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度对人体的影响?湿度超过90一般指空气中含水分的程度为90%,正常环境湿度以50%-60%为宜,此时人体较为舒适。如果湿度超过...
湿度对人体的影响?
如果湿度超过90%,可对身体产生一系列伤害,如抑制排汗、加重肾脏负担、诱发疾病等。
尤其是对于患病人群,应注意调节所处环境的湿度,以免造成不利影响:
1、抑制排汗:环境湿度超过90%时,人体水分蒸发作用减弱,会抑制排汗,易加重不适感,使人感到潮湿、憋闷;
2、加重肾脏负担:在湿度超过90%的环境下,水分蒸发减少,人体的尿液排出量相对增加,可加重肾脏负担,对于患有肾脏疾病的人群的恢复不利;
3、诱发疾病:湿度超过90%,环境中细菌、霉菌生长繁殖加快,处于此种环境中易患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等,还容易诱发哮喘、过敏性皮炎等变态反应性疾病;
4、其他:从中医角度说,湿度超过90%还可能加重机体的湿气,影响脾胃运化。患者易出现消化不良、头晕胸闷、困倦乏力、大便黏腻、舌苔白厚、舌体胖大、舌边有齿痕等症状。
此外,湿度过高或过低都会给人体带来不适感,应注意加强管理。湿度过低时可适当使用空气加湿器,湿度过高时可通风换气或使用除湿器调节,以保证人体处于舒适健康的环境中。
空气湿度太高对人有什么影响?
多少范围内最好呢?rn还有怎样防止潮湿影响电器正常工作?在夏天的时候,如果空气湿度大,就会让人感觉很闷,会影响人体的水的排放,很容易形成中暑等问题。冬天的时候,空气的湿度很大,温度低,大气中的水蒸气会吸收人体的热量,使人感觉阴冷,容易出现着凉感冒,如果湿度达到80%以上的话,人就有可能会患上风湿病、肾病等问题。
一般人在45-55%的相对湿度下感觉最舒适。
除了经常启用电器、让其升温驱潮外,应让电器通电处于待机状态,极小功率的耗电能产生适量的热量、使电器内部保持干燥达到防潮护机的作用。
扩展资料
在一定的气温条件下,一定体积的空气只能容纳一定量的水汽。如果水汽量达到了空气能够容纳水汽的限度,这时的空气就达到了饱和状态,相对湿度为100%。在饱和状态下,水份不再蒸发。
高热的夏季遇到这种天气,人体分泌的汗水难以蒸发,感到闷热难以忍受。反之,秋天有时也会遇到高温这只“秋老虎”,但由于湿度明显降低,人们浑身淌汗却很少会有“闷”的感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空气湿度
已、湿度过大时,人体中一种叫松果腺体分泌出的松果激素量也较大,使得体内甲状腺素及肾上腺素的浓度就相对降低,细胞就会“偷懒”,人就会感到无精打采,萎靡不振。而且容易患呕吐、恶心、便秘、鼻塞、呼吸困难、烦躁、疲倦、食欲不振、偏头痛、脑血栓、头晕等病症。
冬天,湿度增大时,则会使热传导加快约20倍,使人觉得更加阴冷、抑郁。
夏季,人体主要靠出汗、蒸发散失多余的热量以维持37度体温。湿度增大,会抑制人体散热功能的发挥,使人感到十分闷热和烦躁,体内多余的热量难以及时排出,人就感到闷热难耐,甚至中暑。
我国科学家研究指出,当气温为26度,相对湿度达90%时,人的感觉温度犹如气温32度;而当气温高于36度,相对湿度在50%以上时,中暑人数就会显著增加。
二、对于室内环境来说,较好的是将相对湿度控制在22%到55%之间。如果湿度低于或高于这个值,对健康都是有隐患的。
三、防止潮湿影响电器正常工作:
1、最好开启抽湿机,将室内湿气抽去,以保持电器干爽。
2、避免将电视机、影音器材放置潮湿位置。
3、避免将花瓶或水杯等装有水的容器放置在电视机或影音器材上。
4、开启电视后应最少等候3秒,才可关闭电视,关闭后亦应等候3秒,才可再开启。
5、若发现电视机及影音器材有不正常现象,应立刻停止使用,及聘请合资格人员修理。
扩展资料
空气湿度是表示空气中水蒸气多少即干湿程度的物理量。湿度的大小常用水汽压、绝对湿度、相对湿度和露点温度等表示。在一定的气温条件下,一定体积的空气只能容纳一定量的水汽,如果水汽量达到了空气能够容纳水汽的限度,这时的空气就达到了饱和状态,相对湿度为100%,在饱和状态下,水分不再蒸发。
日常生活一般来说有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两个测量指标。绝对湿度测量的是空气中当前温度下的含水量,单位是克/立方米(g/m³)。相对湿度测量的则是相对于当前温度下最大湿度的百分比。目前使用更广的是相对湿度这个指标。
一、湿度过大时,人体中的松果激素量也较大,使得体内甲状腺素及肾上腺素的浓度相对降低,细胞就会“偷懒”,人就会感到无精打采,萎靡不振。
二、试验表明,相对湿度为50%~60%时人体感觉最为舒适,也不容易引起疾病。空气湿度过大或过小,都对人体健康不利。
三、雨天或大雾天要少开窗户,避免使室内湿度过大;雨过天晴、气温升高后,要注意通风采光,使居室湿度保持在适宜范围。除湿机又名去湿机,抽湿机。 除湿机已普遍使用于家庭、精细仪器室、等场合,使电子产物、精细设备防止湿润、霉变的噩运。
1.湿度对居室的影响如果房间内的湿度过高,容易令室内家具、衣物、地毯等织物生霉,铁器生锈、电子器件短路,地毯、壁纸等发生静电现象,对人体有刺激,有时也可能诱发火灾。
2.如果湿度过低,则会导致木材的水分散失,引起家具或木质地板变形、开裂和损坏,钢琴、提琴等乐器不能正常使用,图书的纸张出现脆化、变形。
3.调节湿度环境在家中放置鱼缸可以保持室内湿度,将鱼缸放在通风处,可以加速水分的蒸发。厨房空间一般偏干,煮开水时可以适当让水开一阵,让水汽改善厨房的湿度。卫生间的湿气较大,但不要为了排湿就终日敞开卫生间的门,因为卫生间的湿气多含污秽,开门会影响其他房间空气的洁净,最好的方法是摆放绿色植物吸附过多的湿气。
在任何气温条件下潮湿的空气对人体都是不利的。
研究表明,温度过大时,人体中一种叫松果腺体分泌出的松果激素量也较大,使得体内甲状腺素及肾上腺素的浓度就相对降低,细胞就会“偷懒”,人就会无精打采,萎靡不振。长时间在湿度较大的地方工作、生活,还容易患湿痹症;湿度过小时,蒸发加快,干燥的空气容易夺走人体的水分,使皮肤干燥、鼻腔粘膜受到刺激,所以在秋冬季干冷空气侵入时,极易诱发呼吸系统病症。此外,空气湿度过大或过小时,都有利于一些细菌和病毒的繁殖和传播。科学测定,当空气湿度高于65%或低于38%时,病菌繁殖滋生最快,当相对湿度在45%-55%时,病菌死亡较快。
相对湿度通常与气温、气压共同作用于人体。现代医疗气象研究表明,对人体比较适宜的相对湿度为:夏季室温25℃时,相对湿度控制在40%-50%比较舒适;冬季室温18℃时,相对湿度控制在60%-70%。夏季三伏时节,由于高温、低压、高湿度的作用,人体汗液不易排出,出汗后不易被蒸发掉,因而会使人烦燥、疲倦、食欲不振;冬季湿度有时太小,空气过于干燥,易引起上呼吸道粘膜感染,患上感冒。据科学试验,在气温日际变化大于3℃、气压日际变化大于10百帕,相对湿度日际变化大于10%时,关节炎的发病率会显著增加。
人体致死的高温指标与空气湿度也有很大关系。当气温和湿度高达某一极限时,人体的热量散发不出去,体温就要升高,以致超过人体的耐热极限,人即会死亡。因此,我国规定灾害性天气标准为,长江以南最高气温高于38℃,或者最高气温达35℃,同时相对湿度高于61%;长江以北地区最高气温达35℃,或者最高气温达30℃,同时相对湿度高于64%。
夏季,湿度增大,水汽趋于饱和时,会抑制人体散热功能的发挥,使人感到十分闷热和烦躁。冬天,湿度增大时,则会使热传导加快约20倍,使人觉得更加阴冷、抑郁。关节炎患者由于患病部位关节滑膜及周围组织损伤,抵抗外部刺激的能力减弱,无法适应激烈的降温,使病情加重或酸痛加剧。如果湿度过小时,因上呼吸道粘膜的水分大量丧失,人感觉口干舌燥,甚至出现咽喉肿痛、声音嘶哑和鼻出血,并诱发感冒。调查研究还表明,当相对湿度达90%以上,26℃会让人感觉31℃似的。干燥的空气能以与人体汗腺制造汗液的相等速度将汗液吸收,使我们感觉凉快。可是湿度大的空气却由于早已充满水分,因而无力再吸收水分,于是汗液只得积聚在我们的皮肤上,使我们的体温不断上升,同时心力不胜负荷
空气湿度过重会不会引起窒息?
空气湿度是指空气的潮湿程度,用来表示空气中水汽含量距离饱和的程度。研究表明,最有益于人体的健康湿度范围为45%至60%。如果空气中的湿度低于45%,会造成室内干燥,导致皮肤、咽喉、呼吸道干燥,容易引发哮喘等呼吸道疾病。当空气湿度高于60%时,人体会感觉闷热难耐,而当空气湿度高于80%时,则属于湿度过高,会使人体散热困难,从而导致体温升高、心跳加快、头晕恶心等症状。此外,如果空气温度过高,但湿度过低,也会对人体的消化系统造成影响。高温会使人体大量出汗,从而水分丢失,唾液分泌减少,造成喉咙干渴;还会加速细菌的生长和繁殖,造成食物及水源的污染;同时,还容易引起毛细血管扩张、肠胃不适、皮肤过敏等问题。
空气湿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人体产生影响,因此,我们应想办法将室内的空气湿度控制在人体适应的范围之内。
在空气潮湿的夏季,要多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如果室内过于潮湿,可以利用空调、电风扇等进行除湿,保持室内干燥。此外,有些人为了追求凉爽,夏天会直接睡在地板上,这是不可以的,地板的湿气较重,睡地板容易使湿气侵入体内,引起关节疼痛等问题。除了控制湿度外,我们也应该注意饮食卫生。由于环境潮湿,所以食物非常容易变质、发霉,误食之后容易导致肠胃出现问题,因此我们应选择新鲜的食材,避免食用过期或即将过期的食物,可以多吃一些清热解暑的食物,如西瓜、苦瓜等,少吃辛辣刺激和油炸性食物。
而在空气干燥的冬季,尤其是北方,我们则要采取措施增加空气中的湿度。首先,可以在室内放置绿植,如绿萝、滴水观音等,日常浇水有利于提高空气湿度,植物本身也可以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同时可以多使用潮湿的墩布擦拭地板,这样既保证了室内卫生,又能利用墩布的湿气提高室内湿度。除此之外,还可以在室内多放置一些鲜花,花瓶中的清水相当于一个小的水环境,这样既能保持室内环境的清润,又能保证家居环境的美感,一举两得。如果湿度过低,我们可以使用加湿器来增加湿度,但加湿器容易使细菌增生,所以一定要定期清理,同时注意对湿度的调节,保证人体健康。
正是因为空气湿度会影响人体健康,所以,我们在关注温度变化的同时,也要时刻关注空气湿度的变化,努力营造一个适合人体生长的、健康的湿度环境。
湿气重有什么危害呢 湿气重有啥危害
湿度过大时,人体中的松果激素量也较大,使得体内甲状腺素及肾上腺素的浓度相对降低,细胞就会“偷懒”,人就会感到无精打采,萎靡不振。长时间在湿度较大的地方(如高山、海岛)工作、生活,还容易患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湿痹症。
湿度过小时,蒸发加快,干燥的空气易夺走人体的水分,使人皮肤干裂,口腔、鼻腔黏膜受到刺激,出现口渴、干咳、声哑、喉痛等症状,所以在秋冬季干冷空气侵入时,极易诱发咽炎、气管炎、肺炎等病症。
现代医学还证实,空气过于干燥或潮湿,有利于一些微生物的繁殖和传播。科学家测定,当空气湿度高于65%或低于38%时,微生物繁殖滋生最快;当相对湿度在45%~55%时,病菌的死亡率较高。
正是因为空气湿度影响着人体健康,所以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仅要关注温度和晴雨,也要注意空气中的湿度变化。在掌握四季变化规律的前提下(一般是春夏湿度大,秋冬湿度小),善于调节居室内的空气湿度,例如夏季阴雨天或大雾天要少开窗户,避免使室内湿度过大;而当雨过天晴、气温升高后,则要注意通风采光,使居室湿度保持在适宜范围。冬季室内取暖时,最好使用有加湿功能的增温设备,倘若没有,也可以自行加湿,比如,在室内地上洒点水或烤些潮湿的东西,以提高湿度。
湿气重的情况对人体的危害是相当巨大的,如果不及时治疗的话,还可能会危害到我们自身的身体健康,所以我们日常可以多晒晒阳光,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排出体内的湿气,同时也一定要积极寻求专业医生的专业治疗。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