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合肥在古代那么难攻下来 除了全省第一的城墙和护城河还有其它什么原因吗

发布时间: 2023-07-28 18:00:28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09

古代攻城十分艰难,为什么再小的城池都要攻占?,那些喜欢看战争片或者古装剧的朋友,一定经常在看到敌我双方两队人马,穿着盔甲,骑着...

为什么合肥在古代那么难攻下来 除了全省第一的城墙和护城河还有其它什么原因吗

古代攻城十分艰难,为什么再小的城池都要攻占?

  那些喜欢看战争片或者古装剧的朋友,一定经常在看到敌我双方两队人马,穿着盔甲,骑着大马互相冲刺厮杀的场景。然而冷兵器时期的战争,除了在草原上会出现这种场景,在别的地方几乎见不到。多数是防守方凭借坚硬的城墙守城,而攻击方通过围城,而双方的武器,多是用弓箭。

  


  攻城

  更搞笑的是,很多水货导演经常安排这种剧情,某几个武艺高强的大侠直接跃上围墙直接以一敌百,攻下一座城池,这纯属胡扯。部分比较严谨的导演会尽量跟历史挂钩,攻城方用云梯或者挖洞翻墙,而守城方则会弓箭防守,有的还会用火堆,热水等来烫攻城的士兵,让你感觉十分的残忍和可怕,然而这依旧是经过美化的,真实的攻城远远比这惨烈的多。

  


  攻城

  建造城墙最早可追溯到商周时期,当时的人们就发现,占据城墙之后,易守难攻,能起到更有效的防御作用。而春秋战国时期,城墙又进行了大的更改,很多后国家开始在城墙外挖一条护城河,更加增加了攻城的难度。除了护城河之外还会给城墙装上投石车,弓弩机等器械来增加防御力。这些器械的出现给攻城方带来了巨大的麻烦,要是想成功地攻下一座城池,人数必须要为守城军的5倍才有胜算。孙子兵法中也曾提到过这个“十则围之,五则攻之”。

  


  因为直接强攻,对兵力损耗实在是巨大,所以多数将领都会选择围城的方式,在外面围起来,断其粮草,然后找准时机,直接攻下城池。而攻城战持续的时间,也跟电影中差距很大,电影中可能几天就攻下了,但是现实中最低也要几个月,像钓鱼城之战,王坚率2万士兵坚守钓鱼城,这样跟外面的蒙古大军对持了20多年才结束。

  


  看到这,你的脑袋里是不是出现了一个巨大的问号,既然围城攻城这么费时间,又这么难打,还有很大失败的可能性,而有的城池那么小,为什么不直接离远点绕过去呢?尤其是骑兵,骑马速度这么快,直接冲过去不就行了吗?其实这只是现在人的一种奇葩想法,古人也不傻,既然选择攻城,那肯定有攻城的理由。最重要的理由就是,如果真的不攻下城池,而是直接通过躲避绕过去的话,那很可能全军覆没。

  


  咱们先做一个想象,把自己想象成一只老鹰,咱们在天上往下俯视大地。大地如果是棋盘的话,那么每一个城池就像是一枚棋子。而且古代的交通不如现在发达,到处都是荒山野岭,重要的交通道路上都会建造城池,你想绕路的话,估计就要翻山了,几万大军穿着铁盔甲,带着重兵器,还要牵着马匹翻山很不现实。假设你真的翻过去了,那你就相当于腹背受敌,而且援军也无法给你支援,只能全军覆没。

因为当时的交通条件十分的不发达,所以遇到城池只能攻占,如果绕路可能会耽误大量的时间,延误战机。
保证后勤通畅,后勤部队通常没有战斗力,所以留下一座城就会让自己后勤困难。
因为古代城池是一个国家非常重要的资源,有了城池就有税收,就有人民可以募兵,所以不论城池大小都要占领。
因为攻城困难,粮草不济,所以攻占小的城池是为了获得粮草,进行补给。

古代冷兵器时代怎么攻的下高高的城墙?

我这几天玩了一下光荣出的三国志11,感觉呆在城里面守死的很快,城很容易破! 但是冷兵器时代怎么攻的了城池呢?而且城池还有护城河 城那么高弓矢射不到啊 架了井阑(古时一种用木头把弓箭手架高射杀点据里面的人)最多也是和城池人正面互相射箭而已至于刀枪没用啊!冲车攻车?rn全是用这种方法吗?要么就是围城耗粮?rn请问还有别的方法吗?请找出相关例子来 或者专业文章 谢谢rn输入网址就够了 十分感谢
一、消耗战,耗费对方城内粮食,降低对方士气。中国军队常用的战术。
二、飞石战,使用武器:投石机、火炮、重型弩炮。
使用投石机进行超远程攻击,再用重型弩炮攻击对方城上士兵。但是此方法只能使用为先前战术,无法轻易至对方于死地。
三、步兵冲锋:
1、使用攻城锤:步兵用塔盾级盾牌掩护,使用攻城锤攻击城门,但是仅限对方的城门还是好的(没有用铁水浇铸)。
2、使用云梯:步兵配合弓箭手进行冲锋,倚靠云梯登上对方城墙,攻击防备力量相对弱的对方弓箭手。但相对来说,这种方法的死伤率至少高了50%对于攻城锤。
四、箭雨攻城:使用大量火箭攻击对方房屋导致火灾和大量死亡,但是要有足够的经济力量来支付箭的费用。
五、生化武器:把有瘟疫人的尸体用投石机投入对方城中,在西欧广为流传。
主要的方法是把守军引出来野战,如果不是军力占绝对优势一般不会强攻城池 ,在古代重兵屯于坚城之下乃是兵法大忌.井栏的作用主要是压制守军的火力为步兵用长梯攀城墙撞城门争取机会.最重的武器大概就是投石机了,但是也只是为压制守军而已.这种战法只限于一般城池,向古代罗马,君士坦丁堡,古代中国的长安,洛阳,汴梁,北京,那种巨城,如果守将不是白痴而且没有内应的话只好围城耗粮了.但是一般这些巨城都有几十年吃不完的粮食,但是可悲的是白痴的守将还是特别多所以上述巨城都陷落过.
攻城槌敲、投石机砸、步兵登城,挖地道、围困、敢死队进去开门,烧城门、用攻城塔楼强行登城、灌水淹城、筑土城高临压制、用特制木车掩护步兵到城墙下挖洞、火药爆破、炮轰、内因、诱降,主要就这些,守城,特别是守大城,兵力和粮食常常是不足的,没可能有几十年吃不完的粮食,而大型攻城火炮的发明,和巨型投石机的使用,更使得死守城堡变得不可能——君士坦丁堡失守就是因为兵力严重不足,北京陷于李自成也是这个原因,汴梁是被金军用近千架投石机硬砸下来的。所以守城提倡灵活防御,适时出击,但要是兵力悬殊,还是等死好了。
最主要的方法是把守军引出来野战,如果不是军力占绝对优势一般不会强攻城池 ,在古代重兵屯于坚城之下乃是兵法大忌.井栏的作用主要是压制守军的火力为步兵用长梯攀城墙撞城门争取机会.最重的武器大概就是投石机了,但是也只是为压制守军而已.这种战法只限于一般城池,向古代罗马,君士坦丁堡,古代中国的长安,洛阳,汴梁,北京,那种巨城,如果守将不是白痴而且没有内应的话只好围城耗粮了.但是一般这些巨城都有几十年吃不完的粮食,但是可悲的是白痴的守将还是特别多所以上述巨城都陷落过.
这很简单,攻城的一方架起云梯再由主将率领顺着云梯爬上去之后破城

合肥之战的主要内容

《三国》《合肥之战》的主要内容
合肥之战是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孙军与曹军以合肥为目标的争夺战。合肥是曹操命刘馥建设的一座东南方重要、繁荣的城市(后再增筑,命为合肥新城),而其主要作用是抵抗敌人的寨垒,所以守备能力对曹军极为重要;而东吴若要北伐,合肥是其中一个障碍点及补给点,所以双方于208年至253年在此地爆发过五次较大型的冲突,不过数次也未有胜负。

第一次战役
208年十一月,曹操于赤壁之战大败,但大军仍驻扎于荆州北部。十二月,孙军将领周瑜正攻打江陵的曹仁,而孙权则亲自进攻合肥,想开拓西、北两边战线。当时合肥太守为扬州(与今日之扬州市无关)刺史刘馥,孙权将军队围住合肥,另派张昭进攻九江的当涂,但不成功。
曹操接到消息后,派将军张喜带兵解围。至明年,合肥城久攻不下。孙权想率轻骑亲自突击敌人,不过张纮进谏道:“夫兵者凶器,战者危事也。今麾下恃盛壮之气,忽强暴之虏,三军之众,莫不寒心。虽斩将搴旗,威震敌场,此乃偏将之任,非主将之宜也。愿抑贲、育之勇,怀霸王之计。(用兵是一件凶器的事,战争是一件危险的事。现今我军麾下恃着盛壮的气势,忽然以强暴般的战斗,三军的士兵,莫不心寒。虽然可能斩杀敌将、夺取敌旗,威震敌场,但这是偏将的任务,不是主将宜做的事。希望你能抑止贲、育之勇,怀有霸王的计谋。)”孙权便不再想突击。
而合肥城经过数月的攻击,又连连下雨,城墙将崩,于是刘馥以草和棕榈叶补上城墙,夜晚则点火照亮城外,观察敌人行动以作防备。另一方面,张喜援军仍未到达,别驾蒋济便向刘馥献计,伪称四万援军已到雩娄,派主簿假扮迎接张喜,并命三个守将带信出城后装作偷入城。当中,一个成功回城,两个却被孙军擒获。孙权得信后,相信曹军会有四万人来救,便烧阵撤退,合肥之围得解。
参战人物
孙军 :孙权 张昭 张纮
曹军 :刘馥 蒋济

第二次战役
214年,曹操南征孙权不成,班师前留张辽、李典、乐进与七千多人防守合肥。至明年,曹操出征张鲁时,派护军薛悌送函到合肥,写到“贼至乃发(贼到时才打开)”同时,孙权与刘备争夺荆州中以平分荆州作条件,两军撤退。不过,孙权见曹操在汉中,未能及时回到东边,在八月率十万人北至陆口,出征合肥。
张辽等便打开曹操之函,写到“若孙权至者,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护军勿得与战。(若孙权军来到,张、李两位将军出城迎战,乐将军守城;护军薛悌不要出战。)”因敌我兵力悬殊,各将都对此指示感到疑惑。张辽说:“公远征在外,比救至,彼破我必矣。是以教指及其未合逆击之,折其盛势,以安众心,然后可守也。成败之机,在此一战,诸君何疑?(曹公正率军在外作战,等他率领的援军到达时,孙权军必定已攻破我们。所以教函要我们在敌军集结完毕前反过来攻击他们,先挫折敌人的气势,以安定军心,然后可以顺利守城。成败之机,就在此一战,各位有何疑惑?)”
李典亦认同张辽,于是在前夜募集勇士,得到八百人,杀牛犒赏军士,准备明日大战。天亮的时候,张辽被甲持戟,先登陷阵,杀死数十人,斩二员大将,吴将陈武战死,张辽大呼自己的名字,冲入军垒,到达孙权旗下阵营。宋谦、徐盛军都不敌,士兵开始溃散,潘璋在后,驰马追上,在马上斩杀宋谦、徐盛军中的二个逃兵,士兵见此,都回头再战。
孙权见如此情况大惊,无所适从之下只好登上山顶,以长戟自守。张辽叱孙权下战,孙权不敢动,看见张辽率军甚少,便令军士将张辽军团团围住。张辽突击冲出,包围被打开缺口,张辽麾下的数十人得以逃出,其余军士呼唤道:“将军弃我乎!(将军抛弃我们了吗?)”张辽因此再度冲进包围网,再次突围救出其他人。孙权军望风披靡,无人能挡住张辽。战斗从日出到中午,吴军士气全失,回军修整守备,曹军众人之心安定。
孙权围合肥十多日,都不能攻下,又遇上疫疾,便命大军班师,自己则和千多虎士与凌统、甘宁、吕蒙、蒋钦等为后。至逍遥津北,张辽观察到孙军撤退,乘机率军追击,孙军顿时混乱,孙权被围。甘宁严厉的要鼓吹大响,增强士气,凌统亲率三百近兵冲入重围,甘宁则引弓射击,吕蒙、蒋钦死战拒敌。
凌统救出孙权,便回头再战。但撤退路上的桥已被敌军所毁,丈余无板,当时孙权近监谷利在马后,叫孙权抓着马鞍、松开绳,谷利在后面加鞭,以助马势,孙权顺利跃马过河,与在津南率三千人防备的贺齐会合,孙权才成功逃脱。而凌统则与甘宁等继续阻挡敌军,左右人马已死,自己也身受创伤,杀死数十人,知道孙权已安全,才披甲潜行逃走。
参战人物
孙军 :孙权 潘璋 宋谦 徐盛 陈武(战死) 凌统 甘宁 吕蒙 蒋钦 贺齐 谷利
曹军 :张辽 李典 乐进

第三、四次战役
230年,魏国于合肥建筑新城,防备吴国。于233年十二月第三次合肥之战爆发,孙权出兵想围攻合肥新城,因城远水,二十余日不敢下船。满宠便遣六千步骑,在肥水隐处伏兵等待。后孙权上岸,满宠伏军突起袭击,斩首数百,也有逃至河中溺死。吴主又使全综攻六安,亦不胜。
234年二月,蜀汉丞相诸葛亮进行第五次北伐,遗使请东吴一起出兵。孙权答应。旋即引发第四次合肥之战,于同年五月,孙权进驻巢湖口,自称有十万人,亲自带兵攻向合肥新城;另一方面,又派陆逊、诸葛瑾率万余人进驻江夏、沔口,攻向襄阳;将军孙韶、张承进驻淮,向广陵、淮阴进逼,形成三路兵马北伐。
六月,满宠想率众军援救新城守将张颖,但殄夷将军田豫却认为该新城自守有余,如果有援军至,怕孙权反过来吞并援军。而当时吏士多请假,满宠上表请召中军兵及召回所有请假将士,集合抵挡。不过散骑常侍广平刘邵认为满宠该自守不攻,避其锐气;而中军则先派步兵五千、精骑三千出发,将队伍排列疏散,多加旗、鼓,敌军知道大军到来,必定自走,可以不战而破。曹睿听从其计,先派前队出发。
而曹睿亦不接纳满宠援军的意见,认为合肥、襄阳、祁山是曹魏东、南、西三个重要防点,守城有余,曹睿便于七月壬寅日,亲率率水师东行。满宠便募集数十壮士,折断松枝为火炬,灌上麻油,在顺风放火,烧毁敌军攻城器具,射杀孙权之侄孙泰。加上吴军中士卒都多有病患,又听到曹睿大军将至,于是孙权撤退。孙韶军亦同时回师,只有陆逊军继续战斗,但不久亦撤退。
参战人物
吴军 :孙权 孙泰(战死) 全综
魏军 :曹睿 满宠 田豫 张颖

第五次战役
253年,吴太傅诸葛恪由东兴回来后不久,不顾众臣劝阻,于三月亲率二十万人再次出兵北征。四月,至淮南。五月,围攻合肥新城,诸葛恪建起土山急攻,魏将张特与三千人守新城一个多月,死伤甚多,城池将破。
张特对吴人说:“今我无心复战也。然魏法,被攻过百日而救不至者,虽降,家不坐;自受敌以来,已九十余日矣,此城中本有四千余人,战死者已过半,城虽陷,尚有半人不欲降,我当还为相语,条别善恶,明日早送名,且以我印绶去为信。(现在我已无心再战了。但依魏国法规,被攻超过一百日而援救不来的话,虽然投降,家人可以免去刑责;自抵抗敌人以来,已经九十多日了,这城中本来有四千多人,战死者已经过半,城池虽陷,如有半个人不想投降,我便与他说话,陈明善恶,明日早上送名,你们先以我的印绶拿去作信托吧。)”
张特便将印绶抛给他们,而诸葛恪相信他,便不取印绶。于夜中,张特却拆去屋舍的木材、围栏,将城墙崩溃的地方补上二重。到明日,张特对吴人说:“我但有斗死耳!(我只有战斗而死了!)”坚守不降,吴军大怒,进攻但已不能攻克了。当时天气又炎热酷暑,吴兵疲劳,疫病横行,得病的人有大半,死伤严重。诸葛恪攻城不下,迁怒于各部将,士卒怨声不断。后魏太尉司马孚率援军二十万人赶至新城,知遁吴兵已疲乏,便进兵大败吴军。七月,诸葛恪无奈引军归还。
参战人物
吴军 :诸葛恪
魏军 : 张特 司马孚

张辽传中记载:
太祖既征孙权还,使辽与乐进、李典等将七千余人屯合肥(曹操派遣三将守卫合肥)。太祖征张鲁,教(注释:教:诸侯王公的文书,这里可以理解为锦囊)与护军薛悌(给护军薛悌一个密封的文书),署函边曰“贼至乃发”(在边缘写着:敌人到了才打开)。俄而(孙)权率十万众围合肥,乃共发教(看曹操的锦囊),教曰:“若孙权至者,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护军匆得与战。”诸将皆疑(兵力悬殊,出战的话怎么能赢呢?)。辽曰:“公远征在外,比救至(等到救兵赶到),彼(孙权军)破我必矣。是以教指及其未合逆击之(这是叫我们在他们还来不及合流之前袭击他们),折其盛势,以安众心,然后可守也。成败之机,在此一战,诸君何疑?”李典亦与辽同(英雄所见略同)。于是辽夜募敢从之士,得八百人(八百壮士),椎牛飨将士(大吃大喝一番),明日大战。平旦(清晨),张辽被甲持朝(全副武装),先登陷陈,杀数十人,斩二将,大呼自名,冲垒入,至孙权麾下(身先士卒,直闯本阵)。孙权大惊,众不知所为,走登高冢,以长戟自守(孙权被这仿佛神兵天降的突袭吓得够呛,大家连忙保护孙权撤退到一个土山之上,用长戟守卫)。辽叱权下战(张辽:竖子孙仲谋,下来应战!),权不敢动(孙权暗忖:如此猛将,如何可奈何!),望见辽所将众少(突然发现张辽的人数不多),乃聚围辽数重(包围战法)。辽左右麾围,直前急击,围开(虽有重重包围,奈何张辽当世之猛将,硬是杀出一条血路),辽将麾下数十人得出,余众号呼曰:“将军弃我乎!”(然而还是有一部分人马被围困。。。)辽复还突围(好一个张辽,回马又杀了进去),拔出余众(全员脱出!)。权人马皆披靡,无敢当者(孙权虽然人多势众,却无人能阻挡张辽之锋芒)。自旦战至日中(从白天大战到中午),吴人夺(夺:丧失)气(吴军丧气),还修守备(张辽领军回城修筑守备工事),众心乃安,诸将咸服(全军上下心悦诚服!)。权守合肥十余日,城不可拔,乃引退(孙权攻不下合肥,撤退了)。辽率诸军追击,几复获权(张辽不愧乱世之青龙,竟然还敢引兵追击,甚至几度差点擒获孙权)。太祖大壮辽(曹操这才意识到,张辽不是普通的猛将啊!),拜征东将军。建安二十一年,太祖复征孙权,到合肥,循行辽战处,叹息者良久(对当日的战斗依然感慨不已)。乃增辽兵,多留诸军,徙屯居巢。
合肥之战是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孙军与曹军以合肥为目标的争夺战。合肥是曹操命刘馥建设的一座东南方重要、繁荣的城市(后再增筑,命为合肥新城),而其主要作用是抵抗敌人的寨垒,所以守备能力对曹军极为重要;而东吴若要北伐,合肥是其中一个障碍点及补给点,所以双方于208年至253年在此地爆发过五次较大型的冲突,不过数次也未有胜负。

第一次战役
208年十一月,曹操于赤壁之战大败,但大军仍驻扎于荆州北部。十二月,孙军将领周瑜正攻打江陵的曹仁,而孙权则亲自进攻合肥,想开拓西、北两边战线。当时合肥太守为扬州(与今日之扬州市无关)刺史刘馥,孙权将军队围住合肥,另派张昭进攻九江的当涂,但不成功。
曹操接到消息后,派将军张喜带兵解围。至明年,合肥城久攻不下。孙权想率轻骑亲自突击敌人,不过张纮进谏道:“夫兵者凶器,战者危事也。今麾下恃盛壮之气,忽强暴之虏,三军之众,莫不寒心。虽斩将搴旗,威震敌场,此乃偏将之任,非主将之宜也。愿抑贲、育之勇,怀霸王之计。(用兵是一件凶器的事,战争是一件危险的事。现今我军麾下恃着盛壮的气势,忽然以强暴般的战斗,三军的士兵,莫不心寒。虽然可能斩杀敌将、夺取敌旗,威震敌场,但这是偏将的任务,不是主将宜做的事。希望你能抑止贲、育之勇,怀有霸王的计谋。)”孙权便不再想突击。
而合肥城经过数月的攻击,又连连下雨,城墙将崩,于是刘馥以草和棕榈叶补上城墙,夜晚则点火照亮城外,观察敌人行动以作防备。另一方面,张喜援军仍未到达,别驾蒋济便向刘馥献计,伪称四万援军已到雩娄,派主簿假扮迎接张喜,并命三个守将带信出城后装作偷入城。当中,一个成功回城,两个却被孙军擒获。孙权得信后,相信曹军会有四万人来救,便烧阵撤退,合肥之围得解。
参战人物
孙军 :孙权 张昭 张纮
曹军 :刘馥 蒋济

第二次战役
214年,曹操南征孙权不成,班师前留张辽、李典、乐进与七千多人防守合肥。至明年,曹操出征张鲁时,派护军薛悌送函到合肥,写到“贼至乃发(贼到时才打开)”同时,孙权与刘备争夺荆州中以平分荆州作条件,两军撤退。不过,孙权见曹操在汉中,未能及时回到东边,在八月率十万人北至陆口,出征合肥。
张辽等便打开曹操之函,写到“若孙权至者,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护军勿得与战。(若孙权军来到,张、李两位将军出城迎战,乐将军守城;护军薛悌不要出战。)”因敌我兵力悬殊,各将都对此指示感到疑惑。张辽说:“公远征在外,比救至,彼破我必矣。是以教指及其未合逆击之,折其盛势,以安众心,然后可守也。成败之机,在此一战,诸君何疑?(曹公正率军在外作战,等他率领的援军到达时,孙权军必定已攻破我们。所以教函要我们在敌军集结完毕前反过来攻击他们,先挫折敌人的气势,以安定军心,然后可以顺利守城。成败之机,就在此一战,各位有何疑惑?)”
李典亦认同张辽,于是在前夜募集勇士,得到八百人,杀牛犒赏军士,准备明日大战。天亮的时候,张辽被甲持戟,先登陷阵,杀死数十人,斩二员大将,吴将陈武战死,张辽大呼自己的名字,冲入军垒,到达孙权旗下阵营。宋谦、徐盛军都不敌,士兵开始溃散,潘璋在后,驰马追上,在马上斩杀宋谦、徐盛军中的二个逃兵,士兵见此,都回头再战。
孙权见如此情况大惊,无所适从之下只好登上山顶,以长戟自守。张辽叱孙权下战,孙权不敢动,看见张辽率军甚少,便令军士将张辽军团团围住。张辽突击冲出,包围被打开缺口,张辽麾下的数十人得以逃出,其余军士呼唤道:“将军弃我乎!(将军抛弃我们了吗?)”张辽因此再度冲进包围网,再次突围救出其他人。孙权军望风披靡,无人能挡住张辽。战斗从日出到中午,吴军士气全失,回军修整守备,曹军众人之心安定。
孙权围合肥十多日,都不能攻下,又遇上疫疾,便命大军班师,自己则和千多虎士与凌统、甘宁、吕蒙、蒋钦等为后。至逍遥津北,张辽观察到孙军撤退,乘机率军追击,孙军顿时混乱,孙权被围。甘宁严厉的要鼓吹大响,增强士气,凌统亲率三百近兵冲入重围,甘宁则引弓射击,吕蒙、蒋钦死战拒敌。
凌统救出孙权,便回头再战。但撤退路上的桥已被敌军所毁,丈余无板,当时孙权近监谷利在马后,叫孙权抓着马鞍、松开绳,谷利在后面加鞭,以助马势,孙权顺利跃马过河,与在津南率三千人防备的贺齐会合,孙权才成功逃脱。而凌统则与甘宁等继续阻挡敌军,左右人马已死,自己也身受创伤,杀死数十人,知道孙权已安全,才披甲潜行逃走。
参战人物
孙军 :孙权 潘璋 宋谦 徐盛 陈武(战死) 凌统 甘宁 吕蒙 蒋钦 贺齐 谷利
曹军 :张辽 李典 乐进

第三、四次战役
230年,魏国于合肥建筑新城,防备吴国。于233年十二月第三次合肥之战爆发,孙权出兵想围攻合肥新城,因城远水,二十余日不敢下船。满宠便遣六千步骑,在肥水隐处伏兵等待。后孙权上岸,满宠伏军突起袭击,斩首数百,也有逃至河中溺死。吴主又使全综攻六安,亦不胜。
234年二月,蜀汉丞相诸葛亮进行第五次北伐,遗使请东吴一起出兵。孙权答应。旋即引发第四次合肥之战,于同年五月,孙权进驻巢湖口,自称有十万人,亲自带兵攻向合肥新城;另一方面,又派陆逊、诸葛瑾率万余人进驻江夏、沔口,攻向襄阳;将军孙韶、张承进驻淮,向广陵、淮阴进逼,形成三路兵马北伐。
六月,满宠想率众军援救新城守将张颖,但殄夷将军田豫却认为该新城自守有余,如果有援军至,怕孙权反过来吞并援军。而当时吏士多请假,满宠上表请召中军兵及召回所有请假将士,集合抵挡。不过散骑常侍广平刘邵认为满宠该自守不攻,避其锐气;而中军则先派步兵五千、精骑三千出发,将队伍排列疏散,多加旗、鼓,敌军知道大军到来,必定自走,可以不战而破。曹睿听从其计,先派前队出发。
而曹睿亦不接纳满宠援军的意见,认为合肥、襄阳、祁山是曹魏东、南、西三个重要防点,守城有余,曹睿便于七月壬寅日,亲率率水师东行。满宠便募集数十壮士,折断松枝为火炬,灌上麻油,在顺风放火,烧毁敌军攻城器具,射杀孙权之侄孙泰。加上吴军中士卒都多有病患,又听到曹睿大军将至,于是孙权撤退。孙韶军亦同时回师,只有陆逊军继续战斗,但不久亦撤退。
参战人物
吴军 :孙权 孙泰(战死) 全综
魏军 :曹睿 满宠 田豫 张颖

第五次战役
253年,吴太傅诸葛恪由东兴回来后不久,不顾众臣劝阻,于三月亲率二十万人再次出兵北征。四月,至淮南。五月,围攻合肥新城,诸葛恪建起土山急攻,魏将张特与三千人守新城一个多月,死伤甚多,城池将破。
张特对吴人说:“今我无心复战也。然魏法,被攻过百日而救不至者,虽降,家不坐;自受敌以来,已九十余日矣,此城中本有四千余人,战死者已过半,城虽陷,尚有半人不欲降,我当还为相语,条别善恶,明日早送名,且以我印绶去为信。(现在我已无心再战了。但依魏国法规,被攻超过一百日而援救不来的话,虽然投降,家人可以免去刑责;自抵抗敌人以来,已经九十多日了,这城中本来有四千多人,战死者已经过半,城池虽陷,如有半个人不想投降,我便与他说话,陈明善恶,明日早上送名,你们先以我的印绶拿去作信托吧。)”
张特便将印绶抛给他们,而诸葛恪相信他,便不取印绶。于夜中,张特却拆去屋舍的木材、围栏,将城墙崩溃的地方补上二重。到明日,张特对吴人说:“我但有斗死耳!(我只有战斗而死了!)”坚守不降,吴军大怒,进攻但已不能攻克了。当时天气又炎热酷暑,吴兵疲劳,疫病横行,得病的人有大半,死伤严重。诸葛恪攻城不下,迁怒于各部将,士卒怨声不断。后魏太尉司马孚率援军二十万人赶至新城,知遁吴兵已疲乏,便进兵大败吴军。七月,诸葛恪无奈引军归还。
参战人物
吴军 :诸葛恪
魏军 : 张特 司马孚
以下是选自《三国志 张辽传》中有关合肥之战的情况:

太祖既征孙权还,使辽与乐进、李典等将七千余人屯合肥(曹操派遣三将守卫合肥)。太祖征张鲁,教(注释:教:诸侯王公的文书,这里可以理解为锦囊)与护军薛悌(给护军薛悌一个密封的文书),署函边曰“贼至乃发”(在边缘写着:敌人到了才打开)。俄而(孙)权率十万众围合肥,乃共发教(看曹操的锦囊),教曰:“若孙权至者,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护军匆得与战。”诸将皆疑(兵力悬殊,出战的话怎么能赢呢?)。辽曰:“公远征在外,比救至(等到救兵赶到),彼(孙权军)破我必矣。是以教指及其未合逆击之(这是叫我们在他们还来不及合流之前袭击他们),折其盛势,以安众心,然后可守也。成败之机,在此一战,诸君何疑?”李典亦与辽同(英雄所见略同)。于是辽夜募敢从之士,得八百人(八百壮士),椎牛飨将士(大吃大喝一番),明日大战。平旦(清晨),张辽被甲持朝(全副武装),先登陷陈,杀数十人,斩二将,大呼自名,冲垒入,至孙权麾下(身先士卒,直闯本阵)。孙权大惊,众不知所为,走登高冢,以长戟自守(孙权被这仿佛神兵天降的突袭吓得够呛,大家连忙保护孙权撤退到一个土山之上,用长戟守卫)。辽叱权下战(张辽:竖子孙仲谋,下来应战!),权不敢动(孙权暗忖:如此猛将,如何可奈何!),望见辽所将众少(突然发现张辽的人数不多),乃聚围辽数重(包围战法)。辽左右麾围,直前急击,围开(虽有重重包围,奈何张辽当世之猛将,硬是杀出一条血路),辽将麾下数十人得出,余众号呼曰:“将军弃我乎!”(然而还是有一部分人马被围困。。。)辽复还突围(好一个张辽,回马又杀了进去),拔出余众(全员脱出!)。权人马皆披靡,无敢当者(孙权虽然人多势众,却无人能阻挡张辽之锋芒)。自旦战至日中(从白天大战到中午),吴人夺(夺:丧失)气(吴军丧气),还修守备(张辽领军回城修筑守备工事),众心乃安,诸将咸服(全军上下心悦诚服!)。权守合肥十余日,城不可拔,乃引退(孙权攻不下合肥,撤退了)。辽率诸军追击,几复获权(张辽不愧乱世之青龙,竟然还敢引兵追击,甚至几度差点擒获孙权)。太祖大壮辽(曹操这才意识到,张辽不是普通的猛将啊!),拜征东将军。建安二十一年,太祖复征孙权,到合肥,循行辽战处,叹息者良久(对当日的战斗依然感慨不已)。乃增辽兵,多留诸军,徙屯居巢。

个人认为张辽仅率八百之众就大破十万吴兵,还杀得几进几出,实在是牛!我认为三国最好的武将是张辽,赵云历史上并不牛,充其量只不过是许褚一类的贴身保镖。

合肥之战双方实力对比:
曹魏方(守方):
主将:张辽 副将:乐进,李典 兵力:七千
孙吴方(攻方):
主将:孙权 副将:可以确定的有凌统,甘宁,其余不详。 兵力:十万
战前形势:
孙权举倾国之力,对合肥势在必得,双方的兵力对比为14:1,而曹操远在汉中,远水救不了近火。
战斗进程:
一:前哨战:
本来前哨战一般是指双方试探性的相互攻击,但由于本战的特殊性,使得前哨战成了整个合肥之战的关键。
张辽在接到曹操指示之后,分析了当前形势,之后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主动出击。他募集了八百勇士,第二天向吴军发起突击,造成吴军一时混乱,无法应战。后来虽将张辽团团围住,但无奈对方勇猛难当,数次突破重围。激战半日,锐气尽失。而曹军则稳定了军心,提升了士气。
分析:
对于曹军来说,此战有以下几个特点:
1:必要性:此战必须要打,因为双方实力相差太大,己方援军遥遥无期,军心动摇,若不能有效打击对方士气以稳定己方军心,即使守城也一定守不住。所以张辽说“成败之机,在此一举。”
2:危险性:此战对于张辽及八百勇士可以说是九死一生。因为此战是正面突击,不是偷袭,对方毕竟是十万大军,己方突击队还不到对方百分之一的兵力,稍有差池,就会全军覆没。而且,此战只能胜,不能败。一旦失败,就意味着整场战役的失败。
3:可行性:对于张辽来说,此战也并非没有取胜可能。其一:“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对方兵力远胜于我方,难免会产生轻敌思想,防范必定会比较松散。只怕从主将到士兵,谁也不会想到只有十几分之一兵力的敌人居然敢主动出击。而且包围未成,阵脚未稳,这就给了张辽可乘之机。其二:吴军在如此优势兵力下,一定会自认为己方必然能获胜,在这样的思想下,将领士兵缺乏力战甚至死战的决心,战斗力打了折扣,反观我方,自张辽以下,突击队员个个抱着必死的觉悟和必胜的决心(两者缺一不可),战意旺盛,战斗力强。
而最后,张辽凭着八百勇士,打赢了这场困难重重的战斗。其结果就是:敌方“吴人夺气”,而己方则是“众心乃安,诸将咸服”。
二:相持阶段:
这一阶段较为简单,孙权围攻合肥十余日,不能破城,只能撤退。
由于张辽打赢了前哨战,使得双方在气势上此消彼长,孙权空有十万大军,却不能攻破这只有区区七千守兵的合肥城,可见士气战斗中的重要作用。
三:尾声:
孙权撤退,各队人马皆以就路,唯有孙权,凌统,甘宁在后,张辽却在此时突然率军追击,打散了吴军的后队,几乎就捉住了三人。孙权跃马逍遥津,而凌统部下全军覆没,自己死战才逃脱。
张辽可谓极善于把握战机。而反观孙权,在这里差点又犯下了一个致命的失误。如果说开始时是由于轻敌的缘故,那么在这里就完全是指挥上的失误了。己方可以说是战败而归,居然完全不堤防追兵。
战后评价:
曹操:太祖循行辽战处,叹息者良久。
曹丕:自古用兵,未之有也,使贼至今夺气。
东吴:闻张辽大名,小儿不敢夜啼。
总体分析:
此战可以说是三国历史上经典的以少胜多的战例。张辽在极端不利的形势下,冷静分析情况,作出正确决策,并且身先士卒,勇猛作战,使己方最终挫败强敌,获得胜利,确实体现了“智勇双全”的名将风范。而孙权在己方实力占优的情况下,产生轻敌思想,对于对方的突袭缺乏正确的应对方法,在指挥上又犯严重失误,可以得出结论:孙权并不擅长军事。
合肥之战双方实力对比:
曹魏方(守方):
主将:张辽 副将:乐进,李典 兵力:七千
孙吴方(攻方):
主将:孙权 副将:可以确定的有凌统,甘宁,其余不详。 兵力:十万
战前形势:
孙权举倾国之力,对合肥势在必得,双方的兵力对比为14:1,而曹操远在汉中,远水救不了近火。
战斗进程:
一:前哨战:
本来前哨战一般是指双方试探性的相互攻击,但由于本战的特殊性,使得前哨战成了整个合肥之战的关键。
张辽在接到曹操指示之后,分析了当前形势,之后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主动出击。他募集了八百勇士,第二天向吴军发起突击,造成吴军一时混乱,无法应战。后来虽将张辽团团围住,但无奈对方勇猛难当,数次突破重围。激战半日,锐气尽失。而曹军则稳定了军心,提升了士气。
分析:
对于曹军来说,此战有以下几个特点:
1:必要性:此战必须要打,因为双方实力相差太大,己方援军遥遥无期,军心动摇,若不能有效打击对方士气以稳定己方军心,即使守城也一定守不住。所以张辽说“成败之机,在此一举。”
2:危险性:此战对于张辽及八百勇士可以说是九死一生。因为此战是正面突击,不是偷袭,对方毕竟是十万大军,己方突击队还不到对方百分之一的兵力,稍有差池,就会全军覆没。而且,此战只能胜,不能败。一旦失败,就意味着整场战役的失败。
3:可行性:对于张辽来说,此战也并非没有取胜可能。其一:“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对方兵力远胜于我方,难免会产生轻敌思想,防范必定会比较松散。只怕从主将到士兵,谁也不会想到只有十几分之一兵力的敌人居然敢主动出击。而且包围未成,阵脚未稳,这就给了张辽可乘之机。其二:吴军在如此优势兵力下,一定会自认为己方必然能获胜,在这样的思想下,将领士兵缺乏力战甚至死战的决心,战斗力打了折扣,反观我方,自张辽以下,突击队员个个抱着必死的觉悟和必胜的决心(两者缺一不可),战意旺盛,战斗力强。
而最后,张辽凭着八百勇士,打赢了这场困难重重的战斗。其结果就是:敌方“吴人夺气”,而己方则是“众心乃安,诸将咸服”。
二:相持阶段:
这一阶段较为简单,孙权围攻合肥十余日,不能破城,只能撤退。
由于张辽打赢了前哨战,使得双方在气势上此消彼长,孙权空有十万大军,却不能攻破这只有区区七千守兵的合肥城,可见士气战斗中的重要作用。
三:尾声:
孙权撤退,各队人马皆以就路,唯有孙权,凌统,甘宁在后,张辽却在此时突然率军追击,打散了吴军的后队,几乎就捉住了三人。孙权跃马逍遥津,而凌统部下全军覆没,自己死战才逃脱。
张辽可谓极善于把握战机。而反观孙权,在这里差点又犯下了一个致命的失误。如果说开始时是由于轻敌的缘故,那么在这里就完全是指挥上的失误了。己方可以说是战败而归,居然完全不堤防追兵。
战后评价:
曹操:太祖循行辽战处,叹息者良久。
曹丕:自古用兵,未之有也,使贼至今夺气。
东吴:闻张辽大名,小儿不敢夜啼。
总体分析:
此战可以说是三国历史上经典的以少胜多的战例。张辽在极端不利的形势下,冷静分析情况,作出正确决策,并且身先士卒,勇猛作战,使己方最终挫败强敌,获得胜利,确实体现了“智勇双全”的名将风范。而孙权在己方实力占优的情况下,产生轻敌思想,对于对方的突袭缺乏正确的应对方法,在指挥上又犯严重失误,可以得出结论:孙权并不擅长军事。
合肥之战是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孙军与曹军以合肥为目标的争夺战。合肥是曹操命刘馥建设的一座东南方重要、繁荣的城市(后再增筑,命为合肥新城),而其主要作用是抵抗敌人的寨垒,所以守备能力对曹军极为重要;而东吴若要北伐,合肥是其中一个障碍点及补给点,所以双方于208年至253年在此地爆发过五次较大型的冲突,不过数次也未有胜负。

<具体内容见参考资料>
本文标题: 为什么合肥在古代那么难攻下来 除了全省第一的城墙和护城河还有其它什么原因吗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323095.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如何理解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历史上哪国哪个君主实行过王道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