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不割地,请问澳门是怎么回事明朝澳门一直是中国领土保留葡萄牙人居住,是通商口岸作用每艘商船入港,都要抽2层作为税收明朝在当地有...
明朝不割地,请问澳门是怎么回事
保留葡萄牙人居住,是通商口岸作用
每艘商船入港,都要抽2层作为税收
明朝在当地有官,有兵。
中国人犯罪有广东省管理,
葡萄牙人犯罪有葡萄牙人管理。
葡萄牙涉及中国人的案件,犯人押到广州审理。
违反合约纪律的葡萄牙人,驱逐出境。
1887年(光绪)以后,澳门才被葡萄牙人强占。
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珍藏的明清两代皇家档案中,有关澳门问题的史料内容相当丰富。其中明朝档案有10余件,数量虽然不多,但仍清楚地反映出明政府在澳门行使主权管理的情况。 在行政管理上,明政府在澳门采取了特殊的管理制度。澳门开放之初,明政府派出守澳官员,负责验查贸易船只,为了进一步加强管理,负责该地区的备倭、巡海道官员每年“临澳查阅一次”。若发生较大事件,两广总督等封疆大吏直接过问处理其政务。对于岛上澳葡的管理,则参照少数民族地区“以土司治土民”的土司制度,任命葡萄牙人为“夷目”官,授予其管理澳门的一些权力,明政府通过设立议事亭,向“夷目”宣读明政府之命令。同时严格限定澳葡的活动,对“阑出牧马游猎、扬帆驾奖、偷盗劫掠等项”,管理澳门事务的广东香山备倭参将,有权“擒拿解究”。 在司法方面,明政府采用符合澳门实际情况分别对待的方法。当澳门葡萄牙人触犯中国政府的法律规定时,予以治罪,驱逐澳门。立于澳门议事亭中的《海道禁约》,就是针对葡萄牙人历来的违法行为,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制定的,其第一款明文规定:禁止蓄养倭奴;中国官员发现违反此条款,“勒令尽数驱除”,逐出澳门,当澳门葡萄牙人自相侵犯时,明政府允许澳葡依照他们本民族的法律来审判治罪。如果涉及中国人,不论属被告还是原告,都由中国官员审理。特别是发生杀害中国商民的人命重案,就要将杀人凶犯带往广州,按律处决。 在贸易税收的管理上,设立“澳关”,负责盘验,征收税银。万历二年(1574年),明政府在莲花茎设立关闸,凡省城供应澳门的酒米船只,以及澳门运往广州的香料船等,必须经香山县令亲验抽盘,防止违禁物品混入,并查对报税。正德十二年(1517年),明政府已确定船货十分抽二的“抽分”方法。针对葡萄牙人勾结中国奸商,买通“抽分”官员,造成关口执法不严,隐漏税大量增加的现象,明政府采取了由市舶提举司、海道衙门及香山县令一同对商船进行“丈抽”的收税办法,按船只大小和载货多少伯验收税,若发现船上有“走匿”货物,除补征税银外,“仍治以罪”。依据明政府征税标准,澳葡每年应向广东市舶司纳税2.6万两,后增至4.6万两。 在军事戌防方面,明政府设置广东香山备倭参将直接管理澳门水陆防务。据天启四年(1634年)七月兵部题行稿载,该官管辖“陆则雍陌、塘基湾、澳门、前山等处。水则十字门、九洲潭、石龟潭、虎跳等处”。此外,广东巡视海道史也负有“驭澳防矮”的重任,对“与奸徒私通,按济夷倭等,轻则量情惩治,重则参奏拿问”。还有广州海防参将,“统领水兵三千名”,担负着“弹压香山、濠境(澳门)等处夷船,并巡缉接济私通船只”之责任。万历二年(1574年),在澳门与大陆相连的咽喉要道莲花茎的中央,修建关闸一座,派有把总一员率官兵把守。为加强澳门防务,万历年间,明政府将广州海防同知衙门设在距澳门仅有一日路程的雍陌,调兵千人成防并设参将。天启元年(1621年)又把参将官署移至莲花茎西面数里的前山寨,戍守官兵大大增加,这样水陆两栖都可以任意出入澳门。澳门成为明政府军事防务的一个特殊地区。 在宗教传播方面,明政府禁止葡人到内地传授洋教。葡萄牙传教士几乎与葡萄牙商人同时进入澳门,他们带着“征服华人思想的目的来到澳门,陆续在澳门建造了众多的教堂、修道院以及培养传教士的神学院。但是,明政府对此防范甚严,禁止传教士擅自进入内地传教,传教士的活动范围受到了限制。于是,在澳门传教士们不得不改变传教方针,纷纷学习中国的语言、文化,了解中国的风俗习惯,传播西方科学技术知识。因此:明朝时期,天主教在中国的传播,对社会未造成危害。 综上所述,明朝政府在澳门的行政、司法、税收、防务、宗教等方面建立了特殊的管理制度,充分行使着国家主权,而租居澳门的葡萄牙人在这块中国的土地上必须接受明政府的监督和管理.
澳门为什么被葡萄牙占领
1553年起先是向明朝租借使用,到了1849年后,葡萄牙趁清政府鸦片战争战败之际向清政府施压乘势割占澳门,在英国的干预下,清政府与葡萄牙在1887年签订了《中葡友好通商条约》,葡萄牙人获得了在澳门的种种特权,澳门沦为了葡萄牙的殖民地。
在从事海外扩张和殖民掠夺过程中,最早通过水路同中国直接接触的国家是葡萄牙。在1553年以遇到风暴需要晾晒货物为名,辅以行贿等手段从最初的武力渗透,到前期的官方接触和海上大战,最终强占澳门,直到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才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扩展资料
澳门回归大事件
1984年10月3日,邓小平首次公开提出用“一国两制”的方针解决历史遗留下来的澳门问题。
1986年,中葡两国政府开始为澳门问题展开了四轮谈判。
1987年4月13日,两国总理在北京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葡萄牙共和国政府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及两个附件。
联合声明说,澳门地区(包括澳门半岛、氹仔和路环)是中国的领土,中华人民共和国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中国承诺向澳门实行一国两制,保障澳门人可享有“高度自治、澳人治澳”的权利。
1993年3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大)于北京通过《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是1999年前葡国管治下的一个中国领土,澳门的主权属于中国。
1999年12月20日零时,在中葡两国元首见证下,第127任澳门总督韦奇立和第1任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何厚铧于澳门新口岸交接仪式会场场内交接澳门政权。翌日(12月21日)早上,澳门群众欢迎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澳部队进驻澳门;至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7]
2021年12月1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区域图》,自2021年12月20日起施行。1999年12月20日国务院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区域图》同时废止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葡萄牙两次远征失败以诡计窃居澳门 贿赂清朝官员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最早记录葡萄牙人来澳门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建立殖民帝国 葡萄牙借走澳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澳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葡和好通商条约
1887年12月1日,葡萄牙与 清朝政府签订《中葡会议草约》和《中葡和好通商条约》,正式通过外交文书的手续占领澳门。
虽然从1557年开始被葡萄牙人在明朝求得澳门的居住权,但明朝政府仍在此设有官府,由广东省直接管辖。直至1887年葡萄牙政府与清朝政府签订了有效期为40年的《中葡和好通商条约》(至1928年期满失效)后,澳门成为葡萄牙殖民地。
扩展资料:
普遍接受的澳门被占领时间点是1557年,这一年葡萄牙人被允许在澳门定居。到了1980年代中葡开始就澳门问题举行谈判时,葡萄牙提出希望2007年澳门建城450年之际,正式把澳门归还中国,也印证了1557这个年份。
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中国、日本、马六甲三边航线带来了巨额利润,澳门很快作为一个繁荣的贸易港口而崛起。除了葡萄牙商人,还吸引了大批中国商人,澳门的人口迅速增长。
不同于在Lampacau岛的茅草房,葡萄牙人迅速在澳门建立起永久的房屋,甚至建起了教堂。
让人有些意外的是,葡萄牙人如何被允许定居澳门这件事,居然在中葡双方的记录中都没有,各种说法层出不穷,至今都没有确凿的定论。
大概的说法有三种:
第一种说法是某些葡萄牙人(不包括在澳门的葡萄牙人)声称他们是用武力征服该地的。里斯本的葡萄牙殖民大臣1784年在文件写道:葡萄牙人肃清了海盗,征服了该岛。
而且强硬宣称“所争论的主权是以征服的权利为基础,而征服是以葡萄牙军队并以葡萄牙人的血作为代价获得的“。
但事实上,在澳门的葡萄牙人除了向中国地方缴纳船舶税,还另缴地租500两每年,而且这个数目后来还不断增加。每年年初,澳门议事会都会派人向香山县令缴款,而葡萄牙人会得到广州的户部官员签发的一份收据。这说明葡萄牙人承认中国拥有澳门的主权。
第二种说法是中国历史学家一直以来的看法:葡萄牙人声称船只进水,货物遭到水浸,想借一片地方晾晒货物,得到地方官员口头允许。后来葡萄牙人耍滑赖着不走,演变成久居澳门。这也是中国历史教科书中的说法。
但是这个说法起源于1743年开始撰写的《澳门记略》,但是太简略了,可信性并不高。最重要的是,如果葡萄牙人觉得自己在澳门居留完全是某个地方官员一念之间,那么是不敢在当地建设永久性的住宅的,因为中国人随时可以拆毁他们的房屋,驱赶他们离开。
第三种说法是耶稣会士在《大中华帝国志》中的描述:中国人敦请葡萄牙人驱逐澳门及其附近的海盗,然后再把这个岛让给葡萄牙人居住。
近几年有很多澳门历史研究学者,都同意这个说法,但是认为事件细节还有出入。1557年葡萄牙人定居澳门可以确认,但是和海盗的战斗整个16世纪却没有任何记录,到了17世纪历史学家才开始讨论海盗的事情。
葡萄牙武装商船虽然与更早的郑和宝船无法相比,但是在16世纪中叶的南中国海以及印度洋有绝对的优势。那种帆船轻快,吃水较浅,创配有多门火炮,对付海盗应该是很容易的。
此时中国摧毁了自己的造船能力,航海技术也失落了,在沿海地区常有海盗袭扰。葡萄牙人击退海盗,是完全可能的。
击退海盗的战斗,实际发生在1564年,是葡萄牙人已经被许可定居澳门7年之后。葡萄牙人主动请缨出战,作为对中国善意的报达,也使希望进一步确认了澳门定居的事实。而之前的说法,混淆了海战的日期。
葡萄牙人出于商业利益来到中国,而且希望可以留在一个港口。而他们得以居留澳门,是广东地方官员出于地方利益批准的。
这个过程可以说是基于一种那个时代的实用主义,参考当时中国禁海的大背景,并不会觉得突兀。有意思的一点是,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位于中国北方的朝廷并知道南海岸边发生的这一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澳门
1849年葡萄牙停止向清朝交地租并占领关闸;1851年,占领氹仔(组成澳门的一部分);1863年,占领塔石、沙冈、新桥、沙梨头等地;1864年,占领路环;1879年,占领龙田村;1883年,占领望厦村(望厦)、荔枝湾 、石澳及青洲等地,建立海岛市。
1887年签订《中葡和好通商条约》(至1928年期满失效),澳门正式成为葡萄牙的殖民地。
虽然从1557年开始被葡萄牙人在明朝求得澳门的居住权,但明朝政府仍在此设有官府,由广东省直接管辖。直至1887年葡萄牙政府与清朝政府签订了有效期为40年的《中葡和好通商条约》(至1928年期满失效)后,澳门成为葡萄牙殖民地。
葡萄牙人在明朝时期占据澳门,是给了明朝什么好处吗?
你可知“mu-cau”不是我的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
一首《七子之歌》唱尽了澳门“失养于祖国、受虐于异类”的百年坎坷历程。也正是拜其歌词“三百年梦寐不忘的生母啊”所赐,“明朝割让澳门”的说法,也是长期流传。
那么,明朝为何允许葡萄牙人占据澳门呢?“割让”澳门的说法又究竟是否属实呢?
一、登陆澳门
16世纪时,西方迎来了航海业的迅猛发展,由此促使葡萄牙人展开了一场远渡重洋征服世界的雄伟计划。
依靠着大航海时代的霸主地位,葡萄牙人的势力不断东侵,终于在明朝中叶来到我国澳门一带。
抵达澳门附近后,葡萄牙人惊讶的发现,眼前的国家繁荣昌盛,一如马可波罗游记中的神话王国,这不禁让葡萄牙人有了占据这片富饶的土地作为殖民地的想法。
然而,此处江山虽然锦绣,可军队战斗力却彪悍无比。葡萄牙人刚有了一丝想要占领殖民地的想法,就遇到了明朝军队的迎面痛击,双方在屯门展开一场海战,结果葡萄牙人被大明水师杀得丢盔弃甲,溃不成军。
眼看强攻失败,葡萄牙人又采取了迂回策略,他们对澳门当地官员谎称船遇风暴,需要上岸晾晒被水浸湿的货物衣帽为由,成功登上了澳门的土地。此后,葡萄牙人又大量贿赂官员,终于取得了澳门的长期居住权。
二、居住许可
虽然葡萄牙人在澳门长住,但当时澳门的领土主权依旧是属于明王朝的,明朝政府也从未想过要“割让”澳门给葡萄牙。
这可以从明王朝对澳门的经济、政治等各方面的掌控力来印证。据《澳门纪略》记载,居住在澳门的葡萄牙人需要定期向明王朝缴纳地租,同时,澳门的关税权也依然牢牢掌握在明朝政府手中。
此外,明朝政府还掌握了澳门的立法、司法权及重要的行政管理权。由此可见,明王朝才是澳门这片土地真正的主人。
手握领土主权的明朝政府将澳门编入香山县府管辖,还在澳门当地安排了负责治安和税收的官员,以此宣示对澳门的治理权。
居住在澳门的葡萄牙人必须严格遵守明朝的种种规定,否则便会遇到麻烦。比如万历十一年,葡萄牙人曾一度自设官吏,此举违反了明王朝的规定,因此总督陈瑞立刻约见了葡方负责人,责怪他们不遵守明王朝的规定,有违皇上治理澳门的本意。
葡方代表被这一番训诫吓得不轻,急忙托人带着天鹅绒、镜子等珍贵礼品去送给总督,并且重申一定服从明朝政府的命令,这才获得了内部自治的许可权。
然而,葡萄牙人费尽周折获得的自治,也仅仅是适用于处理葡国人之间的矛盾,如果涉及到中国人的事务,葡萄牙方依旧无权干预。
三、行使主权
除了严格限制当地葡人的行为,明王朝还敢于惩治在澳门犯法的葡萄牙人。
据《广东通志》、《澳门纪略》记载,万历三十六年,有葡萄牙人触犯法律后被押送公堂问罪,时任香山知县的蔡善继便按律狠狠的打了这名犯人的板子。这名外国犯人在接受中国法律处罚时,不仅没有反抗,反而“帖然服”——在中国,就要遵守中国法律,该打就打!
明朝政府还曾拆毁葡萄牙人私设的炮台,还曾将葡萄牙人建的教堂改为中国的石碑,以此维护中国主权。
为了防备葡萄牙人通过澳门往内地渗透,明朝政府还专门在澳门与内陆接壤处设置了一座莲花茎关闸。这座闸原本每月开放两次,后来改为每5日开放一次,不开放的时候便用6根封条加封,从而杜绝了葡萄牙人与当地人过多接触的潜在隐患。
可以说,在1887年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中葡北京条约》,承认澳门“与葡国治理他处无异”前,澳门,就是无可争议的中国领土!
明王朝这些管理葡萄牙人的举措可谓是用心良苦,然而,倘若明王朝当初不同意葡萄牙人登陆澳门,岂不是一劳永逸吗?为什么明朝政府同意葡萄牙人住在澳门呢?
四、商业利益
这个问题就要从明朝的国策说起了。葡萄牙人最开始成为澳门“租户”的时候,刚好是“嘉靖大倭乱”时期,此时的明朝政府被倭寇弄得不胜其烦,因此需要借助葡萄牙人的力量“以夷制夷”对付倭寇。
此外,澳门的商业发展也是明朝政府不得不考虑的因素。随着明代商品市场的发展,对外贸易成为明朝财政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而葡萄牙人高超的航海技术,无疑成为促进商贸发展的重要助力。
据史料记载,葡萄牙人租居澳门后,便以澳门为支点建立了多条国际贸易航线,做起了海上贸易中转生意。他们将明朝的生丝和丝绸等商品通过澳门销往世界各地,再带回大量的白银充实明朝的国库。
这也促使澳门成为新兴的远东国际贸易中转港,并由此发展出一条海上丝绸之路。
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澳门与各国间经贸往来不断,明朝政府便以澳门为窗口,大力推销中国商品,终于让中国商品走向了世界的舞台。以澳门为媒介,一条以澳门——果阿——里斯本为线路的贸易网络,从16世纪下半叶起迅速运转起来。中国的货物以此为媒介,火热畅销欧亚大陆。
以欧洲学者的估算,在中国万历年间时,平均每年有价格四十万两白银的中国货物,会经过澳门运往印度,再转手倒卖到欧洲。运往长崎的中国货物,每年价格更高达100万两。每年从菲律宾输入澳门的银币,高达135万比索。大量的白银以澳门为媒介,汹涌输入中国。以加拿大学者贡德・弗兰克的形容:明朝中后期,全世界至少三分之一的白银都进入了中国。
也同样是以澳门为媒介,西方传教士们将欧洲的数学军工等成果带到了中国,开启了“西学东渐”的热潮,同时又把中国的科技文化源源不断介绍到西方,引发了欧洲大陆的“中国热”。澳门,就是东西方文明交流史上,一座值得铭记的桥梁。
这样的热潮,也带来了明代中国澳门的繁荣。这个明代广东香山知县治下的“小港口”,却是十六至十七世纪,东亚海洋上的黄金港口,更以其繁荣的贸易,支撑了明朝“隆万中兴”的辉煌。如此“多赢”的成果,也堪称大航海时代,一个成功的治理典范。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