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占庭皇家铁甲具装骑兵有几只部队,分别都叫什么名字

发布时间: 2023-08-11 14:00:15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86

中最强的枪,弓,骑分别是谁第十名:马其顿方阵部队自BC333年的伊萨斯之战和BC332年的高伽米拉会战以来,马其顿方阵的威名传遍...

拜占庭皇家铁甲具装骑兵有几只部队,分别都叫什么名字

中最强的枪,弓,骑分别是谁

第十名:马其顿方阵部队

自BC333年的伊萨斯之战和BC332年的高伽米拉会战以来,马其顿方阵的威名传遍了古代地中海世界,马其顿的敌人提起方阵之名就会两股颤栗,因为亚历山大大帝使得方阵变成了一种传奇:他是不可战胜的。马其顿方阵,是一种早期步兵作战时的战术。在荷马时代以前,步兵打起仗来象一窝蜂似地杂乱无章,所以,具有严格阵法的马其顿方阵能轻易地打败数量上占优势但较混乱的敌人,这在当时可以说是战术上的创新。
方阵中的重装步兵左手持直径约1米的圆盾、右手持长约2米的长枪、肩并肩地排成密集而整齐的队形,如同巨大的刺猬一般向前挺进。一般的方阵一般由8名士兵排成1纵队,然后根据总人数的多少向左右两侧延伸。假设总兵力为1万时,方阵的正面就将由1200余名士兵构成,其长度大约为1公里。
方阵中士兵们手中的盾牌在保护自身左侧的同时也掩护了相邻战友身体的右侧,一旦最前排的士兵倒下后,原先位于第二排的士兵将迅速填上他留下的缺口。整个方阵战术的精髓就在于全部士兵同心协力、齐头并进,临阵脱逃者会受到最为严厉的惩罚。
但是,马其顿方阵也有一个致命弱点,那就是只要设法不让它有个统一的战场,并且只攻其两翼或背面,而不攻其正面,就能置它于死地。如公元前371年,底比斯的战略家伊巴密农达在琉克特拉采用集中了纵深达16层的部队,从方阵的右侧打进去,结果就破了斯巴达的方阵。可是,底比斯的胜利在公元前338年又被马其顿的新方阵所掩盖。

第九名:拜占庭甲胃骑兵

拜占庭甲胃骑兵兴盛于查士丁尼一世时期,在贝利撒留和纳尔塞斯的指挥下,他们曾取得过辉煌的胜利。甲胃骑兵的骑手们,身上披着铠甲,使用长矛和弓箭。实行这样一个突变,很明显,是想使每一个经过严格训练的军人,同时兼有机动的“射击力”和“冲击力”。西方军史学者将这种骑兵称为“双重功效骑兵”,即指那些能够在远距离杀伤敌人,也可以在近距离发起突击的骑兵。在拜占庭重骑之后,只有17世纪的重装火枪骑兵具有这种功能(包括以后的胸甲骑兵)。最能体现这种骑兵优势的我认为是553年的卡西林纳姆会战,在拜占庭甲胃骑兵双重打击下的法兰克人遭到了巨大的损失,最后败退。
11世纪前,拜占庭甲胃骑兵一直是近东最强大的军队,他们的防御力可能是中世纪骑兵中最强的。虽然数量不多,但他们都经过严格训练,并且有其他兵种的配合。而且拜占庭重视骑射,除了重骑兵会骑射术外,还有不少轻装骑射手,如早期的匈奴骑兵。

第八名:罗马军团

罗马军团无疑是历史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之一,在罗马从一个城邦发展为地中海世界的霸主的过程中,罗马军团始终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西方有一句谚语:“光荣的希腊,伟大的罗马”。又说:“罗马无敌”。共和时代开始,罗马军团在地中海世界进行了数不清的战斗,先后击败拉丁同盟者、伊达拉里亚人、高卢人(含山内高卢和山外高卢)、萨莫奈人、意大利人、伊庇鲁斯、叙拉古、迦太基、西班牙人、马其顿、科林斯等希腊城邦、条顿人、森布里人、塞琉古、脱勒密埃及、本都、凯尔特人、以色列、帕提亚、萨尔马提亚人。罗马对它的敌人,可以说从来没有决定性的优势。
在马略迎击条顿人和森布里人、凯撒北上进攻高卢的时候,他们所带的罗马军队跟敌人相比,是没有数量优势,甚至可以说是少得令人吃惊的;在跟日尔曼人作战时,对方的身高成了罗马人心中巨大的阴影;而当以步兵为主体的罗马军团出现在东方的时候,帕提亚飘忽不定的骑射手给他们以完全陌生的战争体验。
可是罗马战胜了!而且不是短时间,而是在长达700年的时间里,罗马军团始终能够击败它的敌人,保持并且扩大罗马的土地。

第七名:条顿骑士团

条顿骑士团是欧洲三大骑士团中建立的最晚,但战斗力,影响力最强的一支,在历史上,恐怕没有一支军队能像条顿骑士团一样,以一己之力和一个完整的国家对抗上百年之久,虽说这支部队并不是战无不胜,但在条顿骑士团全盛时期,却确实控制了波罗的海东岸包括拉托维亚和立陶宛的大部分地区。

第六名:蒙古铁骑

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在东北亚的蒙古人,由成吉思汗创建并由他的继承者保持了一支与众不同的骑兵部队。这支蒙古骑兵摆脱了欧洲传统军事思想的束缚,建立了世界上规模空前的宏伟帝国。
这支军队的建立应归功于也速盖巴特尔之子铁木真。

第五名:匈奴骑兵

匈奴骑兵一直是欧洲人的梦脔,自从BC374年,巴兰勃率领匈奴铁骑入侵东哥特以来,欧洲国家的恐慌持续了上百年
匈奴人是优秀的骑手,他们从孩童开始就接受训练,有些人更认为马镫是他们发明,因为它可以让骑手平握着枪俯下攻击,从而增加作战能力。他们的机动性高,可在一天之内多次替换马匹,好让他们不断前进,使敌人闻风丧胆。
他们另一个利器就是复合弯弓,它比西方所使用的弓更胜一筹,可踩着马镫前后左右开弓。他们战术的特色就是令人震惊而且让人丧胆的闪电攻击。他们是一支轻骑部队,而其政治组织需要有一位强大的领袖,才能带领他们去达到目标。

第四名:汉军

汉军与罗马军团并列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两支部队,但在与游牧民族敌人的作战中,汉军的战绩无疑比罗马军团好的多,汉军是人类历史上典型的全能型军队,不光拥有战斗力强,组织严密的步兵,同时用有一支主以和游牧民族对抗的骑兵,汉骑兵可能是历史上实力最强大的近战轻骑。
同时,弩的大量使用,使得汉军在与其他国家军队对抗时拥有巨大的优势,这种有效射程300米,在一分钟之内能连发七箭,穿透力甚至强过早期火枪的超时代武器从一出生开始就注定是骑兵的噩梦,这一切加起来使得汉朝在长达两个世纪的扩张史中鲜闻败绩。

第三名:十字军

十字军是历史上成员最混杂的队伍,但平心而论,尽管十字军东征大多以失败告终,但十字军精锐的战斗力仍然不容忽视。十字军采用骑士军战术。通常采用一线队形作战,较少采用“楔形”纵深战斗队形。骑士配置在前,骑士侍从兵和步兵在后。战斗由骑土骑兵接战开始。战斗一开始,即分为小群和单兵进行决斗。骑士骑兵和步兵之间很少协同作战,对步兵的作用重视不够。战斗时也没有统一的指挥。
十字军通常不远离兵营追击敌军。他们装备有攻城器材,使用攻城槌和装有轮子的活动攻城碉楼击破要塞城墙和城堡围墙。十字军在实施陆海联合远征或海上远征时,利用大型货船输送军队和武器。在陆海联合远征中,他们曾试图组织陆海军的协同作战,规定了远征的起点和时间及陆海军在敌国领土上会合的地点和时间。

第二名:斯巴达重步兵

斯巴达重步兵是千古战争史上的一个传奇,它是史上第一支完全职业化的军队,每一个斯巴达人都是天生的战士,拥有顽强的意志和严格的纪律性,在整个希腊历史中,斯巴达重步兵一直是强大与KB的代表,出色的攻击能力使得斯巴达战士所向披靡,在这一点上就连后来的马其顿方阵也不能比。
在博罗奔尼撒内战中,9万斯巴达重步兵的封锁几乎在一开战就扼杀了雅典一方,使得雅典人几年中都只能龟缩城内,在更早的希波战争中,李奥尼达的500名斯巴达士兵带着3000希腊联军与波斯10万大军鏖战不分胜负,最后波斯靠着希腊叛徒的指引才勉强获胜。一年以后的普拉提亚决战中,以斯巴达重步兵为主力的3万希腊联军轻取波斯精锐的8万主力,完成了“光荣的复仇”。
不客气的说同等数量或略微劣势的情况下,斯巴达重步兵可以以极小的代价完爆世界各国军队。之所以处在第二位,也就是因为数量上不及中国唐军罢了。

第一名:唐军

这个第一有些名不副实,毕竟无论是战斗意识和战术、身体素质,团队配合哪一方面也比不过斯巴达重步兵,不过中国军队的传统就是人海战术。与汉军由单一的汉人组成不同,唐军是一支由多民族组成的军队,在汲取了各民族长处的同时,唐朝优秀的将领把它们组成了世界第一流的军队。
唐军骑兵通常配备的长兵器是马槊,类似丈八蛇矛,前端尖锐扁平,既可挑砍,也可直刺,近身肉搏则用横刀。唐军骑兵有轻重之分。玄甲兵据说是唐太宗所创,身披铁甲,马匹也有具装,马匹的具装通常又可分为保护马头的“面帘”,保护马颈的“鸡颈”,保护马胸的“当胸”,保护马躯的“马身甲”、保护马臀的“搭后”和竖立在马臀部的“寄生”(似乎是为了保护骑兵后背用的)。重骑兵虽然不多,但是由于防护好,冲击力大,历来也是野战冲锋的主力,尤其是在地域开阔的西域,有很大作战空间。
唐军的军马主要有四种:产于呼仑贝尔草原的蒙古马(三河马)、西域的哈萨克马、焉耆马、和威尔勒马。尤其是后两种,因其高大健壮、长颈高扬、步辐伸展流畅,对缰绳反映灵敏,是唐军正规骑兵使用最多的马种。
唐军步兵一军12500人,军下设营,营下为团,每团200人(有时以300人为团),团设校尉。每团辖2 旅,每旅100人,旅设旅帅。每旅辖2队,队50人,队设二队正。每队分为5火,火10人,火置火长。来源主要出自巴蜀、三河和颖川地区;而又以陇西勇士组成的骑兵战斗力最为强悍。
唐军士兵每人具弓一、矢三十、胡禄(箭囊)一、横刀、砺石、解结锥、毡帽、毡裘等装备,有条件者往往还有私马。牙兵是节度使的亲兵,一般是最精锐的士兵。
横刀为唐军近身肉搏利器,即所谓“唐样大刀”,刀身窄而微弯,是后来日本刀的鼻祖。陌刀是唐军步战利器,陌刀也称拍刀,为长柄两刃刀,长约三米,类似三尖两刃刀,主要是精锐的士兵使用,威力很大,唐军名将李嗣业是陌刀好手。
唐军盾牌有方形和圆形两种。方形盾有手牌、彭牌、燕尾牌、推牌等多种样式,主要为步兵使用。圆形盾,又称团牌。因其小型而灵活,多用于骑兵,但是步兵也有使用的。方盾常见的样式为底缘齐平,上端由两重弧线组成葫芦形,中脊隆起的形状,后来在铁盾上再安装上上下两个利钩,就成了一种新型兵器--钩镶,可攻可守。西凉团主要装备的就是这种钩镶,属于唐军中的排矛兵。
唐军军用弓分为长弓、角弓、稍弓和格弓4种,其中长弓为步兵用弓(西凉团主要装备),角弓为骑兵用弓,而稍弓和格弓则是禁卫军专用的远程投射兵器。
唐军的弩箭在当时是十分厉害的远程兵器,是军队专用的先进武器(弓箭在唐代不属管制兵器,民间也可拥有。)唐军一般使用四种弩,伏远弩射程三百步(450 米),擘张弩射程二百三十步(345米),角弓弩射程二百步(300 米),单弓弩射程一百六十步(240 米)。骑兵较多使用擘张弩,弩箭威力、准确和射程在弓箭之上,但射速和灵活性较差,要成为熟练的弩手需要专门的训练。

特种军:秦兵

铁鹰锐士是秦国最精锐的部队。老秦军时期,铁鹰剑士名闻天下,全军也只有堪堪百余人。司马错做上将军后,在保留铁鹰剑士简拔制的同时,创立了铁鹰锐士制。这铁鹰锐士不单剑术超凡,且要马战步战一样精通,任何兵器到手也都是一样娴熟。当时的步兵以魏国武卒最为精锐,天下呼之为“魏武卒”。骑战则以赵国的“胡刀骑士”与齐国的“技击骑士”并称精锐。秦国变法后的新军在收复河西的大战中横空出世,被天下惊呼为“锐士”。司马错便借这个名号创立了铁鹰锐士:下马步战以超越魏武卒为准,上马骑战以超越赵齐骑士与与匈奴胡骑为准。
铁鹰锐士的简拔方法极为苛刻:首先是体魄关。吴起当年训练魏武卒手执一支长矛、身背二十支长箭与一张铁胎硬弓、同时携带三天军食,总重约五十余斤,连续疾行一百里还能立即投入激战者,方可为武卒。司马错则在此之外又增添了全副甲胄、一口阔身短剑、一把精铁匕首与一面牛皮盾牌,总重约在八十余斤;此关通过,方能进入各种较武;步战较武要在秦国新军的步军中名列一流,骑战较武要在秦军新军的骑兵中名列一流;个人简拔过关后,还要过以各种阵式结阵而战的阵战关,过各种兵器的较武关。如此一一下来,凡能成为铁鹰锐士者,便几乎个个都是无敌勇士!秦国新军二十万,铁鹰锐士却堪堪只有一千六百人。
战国中后期秦军铁骑与赵军不相上下,步军以锐士为主力强于六国之师,舟师水军在占领巴蜀长江上游后大大的发展已经超过楚军。秦国的各种攻守大型器械非常完备,粮草兵源的补给也相当充足,因此秦灭六国蝼蚁之师毫无悬念如秋风扫落叶一般简单,小抵抗的胜利无法扭转六国被灭的命运。

拜占庭名将之贝利萨留(一)——达拉之战

公元3世纪对罗马帝国是悲催的纪元。3世纪危机几乎消磨尽了帝国的元气,东方新建立的萨珊波斯成为了帝国的噩梦。虽然经过戴克里先、君士坦丁数位大帝的大力革新,但已病入膏肓的帝国终于没有扛住 4 世纪游牧民族西迁浪潮的摧残,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皇帝被废,帝国繁华落尽,只剩下东方半壁江山在追忆往昔的峥嵘岁月。这便是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庭帝国。

西罗马崩溃后的拜占庭帝国和萨珊波斯

公元527年,查士丁尼一世继任为东罗马帝国皇帝。到查士丁尼时代,曾经困扰帝国许久的“蛮族”与地方势力叛乱问题已经得到了初步解决。长期的民族整合瓦解了“蛮族”自身的组织性,募兵制将“蛮族”以个人身份重新纳入军队 ,而新募编的野战军又制衡了经常制造动乱的边防军。查士丁尼是一位既有雄心壮志,又有雄心大略的皇帝。终生矢志于恢复帝国往日的辉煌,立志将地中海重新纳为帝国的内湖。国内的问题解决之后,查士丁尼终于有精力考虑西方的问题。而要西征,必须先解决萨珊波斯对帝国东方战线的威胁。然而萨珊帝国也不是易与之辈,自3世纪建国起便与罗马在叙利亚一带展开激烈争夺,来回拉锯的局面持续了近两个世纪。而到查士丁尼时期,东罗马并不占优势。

6世纪初,拜占庭帝国与萨珊波斯帝国的对峙

迫不得已之下,查士丁尼一世将麾下最出色的大将贝利萨留派到波斯前线担任东方统帅,准备毕其功于一役。东罗马帝国有一支保卫都城与皇室的禁卫军,是一支屡立战功的铁甲具装重骑兵部队,但到查士丁尼一世时期,禁卫军已经丧失了铁血之气,而沦落为一支为帝国朝廷支撑门面的礼仪性部队。贝利萨留就是在这样一支“礼仪性部队”内担任军官,出任东方统帅时,年仅26岁。单以贝利萨留的履历看,不由得不同情查士丁尼的困境,并佩服查士丁尼的魄力。

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一世像

皇帝不差饿兵啊,查士丁尼一世为贝利萨留组织了25000人的军队。客观地说,25000人,几乎已经掏光了查士丁尼一世的家底了。

帝国东方统帅贝利萨留像

东罗马时期的步兵已经不复旧时公民兵团的雄壮,但由于长期与东方的帕提亚以及后来的萨珊波斯对峙,针对敌人的特点做出了变革:先是在常规步兵之外,组建了大建制的弓箭手部队,以招募的各内迁民族组成,引进了东方的反曲复合弓,并进行了改进,东罗马步兵的弓箭射程要强于波斯步兵。帝国的常规步兵分为轻重重步兵,轻步兵一般不着甲,以近身格斗为主要作战方式,重步兵为步兵中的精锐,着鱼鳞甲或铁片甲,弓箭之外又持长矛盾牌和剑的步兵,但规模要小一些。如此一来,帝国步兵的主要战斗方式已经由近身格斗逐渐转变为远程攻击为主。

披甲的拜占庭步兵,持矛与盾

同样为克制游牧民族的机动性,帝国组建了大规模的轻重骑兵,当时马镫与高桥马鞍尚未流传至中东和欧洲,骑射仍然是骑兵的主要作战方式。查士丁尼时期的轻骑兵就是着轻甲的游击弓骑兵;重骑兵则是经过选拔及长期训练的就是铁甲具装持长矛的冲击骑兵,这是骑兵中最为精锐的部队,同样,重骑兵也具备骑射能力并装备弓箭与盾牌,而且作战中,可以在弓骑兵与冲击骑兵两个角色之间自由转换。帝国重骑兵其实就是兼具骑射与冲击作战的“双重骑兵”。

披甲的拜占庭弓骑兵,持反曲复合弓

公元530年7月,贝利萨留率军在达拉城与波斯军对峙。贝利萨留此时虽然还不是名将,但毕竟年轻气盛,他不准备坐困愁城。贝利萨留和他的将军们精心布置了城外的决战战场。贝利萨留预先在达拉城正面挖出一道横向的壕沟,然后在壕沟两端向达拉城方向垂直延伸,最后再继续向两面横向延伸,壕沟上预留了部队撤退的通道,类似下图。贝帅妙计安天下。

贝利萨留的壕沟阵地

不久,波斯大军便开到了达拉城附近,并在距达拉城大约70公里的地方扎营。不妙的是,波斯军有40000之众。

萨珊统治地区有大量的游牧民族,因此,萨珊帝国军队中并不缺少骑兵和弓箭手。同时,萨珊帝国又实行类似于印度的“种姓制度”,国内等级森严。萨珊帝国骑兵同样分为轻重骑兵,重骑兵由贵族阶层组成,轻骑兵往往是能够承担马匹费用的自由民,而底层农民则被动员起来组建成为庞杂的步兵,主要是弓箭手。

萨珊波斯骑兵,左侧两名为弓骑兵,右侧为军标(旗)手

从双方的军事体制看,两军都是以骑兵为作战核心,而步兵则主要负责火力支援和打酱油。

首次对战乏善可陈,双方进行了一次小规模的试探性接触,以及两场个人之间的斗将决斗,罗马军队都取得了胜利。而后便双双收兵回营。随后的几天贝利萨留与波斯统帅进行了友好但无趣的书信“劝降”。然而在此过程中,波斯人获得了10000人的援兵。此时波斯军对罗马军队形成了2:1的数量优势,形势对罗马军队越发不利起来。

萨珊波斯重骑兵与步兵弓箭手

如果看贝利萨留的排兵布阵,便可知他对己方的劣势已经非常清楚。贝利萨留将他的军队分为六个部分,在战场左侧的小山上布置了一支骑兵部队,在壕沟突出部两侧,壕沟的前面,分别布置两支骑兵部队,同侧的两支部队之间可以相互响应,守望互助。而贝利萨留亲率精锐骑兵与步兵在壕沟中段,壕沟后面坐镇,以方便对控制正面战场。

贝利萨留的布阵

波斯军统帅佩若吉斯将他的军队分为前后两部,以备轮换作战。而每一部又分为左中右三列,佩若吉斯同样亲率精锐坐镇中军。

贝利萨留大概考虑到自己兵少,也没有主动攻击。而波斯人深知罗马人有吃午饭的习惯,而战场上的军队并没有机会进餐。因此他们并没有尽早展开攻击,准备在午后,即罗马人应该用饭但没有用饭的时机进攻,以图一举击溃罗马军。

由于双方都配备有大量的步弓手,而且双方的骑兵也都具有骑射本领,因此甫一接触,双方便同时射出泼天般的箭雨。箭雨对双方都造成了一定的伤亡,波斯军由于分为前后两部,总有生力军接替了阵亡者的位置,继续保持着遮天的箭雨打击,

双方毕竟不是“一日五十万矢”的汉军,也不是有车队供应箭矢的英国长弓手。箭矢很快便用完了。大规模的弓箭对射告一段落,双方士兵开始准备近身搏战。

波斯骑兵先从右翼发动了冲击,目标为贝利萨留布置左翼壕沟最左端的部队。由于兵力处于劣势,贝利萨留左翼部队很快不支,被压迫得沿壕沟上预留的通道向壕沟后方撤退。这时,贝利萨留的布置显出了威力,先是在小山上预留的一小支骑兵对波斯军侧翼发动了冲击,与此同时,在壕沟左侧直角处的骑兵也向波斯军展开了包抄。两翼同时受到打击的波斯骑兵顿时陷入了混乱,而壕沟上的通道被撤退的罗马军队死死堵住,实际上,攻击的波斯军陷入了被围攻的境地。当战斗结束时,攻击的波斯军损失了至少3000人,只有少量人马逃脱。

左翼战事

波斯军统帅佩若吉斯眼见右翼进攻受挫,急于求胜的他又发动了左翼的进攻。这一次,他将萨珊波斯最为精锐的一支重骑兵部队——不死军团——派了上去。

不死军团,又被称作不朽者,复活军团等,意思是战士不死,也不凋零。其实现实情况是军团始终保持10000人的编制,每当有人伤亡或者退出,便立即有新成员补充进来,所以被称为不死军团。萨珊不死军团是效仿阿契美尼德波斯时期的军队编制,只不过由古代的重步兵改为重骑兵。

萨珊波斯军重骑兵与军标手

佩若吉斯派自己的麾下猛将巴列斯玛那斯率军进攻,他们将攻击目标选在了自己的左翼,也即贝利萨留军队的右翼。波斯军的调动,贝利萨留尽收眼底。他同样做出了相应的部署:将左翼已经结束战斗的军队,抽出一部分来调往右翼,以增强实力。同时,贝利萨留大概感觉到这是最后的决战时刻,他将自己的私军,也是罗马军中最为精锐的重骑兵部队放在了增援部队的背后。

东罗马帝国自建立那天开始,便处于东方波斯与西方蛮族的夹击之中,财政压力非常之大。到查士丁尼时期,中央财政已经难以负担一支庞大军队的开销。为解决困境,帝国默许甚至鼓励地方将领组建精锐私军,但军费需要自筹。贝利萨留麾下就有这么一支亲卫军,以招募的各族勇士组成,装备铁甲具装,经过严格训练,是重骑兵中最为精锐的力量,实力不弱于波斯的“不死军团”。

拜占庭军全甲重骑兵

不死军团的冲击是成功的,在雷霆万钧的马蹄声中,罗马军正面军队再一次败下阵来,他们迅速向壕沟后方撤退。但事情再一次的重演,右翼壕沟左侧直角处的罗马军队再一次对波斯军队发动了侧击。在贝利萨留亲卫军的冲击下,冲锋中的不死军团被拦腰截断,并陷入包围之中。雪上加霜的是,不死军团的军旗手被贝利萨留部将一矛刺于马下。作为进攻矛头与中坚,不死军团失去军旗,便意味着失去了进攻方向和指挥系统。被围的波斯军又一次陷入了混乱。主将巴列斯玛斯竭力组织突围,但屡冲屡败。混战中,巴列斯玛那斯也被斩杀于阵中。先失军旗,后失主将,波斯军彻底崩溃。这一次进攻,波斯军又损失了大约5000名士兵。

右翼战事

逃回去的士兵冲击了波斯军本阵而引发了溃逃。贝利萨留也抓住时机,推动全军展开追杀。就这样,波斯军的第二次进攻迅速演变为全军的溃败。由于兵力薄弱,贝利萨留并没有进行长途追击,即使如此,波斯军也承受了很大的损失。

达拉之战是很久以来罗马帝国取得的首次对波斯的战役级别胜利。贝利萨留终于不敷众望,初步实现了查士丁尼大帝稳定东方战线以求与波斯嬯和的战略意图。在此之后,双方又进行了多次军事接触,而波斯始终未能占到大的便宜,东方战线的主动权逐渐向罗马帝国转移。查士丁尼趁机以重金——约40万枚金币与萨珊波斯达成了和平协议,从而如愿实现了稳定东方战线的目标。此后,东罗马帝国将战略方向调整至西方,以图恢复故土,重振罗马帝国昔日雄风。而贝利萨留本人也因这一战而奠定了名将威名,并在接下来的西征中继续书写辉煌。

骑马与砍杀2中帝国势力背景介绍


骑马与砍杀2中的潘德拉克大战中有六个势力,帝国就是其中之一,那帝国的势力背景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就给大家带来“木鱼水心”分享的帝国势力背景介绍。
【一】前言
1077年,帝国皇帝内雷泽斯率领着帝国部队,库赛特人以及阿塞莱人组成的部队对抗由斯特吉亚,巴旦尼亚以及瓦兰迪亚三国组成的联军,在卡拉迪亚大陆上发生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旷世之战。内雷泽斯皇帝战死沙场,卡拉迪亚大陆上的政治格局也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
【二】帝国的背景
一千年前,卡拉德人与其他十几个部落一同居住在南海和巴旦尼亚森林之间的丘陵地带。随着时间的推移,卡拉德人组成城邦联盟,他们开始征讨邻邦。因为他们独特的传统,卡拉德人没有国王。自英雄艾克里昂杀死暴君赛普恭斯后,君主制就被废除了,至少理论上是这样。自由公民偶尔**,他们是参议院的常驻长老(实际上是最大的地主),在绝对必要的情况下,长老们可以暂时组建一个最高指挥部来代表皇帝,当时这个头衔意味的也只不过是领导一支军队罢了。
卡拉德人从丘陵的中心地带开始向外扩张。随着扩张,他们的政治传统开始发生了变化。很快,军队就开始常年征战在外,渐渐地,皇帝成为了实际的统治者。
与此同时,长老们开始迁移,征服其他地域并占领大量土地。迁都时常发生,公民**也都在皇帝指定的地方举行。事实上,皇帝指定的地方通常是个军营,这样他就能够依靠信赖的士兵们来解决所有反对派。继任问题从来都是危机四伏。通常情况下,皇帝指定继承人,经参议院的批准后,人民(当然,指的是军队)欣然接受。但事情并不总是这么顺利,到了这样的时刻,继任问题就会在内战的战场上解决。
二十年前,一位名叫阿雷尼克斯的将官披上了象征皇帝的紫色斗篷,带上了那顶王冠。他拥有出色的军事记录,在根除**、促使地方官员办事效率提升方面勤勤恳恳,自信能用一场演讲激励人心,这都让他广受爱戴。同时,他也有能力满足所有人的要求。他代表着人民与军队,由此声名鹊起。他同时也与领主们密切合作,让他们相信自己可以恢复参议院的权力。他称赞卡拉迪亚共和主义理想是人类成就的巅峰,他迎娶了帝国以东一个国王的女儿,以此来巩固重要的商贸路线。他组建了一支只****的皇帝禁卫军,他谈到要复兴卡拉迪亚,但是却将具体细节交给委员会处理。
阿雷尼克斯统治期间一直有个问题没有解决,他不愿意选择继承人。尽管他也在四处搜寻合适的人选,但一直没有找到。通常,皇帝会从三个地方选择,分别是继承人家族、参议院的长老们和军队中的高级军官。他唯一的孩子伊拉是个女儿。卡拉迪亚的历史上确实也存在过执政女皇,但是伊拉个性野蛮无礼。伊拉的母亲拉盖娅则拥护女儿的继承权。
“由皇帝的儿女来继承父位是最合适不过的了,”拉盖娅的支持者们说道。
“如果我们团结起来,忠于皇室,内战就会停止,”强大的贵族派系在尊贵的吕松爵士的授意下,要求从参议院中甄选下一任皇帝。“我们了解政治与法律,”他们说道。“请再现曾经,将权力还给我们。”
与此同时,广受爱戴的加里奥斯(曾在与巴旦尼亚和阿塞莱交战中取得胜利)公开宣布,他希望让自己的士兵推选出新任皇帝。“强权者的**在腐蚀我们的力量,”他对自己的拥护者说道。“让你们这些为这片土地抛洒热血的士兵来选择自己的统治者。”
时间不多了。阿雷尼克斯越来越年迈。他需要尽快做出决定。后来,在一次边境战役中获胜后,他回到位于南部城镇里卡隆的宫殿,他说自己需要在房间内单独呆一会儿来缓解剧烈的头痛。几个小时后,他的守卫进屋检查,发现他躺在血泊之中,已经去世了。随即,吕松在北部的权力大本营召集了一群参议员,自立称帝。加里奥斯正在巴旦尼亚在前线战斗,站在他面前的士兵阵队高呼呐喊,为他披上紫袍,拥护他称帝。听到皇帝逝世的消息后,人们集结了起来,拉盖娅走出宫殿,对他们发表演讲。她在人们面前举起被刺杀皇帝的长袍,袍子上浸满了血迹。人们大声呼喊道,她应该成为女皇,从今天开始必须由皇族统治,拉盖娅必须报复凶手。
尽管在此刻,不管说凶手是谁,都很有可能只是传言。内战再次降临,这一次,参与的,是三个势力均衡、意志笃定、渴望战斗的派系,看起来这次的战斗可能要比以往更加凶残。
【三】帝国的历史原型
帝国是根据希腊和罗马的古典传统以及其中世纪继任者拜占庭帝国设计而成。显然,在其2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发生了许多变故。尽管罗马共和国在奥古斯都的统治下变成了实际上的帝国,但是残存的共和遗风(如参议院)还是延续到了十四世纪。与此同时,这里起初是官僚制国家,地方各级官员采取短期任命制度,到了十一世纪,这里已经变成了实际上的封建主义国家。拜占庭的大财主们统治着领地,并承担军事义务,如同西方的伯爵和公爵一般,同时,继任的规则从来没有明文规定。
罗马共和国的衰落时期也是凯撒、安东尼、屋大维、克利奥帕特拉七世、小加图和西塞罗的时代,这个时代对西方的政治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是文学的主要灵感来源。拜占庭的统治者如查士丁尼一世和阿莱克修斯一世为帝国力挽狂澜,是旗鼓相当的两个人物,卡拉迪亚大陆上的佐伊女皇和伊琳娜女皇也是如此。
军事方面,帝国的部队类型和装备来源于9世纪到11世纪的拜占庭复兴时期。拜占庭最著名的部队是铁甲骑兵,他们是全副重型武装的骑兵,手持骑矛、马刀和长柄狼牙棒战斗。但拜占庭也拥有羽翼丰满的中型和轻型骑兵,加上长枪兵和散兵,更不用说他们无论什么雇佣兵都可以收入囊中。他们擅用联合武器,撰写了许多军事教范,如主张耐心战胜求荣心的韬略,开拓了更科学的兵法。
【四】帝国在战争中的表现以及战争过后
在那场大战过后,人们对战争的讨论大多信口雌黄,很少有人谈及内雷泽斯皇帝所面临的局面。
皇帝必须对巴旦尼亚人的入侵做出回应,他召集了几乎所有的部队,向帝国与巴旦尼亚的边境开去。内雷泽斯皇帝过于急功近利,他派出自己的先锋步兵上山去突袭那座居高临下的巴旦尼亚堡垒,即使库赛特的斥候们早已提醒他,可是他压根听不进去。先锋部队沿着一条小溪向山上走去,一头扎进了巴旦尼亚人早已设下的埋伏圈。巴旦尼亚的长镰兵从树林里冲了出来,因为内雷泽斯皇帝没有给先锋部队派一点弓箭手,所以巴旦尼亚人的部队就这样直挺挺地冲向帝国部队。先锋部队奋勇抵抗却无力回天,最后溃不成军。部队将领加里奥斯与残余部队躲进了树林里,眼睁睁地看着巴旦尼亚人割下死去士兵的脑袋,野蛮人们兴奋地又吼又叫。逃回去之后,加里奥斯发誓,不会再让士兵们为不谙战事的皇帝送命。
另一边,皇帝最信任的指挥官阿雷尼克斯率领着皇帝卫队与斯特吉亚人浴血奋战。帝国部队被斯特吉亚人逼回了营地,士兵们只能在城墙上与斯特吉亚人作战,但是却终究抵挡不住强大的攻势,溃败下来。阿雷尼克斯无法阻止皇帝的自取灭亡,但是他却勉强挽回了局面。阿雷尼克斯率领了一部分皇帝卫队从敌人的背后绕了出来,站稳了脚跟,然后又陆续收留了沿路上帝国部队的幸存者。路上,这只部队粮食匮乏,饮水急缺,但是他们终究还是活了下来,阿雷尼克斯的部队是唯一一支整建制的活下来的帝国部队。
当阿雷尼克斯的部队回到了城市之中,听闻败讯,人们陷入了混乱之中,阿雷尼克斯设法维持了秩序。他成为了元老院所推选出来的下一任皇帝,当然,这是理所应当的。他的个人魅力深深地感染着他的妻子拉盖娅,即使是曾经不怎么尊重阿雷尼克斯的帝国将领吕松,自此之后也认定他有资格当皇帝。
【五】帝国的部队
帝国基
础兵种
帝国的基础兵种是卡拉迪亚大陆上最常见的兵种。帝国的部队看起来非常的制式,十字弩是制式装备的标配,对于人员操作要求比较低。
帝国弩手军士,130的单手,130的弓武器熟练度,跑动130,从属性来说是一个标准的配置,而且带还有盾牌。就个人认为,在帝国基础兵种中相对比,弩手军士是强于禁卫射手的。
帝国私属骑兵,130单手,130弓熟练度,基础的弓箭手。这个兵种即使下地也有130的跑动,130单手,几乎就是一个步兵的属性,美中不足是缺少一个盾牌。但是单从数据的角度这个兵种已经超出了他的定位,除了常规的三项130之外还有一个120的骑术,攻城战可以纯当弓箭手来用。泛用性非常广,强烈建议升级。
最后一个五阶基础兵,帝国精锐双刃枪兵,属性方面三项基础五阶兵130分别是单手,长杆和跑动,很符合这个兵种的特色,建议升级。
综上所述,帝国基础兵种是非常全面的一个兵种,步兵属性符合标准,弓骑兵属性超模,双刃枪兵有着现阶段最强的武器。至于帝国的弓箭手,不如直接升级弓骑兵,毕竟下了马和他们的属性是一样的。
帝国高级兵种
上面说到,帝国的基础兵种里面是没有枪骑兵的,枪骑兵就是贵族的专属了。不过还是弥补不了主要以帝国兵种构成的军团缺少骑兵的事实,因为贵族兵太稀有了。大家可以用瓦兰迪亚,阿塞莱,斯特吉亚的骑兵作为补充。为什么不推荐库塞特的骑兵呢,因为五阶骑兵属性真的不如其他国家,如果升弓骑兵点错升级树的话等于白给。
大家应该都对帝国具装骑兵不陌生,竞技场和你做最后角逐的就是这个,在前期没有装备的情况下,面对这么一个铁罐头,你砍他的伤害不超过10,他砍你就是两刀。高级AI几乎完美的盾牌防御,还能变招,能打倒他的只有旋风斩了。
属性方面,220单手(难打的原因就是这个),220骑术,280的长杆,和瓦兰迪亚方旗骑士属性重合了。单手加盾牌,意味着这个家伙在攻城战中也可以作为主力。
所以从整体上看,如果在后期以攻城略地为主的情况下,帝国兵种养起来随便走哪条属性总归是错不了的。
【六】帝国的私兵
注:由于帝国私兵种类繁多,特此单独分开来讲。
帝国守护者
帝国守护者,优秀的单手和弓箭熟练度,140的跑动。单属性在私兵的五阶兵种里面只有瓦兰迪亚的成树可以媲美,二者作为都是骑术为0的远程部队,属性也几乎完全一样,成树只是比他多了个130的十字弩熟练度。
帝国守誓者
守誓者的属性就远不如守护者那么优秀了,属性在进阶过程中除了跑动几乎没有明显的进步。
帝国的神秘之士
神秘之士,这支兵种属于神秘之手家族,这个家族类似于黑帮,控制着一些城镇。他们打击传教士,****,同时打劫雇主竞争对手的商队,基本每年都有两三个月在外做土匪,剩下的时间以商人的身份售卖这些货物。神秘之手的领袖也是一个阿拉伯人打扮的商人模样。
属性方面,以单手180,和投掷200最为突出。尤其是投掷,是除了阿塞莱先锋骑兵之外的最强投掷熟练度了,同时100的跑动也是蛮不错的。
关于神秘之手家族有一个传闻,在与阿塞莱的次要家族首领的交流中,可以得知一个名为暗影部族的家族。从交流中可以隐隐约约了解到他们所说王朝的更迭不过是瞬间的事情,似乎暗示着这些刺客们在阿塞莱那边毒杀了国王。再联想到阿雷尼克斯皇帝的被刺,很有可能与神秘之手组织有关。也有传闻是拉盖娅毒害了阿雷尼克斯皇帝,但是从聊天中可以得知,拉盖娅是非常敬爱自己的丈夫,甚至认为他是上天赐予卡拉迪亚大陆的礼物,这种传闻可以参考孩童们的童谣。
帝国的青年兵
一时间不知道怎么称呼这支私兵,姑且就叫做青年兵吧。属性上还是不错的,200的单手,160的长杆和投掷,以及100的跑动,装备有盾牌,可以考虑招募。
帝国的自由民
这支部队是属于自由民家族。从介绍来看,他们开始是逃亡的负债者和奴隶,生活在帝国东部边境的大草原上,本来是要被帝国驱逐的对象,不过由于他们对于帝国东部边境的熟悉,被帝国收编为了一支部队,头领被授予军衔,相当于是被招安了,年轻人也有一部分成为了皇帝的私兵。
属性上和守誓者一样,依旧是低的可怜的提升,不建议招募。

曼西克特会战:突厥骑射手击败拜占庭重骑兵

1071年,罗曼诺斯四世率领集结起来的一支庞大数量的拜占庭军队在曼西克特迎战亚尔斯兰的塞尔柱军队,但此时“军区军队”及“中央军”都惨淡地今非昔比,队列中充斥了大量的外族雇佣军。

曼西克特会战之时,军区农骑兵已经在几任政府官僚的打击下极其衰弱,已经没有成建制具装的铁甲圣骑兵,也就是说,唯一拥有成建制铁甲圣骑兵的就是罗曼诺斯的中央军帝国卫队,但是人数(质量不好说)和约翰一世或巴西尔二世时代相比大为下降,当年巴西尔二世时代单独一支中央军教导军团重骑,仅是四支近卫骑兵之一,就可以提供4000名以上的超重装。而史料记载罗曼诺斯这次参战的近卫铁甲圣骑兵大约仅是2000人左右。

曾经,黄金时代尼基夫鲁斯二世或巴西尔二世时代有对游牧骑射手非常成型的战术,东罗步兵弓箭手与骑射手的箭雨,足以将游牧骑射手驱离,而普通的中型农骑兵,则能极快的接近敌军,将敌军骑兵冲得七零八落,就如上文中970年时一样,甚至有将军写作战报告时指出,即使对付敌军最快的贝都因骑兵,除了用弓箭手驱离外,还可以用两支骑兵部队协同追击将其追上击溃,比起阿拉伯战马,小亚细亚的战马速度稍慢,但耐力较好(就是狮群对付羚羊的办法,这也说明当时的东罗骑兵质量和数量)。

现在面对突厥骑射手的场面则是完全调转,军区步兵弓箭手质量数量下降也严重影响对射能力,不但没有驱离塞尔柱骑兵,相反火力却被对方压制。在无奈之下,罗曼诺斯四世命令军区骑兵出击,希望像970年一样获得胜利,但早已今非昔比的农骑兵“没有遭到多大伤亡就退了回来,称无法攻击”,最后竟是依靠重步兵方阵冒着箭雨,顶着盾阵将突厥主力军逼出了营地。

其实直到这个时候,亚尔斯兰对于正面战场击败罗曼诺斯依然没有太大把握,史料记载他从决战前就非常紧张,因为这是有先例的,在巴西尔二世统治后期,皇帝只派了一员科穆宁家族的将军,就轻易将入侵亚美尼亚地区的突厥军队赶出了此地。

现在战场出现了僵持,塞尔柱人虽然重创了拜占庭军队的军区骑兵,但也无法吃掉中央军主力均在的拜占庭军队,而后者同样没有办法逼迫突厥骑兵进行肉搏,在考虑再三之后,罗曼诺斯四世命令全军安全撤回驻地。

拜占庭军队即使衰落到这个程度,其中央军禁军近卫军的战斗力依然让亚尔斯兰不可小觑,现在等于一个优等生连续科目挂科,但比起塞尔柱还不算差。罗曼罗斯还是可以做到安全撤回防区的,但这时候,他的一个重要将领,杜卡斯这时发动的叛乱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拜占庭军队陷入一片混乱,塞尔柱人趁机铺天盖地的围了上去。曾经辉煌的军区部队在混乱中溃败,将皇帝与数千名中央军丢在了突厥人的大包围圈中。最终,这些骄傲的超重装骑兵及来自北欧的瓦兰吉禁军被全部围歼,皇帝重伤被俘。有趣的是,甚至根据土耳其的史料,曼西克特会战总伤亡人数塞尔柱人大于东罗马。加之之前塞尔柱人根本没有什么伤亡,(因为东罗马军区骑兵根本没能接近塞尔柱骑兵,而重步兵也只是将他们驱离营地),那就是说,塞尔柱人巨大的伤亡反而是围歼拜占庭军队的时候。

罗曼诺斯战斗最英勇的就是身边的铁甲圣骑兵和瓦兰吉卫队,瓦兰吉卫队大约也是2000人(比巴西尔二世时代又打了超大的折扣),加上一些坚持战斗的佣兵,他们造成了塞尔柱人数倍的伤亡,但最终拜占庭具装圣骑兵全部被歼灭,有无俘虏不知道,瓦兰吉卫队根据史料全部战斗到最后一刻阵亡。

但战争并不是以损失人数比来看胜负的,就像斯大林格勒苏军伤亡总人数依然高但仍然是完胜一样,亚尔斯兰的精锐部队没有建制损失,而东罗马军队唯一可以依仗的近卫军重骑兵重步兵全军覆没,本来就衰落到谷底的军区部队无法依靠,佣兵们也失败后另投明主,小亚的命运就无法逆转了。

本文经指文烽火工作室授权发布,作者原廓。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获取更多冷兵器知识也可锁定我们的微信公众号:LBQYJS ?长按左边字母

本文标题: 拜占庭皇家铁甲具装骑兵有几只部队,分别都叫什么名字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325614.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哪个效率更高请教一下:如果以光速在天平两端来回蹦跶,天平会倾斜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