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启与利玛窦是如何交流的

发布时间: 2023-08-07 11:01:03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94

徐光启向利玛窦学习了哪些知识?《几何原本》译毕付梓,徐光启又与利玛窦用同样的方式译出了《测量法义》初稿。徐光启历来重视水利,这时...

徐光启与利玛窦是如何交流的

徐光启向利玛窦学习了哪些知识?

《几何原本》译毕付梓,徐光启又与利玛窦用同样的方式译出了《测量法义》初稿。徐光启历来重视水利,这时也向利玛窦询问西方水利设施和器械的情况,并从中受到启发。

我国古代科学家追求真理献身科技的故事哪些

1600年,徐光启去南京看望恩师焦竑时,得知利玛窦正在南京,《明史外国拂森意大传》称:“意大里亚,居大西洋,自古不通中国;万历时其国人利玛窦至京师为万国全图,言天下有五大洲.....”当时徐光启已知有利玛窦其人,也已看到利玛窦绘制的一张世界地图,并深为赞叹。就是这张地图,在中国士大夫中引起极大震动,改变了当时国人的天圆地方学说,徐光启也耳目一新,眼界大开,对五大洲的分布有了清楚了解,从而激发了他放眼世界、了解西方、寻求科学真理的愿望。当即徐光启特地连夜拜访利玛窦,两位伟人相见如故,侃侃而谈,徐光启倾慕利玛窦的见识和博学,利玛窦则为徐光启的儒雅和才华所折服。
1604年春,徐光启到北京,还未参加礼部的会试,就去拜访利玛窦,明确提出要翻译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1604至1607这三年间,徐光启和利玛窦几乎天天见面,双方的讨论除了天主教义外,其他的就是西方的科学技术发展情况,内容涉及数学、水利、天文、历法、火器等,只要利玛窦能教的,而徐光启认为有实用价值的,他都有兴趣学习。徐光启把传教士传播的学问概括为“略有三种,大者修身事天,小者格物穷理······而余乃亟传其小者”,徐光启自称极尽全力“传其小者”,可见他的主要兴趣是在西方的自然科学方面。
1605年冬和1606年初,徐光启为要翻译《几何原本》,告诉利玛窦:“我知道了这本书,又有你可以请教,我怎能知难而退,让这本书在我辈手中失传呢?”极力打消利玛窦的重重顾虑,并和利玛窦合作共同翻译《几何原本》这部数学名著。“利氏口译,公则笔之”。1607年春,徐光启和利玛窦共同译完了《几何原本》前6卷。《几何原本》前6卷出版以后,便成为我国近400年来唯一的定本。
1608年,以《几何原本》为基础,利玛窦口译,徐光启笔录,合译了《测量法义》。徐光启认为,测量之法,扩充其原理就可以用于制水治田,不仅是方便,而且是当务之急。这体现了徐光启重视自然科学、重视数学理论,重视数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思想。
1611年,为了推动修历,徐光启在意大利传教士熊三拔的协助下,先后撰写了《平浑图说》、《日晷图说》和《夜晷图说》三部著作。

徐光启与利玛窦的合作有哪些?

徐光启在与利玛窦的交谈中,一再要求与之合作,把后者从罗马带来的西方科学书籍翻译成汉语,以便更多的人能够学习。在徐光启的请求下,大概从1605年(万历三十二年)到1606年(万历三十四年)间开始,两人开始合译西方数学的经典著作,即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

徐光启有哪些经历?

徐光启是上海人,我国古代著名的科学家。明世宗的时候,上海沿海一带经常遭到倭寇的袭击。徐光启小时候,经常听父亲讲上海人民反抗倭寇侵略的英勇故事,很受启发和感动,特别敬佩像戚继光那样的抗倭爱国名将,他从小就有一股爱国热情。

徐光启从小就爱读书,聪明好学,十几岁就考中了秀才。长大以后,有一次参加科举考试,经过南京,住了几天。听说南京来了个欧洲传教士,名叫利玛窦,常借传教机会,讲些西方科学知识,南京有不少读书人跟利玛窦有交往。经别人介绍,徐光启也认识了利玛窦,他听了利玛窦讲他从没有听说过、在古书上也没有读到过的科学知识,从此就爱上了西方科学。

当时,中国人不信西方的天主教,朝廷也不支持西方人来明朝传教。

利玛窦传播科学知识,主要是为了方便传教,他认为皇帝不支持,他在中国的传教就很难扩大影响,他想,如何才能取得皇帝的支持呢?只有用中国尚不完全具备的科学知识才能吸引皇帝,说服皇帝让他传教。当时明朝规定,不准外国传教士到北京传教。后来,利玛窦请地方大臣在皇帝面前为他说好话,他自己也到北京去了,通过宦官马堂,送给明神宗几本《圣经》和几幅圣母图,还有几个自鸣钟。明神宗不信西教,不懂《圣经》,也不知圣母是何方人氏,但看了自鸣钟,倒觉得怪新鲜,他琢磨不透这铁疙瘩怎么能自动报时,就让马堂把利玛窦带进宫来。

明神宗见了利玛窦,问他是何方人氏,利玛窦本来是意大利人,因为郑和七下西洋,明朝和西洋各国交往密切,他为了自我炫耀,就说是大西洋国人。明神宗赏赐给利玛窦一些财物,并允许他在北京传教。这样,利玛窦就经常同朝廷官员接触了,他的传教活动也在北京开展起来。

过了几年,徐光启考中了进士,到了北京,在翰林院做了文职官员。听说利玛窦也早已到了北京,他很高兴。他认为掌握了科学,再应用到各个方面,对富国强兵是大有益处的,于是就去拜利玛窦为师,向他学习天文、地理、数学、测量、武器制造等各种科学知识。

从此,徐光启一有空就到利玛窦那里,听他讲授科学知识。有一次,徐光启又到利玛窦那儿去学习,听利玛窦讲到西方有一本数学著作叫《几何原本》,可惜很不容易用汉文把它翻译过来。徐光启听后说:“这书这么好,只要你肯指教,我一定要把它翻译成汉文。”利玛窦看徐光启决心很大,很受感动,于是就答应了。后来,徐光启每天离开翰林院,就直奔利玛窦住所,与他合作翻译《几何原本》。利玛窦讲述,徐光启则翻译记录。当时,中国还没有人翻译过国外数学著作,要把原著准确地翻译成汉文,确实难度很大。徐光启整整花了一年多时间,逐字逐句翻译,反复推敲、修改,常常是废寝忘食、通宵达旦。经过他的艰苦努力,终于将《几何原本》的前6卷较为准确地翻译成汉文本。后来,几何学在中国得到广泛的应用。

《几何原本》翻译完成以后,徐光启又同利玛窦和另外一个传教士熊三拔合作,翻译了测量、水利等方面的科学著作。徐光启在利玛窦那里学到了不少天文学方面的知识,他把中国古代历法与西方的天文科学结合起来,进行了深刻的研究,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徐光启研究科学是多方面的。父亲病死那年,他回到上海奔丧守孝。这年江南遭遇了大水灾,庄稼全被淹了。水退下去以后,他帮助老百姓从福建引来一批甘薯秧苗,要大家栽种,自己还在荒地上带头试种,结果收获丰硕。他看甘薯不仅福建沿海能够种植,上海也可以种植,于是就编了一本小册子,介绍如何种植甘薯。后来甘薯的种植就从福建推广到浙江一带,又很快推广到江淮流域。

徐光启不仅研究科学,对国事也非常关心。当杨镐四路大军差点在萨尔浒全军覆没的消息传到京城以后,满朝文武官员都大为震惊,大臣们纷纷呼吁朝廷挑选强将,增加兵力,征讨后金。徐光启一连向明神宗上了三道奏章,认为后金越来越强大,已明显与我明朝为敌,成为朝廷最大威胁,若要挽救危险的局面,只有选出精干人才,训练新兵,才能抵抗住后金将来可能对朝廷的侵略,他自愿承担训练新兵的重任。明神宗知道他是个文官,又听说他也通晓军事,且有这般热忱,就批准他到通州招募训练新兵。

徐光启满怀希望,决心练好新兵,加强国防。不料朝廷各部门腐败透顶,练兵衙门建成以后,徐光启既要不到人也要不到军饷,急得团团转,好容易要来一点军饷,就到通州检阅新兵,谁知7000多新兵大多是老弱病残。徐光启大失所望,眼看自己的抱负不能实现,没有办法,只好辞去新兵衙门的职务。

明神宗死后,他的儿子朱常洛即位,这就是明光宗。不久明光宗也病死了,太子朱由校即位,这就是明熹宗。明熹宗执政后,又召徐光启进京。徐光启复官后,见后金对明朝的威胁越来越大,而明朝的防御能力越来越差,他又上奏朝廷,极力主张多造西洋大炮。兵部尚书却极力反对,为此,他们之间争执不休,矛盾很大。结果徐光启没有斗过那个势力大的兵部尚书,又被排挤出来。

徐光启辞官回乡时,已是年过花甲的老人。由于他本来就喜欢研究农业科学,回乡后,就在自家田里干农活,同时做些试验,经过长期的研究记录,写成了一部很有名的著作,叫《农政全书》。

本文标题: 徐光启与利玛窦是如何交流的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324635.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惯性真的存在吗目前是人类历史上最接近能够实现永生的时代,可为什么这个话题讨论的热度却不像想象中的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