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为什么要闯关东 闯关东是在什么背景下进行的

发布时间: 2023-05-17 22:00:56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05

《闯关东》的历史背景是怎么样的?事发生在清朝末年至九一八事变爆发前,可想而知,那时候的大清国是多么的悲惨,由于常年的闭关锁国,加...

人们为什么要闯关东 闯关东是在什么背景下进行的

《闯关东》的历史背景是怎么样的?

事发生在清朝末年至九一八事变爆发前,可想而知,那时候的大清国是多么的悲惨,由于常年的闭关锁国,加上清政府内部腐朽懦弱、固步自封,导致内忧外患、民不聊生。

外部,帝国主义列强对我虎视眈眈,觊觎已久,趁机割地赔款!内部,连年战争,加上自然灾害频发,民众缺衣少粮,赋税不断,导致农民起义爆发。

山海关城东门,界定着关外和关内中原大地,从明清到民国期间,以山东、直隶为主的关内人开始兴起了闯关东。

在19世纪,中国黄河下游连年遭灾,黄河下游的百姓,闯入东北,数量规模历史最高。

人口影响

在当时山海关被封禁的情况下,大多数山东人会选择乘船前往未知的东北。其中大连、营口、丹东成为了山东人闯关东的首选。这几个城市山东人后裔所占比例,均在不低于甚至超过一半。而广袤的东北大地其他地区,都有闯关东的人定居或者路过的身影。

20世纪三四十年代,闯关东的人数一度占据东北总人口的七成,虽然后来有部分人返乡,人口比例有所下降,但是对东北地区的人口影响无疑是巨大的。

为什么要闯关东呢?

闯关东是为了生存,为了活下去,被社会压榨太厉害,被迫迁移。

清初民族矛盾尖锐,清朝统治者采取了极其残酷的镇压手段。将造反者遣送边陲烟瘴之地,山东触犯刑律者多发配极边寒苦的东北,这种遣犯史称流人。山东人是“安土重迁”的典型。人口压力、天灾人祸、 满清政府的政策导向等构成了山东人闯关东的外因。

社会影响

在鸦片战争开始之前,即真正意义的闯关东之前,人口约为300万左右。到了1860年,为了抵御沙皇的侵略,清政府于1860放宽了东北地区的部分禁荒。到1897,东北地区总人口迅速增长。

现在流行的影视作品,不可避免的对闯关东的影响进行了修饰或夸大,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闯关东在1904年确实开启了高潮:1904年清朝末年,朝廷腐败,各地农民起义不断,山东地区和河北直隶地区受天灾和战祸影响,很多农民为图生存不得不拖家带口被迫离开故土。

为什么要闯关东?

因为十九世纪黄河下游连年遭灾,清朝政府却依旧禁关。所以成千上万的冒着被惩罚危险,“闯”入关东。

19世纪,黄河下游连年遭灾,清朝政府却依旧禁关。破产农民不顾禁令,成千上万的冒着被惩罚危险,“闯”入关东,此为“闯关东”来历。

清末,沙俄侵略东北。清于1860年在关东局部驰禁放荒,1897年全部开禁,1910年关东总人口增至1800万人。

民国年间,“闯关东”洪流澎湃,新中国前夕近4000万人。民国38年间,山东人闯关东数量达到平均每年48万人之多,总数超过1830万,大约占全部闯关东人口的一半。

闯关东的影响:

在当时山海关被封禁的情况下,大多数山东人会选择乘船前往未知的东北。其中大连、营口、丹东成为了山东人闯关东的首选。

这几个城市山东人后裔所占比例,均在不低于甚至超过一半。而广袤的东北大地其他地区,都有闯关东的人定居或者路过的身影。

20世纪三四十年代,闯关东的人数一度占据东北总人口的七成,虽然后来有部分人返乡,人口比例有所下降,但是对东北地区的人口影响无疑是巨大的。

“闯关东”有广义的与狭义的两个概念。有史以来山海关以内地区的民众出关谋生,皆可谓之“闯关东”,此为广义。狭义的“闯关东”仅是指从清朝同治年间到中华民国这个历史时期内,关内百姓去关东谋生的历史。我们通常所说的“闯关东”是狭义的。

闯关东从文化的角度看,中华民族是一个农耕民族。农耕民族的最大特点,就是喜欢固守一亩三分田,要到新世界去努力与开拓,确实需要极大的勇气。



社会影响:

在鸦片战争开始之前,即真正意义的闯关东之前,人口约为300万左右。到了1860年,为了抵御沙皇的侵略,清政府于1860放宽了东北地区的部分禁荒。到1897,东北地区总人口迅速增长。

现在流行的影视作品,不可避免的对闯关东的影响进行了修饰或夸大,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闯关东在1904年确实开启了高潮:1904年清朝末年,朝廷腐败,各地农民起义不断,山东地区和河北直隶地区受天灾和战祸影响,很多农民为图生存不得不拖家带口被迫离开故土。

闯关东对东北地区,甚至是整个北方的影响铺天盖地。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闯关东

明清时期山东人“闯关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明清时期山东人“闯关东”的主要原因:

1、经济因素
明末清初的长期战乱,关内地区的生产力已经遭受严重破坏,同时由于地少人稠的黄河中下游灾害频发,特别是受灾严重的山东,大量农民处于极度贫困,生活得不到保障。而东北地区土地肥沃,人口稀少,又盛产人参、鹿茸、貂皮、黄金、珍珠等贵重物品,则对关内的农民产生极大吸引力。因此清初,关内人口向关外迁移的现象已出现。乾隆时期,关内人口不断膨胀,耕地与人口的矛盾不断尖锐,促使山东等地的汉族饥民成为闯关东的主流人群。闯关东实质上是贫苦农民在死亡线上自发的不可遏止的悲壮的谋求生存的运动。日本人小越平隆1899年在《满洲旅行记》中记载了当年真实的历史画面:“由奉天入兴京,道上见夫拥独轮车者,妇女坐其上,有小儿哭者眠者,夫从后推,弟自前挽,老媪拄杖,少女相依,踉跄道上,丈夫骂其少妇,老母唤其子女。队队总进通化、怀仁、海龙城、朝阳镇,前后相望也。由奉天至吉林之日,旅途所共寝者皆山东移民”。

2、政府政策因素
(1)清初,满族统治者将山东“造反”者遣送边陲“烟瘴”之地,触犯刑律的“流人”发配到“极边寒苦”的关东。在资源丰富的关东,大量山东“流人”使处于饥寒交迫缺少土地的山东贫民对关东有了了解,产生了闯关东的想法。特别满族统治者的恣意圈地、逼民投充、督捕逃人等措施,加剧对山东社会经济的破坏,更加强了山东贫民闯关东的倾向。
(2)1644至1667年,清政府《辽东招民开垦条例》规定:“招至百者,文授知县,武授守备”,在这23年间“鲁民移民东北者甚多”,许多地区因移民而“地利大辟,户益繁息”。1861至1911年,沙俄不断侵蚀黑龙江边境,清政府采纳了黑龙江将军特普钦建议,于咸丰十年(1860)正式开禁放垦。清政府解除东北禁封令,掀起山东贫民闯关东的高潮。

3、地理位置因素
关东与山东仅隔海相望,山东人闯关东有两条路:一条浮海,从胶东半岛最北端的蓬莱到辽东半岛最南端的铁山岛,直线距离不过100公里,之间的海上交流就非常频繁,胶东一带的农民闯关东大多是浮海北上。一条陆行,从山东陆路到关东,需环绕渤海经过山海关,再借道“辽西走廊”,鲁西、鲁南、鲁北的难民大多走此道。清末民初,随着“胶济铁路”、“津浦铁路”天津至山东峄县段、“京奉铁路”等路段的开通,从山东可以直接乘火车到沈阳,更为山东人民闯关东提供方便。
应定清末时期发生们的,怎说出个明末末清初来?
本文标题: 人们为什么要闯关东 闯关东是在什么背景下进行的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309351.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空气中的微粒子和化学物质是如何形成的请问南瓜是少渣食物吗
    Top