封臣会忠于领主。一旦赞誉仪式完成,领主和封臣就建立了封建关系,拥有了双方承认的相互间的义务和责任。
领主对封臣的主要义务是给予一块采邑或是其收入;采邑是封臣建立封建关系的主要原因。此外,领主有时还需要承担别的义务。其中一个就是维护这块采邑。由于领主并没有割让这块土地而仅仅是租借,所以维护这块采邑仍然是领主的责任。而封臣拥有权力获得该采邑产出的收入。另一个领主需要承担的责任是他必须保护采邑和封臣不受伤害。
封臣的主要责任是向领主提供“援助”,也就是服兵役。封臣用采邑的产出来配备自己的武器装备,并响应领主的征召服兵役以保证领主的权益。这种军事上的安全机制是领主建立封建关系的主要原因。此外,封臣有时候还需要承担对领主的别的责任。其中一个就是向领主提出“忠告”。这样当一个领主面临大的抉择,比如是否进入战争,他会召集所有的封臣并召开一次参议会。封臣也可能被要求上缴采邑产出的一部分给领主。封臣有时候也被要求在领主所有的磨坊和烤炉中磨碎谷物和烘烤面包并向领主缴税。
封建制度中的关系都是围绕着采邑。根据领主的权力,封地可以是小至一块小农田或大至一个区域的土地。现有封地尺寸的标准和过去相当不同。封臣关系并不限制于圣职者;主教和男修道院院长也可以是统治者。
因此,有很多不同“级别”的统治权和封国。国王是一个领主,他租借采邑给贵族们,他们是国王的封臣。同时,贵族是他们的封臣,是他们的土地上劳作的农民的领主。最后,皇帝是向国王们提供采邑的领主,而国王则是皇帝的封臣。这一传统形成的基础的'君主制'来作为一个帝国联盟与世界秩序。

为什么说商鞅的愚民政策害了中华几千年?

说起我国历史上战国时期秦国的改革家商鞅,那绝对能算得上是我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商鞅的愚民政策与孔子的仁说可算得上是一硬一软,一表一里,形成了我国千年来的统治之术和帝王学说。而商鞅的愚民政策则是这其中最为硬核的存在。不过有人说,商鞅的愚民政策害了中华数千年,那么为何会这么说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

1、五马分尸的商鞅

这所谓的五马分尸也就是车裂之刑。这种刑罚非常的残酷,费时费力,刑具也都非常的昂贵。所以若不是那种十恶不赦,让人痛心疾首的犯人,那肯定是没资格享受这种刑法的。商鞅被处以车裂刑,可想而知当时的亲人对他是有多么的仇恨,欲杀商鞅而后快。据说商鞅被车裂之后,其骨肉立马就被秦国的百姓争夺,很快就尸骨无存。而这些百姓当中,很多都是当年商鞅一次性处决的700多人的家属和朋友。商鞅死后,百姓们是载歌载舞的庆祝,如释负重。其他六国听说了商鞅被车裂也是呈现出了普天同庆的局面。

2、自己挖坑自己填

在我国历史上,商鞅变法就是里程碑的存在,而商鞅本人也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任务。商鞅变法中的内容有很多,但不论是什么,其最终目的就只有一个,那就是将秦国的所有百姓都武装成为国家的奴隶。男人负责出去打仗,女人则负责农业生产。只要稍有怠慢,那就是杀。

这里需要强调的就是,商鞅的新法是极其严厉的,总体就是贯穿着一种轻罪重罚的观念。说白了就是,只要犯了事,不论轻重就是杀,其目的不是为了让违规者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而是形成一种威慑力,让人不敢犯错。而这种思想也是早年期间法家最为典型的思路了。因为这种严厉的刑法和血腥的镇压,就连当时太子的两位老师都分别受到了黥刑(脸上刺字)和劓刑(割去鼻子)的酷刑。

后来太子继承了王位,就开始找商鞅算账了,开始治商鞅的罪,于是商鞅就决定跑路。但是哪曾想命运跟商鞅开了个天大的玩笑,当他去一家小店投宿的时候,店老板要求他出示身份证件,并表示这是商鞅大人制定的律法,若是让没有证件的客人投宿了,那可是要连坐之罪的。据说当时商鞅听完店老板的话后狠狠地说到:原来我制定的律法弊端竟到了如此地步!这也就是成语作法自毙的来历。

后来商鞅又跑到了魏国,可人家还记得当年受骗的那笔账,于是将其赶走。无路可逃的商鞅就想着起兵造反,但是却失败了。最后秦王就用他所设计的车裂之行将其处死,并连坐他的家人全部都被处死。而这些都是他当年所规定的律法。

3、杀其身而行其法

商鞅的死是必然的,上面得罪秦国王公贵族,下面犯了秦国老百姓的众怒。依靠着商鞅的法治思想,秦孝公对内进行改革,对外开放加征战,给秦国奠定了坚实的根基。事实上秦孝公义无反顾的支持商鞅,也清楚王公贵族和老百姓对商鞅的仇恨会引到自己身上,这完全就是帝王之术。秦孝公很清楚杀商鞅怕是会以国家之名失信于天下。而若是把商鞅杀了,即使变法让秦国走向了强盛之路,但其法日后也不会有存在的理由了。

但若是嬴驷登基为王杀商鞅的话,那是绝对能够争取到王公贵族的支持的,同时也为那些受尽此法折磨的秦国老百姓出了口恶气,能够对秦国百姓一些安慰和一个交代。而到了这个时候,商鞅的法其该有的利已经是发挥之后了,此时的秦国已经强大了,受到新法之利的人也都成了气候。其次此时变法已经不再是秦国的主要政治目标了。所以总得说来,秦孝公杀商鞅那是百害而无一利,若是其儿子秦惠文王杀商鞅,那就是百利而无一害了。

那为何秦惠文王一定要以为老师复仇的名义去杀商鞅呢?为何要去背负这种公报私仇的恶名呢?事实上这也是帝王之术。要知道商鞅变法虽让人痛心疾首,但不得不否认确实对秦国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作用。若是秦国想要日后急促实行这一新法,那么杀商鞅肯定就不能从公的角度出发了。若是从公的角度出发去杀商鞅,那商鞅死后,新法肯定不能再用了,这是作为帝王不想看到的事情。再就是商鞅是以当年秦国的招贤令给招来的,若是秦国还想招贤纳士的话,若是用公名处死商鞅的话,那以后各地的人才谁还敢来秦国呢?所以秦惠文王为了国家大义,不惜自毁其名声,杀其身而行其法,也算是非常高明了。

4、愚民政策的必然性

很多人怀疑商鞅最后组织的小规模抵抗是否真实存在,虽说没有其他的史料或是资料能够佐证或是参考,但是也有可能是商鞅兄弟几人被自己底下的仆从五花大绑之后送去领赏了。毕竟到了这个地步,商鞅已经够得上是叛国罪了,那些曾经追随他的人没必要非要跟着一起冒着送命的危险,而且人人都知道这是会连坐家人的。如此大的风险,而且成功概率基本为零,可以说只要不是傻子都会背叛商鞅。其次就是按照当时商鞅制定的律法,这种情况把商鞅擒回去,不仅能够保命,而且还能换取一生的荣华富贵,何乐而不为呢?何必去作死呢?

事实上在春秋时期,重情重义,能够慷慨赴难者还是很多的,在当时取身取义甚至成为了一种时尚。然而法家却不看这些,讲究严刑峻法,所以商鞅也是如此。商鞅蔑视儒家的仁义道德,更相信帝王之术和霸道之说。刚正不阿,冷酷无情,玩弄权术,对自己手下的那些人,将其视为鹰犬走卒,将其喝来喊去还内心轻之贱之。得势之后可以要什么得什么,要有多风光就有多风光。但这种一旦逝世了,没有了金银财宝,没有了权力,那么自然肯定是没有死士为其卖命的,也更别说会有义士舍身取义共赴黄泉了。这种被卖了都是活该自己造的孽。

在春秋战国诸子当中,商鞅的愚民政策是最为明显的,也是最系统化的,也是对后世数千年影响最大的。他希望通过愚民的方式为秦国统一霸业不断的进行输入格式化的士兵。但同时也为自己的宿命铺垫了必然的结局,那就是车裂,围观的群众冷眼相待,甚至有些还能看到些许兴奋。这些百姓根本不知道秦国到底发生了什么大事,也不管商鞅被处死是否公正,他们只知道,这个害得他们好惨,这个原本万人之上,一人之下的商大人要被车裂了,全部都兴奋的站在一旁围观,都想看看这位出巡时前俯后拥的权势者的真实面目。

而这样的场景在各国的历史上也都在不断的上映。就比如2000年后的法国大革命主要领导者之一的罗伯斯庇尔上断头台的那天。周围都挤满了围观的人,临街房子上的阳台和窗口都是人,每个人的严重都呈现出了兴奋的眼神。甚至当时能够俯瞰受刑者上断头台的房间都被以极高的价格出租。前来看杀头的那些女士们,甚至个个都打扮的美艳至极,就像是去参加一场舞会或是晚宴那般。当罗伯斯庇尔的那颗血淋淋的脑袋掉下来的时候,被高举示众的时候,几乎所有的人都发出了快乐和心满意足的欢笑声。

对于那些愚民,没有思考能力,没有是非之分的愚民,对他们最好的方式就是直接下命令。对于来自绝对权力的命令,这些愚民可以瞬间从温顺的小羊羔变成穷凶极恶的野狗豺狼,义无反顾的冲向攻击目标。获取这些秦国的愚民无数次服从过商鞅所下达的命令,但是此时,商鞅也仅仅只是这些愚民严重的一名囚徒罢了,一位被押赴刑场的囚犯,已经不可能在从他这里得到命令了。而这也就是商鞅在秦国变法当中所得到的最重要的收获。世间万物有因必有果,你当初种下的是什么种子,那么日后必将结出来什么果。

《道德经》吐槽(下)

38. 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

《德经》第一条就把《论语》《易经》各踹一脚(虽然老子时代先于这两本书):太讲仁义,是因为道德缺席;太讲礼数,是因为仁义缺席;算命鬼神之术表面看上去像是修道的花样,实际却是精神堕落的开始。最近看权游,有一句类似的句型:当爱缺席的时候,只剩下责任。这些事都无关对错。

39. 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

才知道“一”是多么重要,抱元守一、惟精惟一、至尊独一、合而为一。。。各地各个时代的圣人们都认得这个“一”,因为“一”代表了一种巅峰体验,老子是这样描述:对天来说是清净,对地来说是安宁,对神的世界来说是灵光乍现,对物质世界来说是丰盈与生机,对帝王将相来说是太平盛世。。。“得一”的状态是各种自然中正平和,而不是“大干快上”,“更高、更快、更强”。

40.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清零,是道的作为;认怂,是道的应用。

41. 下士闻道,大笑之。

老子在世时一定受过不少大笑。如今《道德经》被权威公认,下士读了这些段子,估计不敢大笑,更多的应该是懵逼。同一个人在人生不同的阶段有可能是下士,也可能是中士或者上士,取决于这个人的内在探索的领悟程度。

42.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这一段是最简创世纪:道是宇宙的共性,所谓“一”,从这个共性中产生阴阳两级,交互而成和合之气,并由此生发万物和人。把“道”换成某个其他名字就是更复杂版本的创世纪了。

43.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比如水,至柔无为,却无坚不摧。

44.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养生最重要的两个原则就是知足和知止,人并不是做不到,大多数时候是忘了,需要时时醍醐灌耳。

45. 清静,为天下正。

清净能让自己的存在成为一种天下的祝福而不是负担。神秀讲的“时时勤拂拭”就是这个意思。

46. 天下有道,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和平年代,千里马没什么卵用,只好去搬运肥料;战争年代,怀孕的母马都要上战场打仗。宁可走马以粪,荒废一身本领,也不要让戎马生于郊。

47.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老子时代是三千年前,那会儿还只有圣人才能不出户知天下。如今普通网民用手机可以轻松搞定。科技水平提高,圣人是不是与时俱进呢?用科技视角知天下,用科技方式与世界连接,用科技方式见道。。。最近读不少科幻,觉得每个时代都有老子这类人存在,觉得眼前就有现代版老子在游动。

48.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做减法是静心的功课。心不静不仅取不了天下,连小日子也过不安稳。

49.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圣人并没有私心,“把人民群众实现美好生活的愿望作为奋斗目标”。像父母哄孩子一样对待老百姓,不去评判他们的是非好歹。让大家懵懂质朴,社会才会更和谐。

50. 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用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善于摄生的人外表看上去也许比较散漫,内在却十分精进,懂得如何征服自己的弱点,即使在危险的地方也不受伤害。

51. 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道生长万物,德养育万物,道德本身并不以其尊贵而对万物发号施令,只是顺应自然。

52.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 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 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袭常”。

这一段可作为练习指南:首先是要了解自己与万物的根本(六祖所谓“见性”)并守住这个根本。如何守呢?就是要闭上嘴巴,关上欲望的门。生命的能量不是为了来去不定的欲望,而是为了获得洞察力,降伏自心。老子提到“用其光”,这个光应是一种灵力,可以使人合于天道。“袭常”,循着常识,即回复生命之本。前面的段子16也说过,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53. 大道甚夷,而人好径。。。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彩,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为盗夸。非道也哉!

老子时代走邪路就是锦衣玉食,好勇斗狠。如今街头混混都可以像古代的王侯将相一样牛X。邪路的走法也与时俱进。

其实很多东西难分正邪。比如那些摇滚歌星既是性乱吸毒的人渣,一转身又是个性张扬的自由斗士、人类灵感创造者。正邪一念之间,不能刻舟求剑。道德经下面的段子里也有讲:“正复为奇,善复为妖”。

54.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与儒家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脉相承。儒道同理。

55.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 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

如何衡量修道有没有成效呢?要看有木有回到婴儿状态:筋骨不要僵硬,要柔韧,手脚末梢循环要通畅无阻,握拳坚固,不要绵软松懈没有力气。各种激素(所谓“阳气”)没有枯竭,声音嘹亮而不干涩。精神处于“和”的状态,呼吸与意识自然协调。瑜伽的Asana and Pranayama。

56. 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

道家祖师是和稀泥高手,难怪门下出了不少滑头人物。

57.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在老子的理想国中,统治者无为好静,老百姓都是呆瓜笨鸟,天下太平而富足,大家活得轻松自在,谁也不必当烈士。桃花源也是这个的样子。

58.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

不要把祸福看死,转换也许一念间就发生了。

59. 治人事天,莫若啬。

人身难得,身口意与精气神都是宝贵的资源,必须省着点用。

60. 治大国,若烹小鲜

好的厨子懂得火候,而不是动不动就把鱼翻过来覆过去。同样的道理,治理国家也不能反反复复,朝令夕改。

61. 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

大国居下游,像大河容纳小河一样汇聚小国。这种大小国之间的关系也许只存在于理想之中,人类大部分的历史都是弱肉强食。

62. 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

荣华富贵比不上修道,道高一尺。以修道之名求荣华富贵的,就是魔高一丈。

63.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能收拾一间屋子就能收拾天下,能安自己的心就能安天下人心。从小事开始,从自己做起。

64.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善始善终,锲而不舍,积累小小的努力就能为大善。

65. 民之难治,以其多智。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老子本意是让统治者和老百姓双双回归原始纯朴,国家不需要太多的治理就可以和谐富足。这样好过大家比狡猾,晒力气,无休无止地争来斗去。这一条不幸被后来的人误解成愚民政策。

66.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理想国的王就像大海一样,处于低底,容纳江河,成为百谷之主。人君言语谦和,时时处处将老百姓的利益放在自己利益之前,就会受人爱戴。因为他不为自己争,所以天下没有人可以与他争。

这种理想国在虚拟世界(比如微信群)见过。好的群主就像好的国王一样,包容不争、清净无为。偶尔有坏人在群里捣乱,群主就负责把他们踢出去。以当群主的心态领导一个国家,或者一间公司,或者一个家庭。

67.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慈爱、简朴、怂,老子的三宝。慈爱让人变得无畏,简朴能让心量宽广,这两条不难理解,唯独怂,我觉得是老子滑头的地方,也是东方思想独到之处。

68.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

领导,不能靠武力;打仗,不能靠脾气;成功,不能靠蛮干;用人,就得把自己身段放低。

69. 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哀兵必胜,被侵略者的心态比侵略者的心态更有战斗力。好端端的就不要随便发动战争。

70. 圣人被褐而怀玉。

古来圣贤皆寂寞。

71.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这一段咋听实在是拗口,其实道理不难理解:知道自己的无知就好,不知道自己无知,还自以为是,就麻烦了。圣人不招惹麻烦,因为他们知道麻烦不好。只有把麻烦当回事,认真处理,才能避免麻烦。

比如修道这件事,知道自己无知,才会想办法求知。假装自己啥都知道,好为人师,就麻烦了。

72. 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乱世圣人生存之道:自知自爱,而不是到处招摇,自以为是。

73.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

乖乖,不敢也需要勇气。

74. 夫代大匠斵者,希有不伤其手矣。

就让天道来惩罚恶人吧,不要僭越,小心伤了自己。

75. 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淡泊清净,少些进取心,就少些巧取豪夺。朴素的生活省去好多麻烦。

76.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过分追求强大等于作死,唯柔弱是生机。

77.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马太效应。人性是天性的反动,圣人是人性的反动。

78.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王阳明说,知行合一才是真知。

79. 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孔子有过类似说法。或曰:以德报怨,如何?子曰: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对于公平与正义,不能糊涂。

80.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快到《道德经》终结的地方,老子提成这样小而美的理想生活方式:自甘其味,自美其美,自得其乐,保持人与人,家与家,国与国之间适当的距离,音声相闻却互不打扰。

81.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几个正命题与逆否命题都在强调的是“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读到这里,听见老子在云端说:“做就好,不要再吐槽了。”
本文标题: 小日子不承认历史算不算是愚民政策的一种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337834.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如果亚洲大陆板块变成了图片中的样子,那么亚洲的气候和历史会变成什么样子孔子在今天适合什么样的新封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