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庙号里的太祖和高祖有什么区别?高祖,太祖都是帝王的庙号,但是太祖多用于创立基业的开国皇帝。高祖是古代帝王的庙号。著名人物隋高...
皇帝庙号里的太祖和高祖有什么区别?
高祖是古代帝王的庙号。著名人物隋高祖杨坚、唐高祖李渊等。
太祖作为帝王庙号使用,多为创基立业者,常见于开国皇帝,也有为其先人追授者。受中国中华文化影响的一些邻近国家(韩国、越南)亦有使用。
庙号是皇帝于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起源于重视祭祀与敬拜的商朝。最初并不是所有君王都有庙号,一般君王死后会建筑专属的家庙祭祀,但在几代之后就必须毁去原庙,而于太庙合并祭祀。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谥为太祖的君主是商太祖成汤。
《史记》、《汉书》都记述了给刘邦确定庙号和谥号的过程:“群臣曰:‘帝起细微,拨乱世反之正,平定天下,为汉太祖,功最高。’上尊号曰高皇帝。”——显然,刘邦的庙号是汉太祖,谥号是高皇帝。
但是,包括司马迁在内的所有人,都把刘邦叫“汉高祖”,这是为什么呢?我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刘邦是第一个被上庙号的人(在此之前,只有八百年前的商朝有过庙号,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所以庙号制度非常不完善,所以也没人在乎太祖到底是什么鬼玩意,所以当时人就直接用谥号“高”来指代刘邦的宗庙了,称之为“高祖庙”。——你看,两个称号简化成了一个,多方便。
在宗庙制度里,“太祖”是有特殊含义的,所谓天子七庙,最流行的学说就是“一祖二宗四亲庙”。这个“一祖”,指的是始祖,即所谓始受封者,即第一个接受分封的人,在商为契,在周为后稷。所谓“二宗”,即指太祖和太宗,其中太祖是始受命者,即第一个接受天命的人,在周即为周文王。对汉朝而言,刘邦既是始受封者,又是始受命者,所以按照宗庙制度,他被称为太祖是合情合理,顺理成章的。
但是,“高祖”是个什么玩意?这东西以前在宗庙系统中肯定没有这个,正是由于汉朝初年宗庙制度不完善,瞎JB乱叫,把刘邦的谥号和庙号叫混了,才搞出了个“高祖”这个东西。——但既然已经搞出来了,那自然也就成了庙号的一种了。
正因为如此,所以汉及其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起码是宋辽之前),太祖和高祖是基本没有区别的,两个地位、功业差不多的皇帝,往往这个叫太祖,那个叫高祖,混着来。
太祖和高祖什么区别
太祖和高祖的区别是使用对象不同、亲属关系不同。
1、使用对象不同
被称之为“太祖”的皇帝一般没有依靠祖上的基业,背景家世往上几代也没有豪门显赫的存在,其平定天下、建立王朝之后被后世追封为“太祖”。而“高祖”称号虽也用于开国皇帝,但其成功夺取天下主要还是依靠了祖上的基业奠定基础,拥有了打拼家业的“第一桶金”相对于白手起家的“太祖”来说,难度会较小一些。
2、亲属关系不同
“太祖”一般都是烈祖的父亲,而“高祖”则指曾祖的父亲。同样的,“太祖”还能够指某件事的原始,而“高祖”则没有这一层的含义。
中国的第一个太祖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谥为太祖的君主是商太祖成汤。商汤原是夏朝方国商国的君主,在伊尹、仲虺等人的辅助下陆续灭掉邻近的葛国(今河南商丘宁陵)以及夏朝的方国韦(今河南滑县,即后来大彭)、顾(在今河南范县)、昆吾(在今河南许昌)等,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成为当时的强国,而后作《汤誓》,与桀大战于鸣条(今河南封丘东),最终灭夏。
经过三千诸侯大会,汤被推举为天子,定都亳(今河南商丘谷熟镇西南),国号为“商”。商汤为商国君主17年,建立商朝后称王在位12年。百岁而崩,庙号商太祖,因其长子太丁早逝,由次子外丙继位。葬处据传有六处,说法最多的是在今河南商丘北面。
太祖和高祖什么区别
太祖和高祖区别如下:
1、“太祖”和“高祖”都可以指称“开国皇帝”,两者的区别在于:“太祖”是庙号,“高祖”是谥号+庙号。
“太祖”是庙号,只有功劳很大的皇帝才享有,比如刘邦的庙号就是“太祖”,一般来说“太祖”就是开国皇帝。
《史记》、《汉书》都记述了给刘邦确定庙号和谥号的过程:“群臣曰:‘帝起细微,拨乱世反之正,平定天下,为汉太祖,功最高。’上尊号曰高皇帝。”——显然,刘邦的庙号是汉太祖,谥号是高皇帝。
而“高祖”最早也是称呼刘邦的,司马迁在《史记》中就称呼刘邦为汉高祖,而汉高祖则是“汉高皇帝太祖”的简称。所以这个“高祖”是谥号+庙号。
但是在当时“高祖”和“太祖”混用,人们也不大区分二者,所以可以说从汉代开始,两者并没有什么明显的区别。如唐代,李渊虽然是开国皇帝,但是为了追封李渊的爷爷李虎为太祖,就只能称呼李渊为“高祖”了。
从宋辽开始,赵匡胤、耶律阿保机、完颜阿骨打、成吉思汗、朱元璋、努尔哈赤都是始受封+始受命,全部为“太祖”,不再使用“高祖”,才结束了这种混用。
2、“太祖”和“高祖”在表示亲属称谓上也有所不同,“太祖”指的是烈祖的父亲,而“高祖”则指曾祖的父亲。如在《尔雅·释亲》中,“生己者为父母,父之父为祖(即祖父),祖父之父为曾祖,曾祖之父为高祖,高祖之父为天祖,天祖之父为烈祖。
烈祖之父为太祖,太祖之父为远祖,远祖之父为鼻祖。”说的就是生自己的人称为父母,父亲的父亲称为祖父,祖父的父亲称为曾祖,曾祖的父亲称为高祖,高祖的父亲称为天祖,天祖的父亲称为烈祖,烈祖的父亲称为太祖,太祖的父亲称为远祖,远祖的父亲称为鼻祖。
3、“太祖”还可指事物的原始,而“高祖”并没有这个意思。
如《文子·道原》:“夫无形者,物之太祖。”(意思是那没有形状的东西就是太祖。)
太祖和高祖的区别是什么?
一、使用对象不同
太祖作为帝王庙号使用,多为创基立业者,常见于开国皇帝,也有为其先人追授者。受中华文化影响的一些邻近国家亦有使用。太祖,指先祖称谓,后多用来指开国帝王的庙号;太祖父。
高祖是一种中国皇帝的庙号。“高祖”最初并不是庙号,司马迁在《史记》中尊称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为“高祖”,而刘邦实际的庙号是“太祖”。后人就沿袭下来,作为庙号的一种。
二、受封者出身不同
庙号高祖的开国皇帝。祖上皆为显贵,出身本身就是王侯将相,能够当上皇帝,他们祖宗的功劳也是非常的大。代表有唐高祖李渊、隋高祖杨坚。
庙号太祖的开国皇帝。祖上都是普通老百姓,均是以一介布衣之身,通过自己的不懈奋斗建立国家,开创基业,当上了皇帝。最典型的就是赵匡胤、朱元璋、刘邦。
庙号太祖的皇帝
1、赵匡胤
出身军人家庭,后汉隐帝时投奔郭威,郭威建立后周之后,凭借自己不断努力,屡受重用,在周世宗柴荣时为检校太傅、殿前都点检,柴宗训时任归德军节度使、检校太尉。而后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大宋朝。他虽然比刘邦和朱元璋的家庭要好许多,严格来讲,基本上是靠自己的奋斗。
2、明太祖朱元璋
出身贫苦农民家庭,以上几代人都以农业为生,少年曾为地主放牛。幼名重八,25岁参加农民起义的红巾军后改名元璋,元末农民起义军首领,卓越的军事家、战略家、统帅。
3、汉太祖刘邦
出身农家,为人豁达大度,不事生产,秦朝时任沛县泗水亭长。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战略家和指挥家。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
太祖、高祖、世祖,有什么区别
太祖、高祖和世祖各自启用的朝代不同,都表示古代帝王的庙号,太祖则是开国帝王的庙号,高祖和世祖则是沿用太祖的叫法。
具体如下:
1.太祖作为帝王庙号使用,多为创基立业者,常见于开国皇帝,也有为其先人追授者。
受中华文化影响的一些邻近国家亦有使用。
太祖,指先祖称谓,后多用来指开国帝王的庙号;太祖父。
2.高祖是一种中国皇帝的庙号。
“高祖”最初并不是庙号,司马迁在《史记》中尊称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为“高祖”,而刘邦实际的庙号是“太祖”。
后人就沿袭下来,作为庙号的一种。
①魏晋以后,特别南北朝和五代十国时期,用“祖”作为庙号已经泛滥。
高祖是古代帝王的庙号。
著名人物隋高祖杨坚、唐高祖李渊等。
②高祖多为开国之君的庙号 “世祖”是中国古代皇帝用过的庙号之一。
朝鲜、越南等亚洲国家深受中国文化影响,也有国王采用了庙号“世祖”。
3.世祖是中国皇帝的庙号之一。
古朝鲜、古越南等亚洲国家深受中国文化影响,也有国王采用了庙号“世祖”。
①一般作为断代史开创者,或该王朝承上启下的有为君主的特定庙号。
他们虽不是王朝的最初建立者,但却往往开辟了该王朝的一个全新历史时期。
②世祖,一般作为断代史开创者,或该王朝承上启下的有为君主的特定庙号。
他们虽然不是王朝的最初建立者,但却往往开辟了该王朝的一个全新历史时期。
比如,东汉开国皇帝刘秀,身为汉室后裔,从王莽篡汉后的天下大乱中重建汉室江山,得享庙号“汉世祖”。
扩展资料:
刘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拥有庙号的人。
《史记》记载,刘邦“平定天下,为汉太祖,功最高”并谥号高皇帝。
也就是说刘邦本来应该叫汉太祖,却被误传为汉高祖。
世历朝历代都沿用了汉朝的庙号系统。
几乎所有的开国皇帝庙号都为太祖或者高祖(其实庙号本无“高祖”这一个),例如,曹魏,曹操是太祖,曹丕是高祖。
晋朝,司马懿是高祖,司马昭是太祖;隋朝杨忠是太祖,杨坚是高祖;五代之后,则没有“高祖”了,开国皇帝清一色是“太祖”,例如赵匡胤,朱元璋,努尔哈赤等都是“太祖”。
不过由于刘邦是刚开始实行庙号制度,人们还没有形成惯例,导致本来应该称为太祖的刘邦被称为了高祖。
由于这一错误,导致本来不属于庙号系统的“高祖”乱入。
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汉以后,“高祖”和“太祖”几乎没什么区别了,开国皇帝们凭喜好,想用哪个就用哪个。
而且通常开朝的前两个皇帝,一个用高祖,一个用太祖。
直到宋辽后,才统一使用太祖,高祖这才退出历史舞台。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太祖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高祖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