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孟子、荀子的弟子都不如孔子的出名

发布时间: 2023-06-29 11:00:57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12

古代那些带子字的有名人为什么全都没有孔子那么出名?比如老子、孟子、墨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其实老子和孔子是同一境界的,其他人论...

为什么孟子、荀子的弟子都不如孔子的出名

古代那些带子字的有名人为什么全都没有孔子那么出名?比如老子、孟子、墨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

其实老子和孔子是同一境界的,其他人论境界水平都要逊于孔子,而老子的道家思想偏重出世,孔子的儒家思想偏重入世,加上历朝历代尊儒,自然孔子的名气最大
罢黜百家。从汉武开始,我这么认为的。
孔子提出的东西符合汉武帝的需要。所以其他的学派都被罢黜,唯独孔子流传下来,这是汉族的不幸。
导致了汉族几千年来也没能走出对儒家的迷信,并对科学不重视。
甚至两次亡国都和这种不迷信的学问有关。
儒学不扭

为什么孟子荀子代表新兴阶级而不同于孔子

较长,请细读!孔子、孟子、荀子是历史上有名的思想家,他们的许多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尽管他们生活在大动荡、大变革时期,同时他们本身是属于统治阶级阵营内部的,但他们凭借着自身对社会、对人民的责任感,提出了一些“富民”的思想。本文着重分析一下他们各自的富民思想及其异同。

孔子(公元前551 —前479 年) ,春秋末期鲁国人,他处于社会大变动的春秋末期,面对动荡的局势,孔子希望改变当时“礼乐征伐由诸侯出”的局面,于是提出了他的一些政治主张。
总的来说,孔子在政治上是倾向保守的,这从《论语》中可以明显的反映出来。《论语·为政》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反映了孔子的改良主张。这是一种调和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矛盾的方法。孔子说:“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他把礼看成维持统治秩序的重要保证。有了礼,就可以防止人民的反叛。
由上可以看出,孔子的政治思想都是从缓和阶级矛盾出发的。当然,孔子也认识到要想阶级矛盾得到缓和,必须采取有利于广大劳动人民的经济措施,这反映在孔子的经济思想上便是“富民”思想。
孔子非常重视“义”,并强调重义轻利,见利思义的义利观,这些儒家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也是富民措施的道德保证。但他的富民思想也是其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从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出发,认为对民众的剥削不应该采取竭泽而渔的办法。他主张为政要宽“, 宽则得众”。他在卫国和弟子冉有论政,提出对民众要“富之”的主张。他的富民主张是同富国联系在一起的。他说:“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因此要“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即对民众有利的事情才去做。
为了富民,孔子主张正常地发展农、工商业,这是富民的基础,然而有这一点,并不能达到富民,还应轻赋、去奢、从俭。
关于轻赋,孔子主张征收什一税。“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何之?’有若对曰:‘盍彻乎。’”“彻”是征收什一税。同时,他提出了节俭的思想:“奢则不逊,俭则固。与其不逊也,宁固。”这些都体现了孔子的“富民”思想。
在财政开支上他的主张是:“道千乘之国�6�8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即要节俭、爱民,为政者节约开支,从理论上说便可减轻人民的经济负担,这便是爱人,要保证人民的劳动时间,不要在农忙时节征发徭役,以免影响正常的农业生产。
在财政征收上,他坚决反对聚敛。《论语·先进》上的两段材料鲜明地反映了这一点: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鲁人为长府。闵子骞曰,仍旧贯,如之何,何必改作? 子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冉求为季氏搜刮人民,孔子不承认他是门徒,要门人群起而攻之。鲁国改造储藏财富的长府,孔子也赞成闵子骞的话,以为没有必要。这充分体现了孔子“薄敛”的主张,他反对在财政征课上过分地搜刮人民。
以上是对孔子“富民”思想的简单分析,从上我们可以看出,孔子不仅提出了富民主张,而且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措施。薄赋明显地给广大人民带来了利益。孔子长期生活在民间,他了解人民的一些疾苦,因此他的思想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被剥削的劳动群众的要求。
同时,我们也要知道什一税,既不包括劳役也不包括军赋在内,只从什一税这一点来看,即使能够实现,也不足以反映人民的实际财政负担情况。什一税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响亮的政治口号,其重要意义不在于它的现实性,而在于它是一面所有历代反对重税者的鲜明旗帜。
当然,在春秋战乱频繁的时代,孔子的这些主张是不大可能实现的,但他的思想为后世提供了借鉴,有利于统治的长治久安。

孟子(约公元前390 —前305 年) ,邹人。他是子思的再传弟子,与孔子一脉相承,他的经济思想继承了孔子的许多主张,同孔子一样,在“仁政”思想的指导下,也主张通过富民缓和阶级矛盾,巩固统治。
孟子的仁政主张,是企图缓和农民与地主阶级的矛盾,争取民心的一种政治手段。然而,孟子“民贵君轻”的主张,继承了西周以来的重民轻天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人民的作用,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正是由于孟子重视人民,表现在其经济思想上便是其“富民”思想。同孔子一样,孟子也主张富民,并提出了一系列的富民主张。
孟子富民思想的基础是“制民恒产”,这是富民的前提。
《孟子·梁惠王上》:“五亩之宅,树之从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孟子·滕文公上》:“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孟子·梁惠王上》:“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这里所谓“产”就是财产。“恒产”就是长期占有的财产,亦即占有的生产资料。以上三段材料反映了孟子的“恒产论”以及主张实行小农经济的思想主张。
“恒产论”是孟子富民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孟子看来人们拥有一定数量的财产,是巩固社会秩序,维持“善良习惯”的必要条件。人们之所以“放辟邪侈”,是由于无恒产所致。他从安定社会秩序出发,为私有财产制度的建立作了辩护。换言之,孟子认为只有发展小农经济,才能推动社会发展,人民富裕。
按照孟子的描述,以八口之家为单位占有一定数量的土地,使他们成为自给自足的小农,鼓励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我们知道,孟子生活在战国时代,他是新兴地主阶级的代言人,那么他为什么主张发展小农经济呢? 马克思说过:“小农民经济与独立工业二者,在某种程度内,是封建生产方式的基础�6�88943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小农经济是封建生产方式的基础。
因此,孟子以一个新兴地主阶级的代表而主张发展小农经济,正符合中国封建生产方式的这个新发展阶段的要求。战国初期和中期,土地自由买卖虽已开始盛行,但土地兼并之风尚未大盛,一般的土地所有者以新兴中小地主和独立小块土地所有者为最多。这些新兴的具有代表性的中小地主本身的存在需要有佃农的存在,而且他们和作为小土地所有者的农民之间还不曾发展为尖锐的矛盾。这也正是孟子既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而又强调发展小农经济的客观基础。
以上所说的是孟子的“恒产论”,这是富民的基础。当然,仅仅具备“恒产”是不够的,要想达到富民还需要采取一些措施。
孟子主张“薄税敛”,认为“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食之以时,用之以礼,财不可胜用也。”将减轻赋税作为富民的一个条件。这在《孟子·尽心下》中也有体现:“有布缕之征,粟米之征,力役之征,君子用其一,缓其二,用其二而民有殍,用其三而父子离。”
关于具体的赋税政策,孟子主张征收什一税或九一税。《孟子·滕文公上》载:“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其实皆什一也。”“清野九一而助,国中什一使自赋。”
以上材料明显地反映了孟子的税收主张。值得注意的是孟子主张“薄税敛”,但他并不主张实行比什一税更低的税率,认为这便是最理想的,这也反映了他的矛盾。
必须指出的是,孟子重视工商业,他提出社会分工理论,认为发展工商业是致富的一个途径,这与后来的儒家主张重农抑商是不同的。同时,孟子反对商业垄断,这表明他代表了独立小生产者的要求。
尽管孟子重视工商业,但他主张不征商业税,提出了“工商免税论”,当然,这是不容易实现的。关于孟子这方面的思想在《孟子·尽心下》中有具体体现:
“古之为官也,将以御暴;今之为官也,将以为暴。”
以上是孟子的一些主要的富民思想。总起来说,与孔子相比,他的思想有了明显的进步,并开始自觉地注意到关心经济,重视经济的发展。本文来自-我2爱2语2文-(我爱语文 http://www.52yuwen.com公益语文第一站),如果不是,请前往浏览

荀子,战国末期赵国人,是继孔子、孟子后儒家又一重要代表。
由于荀子生活在战国末期,当时封建制度已完全确立,适应时代的要求,荀子提出了“隆礼”“重法”等政治思想,为封建专制主义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荀子是封建专制主义思想的首倡者,作为地主阶级的代言人,他懂得只有考虑到广大人民的利益,才能维护封建统治。为此,他提出了自己的一系列富民主张。关于他的富民思想主要体现在《荀子·富国》篇内。
荀子主张富国、富民,为了达到富国、富民的目的,荀子提出了“开源节流论”和“节用裕民论”的主张。下面简略论述一下荀子在“富民”方面提出的主要措施。
荀子重农轻商,他在农本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开源节流论”“, 节其流,开其源”。“下贫则上贫,下富则上富。故田野县鄙者财之本也;垣 仓廪者财之末也;百姓时和,事业得续者,货之源也;等赋府库者,货之流也,而时斟酌焉,漠然使天下必有余,而上不忧不足,如是则上下俱富。”这段话表明了荀子重视源流从而致富的思想。
“节流”的前提是节国家财政支出。因此,荀子非常重视节用崇俭,他认为:
“强本节用,则天不能贫。�6�88943 .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
“恭俭者, 五兵也。虽有戈矛之刺,不如恭俭之利也。”
“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藏其余。节用以礼,裕民以政,彼裕民故多余,裕民则民富。”
由上我们可以看出,荀子注重节俭的重大作用,并认为节俭是富国裕民的好办法。
当然,荀子也并不是主张在任何条件下都必须节俭。他认为过度的节俭会影响赏罚制度的推行,最后会影响财富的生产。如果节俭到衣食粗恶、没有娱乐的程度,那就是奉养太薄,奉养太薄即不能满足物质欲望,有“赏”而仍不足以满足物质欲望,则无人重视奖赏,因而失去了“赏”的作用。这里,他已体会到物质刺激对生产的积极作用。
在节俭的基础上,荀子又提出了“节用裕民论”。“今人之生也,方知蓄鸡狗猪彘,又蓄牛羊,然而,食不敢有酒肉。余刀布有  ,然而衣不敢有丝帛,约者有筐箧之藏,然而行不敢有舆马。是何也? 非不欲也,几不长虑顾后而恐无以继之故也。于是又节用御欲,收敛蓄藏以继之也,是于己长虑顾后,几不甚善矣哉?”这充分表明荀子节用裕民的思想。
实际上“, 开源节流论”和“节用裕民论”是一脉相承的,节用才能节流,节流才能裕民。也就是说,节俭是富民的一个基础,只有节俭才能达到富民。那么如何富民呢?
“轻田野之税,平关市之征,省商贾之数,罕兴力役,无夺农时,如是则国富矣。夫是之调以政裕民。”
从这一段材料可以看出荀子的基本富民主张,即减轻农业税和关卡税,同时抑制商业的发展,减少商人的数量,同时减轻徭役,不要剥夺人民的劳动时间,这样就可以富民。这充分表明了荀子的农本思想。
但在荀子看来,加强农业不是不要工商业,只是工商业毕竟是末,所以从事工商业的人不能太多,工商活动不能超过农业生产活动。否则,国家将陷入贫困。
总之,荀子所代表的是已经极端壮大了的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他所面临的历史任务是为即将掌握政权的新剥削阶级开辟思想道路。因此,荀子富民思想的提出,与当时的现实需要有关。
没有这样说,只是孟 荀二人的思想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仍然属于儒家思想,中心是“仁义礼”等,不能算是新的阶级
一个维护奴隶主时期的制度,另外两个维护封建地主的利益

为何孟子、荀子的弟子都不如孔子的弟子出名?

说到孔子孟子荀子,这三位可是家喻户晓的大师级别人物。他们的思想渊源流传,博大精深,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他们三个都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和政治家,不仅对国家发展贡献很大,带出的弟子也都十分优秀。他们的思想虽然在大方向上是一致的,但是存在着细枝末节的差别。孔子是儒家文化的创始人,拥有着更高的名气,在教育弟子方面也有自己独有的特色,所以在他们三人的弟子中,孔子的弟子更胜一筹,更加出名。

教育思想和方式别出一格

在他们所生活的那个年代,能够接受教育已经是非常可贵的事。当时由于教师缺乏,教学资源稀少,学生们便无法真正学到知识。而孔子提出的“有类无教”“以礼为德,以仁为爱”等思想,不仅根据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制定出不同的教育方法,而且不分阶级的去因材施教,孔子的弟子们都能够得到孔子的言传身教,也能够真正传承孔子的思想,他教出的学生,也都文武双全思想睿智,更受人们的欢迎。

孟子荀子师承孔子

当初孟子和荀子拜孔子为师,学习儒家文化,壮大儒家势力。在百家争鸣的局面下,儒家文化愈加出名,当时孔子孟子荀子都是儒家的知名人物,他们三个都被称为圣人,因此孟子和荀子可以和孔子在同一阶级上招收弟子。孔子在当时招收了3000多弟子,而孟子荀子的弟子都屈指可数,所以孔子教出的优秀弟子便比较多。我们阅读他们三者的作品便不难发现,只有孔子真正开创了冲破阶级的育人理念,而孟子和荀子的思想只是对孔子思想的继承和延伸。孟子在大多作品上都是对孔子思想的弘扬和叙述,玄子则只是系统地概括了孔子在学习方面的经验和方法。

孔子的弟子大多游历民间,在不知不觉中既增加了他们的见识,也增加了他们的的名气,慢慢地,孔子的弟子便更加出名有影响。荀子和孟子的弟子中也有非常优秀的人,比如荀子的弟子韩非子,之后便成为了法家创始人。不管他们三人弟子的名气如何,我们都不可否认儒家文化在历史上影响深远。

因为《论语》及相关文献中拿他们作样板,有些人某些方面即使不那么优秀,但他们的知名度也比那些无人提及的人出名——孟子、荀子何曾提到他们弟子的大名?
因为孔子本着有教无类的教学方针,他门下的弟子众多,出名的人自然多。
首先就是教授的阶级不同。孔子主要侧重于对贵族和上层人士的教学和改造,这些人本来就在当时的社会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而孟子、荀子的学生大多都是贫寒出身,完全不会有人知晓,这一点上就已经被孔子的学生所压制。
其次学生数量和规模不同。孔子一生游学四方,所教授的学生更是不计其数,在众多的学生中便出现了72贤者。而孟子和荀子的学生数量连孔子的零头都不及,再加上也没有非常优秀的学生,所以便完全没有出名。
这就要从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说起。儒家学说一直被视为中国古代的正派学说,所以孔子的弟子就比较出名。
本文标题: 为什么孟子、荀子的弟子都不如孔子的出名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318407.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世界史的相关书籍有没有中国作者的作品中外考古学家遇到的语言文字问题会有所不同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