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历史,日本历史,日本国起源,约公元1世纪,日本各地有100多个小国(其中有的与东汉建立了外交关系)。后来,这些小国逐...
日本的历史
日本历史 日本国起源
约公元1世纪,日本各地有100多个小国(其中有的与东汉建立了外交关系)。后来,这些小国逐渐得到统一。
到了公元4世纪,在关西地方建立了比较大的国家,据说最终将它们统一起来的是当今天皇家族的祖先。当时,日本国的范围包括本州西部、九州北部及四国。
于是,经过了漫长的岁月,国家才得以统一。所以很难对日本国诞生的确实年代作出准确的判定。据《古事记》和《日本书纪》记载,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于公元前660年建国并即位,即位日相当于现在的西历2月11日,因此就把这一天定为“建国纪念日”。
古代
绳文时代
从洪积世起,日本列岛上就有人类的祖先生活,日本人种及日语原型的形成则被认为是1万年前至公元前3世纪前后的绳文时代。当时,人们数人或十人一户居住在竖坑式草屋,以狩猎、捕捞及采集为生,构成了贫富与阶级差别的社会。
弥生时代
公元前3世纪,水稻种植和金属器具使用技术由朝鲜转入九州北部。稻作技术给日本社会带来了划时代的变化,它扩大了生产,产生了贫富等级之差,使农村共同体趋向政治集团化。农耕带来的信仰、礼仪、风俗习惯也逐渐传播开来,形成了日本文化的原型。
古坟时代
公元4世纪中期,大和政权统一了割据的小国。随着国家的统一,以前方后圆坟为代表的古坟广大到各个地方。这个时期是中国许多知识和技术传入日本的时期。4世纪,大和政权吸引了大陆的高度物资文明。到了5世纪,来自朝鲜半岛的外来人(归化人)带来了铁器生产、制陶、纺织、金属工艺及土木等技术。同时已开始使用中国的汉字。6世纪,正式接受儒教,佛教也传入日本。
飞鸟时代
飞鸟时代,约始于公元600年,止于迁都平城京的710年,上承古坟时代,下启奈良时代。此期以政治中心为奈良县的飞鸟地方(即当时的藤原京)而得名,较为重大的事件有圣德太子改革、大化改新等。
7世纪,圣德太子致力于政治革新,并以“大化革新”为契机,着手建立一个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国家。这个做法仿效了隋、唐,而且此时更加积极地摄取大陆文化。至9世纪末期先后共派出10多次遣隋使和遣唐使。
6世纪初,武烈天皇去世后,缺乏皇位继承人,大伴金村从越前迎来男大迹王继承皇位,他就是继体天皇。当时,在朝鲜半岛,新罗、高句丽的势力扩张,威胁百济,并使日本在朝鲜南部任那发展势力的半岛经营策略陷于窘境,另一方面,导致大批大陆移民的流入。
在国内,皇室在统一国土后,不断霸占地方贵族的领地,扩大自己的屯仓,并将侵略朝鲜的军事负担强加在他们身上,皇室和地方贵族间的矛盾不断激化。侵朝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引发了人民的反抗。6世纪中叶以后,部民制已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开始瓦解,部民纷纷逃亡。朝廷内部新旧势力之间的斗争日益加剧。在6世纪初,在朝廷中握有实权的大伴氏曾因主张把任那四县割让给百济而受到攻击,从而失去政治势力,物部氏和苏我氏取而代之。物部氏是朝廷掌握军事的贵族,是维护原有统治方式的守旧势力。苏我氏从5世纪后半叶起,在朝廷中掌管财政,势力逐步扩大。苏我氏与大陆移民的关系密切。当时,苏我氏是积极吸收外来思想和文化的进步势力。当百济圣明王献给日本朝廷佛像和经论时,苏我稻目积极主张崇佛,力图通过崇拜佛教来代替氏神的信仰,以统一全国的思想,加强皇权。物部尾舆则主张信仰原来的氏神,以维护氏姓制和部民制,坚决反对崇佛,于是两派间围绕崇佛与排佛展开了激烈斗争。
587年,用明天皇(585—587在位)死后,以皇位继承问题为契机,苏我稻目之子苏我马子和物部尾舆之子物部守屋之间展开了殊死搏斗。最终,马子讨灭守屋取得胜利,物部氏灭亡。打败物部氏之后,苏我马子立泊漱部皇子为天皇,即崇峻天皇(587—592在位)。崇峻天皇不甘心成为苏我马子的傀儡,曾指着献上来的野猪说:“何时如断此猪头,断朕所嫌之人。”苏我马子闻言大惊。592年,苏我马子唆使东汉直驹刺死天皇。为了独揽朝政,同年12月,马子推举外甥女饮屋姬继位,是为日本历史上第一位女帝——推古女皇(592—628在位)。翌年,即593年,天皇立用明天皇遗子厩户皇子为皇太子,并“录摄政,以万机悉委”。后来世人因厩户皇子聪慧,治政英明,称其为圣德太子。
圣德太子系用明天皇嫡子,《日本书纪》称他“生而能言,及壮有圣智,一闻十人诉,以勿失能辩”,具有能吏的素质。他师从高丽僧惠慈学佛教、百济博士觉哿习儒学,自幼受到大陆思想文化的熏陶。
圣德太子执政之初,朝廷正处在内忧外患之时。所谓外患,中国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建立了统一的封建集权国家隋朝;在朝鲜半岛,渐趋强大的新罗,占据汉江、洛东江流域,并在吞并任那(日本在朝鲜的据点)之后,与日本的关系急剧恶化。所谓内患,氏姓、部民制度弊端毕现,以苏我氏为代表的豪族势力尾大不掉,皇室势力单薄。圣德太子受中国的尊王大一统思想影响,试图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体制,挽救社会危机,为此实行了一系列改革。
奈良时代
公元710年,日本定都平城京(现在的奈良市以及近郊),迎来了律令国家的兴盛时期。但是,此时农民贫困、游民增加,由于庄园扩大而导致公地公民制的实质上的崩溃等,矛盾开始暴露出来。
这个时期由于国家极力保护佛教,因此,佛教文化,特别是佛教美术开始繁荣起来。如7世纪初期开创日本佛教文化的飞鸟文化;7世纪后期独具一格的白凤文化;8世纪中叶在唐代鼎盛期文化的影响下以写实手法体现人类丰富情感的天平文化等等。
与佛教美术相媲美,这个时期文化方面的金字塔是《万叶集》。《万叶集》收集了8世纪中叶前约400年间,下至庶民上至天皇所作的大约4500首和歌,如实反映了古代日本人的朴素的生活情感。此外,现在还保存着的日本最古老的历史书籍《古事记》(712年)最古敕撰历史书《日本书纪》(720年)、最古的汉诗集《怀风藻》(751年)等等都是这个时期的文化遗产。
平安时代
8世纪末,日本将都城移至平安京(现在的京都市),试图重建律令体制。但由于公地公民制的崩溃,国家陷入了财政困难。894年派出最后一批遣唐使后便告终止,就此不在大量摄取大陆文化。
10~11世纪,藤原氏垄断政权,以庄园为经济基础,势力最为强盛。但是,由于地方政治的混乱,导致治安混乱,武士集团强大起来。到11世纪末,为对抗藤原开始实行“院政”(指日本平安时代后期上皇、法皇代理天皇执政)。于是,武士进入了中央政界。
平安时代以中国文化为特色。9世纪时受唐朝影响,密教和汉学方面的弘仁、贞观文化还十分繁荣。但是10世纪后与大陆的直接交流断绝后,便产生了日本独特的贵族文化。其代表有第一部敕撰和歌集《古今和歌集》(10世纪初)、世界上最古老的长篇小说《源氏物语》(11世纪初)、随笔《枕草子》(公元1000年前后)等等一批文艺作品。
日本战国史
中世纪(12~16世纪)
镰仓时代
12世纪末,源赖朝受封第一代征夷大将军,并在镰仓建立幕府,从此诞生了武士政权,由此产生了武家政治和公家(指朝廷公卿、贵族)政治的对立。13世纪后期,幕府的武士统治开始面临困难,镰仓幕府逐渐走上灭亡的道路。
在文化方面,以过去的贵族文化为基础,摄取宋朝时传入日本的禅宗文化,培育了生动、写实、朴素及独特的武家文化。在宗教方面,由法然、亲鸾、日莲等著名僧人创建了镰仓佛教,获得了各阶层的信仰。12世纪传入日本的禅宗受到了关东武士的重视,艺术领域也出现了新的倾向。文学方面出现了以源平合战为背景小说《平家物语》(原作诞生于13世纪初),是日本古代军记物语的杰出代表。
室町时代
14世纪的前半期,征夷大将军足利义满稳定了京都的室町幕府以后,2个多世纪内在政治、文化方面,武家都压倒公家,处于优势。由于室町幕府是聚集了各有力大名而建立的,因此幕府本身的统治能力薄弱。应仁元年(1467年)一月,应仁之乱爆发,全国各地的大名纷纷而起,室町幕府遥遥欲坠,日本进入战国时代。战国大名成了统治当地土地及人民的强而有力的独立政权。
在文化方面,无论是贵族还是武家的文化,都受到禅宗的影响。14世纪末期以金阁寺为代表的北山文化及15世纪末期以银阁寺为代表的东山文化都十分发达。16世纪中叶,葡萄牙人、西班牙人来到日本,传入了枪炮和基督教。那是文化方面充满生气的时代。
近世(16~19世纪中叶)
战国时代
(室町末期及安土、桃山时代)
应仁之乱后,日本各地大名纷纷崛起,战火纷飞,民不聊生。16世纪中叶,一位决心以武力统一日本、结束乱世的枭雄出现,他就是织田信长。永禄三年(1560年),织田信长在桶狭间以两千人马击败今川义元四万大军,名声大振。尔后逐步统一尾张、近畿,并准备进攻山阴、山阳。在此期间,信长修筑了气势宏大的安土城。因此,信长的时代被称为“安土时代”。
天正十年(1582年),本能寺之变爆发,信长身亡。织田重臣羽柴秀吉先后击败明智光秀及柴田胜家,确立了自己的继承人地位。此后经过四国征伐、九州征伐、小田原之战,逐步统一日本。后被天皇赐姓“丰臣”,并受封“关白”一职。丰臣秀吉的时代被称为“桃山时代”。
庆长三年(1598年),丰臣秀吉在伏见城病逝。丰臣家裂分为近江(西军)和尾张(东军)两派。身为丰臣政权五大老之一的德川家康于庆长五年(1600年)发动关原合战,大败西军,建立德川政权。庆长八年(1603年),德川幕府建立,战国时代结束。
江户时代
庆长八年(1603年),德川家康受封征夷大将军,在江户(现东京)建立幕府政权,此后260多年,德川家统治全国。这段时期被称作江户时代。德川幕府严格控制天皇、贵族、寺院神社,并费尽心计统治着支撑幕藩体制的农民。元和九年(1623年),德川家第三代将军德川家光就职,下令锁国。除开放长崎、界作为对外港口外,一律禁止外国人来日本,也禁止日本人远渡海外。由于闭关自守,幕藩体制迎来了安定时期。但是随着产业的发达、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民自给自足的经营体制系崩溃,18世纪起幕藩体制开始动摇。
庶民文化是这个时期的特色。17世纪后期至18世纪初期的元禄文化是以京都、大阪等上方(日本关东地方人称京都、大阪为上方)地区为中心的武士和商人的文化。人偶净琉璃、歌舞伎、浮世绘、文人画等呈现出绚丽多彩的商人文化。
日本近代史
近现代(19世纪后期至今)
明治时代
江户幕府末期,天灾不断,幕府统治腐败,民不聊生。且幕府财政困难,使大部分中下级武士对幕府日益不满。同时,西方资本主义列强以坚船利炮叩开锁国达200余年的日本国门。
在内忧外患的双重压力下,日本人逐渐认识到,只有推翻幕府统治,向资本主义国家学习,才是日本富强之路。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倒幕运动展开了。在这场推翻幕府统治的运动中,萨摩、长州两藩武士起着重大的作用。1868年1月3日,代表资产阶级和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倒幕派,在有“维新三杰”之称的大久保利通、西乡隆盛、木户孝允的领导下,成功发动政变,迫使德川幕府第15代将军德川庆喜交出政权,并由新即位的明治天皇颁布“王政复古”诏书。这就日本历史上的“明治维新”。日本从此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1868年(明治二年),明治天皇迁都江户,并改名为东京。之后从政治、经济、文教、外交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重大的改革。日本国力逐渐强大。后来在甲午中日战争(日本方面称“日清战争”)及日俄战争中打败中国北洋舰队,全歼俄国太平洋舰队和波罗的海舰队。日本成为帝国主义列强之一。
大正、昭和时代
与明治时代取得的历史性进一步相比,大正天皇被称为“不幸的大正”。大正天皇在位15年,政绩还不如明治,而且他一生为脑病所困,最后被迫让权疗养,由裕仁亲王摄政。
1926年,裕仁登基,年号“昭和”,即昭和天皇。昭和时代前30年,对于中国、朝鲜、东南亚及太平洋地区人民来说,是黑暗的30年。这时的日本政府致力于侵略扩张。1931年(昭和6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军侵占中国东北。1937年(昭和12年)7月7日,日军挑起“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41年(昭和16年),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这一时期,不仅给中国、朝鲜、东南亚及太平洋地区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也给日本人民带来痛苦的困难。这是日本历史以及中国关系史上最黑暗的时期。
1945年(昭和20年)8月15日,日军投降。美军占领日本,改日本专制天皇制为君主立宪制,天皇作为日本的象征被保留下来。
1972年(昭和47年)7月,田中角荣出任日本首相,开始执行“多边自主”外交。同年9月田中访华,于9月29日与周恩来总理签署《中日联合声明》,宣布中日正式建交。1978年8月中日两国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1978年10月邓小平副总理应邀访问日本,宣布和平友好条约正式生效。中日两国关系从此趋于正常化。
1989年(昭和64年,平成元年),昭和天皇病没。皇太子明仁即位,改年号为“平成”
约公元1世纪,日本各地有100多个小国(其中有的与东汉建立了外交关系)。后来,这些小国逐渐得到统一。
到了公元4世纪,在关西地方建立了比较大的国家,据说最终将它们统一起来的是当今天皇家族的祖先。当时,日本国的范围包括本州西部、九州北部及四国。
于是,经过了漫长的岁月,国家才得以统一。所以很难对日本国诞生的确实年代作出准确的判定。据《古事记》和《日本书纪》记载,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于公元前660年建国并即位,即位日相当于现在的西历2月11日,因此就把这一天定为“建国纪念日”。
古代
绳文时代
从洪积世起,日本列岛上就有人类的祖先生活,日本人种及日语原型的形成则被认为是1万年前至公元前3世纪前后的绳文时代。当时,人们数人或十人一户居住在竖坑式草屋,以狩猎、捕捞及采集为生,构成了贫富与阶级差别的社会。
弥生时代
公元前3世纪,水稻种植和金属器具使用技术由朝鲜转入九州北部。稻作技术给日本社会带来了划时代的变化,它扩大了生产,产生了贫富等级之差,使农村共同体趋向政治集团化。农耕带来的信仰、礼仪、风俗习惯也逐渐传播开来,形成了日本文化的原型。
古坟时代
公元4世纪中期,大和政权统一了割据的小国。随着国家的统一,以前方后圆坟为代表的古坟广大到各个地方。这个时期是中国许多知识和技术传入日本的时期。4世纪,大和政权吸引了大陆的高度物资文明。到了5世纪,来自朝鲜半岛的外来人(归化人)带来了铁器生产、制陶、纺织、金属工艺及土木等技术。同时已开始使用中国的汉字。6世纪,正式接受儒教,佛教也传入日本。
飞鸟时代
飞鸟时代,约始于公元600年,止于迁都平城京的710年,上承古坟时代,下启奈良时代。此期以政治中心为奈良县的飞鸟地方(即当时的藤原京)而得名,较为重大的事件有圣德太子改革、大化改新等。
7世纪,圣德太子致力于政治革新,并以“大化革新”为契机,着手建立一个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国家。这个做法仿效了隋、唐,而且此时更加积极地摄取大陆文化。至9世纪末期先后共派出10多次遣隋使和遣唐使。
6世纪初,武烈天皇去世后,缺乏皇位继承人,大伴金村从越前迎来男大迹王继承皇位,他就是继体天皇。当时,在朝鲜半岛,新罗、高句丽的势力扩张,威胁百济,并使日本在朝鲜南部任那发展势力的半岛经营策略陷于窘境,另一方面,导致大批大陆移民的流入。
在国内,皇室在统一国土后,不断霸占地方贵族的领地,扩大自己的屯仓,并将侵略朝鲜的军事负担强加在他们身上,皇室和地方贵族间的矛盾不断激化。侵朝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引发了人民的反抗。6世纪中叶以后,部民制已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开始瓦解,部民纷纷逃亡。朝廷内部新旧势力之间的斗争日益加剧。在6世纪初,在朝廷中握有实权的大伴氏曾因主张把任那四县割让给百济而受到攻击,从而失去政治势力,物部氏和苏我氏取而代之。物部氏是朝廷掌握军事的贵族,是维护原有统治方式的守旧势力。苏我氏从5世纪后半叶起,在朝廷中掌管财政,势力逐步扩大。苏我氏与大陆移民的关系密切。当时,苏我氏是积极吸收外来思想和文化的进步势力。当百济圣明王献给日本朝廷佛像和经论时,苏我稻目积极主张崇佛,力图通过崇拜佛教来代替氏神的信仰,以统一全国的思想,加强皇权。物部尾舆则主张信仰原来的氏神,以维护氏姓制和部民制,坚决反对崇佛,于是两派间围绕崇佛与排佛展开了激烈斗争。
587年,用明天皇(585—587在位)死后,以皇位继承问题为契机,苏我稻目之子苏我马子和物部尾舆之子物部守屋之间展开了殊死搏斗。最终,马子讨灭守屋取得胜利,物部氏灭亡。打败物部氏之后,苏我马子立泊漱部皇子为天皇,即崇峻天皇(587—592在位)。崇峻天皇不甘心成为苏我马子的傀儡,曾指着献上来的野猪说:“何时如断此猪头,断朕所嫌之人。”苏我马子闻言大惊。592年,苏我马子唆使东汉直驹刺死天皇。为了独揽朝政,同年12月,马子推举外甥女饮屋姬继位,是为日本历史上第一位女帝——推古女皇(592—628在位)。翌年,即593年,天皇立用明天皇遗子厩户皇子为皇太子,并“录摄政,以万机悉委”。后来世人因厩户皇子聪慧,治政英明,称其为圣德太子。
圣德太子系用明天皇嫡子,《日本书纪》称他“生而能言,及壮有圣智,一闻十人诉,以勿失能辩”,具有能吏的素质。他师从高丽僧惠慈学佛教、百济博士觉哿习儒学,自幼受到大陆思想文化的熏陶。
圣德太子执政之初,朝廷正处在内忧外患之时。所谓外患,中国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建立了统一的封建集权国家隋朝;在朝鲜半岛,渐趋强大的新罗,占据汉江、洛东江流域,并在吞并任那(日本在朝鲜的据点)之后,与日本的关系急剧恶化。所谓内患,氏姓、部民制度弊端毕现,以苏我氏为代表的豪族势力尾大不掉,皇室势力单薄。圣德太子受中国的尊王大一统思想影响,试图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体制,挽救社会危机,为此实行了一系列改革。
奈良时代
公元710年,日本定都平城京(现在的奈良市以及近郊),迎来了律令国家的兴盛时期。但是,此时农民贫困、游民增加,由于庄园扩大而导致公地公民制的实质上的崩溃等,矛盾开始暴露出来。
这个时期由于国家极力保护佛教,因此,佛教文化,特别是佛教美术开始繁荣起来。如7世纪初期开创日本佛教文化的飞鸟文化;7世纪后期独具一格的白凤文化;8世纪中叶在唐代鼎盛期文化的影响下以写实手法体现人类丰富情感的天平文化等等。
与佛教美术相媲美,这个时期文化方面的金字塔是《万叶集》。《万叶集》收集了8世纪中叶前约400年间,下至庶民上至天皇所作的大约4500首和歌,如实反映了古代日本人的朴素的生活情感。此外,现在还保存着的日本最古老的历史书籍《古事记》(712年)最古敕撰历史书《日本书纪》(720年)、最古的汉诗集《怀风藻》(751年)等等都是这个时期的文化遗产。
平安时代
8世纪末,日本将都城移至平安京(现在的京都市),试图重建律令体制。但由于公地公民制的崩溃,国家陷入了财政困难。894年派出最后一批遣唐使后便告终止,就此不在大量摄取大陆文化。
10~11世纪,藤原氏垄断政权,以庄园为经济基础,势力最为强盛。但是,由于地方政治的混乱,导致治安混乱,武士集团强大起来。到11世纪末,为对抗藤原开始实行“院政”(指日本平安时代后期上皇、法皇代理天皇执政)。于是,武士进入了中央政界。
平安时代以中国文化为特色。9世纪时受唐朝影响,密教和汉学方面的弘仁、贞观文化还十分繁荣。但是10世纪后与大陆的直接交流断绝后,便产生了日本独特的贵族文化。其代表有第一部敕撰和歌集《古今和歌集》(10世纪初)、世界上最古老的长篇小说《源氏物语》(11世纪初)、随笔《枕草子》(公元1000年前后)等等一批文艺作品。
日本战国史
中世纪(12~16世纪)
镰仓时代
12世纪末,源赖朝受封第一代征夷大将军,并在镰仓建立幕府,从此诞生了武士政权,由此产生了武家政治和公家(指朝廷公卿、贵族)政治的对立。13世纪后期,幕府的武士统治开始面临困难,镰仓幕府逐渐走上灭亡的道路。
在文化方面,以过去的贵族文化为基础,摄取宋朝时传入日本的禅宗文化,培育了生动、写实、朴素及独特的武家文化。在宗教方面,由法然、亲鸾、日莲等著名僧人创建了镰仓佛教,获得了各阶层的信仰。12世纪传入日本的禅宗受到了关东武士的重视,艺术领域也出现了新的倾向。文学方面出现了以源平合战为背景小说《平家物语》(原作诞生于13世纪初),是日本古代军记物语的杰出代表。
室町时代
14世纪的前半期,征夷大将军足利义满稳定了京都的室町幕府以后,2个多世纪内在政治、文化方面,武家都压倒公家,处于优势。由于室町幕府是聚集了各有力大名而建立的,因此幕府本身的统治能力薄弱。应仁元年(1467年)一月,应仁之乱爆发,全国各地的大名纷纷而起,室町幕府遥遥欲坠,日本进入战国时代。战国大名成了统治当地土地及人民的强而有力的独立政权。
在文化方面,无论是贵族还是武家的文化,都受到禅宗的影响。14世纪末期以金阁寺为代表的北山文化及15世纪末期以银阁寺为代表的东山文化都十分发达。16世纪中叶,葡萄牙人、西班牙人来到日本,传入了枪炮和基督教。那是文化方面充满生气的时代。
近世(16~19世纪中叶)
战国时代
(室町末期及安土、桃山时代)
应仁之乱后,日本各地大名纷纷崛起,战火纷飞,民不聊生。16世纪中叶,一位决心以武力统一日本、结束乱世的枭雄出现,他就是织田信长。永禄三年(1560年),织田信长在桶狭间以两千人马击败今川义元四万大军,名声大振。尔后逐步统一尾张、近畿,并准备进攻山阴、山阳。在此期间,信长修筑了气势宏大的安土城。因此,信长的时代被称为“安土时代”。
天正十年(1582年),本能寺之变爆发,信长身亡。织田重臣羽柴秀吉先后击败明智光秀及柴田胜家,确立了自己的继承人地位。此后经过四国征伐、九州征伐、小田原之战,逐步统一日本。后被天皇赐姓“丰臣”,并受封“关白”一职。丰臣秀吉的时代被称为“桃山时代”。
庆长三年(1598年),丰臣秀吉在伏见城病逝。丰臣家裂分为近江(西军)和尾张(东军)两派。身为丰臣政权五大老之一的德川家康于庆长五年(1600年)发动关原合战,大败西军,建立德川政权。庆长八年(1603年),德川幕府建立,战国时代结束。
江户时代
庆长八年(1603年),德川家康受封征夷大将军,在江户(现东京)建立幕府政权,此后260多年,德川家统治全国。这段时期被称作江户时代。德川幕府严格控制天皇、贵族、寺院神社,并费尽心计统治着支撑幕藩体制的农民。元和九年(1623年),德川家第三代将军德川家光就职,下令锁国。除开放长崎、界作为对外港口外,一律禁止外国人来日本,也禁止日本人远渡海外。由于闭关自守,幕藩体制迎来了安定时期。但是随着产业的发达、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民自给自足的经营体制系崩溃,18世纪起幕藩体制开始动摇。
庶民文化是这个时期的特色。17世纪后期至18世纪初期的元禄文化是以京都、大阪等上方(日本关东地方人称京都、大阪为上方)地区为中心的武士和商人的文化。人偶净琉璃、歌舞伎、浮世绘、文人画等呈现出绚丽多彩的商人文化。
日本近代史
近现代(19世纪后期至今)
明治时代
江户幕府末期,天灾不断,幕府统治腐败,民不聊生。且幕府财政困难,使大部分中下级武士对幕府日益不满。同时,西方资本主义列强以坚船利炮叩开锁国达200余年的日本国门。
在内忧外患的双重压力下,日本人逐渐认识到,只有推翻幕府统治,向资本主义国家学习,才是日本富强之路。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倒幕运动展开了。在这场推翻幕府统治的运动中,萨摩、长州两藩武士起着重大的作用。1868年1月3日,代表资产阶级和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倒幕派,在有“维新三杰”之称的大久保利通、西乡隆盛、木户孝允的领导下,成功发动政变,迫使德川幕府第15代将军德川庆喜交出政权,并由新即位的明治天皇颁布“王政复古”诏书。这就日本历史上的“明治维新”。日本从此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1868年(明治二年),明治天皇迁都江户,并改名为东京。之后从政治、经济、文教、外交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重大的改革。日本国力逐渐强大。后来在甲午中日战争(日本方面称“日清战争”)及日俄战争中打败中国北洋舰队,全歼俄国太平洋舰队和波罗的海舰队。日本成为帝国主义列强之一。
大正、昭和时代
与明治时代取得的历史性进一步相比,大正天皇被称为“不幸的大正”。大正天皇在位15年,政绩还不如明治,而且他一生为脑病所困,最后被迫让权疗养,由裕仁亲王摄政。
1926年,裕仁登基,年号“昭和”,即昭和天皇。昭和时代前30年,对于中国、朝鲜、东南亚及太平洋地区人民来说,是黑暗的30年。这时的日本政府致力于侵略扩张。1931年(昭和6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军侵占中国东北。1937年(昭和12年)7月7日,日军挑起“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41年(昭和16年),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这一时期,不仅给中国、朝鲜、东南亚及太平洋地区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也给日本人民带来痛苦的困难。这是日本历史以及中国关系史上最黑暗的时期。
1945年(昭和20年)8月15日,日军投降。美军占领日本,改日本专制天皇制为君主立宪制,天皇作为日本的象征被保留下来。
1972年(昭和47年)7月,田中角荣出任日本首相,开始执行“多边自主”外交。同年9月田中访华,于9月29日与周恩来总理签署《中日联合声明》,宣布中日正式建交。1978年8月中日两国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1978年10月邓小平副总理应邀访问日本,宣布和平友好条约正式生效。中日两国关系从此趋于正常化。
1989年(昭和64年,平成元年),昭和天皇病没。皇太子明仁即位,改年号为“平成”
太笼统了
约公元1世纪,日本各地有100多个小国(其中有的与东汉建立了外交关系)。后来,这些小国逐渐得到统一。
到了公元4世纪,在关西地方建立了比较大的国家,据说最终将它们统一起来的是当今天皇族的祖先。当时,日本国的范围包括本州西部、九州北部及四国。
于是,经过了漫长的岁月,国家才得以统一。所以很难对日本国诞生的确实年代作出准确的判定。据《古事记》和《日本书纪》记载,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于公元前660年建国并即位,即位日相当于现在的公历2月11日,因此就把这一天定为“建国纪念日”。
幕府时代
在12世纪,日本形成了称霸关西的平氏和称霸关东的源氏两大势力集团。1667年,平氏集团首领平清盛任太政大臣,从此武士开始掌握实权。源氏和平氏两大集团在1180年与1185年爆发两次战乱。此后,各武士集团之间争斗不断,先后出现了室町幕府和江户幕府(又称德川幕府)统治的时代。期间日本爆发多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并多次对外征战,是的这一时期的日本政治混乱内忧外患频发。
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是在日本19世纪进行的一次政治革命,他推翻了德川幕府的统治,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实行大改革,促进了日本的现代化和西方化。明治维新的主要领导人是一些青年武士,他们以“富国强兵”为口号,企图建立一个能同西方并驾齐驱的国家。1871年废藩置县,摧毁了所有的封建政权。同年成立新的常备军。1873年实行全国义务兵制和改革农业税。另外还统一了货币。明治政府在1885年实行内阁制,翌年开始制宪,1889年正式颁布宪法,1890年召开第一届国会。在政治改革的同时,也进行经济和社会改革。明治政府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工业化。军事工业以及交通运输业都得到大发展。1872年建成第一条铁路,1882年成立新式银行。直到20世纪初,明治维新的目标基本上已经完成,日本成为了亚洲强国。
迅速崛起的世界强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战败投降,法西斯军国主义彻底失败。20世纪60年代,日本政府制定了《农业基本法》,通过法律是大批农民涌入城市,以补充工业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使得日本经济实现了长期持续高速增长。1968年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大幅度提高,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
到了公元4世纪,在关西地方建立了比较大的国家,据说最终将它们统一起来的是当今天皇族的祖先。当时,日本国的范围包括本州西部、九州北部及四国。
于是,经过了漫长的岁月,国家才得以统一。所以很难对日本国诞生的确实年代作出准确的判定。据《古事记》和《日本书纪》记载,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于公元前660年建国并即位,即位日相当于现在的公历2月11日,因此就把这一天定为“建国纪念日”。
幕府时代
在12世纪,日本形成了称霸关西的平氏和称霸关东的源氏两大势力集团。1667年,平氏集团首领平清盛任太政大臣,从此武士开始掌握实权。源氏和平氏两大集团在1180年与1185年爆发两次战乱。此后,各武士集团之间争斗不断,先后出现了室町幕府和江户幕府(又称德川幕府)统治的时代。期间日本爆发多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并多次对外征战,是的这一时期的日本政治混乱内忧外患频发。
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是在日本19世纪进行的一次政治革命,他推翻了德川幕府的统治,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实行大改革,促进了日本的现代化和西方化。明治维新的主要领导人是一些青年武士,他们以“富国强兵”为口号,企图建立一个能同西方并驾齐驱的国家。1871年废藩置县,摧毁了所有的封建政权。同年成立新的常备军。1873年实行全国义务兵制和改革农业税。另外还统一了货币。明治政府在1885年实行内阁制,翌年开始制宪,1889年正式颁布宪法,1890年召开第一届国会。在政治改革的同时,也进行经济和社会改革。明治政府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工业化。军事工业以及交通运输业都得到大发展。1872年建成第一条铁路,1882年成立新式银行。直到20世纪初,明治维新的目标基本上已经完成,日本成为了亚洲强国。
迅速崛起的世界强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战败投降,法西斯军国主义彻底失败。20世纪60年代,日本政府制定了《农业基本法》,通过法律是大批农民涌入城市,以补充工业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使得日本经济实现了长期持续高速增长。1968年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大幅度提高,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
日本最鼎盛的时期是哪一阶段?主要繁荣在那些方面
就像中国古代最鼎盛的是唐宋,日本是哪一时期?有什么著名人物么平安时代。应该是文化最鼎盛的时候。大约是中国宋朝的时候,所以那时候文化方面的鼎盛也是充分汲取了中国文化。文化领域:《源氏物语》,世界上第一部长篇小说,作者紫式部。《枕草子》,作者清少纳言,和紫式部同期。《古今和歌集》,作者貌似是纪贯之和一些人,记录日本的和歌,和六歌仙的和歌。不得不说的政——治人物:藤原道长,三个天皇的岳父,真正把藤原氏推向最高峰的人物。 军事领域:前期:坂上田村麻吕,第二任征夷大将军,貌似是中国血统。后期:详说几个再列几个源义家,被誉为战神长子(号称八幡太郎源义家),为后期很多武将出阵前所拜。借一段百度的文字:源氏一族乃至所有关东武士的弓马之术、作战方法、行军阵列等等,全是源义家所最先规范化并传于后世的。-------源赖朝,镰仓幕府的建立者,忍辱负重终于推翻平家。源义经,日本的悲剧英雄(我不觉),实际上真正指挥军队击败平家的是他。坛浦海战,一之谷奇袭,屋岛之战都是他的作品。-------还有其他的人物,不一一介绍:平清盛、源义仲、源赖光、源为义、源义朝、源义平、平重衡、平重盛、平敦盛(这个经典,织田信长的敦盛就是他作)、平知盛、平教经、那须与一(弓箭能手)、源行家、北条时政、源为朝、藤原秀衡……只能够说,平安后期是各个军事人物的大舞台,虽然战争持续了不过几年
古代日本在战国时期的确出现不少军事家,象丰臣秀吉,毛利元就,上衫谦信,北条氏康,德川家康,武田信玄,织田信长等.但是战国时代毕竟是一个军阀混战的时代,社会生产受到巨大打击,所以战国时代算不上日本最强盛的时代. 平安时代,可以说是古代日本最鼎盛的时代. 它从794年桓武天皇将首都从奈良移到平安京(现在的京都)开始,到1192年源赖朝建立镰仓幕府一揽大权为止。在这一时代,铁制农具和使用牛马耕作已普及, 农业同手工业的分工也扩大了.商业也有发展. 平安后期,日本出现了自己独有的文字~~~~~假名,日本文化全脱中国文化的束缚,随着假名的出现,日本文学开始登场了.在文学方面,出现了《古今和歌集》《竹取物语》,《大和物语》,《紫式部日记》等.
文化领域,紫式部的<源氏物语>对后世影响甚大,《源氏物语》是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写实小说,小说描写了平安京时期日本的风貌,揭露人性,宫中的斗争,反映了当时妇女的无权地位和苦难生活,被称为日本的“国宝”。此书曾有“日本的红楼梦”的评价,由此它的地位可见一斑
军政领域,平安时代末期的平氏有平忠正,平清盛,源氏有源赖朝,源义经,源义朝(后来镰仓幕府的初代将军)其中源义经的悲壮人生向来为后人叹息
文化领域,紫式部的<源氏物语>对后世影响甚大,《源氏物语》是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写实小说,小说描写了平安京时期日本的风貌,揭露人性,宫中的斗争,反映了当时妇女的无权地位和苦难生活,被称为日本的“国宝”。此书曾有“日本的红楼梦”的评价,由此它的地位可见一斑
军政领域,平安时代末期的平氏有平忠正,平清盛,源氏有源赖朝,源义经,源义朝(后来镰仓幕府的初代将军)其中源义经的悲壮人生向来为后人叹息
99年代无疑,当时经济达到美国71.9%各方面各领域不是世界第一就是世界第二,现在日本经济停滞三十年,经济依然是世界第一,依然是亚洲第一发达国家,想象一下日本39年前就是现在这副模样了,那得有多强
确实是明治维新后日本开始崛起。像大久保利通,西乡隆盛,木户孝允他们维新三杰。还有伊藤博文政治家龙之介,三岛由纪夫,村上春树,夏目漱石,川端 康成等世界闻名的文学家军事家倒是不多
步入资本主义社会后,成为与美国抗衡的一级
日本的源氏于平氏之间的历史
源平合战,史称“治承·寿永之乱”,指日本平安时代末期,1180年至1185年的6年间,源氏和平氏两大武士家族集团一系列争夺权力的战争的总称。
▲名称说明
“源平合战”是一般的俗称,但并不足以正确描述事实,甚至有所误导。
虽然“源平合战”的两大阵营领袖为源氏和平氏,但并不一定所有的源氏就支持源氏,平氏就支持平氏。
事实上,同族间的战争屡见不鲜。
也有父方是源氏,母方是平氏,因而左右为难,不得不衡量利害得失,以致一族分崩离析,彼此交战的悲剧。
类似的故事在数百年后的战国时代亦多有所闻。
·支持源氏的平家
北条时政、熊谷直实、畠山重忠、梶原景时、三浦义澄、千叶常胤、上总広常等。
·支持平家的源氏
新田义重、志田义広、佐竹秀义、源季贞等。
▲背景
①平氏崛起
平安时代末期,贵族间充满了权力的冲突与矛盾,最终诉诸武力解决。
在1156年的保元之乱和1159年的平治之乱中,伊势平氏皆为胜方贡献良多,战功赫赫,尤其是平治之乱,平氏几乎剿灭了政敌源氏。
源氏领袖之一的源义朝于逃亡途中遇害,三子源赖朝被流放到伊豆,其余苟存的几个儿子亦被强制送入佛寺出家,平氏地位确立。
平氏领袖平清盛于1167年升任至太政大臣,朝中重要官职皆为平氏出掌,朝外许多诸侯国亦落入平氏手中。
除此之外,平清盛的女儿德子亦嫁给高仓天皇为中宫,并生下言仁亲王(即后来的安德天皇),此时平氏可谓权倾天下。
②鹿谷阴谋
平氏在势力不断扩张的过程中日渐骄奢跋扈,统治也越来越腐败残暴。
旧势力的公卿贵族或因既得利益受损、或因轻视平氏武夫出身却大权在握,旧势力的反扑逐渐蕴酿,最终在1177年于鹿谷(鹿ヶ谷)密谋诛杀平氏(日史称为“鹿ヶ谷の阴谋”),但随即事迹败露,反为平氏所害。
由于谋议者中有许多是后白河法皇的近臣亲信,据信为后白河法皇在幕后授意,因此平清盛一度欲幽禁法皇,赖平清盛长子平重盛力谏而做罢,但平氏与法皇间的关系已急速恶化。
▲始末
①以仁王令旨讨平
1179年,平重盛病故,后白河法皇收回平重盛领地越前国,引起平清盛不满。
清盛惟恐大祸不远,决定先发制人,乃将后白河法皇软禁在鸟羽殿。
1180年逼宫高仓天皇并拥立自己年仅2岁的外孙言仁亲王继位,平氏完全掌握朝政。
素有大志的后白河天皇三子以仁王于1180年4月与摄津源氏的源赖政合谋,假称“最胜亲王”名号,密使在熊野隐居的源行家(源义朝之弟)向全国源氏传送征讨平氏的令旨。
然而此事已为监视源行家的僧人湛増所获,平氏发兵征伐,以仁王与源赖政出奔至园城寺,并向延历寺和兴福寺求援。
延历寺拒绝,以仁王等只好逃往奈良兴福寺。
途中到达平等院时,遭到平清盛四子平知盛追击,双方人马于宇治川交战后,源政赖战死。
以仁王继续逃往光明山,最后于鸟居前中箭落马身亡。
②关东兴兵
讨平令旨陆陆续续到达在各地蛰伏的源氏,其中一人即为河内源氏的源赖朝。
在伊豆蛰居的源赖朝与北条时政合谋,开始秘密纠结伊豆、相模、武藏的源氏势力,于8月17日袭杀平氏在伊豆的监管山木兼隆。
之后源赖朝转往相模,于石桥山遭遇大庭景亲等平氏追讨大军的夹击,惨败而逃。
石桥山之战初尝大败的源赖朝辗转逃往安房,途中在海上与三浦半岛豪族坂东平氏的三浦义澄等会合。
抵达安房后,源赖朝除了得到官吏阶级(在庁官人)的支持外,上总的千叶常胤、武藏的足立远元、畠山重忠等平氏或藤原氏地方豪族,由于当时武士身份的领地不甚稳定,为了更进一步巩固武士阶级的权力与利益也陆续加入,源赖朝的势力迅速壮大。
10月6日,源赖朝入驻过去也是河内源氏祖先经略之地的镰仓。
此时,源赖朝已实质控有关东南部。
在关东的另一方面,甲斐源氏的源信义(又称武田信义)亦在收到令旨后兴兵讨平。
关东乱起不久,平氏即派遣平维盛、平忠度、平知盛等前往征讨。
平氏东征军兵发东海道,10月18日于骏河富士川和源赖朝、武田信义联军对峙。
然而关东联军以逸待劳已久,平氏东征军则兵疲马困,武田军趁机发动夜袭,平氏军未战先败、望风而逃。
平氏军退去后,源赖朝等决定以经营关东为优先,未加追击,退回镰仓。
值得一提的是,富士川之战得胜后,源赖朝在黄濑川阵地与前来驰援的九弟源义经于失散多年后再次相会,此后的作战主要由源义经负责执行,源赖朝则在后方运筹。
在关东经略上,对内,为了有效统御庞大的武士集团,源赖朝创立了侍所,命和田义盛和梶原景时负责掌控。
对外,源赖朝则积极收服、铲除关东地区同为源氏的志田义広、新田义重、佐竹氏与藤姓藤原氏的足利忠纲等反抗势力,并巩固己方武士集团的权益。
③源氏蜂起
除了关东之外,各地接获令旨的源氏势力也一一兴兵响应。
例如土佐的源希义、河内石川的源义基与源义兼父子、美浓的土岐氏、近江的佐佐木氏、山本义経、熊野的湛増、伊予的河野氏、肥后的菊池氏等,此外,在若狭、越前、加贺也有官吏集团起事。
1180年9月,信浓的源义仲(又称木曾义仲,源赖朝的堂弟)誓师,迅速席卷信浓、越后。
之后曾一度进兵至上野,但由于和源赖朝家族间有杀父之雠的嫌隙,所以不选择与源赖朝会合,而是向北转进,并拥立以仁王之子北陆宫,平定北陆,俨然是和源赖朝竞争的一股强大势力。
④平清盛病故
在近畿方面,以寺庙、神社为中心的反平势力也如火焰般蔓延,平氏强力镇压。
1180年12月,平重衡烧毁东大寺、兴福寺,更 *** 了寺社的反抗。
1181年1月,纪伊的熊野三山势力起事,在伊势、志摩等地和平氏交战。
(熊野海贼菜切攻め)。
1181年闰2月,正在规划新体制及镇压作战的平清盛身染热病,于九条河原口的平盛国宅邸逝世,平氏骤失龙首。
4月平重衡率领大军东征,于墨俣川大败源行家,史称墨俣川之战。
之后平氏军一度追击到三河,之后因源氏援军抵达,攻势才因而中断。
⑤木曾义仲上洛
1183年4月,平维盛、平通盛受命征剿木曾义仲势力。
平氏军陆续击破越前、加贺等地,同年5月于加贺、越中国界的倶利伽罗峠与木曾军对峙,但为木曾军所破。
倶利伽罗峠之战后木曾军举北陆宫旗号,向京都推进。
源行家、源行纲(又称多田行纲)、源义定(又称安田义定)等多路进击,突破平氏的京都防卫线。
7月,平宗盛等挟安德天皇及三神器弃都西逃,木曾军进入京都。
虽然一开始木曾军受到后白河法皇乃至贵族、庶民的热烈欢迎,但由于先前养和大饥馑的影响,军粮不足的木曾军却开始大肆掠夺,人心遂望源赖朝能进京平乱。
9月,木曾军继续追击平氏,兵发山阳道。
闰10月,木曾军于备中水岛为平重衡所败,史称水岛之战。
之后木曾军连吃败战,退回京都。
⑥源赖朝奉旨勤王
后白河法皇为制衡木曾义仲,屡次催促源赖朝进京勤王。
但源赖朝反而趁势要求法皇下旨将东海道、东山道、北陆道等地的国衙领和荘园返还给各地国司或本所。
法皇迫不得已,于寿永二年(1183年)10月宣旨,除了北陆道之外,几乎悉数同意源赖朝的要求。
至此,源赖朝不只是实质控有关东,也有了法理上的正统性。
源赖朝派遣源范赖、源义经领兵上京,11月初抵达近江。
而在这段期间,锐气大挫的木曾义仲不但和法皇濒临决裂,复加以昔日盟友的离弃,逐渐陷入孤立。
11月19日,木曾义仲发动政变,法住寺合战后软禁法皇,并解除摄政近卫基通与数位法皇近臣的职务,令藤原师家接任摄政。
之后法皇与木曾义仲达成协议,12月法皇下旨命木曾义仲率军讨伐源赖朝。
1184年1月,木曾义仲受封为征夷大将军,统揽军政大权。
1月20日,源范赖与源义经各于京都近郊的濑田和宇治与木曾军展开会战,木曾军仅400余骑,很快地就被击溃。
木曾义仲企图逃往北陆,但于近江粟津遭到截杀。
⑦平氏灭亡
在木曾义仲与源赖朝冲突期间,平氏势力趁机反扑,1184年1月时,势力已返回至摄津福原一带。
法皇命源范赖与源义经征讨平氏,兵发福原。
源范赖与源义经兵分两路,于一之谷(一ノ谷)奇袭平氏军,平氏军大败,多位大将战死,残部取海路而逃。
一之谷之战后,平氏盘踞赞岐屋岛。
由于源氏军没有水军,因此未能追击。
半年后,8月,源范赖为绕到平氏背后,取径山阳道,但为平氏识破,源范赖大军遭平行盛截断,关门海峡亦为平知盛封锁,陷入兵粮不继的困境。
1185年,源范赖渡逃九州,在战情不利的情况下,源赖朝令源义经发兵征讨平氏。
2月,源义经渡海,由阿波胜浦上岸,在巧妙获得当地武士势力的支持后,攻陷平氏屋岛本阵。
屋岛之战后,双方陷入胶著的对峙状态。
不久,平氏得到源范赖率军驰援的情报,主动向长门退兵,结果造成濑户内海拱手让与源氏,河野通信等水军势力及中国、四国的武士集团一一向源氏输诚。
3月24日,双方在关门海峡的坛之浦(坛ノ浦)进行海战,约于清晨6时许,由平氏军主动展开攻击。
虽然一开始平氏军占了上风,但中午过后战情即开始逆转。
眼见大势底定,平氏大将陆续投海自尽。
最后,平氏血脉的安德天皇抱子二位尼跳海,坛之浦之战结束,平氏覆亡。
▲影响
源平合战对日本历史有着重大的影响。
其彰示着武士集团的权势跃升,公卿集团的快速衰败。
1179年,后白河法皇被平清盛软禁,代表着日本院政制度的崩坏。
源平合战结束后,源赖朝于1192年就任征夷大将军,于镰仓设立幕府,开创了日本绵延700余年的幕府政制,直至明治时代。
▲名称说明
“源平合战”是一般的俗称,但并不足以正确描述事实,甚至有所误导。
虽然“源平合战”的两大阵营领袖为源氏和平氏,但并不一定所有的源氏就支持源氏,平氏就支持平氏。
事实上,同族间的战争屡见不鲜。
也有父方是源氏,母方是平氏,因而左右为难,不得不衡量利害得失,以致一族分崩离析,彼此交战的悲剧。
类似的故事在数百年后的战国时代亦多有所闻。
·支持源氏的平家
北条时政、熊谷直实、畠山重忠、梶原景时、三浦义澄、千叶常胤、上总広常等。
·支持平家的源氏
新田义重、志田义広、佐竹秀义、源季贞等。
▲背景
①平氏崛起
平安时代末期,贵族间充满了权力的冲突与矛盾,最终诉诸武力解决。
在1156年的保元之乱和1159年的平治之乱中,伊势平氏皆为胜方贡献良多,战功赫赫,尤其是平治之乱,平氏几乎剿灭了政敌源氏。
源氏领袖之一的源义朝于逃亡途中遇害,三子源赖朝被流放到伊豆,其余苟存的几个儿子亦被强制送入佛寺出家,平氏地位确立。
平氏领袖平清盛于1167年升任至太政大臣,朝中重要官职皆为平氏出掌,朝外许多诸侯国亦落入平氏手中。
除此之外,平清盛的女儿德子亦嫁给高仓天皇为中宫,并生下言仁亲王(即后来的安德天皇),此时平氏可谓权倾天下。
②鹿谷阴谋
平氏在势力不断扩张的过程中日渐骄奢跋扈,统治也越来越腐败残暴。
旧势力的公卿贵族或因既得利益受损、或因轻视平氏武夫出身却大权在握,旧势力的反扑逐渐蕴酿,最终在1177年于鹿谷(鹿ヶ谷)密谋诛杀平氏(日史称为“鹿ヶ谷の阴谋”),但随即事迹败露,反为平氏所害。
由于谋议者中有许多是后白河法皇的近臣亲信,据信为后白河法皇在幕后授意,因此平清盛一度欲幽禁法皇,赖平清盛长子平重盛力谏而做罢,但平氏与法皇间的关系已急速恶化。
▲始末
①以仁王令旨讨平
1179年,平重盛病故,后白河法皇收回平重盛领地越前国,引起平清盛不满。
清盛惟恐大祸不远,决定先发制人,乃将后白河法皇软禁在鸟羽殿。
1180年逼宫高仓天皇并拥立自己年仅2岁的外孙言仁亲王继位,平氏完全掌握朝政。
素有大志的后白河天皇三子以仁王于1180年4月与摄津源氏的源赖政合谋,假称“最胜亲王”名号,密使在熊野隐居的源行家(源义朝之弟)向全国源氏传送征讨平氏的令旨。
然而此事已为监视源行家的僧人湛増所获,平氏发兵征伐,以仁王与源赖政出奔至园城寺,并向延历寺和兴福寺求援。
延历寺拒绝,以仁王等只好逃往奈良兴福寺。
途中到达平等院时,遭到平清盛四子平知盛追击,双方人马于宇治川交战后,源政赖战死。
以仁王继续逃往光明山,最后于鸟居前中箭落马身亡。
②关东兴兵
讨平令旨陆陆续续到达在各地蛰伏的源氏,其中一人即为河内源氏的源赖朝。
在伊豆蛰居的源赖朝与北条时政合谋,开始秘密纠结伊豆、相模、武藏的源氏势力,于8月17日袭杀平氏在伊豆的监管山木兼隆。
之后源赖朝转往相模,于石桥山遭遇大庭景亲等平氏追讨大军的夹击,惨败而逃。
石桥山之战初尝大败的源赖朝辗转逃往安房,途中在海上与三浦半岛豪族坂东平氏的三浦义澄等会合。
抵达安房后,源赖朝除了得到官吏阶级(在庁官人)的支持外,上总的千叶常胤、武藏的足立远元、畠山重忠等平氏或藤原氏地方豪族,由于当时武士身份的领地不甚稳定,为了更进一步巩固武士阶级的权力与利益也陆续加入,源赖朝的势力迅速壮大。
10月6日,源赖朝入驻过去也是河内源氏祖先经略之地的镰仓。
此时,源赖朝已实质控有关东南部。
在关东的另一方面,甲斐源氏的源信义(又称武田信义)亦在收到令旨后兴兵讨平。
关东乱起不久,平氏即派遣平维盛、平忠度、平知盛等前往征讨。
平氏东征军兵发东海道,10月18日于骏河富士川和源赖朝、武田信义联军对峙。
然而关东联军以逸待劳已久,平氏东征军则兵疲马困,武田军趁机发动夜袭,平氏军未战先败、望风而逃。
平氏军退去后,源赖朝等决定以经营关东为优先,未加追击,退回镰仓。
值得一提的是,富士川之战得胜后,源赖朝在黄濑川阵地与前来驰援的九弟源义经于失散多年后再次相会,此后的作战主要由源义经负责执行,源赖朝则在后方运筹。
在关东经略上,对内,为了有效统御庞大的武士集团,源赖朝创立了侍所,命和田义盛和梶原景时负责掌控。
对外,源赖朝则积极收服、铲除关东地区同为源氏的志田义広、新田义重、佐竹氏与藤姓藤原氏的足利忠纲等反抗势力,并巩固己方武士集团的权益。
③源氏蜂起
除了关东之外,各地接获令旨的源氏势力也一一兴兵响应。
例如土佐的源希义、河内石川的源义基与源义兼父子、美浓的土岐氏、近江的佐佐木氏、山本义経、熊野的湛増、伊予的河野氏、肥后的菊池氏等,此外,在若狭、越前、加贺也有官吏集团起事。
1180年9月,信浓的源义仲(又称木曾义仲,源赖朝的堂弟)誓师,迅速席卷信浓、越后。
之后曾一度进兵至上野,但由于和源赖朝家族间有杀父之雠的嫌隙,所以不选择与源赖朝会合,而是向北转进,并拥立以仁王之子北陆宫,平定北陆,俨然是和源赖朝竞争的一股强大势力。
④平清盛病故
在近畿方面,以寺庙、神社为中心的反平势力也如火焰般蔓延,平氏强力镇压。
1180年12月,平重衡烧毁东大寺、兴福寺,更 *** 了寺社的反抗。
1181年1月,纪伊的熊野三山势力起事,在伊势、志摩等地和平氏交战。
(熊野海贼菜切攻め)。
1181年闰2月,正在规划新体制及镇压作战的平清盛身染热病,于九条河原口的平盛国宅邸逝世,平氏骤失龙首。
4月平重衡率领大军东征,于墨俣川大败源行家,史称墨俣川之战。
之后平氏军一度追击到三河,之后因源氏援军抵达,攻势才因而中断。
⑤木曾义仲上洛
1183年4月,平维盛、平通盛受命征剿木曾义仲势力。
平氏军陆续击破越前、加贺等地,同年5月于加贺、越中国界的倶利伽罗峠与木曾军对峙,但为木曾军所破。
倶利伽罗峠之战后木曾军举北陆宫旗号,向京都推进。
源行家、源行纲(又称多田行纲)、源义定(又称安田义定)等多路进击,突破平氏的京都防卫线。
7月,平宗盛等挟安德天皇及三神器弃都西逃,木曾军进入京都。
虽然一开始木曾军受到后白河法皇乃至贵族、庶民的热烈欢迎,但由于先前养和大饥馑的影响,军粮不足的木曾军却开始大肆掠夺,人心遂望源赖朝能进京平乱。
9月,木曾军继续追击平氏,兵发山阳道。
闰10月,木曾军于备中水岛为平重衡所败,史称水岛之战。
之后木曾军连吃败战,退回京都。
⑥源赖朝奉旨勤王
后白河法皇为制衡木曾义仲,屡次催促源赖朝进京勤王。
但源赖朝反而趁势要求法皇下旨将东海道、东山道、北陆道等地的国衙领和荘园返还给各地国司或本所。
法皇迫不得已,于寿永二年(1183年)10月宣旨,除了北陆道之外,几乎悉数同意源赖朝的要求。
至此,源赖朝不只是实质控有关东,也有了法理上的正统性。
源赖朝派遣源范赖、源义经领兵上京,11月初抵达近江。
而在这段期间,锐气大挫的木曾义仲不但和法皇濒临决裂,复加以昔日盟友的离弃,逐渐陷入孤立。
11月19日,木曾义仲发动政变,法住寺合战后软禁法皇,并解除摄政近卫基通与数位法皇近臣的职务,令藤原师家接任摄政。
之后法皇与木曾义仲达成协议,12月法皇下旨命木曾义仲率军讨伐源赖朝。
1184年1月,木曾义仲受封为征夷大将军,统揽军政大权。
1月20日,源范赖与源义经各于京都近郊的濑田和宇治与木曾军展开会战,木曾军仅400余骑,很快地就被击溃。
木曾义仲企图逃往北陆,但于近江粟津遭到截杀。
⑦平氏灭亡
在木曾义仲与源赖朝冲突期间,平氏势力趁机反扑,1184年1月时,势力已返回至摄津福原一带。
法皇命源范赖与源义经征讨平氏,兵发福原。
源范赖与源义经兵分两路,于一之谷(一ノ谷)奇袭平氏军,平氏军大败,多位大将战死,残部取海路而逃。
一之谷之战后,平氏盘踞赞岐屋岛。
由于源氏军没有水军,因此未能追击。
半年后,8月,源范赖为绕到平氏背后,取径山阳道,但为平氏识破,源范赖大军遭平行盛截断,关门海峡亦为平知盛封锁,陷入兵粮不继的困境。
1185年,源范赖渡逃九州,在战情不利的情况下,源赖朝令源义经发兵征讨平氏。
2月,源义经渡海,由阿波胜浦上岸,在巧妙获得当地武士势力的支持后,攻陷平氏屋岛本阵。
屋岛之战后,双方陷入胶著的对峙状态。
不久,平氏得到源范赖率军驰援的情报,主动向长门退兵,结果造成濑户内海拱手让与源氏,河野通信等水军势力及中国、四国的武士集团一一向源氏输诚。
3月24日,双方在关门海峡的坛之浦(坛ノ浦)进行海战,约于清晨6时许,由平氏军主动展开攻击。
虽然一开始平氏军占了上风,但中午过后战情即开始逆转。
眼见大势底定,平氏大将陆续投海自尽。
最后,平氏血脉的安德天皇抱子二位尼跳海,坛之浦之战结束,平氏覆亡。
▲影响
源平合战对日本历史有着重大的影响。
其彰示着武士集团的权势跃升,公卿集团的快速衰败。
1179年,后白河法皇被平清盛软禁,代表着日本院政制度的崩坏。
源平合战结束后,源赖朝于1192年就任征夷大将军,于镰仓设立幕府,开创了日本绵延700余年的幕府政制,直至明治时代。
日本天皇统治日本2000多年,为何从未改朝换代过?
说到日本的天皇其实想必大家也不是太了解,但是这个也还是非常复杂的一个东西的,话说日本天皇统治日本2000多年,一直没有改朝换代了,但是就我们中国古代来看却经常的改朝换代了,那么这到底是什么情况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研究研究日本的天皇统治这么久不改朝换代的原因吧!
天皇哪有统治日本两千多年。
通常认为,日本天皇出现的时间大致是我们的隋唐之际,即便从这时开始算起,日本天皇也不过只有一千余年。不过从天皇诞生起,日本皇室血统就一直是万世一系,没有更换过统治家族,这又是为什么呢?
一般是认为,天皇在古时候的权力并不大,真正掌权的并非天皇,因此拥戴天皇反而能让自己获得大义名分以此攻击政敌。
例如进入平安时代以后,日本一度出现了摄关政治时代,朝政大权被天皇的外戚藤原氏掌握。而天皇为了反抗大权旁落,便在壮年退位成为上皇,开设院厅,以天皇父祖的身份施行院厅政治。在摄关政治与院厅政治的斗争中,天皇完全沦为了父系亲属与母系亲属的玩物,非常可怜。
然而,平安时代末期,以河内源氏、伊势平氏为代表的武士集团崛起。伊势平氏出身的武士平清盛利用与皇家的联姻,逐渐取代藤原氏的地位,以外戚身份控制了天皇,并以天皇为大义名分施行统治,到了后来,平清盛甚至拥戴女婿高仓上皇来对抗亲家公后白河上皇。
平家覆灭以后,河内源氏出身的源赖朝夺得了大权,但是源赖朝比较尊奉皇家与公卿,因此政局稍有缓和,贵族们甚至认为有可能退回平安时代。然而,武士们建立起镰仓幕府以后,经过承久之乱,彻底一巴掌将朝廷干趴下了,尽管镰仓幕府时日本是一个二元政体,但是天皇的权力却越来越少,幕府的权力越来越大了。
镰仓幕府灭亡以后,日本进入了南北朝时代,武士足利尊氏拥戴了持明院统皇族继承天皇,篡夺了原本属于大觉寺统皇族的皇位,随后建立室町幕府。此时连天皇都是足利氏拥立的,他的话语权可想而知,老百姓们都认为持明院统的皇族运气太好,坐在家里都有皇位从天而降。室町幕府时期,天皇已经几乎说不上话了,足利将军俨然已经是名副其实的日本国王了,天皇插手不了朝政,便只能通过卖卖官职和血统认证来换点收入。
到了织田信长崛起以后,为了与足利幕府针锋相对,织田信长与朝廷的关系非常之好。织田信长之后的丰臣秀吉也是如此,在统一天下后,还故意不选择征夷大将军而选择了关白来获得统治天下的公仪。
以后的江户幕府统治的江户时代,德川家也是通过朝廷的封官才获得公仪的,再加上天皇说话已经完全不算数,自然不需要再去动天皇一根汗毛。
综合来说就是,天皇实际上不掌权的时间太多了,与其说他们是统治者,倒不如说是统治者获得正当统治公仪的工具。虽然天皇的血统没有更换,但是真正的统治者却一直在更迭,平家六波罗、镰仓幕府、室町幕府、安土政权……这些都可以算是日本的朝代。
天皇哪有统治日本两千多年。
通常认为,日本天皇出现的时间大致是我们的隋唐之际,即便从这时开始算起,日本天皇也不过只有一千余年。不过从天皇诞生起,日本皇室血统就一直是万世一系,没有更换过统治家族,这又是为什么呢?
一般是认为,天皇在古时候的权力并不大,真正掌权的并非天皇,因此拥戴天皇反而能让自己获得大义名分以此攻击政敌。
例如进入平安时代以后,日本一度出现了摄关政治时代,朝政大权被天皇的外戚藤原氏掌握。而天皇为了反抗大权旁落,便在壮年退位成为上皇,开设院厅,以天皇父祖的身份施行院厅政治。在摄关政治与院厅政治的斗争中,天皇完全沦为了父系亲属与母系亲属的玩物,非常可怜。
然而,平安时代末期,以河内源氏、伊势平氏为代表的武士集团崛起。伊势平氏出身的武士平清盛利用与皇家的联姻,逐渐取代藤原氏的地位,以外戚身份控制了天皇,并以天皇为大义名分施行统治,到了后来,平清盛甚至拥戴女婿高仓上皇来对抗亲家公后白河上皇。
平家覆灭以后,河内源氏出身的源赖朝夺得了大权,但是源赖朝比较尊奉皇家与公卿,因此政局稍有缓和,贵族们甚至认为有可能退回平安时代。然而,武士们建立起镰仓幕府以后,经过承久之乱,彻底一巴掌将朝廷干趴下了,尽管镰仓幕府时日本是一个二元政体,但是天皇的权力却越来越少,幕府的权力越来越大了。
镰仓幕府灭亡以后,日本进入了南北朝时代,武士足利尊氏拥戴了持明院统皇族继承天皇,篡夺了原本属于大觉寺统皇族的皇位,随后建立室町幕府。此时连天皇都是足利氏拥立的,他的话语权可想而知,老百姓们都认为持明院统的皇族运气太好,坐在家里都有皇位从天而降。室町幕府时期,天皇已经几乎说不上话了,足利将军俨然已经是名副其实的日本国王了,天皇插手不了朝政,便只能通过卖卖官职和血统认证来换点收入。
到了织田信长崛起以后,为了与足利幕府针锋相对,织田信长与朝廷的关系非常之好。织田信长之后的丰臣秀吉也是如此,在统一天下后,还故意不选择征夷大将军而选择了关白来获得统治天下的公仪。
以后的江户幕府统治的江户时代,德川家也是通过朝廷的封官才获得公仪的,再加上天皇说话已经完全不算数,自然不需要再去动天皇一根汗毛。
综合来说就是,天皇实际上不掌权的时间太多了,与其说他们是统治者,倒不如说是统治者获得正当统治公仪的工具。虽然天皇的血统没有更换,但是真正的统治者却一直在更迭,平家六波罗、镰仓幕府、室町幕府、安土政权……这些都可以算是日本的朝代。
本文标题: 平清盛和源赖朝在对日本史发展的贡献谁更大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332231.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