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玄龄,唐太宗,玄奘,武则天,鉴真,毕生,李时珍,戚继光,宋太祖,岳飞都有什么样的故事短一点的!,房玄龄,房乔,字玄龄,是齐...
房玄龄 唐太宗 玄奘 武则天 鉴真 毕生 李时珍 戚继光 宋太祖 岳飞都有什么样的故事
短一点的! 房玄龄
房乔,字玄龄,是齐州临淄人。小时候就很聪明,广泛地阅读了经书、史书。工于草书和隶书,善于写文章。十八岁时,被本州推举为进士,朝廷授予羽骑尉的官职。父亲生病绵延十个月,玄龄的心思全部用在父亲的药物和膳食上,不曾脱衣服睡过一次好觉。太宗攻占渭水北边的土地,玄龄驱马到军门求见。太宗一见他,就像老朋友一样,让他代理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玄龄已经遇到了知己的人,偏用尽自己的全部心力,知道的没有不马上去做的。每次平定贼寇,众人争着去寻找珍宝古玩,只有玄龄先接受杰出人物,安置到幕府中。当有谋臣猛将,都跟他们暗中互相申重结合,各人都表示愿为太宗竭尽死力。玄龄在李市民秦王府中十多年,常负责管理文牍,每逢写军书奏章,停马立即可成。文字简约义理丰厚。一开始就不用草稿。高祖曾经对侍臣说:“这个人深重地了解机宜,足能委以重任。每当替我儿陈说事务,一定能了解人的心理,千里之外,好像对面说话一样。”隐太子李建成因为玄龄、如晦为太宗亲近礼遇,很憎恶他们,在高祖面前说他们的坏话,因此玄龄跟如晦一起被驱斥。隐太子(太子李建成的谥号)将要发动兵变时,太宗令长孙无忌召玄龄和如晦,叫他们穿道士的服装,暗中带进内阁商量大事。等到太宗成为太子之后,提升玄龄担任太子右庶子,赐绢五千匹。贞观元年,玄龄代萧瑀为中书令。太宗论功行赏,把玄龄跟长孙无忌、杜如晦、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作为第一等,进爵为邢国公,赐实封千三百户。贞观三年,任命他为太子少师,他坚决推辞不接受,代理太子詹事,兼礼部尚书。第二年,代长孙无忌为尚书左卜射,改封魏国公,监编国史。已担任总领百司的官职以后,日夜虔诚恭敬,用尽全部的心力,不想让每一个人才失去应当处的位置。听到他人的长处,好像自己拥有一样高兴。他对行政事务明晰练达,并且用文献经典来加以整治。他审查修订法令,意在宽容和平稳。他不以求全来选人,不用自己的长处来要求他人,看他的才能任用,不因他人的地位卑贱而排斥,议论的人都称赞他是良相。高宗成为太子之后,加玄龄为太子太傅,仍或主持门下省事务,监管编撰国史像原来那样。不久因撰写《高祖太宗实录》成,赐下玺书表彰,赐物一千五百段。这一年,玄龄因继母去世丁忧服丧离开职位,朝廷特地下诏在昭陵赐给他墓地。不久,他又从回本官职位。太宗亲征辽东时,命玄龄在京城留守,亲手写诏书说:“你担负萧何一样的重任,我没有后顾之忧了。”军队的兵器、战士的粮食,都交给他下令处置调发。玄龄多次上书说不可轻敌,尤应当警惕小心。不久跟中书侍郎褚遂良受诏重编《晋书》。贞观二十三年,皇上驾临玉华宫,当时玄龄老病复发,皇上下诏令他睡在总留台。到他渐渐病重,玄龄追赴玉华宫,坐偏轿入殿,将近到皇帝御座才下轿。太宗对他流泪,玄龄也感伤悲咽得不能自我控制。下诏派名医救治。掌管皇帝膳食的官员每天对他供应御膳。如果他的病略能减退,太宗就高兴得露出喜色;如果听说病情加重,就变得满面凄怆。后病情加重,就凿开宫墙开门,多次派宦官问候。皇上又亲自光临,握手叙别,悲不能忍;皇太子也去跟他诀别。不久去世,享年七十。朝廷三日不上朝。
唐太宗
李世民题跋像
[1]玄武门之变发生于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四日(626年)。617年,李渊在李世民支持下在太原起兵反隋并很快占领长安。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并立世子李建成为太子。据说太原起兵是李世民的谋略,李渊曾答应他事成之后立他为太子。但天下平定后,李世民功名日盛,李渊却犹豫不决。李建成随即联合四弟齐王李元吉,排挤李世民。李渊的优柔寡断,也使朝中政令相互冲突,加速了诸子的兵戎相见。是年,李建成向李渊建议由李元吉做统帅出征突厥,借此要把握住秦王的兵马,以防止李世民篡夺皇太子之位。李世民在危急时刻决定背水一战,先发制人。抢先一步杀死大哥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玄武门之变。玄武门之变之后仅仅三天李世民便被立为皇太子,从他父亲手里接过唐朝的实际最高权力。八月初九,唐高祖被迫退位,李世民便成为了唐王朝的第二任皇帝。次年改元贞观。
玄奘
大慈恩寺南门外玄奘法师雕像
玄奘(602~664),名陈袆,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 滑国故城)人。唐代著名三藏法师,佛教学者、旅行家,与 鸠摩罗什、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唯识宗的创始者之一。出家后遍访佛教名师,因感各派学说纷歧,难得定论,便决心至天竺学习佛教。唐太宗贞观三年(公元629年,一作贞观元年),从凉州出玉门关西行,历经艰难抵达天竺。初在那烂陀寺从戒贤受学。后又游学天竺各地,并与当地学者论辩,名震五竺。经十七年,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回到长安,组织译经,共译出经、论七十五部,凡一千三百三十 五卷。所译佛经,多用直译,笔法谨严,丰富了祖国古代文化,并为古印度佛教保存了珍贵典籍,世称“新译”。曾编译《成唯识论》,论证“我”(主体)、“法”不过是“识”的变现,都非真实存在,只有破除“我执”、“法执”,才能达到“成佛”境界。所撰又有《大唐西域记》,为研究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以及中亚等地古代历史地理之重要资料。历代民间广泛流传其故事,如元吴昌龄《唐三藏西天取经》杂剧,明吴承恩《西游记》小说等,均由其事迹衍生。
武则天
则天封后
武则天工于心计,心狠手辣,兼涉文史,富有才气。27岁才产下长女,据《资治通鉴》记载:武则天的长女出生后才一月之际,王皇后来看过她的女儿之后,她就亲手把女儿给杀死了,书里的原话是“送到日本”。高宗大怒,于是起了废后的念头。
据说是按照武则天相貌雕刻的卢舍那大佛像
当时朝廷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元老大臣势力强大,唐高宗的权力受到很大限制,外廷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很多大臣反对唐高宗废王立武,武则天前进的道路也因此充满艰辛。唐高宗这时已经企图借“废王立武”重振皇权,打击元老大臣势力。于是,武则天开始成为高宗政治上的“战友”。他们重赏首个明确支持“废王立武”的五品官员李义府,很多中层官员看到支持“废王立武”有利可图便转而支持立武则天为后,形成了“拥武派”, 打破了原来铁板一块的局面,后来功臣元老中的李绩也默许了唐高宗“废王立武”的想法。
于是在永徽六年(655年)高宗立武氏为皇后,武则天随后残忍地虐杀了王皇后和萧淑妃;让自己的儿子李弘做了太子;为高宗出谋划策,采用先易后难的策略,先后罢黜了褚遂良、韩瑗、来济,最后除掉了长孙无忌,至此高宗基本实现了君主集权。“废王立武”事件沉重打击了关陇贵族集团,自魏晋南北朝以来皇权不振的情况被改变,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鉴真
鉴真十四岁时于大云寺为沙弥,就高僧智满禅师学佛,后又赴长安从弘景法师受具足戒,先后达三年,遂返扬州,学识渊博。日本僧人荣睿、普照来华学佛留学,并敦请鉴真赴日传佛。鉴真欣然应允,并克服种种困难,先后六次始获成功。他携带佛经、佛具及佛象,于天宝十二年(753年)抵日本。此时鉴真双目失明,但他仍努力弘扬佛法,传播中国文化并以其丰富之经验,讲授医药知识,特别是他
所带之香料药物等,至今日本奈良招提寺及东大寺正仓院仍保存有其遗迹。
唐宝应二年(763,日本天平宝字7年)五月初六日,鉴真卒于唐招提寺。弟子思托记述其六次东渡事迹、经日本著名文学家真人元开润色的《唐大和上东征传》,流传至今。[1]?
毕升
关于毕升的生平事迹,以及他发明活字版的经过,除了沈括在《梦溪笔谈》一书中的记载外,还找不
毕升
到第二个文献资料。
沈括只说他是个布衣,籍贯及生平一点都没有交代。所谓布衣,从字面理解就是没有作过官的普通老百姓。关于毕升的职业,以前曾有人作过各种推猜,但最为可靠的说法,毕升应当是一个从事雕版印刷的工匠。因为只有熟悉或精通雕版技术的人,才有可能成为活字版的发明者。由于毕升在长期的雕版工作中,发现了雕版时最大缺点就是每印一本书都要重新雕一次版,不但要用较长时间,而且加大了印刷的成本。如果改用活字版,只需雕制一副活字,则可排印任何书籍,活字可以反复使用。虽然制做活字的工程大一些,但以后排印书籍则十分方便。正是在这种启示下,毕升才发明了活字版。
从《梦溪笔谈》中我们可以看到,毕升的活版印刷术并非空穴来风,是基于前人版印书籍的基础上改进而来。而《梦溪笔谈》对于活版印刷的流程的描述,对于后人的研究也是一笔重要的财富。
李时珍
1551—1557年这段时间内,封建皇帝征如医官,下令各地选拔医技精湛的人到太医院就职,于是在武昌楚王府的李时珍,也被推荐到了北京。
影视剧中的太医李时珍
关于李时珍这一段在太医院工作的经历,史学界有诸多争论,有人认为李时珍曾出任太医院院判(正六品),但也有人认为他只是担当御医(正八品)。无论其职位高低,李时珍被荐于朝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太医院的工作经历,有可能给他的一生带来了重大影响,为他创造《本草纲目》埋下很好的伏笔。
这期间,李时珍非常积极地从事药物研究工作,经常出入于太医院的药房及御药库,认真仔细地比较、鉴别全国各地的药村,搜集了大量的资料,同时他还有机会饱览了王府和皇家珍藏的丰富典籍,与此同时他也可能从宫廷中获得了当时有关民间的大量本草相关信息,并看到了许多平时难以见到的药物标本,使他大大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领域。谈到这一点,就必须联系到明代宫修的另一部著名本草书籍——《本草品汇精要》
戚继光
戚继光有一个强悍的老婆-——王氏。有故事为证:戚继光有一又被老婆追着打,一路跑到了军营,弟兄们看他可怜,给他出了一个馊主意 ——让戚继光把老婆叫来,乘机将她教训一下,为戚继光报仇。戚继光照做戚继光塑像系列(20张)了。当他老婆气势汹汹地来到军营时,他把手一挥,弟兄们都以为他要动手了,没想到,戚继光说到:“特来请夫人阅兵。”
还有一次,戚继光手下的一个弟兄又给他出了一个馊主意,让戚继光在老婆午睡时把刀架在老婆脖子上吓唬她。戚继光一边举着马刀往前冲,嘴里一边大叫地给自己壮胆。这胆没壮成,倒把他老婆吵醒了。幸好戚继光有勇有谋,对老婆说到:“我只是杀只鸡给夫人补补。”。戚继光的墓志铭里还记载了这么一件事:戚继光与老婆结婚很久,一直没有儿子,为了传宗接代,戚继光就在外面背着老婆娶了妾。儿子是有了,但老婆也知道了。戚继光的老婆竟“日操白刃,愿得少保而甘心”。但是说到底,武术大师戚继光当真打不过他老婆吗?肯定不是。归根结底,戚继光之所以“打不过”他老婆,还是出于对老婆的爱。
宋太祖
赵匡胤虽是一员武将,却很喜爱读书,常手不释卷。他跟从周世宗平江淮(今淮河流域)时,有人向周世宗告密说,他用几辆车运载自己的私物,其中都是财宝。世宗派人去检查;车中却只有几千卷书籍。世宗问他:“你是武将,要书有什么用!”赵匡胤回答说:“我没有好的计谋贡献给陛下,只能多读些书以增加自己的见识。赵匡胤称帝后,也很尊重和重用读书人。有一次,他遇到一个疑难问题,问宰相赵普,赵普回答不出。再问读书人,学士陶毂、窦仪准确地回答出了,赵匡胤深有体会地说:“宰相须用读书人!”对于读书不多的文臣武将,赵匡胤也总是鼓励他们要多读书,以弥补自己的不足,赵普正是在他的鼓励下才变得手不释卷的。赵匡胤用人不问资历。他一方面命令臣下要注意选拔有才能而缺少资历的人担当重任;另一方面,他自己也随时留心内外百官,见谁有什么长处和才能,他都暗暗地记在本子上。每当官位出缺,他就翻阅本子,选用适当的人去担任。这又使臣下都致力于提高自己。
雪夜访普图
[1] 赵匡胤颇有胆略。在他称帝之初,节度使的势力很盛,骄横难制。有一天,赵匡胤将他们召来,授给他们每人一把佩剑,一副强弓,一匹骏马,然后他也单身上马,不带卫士,和这些节度使一起驰出皇宫。到了固子门的树林之中,又与他们一起下马饮酒。饮了几杯酒以后,赵匡胤突然对他们说:“这里僻静无人,你们之中谁想当皇帝的,可以杀了 我,然后去登基。”这些节使度都被他的这种气概镇住了,一个个拜伏在地,战栗不止,连称“不敢,不敢”。赵匡胤再三询问,他们吓得只是埋头不语。赵匡胤就训斥他们说:“你们既然要我做天子,就应当各尽臣下的职责,今后不准再骄横不法,目无天子!”节度使们都三呼万岁,表示顺从。
赵匡胤在陈桥兵变后回师进入汴京皇宫时,见宫妃抱着一个婴儿,就问是谁的儿子。回答说是周世宗子。当时,范质、赵普、潘美都在一旁,赵匡胤问他们怎么处理。赵普等回答说:“应该除去,以免后患。”赵匡胤说:“我接人之位,再要杀人之子,我不忍心。”就把这婴儿送给潘美抚养,以后也没再问起过,潘美也一直没有向太祖提起这婴儿。这婴儿成人后,取名惟吉,官至刺史。
还有一次,赵匡胤乘驾出宫。经过大溪桥时,突然飞来一支冷箭,射中黄龙旗。禁卫军都大惊失色,太祖却拍着胸膛说:“谢谢他教我箭法。”不准禁卫去搜捕射箭者。以后果然也就没事了。
陈桥驿在陈桥和封邱(均在今河南省开封市东北处)之间。赵匡胤兵变时,陈桥守门官闭门防守,不放赵匡胤军通过。赵匡胤只得转道封邱,封邱守门官马上开门放行。赵匡胤即帝位后,反而晋升了陈桥守门官的官职,称赞他忠于职守,并斥责封邱守门官临危失职,将他斩首。
赵匡胤喜欢在后园弹鸟雀。一次,一个臣子声称有紧急国事求见,赵匡胤马上接
蹴踘图轴
[2]见了他。赵匡胤一看奏章,不过是很平常的小事,甚为生气,责问他为什么要说谎。臣子回答说:“臣以为再小的事也比弹鸟雀要紧。”赵匡胤怒用斧子柄击他的嘴,打落了他的两颗牙齿。臣子没有叫痛,只是慢慢俯下身,拾起牙齿置于怀中。太祖怒问道:“你拾起牙齿放好,是想去告我?”臣子回答说:“臣无权告陛下,自有史官会将今天的事记载下来。”太祖一听,顿然气消,知道他是个忠臣,命令赐赏他,以示褒扬。
公元976年10月,太祖病倒,一切军政人事都委托赵匡义代理。赵匡义白天处理朝政,晚 上去万岁殿探望兄长。癸丑日傍晚,天上下着大雪,赵匡义还在御房批阅奏章。一个太监急匆匆地赶来传旨,说皇上召他快快去万岁殿。他连忙赶去,只见赵匡胤在床上气喘急促,朝着他一时讲不出话来,只是睁大眼望着门外,不知是什么意思。赵光义命令在床边侍候的太监退出。太监们在门外远处站着,只听见殿内似乎是太祖在和赵匡义说什么话,声音隐约,时断时续,难以听清。过了一会儿,又见殿内烛光摇曳着映在墙上,时明时暗,象是赵匡义在躲闪着什么。接着有斧子戳地的声响,继而是太祖激动的声音:“你好好去做!”这时,赵光义跑到门口传呼太监即速去请皇后,皇子前来。皇后、皇子赶来之时,太祖已经死去。据此,后人有种种猜疑,有的说赵匡义进殿后,趁太祖昏睡时去挑逗在旁陪侍的太祖妃子费氏。太祖醒来,见状大怒,抛出斧子去击赵匡义,赵匡义闪开,斧子戳地;有的说太祖觉得有鬼缠身,赵匡义替他舞斧驱鬼,所以有斧子着地之声;有的认为是赵匡义谋杀太祖。至今这烛影斧声仍为千年疑案。
岳飞
从十二世纪二十年代起,黄河南北、两淮之间,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金民族战争。岳飞和抗金名将宗泽、韩世忠等一道,站在抗金斗争的最前线。
北宋宣和四年,真定宣抚刘韐募勇聚士,岳飞应募,但不久即因父亲岳和病故,回到家乡汤阴县。
靖康元年(1126)冬,岳飞在相州城第三次投军,归刘浩军中。刘浩命岳飞招
岳飞石刻像
安吉倩,岳飞不负众望,招降吉倩及其部属三百八十人。岳飞因此补承信郎一职。
靖康二年(1127)十二月,康王赵构接到宋钦宗的蜡书,在相州开河北兵马大元帅府。赵构为河北兵马大元帅,陈亨伯为元帅,汪伯彦、宗泽为副元帅。元帅府下编前、后、中、左、右五军,其中前军统制为刘浩。岳飞属刘浩前军。按蜡书的命令,康王元帅府的任务是火速赶往东京(今开封),解京师之围。岳飞奉命带领三百铁骑,前往李固渡侦察,与金兵相遇发生战斗,大败金兵。跟随刘浩解了东京之围。 靖康二年(1127)四月,金灭北宋,掳徽宗赵佶、钦宗赵桓及皇家宗室北归。五月,康王赵构(即宋高宗)于南京继位,史称南宋。初期,宋高宗主张收复失地,启用了大批主战将领,其中就有岳飞。岳飞坚决反对议和,主张抗战到底。
建炎元年,赵构即位,岳飞上书,大意为:“陛下已登大宝,社稷有主,已足伐敌之谋,而勤王之师日集,彼方谓吾素弱,宜乘其怠击之。黄潜善、汪伯彦辈不能承圣意恢复,奉车驾日益南,恐不足系中原之望。臣愿陛下乘敌穴未固,亲率六军北渡,则将士作气,中原可复。”宋高宗并未采纳岳飞的建议,并以越职为由将岳飞罢官。之后岳飞北上,入河北招讨使张所军中,借补“正八品修武郎”,充中军统领。张所很赏识岳飞,很快升岳飞为“从七品武经郎”、任统制。
建炎元年(1127)九月,张所命岳飞入王彦部,北上抗金。岳飞作战有勇有谋,数败金兵,声威大振。而王彦保守怯战,使得岳飞只能孤军奋战,岳飞缺军粮时又不肯相助。岳飞知道自己与王彦有隙,所以复归宗泽,为留守司统制。宗泽死后,杜充代之,岳飞官复原职。三年,杜充将还建康,岳飞进言:“中原地尺寸不可弃,今一举足,此地非我有,他日欲复取之,非数十万众不可。”杜充不听,岳飞也只能随军而归。杜充守建康,金军与叛贼李成在乌江会合,杜充闭门不出。岳飞泣谏请视师,杜充不出。金军遂由马家渡渡江,杜充遣岳飞等迎战,诸将皆溃,唯独岳飞力战。后杜充降金,诸将多行剽掠,惟岳家军秋毫无所犯。兀术趋杭州,岳飞要击至广德境中,六战皆捷,擒敌将王权,俘叛军首领四十余。岳飞劝服王权,是指为己所用。岳家军驻扎在钟村,军中缺粮,将士们宁愿挨饿,也绝不扰民。金所籍兵相谓曰:“此岳爷爷军。”争来降附。
绍兴九年(1139),岳飞在鄂州(今湖北武昌)听说宋金和议将达成,立即上书表示反对,申言“金人不可信,和好不可恃”,并直接抨击了相国秦桧出谋划策、用心不良的投降活动,使“秦桧衔之(抱恨)”。和议达成后,高宗赵构下令大赦,对文武大臣大加爵赏。可是,诏书下了三次,岳飞都加以拒绝,不受开府仪同三司(一品官衔)的爵赏和三千五百户食邑的封赐。他在辞谢中,痛切地表示反对议和:“今日之事,可危而不可安,可忧而不可贺。”后高宗对他好言相劝,岳飞方受。此后岳飞上表,“愿定谋于全胜,期收地于两河,唾手燕云,终欲复仇而报国。”高宗没有采纳。
岳鄂王像
[2] 绍兴十年(1140)五月,金国撕毁绍兴和议,兀术等分四道来攻。由于没有防备,宋军节节败退,城池相继失陷。随后高宗韩世忠、张俊、岳飞等出师迎击。很快,在东、西两线均取得对金大胜,失地相继收回。岳飞挥兵从长江中游挺进,实施锐不可当的反击,他一直准备着的施展收复中原抱负的时机到来了。
岳家军进入中原后,受到中原人民的热烈欢迎。这年七月,岳飞亲率一支轻骑驻守河南郾城,和金兀术一万五千精骑发生激战。岳飞亲率将士,向敌阵突击,大破金军“铁浮图”和“拐子马”,把金兀术打得大败。岳飞部将杨再兴,单骑闯入敌阵,想活捉金兀术,可惜没有找到,手杀敌人数千,误入小商河,被金兵射到几十处箭伤,豪勇无比。岳家军将士具有“守死无去”的战斗作风,敌人以排山倒海的大力,也不能把岳家军阵容摇动。郾城大捷后,岳飞乘胜向朱仙镇进军(离金军大本营汴京仅四十五里),金兀术集合了十万大军抵挡,又被岳飞打得落花流水。岳飞这次北伐中原,一口气收复了颍昌、蔡州、陈州、郑州、郾城、朱仙镇、消灭了金军有生力量,金军全军军心动摇,金兀术连夜准备从开封撤逃。南宋抗金斗争有了根本的转机,再向前跨出一步,沦陷十多年的中原。就可望收复了。岳飞兴奋地对大将们说:“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而金军则发出了“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哀叹。
就在抗金战争取得辉煌胜利的时刻,朝廷连下十二道金牌(红漆金字木牌),急令岳飞“措置班师”。在要么班师、要么丧师的不利形势下,岳飞明知这是权臣用事的乱命;但为了保存抗金实力,不得不忍痛班师。岳飞愤慨地说;“十年之功,废于一旦!所得诸郡,一朝全休!社稽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岳飞的抗金战斗,至此被迫中断。 岳家军班师时,久久渴望王师北定中原的父老兄弟,拦道恸哭。岳飞为了保护老百姓的生命财产,故意扬言明日渡河,吓得金兀术连夜弃城北窜,准备北渡黄河,使岳飞得以从容地组织河南大批人民群众南迁到襄汉一带,才撤离中原。这时,有一个无耻的书生,骑马追上金兀术扣马而谏:“太子(兀术)毋走,京城可守也,岳少保兵且退矣。”金兀术又整军回到开封,不费吹灰之力,又占领了中原地区。
岳飞一回到临安,立即陷入秦桧、张俊等人布置的罗网。绍兴十一年(1141),他遭诬告“谋反”,被关进了临安大理寺(原址在今杭州小车桥附近)。监察御史万候卨(音末期屑)亲自刑审、拷打,逼供岳飞。据说与此同时,宋金政府之间,正加紧策划第二次和议,双方都视抗战派为眼中钉,金兀术甚至凶相毕露地写信给秦桧:“必杀岳飞而后可和。”在内外两股恶势力夹击下,岳飞正气凛然,光明正大,忠心报国。从他身上,秦桧一伙找不到任何反叛朝廷的证据,韩世忠当面质问秦桧,秦桧支吾其词“其事莫须有(这件事情难道没有吗?)。”韩世忠当场驳斥:“‘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绍兴十一年农历除夕夜,高宗下令赐岳飞死于临安大理寺内,时年三十九岁。岳飞部将张宪、儿子岳云亦被腰斩于市门。民族英雄岳飞,就在“莫须有”的罪名下,含冤而死。临死前,他在供状上写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大字。这是悲愤的呼喊!
岳飞虽然被杀害了,但他的精忠报国的业绩是不可磨灭的。正是他,表达了被压迫民族的要求,坚持崇高的民族气节,在处境危难的条件下,坚持了抗金的正义斗争,并知道爱护人民的抗金力量,联合抗金军民一道,保住了南宋半壁河山,使南中国人民免遭金统治者的蹂躏,从而保住了高度发展的中国封建经济和文化,并使之得以继续向前发展。岳飞不愧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
房乔,字玄龄,是齐州临淄人。小时候就很聪明,广泛地阅读了经书、史书。工于草书和隶书,善于写文章。十八岁时,被本州推举为进士,朝廷授予羽骑尉的官职。父亲生病绵延十个月,玄龄的心思全部用在父亲的药物和膳食上,不曾脱衣服睡过一次好觉。太宗攻占渭水北边的土地,玄龄驱马到军门求见。太宗一见他,就像老朋友一样,让他代理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玄龄已经遇到了知己的人,偏用尽自己的全部心力,知道的没有不马上去做的。每次平定贼寇,众人争着去寻找珍宝古玩,只有玄龄先接受杰出人物,安置到幕府中。当有谋臣猛将,都跟他们暗中互相申重结合,各人都表示愿为太宗竭尽死力。玄龄在李市民秦王府中十多年,常负责管理文牍,每逢写军书奏章,停马立即可成。文字简约义理丰厚。一开始就不用草稿。高祖曾经对侍臣说:“这个人深重地了解机宜,足能委以重任。每当替我儿陈说事务,一定能了解人的心理,千里之外,好像对面说话一样。”隐太子李建成因为玄龄、如晦为太宗亲近礼遇,很憎恶他们,在高祖面前说他们的坏话,因此玄龄跟如晦一起被驱斥。隐太子(太子李建成的谥号)将要发动兵变时,太宗令长孙无忌召玄龄和如晦,叫他们穿道士的服装,暗中带进内阁商量大事。等到太宗成为太子之后,提升玄龄担任太子右庶子,赐绢五千匹。贞观元年,玄龄代萧瑀为中书令。太宗论功行赏,把玄龄跟长孙无忌、杜如晦、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作为第一等,进爵为邢国公,赐实封千三百户。贞观三年,任命他为太子少师,他坚决推辞不接受,代理太子詹事,兼礼部尚书。第二年,代长孙无忌为尚书左卜射,改封魏国公,监编国史。已担任总领百司的官职以后,日夜虔诚恭敬,用尽全部的心力,不想让每一个人才失去应当处的位置。听到他人的长处,好像自己拥有一样高兴。他对行政事务明晰练达,并且用文献经典来加以整治。他审查修订法令,意在宽容和平稳。他不以求全来选人,不用自己的长处来要求他人,看他的才能任用,不因他人的地位卑贱而排斥,议论的人都称赞他是良相。高宗成为太子之后,加玄龄为太子太傅,仍或主持门下省事务,监管编撰国史像原来那样。不久因撰写《高祖太宗实录》成,赐下玺书表彰,赐物一千五百段。这一年,玄龄因继母去世丁忧服丧离开职位,朝廷特地下诏在昭陵赐给他墓地。不久,他又从回本官职位。太宗亲征辽东时,命玄龄在京城留守,亲手写诏书说:“你担负萧何一样的重任,我没有后顾之忧了。”军队的兵器、战士的粮食,都交给他下令处置调发。玄龄多次上书说不可轻敌,尤应当警惕小心。不久跟中书侍郎褚遂良受诏重编《晋书》。贞观二十三年,皇上驾临玉华宫,当时玄龄老病复发,皇上下诏令他睡在总留台。到他渐渐病重,玄龄追赴玉华宫,坐偏轿入殿,将近到皇帝御座才下轿。太宗对他流泪,玄龄也感伤悲咽得不能自我控制。下诏派名医救治。掌管皇帝膳食的官员每天对他供应御膳。如果他的病略能减退,太宗就高兴得露出喜色;如果听说病情加重,就变得满面凄怆。后病情加重,就凿开宫墙开门,多次派宦官问候。皇上又亲自光临,握手叙别,悲不能忍;皇太子也去跟他诀别。不久去世,享年七十。朝廷三日不上朝。
唐太宗
李世民题跋像
[1]玄武门之变发生于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四日(626年)。617年,李渊在李世民支持下在太原起兵反隋并很快占领长安。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并立世子李建成为太子。据说太原起兵是李世民的谋略,李渊曾答应他事成之后立他为太子。但天下平定后,李世民功名日盛,李渊却犹豫不决。李建成随即联合四弟齐王李元吉,排挤李世民。李渊的优柔寡断,也使朝中政令相互冲突,加速了诸子的兵戎相见。是年,李建成向李渊建议由李元吉做统帅出征突厥,借此要把握住秦王的兵马,以防止李世民篡夺皇太子之位。李世民在危急时刻决定背水一战,先发制人。抢先一步杀死大哥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玄武门之变。玄武门之变之后仅仅三天李世民便被立为皇太子,从他父亲手里接过唐朝的实际最高权力。八月初九,唐高祖被迫退位,李世民便成为了唐王朝的第二任皇帝。次年改元贞观。
玄奘
大慈恩寺南门外玄奘法师雕像
玄奘(602~664),名陈袆,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 滑国故城)人。唐代著名三藏法师,佛教学者、旅行家,与 鸠摩罗什、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唯识宗的创始者之一。出家后遍访佛教名师,因感各派学说纷歧,难得定论,便决心至天竺学习佛教。唐太宗贞观三年(公元629年,一作贞观元年),从凉州出玉门关西行,历经艰难抵达天竺。初在那烂陀寺从戒贤受学。后又游学天竺各地,并与当地学者论辩,名震五竺。经十七年,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回到长安,组织译经,共译出经、论七十五部,凡一千三百三十 五卷。所译佛经,多用直译,笔法谨严,丰富了祖国古代文化,并为古印度佛教保存了珍贵典籍,世称“新译”。曾编译《成唯识论》,论证“我”(主体)、“法”不过是“识”的变现,都非真实存在,只有破除“我执”、“法执”,才能达到“成佛”境界。所撰又有《大唐西域记》,为研究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以及中亚等地古代历史地理之重要资料。历代民间广泛流传其故事,如元吴昌龄《唐三藏西天取经》杂剧,明吴承恩《西游记》小说等,均由其事迹衍生。
武则天
则天封后
武则天工于心计,心狠手辣,兼涉文史,富有才气。27岁才产下长女,据《资治通鉴》记载:武则天的长女出生后才一月之际,王皇后来看过她的女儿之后,她就亲手把女儿给杀死了,书里的原话是“送到日本”。高宗大怒,于是起了废后的念头。
据说是按照武则天相貌雕刻的卢舍那大佛像
当时朝廷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元老大臣势力强大,唐高宗的权力受到很大限制,外廷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很多大臣反对唐高宗废王立武,武则天前进的道路也因此充满艰辛。唐高宗这时已经企图借“废王立武”重振皇权,打击元老大臣势力。于是,武则天开始成为高宗政治上的“战友”。他们重赏首个明确支持“废王立武”的五品官员李义府,很多中层官员看到支持“废王立武”有利可图便转而支持立武则天为后,形成了“拥武派”, 打破了原来铁板一块的局面,后来功臣元老中的李绩也默许了唐高宗“废王立武”的想法。
于是在永徽六年(655年)高宗立武氏为皇后,武则天随后残忍地虐杀了王皇后和萧淑妃;让自己的儿子李弘做了太子;为高宗出谋划策,采用先易后难的策略,先后罢黜了褚遂良、韩瑗、来济,最后除掉了长孙无忌,至此高宗基本实现了君主集权。“废王立武”事件沉重打击了关陇贵族集团,自魏晋南北朝以来皇权不振的情况被改变,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鉴真
鉴真十四岁时于大云寺为沙弥,就高僧智满禅师学佛,后又赴长安从弘景法师受具足戒,先后达三年,遂返扬州,学识渊博。日本僧人荣睿、普照来华学佛留学,并敦请鉴真赴日传佛。鉴真欣然应允,并克服种种困难,先后六次始获成功。他携带佛经、佛具及佛象,于天宝十二年(753年)抵日本。此时鉴真双目失明,但他仍努力弘扬佛法,传播中国文化并以其丰富之经验,讲授医药知识,特别是他
所带之香料药物等,至今日本奈良招提寺及东大寺正仓院仍保存有其遗迹。
唐宝应二年(763,日本天平宝字7年)五月初六日,鉴真卒于唐招提寺。弟子思托记述其六次东渡事迹、经日本著名文学家真人元开润色的《唐大和上东征传》,流传至今。[1]?
毕升
关于毕升的生平事迹,以及他发明活字版的经过,除了沈括在《梦溪笔谈》一书中的记载外,还找不
毕升
到第二个文献资料。
沈括只说他是个布衣,籍贯及生平一点都没有交代。所谓布衣,从字面理解就是没有作过官的普通老百姓。关于毕升的职业,以前曾有人作过各种推猜,但最为可靠的说法,毕升应当是一个从事雕版印刷的工匠。因为只有熟悉或精通雕版技术的人,才有可能成为活字版的发明者。由于毕升在长期的雕版工作中,发现了雕版时最大缺点就是每印一本书都要重新雕一次版,不但要用较长时间,而且加大了印刷的成本。如果改用活字版,只需雕制一副活字,则可排印任何书籍,活字可以反复使用。虽然制做活字的工程大一些,但以后排印书籍则十分方便。正是在这种启示下,毕升才发明了活字版。
从《梦溪笔谈》中我们可以看到,毕升的活版印刷术并非空穴来风,是基于前人版印书籍的基础上改进而来。而《梦溪笔谈》对于活版印刷的流程的描述,对于后人的研究也是一笔重要的财富。
李时珍
1551—1557年这段时间内,封建皇帝征如医官,下令各地选拔医技精湛的人到太医院就职,于是在武昌楚王府的李时珍,也被推荐到了北京。
影视剧中的太医李时珍
关于李时珍这一段在太医院工作的经历,史学界有诸多争论,有人认为李时珍曾出任太医院院判(正六品),但也有人认为他只是担当御医(正八品)。无论其职位高低,李时珍被荐于朝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太医院的工作经历,有可能给他的一生带来了重大影响,为他创造《本草纲目》埋下很好的伏笔。
这期间,李时珍非常积极地从事药物研究工作,经常出入于太医院的药房及御药库,认真仔细地比较、鉴别全国各地的药村,搜集了大量的资料,同时他还有机会饱览了王府和皇家珍藏的丰富典籍,与此同时他也可能从宫廷中获得了当时有关民间的大量本草相关信息,并看到了许多平时难以见到的药物标本,使他大大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领域。谈到这一点,就必须联系到明代宫修的另一部著名本草书籍——《本草品汇精要》
戚继光
戚继光有一个强悍的老婆-——王氏。有故事为证:戚继光有一又被老婆追着打,一路跑到了军营,弟兄们看他可怜,给他出了一个馊主意 ——让戚继光把老婆叫来,乘机将她教训一下,为戚继光报仇。戚继光照做戚继光塑像系列(20张)了。当他老婆气势汹汹地来到军营时,他把手一挥,弟兄们都以为他要动手了,没想到,戚继光说到:“特来请夫人阅兵。”
还有一次,戚继光手下的一个弟兄又给他出了一个馊主意,让戚继光在老婆午睡时把刀架在老婆脖子上吓唬她。戚继光一边举着马刀往前冲,嘴里一边大叫地给自己壮胆。这胆没壮成,倒把他老婆吵醒了。幸好戚继光有勇有谋,对老婆说到:“我只是杀只鸡给夫人补补。”。戚继光的墓志铭里还记载了这么一件事:戚继光与老婆结婚很久,一直没有儿子,为了传宗接代,戚继光就在外面背着老婆娶了妾。儿子是有了,但老婆也知道了。戚继光的老婆竟“日操白刃,愿得少保而甘心”。但是说到底,武术大师戚继光当真打不过他老婆吗?肯定不是。归根结底,戚继光之所以“打不过”他老婆,还是出于对老婆的爱。
宋太祖
赵匡胤虽是一员武将,却很喜爱读书,常手不释卷。他跟从周世宗平江淮(今淮河流域)时,有人向周世宗告密说,他用几辆车运载自己的私物,其中都是财宝。世宗派人去检查;车中却只有几千卷书籍。世宗问他:“你是武将,要书有什么用!”赵匡胤回答说:“我没有好的计谋贡献给陛下,只能多读些书以增加自己的见识。赵匡胤称帝后,也很尊重和重用读书人。有一次,他遇到一个疑难问题,问宰相赵普,赵普回答不出。再问读书人,学士陶毂、窦仪准确地回答出了,赵匡胤深有体会地说:“宰相须用读书人!”对于读书不多的文臣武将,赵匡胤也总是鼓励他们要多读书,以弥补自己的不足,赵普正是在他的鼓励下才变得手不释卷的。赵匡胤用人不问资历。他一方面命令臣下要注意选拔有才能而缺少资历的人担当重任;另一方面,他自己也随时留心内外百官,见谁有什么长处和才能,他都暗暗地记在本子上。每当官位出缺,他就翻阅本子,选用适当的人去担任。这又使臣下都致力于提高自己。
雪夜访普图
[1] 赵匡胤颇有胆略。在他称帝之初,节度使的势力很盛,骄横难制。有一天,赵匡胤将他们召来,授给他们每人一把佩剑,一副强弓,一匹骏马,然后他也单身上马,不带卫士,和这些节度使一起驰出皇宫。到了固子门的树林之中,又与他们一起下马饮酒。饮了几杯酒以后,赵匡胤突然对他们说:“这里僻静无人,你们之中谁想当皇帝的,可以杀了 我,然后去登基。”这些节使度都被他的这种气概镇住了,一个个拜伏在地,战栗不止,连称“不敢,不敢”。赵匡胤再三询问,他们吓得只是埋头不语。赵匡胤就训斥他们说:“你们既然要我做天子,就应当各尽臣下的职责,今后不准再骄横不法,目无天子!”节度使们都三呼万岁,表示顺从。
赵匡胤在陈桥兵变后回师进入汴京皇宫时,见宫妃抱着一个婴儿,就问是谁的儿子。回答说是周世宗子。当时,范质、赵普、潘美都在一旁,赵匡胤问他们怎么处理。赵普等回答说:“应该除去,以免后患。”赵匡胤说:“我接人之位,再要杀人之子,我不忍心。”就把这婴儿送给潘美抚养,以后也没再问起过,潘美也一直没有向太祖提起这婴儿。这婴儿成人后,取名惟吉,官至刺史。
还有一次,赵匡胤乘驾出宫。经过大溪桥时,突然飞来一支冷箭,射中黄龙旗。禁卫军都大惊失色,太祖却拍着胸膛说:“谢谢他教我箭法。”不准禁卫去搜捕射箭者。以后果然也就没事了。
陈桥驿在陈桥和封邱(均在今河南省开封市东北处)之间。赵匡胤兵变时,陈桥守门官闭门防守,不放赵匡胤军通过。赵匡胤只得转道封邱,封邱守门官马上开门放行。赵匡胤即帝位后,反而晋升了陈桥守门官的官职,称赞他忠于职守,并斥责封邱守门官临危失职,将他斩首。
赵匡胤喜欢在后园弹鸟雀。一次,一个臣子声称有紧急国事求见,赵匡胤马上接
蹴踘图轴
[2]见了他。赵匡胤一看奏章,不过是很平常的小事,甚为生气,责问他为什么要说谎。臣子回答说:“臣以为再小的事也比弹鸟雀要紧。”赵匡胤怒用斧子柄击他的嘴,打落了他的两颗牙齿。臣子没有叫痛,只是慢慢俯下身,拾起牙齿置于怀中。太祖怒问道:“你拾起牙齿放好,是想去告我?”臣子回答说:“臣无权告陛下,自有史官会将今天的事记载下来。”太祖一听,顿然气消,知道他是个忠臣,命令赐赏他,以示褒扬。
公元976年10月,太祖病倒,一切军政人事都委托赵匡义代理。赵匡义白天处理朝政,晚 上去万岁殿探望兄长。癸丑日傍晚,天上下着大雪,赵匡义还在御房批阅奏章。一个太监急匆匆地赶来传旨,说皇上召他快快去万岁殿。他连忙赶去,只见赵匡胤在床上气喘急促,朝着他一时讲不出话来,只是睁大眼望着门外,不知是什么意思。赵光义命令在床边侍候的太监退出。太监们在门外远处站着,只听见殿内似乎是太祖在和赵匡义说什么话,声音隐约,时断时续,难以听清。过了一会儿,又见殿内烛光摇曳着映在墙上,时明时暗,象是赵匡义在躲闪着什么。接着有斧子戳地的声响,继而是太祖激动的声音:“你好好去做!”这时,赵光义跑到门口传呼太监即速去请皇后,皇子前来。皇后、皇子赶来之时,太祖已经死去。据此,后人有种种猜疑,有的说赵匡义进殿后,趁太祖昏睡时去挑逗在旁陪侍的太祖妃子费氏。太祖醒来,见状大怒,抛出斧子去击赵匡义,赵匡义闪开,斧子戳地;有的说太祖觉得有鬼缠身,赵匡义替他舞斧驱鬼,所以有斧子着地之声;有的认为是赵匡义谋杀太祖。至今这烛影斧声仍为千年疑案。
岳飞
从十二世纪二十年代起,黄河南北、两淮之间,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金民族战争。岳飞和抗金名将宗泽、韩世忠等一道,站在抗金斗争的最前线。
北宋宣和四年,真定宣抚刘韐募勇聚士,岳飞应募,但不久即因父亲岳和病故,回到家乡汤阴县。
靖康元年(1126)冬,岳飞在相州城第三次投军,归刘浩军中。刘浩命岳飞招
岳飞石刻像
安吉倩,岳飞不负众望,招降吉倩及其部属三百八十人。岳飞因此补承信郎一职。
靖康二年(1127)十二月,康王赵构接到宋钦宗的蜡书,在相州开河北兵马大元帅府。赵构为河北兵马大元帅,陈亨伯为元帅,汪伯彦、宗泽为副元帅。元帅府下编前、后、中、左、右五军,其中前军统制为刘浩。岳飞属刘浩前军。按蜡书的命令,康王元帅府的任务是火速赶往东京(今开封),解京师之围。岳飞奉命带领三百铁骑,前往李固渡侦察,与金兵相遇发生战斗,大败金兵。跟随刘浩解了东京之围。 靖康二年(1127)四月,金灭北宋,掳徽宗赵佶、钦宗赵桓及皇家宗室北归。五月,康王赵构(即宋高宗)于南京继位,史称南宋。初期,宋高宗主张收复失地,启用了大批主战将领,其中就有岳飞。岳飞坚决反对议和,主张抗战到底。
建炎元年,赵构即位,岳飞上书,大意为:“陛下已登大宝,社稷有主,已足伐敌之谋,而勤王之师日集,彼方谓吾素弱,宜乘其怠击之。黄潜善、汪伯彦辈不能承圣意恢复,奉车驾日益南,恐不足系中原之望。臣愿陛下乘敌穴未固,亲率六军北渡,则将士作气,中原可复。”宋高宗并未采纳岳飞的建议,并以越职为由将岳飞罢官。之后岳飞北上,入河北招讨使张所军中,借补“正八品修武郎”,充中军统领。张所很赏识岳飞,很快升岳飞为“从七品武经郎”、任统制。
建炎元年(1127)九月,张所命岳飞入王彦部,北上抗金。岳飞作战有勇有谋,数败金兵,声威大振。而王彦保守怯战,使得岳飞只能孤军奋战,岳飞缺军粮时又不肯相助。岳飞知道自己与王彦有隙,所以复归宗泽,为留守司统制。宗泽死后,杜充代之,岳飞官复原职。三年,杜充将还建康,岳飞进言:“中原地尺寸不可弃,今一举足,此地非我有,他日欲复取之,非数十万众不可。”杜充不听,岳飞也只能随军而归。杜充守建康,金军与叛贼李成在乌江会合,杜充闭门不出。岳飞泣谏请视师,杜充不出。金军遂由马家渡渡江,杜充遣岳飞等迎战,诸将皆溃,唯独岳飞力战。后杜充降金,诸将多行剽掠,惟岳家军秋毫无所犯。兀术趋杭州,岳飞要击至广德境中,六战皆捷,擒敌将王权,俘叛军首领四十余。岳飞劝服王权,是指为己所用。岳家军驻扎在钟村,军中缺粮,将士们宁愿挨饿,也绝不扰民。金所籍兵相谓曰:“此岳爷爷军。”争来降附。
绍兴九年(1139),岳飞在鄂州(今湖北武昌)听说宋金和议将达成,立即上书表示反对,申言“金人不可信,和好不可恃”,并直接抨击了相国秦桧出谋划策、用心不良的投降活动,使“秦桧衔之(抱恨)”。和议达成后,高宗赵构下令大赦,对文武大臣大加爵赏。可是,诏书下了三次,岳飞都加以拒绝,不受开府仪同三司(一品官衔)的爵赏和三千五百户食邑的封赐。他在辞谢中,痛切地表示反对议和:“今日之事,可危而不可安,可忧而不可贺。”后高宗对他好言相劝,岳飞方受。此后岳飞上表,“愿定谋于全胜,期收地于两河,唾手燕云,终欲复仇而报国。”高宗没有采纳。
岳鄂王像
[2] 绍兴十年(1140)五月,金国撕毁绍兴和议,兀术等分四道来攻。由于没有防备,宋军节节败退,城池相继失陷。随后高宗韩世忠、张俊、岳飞等出师迎击。很快,在东、西两线均取得对金大胜,失地相继收回。岳飞挥兵从长江中游挺进,实施锐不可当的反击,他一直准备着的施展收复中原抱负的时机到来了。
岳家军进入中原后,受到中原人民的热烈欢迎。这年七月,岳飞亲率一支轻骑驻守河南郾城,和金兀术一万五千精骑发生激战。岳飞亲率将士,向敌阵突击,大破金军“铁浮图”和“拐子马”,把金兀术打得大败。岳飞部将杨再兴,单骑闯入敌阵,想活捉金兀术,可惜没有找到,手杀敌人数千,误入小商河,被金兵射到几十处箭伤,豪勇无比。岳家军将士具有“守死无去”的战斗作风,敌人以排山倒海的大力,也不能把岳家军阵容摇动。郾城大捷后,岳飞乘胜向朱仙镇进军(离金军大本营汴京仅四十五里),金兀术集合了十万大军抵挡,又被岳飞打得落花流水。岳飞这次北伐中原,一口气收复了颍昌、蔡州、陈州、郑州、郾城、朱仙镇、消灭了金军有生力量,金军全军军心动摇,金兀术连夜准备从开封撤逃。南宋抗金斗争有了根本的转机,再向前跨出一步,沦陷十多年的中原。就可望收复了。岳飞兴奋地对大将们说:“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而金军则发出了“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哀叹。
就在抗金战争取得辉煌胜利的时刻,朝廷连下十二道金牌(红漆金字木牌),急令岳飞“措置班师”。在要么班师、要么丧师的不利形势下,岳飞明知这是权臣用事的乱命;但为了保存抗金实力,不得不忍痛班师。岳飞愤慨地说;“十年之功,废于一旦!所得诸郡,一朝全休!社稽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岳飞的抗金战斗,至此被迫中断。 岳家军班师时,久久渴望王师北定中原的父老兄弟,拦道恸哭。岳飞为了保护老百姓的生命财产,故意扬言明日渡河,吓得金兀术连夜弃城北窜,准备北渡黄河,使岳飞得以从容地组织河南大批人民群众南迁到襄汉一带,才撤离中原。这时,有一个无耻的书生,骑马追上金兀术扣马而谏:“太子(兀术)毋走,京城可守也,岳少保兵且退矣。”金兀术又整军回到开封,不费吹灰之力,又占领了中原地区。
岳飞一回到临安,立即陷入秦桧、张俊等人布置的罗网。绍兴十一年(1141),他遭诬告“谋反”,被关进了临安大理寺(原址在今杭州小车桥附近)。监察御史万候卨(音末期屑)亲自刑审、拷打,逼供岳飞。据说与此同时,宋金政府之间,正加紧策划第二次和议,双方都视抗战派为眼中钉,金兀术甚至凶相毕露地写信给秦桧:“必杀岳飞而后可和。”在内外两股恶势力夹击下,岳飞正气凛然,光明正大,忠心报国。从他身上,秦桧一伙找不到任何反叛朝廷的证据,韩世忠当面质问秦桧,秦桧支吾其词“其事莫须有(这件事情难道没有吗?)。”韩世忠当场驳斥:“‘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绍兴十一年农历除夕夜,高宗下令赐岳飞死于临安大理寺内,时年三十九岁。岳飞部将张宪、儿子岳云亦被腰斩于市门。民族英雄岳飞,就在“莫须有”的罪名下,含冤而死。临死前,他在供状上写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大字。这是悲愤的呼喊!
岳飞虽然被杀害了,但他的精忠报国的业绩是不可磨灭的。正是他,表达了被压迫民族的要求,坚持崇高的民族气节,在处境危难的条件下,坚持了抗金的正义斗争,并知道爱护人民的抗金力量,联合抗金军民一道,保住了南宋半壁河山,使南中国人民免遭金统治者的蹂躏,从而保住了高度发展的中国封建经济和文化,并使之得以继续向前发展。岳飞不愧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名字的意思是“济世安民”。汉族,陇西成纪人,祖籍赵郡隆庆(今邢台市隆尧县),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诗人。即位为帝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努力学习文治天下,有个成语叫“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就是说他的,他成功转型为中国史上最出名的政治家与明君之一。唐太宗开创了历史上的“贞观之治”,经过主动消灭各地割据势力,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使百姓休养生息,终于使得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为后来全盛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推向鼎盛时期。
没有
帮忙写一篇关于岳飞的作文?
老班让写,我对这个人不是很了解,好的话加分!遥想岳飞当年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在激昂的擂鼓声中,你战袍披身,枪戟在握,英气逼人,踏着硝烟滚滚的时代风尘,带着威武和自信,带着凄苦和无奈,向我们走来。悲耶?喜耶?你剑眉深锁,坚毅,不语。“正邪自古同冰炭,毁誉于世判伪真”!你永远在历史星空中闪耀着光华,激励着多少志士豪杰!
你,宽厚的脊背,坚韧地负起母亲的叮咛与呻吟的神州:“精忠报国!”——可报国之路,让昏君奸臣弄得曲曲折折、坑坑洼洼、险象环生。你忠于谁,谁就决定你的生死。朝中赐你财物、宅院,美女的人,说不定随时便赐你——死!可你忙于出征、忙于布陈,忙于厮杀。你牛头山设伏,大破金兀术,收复建康;你“岳家军”出马,击败“铁浮图”,挫金锐气,郾城大捷,你“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你“架长车,踏破贺兰山阙”,你“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可你却不曾留心,朝臣的笑容,是一把带刺的刀,更不曾留意,天子是夸奖,是一种带回钩的剑……
你挡得住前阵的拼打,却经不住背后的谋杀……
夜黑月飞高,阴谋出皇城,十二道金字牌,十二个夜叉——将忠良捉拿。你明愤“十年之功,废于一旦”,你哭诉“所得州郡,一朝全休”,你呐喊“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你高呼“乾坤世界,无由再复”!你角色的转换胜过险途变幻,连看惯沉浮的黄河,事先都毫无知觉,东流依旧,等你抢渡。只有那首《小重山》,真似乎给了人一种不祥的预兆。手上的铐子,脚上的镣子,颈上的枷子,最重的是驮在背上——那母亲的至嘱,如今,成了要命的包袱。不归路上,当竖着的性命同一柄横着的利刀相遇,你才晓得《满江红》的写作,是从校场熟悉的枪尖上起笔,却在一块陌生的石磨上结束。一生光明磊落的你在供状上写下的八个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时时在叩着深爱着你的民众的脑门!
你那“精忠报国”的每一个字,都该活上一百年,一千年,一万年,可这区区三十九度春秋,太短,太短……
你八百五十年前的一腔热血,化作历史的一把冷汗。“莫须有”的罪名造奇冤!“莫须有”,“也许有”,“不须有”!谁让你“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谁让你浑身功夫,却无用武之地?谁让你满怀抱负,却赶上一个有重病而无良药的时代?“旧山松竹老,阴归程”。宫廷里,龙书案后昏庸的半径,量得出民间黑暗的周长。金銮殿上,悬梁上明晃的高镜,照得出朝中污秽的深度。这绝对是悲剧的情节:善良遇上恶毒,依旧善良,恶毒遇上善良,愈发恶毒。你“欲将心事付瑶琴,弦断有谁听”?
岳元帅,你是我心目中最棒的英雄。哦,岳元帅,你名字的背面是民族的痛楚,你名字的上面是历史的华章。你铮铮的誓言,不屈的信念,伟大的人格,在当年一次又一次的碰撞中,将你升华为历史星空中最亮的那颗星!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遥想岳飞当年,慷当以慨!
岳飞的遗产
蒋子龙
岳飞是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华夏子孙对他的故事大多耳熟能详:岳母刺字、朱仙镇大捷、十二道金牌、被秦桧毒害……对岳飞最突出的感觉就是忠肝烈胆,冤魂不屈!可是,不久前我去岳飞的故里汤阴,在岳飞庙正殿两侧最突出的位置,看到清同治年间榜眼出身的翰林院编修何金寿的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第一功名不爱钱。”据说无论在当时还是现在,都有人对此联不以为然,上联抄的是文天祥的句子,下联也太过直白,一如大实话,并未表达出岳飞的主要功绩,诸如尽忠呀,报国呀,浩气呀等等,显然分量不够,为什么却能摆在这么显著的位置?何金寿解释说,他思虑了很长时间,觉得只有这两句话,才能准确地概括岳飞的一生,最能代表岳飞的精神。
确是如此。在岳飞屡屡大败金兵,光复建康等故地,让南宋小朝廷有了立足之地,宋高宗也得以喘息的时候,曾相当倚重岳飞,要为他建造府第。岳飞当即辞谢:“强虏未灭,臣何以家为?”高宗便也跟着打官腔:是呀,天下确乎是不太平!岳飞随即进言:“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命,天下当太平!”何金寿认为这两句话所表达的智慧,虽平朴简括,却道出一个至理,古今亦然!眼下被曝光的贪官那么多,不也是从反面证实了,岳飞的话依旧是“天下太平”的保证嘛。难怪古往今来,大将军无数,能有几人像岳飞这般留给后人如此丰厚的遗产!历经无数个世纪,其精魂依然熠熠生辉,成为历史的一种骄傲。
中华民族自立国以来,汉唐最为强盛,两宋最为衰弱,亡国也最为悲惨,而英雄人物的慷慨壮烈又远过于其它朝代。就比如岳飞,连编纂《宋史》的元朝儒生也为其愤愤不平:“西汉而下,若韩、彭、绛、灌之为将,代不乏人,求其文武全器、仁者并施如宋岳飞者,一代岂多见哉。史称关云长通《春秋左氏》学,然未尝见其文章。(岳)飞北伐,军至汴梁之朱仙镇,有诏班师,飞自为表答诏,忠义之言,流出肺腑,真有诸葛孔明之风,而卒死于秦桧之手……高宗忍自弃其中原,故忍杀飞,呜呼冤哉!呜呼冤哉!”
文中提到的岳飞“自为表答诏”,是指朱仙镇一战岳飞以500“背嵬骑兵”大败金兵10万之众,金兵主帅金兀术仓皇遁入汴京,而岳飞大军追至距汴京仅20多公里。此时多名金将来降,父老百姓争相挽车牵牛,载粮以馈义军,顶盆焚香迎候者,充满道路……岳飞义气昂扬,谢绝端到眼前的酒,高言:“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就在此时宋高宗赵构下令其班师,岳飞惊骇,立马自写奏章:“金人锐气沮丧,尽失辎重,疾走渡河。今豪杰向风,士卒用命,天时人事,强弱已见,功及垂成,时不再来,机难轻失,臣日夜料之熟矣,惟陛下图之。”然而,高宗在一日之中竟连下12道催命金牌,创下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记录,最终把功莫大焉的岳飞送上了黄泉路。
朝廷既想杀他,自然就要为他罗织罪名,由御史中丞何铸主审。岳飞上得堂来,见满院衙役,举座高官,未发一言先撕开自己身上的衣服,露出背上深入肌肤的刺字:“尽忠报国!”这是在他第三次从戎投军时,其母姚氏夫人请“针笔匠”刺下的。在宋代延续了唐末五代的习俗,在岳士的脸或手臂上刺上军号,以防逃跑。后来演变成自愿在身上刺些花木鸟兽,抗金将领王彦的士兵,都在脸上刺了“誓杀金贼”的字样。岳母送给儿子的这四个字,也便成了岳飞的宿命。岳飞既然死心要“尽忠报国”,为什么当时的一国之君宋高宗还非要置他于死地?这就要先从宋朝基本国策说起。
其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出身武夫,得天下后汲取了唐末国擅于将,将擅于兵,五代诸帝多由军士拥立的教训,制定了治国的大政方针:重文轻武,以文制武。经过北宋王朝百余年的贯彻执行,重文轻武的国策已经演变成一种社会风气。君既重文,臣必轻武。文治固然可以制内变,然不足以抵御外侮,所以宋朝长期积弱不振,国力最是衰败。大文人倒是出了不少,如范仲淹、朱熹、司马光、欧阳修、苏东坡、李清照、陆游、辛弃疾等等,武将也都有极高的文学修养,岳飞的一曲《满江红》,成千古绝唱,其书法也大气磅礴,笔力千钧。稍后的文天祥,本来是状元出身,一带兵打仗便倒了血霉,注定死路一条。但他的《正气歌》、《过零丁洋》等诗作,却惊天地而泣鬼神,成为不朽。封建时代讲究的是“一朝天子一朝臣”,你岳飞说“尽忠报国”,要尽谁的“忠”,报谁的“国”?岳飞忠的当然是“大宋朝”,保的是整个“大宋江山”,这恰恰是赵构心中恼恨。
靖康二年,宋徽宗和宋钦宗同被金人掳走,当时被掳走的还有宗室、后妃、文武臣僚等共计三千多人,称“靖康之耻”。宋徽宗有儿子31个,已有6人早亡,其余除赵构外都被金人掳到北国去了,皇上的龙袍自然而然就穿到了他的身上。也可以说是国家的大灾大难成全了他这个皇帝,自此南宋开始,北宋结束。而岳飞的大忠是要一雪靖康之耻,直岛金人老巢,迎回“二圣”。倘允许他乘胜一路打下去,直到把父亲宋徽宗和哥哥宋钦宗都接回来,那宋高宗又往哪儿摆呢?岳飞的“尽忠报国”岂不要弄得赵构皇帝当不成了?所以岳飞越是胜利在望,越要把他调回。光是把岳回来也不安全,他的大军已深孚众望,被百姓称做“岳家军”……只要岳飞还活着,赵构的皇上就当不安稳,不杀不足以去心病。自古都是“君疑臣,臣必死”。甚至当秦桧及其爪牙万俟卨等,实在凑不出更多罪证,写奏章准备放岳飞的长子岳云一条生死时,宋高宗竟然朱笔一点,将勇冠三军、功不可没的岳云和张宪也一并处斩,以绝后患。足见其狠毒,也证明了杀岳飞并非巨轩秦桧所独为,赵构才是幕后主使。
在国运垂危之际,奸帝奸臣合谋残杀国之栋梁,极大地刺激和调动了朝野上下和广大百姓的复杂情感,这里面有憎恶、义愤、悲怆、惋惜、不平等等。所有这一切又都化为对岳飞的同情和敬慕,同情产生亲近,亲近推动流传,流传催生神话……古今中外的历史上被神化的人物,大多并没有大圆满的结局。耶稣被叛徒出卖钉死在十字架上;生前不甚得意,颠沛流离“急急若丧之犬”的孔子,死后却渐渐成了圣人;英雄一世,最后却因骄傲轻敌、刚愎自用而打了大败仗,竟连自己的脑袋都被人偷走了的关羽,却一步步地成了“武圣人”、“武财神”……岳飞也一样,在被害死的那一刻,却波澜壮阔地登上了生命的巅峰,成为民族精神的象征,千秋万代接受民族的崇敬。
是岳飞,强烈而鲜明地提升和区分了中国式的忠奸文化。中国有无以计数的各式各样的庙,只在各地的岳飞庙前,才塑有奸臣、叛徒和小人的跪像。而且民间传说击桧之头,永不头痛;击桧之心,永不心痛。在永远跪着的群丑两侧,有这样一副联:“蓬头垢面跪阶前,想想当年宰相;端冕垂旒临座上,看看今日将军。”让历史、让民族的良知,让古今百姓,出一口胸中恶气,大快人心!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在激昂的擂鼓声中,你战袍披身,枪戟在握,英气逼人,踏着硝烟滚滚的时代风尘,带着威武和自信,带着凄苦和无奈,向我们走来。悲耶?喜耶?你剑眉深锁,坚毅,不语。“正邪自古同冰炭,毁誉于世判伪真”!你永远在历史星空中闪耀着光华,激励着多少志士豪杰!
你,宽厚的脊背,坚韧地负起母亲的叮咛与呻吟的神州:“精忠报国!”——可报国之路,让昏君奸臣弄得曲曲折折、坑坑洼洼、险象环生。你忠于谁,谁就决定你的生死。朝中赐你财物、宅院,美女的人,说不定随时便赐你——死!可你忙于出征、忙于布陈,忙于厮杀。你牛头山设伏,大破金兀术,收复建康;你“岳家军”出马,击败“铁浮图”,挫金锐气,郾城大捷,你“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你“架长车,踏破贺兰山阙”,你“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可你却不曾留心,朝臣的笑容,是一把带刺的刀,更不曾留意,天子是夸奖,是一种带回钩的剑……
你挡得住前阵的拼打,却经不住背后的谋杀……
夜黑月飞高,阴谋出皇城,十二道金字牌,十二个夜叉——将忠良捉拿。你明愤“十年之功,废于一旦”,你哭诉“所得州郡,一朝全休”,你呐喊“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你高呼“乾坤世界,无由再复”!你角色的转换胜过险途变幻,连看惯沉浮的黄河,事先都毫无知觉,东流依旧,等你抢渡。只有那首《小重山》,真似乎给了人一种不祥的预兆。手上的铐子,脚上的镣子,颈上的枷子,最重的是驮在背上——那母亲的至嘱,如今,成了要命的包袱。不归路上,当竖着的性命同一柄横着的利刀相遇,你才晓得《满江红》的写作,是从校场熟悉的枪尖上起笔,却在一块陌生的石磨上结束。一生光明磊落的你在供状上写下的八个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时时在叩着深爱着你的民众的脑门!
你那“精忠报国”的每一个字,都该活上一百年,一千年,一万年,可这区区三十九度春秋,太短,太短……
你八百五十年前的一腔热血,化作历史的一把冷汗。“莫须有”的罪名造奇冤!“莫须有”,“也许有”,“不须有”!谁让你“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谁让你浑身功夫,却无用武之地?谁让你满怀抱负,却赶上一个有重病而无良药的时代?“旧山松竹老,阴归程”。宫廷里,龙书案后昏庸的半径,量得出民间黑暗的周长。金銮殿上,悬梁上明晃的高镜,照得出朝中污秽的深度。这绝对是悲剧的情节:善良遇上恶毒,依旧善良,恶毒遇上善良,愈发恶毒。你“欲将心事付瑶琴,弦断有谁听”?
岳元帅,你是我心目中最棒的英雄。哦,岳元帅,你名字的背面是民族的痛楚,你名字的上面是历史的华章。你铮铮的誓言,不屈的信念,伟大的人格,在当年一次又一次的碰撞中,将你升华为历史星空中最亮的那颗星!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遥想岳飞当年,慷当以慨!
岳飞的遗产
蒋子龙
岳飞是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华夏子孙对他的故事大多耳熟能详:岳母刺字、朱仙镇大捷、十二道金牌、被秦桧毒害……对岳飞最突出的感觉就是忠肝烈胆,冤魂不屈!可是,不久前我去岳飞的故里汤阴,在岳飞庙正殿两侧最突出的位置,看到清同治年间榜眼出身的翰林院编修何金寿的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第一功名不爱钱。”据说无论在当时还是现在,都有人对此联不以为然,上联抄的是文天祥的句子,下联也太过直白,一如大实话,并未表达出岳飞的主要功绩,诸如尽忠呀,报国呀,浩气呀等等,显然分量不够,为什么却能摆在这么显著的位置?何金寿解释说,他思虑了很长时间,觉得只有这两句话,才能准确地概括岳飞的一生,最能代表岳飞的精神。
确是如此。在岳飞屡屡大败金兵,光复建康等故地,让南宋小朝廷有了立足之地,宋高宗也得以喘息的时候,曾相当倚重岳飞,要为他建造府第。岳飞当即辞谢:“强虏未灭,臣何以家为?”高宗便也跟着打官腔:是呀,天下确乎是不太平!岳飞随即进言:“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命,天下当太平!”何金寿认为这两句话所表达的智慧,虽平朴简括,却道出一个至理,古今亦然!眼下被曝光的贪官那么多,不也是从反面证实了,岳飞的话依旧是“天下太平”的保证嘛。难怪古往今来,大将军无数,能有几人像岳飞这般留给后人如此丰厚的遗产!历经无数个世纪,其精魂依然熠熠生辉,成为历史的一种骄傲。
中华民族自立国以来,汉唐最为强盛,两宋最为衰弱,亡国也最为悲惨,而英雄人物的慷慨壮烈又远过于其它朝代。就比如岳飞,连编纂《宋史》的元朝儒生也为其愤愤不平:“西汉而下,若韩、彭、绛、灌之为将,代不乏人,求其文武全器、仁者并施如宋岳飞者,一代岂多见哉。史称关云长通《春秋左氏》学,然未尝见其文章。(岳)飞北伐,军至汴梁之朱仙镇,有诏班师,飞自为表答诏,忠义之言,流出肺腑,真有诸葛孔明之风,而卒死于秦桧之手……高宗忍自弃其中原,故忍杀飞,呜呼冤哉!呜呼冤哉!”
文中提到的岳飞“自为表答诏”,是指朱仙镇一战岳飞以500“背嵬骑兵”大败金兵10万之众,金兵主帅金兀术仓皇遁入汴京,而岳飞大军追至距汴京仅20多公里。此时多名金将来降,父老百姓争相挽车牵牛,载粮以馈义军,顶盆焚香迎候者,充满道路……岳飞义气昂扬,谢绝端到眼前的酒,高言:“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就在此时宋高宗赵构下令其班师,岳飞惊骇,立马自写奏章:“金人锐气沮丧,尽失辎重,疾走渡河。今豪杰向风,士卒用命,天时人事,强弱已见,功及垂成,时不再来,机难轻失,臣日夜料之熟矣,惟陛下图之。”然而,高宗在一日之中竟连下12道催命金牌,创下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记录,最终把功莫大焉的岳飞送上了黄泉路。
朝廷既想杀他,自然就要为他罗织罪名,由御史中丞何铸主审。岳飞上得堂来,见满院衙役,举座高官,未发一言先撕开自己身上的衣服,露出背上深入肌肤的刺字:“尽忠报国!”这是在他第三次从戎投军时,其母姚氏夫人请“针笔匠”刺下的。在宋代延续了唐末五代的习俗,在岳士的脸或手臂上刺上军号,以防逃跑。后来演变成自愿在身上刺些花木鸟兽,抗金将领王彦的士兵,都在脸上刺了“誓杀金贼”的字样。岳母送给儿子的这四个字,也便成了岳飞的宿命。岳飞既然死心要“尽忠报国”,为什么当时的一国之君宋高宗还非要置他于死地?这就要先从宋朝基本国策说起。
其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出身武夫,得天下后汲取了唐末国擅于将,将擅于兵,五代诸帝多由军士拥立的教训,制定了治国的大政方针:重文轻武,以文制武。经过北宋王朝百余年的贯彻执行,重文轻武的国策已经演变成一种社会风气。君既重文,臣必轻武。文治固然可以制内变,然不足以抵御外侮,所以宋朝长期积弱不振,国力最是衰败。大文人倒是出了不少,如范仲淹、朱熹、司马光、欧阳修、苏东坡、李清照、陆游、辛弃疾等等,武将也都有极高的文学修养,岳飞的一曲《满江红》,成千古绝唱,其书法也大气磅礴,笔力千钧。稍后的文天祥,本来是状元出身,一带兵打仗便倒了血霉,注定死路一条。但他的《正气歌》、《过零丁洋》等诗作,却惊天地而泣鬼神,成为不朽。封建时代讲究的是“一朝天子一朝臣”,你岳飞说“尽忠报国”,要尽谁的“忠”,报谁的“国”?岳飞忠的当然是“大宋朝”,保的是整个“大宋江山”,这恰恰是赵构心中恼恨。
靖康二年,宋徽宗和宋钦宗同被金人掳走,当时被掳走的还有宗室、后妃、文武臣僚等共计三千多人,称“靖康之耻”。宋徽宗有儿子31个,已有6人早亡,其余除赵构外都被金人掳到北国去了,皇上的龙袍自然而然就穿到了他的身上。也可以说是国家的大灾大难成全了他这个皇帝,自此南宋开始,北宋结束。而岳飞的大忠是要一雪靖康之耻,直岛金人老巢,迎回“二圣”。倘允许他乘胜一路打下去,直到把父亲宋徽宗和哥哥宋钦宗都接回来,那宋高宗又往哪儿摆呢?岳飞的“尽忠报国”岂不要弄得赵构皇帝当不成了?所以岳飞越是胜利在望,越要把他调回。光是把岳回来也不安全,他的大军已深孚众望,被百姓称做“岳家军”……只要岳飞还活着,赵构的皇上就当不安稳,不杀不足以去心病。自古都是“君疑臣,臣必死”。甚至当秦桧及其爪牙万俟卨等,实在凑不出更多罪证,写奏章准备放岳飞的长子岳云一条生死时,宋高宗竟然朱笔一点,将勇冠三军、功不可没的岳云和张宪也一并处斩,以绝后患。足见其狠毒,也证明了杀岳飞并非巨轩秦桧所独为,赵构才是幕后主使。
在国运垂危之际,奸帝奸臣合谋残杀国之栋梁,极大地刺激和调动了朝野上下和广大百姓的复杂情感,这里面有憎恶、义愤、悲怆、惋惜、不平等等。所有这一切又都化为对岳飞的同情和敬慕,同情产生亲近,亲近推动流传,流传催生神话……古今中外的历史上被神化的人物,大多并没有大圆满的结局。耶稣被叛徒出卖钉死在十字架上;生前不甚得意,颠沛流离“急急若丧之犬”的孔子,死后却渐渐成了圣人;英雄一世,最后却因骄傲轻敌、刚愎自用而打了大败仗,竟连自己的脑袋都被人偷走了的关羽,却一步步地成了“武圣人”、“武财神”……岳飞也一样,在被害死的那一刻,却波澜壮阔地登上了生命的巅峰,成为民族精神的象征,千秋万代接受民族的崇敬。
是岳飞,强烈而鲜明地提升和区分了中国式的忠奸文化。中国有无以计数的各式各样的庙,只在各地的岳飞庙前,才塑有奸臣、叛徒和小人的跪像。而且民间传说击桧之头,永不头痛;击桧之心,永不心痛。在永远跪着的群丑两侧,有这样一副联:“蓬头垢面跪阶前,想想当年宰相;端冕垂旒临座上,看看今日将军。”让历史、让民族的良知,让古今百姓,出一口胸中恶气,大快人心!
公元1103年,即宋徽宗崇宁二年,岳飞诞生了。宋徽宗任用奸臣蔡京为相,令销毁三苏、黄庭坚、秦观等人著作,重申禁"元佑学术", 同时治罪上书言事的人们。朝野寂静了,只是再也没有生气,万马齐喑。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就在近乎让人滞息的日子,生活于我国东北的女真族,在白山黑水之间崛起,定鼎公宇(今黑龙江省阿城南),建立金国。十年之后,金人南下,消灭了已立国209年的辽国。随后,如飞沙走石,如沉雷急雨,金人的马蹄敲响了北宋的沉寂。强弓劲矢,让北宋的边境频频告急。
马蹄到处无青草。北宋的人们就这样生活在阴影之下,生活在恐怖之中。岳飞赶上了这样一个时代,一个天崩地坼的时代,一个危机四伏的时代。
"时穷节乃见",不幸的时代将要成就英雄的功名,让英雄去纵马弯弓,去喋血沙场,去成为真的猛士,去挽狂澜于即倒!
二
英雄的出场大都有些传奇色彩,上古有炎帝梦日受孕20个月而生,体现了古人对自己祖先的神奇揣想,同时也为自己的存在崇拜找到了一种精神的凭藉。后人延续了这种凭藉。如屈原自承"帝高阳之苗裔";李世民出生时相传有两条龙在门外相戏三日才离去,等等。岳飞出世,天地也呈异象,是吉祥之兆。
那是一个初春的早晨,黄河北岸相州汤阴县永和乡,一个叫岳和的农民家里,诞生了一个男孩。这男孩呱呱坠地时,有大鹏在屋顶飞绕,久不离去。岳和与妻子姚氏都是三十多岁的年纪,头次喜得贵子,就给儿子取名岳飞,字鹏举,希望他将来一飞冲天,鹏程万里。三朝那天,岳家的亲朋戚友都来贺喜。突然,电闪雷鸣,风雨交加,黄河决堤了。姚氏急中生智,连忙抱起婴儿坐进墙角的荷花缸。荷花缸却随水漂流了很远,漂到了河北内黄县一个叫麒麟村的地方。一个叫王明的富户发现了荷花缸,赶忙将落难的姚氏母子救起。
岳飞母子就这样奇迹般地生还。滔滔洪水掀不翻小小的荷花缸,是有神灵佑护,还是有祥光独照?
有人说,这是后人为了神化岳飞而编造的传奇。九百年来,"岳飞崇拜"现象在中华大地上生生不息,上至达官贵人,下至黎民百姓。经过岁月的沉淀,就像关云长、薛仁贵、杨家将一样,岳飞是有好多个的,有传说中的岳飞,历史上的岳飞,神坛上的岳飞,有血有肉的岳飞。
史书记载,岳飞从小就与众不同,不辞辛苦,刚毅顽强;志向远大,天资聪慧。他的成长是一个历练的过程,写满梦想,不断超越。他喜欢读《左传》,喜欢读孙武、吴起的兵书,喜欢练习武术。此时,中原板荡,遍地兵戈。岳飞对母亲说,要去当兵。母亲把他叫到一边,用烧红的玉佩在他背上烙上"尽忠报国"四字。一阵钻心的疼痛之后,"尽忠报国"四字溶入了岳飞的肉体,溶入了他的生命。岳飞的人生舞台将要把这四个字演绎得轰轰烈烈。
母亲说,读书投笔,皆系兴亡。大丈夫不去报效祖国,生命还有什么意义呢?岳母刺字的方式可能有些原始,但这是母爱的另一种形式。原来,爱是生命最高级的情感,是最终极的智慧。岳飞后来的成就,后来的英名,都与母亲的影响分不开。不管在哪里,直到临死,爱母亲,爱这片黄土地,是一种无所不在的力量,是将原子之内的粒子拉在一起的一个要素。
岳飞先到宗泽手下当兵。年轻的岳飞忠厚、正直、机灵、勇猛,很快脱颖而出。宗泽是抗金名将,非常喜爱这个年轻士兵。宗泽临死时,把岳飞叫到床前,连呼三声"过河!过河!过河!"意思是打过黄河,收复失地。这一声声呼喊,震动三山五岳,铭刻在南宋爱国军民的心坎里,更深深铭刻在青年岳飞的心坎里。
康王赵构被拥立称帝后一路南逃。这时,24岁的岳飞站出来了,要求赵构"亲率六军,迤逦北渡,天威所临,将帅一心,士卒作气,中原之地指期可复。"赵构不是个有大志向的人,这个年轻的下级军官越级上书,要他亲自率兵打仗,让他非常恼火。他下令以"妄议天下事"的罪名,罢了岳飞的官。
打击是沉重的,但"从戎报国"的信念不会改变。岳飞渡河北上,投靠河北招讨使张所,走向抗金前线。在张所的部队,岳飞一路搏杀。在无数次惨烈的战斗中,打得人为血人,马为血马。他的战功越来越多,名声越来越大,敌人越来越怕。此时,朝廷正是用人之际,赵构也不念旧恶,重用岳飞。绍兴三年秋, "入见,帝手书'精忠岳飞'字,制旗以赐之。授镇南军承宣使、江南西路沿江制置使,又改神武后军都统制,仍制置使。"这一年,岳飞30岁,是当时军队高级将领中最年轻的。后来,赵构一再给岳飞加官进爵。绍兴七年,他给岳飞"拜太尉",并说"听飞号令,如朕亲行。"就是说让下面的官员像服从自己一样服从岳飞,信任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绍兴九年,他让岳飞"授开府仪同三司",将皇室的安危都交给了岳飞。绍兴十年,"金人攻拱毫,刘告急,命飞驰援,飞遣张宪、姚政赴之。帝赐札曰:设施之方,一以委卿,朕不遥度。"这就是说你爱怎么打就怎么打,我把大权交给你了。
皇帝赵构是一个有城府的人,这是他的一个策略。要过好日子,要稳定南宋政权,需要岳飞这样的顶梁柱。而于岳飞,报效国家和民族,英雄要有武之地,还需朝廷的支持。两者是互为依存的。岳飞期待过自己与皇帝的关系能像唐太宗与魏征一样亲密无间,能像刘备与诸葛亮一样风云际会。他多次表示对皇帝的忠心。一次,"帝手书曹操、诸葛亮、羊祜三事赐之",想看看岳飞对这三个人的看法,想试探岳飞。岳飞"独指操为奸贼而鄙之",把曹操大骂了一顿,以证明自己不会做曹操,会对皇帝忠心耿耿。他的忠君思想与民族思想互为表里。人类从诞生的那天起就从属于不同的部族和利益集团。只要有民族和民族之间的斗争,就会有维护民族利益的思想和民族主义。
岳家军渡过黄河,向同胞和敌人亮相。
黄色的峰峦似凝固的波涛,黄色的波涛似起伏的峰峦。岳家军在这片黄土地上与侵略者展开搏杀。保家卫国是他们的信念。而信念的力量惊人,它可以改变恶劣的现状,获得令人难以置信的成功。没有后援,面对强敌,岳家军居然所向披靡。愤怒的黄河在血管里流淌,祖国的土地不是无人之境。以意志对蛮横,以正气对邪恶,以血刃对肆虐,迸溅的血花,烧毁了泪水浸泡的岁月。信念在岳飞的体内,像一座火山,也许会休眠一会儿,但只要是火山,一定会证明自己的热和光,证明魄力,证明爆发的震撼。
冬去春来,岳飞马上称雄,纵横捭阖。他善于以少击众,善于出其不意,善于打大仗、硬仗、恶仗。一双鹰样的眼睛,狼样的嗅觉。要是有所行动,岳飞就召集属官一起谋划,谋划好后再与敌交战,因而总是胜利;若突然遭遇敌人,则镇定自若,所以敌人评论岳飞的军队说:"撼大山易,撼岳家军难。"张俊曾经询问岳飞用兵的方法,岳飞回答:"仁义、智慧、诚信、勇敢、严格、缺一不可。"
这句话,流传了九百多年,流传于海内外,成就了无数英雄豪杰。按照这句话的指引去打造部队,当然就是英雄的部队,是无往而不胜的部队。一旦这支部队注入了英雄气,不管岁月流逝,人员更迭,这支部队的灵魂永在。
公元1140年,绍兴十年夏天,黄河北岸的郾城,打了一场罕见的恶仗。
岳飞的轻骑兵驻扎郾城,金兵统帅兀术驻扎城外。
秋天的暮色中,岳家军在"岳"字的大旗下严阵以待。兀术的部队黑压压的一片,哇哇乱叫。就像猛虎和狼的凝视对峙,谁也不能先行脱离战场。这次,兀术花了血本,以数倍的兵力,欲置岳飞于死地。他认为其他宋将容易对付,只有岳飞是块硬骨头。而打败了岳飞,就等于拿下了南宋。
宋高宗闻讯后大惊失色,命令岳飞谨慎处置,保全部队。意思是可以弃城逃跑。岳飞胸有成竹。他不断派兵挑战,并辱骂金兵。他要激怒兀术,伺机消灭他。
果真,兀术沉不住气了,他汇合龙虎大王、盖天大王赛里、韩常的兵力,从几个方向饿狼般向岳家军扑去。
岳飞沉着应对,命令步卒拿着麻扎刀冲入敌阵。因为,兀术亲率的一万五千骑兵,是一支精锐部队,他们身披重甲,用绳索互相连在一起,三人为一组,号称"拐子马",战无不胜。岳家军不用抬头,只砍敌人的马腿。拐子马因绳索互相联结,一马倒下,其它两匹马便不能行动。马被砍断腿了,互相牵制,战场一片惨叫,一片混乱。
岳飞亲率的骑兵出发了。他一声长啸,一马当先,跃入敌阵。如蛟龙出水,猛虎下山。只见长剑挥动,敌人的首级纷纷落地,杀得血流成河,天昏地暗。
英雄是鼓舞人心的旗帜。岳飞振擘一呼,胆怯的成了勇士,懦弱的变得强壮。战鼓催人,杀声震天……
这场战斗,粉碎了"拐子马"不可战胜的神话,创造了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又一战例。
这一仗和随后的颍昌大战,大伤了金国的元气,稳定了南宋政权。
兀术的女婿夏金吾和副统军粘罕索孛堇被割了首级。兀术落荒而逃,大哭说:"我自海上起兵以来,都是以拐子马取胜,今天全完了。"
岳飞是为战争而生、更是为和平而战的。他在抵御外侮的战争中成长,并一步一步地成就军事家的英名。他指挥过的战役次数之多,规模之大,战场之宏阔,战斗之残酷,在人类战争史上可圈可点。他是南宋的脊梁,是战功盖世的英雄。世人为之仰望。仰望他那摧不垮的钢铁意志和洞察战场复杂形势的深邃目光,仰望那将战场险境化为胜利的铁腕和奇谋,仰望那面对皇帝敢于说"不"的胆识和豪气,仰望那冲入敌阵取敌首级的勇猛作风。
数天下英雄,谁能出其左右?
三
岳飞死了,死在除夕前夜。他没有死在杀敌的战场,而是死在他"尽忠"的朝廷刑场,死在悲剧的核心,死在祖国最需要他的时候。
直到今天,除夕之夜仍是我们的梦想和向往,一家人欢欢喜喜,无忧无虑,开怀畅饮。可以玩花炮,可以吃饺子。可我们哪曾想过,除夕前夜也有血腥,也有哀伤和悲愤?
这是公元1141年,绍兴11年12月29日,临安城(今杭州)凄风苦雨,整日不绝。街上没有行人,没有吆喝,没有桃符更新,更没有过年的气氛。人们预感到将要发生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
岳飞被关押在大理寺的风波亭里。这是个死牢。从元帅到囚犯,从天堂到地狱,从万众景仰到无底深渊,这一切仿佛发生在一夜之间。
沉重的牢门被徐徐地打开了。皇帝的诏令在漆黑的夜里久久回荡,让人毛骨悚然:"岳飞特赐死,张宪、岳云并依军法施行。"
岳飞惨然一笑。他已经听说,审判官原本判决岳云三年徒刑,是皇帝亲笔改为处死。他和儿子并不怕死,只是壮志未酬。此刻,他想起了宗泽的临终嘱托,想起了被金兵占领的国土,想起了流离失所的父老乡亲,想起了历史上还有好多英雄豪杰被冤死!他潸然泪下,有多少生命可以重来?
三个月前,岳飞被人从江西庐山带到京城。他曾将家安在庐山,将母亲葬在庐山。他甚至想过,以后收复了中原,就解甲归田回庐山。这天,他忽然预感到什么,想要到母亲的坟头坐坐。母亲在他30岁的时候去世,天人永隔,遗恨终生。他总是觉得母亲还在,他要去听听母亲的呼吸,去解读母亲的生命密码。他要告诉母亲关于前方的战事,关于心中的快乐,关于无法排除的郁闷。只有母亲,才是精神的港湾,才是心灵的寄托。
忽然,一队人马向他奔来。钦命御前统制官杨沂中来了,冷笑着命岳飞接旨。这旨是秦桧以皇帝的名义拟的,说要请他到京城去休息。
岳飞知道是怎么回事。暮色清寥中,他回头望望母亲的墓地,再一次跪倒在地。他知道,这是向母亲最后的鞠躬。
此刻,我遥想岳飞离开的场景,那分明是残酷的告别。没有仪式,没有人送行,只有秋风呼呼地吹。令人眷念怅寻的黄昏,平添一层凋零的肃杀。
岳飞相信直觉。直觉是他生命的指向针。他开始上路,没有尽头的路就像没有尽头的直觉,告诉他世界的秘密和生死的疆界。一阵风吹过,他的身体一阵颤抖。有张大网已经向他撒下,大将张宪和爱子岳云已经被捕,没有任何罪名。当岳飞在巡检官家歇脚的时候,很多旧属闻讯赶来,一个一个劝他。此去临安凶多吉少,不要去送死,或是学学韩世忠,找皇帝求情。但见岳飞神色严峻,目光如炬:"只有前去!"
岳飞踏遍庐山,心静如水。他坦坦荡荡,一心报国。可前程渺茫,孤掌难鸣。他已经不对朝廷抱有什么希望,已经准备慷慨赴死。如果能用一个人的死去唤醒当权者的糊涂,也是值得的。一个将生死置之度外的人,还有什么可畏惧的呢?
到临安,秦桧下令将他逮捕。这时候,岳飞还有机会在旧属帮助下逃走。但他拒绝了,只是说上苍有眼,就不会陷忠臣于不义。否则,能往哪里逃呢?
审讯只是一种虚假的形式,早已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因为罪名已按皇帝和秦桧的意图定下。现在,审讯官要岳飞在供状上画押,并宣读皇帝圣旨。岳飞提笔写下八个大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岳飞倒下了,犹如一颗明星从天庭陨落,划破了沉沉黑夜。是非功过,后人去评说吧!
这是一个真正英雄的死法。其骨铮铮,其心昭昭。
其时,岳飞39岁,正是年富力强;岳云22岁,一个少年英雄!
马蹄到处无青草。北宋的人们就这样生活在阴影之下,生活在恐怖之中。岳飞赶上了这样一个时代,一个天崩地坼的时代,一个危机四伏的时代。
"时穷节乃见",不幸的时代将要成就英雄的功名,让英雄去纵马弯弓,去喋血沙场,去成为真的猛士,去挽狂澜于即倒!
二
英雄的出场大都有些传奇色彩,上古有炎帝梦日受孕20个月而生,体现了古人对自己祖先的神奇揣想,同时也为自己的存在崇拜找到了一种精神的凭藉。后人延续了这种凭藉。如屈原自承"帝高阳之苗裔";李世民出生时相传有两条龙在门外相戏三日才离去,等等。岳飞出世,天地也呈异象,是吉祥之兆。
那是一个初春的早晨,黄河北岸相州汤阴县永和乡,一个叫岳和的农民家里,诞生了一个男孩。这男孩呱呱坠地时,有大鹏在屋顶飞绕,久不离去。岳和与妻子姚氏都是三十多岁的年纪,头次喜得贵子,就给儿子取名岳飞,字鹏举,希望他将来一飞冲天,鹏程万里。三朝那天,岳家的亲朋戚友都来贺喜。突然,电闪雷鸣,风雨交加,黄河决堤了。姚氏急中生智,连忙抱起婴儿坐进墙角的荷花缸。荷花缸却随水漂流了很远,漂到了河北内黄县一个叫麒麟村的地方。一个叫王明的富户发现了荷花缸,赶忙将落难的姚氏母子救起。
岳飞母子就这样奇迹般地生还。滔滔洪水掀不翻小小的荷花缸,是有神灵佑护,还是有祥光独照?
有人说,这是后人为了神化岳飞而编造的传奇。九百年来,"岳飞崇拜"现象在中华大地上生生不息,上至达官贵人,下至黎民百姓。经过岁月的沉淀,就像关云长、薛仁贵、杨家将一样,岳飞是有好多个的,有传说中的岳飞,历史上的岳飞,神坛上的岳飞,有血有肉的岳飞。
史书记载,岳飞从小就与众不同,不辞辛苦,刚毅顽强;志向远大,天资聪慧。他的成长是一个历练的过程,写满梦想,不断超越。他喜欢读《左传》,喜欢读孙武、吴起的兵书,喜欢练习武术。此时,中原板荡,遍地兵戈。岳飞对母亲说,要去当兵。母亲把他叫到一边,用烧红的玉佩在他背上烙上"尽忠报国"四字。一阵钻心的疼痛之后,"尽忠报国"四字溶入了岳飞的肉体,溶入了他的生命。岳飞的人生舞台将要把这四个字演绎得轰轰烈烈。
母亲说,读书投笔,皆系兴亡。大丈夫不去报效祖国,生命还有什么意义呢?岳母刺字的方式可能有些原始,但这是母爱的另一种形式。原来,爱是生命最高级的情感,是最终极的智慧。岳飞后来的成就,后来的英名,都与母亲的影响分不开。不管在哪里,直到临死,爱母亲,爱这片黄土地,是一种无所不在的力量,是将原子之内的粒子拉在一起的一个要素。
岳飞先到宗泽手下当兵。年轻的岳飞忠厚、正直、机灵、勇猛,很快脱颖而出。宗泽是抗金名将,非常喜爱这个年轻士兵。宗泽临死时,把岳飞叫到床前,连呼三声"过河!过河!过河!"意思是打过黄河,收复失地。这一声声呼喊,震动三山五岳,铭刻在南宋爱国军民的心坎里,更深深铭刻在青年岳飞的心坎里。
康王赵构被拥立称帝后一路南逃。这时,24岁的岳飞站出来了,要求赵构"亲率六军,迤逦北渡,天威所临,将帅一心,士卒作气,中原之地指期可复。"赵构不是个有大志向的人,这个年轻的下级军官越级上书,要他亲自率兵打仗,让他非常恼火。他下令以"妄议天下事"的罪名,罢了岳飞的官。
打击是沉重的,但"从戎报国"的信念不会改变。岳飞渡河北上,投靠河北招讨使张所,走向抗金前线。在张所的部队,岳飞一路搏杀。在无数次惨烈的战斗中,打得人为血人,马为血马。他的战功越来越多,名声越来越大,敌人越来越怕。此时,朝廷正是用人之际,赵构也不念旧恶,重用岳飞。绍兴三年秋, "入见,帝手书'精忠岳飞'字,制旗以赐之。授镇南军承宣使、江南西路沿江制置使,又改神武后军都统制,仍制置使。"这一年,岳飞30岁,是当时军队高级将领中最年轻的。后来,赵构一再给岳飞加官进爵。绍兴七年,他给岳飞"拜太尉",并说"听飞号令,如朕亲行。"就是说让下面的官员像服从自己一样服从岳飞,信任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绍兴九年,他让岳飞"授开府仪同三司",将皇室的安危都交给了岳飞。绍兴十年,"金人攻拱毫,刘告急,命飞驰援,飞遣张宪、姚政赴之。帝赐札曰:设施之方,一以委卿,朕不遥度。"这就是说你爱怎么打就怎么打,我把大权交给你了。
皇帝赵构是一个有城府的人,这是他的一个策略。要过好日子,要稳定南宋政权,需要岳飞这样的顶梁柱。而于岳飞,报效国家和民族,英雄要有武之地,还需朝廷的支持。两者是互为依存的。岳飞期待过自己与皇帝的关系能像唐太宗与魏征一样亲密无间,能像刘备与诸葛亮一样风云际会。他多次表示对皇帝的忠心。一次,"帝手书曹操、诸葛亮、羊祜三事赐之",想看看岳飞对这三个人的看法,想试探岳飞。岳飞"独指操为奸贼而鄙之",把曹操大骂了一顿,以证明自己不会做曹操,会对皇帝忠心耿耿。他的忠君思想与民族思想互为表里。人类从诞生的那天起就从属于不同的部族和利益集团。只要有民族和民族之间的斗争,就会有维护民族利益的思想和民族主义。
岳家军渡过黄河,向同胞和敌人亮相。
黄色的峰峦似凝固的波涛,黄色的波涛似起伏的峰峦。岳家军在这片黄土地上与侵略者展开搏杀。保家卫国是他们的信念。而信念的力量惊人,它可以改变恶劣的现状,获得令人难以置信的成功。没有后援,面对强敌,岳家军居然所向披靡。愤怒的黄河在血管里流淌,祖国的土地不是无人之境。以意志对蛮横,以正气对邪恶,以血刃对肆虐,迸溅的血花,烧毁了泪水浸泡的岁月。信念在岳飞的体内,像一座火山,也许会休眠一会儿,但只要是火山,一定会证明自己的热和光,证明魄力,证明爆发的震撼。
冬去春来,岳飞马上称雄,纵横捭阖。他善于以少击众,善于出其不意,善于打大仗、硬仗、恶仗。一双鹰样的眼睛,狼样的嗅觉。要是有所行动,岳飞就召集属官一起谋划,谋划好后再与敌交战,因而总是胜利;若突然遭遇敌人,则镇定自若,所以敌人评论岳飞的军队说:"撼大山易,撼岳家军难。"张俊曾经询问岳飞用兵的方法,岳飞回答:"仁义、智慧、诚信、勇敢、严格、缺一不可。"
这句话,流传了九百多年,流传于海内外,成就了无数英雄豪杰。按照这句话的指引去打造部队,当然就是英雄的部队,是无往而不胜的部队。一旦这支部队注入了英雄气,不管岁月流逝,人员更迭,这支部队的灵魂永在。
公元1140年,绍兴十年夏天,黄河北岸的郾城,打了一场罕见的恶仗。
岳飞的轻骑兵驻扎郾城,金兵统帅兀术驻扎城外。
秋天的暮色中,岳家军在"岳"字的大旗下严阵以待。兀术的部队黑压压的一片,哇哇乱叫。就像猛虎和狼的凝视对峙,谁也不能先行脱离战场。这次,兀术花了血本,以数倍的兵力,欲置岳飞于死地。他认为其他宋将容易对付,只有岳飞是块硬骨头。而打败了岳飞,就等于拿下了南宋。
宋高宗闻讯后大惊失色,命令岳飞谨慎处置,保全部队。意思是可以弃城逃跑。岳飞胸有成竹。他不断派兵挑战,并辱骂金兵。他要激怒兀术,伺机消灭他。
果真,兀术沉不住气了,他汇合龙虎大王、盖天大王赛里、韩常的兵力,从几个方向饿狼般向岳家军扑去。
岳飞沉着应对,命令步卒拿着麻扎刀冲入敌阵。因为,兀术亲率的一万五千骑兵,是一支精锐部队,他们身披重甲,用绳索互相连在一起,三人为一组,号称"拐子马",战无不胜。岳家军不用抬头,只砍敌人的马腿。拐子马因绳索互相联结,一马倒下,其它两匹马便不能行动。马被砍断腿了,互相牵制,战场一片惨叫,一片混乱。
岳飞亲率的骑兵出发了。他一声长啸,一马当先,跃入敌阵。如蛟龙出水,猛虎下山。只见长剑挥动,敌人的首级纷纷落地,杀得血流成河,天昏地暗。
英雄是鼓舞人心的旗帜。岳飞振擘一呼,胆怯的成了勇士,懦弱的变得强壮。战鼓催人,杀声震天……
这场战斗,粉碎了"拐子马"不可战胜的神话,创造了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又一战例。
这一仗和随后的颍昌大战,大伤了金国的元气,稳定了南宋政权。
兀术的女婿夏金吾和副统军粘罕索孛堇被割了首级。兀术落荒而逃,大哭说:"我自海上起兵以来,都是以拐子马取胜,今天全完了。"
岳飞是为战争而生、更是为和平而战的。他在抵御外侮的战争中成长,并一步一步地成就军事家的英名。他指挥过的战役次数之多,规模之大,战场之宏阔,战斗之残酷,在人类战争史上可圈可点。他是南宋的脊梁,是战功盖世的英雄。世人为之仰望。仰望他那摧不垮的钢铁意志和洞察战场复杂形势的深邃目光,仰望那将战场险境化为胜利的铁腕和奇谋,仰望那面对皇帝敢于说"不"的胆识和豪气,仰望那冲入敌阵取敌首级的勇猛作风。
数天下英雄,谁能出其左右?
三
岳飞死了,死在除夕前夜。他没有死在杀敌的战场,而是死在他"尽忠"的朝廷刑场,死在悲剧的核心,死在祖国最需要他的时候。
直到今天,除夕之夜仍是我们的梦想和向往,一家人欢欢喜喜,无忧无虑,开怀畅饮。可以玩花炮,可以吃饺子。可我们哪曾想过,除夕前夜也有血腥,也有哀伤和悲愤?
这是公元1141年,绍兴11年12月29日,临安城(今杭州)凄风苦雨,整日不绝。街上没有行人,没有吆喝,没有桃符更新,更没有过年的气氛。人们预感到将要发生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
岳飞被关押在大理寺的风波亭里。这是个死牢。从元帅到囚犯,从天堂到地狱,从万众景仰到无底深渊,这一切仿佛发生在一夜之间。
沉重的牢门被徐徐地打开了。皇帝的诏令在漆黑的夜里久久回荡,让人毛骨悚然:"岳飞特赐死,张宪、岳云并依军法施行。"
岳飞惨然一笑。他已经听说,审判官原本判决岳云三年徒刑,是皇帝亲笔改为处死。他和儿子并不怕死,只是壮志未酬。此刻,他想起了宗泽的临终嘱托,想起了被金兵占领的国土,想起了流离失所的父老乡亲,想起了历史上还有好多英雄豪杰被冤死!他潸然泪下,有多少生命可以重来?
三个月前,岳飞被人从江西庐山带到京城。他曾将家安在庐山,将母亲葬在庐山。他甚至想过,以后收复了中原,就解甲归田回庐山。这天,他忽然预感到什么,想要到母亲的坟头坐坐。母亲在他30岁的时候去世,天人永隔,遗恨终生。他总是觉得母亲还在,他要去听听母亲的呼吸,去解读母亲的生命密码。他要告诉母亲关于前方的战事,关于心中的快乐,关于无法排除的郁闷。只有母亲,才是精神的港湾,才是心灵的寄托。
忽然,一队人马向他奔来。钦命御前统制官杨沂中来了,冷笑着命岳飞接旨。这旨是秦桧以皇帝的名义拟的,说要请他到京城去休息。
岳飞知道是怎么回事。暮色清寥中,他回头望望母亲的墓地,再一次跪倒在地。他知道,这是向母亲最后的鞠躬。
此刻,我遥想岳飞离开的场景,那分明是残酷的告别。没有仪式,没有人送行,只有秋风呼呼地吹。令人眷念怅寻的黄昏,平添一层凋零的肃杀。
岳飞相信直觉。直觉是他生命的指向针。他开始上路,没有尽头的路就像没有尽头的直觉,告诉他世界的秘密和生死的疆界。一阵风吹过,他的身体一阵颤抖。有张大网已经向他撒下,大将张宪和爱子岳云已经被捕,没有任何罪名。当岳飞在巡检官家歇脚的时候,很多旧属闻讯赶来,一个一个劝他。此去临安凶多吉少,不要去送死,或是学学韩世忠,找皇帝求情。但见岳飞神色严峻,目光如炬:"只有前去!"
岳飞踏遍庐山,心静如水。他坦坦荡荡,一心报国。可前程渺茫,孤掌难鸣。他已经不对朝廷抱有什么希望,已经准备慷慨赴死。如果能用一个人的死去唤醒当权者的糊涂,也是值得的。一个将生死置之度外的人,还有什么可畏惧的呢?
到临安,秦桧下令将他逮捕。这时候,岳飞还有机会在旧属帮助下逃走。但他拒绝了,只是说上苍有眼,就不会陷忠臣于不义。否则,能往哪里逃呢?
审讯只是一种虚假的形式,早已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因为罪名已按皇帝和秦桧的意图定下。现在,审讯官要岳飞在供状上画押,并宣读皇帝圣旨。岳飞提笔写下八个大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岳飞倒下了,犹如一颗明星从天庭陨落,划破了沉沉黑夜。是非功过,后人去评说吧!
这是一个真正英雄的死法。其骨铮铮,其心昭昭。
其时,岳飞39岁,正是年富力强;岳云22岁,一个少年英雄!
遥想岳飞当年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在激昂的擂鼓声中,你战袍披身,枪戟在握,英气逼人,踏着硝烟滚滚的时代风尘,带着威武和自信,带着凄苦和无奈,向我们走来。悲耶?喜耶?你剑眉深锁,坚毅,不语。“正邪自古同冰炭,毁誉于世判伪真”!你永远在历史星空中闪耀着光华,激励着多少志士豪杰!
你,宽厚的脊背,坚韧地负起母亲的叮咛与呻吟的神州:“精忠报国!”——可报国之路,让昏君奸臣弄得曲曲折折、坑坑洼洼、险象环生。你忠于谁,谁就决定你的生死。朝中赐你财物、宅院,美女的人,说不定随时便赐你——死!可你忙于出征、忙于布陈,忙于厮杀。你牛头山设伏,大破金兀术,收复建康;你“岳家军”出马,击败“铁浮图”,挫金锐气,郾城大捷,你“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你“架长车,踏破贺兰山阙”,你“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可你却不曾留心,朝臣的笑容,是一把带刺的刀,更不曾留意,天子是夸奖,是一种带回钩的剑……
你挡得住前阵的拼打,却经不住背后的谋杀……
夜黑月飞高,阴谋出皇城,十二道金字牌,十二个夜叉——将忠良捉拿。你明愤“十年之功,废于一旦”,你哭诉“所得州郡,一朝全休”,你呐喊“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你高呼“乾坤世界,无由再复”!你角色的转换胜过险途变幻,连看惯沉浮的黄河,事先都毫无知觉,东流依旧,等你抢渡。只有那首《小重山》,真似乎给了人一种不祥的预兆。手上的铐子,脚上的镣子,颈上的枷子,最重的是驮在背上——那母亲的至嘱,如今,成了要命的包袱。不归路上,当竖着的性命同一柄横着的利刀相遇,你才晓得《满江红》的写作,是从校场熟悉的枪尖上起笔,却在一块陌生的石磨上结束。一生光明磊落的你在供状上写下的八个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时时在叩着深爱着你的民众的脑门!
你那“精忠报国”的每一个字,都该活上一百年,一千年,一万年,可这区区三十九度春秋,太短,太短……
你八百五十年前的一腔热血,化作历史的一把冷汗。“莫须有”的罪名造奇冤!“莫须有”,“也许有”,“不须有”!谁让你“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谁让你浑身功夫,却无用武之地?谁让你满怀抱负,却赶上一个有重病而无良药的时代?“旧山松竹老,阴归程”。宫廷里,龙书案后昏庸的半径,量得出民间黑暗的周长。金銮殿上,悬梁上明晃的高镜,照得出朝中污秽的深度。这绝对是悲剧的情节:善良遇上恶毒,依旧善良,恶毒遇上善良,愈发恶毒。你“欲将心事付瑶琴,弦断有谁听”?
岳元帅,你是我心目中最棒的英雄。哦,岳元帅,你名字的背面是民族的痛楚,你名字的上面是历史的华章。你铮铮的誓言,不屈的信念,伟大的人格,在当年一次又一次的碰撞中,将你升华为历史星空中最亮的那颗星!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遥想岳飞当年,慷当以慨!
岳飞的遗产
岳飞是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华夏子孙对他的故事大多耳熟能详:岳母刺字、朱仙镇大捷、十二道金牌、被秦桧毒害……对岳飞最突出的感觉就是忠肝烈胆,冤魂不屈!可是,不久前我去岳飞的故里汤阴,在岳飞庙正殿两侧最突出的位置,看到清同治年间榜眼出身的翰林院编修何金寿的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第一功名不爱钱。”据说无论在当时还是现在,都有人对此联不以为然,上联抄的是文天祥的句子,下联也太过直白,一如大实话,并未表达出岳飞的主要功绩,诸如尽忠呀,报国呀,浩气呀等等,显然分量不够,为什么却能摆在这么显著的位置?何金寿解释说,他思虑了很长时间,觉得只有这两句话,才能准确地概括岳飞的一生,最能代表岳飞的精神。
确是如此。在岳飞屡屡大败金兵,光复建康等故地,让南宋小朝廷有了立足之地,宋高宗也得以喘息的时候,曾相当倚重岳飞,要为他建造府第。岳飞当即辞谢:“强虏未灭,臣何以家为?”高宗便也跟着打官腔:是呀,天下确乎是不太平!岳飞随即进言:“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命,天下当太平!”何金寿认为这两句话所表达的智慧,虽平朴简括,却道出一个至理,古今亦然!眼下被曝光的贪官那么多,不也是从反面证实了,岳飞的话依旧是“天下太平”的保证嘛。难怪古往今来,大将军无数,能有几人像岳飞这般留给后人如此丰厚的遗产!历经无数个世纪,其精魂依然熠熠生辉,成为历史的一种骄傲。
中华民族自立国以来,汉唐最为强盛,两宋最为衰弱,亡国也最为悲惨,而英雄人物的慷慨壮烈又远过于其它朝代。就比如岳飞,连编纂《宋史》的元朝儒生也为其愤愤不平:“西汉而下,若韩、彭、绛、灌之为将,代不乏人,求其文武全器、仁者并施如宋岳飞者,一代岂多见哉。史称关云长通《春秋左氏》学,然未尝见其文章。(岳)飞北伐,军至汴梁之朱仙镇,有诏班师,飞自为表答诏,忠义之言,流出肺腑,真有诸葛孔明之风,而卒死于秦桧之手……高宗忍自弃其中原,故忍杀飞,呜呼冤哉!呜呼冤哉!”
文中提到的岳飞“自为表答诏”,是指朱仙镇一战岳飞以500“背嵬骑兵”大败金兵10万之众,金兵主帅金兀术仓皇遁入汴京,而岳飞大军追至距汴京仅20多公里。此时多名金将来降,父老百姓争相挽车牵牛,载粮以馈义军,顶盆焚香迎候者,充满道路……岳飞义气昂扬,谢绝端到眼前的酒,高言:“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就在此时宋高宗赵构下令其班师,岳飞惊骇,立马自写奏章:“金人锐气沮丧,尽失辎重,疾走渡河。今豪杰向风,士卒用命,天时人事,强弱已见,功及垂成,时不再来,机难轻失,臣日夜料之熟矣,惟陛下图之。”然而,高宗在一日之中竟连下12道催命金牌,创下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记录,最终把功莫大焉的岳飞送上了黄泉路。
朝廷既想杀他,自然就要为他罗织罪名,由御史中丞何铸主审。岳飞上得堂来,见满院衙役,举座高官,未发一言先撕开自己身上的衣服,露出背上深入肌肤的刺字:“尽忠报国!”这是在他第三次从戎投军时,其母姚氏夫人请“针笔匠”刺下的。在宋代延续了唐末五代的习俗,在岳士的脸或手臂上刺上军号,以防逃跑。后来演变成自愿在身上刺些花木鸟兽,抗金将领王彦的士兵,都在脸上刺了“誓杀金贼”的字样。岳母送给儿子的这四个字,也便成了岳飞的宿命。岳飞既然死心要“尽忠报国”,为什么当时的一国之君宋高宗还非要置他于死地?这就要先从宋朝基本国策说起。
其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出身武夫,得天下后汲取了唐末国擅于将,将擅于兵,五代诸帝多由军士拥立的教训,制定了治国的大政方针:重文轻武,以文制武。经过北宋王朝百余年的贯彻执行,重文轻武的国策已经演变成一种社会风气。君既重文,臣必轻武。文治固然可以制内变,然不足以抵御外侮,所以宋朝长期积弱不振,国力最是衰败。大文人倒是出了不少,如范仲淹、朱熹、司马光、欧阳修、苏东坡、李清照、陆游、辛弃疾等等,武将也都有极高的文学修养,岳飞的一曲《满江红》,成千古绝唱,其书法也大气磅礴,笔力千钧。稍后的文天祥,本来是状元出身,一带兵打仗便倒了血霉,注定死路一条。但他的《正气歌》、《过零丁洋》等诗作,却惊天地而泣鬼神,成为不朽。封建时代讲究的是“一朝天子一朝臣”,你岳飞说“尽忠报国”,要尽谁的“忠”,报谁的“国”?岳飞忠的当然是“大宋朝”,保的是整个“大宋江山”,这恰恰是赵构心中恼恨。
靖康二年,宋徽宗和宋钦宗同被金人掳走,当时被掳走的还有宗室、后妃、文武臣僚等共计三千多人,称“靖康之耻”。宋徽宗有儿子31个,已有6人早亡,其余除赵构外都被金人掳到北国去了,皇上的龙袍自然而然就穿到了他的身上。也可以说是国家的大灾大难成全了他这个皇帝,自此南宋开始,北宋结束。而岳飞的大忠是要一雪靖康之耻,直岛金人老巢,迎回“二圣”。倘允许他乘胜一路打下去,直到把父亲宋徽宗和哥哥宋钦宗都接回来,那宋高宗又往哪儿摆呢?岳飞的“尽忠报国”岂不要弄得赵构皇帝当不成了?所以岳飞越是胜利在望,越要把他调回。光是把岳回来也不安全,他的大军已深孚众望,被百姓称做“岳家军”……只要岳飞还活着,赵构的皇上就当不安稳,不杀不足以去心病。自古都是“君疑臣,臣必死”。甚至当秦桧及其爪牙万俟卨等,实在凑不出更多罪证,写奏章准备放岳飞的长子岳云一条生死时,宋高宗竟然朱笔一点,将勇冠三军、功不可没的岳云和张宪也一并处斩,以绝后患。足见其狠毒,也证明了杀岳飞并非巨轩秦桧所独为,赵构才是幕后主使。
在国运垂危之际,奸帝奸臣合谋残杀国之栋梁,极大地刺激和调动了朝野上下和广大百姓的复杂情感,这里面有憎恶、义愤、悲怆、惋惜、不平等等。所有这一切又都化为对岳飞的同情和敬慕,同情产生亲近,亲近推动流传,流传催生神话……古今中外的历史上被神化的人物,大多并没有大圆满的结局。耶稣被叛徒出卖钉死在十字架上;生前不甚得意,颠沛流离“急急若丧之犬”的孔子,死后却渐渐成了圣人;英雄一世,最后却因骄傲轻敌、刚愎自用而打了大败仗,竟连自己的脑袋都被人偷走了的关羽,却一步步地成了“武圣人”、“武财神”……岳飞也一样,在被害死的那一刻,却波澜壮阔地登上了生命的巅峰,成为民族精神的象征,千秋万代接受民族的崇敬。
是岳飞,强烈而鲜明地提升和区分了中国式的忠奸文化。中国有无以计数的各式各样的庙,只在各地的岳飞庙前,才塑有奸臣、叛徒和小人的跪像。而且民间传说击桧之头,永不头痛;击桧之心,永不心痛。在永远跪着的群丑两侧,有这样一副联:“蓬头垢面跪阶前,想想当年宰相;端冕垂旒临座上,看看今日将军。”让历史、让民族的良知,让古今百姓,出一口胸中恶气,大快人心.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在激昂的擂鼓声中,你战袍披身,枪戟在握,英气逼人,踏着硝烟滚滚的时代风尘,带着威武和自信,带着凄苦和无奈,向我们走来。悲耶?喜耶?你剑眉深锁,坚毅,不语。“正邪自古同冰炭,毁誉于世判伪真”!你永远在历史星空中闪耀着光华,激励着多少志士豪杰!
你,宽厚的脊背,坚韧地负起母亲的叮咛与呻吟的神州:“精忠报国!”——可报国之路,让昏君奸臣弄得曲曲折折、坑坑洼洼、险象环生。你忠于谁,谁就决定你的生死。朝中赐你财物、宅院,美女的人,说不定随时便赐你——死!可你忙于出征、忙于布陈,忙于厮杀。你牛头山设伏,大破金兀术,收复建康;你“岳家军”出马,击败“铁浮图”,挫金锐气,郾城大捷,你“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你“架长车,踏破贺兰山阙”,你“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可你却不曾留心,朝臣的笑容,是一把带刺的刀,更不曾留意,天子是夸奖,是一种带回钩的剑……
你挡得住前阵的拼打,却经不住背后的谋杀……
夜黑月飞高,阴谋出皇城,十二道金字牌,十二个夜叉——将忠良捉拿。你明愤“十年之功,废于一旦”,你哭诉“所得州郡,一朝全休”,你呐喊“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你高呼“乾坤世界,无由再复”!你角色的转换胜过险途变幻,连看惯沉浮的黄河,事先都毫无知觉,东流依旧,等你抢渡。只有那首《小重山》,真似乎给了人一种不祥的预兆。手上的铐子,脚上的镣子,颈上的枷子,最重的是驮在背上——那母亲的至嘱,如今,成了要命的包袱。不归路上,当竖着的性命同一柄横着的利刀相遇,你才晓得《满江红》的写作,是从校场熟悉的枪尖上起笔,却在一块陌生的石磨上结束。一生光明磊落的你在供状上写下的八个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时时在叩着深爱着你的民众的脑门!
你那“精忠报国”的每一个字,都该活上一百年,一千年,一万年,可这区区三十九度春秋,太短,太短……
你八百五十年前的一腔热血,化作历史的一把冷汗。“莫须有”的罪名造奇冤!“莫须有”,“也许有”,“不须有”!谁让你“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谁让你浑身功夫,却无用武之地?谁让你满怀抱负,却赶上一个有重病而无良药的时代?“旧山松竹老,阴归程”。宫廷里,龙书案后昏庸的半径,量得出民间黑暗的周长。金銮殿上,悬梁上明晃的高镜,照得出朝中污秽的深度。这绝对是悲剧的情节:善良遇上恶毒,依旧善良,恶毒遇上善良,愈发恶毒。你“欲将心事付瑶琴,弦断有谁听”?
岳元帅,你是我心目中最棒的英雄。哦,岳元帅,你名字的背面是民族的痛楚,你名字的上面是历史的华章。你铮铮的誓言,不屈的信念,伟大的人格,在当年一次又一次的碰撞中,将你升华为历史星空中最亮的那颗星!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遥想岳飞当年,慷当以慨!
岳飞的遗产
岳飞是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华夏子孙对他的故事大多耳熟能详:岳母刺字、朱仙镇大捷、十二道金牌、被秦桧毒害……对岳飞最突出的感觉就是忠肝烈胆,冤魂不屈!可是,不久前我去岳飞的故里汤阴,在岳飞庙正殿两侧最突出的位置,看到清同治年间榜眼出身的翰林院编修何金寿的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第一功名不爱钱。”据说无论在当时还是现在,都有人对此联不以为然,上联抄的是文天祥的句子,下联也太过直白,一如大实话,并未表达出岳飞的主要功绩,诸如尽忠呀,报国呀,浩气呀等等,显然分量不够,为什么却能摆在这么显著的位置?何金寿解释说,他思虑了很长时间,觉得只有这两句话,才能准确地概括岳飞的一生,最能代表岳飞的精神。
确是如此。在岳飞屡屡大败金兵,光复建康等故地,让南宋小朝廷有了立足之地,宋高宗也得以喘息的时候,曾相当倚重岳飞,要为他建造府第。岳飞当即辞谢:“强虏未灭,臣何以家为?”高宗便也跟着打官腔:是呀,天下确乎是不太平!岳飞随即进言:“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命,天下当太平!”何金寿认为这两句话所表达的智慧,虽平朴简括,却道出一个至理,古今亦然!眼下被曝光的贪官那么多,不也是从反面证实了,岳飞的话依旧是“天下太平”的保证嘛。难怪古往今来,大将军无数,能有几人像岳飞这般留给后人如此丰厚的遗产!历经无数个世纪,其精魂依然熠熠生辉,成为历史的一种骄傲。
中华民族自立国以来,汉唐最为强盛,两宋最为衰弱,亡国也最为悲惨,而英雄人物的慷慨壮烈又远过于其它朝代。就比如岳飞,连编纂《宋史》的元朝儒生也为其愤愤不平:“西汉而下,若韩、彭、绛、灌之为将,代不乏人,求其文武全器、仁者并施如宋岳飞者,一代岂多见哉。史称关云长通《春秋左氏》学,然未尝见其文章。(岳)飞北伐,军至汴梁之朱仙镇,有诏班师,飞自为表答诏,忠义之言,流出肺腑,真有诸葛孔明之风,而卒死于秦桧之手……高宗忍自弃其中原,故忍杀飞,呜呼冤哉!呜呼冤哉!”
文中提到的岳飞“自为表答诏”,是指朱仙镇一战岳飞以500“背嵬骑兵”大败金兵10万之众,金兵主帅金兀术仓皇遁入汴京,而岳飞大军追至距汴京仅20多公里。此时多名金将来降,父老百姓争相挽车牵牛,载粮以馈义军,顶盆焚香迎候者,充满道路……岳飞义气昂扬,谢绝端到眼前的酒,高言:“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就在此时宋高宗赵构下令其班师,岳飞惊骇,立马自写奏章:“金人锐气沮丧,尽失辎重,疾走渡河。今豪杰向风,士卒用命,天时人事,强弱已见,功及垂成,时不再来,机难轻失,臣日夜料之熟矣,惟陛下图之。”然而,高宗在一日之中竟连下12道催命金牌,创下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记录,最终把功莫大焉的岳飞送上了黄泉路。
朝廷既想杀他,自然就要为他罗织罪名,由御史中丞何铸主审。岳飞上得堂来,见满院衙役,举座高官,未发一言先撕开自己身上的衣服,露出背上深入肌肤的刺字:“尽忠报国!”这是在他第三次从戎投军时,其母姚氏夫人请“针笔匠”刺下的。在宋代延续了唐末五代的习俗,在岳士的脸或手臂上刺上军号,以防逃跑。后来演变成自愿在身上刺些花木鸟兽,抗金将领王彦的士兵,都在脸上刺了“誓杀金贼”的字样。岳母送给儿子的这四个字,也便成了岳飞的宿命。岳飞既然死心要“尽忠报国”,为什么当时的一国之君宋高宗还非要置他于死地?这就要先从宋朝基本国策说起。
其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出身武夫,得天下后汲取了唐末国擅于将,将擅于兵,五代诸帝多由军士拥立的教训,制定了治国的大政方针:重文轻武,以文制武。经过北宋王朝百余年的贯彻执行,重文轻武的国策已经演变成一种社会风气。君既重文,臣必轻武。文治固然可以制内变,然不足以抵御外侮,所以宋朝长期积弱不振,国力最是衰败。大文人倒是出了不少,如范仲淹、朱熹、司马光、欧阳修、苏东坡、李清照、陆游、辛弃疾等等,武将也都有极高的文学修养,岳飞的一曲《满江红》,成千古绝唱,其书法也大气磅礴,笔力千钧。稍后的文天祥,本来是状元出身,一带兵打仗便倒了血霉,注定死路一条。但他的《正气歌》、《过零丁洋》等诗作,却惊天地而泣鬼神,成为不朽。封建时代讲究的是“一朝天子一朝臣”,你岳飞说“尽忠报国”,要尽谁的“忠”,报谁的“国”?岳飞忠的当然是“大宋朝”,保的是整个“大宋江山”,这恰恰是赵构心中恼恨。
靖康二年,宋徽宗和宋钦宗同被金人掳走,当时被掳走的还有宗室、后妃、文武臣僚等共计三千多人,称“靖康之耻”。宋徽宗有儿子31个,已有6人早亡,其余除赵构外都被金人掳到北国去了,皇上的龙袍自然而然就穿到了他的身上。也可以说是国家的大灾大难成全了他这个皇帝,自此南宋开始,北宋结束。而岳飞的大忠是要一雪靖康之耻,直岛金人老巢,迎回“二圣”。倘允许他乘胜一路打下去,直到把父亲宋徽宗和哥哥宋钦宗都接回来,那宋高宗又往哪儿摆呢?岳飞的“尽忠报国”岂不要弄得赵构皇帝当不成了?所以岳飞越是胜利在望,越要把他调回。光是把岳回来也不安全,他的大军已深孚众望,被百姓称做“岳家军”……只要岳飞还活着,赵构的皇上就当不安稳,不杀不足以去心病。自古都是“君疑臣,臣必死”。甚至当秦桧及其爪牙万俟卨等,实在凑不出更多罪证,写奏章准备放岳飞的长子岳云一条生死时,宋高宗竟然朱笔一点,将勇冠三军、功不可没的岳云和张宪也一并处斩,以绝后患。足见其狠毒,也证明了杀岳飞并非巨轩秦桧所独为,赵构才是幕后主使。
在国运垂危之际,奸帝奸臣合谋残杀国之栋梁,极大地刺激和调动了朝野上下和广大百姓的复杂情感,这里面有憎恶、义愤、悲怆、惋惜、不平等等。所有这一切又都化为对岳飞的同情和敬慕,同情产生亲近,亲近推动流传,流传催生神话……古今中外的历史上被神化的人物,大多并没有大圆满的结局。耶稣被叛徒出卖钉死在十字架上;生前不甚得意,颠沛流离“急急若丧之犬”的孔子,死后却渐渐成了圣人;英雄一世,最后却因骄傲轻敌、刚愎自用而打了大败仗,竟连自己的脑袋都被人偷走了的关羽,却一步步地成了“武圣人”、“武财神”……岳飞也一样,在被害死的那一刻,却波澜壮阔地登上了生命的巅峰,成为民族精神的象征,千秋万代接受民族的崇敬。
是岳飞,强烈而鲜明地提升和区分了中国式的忠奸文化。中国有无以计数的各式各样的庙,只在各地的岳飞庙前,才塑有奸臣、叛徒和小人的跪像。而且民间传说击桧之头,永不头痛;击桧之心,永不心痛。在永远跪着的群丑两侧,有这样一副联:“蓬头垢面跪阶前,想想当年宰相;端冕垂旒临座上,看看今日将军。”让历史、让民族的良知,让古今百姓,出一口胸中恶气,大快人心.
岳飞,一个中国历史上耳熟能详的名字,是中国头号民族英雄的代表。在历史课上学到他之前,他的事迹早就如雷贯耳流芳百世了。不过同冉闵相比,它们的目标倒也差不多:“激厉士卒,功期再战,北逾沙漠,喋血虏廷,尽屠夷种。”1130年,岳飞在宜兴(今无锡地区)打了一场胜仗,他得意忘形趾高气扬忘乎所以,旋跑到五岳祠在人家的墙上信手涂鸦,也就是上面这句“大话”。从字面上看,岳元帅的“尽屠夷种”与冉闵的“尽诛胡族”没什么区别,然而在岳飞说出来,就成了振兴中华,不屈不扰的民族精神了。 岳飞何以能成为头号英雄?当然是因为抗金,抵抗外族入侵才有资格成为民族英雄。但是能成为“头号”那就不是因为抗金了,与岳飞同时代的抗金将领如韩世忠只能作为岳飞故事的配角。岳飞可以说是国家栋梁,但绝不是中流砥柱,他死后南宋活得时间挺长。要说中流砥柱,袁崇焕算一个,他也是象岳飞一样被朝廷屈死的,但是绝对不如岳飞的历史地位,这又是为什么? 岳飞之所以有今天这样的历史地位,首先是因为他的抗金事业没完成。他的抗金事业完不成是因为它的悲剧性死亡,他不是战死沙场而是死于奸臣之手。而且是在他的抗金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死的,这一点与袁崇焕不同。袁崇焕虽然是旷世奇才、中流砥柱,但历史环境注定了他砥不住大明将倾,他活着延缓了大厦倾覆,他的死不过让最后结局加速到来。而岳飞死时的抗金形势非常好,使人不由得的联想如果岳飞不死,光复我中华会如何如何。另一个原因是岳飞的文采很好,这个韩世忠比不了。岳飞留下了很多激奋人心、振奋精神的作品,这在历史上就占了便宜了。历史就是记载,做得再多也得有人给转换成史书记录下来才能留下历史功绩,只做不说那没用的。而岳飞死后的几百年来,中华民族屡遭夷祸,使得后人越发地期盼能有一位救世英雄,而岳飞作品中的“还我河山”正是满足了这种心理需求,而岳飞的悲剧性中断又给了后人以无尽的想象空间。如果岳飞真的象冉闵那样做成了“尽屠夷种”,那么这种想象空间就没有了,这个历史作用就已经确定了的,没有扩大的空间了。岳飞没做成,而且不是因为能力不够而失败,至少在他死的时候看不出军事失败的迹象。这引发了后人的悲情主义,而且岳飞所处的历史时代确是中华文明由盛转衰的关键转折点,我们民族的悲情投射到了岳飞的悲剧上,中华民族的重新崛起与岳飞作品中的思想基本重合,岳飞成为承载我们民族悲剧的象征和光复中华的一种精神寄托。 由此可见,岳飞流芳百世是因为他的工作没做成。如果岳飞的工作做成了,而后华夏再遭夷祸,人们也不会再把岳飞代表救世主。如果岳飞彻底消除了夷祸人们更加不会想念岳飞,说不定就象冉闵那样遗臭万年了。 左帅王震成为民族英雄越发地被推崇,也是同样道理。如果他们当初将一切解决干净,也许就做不成民族英雄而遗臭万年了。因为我们不会知道他们所消灭的是些什么人,只知道是人,具体是怎么样的人没人知道,也不知道留下后患的后果。而现实上他们平定了当时的骚乱,是成功的。但是却留了后患,这个伤口不时的感染作痛,使人越发地想念医生,希望神医再世割除毒瘤。所以英雄是不完美的,做得太完美反倒不是英雄了。
岳飞的遗产
蒋子龙
岳飞是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华夏子孙对他的故事大多耳熟能详:岳母刺字、朱仙镇大捷、十二道金牌、被秦桧毒害……对岳飞最突出的感觉就是忠肝烈胆,冤魂不屈!可是,不久前我去岳飞的故里汤阴,在岳飞庙正殿两侧最突出的位置,看到清同治年间榜眼出身的翰林院编修何金寿的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第一功名不爱钱。”据说无论在当时还是现在,都有人对此联不以为然,上联抄的是文天祥的句子,下联也太过直白,一如大实话,并未表达出岳飞的主要功绩,诸如尽忠呀,报国呀,浩气呀等等,显然分量不够,为什么却能摆在这么显著的位置?何金寿解释说,他思虑了很长时间,觉得只有这两句话,才能准确地概括岳飞的一生,最能代表岳飞的精神。
确是如此。在岳飞屡屡大败金兵,光复建康等故地,让南宋小朝廷有了立足之地,宋高宗也得以喘息的时候,曾相当倚重岳飞,要为他建造府第。岳飞当即辞谢:“强虏未灭,臣何以家为?”高宗便也跟着打官腔:是呀,天下确乎是不太平!岳飞随即进言:“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命,天下当太平!”何金寿认为这两句话所表达的智慧,虽平朴简括,却道出一个至理,古今亦然!眼下被曝光的贪官那么多,不也是从反面证实了,岳飞的话依旧是“天下太平”的保证嘛。难怪古往今来,大将军无数,能有几人像岳飞这般留给后人如此丰厚的遗产!历经无数个世纪,其精魂依然熠熠生辉,成为历史的一种骄傲。
中华民族自立国以来,汉唐最为强盛,两宋最为衰弱,亡国也最为悲惨,而英雄人物的慷慨壮烈又远过于其它朝代。就比如岳飞,连编纂《宋史》的元朝儒生也为其愤愤不平:“西汉而下,若韩、彭、绛、灌之为将,代不乏人,求其文武全器、仁者并施如宋岳飞者,一代岂多见哉。史称关云长通《春秋左氏》学,然未尝见其文章。(岳)飞北伐,军至汴梁之朱仙镇,有诏班师,飞自为表答诏,忠义之言,流出肺腑,真有诸葛孔明之风,而卒死于秦桧之手……高宗忍自弃其中原,故忍杀飞,呜呼冤哉!呜呼冤哉!”
文中提到的岳飞“自为表答诏”,是指朱仙镇一战岳飞以500“背嵬骑兵”大败金兵10万之众,金兵主帅金兀术仓皇遁入汴京,而岳飞大军追至距汴京仅20多公里。此时多名金将来降,父老百姓争相挽车牵牛,载粮以馈义军,顶盆焚香迎候者,充满道路……岳飞义气昂扬,谢绝端到眼前的酒,高言:“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就在此时宋高宗赵构下令其班师,岳飞惊骇,立马自写奏章:“金人锐气沮丧,尽失辎重,疾走渡河。今豪杰向风,士卒用命,天时人事,强弱已见,功及垂成,时不再来,机难轻失,臣日夜料之熟矣,惟陛下图之。”然而,高宗在一日之中竟连下12道催命金牌,创下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记录,最终把功莫大焉的岳飞送上了黄泉路。
朝廷既想杀他,自然就要为他罗织罪名,由御史中丞何铸主审。岳飞上得堂来,见满院衙役,举座高官,未发一言先撕开自己身上的衣服,露出背上深入肌肤的刺字:“尽忠报国!”这是在他第三次从戎投军时,其母姚氏夫人请“针笔匠”刺下的。在宋代延续了唐末五代的习俗,在岳士的脸或手臂上刺上军号,以防逃跑。后来演变成自愿在身上刺些花木鸟兽,抗金将领王彦的士兵,都在脸上刺了“誓杀金贼”的字样。岳母送给儿子的这四个字,也便成了岳飞的宿命。岳飞既然死心要“尽忠报国”,为什么当时的一国之君宋高宗还非要置他于死地?这就要先从宋朝基本国策说起。
其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出身武夫,得天下后汲取了唐末国擅于将,将擅于兵,五代诸帝多由军士拥立的教训,制定了治国的大政方针:重文轻武,以文制武。经过北宋王朝百余年的贯彻执行,重文轻武的国策已经演变成一种社会风气。君既重文,臣必轻武。文治固然可以制内变,然不足以抵御外侮,所以宋朝长期积弱不振,国力最是衰败。大文人倒是出了不少,如范仲淹、朱熹、司马光、欧阳修、苏东坡、李清照、陆游、辛弃疾等等,武将也都有极高的文学修养,岳飞的一曲《满江红》,成千古绝唱,其书法也大气磅礴,笔力千钧。稍后的文天祥,本来是状元出身,一带兵打仗便倒了血霉,注定死路一条。但他的《正气歌》、《过零丁洋》等诗作,却惊天地而泣鬼神,成为不朽。封建时代讲究的是“一朝天子一朝臣”,你岳飞说“尽忠报国”,要尽谁的“忠”,报谁的“国”?岳飞忠的当然是“大宋朝”,保的是整个“大宋江山”,这恰恰是赵构心中恼恨。
靖康二年,宋徽宗和宋钦宗同被金人掳走,当时被掳走的还有宗室、后妃、文武臣僚等共计三千多人,称“靖康之耻”。宋徽宗有儿子31个,已有6人早亡,其余除赵构外都被金人掳到北国去了,皇上的龙袍自然而然就穿到了他的身上。也可以说是国家的大灾大难成全了他这个皇帝,自此南宋开始,北宋结束。而岳飞的大忠是要一雪靖康之耻,直岛金人老巢,迎回“二圣”。倘允许他乘胜一路打下去,直到把父亲宋徽宗和哥哥宋钦宗都接回来,那宋高宗又往哪儿摆呢?岳飞的“尽忠报国”岂不要弄得赵构皇帝当不成了?所以岳飞越是胜利在望,越要把他调回。光是把岳回来也不安全,他的大军已深孚众望,被百姓称做“岳家军”……只要岳飞还活着,赵构的皇上就当不安稳,不杀不足以去心病。自古都是“君疑臣,臣必死”。甚至当秦桧及其爪牙万俟卨等,实在凑不出更多罪证,写奏章准备放岳飞的长子岳云一条生死时,宋高宗竟然朱笔一点,将勇冠三军、功不可没的岳云和张宪也一并处斩,以绝后患。足见其狠毒,也证明了杀岳飞并非巨轩秦桧所独为,赵构才是幕后主使。
在国运垂危之际,奸帝奸臣合谋残杀国之栋梁,极大地刺激和调动了朝野上下和广大百姓的复杂情感,这里面有憎恶、义愤、悲怆、惋惜、不平等等。所有这一切又都化为对岳飞的同情和敬慕,同情产生亲近,亲近推动流传,流传催生神话……古今中外的历史上被神化的人物,大多并没有大圆满的结局。耶稣被叛徒出卖钉死在十字架上;生前不甚得意,颠沛流离“急急若丧之犬”的孔子,死后却渐渐成了圣人;英雄一世,最后却因骄傲轻敌、刚愎自用而打了大败仗,竟连自己的脑袋都被人偷走了的关羽,却一步步地成了“武圣人”、“武财神”……岳飞也一样,在被害死的那一刻,却波澜壮阔地登上了生命的巅峰,成为民族精神的象征,千秋万代接受民族的崇敬。
是岳飞,强烈而鲜明地提升和区分了中国式的忠奸文化。中国有无以计数的各式各样的庙,只在各地的岳飞庙前,才塑有奸臣、叛徒和小人的跪像。而且民间传说击桧之头,永不头痛;击桧之心,永不心痛。在永远跪着的群丑两侧,有这样一副联:“蓬头垢面跪阶前,想想当年宰相;端冕垂旒临座上,看看今日将军。”让历史、让民族的良知,让古今百姓,出一口胸中恶气,大快人心!
蒋子龙
岳飞是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华夏子孙对他的故事大多耳熟能详:岳母刺字、朱仙镇大捷、十二道金牌、被秦桧毒害……对岳飞最突出的感觉就是忠肝烈胆,冤魂不屈!可是,不久前我去岳飞的故里汤阴,在岳飞庙正殿两侧最突出的位置,看到清同治年间榜眼出身的翰林院编修何金寿的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第一功名不爱钱。”据说无论在当时还是现在,都有人对此联不以为然,上联抄的是文天祥的句子,下联也太过直白,一如大实话,并未表达出岳飞的主要功绩,诸如尽忠呀,报国呀,浩气呀等等,显然分量不够,为什么却能摆在这么显著的位置?何金寿解释说,他思虑了很长时间,觉得只有这两句话,才能准确地概括岳飞的一生,最能代表岳飞的精神。
确是如此。在岳飞屡屡大败金兵,光复建康等故地,让南宋小朝廷有了立足之地,宋高宗也得以喘息的时候,曾相当倚重岳飞,要为他建造府第。岳飞当即辞谢:“强虏未灭,臣何以家为?”高宗便也跟着打官腔:是呀,天下确乎是不太平!岳飞随即进言:“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命,天下当太平!”何金寿认为这两句话所表达的智慧,虽平朴简括,却道出一个至理,古今亦然!眼下被曝光的贪官那么多,不也是从反面证实了,岳飞的话依旧是“天下太平”的保证嘛。难怪古往今来,大将军无数,能有几人像岳飞这般留给后人如此丰厚的遗产!历经无数个世纪,其精魂依然熠熠生辉,成为历史的一种骄傲。
中华民族自立国以来,汉唐最为强盛,两宋最为衰弱,亡国也最为悲惨,而英雄人物的慷慨壮烈又远过于其它朝代。就比如岳飞,连编纂《宋史》的元朝儒生也为其愤愤不平:“西汉而下,若韩、彭、绛、灌之为将,代不乏人,求其文武全器、仁者并施如宋岳飞者,一代岂多见哉。史称关云长通《春秋左氏》学,然未尝见其文章。(岳)飞北伐,军至汴梁之朱仙镇,有诏班师,飞自为表答诏,忠义之言,流出肺腑,真有诸葛孔明之风,而卒死于秦桧之手……高宗忍自弃其中原,故忍杀飞,呜呼冤哉!呜呼冤哉!”
文中提到的岳飞“自为表答诏”,是指朱仙镇一战岳飞以500“背嵬骑兵”大败金兵10万之众,金兵主帅金兀术仓皇遁入汴京,而岳飞大军追至距汴京仅20多公里。此时多名金将来降,父老百姓争相挽车牵牛,载粮以馈义军,顶盆焚香迎候者,充满道路……岳飞义气昂扬,谢绝端到眼前的酒,高言:“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就在此时宋高宗赵构下令其班师,岳飞惊骇,立马自写奏章:“金人锐气沮丧,尽失辎重,疾走渡河。今豪杰向风,士卒用命,天时人事,强弱已见,功及垂成,时不再来,机难轻失,臣日夜料之熟矣,惟陛下图之。”然而,高宗在一日之中竟连下12道催命金牌,创下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记录,最终把功莫大焉的岳飞送上了黄泉路。
朝廷既想杀他,自然就要为他罗织罪名,由御史中丞何铸主审。岳飞上得堂来,见满院衙役,举座高官,未发一言先撕开自己身上的衣服,露出背上深入肌肤的刺字:“尽忠报国!”这是在他第三次从戎投军时,其母姚氏夫人请“针笔匠”刺下的。在宋代延续了唐末五代的习俗,在岳士的脸或手臂上刺上军号,以防逃跑。后来演变成自愿在身上刺些花木鸟兽,抗金将领王彦的士兵,都在脸上刺了“誓杀金贼”的字样。岳母送给儿子的这四个字,也便成了岳飞的宿命。岳飞既然死心要“尽忠报国”,为什么当时的一国之君宋高宗还非要置他于死地?这就要先从宋朝基本国策说起。
其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出身武夫,得天下后汲取了唐末国擅于将,将擅于兵,五代诸帝多由军士拥立的教训,制定了治国的大政方针:重文轻武,以文制武。经过北宋王朝百余年的贯彻执行,重文轻武的国策已经演变成一种社会风气。君既重文,臣必轻武。文治固然可以制内变,然不足以抵御外侮,所以宋朝长期积弱不振,国力最是衰败。大文人倒是出了不少,如范仲淹、朱熹、司马光、欧阳修、苏东坡、李清照、陆游、辛弃疾等等,武将也都有极高的文学修养,岳飞的一曲《满江红》,成千古绝唱,其书法也大气磅礴,笔力千钧。稍后的文天祥,本来是状元出身,一带兵打仗便倒了血霉,注定死路一条。但他的《正气歌》、《过零丁洋》等诗作,却惊天地而泣鬼神,成为不朽。封建时代讲究的是“一朝天子一朝臣”,你岳飞说“尽忠报国”,要尽谁的“忠”,报谁的“国”?岳飞忠的当然是“大宋朝”,保的是整个“大宋江山”,这恰恰是赵构心中恼恨。
靖康二年,宋徽宗和宋钦宗同被金人掳走,当时被掳走的还有宗室、后妃、文武臣僚等共计三千多人,称“靖康之耻”。宋徽宗有儿子31个,已有6人早亡,其余除赵构外都被金人掳到北国去了,皇上的龙袍自然而然就穿到了他的身上。也可以说是国家的大灾大难成全了他这个皇帝,自此南宋开始,北宋结束。而岳飞的大忠是要一雪靖康之耻,直岛金人老巢,迎回“二圣”。倘允许他乘胜一路打下去,直到把父亲宋徽宗和哥哥宋钦宗都接回来,那宋高宗又往哪儿摆呢?岳飞的“尽忠报国”岂不要弄得赵构皇帝当不成了?所以岳飞越是胜利在望,越要把他调回。光是把岳回来也不安全,他的大军已深孚众望,被百姓称做“岳家军”……只要岳飞还活着,赵构的皇上就当不安稳,不杀不足以去心病。自古都是“君疑臣,臣必死”。甚至当秦桧及其爪牙万俟卨等,实在凑不出更多罪证,写奏章准备放岳飞的长子岳云一条生死时,宋高宗竟然朱笔一点,将勇冠三军、功不可没的岳云和张宪也一并处斩,以绝后患。足见其狠毒,也证明了杀岳飞并非巨轩秦桧所独为,赵构才是幕后主使。
在国运垂危之际,奸帝奸臣合谋残杀国之栋梁,极大地刺激和调动了朝野上下和广大百姓的复杂情感,这里面有憎恶、义愤、悲怆、惋惜、不平等等。所有这一切又都化为对岳飞的同情和敬慕,同情产生亲近,亲近推动流传,流传催生神话……古今中外的历史上被神化的人物,大多并没有大圆满的结局。耶稣被叛徒出卖钉死在十字架上;生前不甚得意,颠沛流离“急急若丧之犬”的孔子,死后却渐渐成了圣人;英雄一世,最后却因骄傲轻敌、刚愎自用而打了大败仗,竟连自己的脑袋都被人偷走了的关羽,却一步步地成了“武圣人”、“武财神”……岳飞也一样,在被害死的那一刻,却波澜壮阔地登上了生命的巅峰,成为民族精神的象征,千秋万代接受民族的崇敬。
是岳飞,强烈而鲜明地提升和区分了中国式的忠奸文化。中国有无以计数的各式各样的庙,只在各地的岳飞庙前,才塑有奸臣、叛徒和小人的跪像。而且民间传说击桧之头,永不头痛;击桧之心,永不心痛。在永远跪着的群丑两侧,有这样一副联:“蓬头垢面跪阶前,想想当年宰相;端冕垂旒临座上,看看今日将军。”让历史、让民族的良知,让古今百姓,出一口胸中恶气,大快人心!
魏征是门神吗?怎么看见有些人家门上贴有其画像?
过春节时,民间有在大门(即正门)和后门张贴彩绘门神的习俗。据史书载,大门门神先为神荼、郁垒,后为唐代的秦琼和尉迟恭。而后门门神则是大唐名相魏征。
魏征成为后门门神与《西游记》记载的传说有关。据书中载,长安附近的泾河老龙王与一个算命先生打赌,违天命克扣雨水,致使天下大旱,民不聊生。玉帝判其翌日午时三刻斩首,并委派骨梗之臣魏征鉴斩。老龙王惊慌失措,子时潜入李世民梦中,求其千方百计阻止魏征前往,以保活命。李世民爽快答应。翌日早朝毕,独留魏征,先议安邦之策,再论定国之谋。至巳未午初时,世民见魏征坐卧不安,便命与其下棋,李世民举棋甚长,意再拖延时间。杀至中盘,魏征伏案小憩,梦致刑场,斩杀老龙。老龙阴魂不散,怨恨李世民言而无信,闹得李世民夜不能寐,噩梦不止,百病丛生,朝政难理。宰相魏征便命秦琼和尉迟恭两将军全副武装,披挂上阵,把门值守。泾河老龙并未善罢甘休。他不敢从前门双锏双鞭下走过,便从后门溜入,对李世民继续骚扰不止。魏征便亲守后门,严防老龙阴魂混入。迫于魏征的威慑,老龙从此不敢跨进宫门半步,宫中各殿得以安宁,李世民安好如初。
为旌表魏征、秦琼、尉迟恭的耿耿忠心,李世民命画家把他们三人的夜间值守姿态彩绘画出,将秦琼和尉迟恭的画像贴在宫殿前门,魏征的画像贴于后门,其效果跟真人一样。李世民龙体安康,得以专心治理朝政,从而,出现了中国历史上少有的“贞观盛世”。后来文武大臣及地方官员也效仿宫中在其衙门和府门如样张贴。久而久之,传至民间,家家户户也在自家宅门张贴魏征等三人画像,以保自家平安,防止妖魔鬼怪骚扰。从此,魏征就成了名副其实的后门门神。
魏征成为后门门神与《西游记》记载的传说有关。据书中载,长安附近的泾河老龙王与一个算命先生打赌,违天命克扣雨水,致使天下大旱,民不聊生。玉帝判其翌日午时三刻斩首,并委派骨梗之臣魏征鉴斩。老龙王惊慌失措,子时潜入李世民梦中,求其千方百计阻止魏征前往,以保活命。李世民爽快答应。翌日早朝毕,独留魏征,先议安邦之策,再论定国之谋。至巳未午初时,世民见魏征坐卧不安,便命与其下棋,李世民举棋甚长,意再拖延时间。杀至中盘,魏征伏案小憩,梦致刑场,斩杀老龙。老龙阴魂不散,怨恨李世民言而无信,闹得李世民夜不能寐,噩梦不止,百病丛生,朝政难理。宰相魏征便命秦琼和尉迟恭两将军全副武装,披挂上阵,把门值守。泾河老龙并未善罢甘休。他不敢从前门双锏双鞭下走过,便从后门溜入,对李世民继续骚扰不止。魏征便亲守后门,严防老龙阴魂混入。迫于魏征的威慑,老龙从此不敢跨进宫门半步,宫中各殿得以安宁,李世民安好如初。
为旌表魏征、秦琼、尉迟恭的耿耿忠心,李世民命画家把他们三人的夜间值守姿态彩绘画出,将秦琼和尉迟恭的画像贴在宫殿前门,魏征的画像贴于后门,其效果跟真人一样。李世民龙体安康,得以专心治理朝政,从而,出现了中国历史上少有的“贞观盛世”。后来文武大臣及地方官员也效仿宫中在其衙门和府门如样张贴。久而久之,传至民间,家家户户也在自家宅门张贴魏征等三人画像,以保自家平安,防止妖魔鬼怪骚扰。从此,魏征就成了名副其实的后门门神。
也是的,特别是在古代最多见,出自《西游记》里,秦叔宝和尉迟恭把守前门,鬼祟不敢入侵,就从后门进去,又是又派丞相魏征披袍持剑守在后门,鬼祟全消,于是又有了魏征门神,因为只有魏征一人,所以按照书中描写,一般是贴在后门上的。
旧时农历新年贴于门上的一种画类,用以驱邪避鬼。
我国各地民众敬奉的门神有:神荼、郁垒、桃人、苇索、钟馗、韦陀菩萨、伽蓝菩萨、温峤、岳飞、秦琼、尉迟恭、天官、仙童、刘海蟾、送子娘娘、马超、马岱、韩世忠、梁红玉、薛仁贵、盖苏文、孟良、焦赞、赵云、包公、海瑞、文天祥、解珍、解宝、吕方、郭盛、姚期、马武、关羽、关平、周仓、四大天王、哼哈二将、张黄苏李四将军、燃灯道人、方弼、青龙、白虎、孙膑、庞涓、魏征、徐茂功、扶苏、蒙恬、婓元庆、李元霸、岳云、狄雷、玄坛真君、无路财神、和合二仙、赐福天官、胡大海、常遇春。
可见,魏征也是门神贴画里的一位。
我国各地民众敬奉的门神有:神荼、郁垒、桃人、苇索、钟馗、韦陀菩萨、伽蓝菩萨、温峤、岳飞、秦琼、尉迟恭、天官、仙童、刘海蟾、送子娘娘、马超、马岱、韩世忠、梁红玉、薛仁贵、盖苏文、孟良、焦赞、赵云、包公、海瑞、文天祥、解珍、解宝、吕方、郭盛、姚期、马武、关羽、关平、周仓、四大天王、哼哈二将、张黄苏李四将军、燃灯道人、方弼、青龙、白虎、孙膑、庞涓、魏征、徐茂功、扶苏、蒙恬、婓元庆、李元霸、岳云、狄雷、玄坛真君、无路财神、和合二仙、赐福天官、胡大海、常遇春。
可见,魏征也是门神贴画里的一位。
不是,门神是秦琼.尉迟恭
本文标题: 李世民魂穿同龄的岳云会怎样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316776.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