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身为老十三,为什么不受康熙的待见呢?其实康熙并不是不待见胤祥,相反对他还很用心。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有一位侠肝义...
《雍正王朝》:身为老十三,为什么不受康熙的待见呢?
其实康熙并不是不待见胤祥,相反对他还很用心。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有一位侠肝义胆、能力超强的皇子,他就是十三阿哥胤祥,在剧中,康熙帝对这个儿子可谓是白板磋磨,甚至将他囚禁宗人府十年之久,直到康熙帝驾崩也没有把他放出来,那么这真的是康熙帝不待见胤祥的表现吗?其实不然,康熙帝对胤祥可谓是用心良苦。
从剧中来看,康熙帝不仅不是不待见十三阿哥胤祥反而很喜欢这个儿子,这从以下几点就能看出。
对十三阿哥赞赏有加在第9集中,康熙帝要废黜太子,在戒得居中训诫诸皇子时,说大清的新太子必须要有德,“胤祥在这一点就不错,他敢于在胤礽将获重谴的时候,不避嫌疑,陪着他,护着他,他尽到了一个做弟弟的情义,也尽到了一个做臣子的忠敬”。
可谓对十三阿哥的义举是赞赏有加。而且有一个小细节也能展现出康熙帝对胤祥的照顾,那就是胤祥被囚禁后,图里琛去给胤祥送暖炉,而图里琛是康熙帝的近侍,当然是康熙帝让他去的。
康熙夸奖张五哥在第11集中,康熙帝与侍卫张五哥有过一段对话,康熙帝问张五哥诸位皇子中哪个最好,张五哥便说“十三爷最好”,并说“十三爷为人心怀坦荡、行侠仗义,从不暗中算计人,所以才说十三爷最好”又说“他人太直,不会转弯,又容易轻信别人,所以他人虽好却当不好太子”。
而此时的康熙帝却大大夸奖了张五哥,说他说的是实话,可见这些优点康熙帝是很清楚的,内心也是赞赏的,而康熙帝在让张五哥把胤祥放出来时,还把贴身的一块玉佩给了张五哥让他转交给胤祥,足见对胤祥的鼓励和赞赏。
十三阿哥忠正侠义同是11集中,康熙帝在上书房时更是直接说:十三阿哥很讲忠义、对他和废太子是一片忠心,倘若他遇到什么危难,十三阿哥必能挺身而出保护他。并对群臣说要把十三阿哥放出来。
佟国维问是否有什么理由,康熙帝竟然说“朕疼自己的儿子,这个理由行吗?”。康熙帝释放胤祥考虑深远却是不假,但也必须指出,康熙帝认为十三阿哥的确没有什么过错,反而是忠正侠义,所以才会选择释放他。
康熙帝对胤祥的磋磨其实是为了保护他康熙帝作为一个成熟的政治家,他深知胤祥的性格在夺嫡斗争中最容易被人利用,所以前后两次将胤祥囚禁,他这招虽然无奈但真是出于对胤祥的保护。
在胤祥第二次被囚禁时,康熙帝有一个小动作,就是在让人把十三阿哥拖下去时,这位老父亲将自己朝冠摘了下来,满面愁容。
或许这一刻他只是一位父亲,一位想要保护孩子却又不得不如此对待孩子的父亲,他内心的挣扎恐怕只有自己知道。
其实胤祥对于康熙帝的良苦用心是了解的,这从胤禛后来去宗人府看他时他的发问和被放出来后来到康熙帝灵柩前的悲伤,就能看出。
康熙帝对胤祥的磋磨是希望帮胤禛康熙帝深知胤祥与胤禛的兄弟情深,他既然决定立胤禛为继承人,自然想为他立一个擎天保驾之臣,而他对胤祥百般磋磨就是希望胤禛即位后施恩胤祥,那么胤祥自然感激胤禛,会帮助胤禛平定朝局。
由此可见,康熙帝绝不是不待见胤祥,是一位老父亲对儿子的慈心。
结语在《雍正王朝》中,康熙临终前对胤祥的评价,足可以看出康熙对胤祥的深刻认识以及深深的舐犊情深。这也最终解释了康熙为什么平时对胤祥表现得较为冷淡的原因所在了。
虽说胤祥的外公是喀尔喀蒙古大汗,但用胤禛的话说,他还是爱新觉罗的子孙。所以这并不是什么决定他命运的绝对因素。
在第11集中,康熙帝与侍卫张五哥有过一段对话,康熙帝问张五哥诸位皇子中哪个最好,张五哥便说“十三爷最好”,并说“十三爷为人心怀坦荡、行侠仗义,从不暗中算计人,所以才说十三爷最好”又说“他人太直,不会转弯,又容易轻信别人,所以他人虽好却当不好太子”。
而此时的康熙帝却大大夸奖了张五哥,说他说的是实话,可见这些优点康熙帝是很清楚的,内心也是赞赏的,而康熙帝在让张五哥把胤祥放出来时,还把贴身的一块玉佩给了张五哥让他转交给胤祥,足见对胤祥的鼓励和赞赏。
雍正王朝中,十三阿哥胤祥为何跟四阿哥胤禛的关系如此紧密呢?
“自古无此公忠体国之贤王!”这是雍正对老十三胤祥的至高评价。胤祥是康熙第十三子,受封怡亲王,是清朝第九位铁帽子王,也是清朝中期唯一一位铁帽子王,死后谥号为“贤”,配享太庙,史称怡贤亲王。在《雍正王朝》中,胤祥和胤禛的关系极为亲密,他俩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却胜过嫡亲兄弟。胤祥生母章佳氏是康熙帝庶妃,生前连个封号都没有,死后才被追封为敏妃。
由此可见,章佳氏的身份地位不高,亦不甚得宠,加上盛年早逝,令胤祥13岁就失去了母亲的庇佑,成了个没娘疼的孩子,深受其它兄弟的欺凌。
皇四子胤禛比胤祥大9岁,见胤祥受其它兄弟欺负,总是出面加以保护。因此,两人结下深厚情谊,胤祥对胤禛的话可谓是言听计从,对面冷心热的四哥是又爱又敬。胤禛性格沉稳,办事老练,心中装的是祖宗留下的江山社稷和亿万臣民。胤祥性格直爽,行侠仗义,丝毫没有皇阿哥的架子,跟文臣武将甚至三教九流的人都能打成一片,是个极其好相处的人。
按说胤禛和胤祥性格不同,关系不应该如此亲密,可实际上大家都被胤祥大大咧咧的性格给糊弄了,从本质上来说胤祥也是一个为国为民,鞠躬尽瘁之人。
就拿下江南赈灾来说,胤祥跟胤禛大摆“鸿门宴”,逼迫盐商大户捐款,都是为了妥善安置受灾百姓;阿兰求告胤祥解救替人顶罪的张五哥,义愤填膺的胤祥顿时就想把刑部那些贪赃妄法的官员全都揪出来论罪。这跟胤禛的想法是一致的,他俩都是以天下苍生为念,以江山社稷为念的皇子阿哥。正是由于共同的信念和理想,使他们走到一起,这就叫志同道合。
胤禛是个面冷心热之人,办事不讲情面,铁面无私,人称“冷面王”。这样的性格适合办差执法,却不利于团结。胤祥却是性格直爽,极好相处之人,对于笼络人心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两人的性格差异恰好形成优势互补,既不妨碍胤禛做康熙眼中真正的“孤臣”,又不影响胤祥在暗中积攒人脉,遍布耳目。康熙病危时,邬思道对胤禛说:“眼下只有十三爷能够擎天保驾,十三爷不出狱,皇上即便传给您,您也坐不住;十三爷一旦出狱,即便传位给别的阿哥,您只要出奇不意,先发制人,局面翻转也未可知。”
邬思道为什么会把胤祥说得如此重要,因为政权交替最要紧的就是兵权,而胤祥多年带兵,无论是丰台大营、西山锐健营还是隆科多掌管的步军统领衙门,至少有一半的军官原来是十三爷的部下。胤祥跟这些人早就结下了生死情谊,关键时刻一声令下,即便不参与政变,只要他们能袖手旁观,不拼死阻挠则大事可成。胤禛与胤祥之所以关系亲密胜过嫡亲兄弟,主要在于志趣相投,他们都有一腔为国为民,以拯救天下苍生的信念和报负;其次在于自幼结下的深厚情谊,让他们能够毫无私念地愉快相处;最后在于胤祥毫无杂念地支持胤禛夺嫡,使他们能够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雍正王朝》中,追缴户部欠款时,为什么康熙要让四阿哥胤稹当孤臣?
康熙并非真想这么做!
追缴户部欠款这个事,是个难办的事情。应该说,造成官员们攀比借款这样的局面,根还在康熙身上。康熙对待属下,尤其是那些从小就跟随他鞍前马后的老臣们太过宽容放纵了,虽然为康熙博得了仁名,但却给国家造成了损害,在康熙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冲突时,康熙只能选择国家利益,但自己又不想动手,换了臣子去做,又怕位卑(面对的大多为康熙朝老臣)干不了,思来想去,也只能让皇子去做。
所以这个事,一开始,就有些为康熙自己文过饰非的意思,也就是哪个皇子接了,不管干的好坏,都算是给父皇背锅了,所以康熙不会责怪孩子们不接这差事,毕竟又得背皇帝的锅,又得得罪人。当时,主管户部的是老八,而他也是个极度想要名声的主,便辞了差事,康熙也未见怪,因为这事,大家都心照了。
不要以为四爷在康熙面前接这差事的时候慷慨陈词,要不是邬先生点了他,要他在康熙面前表现,以他的思路,也断然不想接这种差事,但既然要博得父皇的好感,接这差事,便什么漂亮话也敢说了,不过他让老十三也来协助办差,是真正没有理解康熙此时的心情啊!
康熙爱护臣子,难道不爱护皇子吗?这事康熙很清楚是个得罪人的差事,让儿子们做,就有些歉意,而且根据老四以往的表现,尤其是江南筹款赈灾一事,他心里明白,差事给了老四,老四肯定会认真,到时候肯定会死人,他绝对不想让过多的儿子来掺和这事,他要的就是老四这股劲头,敲山震虎,扭转户部借钱的局面而已,并不是真的想让谁做孤臣,更不想让儿子们为了自己去得罪人。
在康熙眼中,老四是一把利刃,能做一些非常之事。而老十三是老四的臂助,他要用这把利刃,又不想用的狠折断了,就得保护老十三,不给老十三封赏,不让老十三过多的参与给老四的差事,正是出于保护老四的目的,也算父爱如山了。所以当老四问起老十三为何不能当差受赏时,不愿说破这些东西的康熙才会说我想让你当个真正的孤臣这句话,其实谁能成孤臣啊?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